社會保法
❶ 現有的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有哪些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規
1、《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2、《關於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
3、《失業保險條例》
4、《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5、《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6、《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7、《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8、《工傷保險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10、《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三、行政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2、《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3、《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工教育的決定》
4、《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5、《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6、《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1)社會保法擴展閱讀
四、部門規章
1、《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2、《〈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3、《關於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4、《勞動部關於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通知》
5、《勞動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通知〉》
6、《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7、《關於印發〈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8、《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9、《關於頒布〈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0、《勞動部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
11、《勞動部關於印發〈就業訓練規定〉的通知》
12、《〈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實施辦法》
13、《關於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14、《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5、《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1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17、《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18、《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
1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20、《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21、《關於貫徹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通知》
22、《社會保險稽核辦法》
23、《最低工資規定》
24、《關於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
25、《集體合同規定》
26、《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關於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7、《勞動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通知》
28、《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29、《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30、《勞動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31、《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五、司法解釋
1、《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❷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❸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❹ 《社會保障法》包含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就是規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繳納、基金的使用作出更明確的強制規定。從條例上升到法律層面。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內容
2010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共12章98條,主要內容有:
確立了全面覆蓋和統籌城鄉的調整適用范圍。《社會保險法》確立了我國社會保險體系的基本框架,在5項社會保險制度中,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各類勞動者和全體居民(第10條、20條、22條、23條、24條、25條),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全體職業人群(第33條、44條、53條),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廣覆蓋的社會保險體系。《社會保險法》適應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將新農保制度納入了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范圍,並預留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空間(第22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調整范圍,授權國務院規定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與其他職工一樣依照本法參加社會保險(第95條);還明確了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問題(第96條)。
規定了社會保險制度的籌資渠道,特別是強化政府在籌資方面的責任。《社會保險法》明確了用人單位、個人和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社會保險繳費,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第10條、23條、44條);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第33條、53條);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社會保險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第20條、25條)。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主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第5條),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第65條第2款);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第13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第13條第2款);國家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第71條)。
擴大了參保人的各項社會保險權益。《社會保險法》在各項制度設計上,始終以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出發點。這方面的亮點很多,例如:一是為解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本法規定可以繳費至滿15年,然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16條第2款)。二是健全了職工養老保險中的遺屬、殘疾待遇制度。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第17條)。三是為保證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創設了工傷保險待遇墊付追償制度。即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追償(第41條)。四是規定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第48條)。五是規定參加生育保險職工的未就業配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所需資金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第54條)。
明確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體制,提高了社會保險費徵收的強制性。一是明確行政管理體制,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工作(第7條)。二是明確規定了「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徵收」的方向,同時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步驟和具體辦法(第59條第2款)。三是賦予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必要的強制徵收手段,包括查詢用人單位存款賬戶、從用人單位存款賬戶直接劃撥社會保險費、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關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等(第63條)。
強化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一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挪用,也不得用於平衡其他政府預算或者違法挪作其他用途(第64條、69條)。二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並對預算編制的主體、程序等作出了規定(第66條、67條)。三是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同時授權國務院規定具體時間和步驟(第64條)。四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第69條)。五是規定了由人大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共同構成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險監督體系(第10章)。
完善了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內容。一是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職責作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定,包括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徵收社會保險費、支付社保待遇等相關服務(第7章、第9章)。二是規定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本統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第72條)。三是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人員經費和經辦社會保險發生的基本運行費用、管理費用,由同級財政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保障(第72條)。四是為解決社保關系轉移接續難問題,規定對跨統籌地區就業的人員社會保險關系(養老、醫療和失業)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第19條、32條、52條)。五是為解決醫保報銷難的問題,規定對參保人員就醫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第29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社會保險法是哪一年實施的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時間:2011年7月1日。
一、社會保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是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保險法內容
《社會保險法》共12章98條,主要內容有:
1、確立了全面覆蓋和統籌城鄉的調整適用范圍
《社會保險法》確立了我國社會保險體系的基本框架,在5項社會保險制度中,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各類勞動者和全體居民(第10條、20條、22條、23條、24條、25條),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全體職業人群(第33條、44條、53條),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廣覆蓋的社會保險體系。《社會保險法》適應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將新農保制度納入了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范圍,並預留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空間(第22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調整范圍,授權國務院規定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與其他職工一樣依照本法參加社會保險(第95條);還明確了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問題(第96條)。
2、規定了社會保險制度的籌資渠道,特別是強化政府在籌資方面的責任。
《社會保險法》明確了用人單位、個人和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社會保險繳費,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第10條、23條、44條);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第33條、53條);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社會保險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第20條、25條)。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主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第5條),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第65條第2款);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第13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第13條第2款);國家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第71條)。
3、擴大了參保人的各項社會保險權益。
《社會保險法》在各項制度設計上,始終以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出發點。這方面的亮點很多,例如:一是為解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本法規定可以繳費至滿15年,然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16條第2款)。二是健全了職工養老保險中的遺屬、殘疾待遇制度。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第17條)。三是為保證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創設了工傷保險待遇墊付追償制度。即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追償(第41條)。四是規定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第48條)。五是規定參加生育保險職工的未就業配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所需資金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第54條)。
4、明確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體制,提高了社會保險費徵收的強制性。
一是明確行政管理體制,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工作(第7條)。二是明確規定了「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徵收」的方向,同時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步驟和具體辦法(第59條第2款)。三是賦予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必要的強制徵收手段,包括查詢用人單位存款賬戶、從用人單位存款賬戶直接劃撥社會保險費、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關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等(第63條)。
5、強化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
一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挪用,也不得用於平衡其他政府預算或者違法挪作其他用途(第64條、69條)。二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並對預算編制的主體、程序等作出了規定(第66條、67條)。三是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同時授權國務院規定具體時間和步驟(第64條)。四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第69條)。五是規定了由人大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共同構成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險監督體系(第10章)。
6、完善了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內容。
一是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職責作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定,包括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徵收社會保險費、支付社保待遇等相關服務(第7章、第9章)。二是規定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本統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第72條)。三是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人員經費和經辦社會保險發生的基本運行費用、管理費用,由同級財政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保障(第72條)。四是為解決社保關系轉移接續難問題,規定對跨統籌地區就業的人員社會保險關系(養老、醫療和失業)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第19條、32條、52條)。五是為解決醫保報銷難的問題,規定對參保人員就醫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第29條)。
❼ 什麼是社會保障法
法律分析:社會保障法是指為保證每一個人的生活安全、維持基本生活從而保證其生存權和發展權而採取的社會互助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社會救濟法、社會保險法和社會福利法。社會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則有:(1) 權利保障,即將獲得保障視為公民權利和國家義務(2)國家責任,即提供基本保障、監督管理補充保障計劃以及鼓勵個人自我保障的多方面責任。(3)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將效率寓於公平,在社會保障領域實現更高境界的公平。(4)再分配與儲蓄相結合,即二者在制度上和功能上的互補作用。(5)建立多支柱的社會保障體系。多支柱的社會保障指國家最低保障、企業基本保障和個人資源儲蓄補充保障的協調運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❽ 新《社會保險法》主要內容有哪些
2010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共12章98條,主要內容有:
確立了全面覆蓋和統籌城鄉的調整適用范圍。《社會保險法》確立了我國社會保險體系的基本框架,在5項社會保險制度中,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各類勞動者和全體居民(第10條、20條、22條、23條、24條、25條),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全體職業人群(第33條、44條、53條),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廣覆蓋的社會保險體系。《社會保險法》適應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將新農保制度納入了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范圍,並預留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空間(第22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調整范圍,授權國務院規定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與其他職工一樣依照本法參加社會保險(第95條);還明確了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問題(第96條)。
規定了社會保險制度的籌資渠道,特別是強化政府在籌資方面的責任。《社會保險法》明確了用人單位、個人和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社會保險繳費,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第10條、23條、44條);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第33條、53條);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社會保險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第20條、25條)。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責任主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第5條),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第65條第2款);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第13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第13條第2款);國家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第71條)。
擴大了參保人的各項社會保險權益。《社會保險法》在各項制度設計上,始終以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出發點。這方面的亮點很多,例如:一是為解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本法規定可以繳費至滿15年,然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16條第2款)。二是健全了職工養老保險中的遺屬、殘疾待遇制度。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第17條)。三是為保證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創設了工傷保險待遇墊付追償制度。即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追償(第41條)。四是規定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第48條)。五是規定參加生育保險職工的未就業配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所需資金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第54條)。
明確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體制,提高了社會保險費徵收的強制性。一是明確行政管理體制,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工作(第7條)。二是明確規定了「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徵收」的方向,同時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步驟和具體辦法(第59條第2款)。三是賦予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必要的強制徵收手段,包括查詢用人單位存款賬戶、從用人單位存款賬戶直接劃撥社會保險費、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關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等(第63條)。
強化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一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挪用,也不得用於平衡其他政府預算或者違法挪作其他用途(第64條、69條)。二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並對預算編制的主體、程序等作出了規定(第66條、67條)。三是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同時授權國務院規定具體時間和步驟(第64條)。四是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第69條)。五是規定了由人大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共同構成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險監督體系(第10章)。
完善了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內容。一是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職責作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定,包括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徵收社會保險費、支付社保待遇等相關服務(第7章、第9章)。二是規定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本統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第72條)。三是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人員經費和經辦社會保險發生的基本運行費用、管理費用,由同級財政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保障(第72條)。四是為解決社保關系轉移接續難問題,規定對跨統籌地區就業的人員社會保險關系(養老、醫療和失業)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第19條、32條、52條)。五是為解決醫保報銷難的問題,規定對參保人員就醫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第2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