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318

合同法318

發布時間: 2022-08-16 03:41:56

㈠ 自駕進藏車子需不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自駕去西藏,如果只是常規的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自駕游則不需要辦理邊防證,但前往西藏的一些邊境地區就必須要辦理邊防證。邊防證也叫邊境通行證,是在邊境地區或特別管制區的的一種證件,是對遊客入藏身份的一種審核和備案。無邊防證則無法通行。其中包括:

1、日喀則地區

仲巴縣:偏吉鄉,亞熱鄉,扎東鄉,納曲鄉,帕羊鄉,吉拉鄉,霍爾巴鄉。

薩嘎縣:昌果鄉,雄如鄉,接藏鄉。

聶拉木縣:充堆鄉,波龍鄉,門布鄉,銷作鄉、乃龍鄉,亞東鄉,樟木鎮。

定日縣:崗嘎鄉,雲瓊鄉,東巴鄉,絨轄鄉,扎西宗鄉,拉木堆鄉,曲當鄉,巴松鄉,扎果鄉,扎鄉。

康馬縣:康馬鄉,莎瑪達鄉,雄章鄉,嘎拉鄉,涅如鄉,堆鄉,涅如麥鄉。

亞東縣:上亞東鄉,下亞東鄉,康布鄉,堆那鄉,吉如鄉,帕里鎮,下司馬鎮。

崗巴縣:昌龍鄉,工巴樓鄉,龍中鄉,直克鄉,孔瑪鄉。

定結縣:日層鄉,薩爾鄉,窮則鄉,定結鄉,多布扎鄉,陳塘區。

吉隆縣:貢當鄉釓,扎鄉,薩勒鄉,吉隆鎮。

2、山南地區

錯那縣:錯那鄉,浪坡鄉,麻瑪鄉,基巴鄉,勒鄉,貢日鄉,庫局鄉,洞嘎鄉,卡達鄉,扎洞鄉,古松多。

隆子縣:曲松鄉,玉門鄉,馬其墩鄉,斗玉鄉,三林鄉,准巴多,加玉鄉。

洛扎縣:邊巴鄉,拉康鄉,杜魯鄉,拉郊鄉,古局鄉,木鄉,由吉麥多,色鄉,桑玉鄉,曲措鄉。

浪卡子縣:堆鄉,普瑪江塘鄉。

3、林芝地區

米林縣:米林鄉,里龍鄉,卧龍鄉,羌綱鄉,派鄉,丹鄉,南伊月巴多。

朗縣:金東鄉。

察隅縣:上察隅鄉,下察隅鄉,竹瓦根鄉,察瓦龍鄉。

墨脫縣:墨脫鄉,背崩鄉,德興鄉,格當鄉,達木洛巴民族鄉。

4、阿里地區

普蘭縣:雄巴多,崗薩鄉,公珠鄉,幫仁鄉,科加鄉,細德鄉,多油鄉、吉讓鄉、赤德鄉、仁貢鄉。

扎達縣:托林鄉、東嘎鄉、波林鄉、曲木底多、香孜鄉、熱市鄉、加林鄉、魯巴鄉、什布奇鄉、薩讓鄉、日巴多、達巴鄉、東波鄉、曲龍鄉、底雅鄉、楚魯松傑鄉。

日土縣:日土鄉、烏江鄉、狀大角多、過巴鄉、德汝鄉、東汝鄉、松西鄉、多瑪鄉、包庇甲崗鄉。

噶爾縣:索麥多、嘎爾新鄉、那木如鄉、門士鄉、索多鄉、扎西崗鄉、如木鄉、朗瑪多、曲角鄉 。

最好開越野車。藏區的山路,不少是未經鋪裝的砂石路面,碰上下雨,轎車基本難以勝任,而藏區小型泥石流頻發,盡管沖毀道路的可能性很低,但阻擋住轎車的去路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注意什麼當然越野車是首選。

此外,台灣同胞和外賓還需要辦理一份進藏簽證,只有持外國護照及來自台灣的遊客需要辦理進藏簽證,大陸公民及香港、澳門居民不需要辦理。

遊客將護照復印件及職業等個人信息遞交給旅行社,即可辦理進藏簽證。進藏簽證辦理好後,旅行社會給遊客一個進藏確認書,只有憑進藏確認書遊客才能購買機票及火車票並隨團旅遊。

(1)合同法318擴展閱讀:

一、邊防證辦的的方式有:

1、戶口所在地辦理

需要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明至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或者辦證中心辦理,需要攜帶兩寸免冠照片兩張,填寫申請表一份,一般免費辦理,個別地區收取2元的工本費。

2、在拉薩委託辦理

需要提供身份證原件,辦理費用50-100元不等,一般需要1天時間。

二辦理邊防證需要注意的事項有:

1、至少四個人才可以辦理邊防證,而且四人共用一張單子,所以需要四人行程完全一致。

2、青海、新疆、甘肅的遊客無法在西藏辦理邊防證。

3、邊防證上需要寫上此次自駕的目的地,並且小到「縣級」,例如目的地為「珠峰」,則應該填上「日喀則珠峰」,或「日喀則定日縣」,否則無法通行。

㈡ 誰能幫我寫一篇法學論文啊,我願意付出全部積分,必要的話給人民幣

你要什麼方面的呢,我可以幫你。qq17966529

㈢ 你好,麻煩幫我發些法律本科的畢業論文相關材料,最好是關於勞動法、合同法等方面的,謝謝

探析《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
摘 要: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創新,基本上適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爭議處理的要求,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意義重大。 但由於諸多條件的限制,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與不足,亟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本文著重基於法理與比較法視角,在分析勞動爭議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各 國勞動爭議處理模式及其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本質;處理模式;特徵;完善

2007年12月29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獲得通過,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這部勞 動爭議處理方面的「權威大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出現了重大改革和創新,有許多值得肯定的「亮點」。例如,明顯突出了調解功能,擴大了仲裁的 受理范圍,延長了仲裁時效,縮短了仲裁審理期限,確立了先行裁決與先予執行制度,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對於勞務派遣情形下的勞動爭議當事人專門予以 明確,勞動爭議仲裁不再收取費用等等,基本上適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爭議處理的要求,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意義重大。但由於諸多條件的限制,這部新法仍存 在一些突出的問題與不足,亟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本文基於法理與比較法視角,在分析勞動爭議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各國勞動爭議處理模式及其特徵的基礎上,對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進行了初步探討,期盼對我國將要進行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配套立法工作貢獻綿薄之力。

一、勞動爭議的概念和本質

(一)勞動爭議概念界定
開展一項研究,首先應當弄清研究的對象,這就涉及對勞動爭議概念界定。盡管「在每一研究的初期階段,概念恰恰最難界定。」〔1〕在我國,最早對勞動爭議 概念進行界定的學者是史尚寬先生,且該界定對後世影響最廣泛:「勞動爭議,廣義的謂以勞動關系為中心所發生的一切爭議。於此意義,因勞動契約關系,僱用人 與受僱人間所生之爭議,或關於勞動者之保護或保險,僱用人與國家間所起之紛爭,僱用人團體及受僱人團體本身之內部關系所生之糾紛,以及僱用人或僱用人團體 與受僱人團體間因團體的交涉所生之糾紛,皆為勞動爭議。然本章所稱勞動爭議,乃指狹義之勞動爭議而言。即僅以各個之僱用人與受僱人間所生之爭議及僱用人或 僱用人團體與受僱人團體間所生之爭議為限。如因爭議之當事人而為區別,前者可成為個人爭議,後者稱為團體爭議。」〔2〕黃越欽教授認為,「『勞資爭議』四 個字乃一法律上具有特定意義之專有名詞,並不是一切沖突、械鬥、糾紛均可稱之為爭議行為。」因為:「依據『憲法』生存權之理念,勞工得行使團結權,以進行 團體交涉,進而行使爭議權,以達成其改善勞動條件之目的。為達此目的,勞工之爭議權最後將落實在與雇方簽訂團體協約,故爭議權行使之目的在締結團體協 約。(凡不是以締結或修訂團體協約之行為,均不是勞資爭議,筆者注)」所以,「可惜不論在立法上或在實務上甚至在學術上均有庸俗化的傾向,不但不能正確體 認此一專有名詞之法律上的意義,甚且任意加以切割或以其他名詞加以混淆。」〔3〕318王全興教授認為,勞動關系有單個勞動關系與團體(集體)勞動關系之 區分。與單個勞動關系對應的勞動爭議為狹義勞動爭議,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關於勞動權利義務的爭議。與團體(集體)勞動關系和單個勞動關系對應的勞動爭 議為廣義勞動爭議,其中包括狹義勞動爭議和團體(集體)勞動爭議。〔4〕
基於上述分析,勞動爭議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所生之爭議及用人 單位或用人單位團體與工會之間圍繞權利、義務以及相關利益所生的爭議。其與史尚寬先生的狹義勞動爭議、王全興教授的廣義勞動爭議是一致的。因為王全興教授 的廣義勞動爭議實際上就是史尚寬先生的狹義勞動爭議。這一含義包含以下幾點內容:(1)勞動爭議的主體是特定的,即一方是勞動者及工會,另一方是用人單位 及用人單位團體。(2)勞動爭議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勞動權利和義務本身就具有廣泛性,既有法定權利,也有約定權利,既有財產性質權利,也有人身性質權利。 包括就業、工時、工資、勞動安全與保護、勞動保險與福利、職業培訓、民主管理、獎勵懲罰等若干方面。同時,在集體合同爭議中還會圍繞相關利益生爭 議。(3)勞動爭議是勞動領域中的經濟利益的沖突。例如,勞動關系解除爭議,從其實質講,都是為了一定的利益而產生的爭議。(4)勞動爭議是主體權利或利 益主張的矛盾和沖突。因此,勞動爭議的處理也就成為解決這種權利或利益沖突的法定程序。(5)勞動爭議由於以勞動關系為基礎,而勞動關系又具有極強的社會 性特徵。因此,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公正會對勞資關系的穩定產生重要作用。
(二)勞動爭議的本質
勞動爭議的現象呈現出多重個別 性和不完整性。從世界范圍看,總結勞動爭議現象的個別性,可抽象出的共性是:權利或利益的要求是彰顯的,形式上表現為爭執和沖突。20世紀90年代以來, 我國的勞動爭議呈現出與社會變革相適應的時代特徵:一是勞動爭議案件數持續大幅增長;二是非國有企業勞動爭議數量急劇上升;三是集體勞動爭議大幅增加。以 上勞動爭議所呈現出的個別性特點,一方面說明了勞動權利義務配置的復雜性,不同的爭執涉及各個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權利請求權;另一方面也使得解決勞動爭 議的各種程序法更應具有操作性,更應符合程序正義。
沖突只是社會主體利益不協調的外部表現。雖然沖突表示「有明顯抵觸的社會力量之間的爭 奪、競爭、爭執和緊張狀態。」〔5〕但西方的沖突理論也認為,沖突具有社會整合功能,實際上,權利救濟本身的目的,正在於通過對沖突現象的價值評判,抑制 沖突的負面效應,減少沖突的發生或防止沖突的惡化,從而引導社會變革。因此,以法律解決或限制沖突的基礎在於確認權利,而以法律解決或限制沖突的前提則在 於權利本質屬性。對勞動爭議性質的分析,必須建立在對勞動關系本質的分析基礎之上。
勞動關系是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結成的一種社會經濟關系。這種社會經濟關系是一個矛盾體:追求生存機會與追求利潤的不同價值取向。勞動關系矛盾體要求法律對其的調整,既要實現人格的自由和平等,又要反映人的生存與發展,是二者和諧的統一。
從歷史分析方法著手,勞動關系不同於一般的民事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具有極強的社會關聯性。從勞動關系的歷史發展線索考量,僱傭勞動時代,是勞動關系的 革命時代,自由主義者將勞動關系全面債權化,實現了勞動關系「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利益的差別性和人格的獨立性,使勞動關系的矛盾性也日益凸顯。但是抽 象的平等性卻掩蓋了這種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並在人權平等的幌子下,忽略了勞動關系沖突的積聚過程。而且,伴隨著工業的膨脹,勞動關系社會化加劇,自發和 自覺的雙重力量使勞動者群體力量逐步產生。進入20世紀後,隨著社會權利理念的確立,工會法及其團結權等制度賦予勞動關系更豐富的內容。以注重對勞動關系 的人身屬性和財產屬性有機調整的勞動法,也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而被立法者所重視。從歷史的視角考察勞動關系,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制度與其的聯系是如此緊密,而法律思想和法律理念的轉變:公法——私法——社會法的運行和融合軌跡,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勞動關系的本質及其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

二、勞動爭議處理模式及其特徵

(一)勞動爭議處理模式
以上分析了勞動關系內部結構的不同利益取向以及外向性表現——權利沖突,並指出勞資爭執是勞動關系運行的必然結果。勞動關系的社會化及與社會經濟制度的 密切性,使得調整這種關系的實體法——勞動法頗具獨特性:集中體現勞動權本位思想,使私法中的自然人格在勞動法中得以擴張,而成為法律關懷下的真實人 格。〔6〕
西方各國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之形成與發展,與各國所采勞動法制模式有緊密關聯。台灣著名勞動法學家黃越欽先生將這些模式劃分為四 種,即斗爭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協調自治模式和統合模式。〔3〕73斗爭模式目前已無採用國家;多元放任模式主要指美國,與歐洲解決勞資問題大異其趣;協 議自治模式又分為勞資抗衡式和制衡式兩種,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統合模式比較復雜,形成了社會統合模式、經營者統合模式和國家統合模式,分別以瑞典、日本 和我國台灣地區為代表。這些模式的差別主要在於勞資爭議及勞動條件改善所依託的力量:協議自治模式強化工會在其中的作用,而統合模式則強調國家、團體在其 中的作用。
(二)西方各國勞動爭議處理模式的特徵
1.普遍將勞動爭議分為權利爭議和利益爭議、個別勞動爭議和集體合同爭議,並採取不同的程序法救濟。
按照爭議標的不同,將勞動爭議分為權利爭議和利益爭議。權利爭議,是指勞資雙方依據法律、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的規定,當事人主張權利存在與否或有無受到 侵害或有無履行債務等發生的爭議。按照「司法最終解決原則」,勞動爭議當可以公力救濟——訴訟解決。利益爭議,一般指因為確定或變更勞動條件而發生的爭 議。這類爭議並不具有法律上的可衡量性和可訴性。利益爭議在各國均以專門設計的調解、仲裁解決,在必要的時候,如日本、美國等採取公力強行介入的「緊急調 整程序」。權利爭議和利益爭議之劃分,成為程序立法乃至於管轄劃分的重要依據。
按照爭議主體的不同,將勞動爭議劃分為個別勞動爭議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個別爭議發生於勞動者個人與僱主之間,爭議的內容一般是勞動合同所約定的勞動權利和義務。這種爭議涉及的是具體的勞動者直接的和切身的權益。其爭議主體是個別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和僱主。
集體合同勞動爭議,是指工會與用人單位或其團體之間因為簽訂、履行集體合同而發生的勞動爭議。集體合同勞動爭議的一方是工會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單位或其團體。
劃分個別勞動爭議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的意義在於,二者在爭議處理中採用不同的程序。 2.三方機制原則是勞動爭議程序法中的主要原則。三方機制原則在勞 動爭議程序法的體現,主要在不同的程序中予以構建。美國仲裁機構,雖分為特設仲裁機構和常設仲裁機構,均由三方人員構成;德國的權利爭議案件由勞動法院受 理,初審法院由1名職業法官和2名來自雇員和僱主的名譽法官組成,二審法官組成與初審相同,但二審中要求僱主方面必須有僱主協會的代表、雇員方面必須有工 會代表出庭應訴,當事人不能出庭。三審法官除與一、二審相同外,職業法官和名譽法官的比例都有所提高。利益爭議之調解仲裁機構,一般由邦勞工部長擔任主席 或任命,其他委員則由僱主團體與受雇勞動者團體組成。
3.健全的工會法律制度及集體談判法律機制。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頒布有工會法 或工會法律制度。在西方一些國家,工會成為本國勞動法制模式中重要的因素。如以法國、義大利為代表勞資抗衡模式,推崇工會理想主義,強調勞資關系自治;以 德國、奧地利為代表的勞資制衡模式,推崇「產業民主化」,除經營參議會制度外,尚強化工會的維權作用;以瑞典為代表的社會統合模式,其最大特徵是工會在全 國勞動者中的領導地位,全國總工會與全國僱主聯盟之協調構成個別勞動關系的基礎,反對國家干預;以經營者統合模式為代表的日本,雖沒有像瑞典那樣有強大的 工會力量,但仍強調在企業層級的工會與僱主之間的協商機制。與以上工會的法律地位相對應,各國均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集體判決法律機制。而且這種法律機制,絕 不僅僅是簽訂集體合同或團體協約,而是建立在結社權、締約權、行動權等「團結三權」基礎上的勞資協商的有機體系。
4.法定的和平義務。勞資 爭議之表象——沖突,決然不能只理解為械鬥,激烈的外部對抗。各國勞動法或勞動程序法對當事人均得以法定的和平義務。如對罷工權的行使,一般規定必須由工 會來行使,而且必須是談到破裂時當可行動。根據資料統計,瑞士有57%的團體協約中訂有絕對和平義務。〔3〕76而當勞資雙方以協商程序訂立集體合同或團 體協約後,則應全面履約,不得違背協約內容而加以爭議,否則違反和諧義務。

三、《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不足及完善的初步探討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其以前的我國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存在的諸如仲裁前置限制了當事人的訴權、仲裁機構與行政職能不分、程序周期過長及效率低、「三方 原則」存在虛擬性等問題和弊端進行了相當大程度的解決,出現了文章開頭所言的許多值得肯定的「亮點」。 但由於諸多條件的限制,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與不足,主要有:勞動爭議以個人勞動爭議為程序法構建重點,沒有將集體爭議列入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中; 仍堅持實行強制仲裁製度(只是在個別情況下部分案件實行一裁終局),而且爭議仲裁范圍又只限權利爭議;立法技術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等等。這些問題亟待進 一步研究和解決,以利於將要進行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配套立法工作。基於法理與比較法視角,《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完善應圍繞上述問題與不足從以 下幾方面問題著手:
(一)完善集體爭議處理機制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的勞動爭議針對的是個別勞動爭議與集體勞動爭議。由 於《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的集體勞動爭議是指10人以上具有共同訴求的勞動爭議,其本質仍屬個別勞動爭議,所以《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際上沒有涉及集 體合同勞動爭議,這實為一大遺憾。實質上,從集體合同勞動關系的產生原因看,它以個別勞動關系為前提,並對個別勞動關系進行內部機制約束,其主體、內容、 客體、運行的方式及范圍,對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力,都與個別勞動關系有著差別。從一定意義上說,集體合同勞動關系的運行結果,影響著一國的經 濟基礎,進而會間接影響著上層建築的變化。集體合同勞動爭議也不僅僅只是集體合同履行糾紛,既包括集體合同的訂立、變更、解除糾紛,也包括罷工權的行使以 及確認不當勞動行為糾紛等。在我國,由於沒有罷工權立法和系統的不當勞動行為立法,實質上這兩種爭議已完全脫離權利救濟法的運行機制。而集體合同的締約糾 紛與履行糾紛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實際上沒有涉及,這就使得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極不規范。
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不完善與對集體合同勞動關系的功能認識不到位有很大關系。實際上,無論是勞資抗衡模式抑或勞資制衡模式以及社會統合模式,均強調了勞資之間的自治功能。而這些模式之代表國家在市場經濟初期也與我國當前情形相類似,即主要依賴個別勞動關系法和勞動基準法來調整勞資關系。但由於勞動基準法的低標准性和剛性特徵,使得勞資之間的對立難以和 諧。二戰後,西方各國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開始尋求自治途徑,並逐步強化了工會法律制度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目前,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勞動關 系的調整基本上使用了三層法律結構:以個別勞動關系法為主線(中層結構),以勞動基準法為基礎(下層結構),以集體合同勞動關系法為重點(上層結構)。
完善我國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基礎是健全工會制度和強化勞動者的團體權。無論是企業內部的職工民主管理,還是集體協商,抑或集體合同勞動爭議,都 應以健全的工會制度和協調、談判機製作保證。由於我國實行一元工會制度,自上而下的工會結構體系在國有企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私營企業的數量和規 模的擴大,在其中建立工會組織成為當前一個重要任務。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緊張,對立情緒較為嚴重,解決集體爭議的情緒化手段普遍。而在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 業中,工會的代表性問題值得重點關注。代表性弱化或喪失代表性,實際上等於喪失了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的基礎。就勞動者的團結權而言,應以法律規 范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並就協商和集體合同爭議建立單獨的解決機制,強化「三方機制」,注重調解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仲裁。在當前法律還未賦予勞動者罷工權 的條件下,擬應在原解決因簽訂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基礎上擴大調解范圍。在相關法律中,將僱主與勞動者的協商談判課以義務。在集體勞動爭議中,宜將 利益爭議和權利爭議分開,利益爭議主要以調解機制解決,而權利爭議則應以仲裁機制解決。
(二)進一步改革勞動爭議仲裁體制及程序
我國以前勞動爭議實行強制仲裁製度,這實際上過度強調了仲裁程序作用,其立法之出發點概以為仲裁機關具行政依託性所致,由此又使得勞動仲裁行政化傾向加 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部分案件實行一裁終局,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強制仲裁製度,但這只是在個別情況下,實際上強制仲裁製度並未根本動搖,而且爭 議仲裁范圍又只限權利爭議。西方多數國家推崇訴權平等的憲法原則和權利,以「司法最終解決」為原則,構建了權利爭議與利益爭議訴求的不同解決機制,有著嚴 謹的學理基礎和制度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後,雖因「訴訟爆炸」〔3〕320之現實影響,一些國家試圖以調解程序分解法院之壓力,但並未改變司法程序的 主要救濟功能。「勞動爭議仲裁製度在各國的實踐表明,勞動爭議仲裁並非是爭議解決的關隘和必經之路,實行強制仲裁的范圍大多被嚴格控制在影響公共利益和社 會秩序的范圍內的勞動爭議。」〔7〕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完善,宜應以個別權利爭議與集體爭議劃分為標准,在此基礎上分別構建個別勞動爭議處理程序 和集體爭議處理程序。個別勞動爭議(權利爭議)以司法解決為主途徑,集體爭議以「三方機制」主導下的仲裁程序為主途徑,兩個途徑均可配之以調解程序解決, 充分體現程序的公正價值。
(三)立法技術要高
我國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法律制度中的許多規定是立法技術缺陷造成的。主要表現 為:(1)用絕對確定性規則的形式表達了相對確定性規則的內容,用相對確定性規則的形式表達了絕對確定性規則的內容。例如,《勞動法》第80條的規定: 「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10條並未明確解決這一問題。既然勞動爭議調解機構的設置是「可以」,那麼,如 果一個企業里不設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該如何調解?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明確規定。(2)目前存在的多頭制定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的現 象,尤其是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辦事機構發布關於時效、管轄與主管、當事人制度、保全制度與先予執行制度等一系列事關仲裁製度、仲裁體制以及訴訟制度、訴 訟體制這樣一種狀況。(3)由於《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沒有涉及勞動爭議訴訟制度、訴訟體制問題,那麼如何認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釋的方式先行確定勞動 爭議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則等重大問題的合法性?根據《立法法》的第8條「仲裁和訴訟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的規定,勞動爭議處理訴訟制度、訴訟體制也應當由全 國人大或其常委會來制定,以求法制權威統一。

參考文獻:
〔1〕羅豪才.軟法與公共治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6.
〔2〕 史尚寬.勞動法原論〔M〕.台北:正大印書館,1978:241.
〔3〕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4〕 王全興.勞動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73.
〔5〕 喬納森•H•特納.社會學理論的結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1.
〔6〕 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M〕//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王闖,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4.
〔7〕 鄭尚元.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法的現代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136.

㈣ 近幾年來國內旅遊景區安全事故實例

強行超車導致西藏發生30人傷亡的重大旅遊安全事故
呂安
案例背景:2007年7月13日中午,在西藏318國道曲水段桃花村境內發生了一起重大旅遊交通事故。一輛西藏博達旅遊客運公司的金龍牌37座旅遊大巴(內乘遊客28人、司機1人、導游1人)在前往日喀則的途中,行駛至拉薩市曲水縣境內,因司機強行超車,導致車輛墜入離路面80米的雅魯藏布江,事故造成包括司機、導游在內的15人死亡,兩人失蹤,13人受傷。經拉薩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鑒定,此次事故系江蘇籍駕駛員范曉東超速行駛、在超車過程中臨危採取措施不當所造成的,駕駛員負全部責任。此次事故是自1980年西藏對外開放旅遊以來,發生的第一起重大旅遊道路交通事故。
發生事故的旅遊團是一個「拉薩-日喀則2日游」散客拼團,遊客分別來自四川、河北、陝西、廣東、內蒙古、江蘇、河南等地,由西藏青年旅行社、西藏中國旅行社、西藏高原散客接待中心及西藏天友交通國際旅行社等四家旅行社的門市部分別收客,交給西藏賽康旅行社接待,由其負責安排旅遊團的2天行程。
事故發生後,西藏自治區旅遊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7.13事故善後處理領導小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妥善處理遇難者家屬的接待、重傷員的就地治療和後期轉院、輕傷員治療後返回原籍、遇難者保險金的賠償和支付等善後事宜。經過多次協商,涉及事故的旅行社與遇難者家屬達成賠付協議,每位遇難者家屬獲賠25萬元。輕傷員在拉薩治療期間的費用和重傷員轉往內地治療的交通費和醫療費及遇難者賠償金由西藏人保財險支付。2007年8月20日,傷員全部陸續出院、轉院回內地,遇難者家屬領取賠償後全部返回內地,事故善後處理圓滿結束。(此案例由西藏自治區旅遊局提供)
專家點評: 鄭向敏, 男, 1954年3月生,福建永春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華僑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旅遊科學研究所所長,旅遊管理專業博士點導師組組長,中國旅遊安全管理專家。主要從事旅遊管理、旅遊安全、飯店管理、區域旅遊經濟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級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奧運旅遊安全研究項目3項,其他各類課題近50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20餘篇(約150萬字)。
旅遊交通事故一直是我國旅遊安全事故的主要類型,每年都造成較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影響較為巨大。大部分旅遊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是司機臨場處置不當或危險的駕駛行為,但往往也與其背後隱藏的市場問題和管理問題有直接的關聯,西藏7.13重大旅遊交通事故即是一例。主要表現在:
一是低價團必然導致高風險。發生事故的旅行團是由4家旅行社的12個門市部收散客拼團而成,該團收費為每人180元(含兩天用車、一晚房費、三頓餐費、導游費、日喀則扎什倫布寺門票),而實際此旅遊線路的最低成本約為每人300元。低團費、零團費、負團費的存在必然導致接待旅行社通過降低服務質量、安排低檔次接待設施、僱傭非專業司機、強制遊客購物、不購買保險等方式來賺取利潤,因而低價團必然導致旅遊者個人安全風險的增加。
二是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帶來大量安全隱患。青藏鐵路通車引發了全國性的西藏旅遊熱潮,西藏地區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接待人員超負荷運行,內地進藏經營旅遊業務的人員迅速增加。據了解,目前拉薩1400餘台旅遊客車中,60%是內地人員掛靠公司私人經營,70%的旅行社門市部是內地人員掛靠承包,50%國內導游員來自內地,內地的一些非法經營方式和手段在西藏迅速蔓延。涉及此次事故的四家旅行社,都是由非法掛靠承包的門市部收的散客拼團而成,死亡的司機和導游都是去年上半年進藏的內地人,司機沒有達到在西藏駕車5年以上才可經營旅遊客運的規定,導游也沒有辦理正式的手續。這種市場爆發性增長、西藏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和人員服務條件不足、內地進藏經營旅遊業市場監管失控、散客管理混亂無序狀況必然帶來大量的安全隱患。
三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嚴,監管責任沒有落實。眾多旅遊交通事故的發生與所在地交管部門的監管不力、措施不實、監管責任沒有落實有直接關聯。2007年以前,西藏的交管部門對司機超時超速駕駛甚至酒後駕車沒有嚴格的監管,因司機超速行駛、疲勞駕車、彎道不減速等違規行為而導致的旅遊交通事故屢屢發生。此次事故發生之前的半年內,西藏地區已發生了4起旅遊交通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 28人受傷。
四是旅遊者安全防範意識不強。相對而言,西藏旅遊具有較大風險性,對此,業內外都有共識。但是,旅遊者普遍存在安全防範意識不強、追求低價產品、忽視旅遊保險等問題。此次事故只有旅行社購買責任保險,28個遊客無一人購買旅遊意外險,使傷亡遊客無法得到充分的賠償,給事故的善後處理帶來很大困難。
五是部分旅遊線路道路艱險、行車條件惡劣。我國西部許多熱點旅遊線路的旅遊交通條件還有待改善,大量風景秀麗的地方往往道路崎嶇、懸崖峭壁、行車條件較為艱難。經驗不足或疲勞駕駛的司機一旦碰上危險的隨機事件,容易引發旅遊交通事故。如2004年10月10日在四川省平武縣古城鎮發生一輛旅遊車墜入涪江事故、2006年4月30日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發生一輛旅遊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翻入路邊100多米落差的谷底事故,都是由此造成的。
此次事故的損失是十分慘重的、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需要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為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建議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對旅遊產品要素的安全評估。旅行社是組織旅遊產品的龍頭,要對所采購的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產品進行安全評估,並將評估資料備案上報,嚴禁采購不合格、沒有資質、明顯存在安全隱患的要素產品。
二是加強對旅遊者的安全教育。以零團費、負團費的危害為主題對旅遊者進行全國性的大規模案例教育,使旅遊者認識到零團費、負團費將給自身造成的風險與傷害,掃除零團費、負團費存在的土壤。
三是加大旅遊保險投保力度。以宣傳貫徹《旅行社條例》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旅行社責任險的統保工作力度,積極引導遊客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增強旅遊安全的保險保障能力。
四是在旅遊旺季進行旅遊交通事故的專項治理。在我國,旅遊運營車輛管理不規范、司機疲勞駕駛、不規范操作、危險路段等是造成旅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排除以上安全隱患,應該向歐洲學習,對旅遊車、旅遊司機的准入資質進行嚴格的規范和監管,同時對旅遊司機的單次行車時長、特定旅遊線路的行車資質等進行限定,並積極鼓勵遊客對旅遊司機和車輛進行安全投訴。
五是嚴厲打擊零團費、負團費等惡性經營行為。對零團費、負團費的操作者和所涉及的旅行社,取消其相關的旅遊資質,強化旅行社之間的連帶監管。
六是加強旅遊合同管理。對旅遊格式合同進行嚴格監管,要求組團單位將旅遊要素,尤其是旅遊購物點、購物次數、發生額外行程的違約責任等條款內容明確列入合同,以提醒旅遊者謹慎購買旅遊產品,慎防陷入低價陷阱。
七是建立旅遊暗訪制度。通過暗訪調查旅遊企業的經營情況,對違反旅遊相關法規和國家安全法規的旅遊企業進行嚴厲的制裁與處罰,發現一家查處一家,規范和調整旅遊行業的經營模式。
案例背景:
2008年10月4日,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硯洲島發生一起旅遊安全事故。兩名隨單位組團參加拓展旅遊的旅遊者在自由活動時,違反旅遊合同約定,擅自下西江戲水、游泳,在深水處突然溺水後死亡。
2008年國慶節前夕,廣東省職工國際旅行社(以下簡稱旅行社)接受鄭州優德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辦事處(以下簡稱公司)委託,組織該公司101名員工前往肇慶西江邊的硯州島開展為期兩天的拓展旅遊活動。雙方簽訂的旅遊合同特別約定,旅遊者不得擅自到西江游泳。開展活動前,旅行社團體部經理與公司負責人勘察了拓展旅遊地,該區域有禁止游泳的警示牌。雙方在簽訂旅遊合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旅遊行程、活動安排、注意事項、有關要求等合同附件。拓展旅遊活動按照合同的約定進展順利。10月4日上午,在游覽鼎湖區硯州島、用完午餐後,公司負責人與隨團導游員協商,給予旅遊者1小時時間整理行李、稍事休息,下午4時集中乘車返回廣州。導游員隨即宣布自由活動,在告知集合時間的同時,提醒大家不要下西江玩水、游泳。當日下午約2:30時許,七、八名旅遊者擅自到沙灘戲水。約2:40時,三名遊客走到水深處突然溺水,大呼「救命」,一名遊客獲救,兩名遊客失蹤。旅遊者向110報案。公安部門接報後,及時趕赴現場,會同海事部門、當地村鎮人員搜救。10月6日上午8時許,在當地公安、海事、旅遊及所在鎮政府、村委會等有關單位努力下,於事發現場下游2公里處找到兩名失蹤者遺體。經法醫鑒定和公司領導現場確認,死者為該公司委託旅行社組織的赴肇慶旅遊的團隊成員。
事故發生後,肇慶市委、市政府和省旅遊局高度重視事件的處理。肇慶市旅遊局及時啟動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主要領導等有關人員,趕赴事發地點,協調相關部門。事發地鼎湖區政府組成了由公安、海事、旅遊以及所在鎮政府村委會等單位參加的工作小組,研究部署事故的善後處理工作。在當地政府以及旅遊、公安、海事等有關部門和組團社、組團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與死者家屬友好協商,由組團單位代表旅行社、硯州村委會與死者家屬簽訂協議,每位死者獲得經濟補償10萬元、旅行社為旅遊團購買的旅遊意外保險8萬元。死者家屬隨後返回原籍,事故善後處理結束。(此案例由廣東省旅遊局提供)
專家點評:
點評人:韓玉靈,女,武漢生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北京旅遊發展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科研處處長、旅遊法律與產業規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旅遊政策與規制、旅遊安全、世界遺產保護、旅遊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並完成省部級、市局級政府和行業協會互動機制、旅遊安全保障機制、旅遊景區安全研究項目、課題多項;主編國家級教材等著作十餘部;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
旅遊安全需求是旅遊活動的內在要求,決定旅遊目的的實現與否。安全保障權是旅遊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為此,《消費者權益法》明確規定了包括旅遊者在內的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一般而言,實踐中侵害旅遊者安全保障權較為常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安全意識淡漠。旅遊業者、從業人員缺乏應有的素質,或違反操作規程或不遵守操作規程、或不具備崗位所需要的基本安全知識,安全意識淡漠,或只注重經濟效益,從而引發旅遊安全事故,造成旅遊者人身安全的侵權事故發生。本案旅行社組織的拓展旅遊屬於依託涉水場所的特種旅遊,案發前曾降暴雨,江水泛濫;加之旅遊者對水道又不熟悉,雖然設立了嚴禁下水游泳的警示牌,卻沒有相應的障礙物阻止遊客下水;顯然旅行社選擇的區域存在安全隱患;自由活動期間,沒有安排專人巡視並及時阻止要下水的旅遊者。旅遊業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是事故發生的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二、盲目銷價競爭。組團社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組織旅遊活動,服務質量、接待標准、住宿條件、交通工具大打折扣。低價格必然帶來高風險:聘用不具備資質的人員、使用帶病上路的交通工具、提供簡陋的住宿設施、缺乏安全保證的游覽地等等,都為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伏筆。
第三、提供的旅遊產品尤其特種旅遊產品或者旅遊環境不符合旅遊安全要求。在旅遊景區表現在游樂設施老化、質量不達標、缺少安全防護設施或警示標示、自然環境存在潛在隱患等。諸如雷雨天使遊客遭雷擊、迷路等。在組團旅遊活動中,旅行社即是旅遊產品的銷售者,更是旅遊要素的組合者。在設計旅遊產品時,如何避免或者減少其安全風險?如何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是應當首先考慮的問題。
第四,旅遊行程中第三人的侵權行為。主要是指在旅遊活動中,不法分子針對旅遊者實施的搶劫、強奸、殺人、傷害等侵害行為造成的人身侵權。實踐中,這類案件容易發生在開放性的、以自然景觀為內容的旅遊景區,具有事件發生突然、防範較為困難的特點。
第五,旅遊者缺乏應有的安全意識和防範知識。如前所述,旅遊安全以旅遊本質為基礎,旅遊活動的異地性、空間的移動性又使旅遊安全問題始終伴隨著旅遊活動而存在。實踐中,旅遊者的旅遊安全防範意識不強、旅遊安全知識缺乏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價格趨低的心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不良消費動機,導致一些旅遊者在選擇旅遊產品時過多地考慮價格因素,忽略了對提供旅遊產品者的資質和能力、旅遊產品的安全性、旅遊環境的可靠性的正確評估和判斷;忽略了對自身行為所進行的必要約束和權利行使的必要限制;忽略了對自身利益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以轉嫁旅遊活動中出現的非人為的風險。
此次旅遊安全事故的出現,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從組團社和組織單位而言,不可謂不重視旅遊安全問題,也採取了相應的防範措施,拓展旅遊在雙方的努力下進展順利。然而,悲劇在旅遊活動即將結束的不經意間發生了,兩條鮮活的生命消失了。本案再一次證明:對旅遊安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旅遊安全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本案引人思考、發人深省:
第一、確保旅遊產品的安全性,降低直至消除不安全因素。鑒於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局限性,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是必然的。為此,旅遊業者提供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暫時沒有標準的,應保證符合人身健康和安全;對可能危及旅遊者安全的旅遊產品或者服務,要實現向旅遊者做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在合同中予以約定;發現提供的旅遊商品和服務有嚴重缺陷的,即使旅遊者採取正確使用的方法仍然可能導致損害發生的,要及時告知旅遊者,並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
第二、開展新型的特種旅遊活動,堅持安全第一。隨著旅遊者品味的提高,不斷滿足旅遊者需求、推出新型旅遊產品成為提高旅遊經營者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本案旅行社開展的拓展旅遊,又稱為體驗式旅遊,源於二戰時期英國開展的拓展訓練,是以團隊的形式,讓人們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通過體驗利用崇山峻嶺、瀚海大川等自然環境設計的富有趣味性、刺激性的項目,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身心的雙重收獲。開展類似的特種旅遊活動在風險性及其防範方面的難度更大。這就要求旅遊經營者在產品的設計、地點的選擇、項目的安排、場所的安全系數、安全保障措施的採取等方面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第三,組織單位的團隊旅遊,在旅遊合同中要明確規定旅遊過程中的組織指揮責任,並針對項目及活動地點的特殊性制定安全應急預案。旅行社接受單位委託組織旅遊活動,是旅遊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對團隊旅遊者的人身安全負有合理的保障責任。實踐中,因為是單位組團,有關負責人往往會在活動中不顧合同約定臨時動議,改變行程或變更活動內容,若隨團導游員協調能力欠缺,極易引發導游員與單位帶隊人間的沖突。為此,簽訂旅遊合同,應當明晰旅遊過程中的組織許可權和責任劃分,避免發生事故後,責任分擔困難給旅行社增加管理成本。其次,要針對開展活動環境的特殊性制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把旅遊安全保障工作貫穿於旅遊活動始終。本案因公司負責人的意見而改變行程,且公司負責人帶頭違規與其屬下員工下江游泳,與旅遊合同對雙方責任約定不明確有直接關系。
第四,利用公益廣告、公益講堂等形式,對旅遊者進行必要的旅遊知識的教育,尤其是旅遊安全知識的灌輸。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作為旅遊目的地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培養成熟的、理智的、文明的旅遊者,使其養成良好的旅遊消費習慣,旅遊者有責任,政府、旅遊企業和全社會也有責任。政府有義務為旅遊者創造學習旅遊知識的條件,企業也應當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為旅遊者提供必要的旅遊咨詢服務、關於旅遊項目的詳細資料等真實信息,保證旅遊者知情權的實現。
第五,政府部門應當承擔培養旅遊者、旅遊企業的旅遊保險意識,探索建立逐步完善的社會救援體系的新路徑,確保旅遊者旅遊權益實現的責任。購買旅遊保險,是有效轉嫁旅遊風險的手段之一。長期以來,旅遊者、旅遊經營者旅遊保險意識淡漠,旅遊保險品種單一,旅遊救援體系不完善、資金缺乏保障等等現狀,為事故的善後的處理增加了難度。各級旅遊部門應當引導、鼓勵旅遊者、旅遊企業購買旅遊保險,各級保險監督機構應鼓勵保險公司積極拓展市場,開發更多的旅遊保險產品。

㈤ 消費者知情權的意義

第一章 消費者知情權概述
第一節 消費者知情權的概念
消費者知情權和知情權一樣,在不同學者的著作中有多種稱呼,如消費者知悉權、消費者信息權、消費者獲知權等,但由於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知情權有明確的規定,對其定義的實質內容並無太大分歧。概括而言,消費者知情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充分、准確、適當信息的權利。我國《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作了如下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內容、費用等有關情況」。
所謂「知悉」,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消費者在不明了商品情況時有權主動詢問,了解其所購買、使用商品的真實情況;二是向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真實地記載或說明該商品或服務的情況,不經消費者詢問即使消費者一目瞭然。
所謂「真實」,也同樣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全面、正確的有關某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既不避實就虛,也不編造謊言。二是誠實可信不帶有任何欺詐的情節。
消費者每購買一種商品和使用一種服務,都是同商品的出售者和服務的提供者訂立和履行一項相應的合同,而訂立合同的基本要求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明確。為了做到這一點,消費者就需要充分地了解商品和服務,這是他們實現消費權利的基礎。因為消費者產生某種慾望,以及真正實施該種行為,是建立在對有關情況有一定了解基礎之上的。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花錢去進行一種自己一無所知的消費。如到商店購買某種商品,一般都得看看產地、名稱、商品說明書等等,這便是對商品的了解過程。由於生產消費品的品種繁多,每一種商品都有其獨特的使用價值,以及與該使用價值相應的特點,即便是同種類型的商品,還存在著價格、牌號、質量等差異,在服務領域中,也不斷開發出新的項目,這使得消費者若不對商品和服務做一定的了解,就無法做出消費選擇。因此,在不知悉真實情況下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往往與消費者本來的願望相去甚遠,達不到真正追求的消費目的,甚至上當受騙,所以知情權在消費活動中是消費者不可缺少的。保證消費者有充分的機會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確切情況,就成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的一項重要權利。
「消費者知情權,也是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之間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一種體現。這既是社會主義商業道德觀念的一種滲透,也是長期以來市場經濟自身形成的一種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賴於商品交易過程中雙方講誠實、守信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社會主義制度下,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沒有根本利益的沖突,為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提供了保障。
第二節 消費者知情權的內容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生產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根據上述規定,消費者知情權的內容大體有三個方面:
1.2.1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基本情況
商品或者服務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商品的名稱、注冊商標、商品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消費者應當特別關注商品的注冊商標、產地和生產者的名稱、住所。商標是一種產品與其他產品區分開來的重要標志,它隱含著產品的質量、信譽、售後服務等等情況,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商標的選擇。
對於某些商品來說其出產於何地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你購買中葯材當然希望要那些地道的商品,這就不能不注意產地,其它商品也是如此。此外,對生產者的名稱也要注意,特別是名牌產品不同廠家的產品質量有時並不完全相同,即使是非名牌產品不同廠家的產品質量也有異。另外,如果商品上未標明廠家姓名,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就難以向生產者索賠。
1.2.2有關商品的技術指標情況
商品的技術指標情況主要包括商品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等等。
購買商品是為了使用、了解該商品的使用用途和性能是非常主要的。主要是有些商品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給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帶來危害,例如某些電器產品、數碼產品等等。
了解商品的主要成分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論該商品是食品、葯品、化妝品還是衣料、用具,標清楚它的主要成分不僅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利,還可以避免經濟上的損失。對商品的保存或使用的有效期限,消費者一般在購買食品、葯品、化妝品類的商品時都要了解清楚。這主要是由於上述三類商品與人身健康有直接的關系,食用或使用超過保存期的食品、葯品、化妝品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危害。有些商品沒有使用期限,是因為使用該商品的環境、條件不同,其使用壽命也不相同,很難有確切的期限。對這類商品,消費者應當在購買和使用前多做了解,增加有關方面的知識。如電線外皮老化造成漏電現象時有發生,消費者在使用時應當具備這方面的知識,以防事故發生。
1.2.3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以及商品的售後服務情況
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是商品、服務交易的關鍵性內容,直接關繫到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消費者應當對價格有確切的了解,尤其是對提供的服務的價格。
有無售後服務與消費者的利益有切身關系。了解售後服務,主要是看其有無質量保證期、服務的方式、服務是否收費等。實行售後服務一般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
充分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前提。只有對某種消費的情況了解之後,才會產生這方面的慾望並附諸實施。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花錢去進行一種一無所知的消費。如果消費者不能在知悉真實情況的條件下進行消費活動,就會與他的本來願望相去甚遠,達不到預計的消費目的。不真實的消費信息不但不能保證消費者合理、科學地消費,甚至會使消費者蒙受人身、財產方面的損失。
第三節 消費者知情權的特徵
1.3.1消費者知情權主體的特定性
消費者知情權的主體只能是消費者,且僅為生活消費者。正如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那樣:「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生活消費是指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質產品或消耗勞動服務的行為。它是人們為滿足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消耗各種生活資料、勞務和精神產品的過程和行為。 它既是社會生產的對象和動力,又是恢復和發展勞動力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保證生產過程不斷進行的前提。之所以只將生活消費者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范圍,而不包括生產消費,是因為生產消費是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消費,它屬於生產過程本身。生產的結果是生產出了新產品,因而人們一般不將其作為消費,而是作為生產本身。盡管生產消費也要影響到生活消費,但它對消費者來說只是一種間接的影響。對生產消費活動和行為的調整原則和方法,在很多方面與對生活消費的調整有著很大的區別,因而一般不將其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所以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僅調整生活消費,不調整生產消費。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附則第五十四條中規定:「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執行」。盡管參照不同於適用,但也應引起注意。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樣規定是因為:雖然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在性質上應屬於生產消費,本不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范圍,但考慮到我國目前農民和農業的實際情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普通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情況下,一方面,農村生產力還很不發達,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社會化生產的程度很低,基本上還是農戶的分散經營,這使農業的生產消費與工業生產消費差別很大,而與生活消費的情況更接近,聯系也更緊密。與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者相比,農民處於弱勢地位。另一方面,農民購買、使用的農業生產資料如種子、農葯、化肥等的假冒偽劣情況非常嚴重,在不少地方因此造成了范圍廣泛、後果嚴重的損害,而農民受損害後又往往缺少適當的途徑和方式尋求到有力的保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出這樣的特殊規定,使得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農民也受到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但也應注意,只有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才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能漫無邊際地擴大保護的范圍。即除農民之外,只有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消費者才適用本法保護。
消費者知情權中的消費者必須是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而不是經營者,他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生活需要。這里的為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消費者是指為個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自然人。國際標准化組織也將消費者定義為「以個人消費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個體社會成員」。個人作為主體,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這無庸置疑。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單位是否可以也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在制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過程中,這方面不同意見的爭論是非常激烈的,曾經是討論的熱點之一。一種觀點認為:單位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目的可大致分為兩種,一是為生產經營,二是為本單位成員滿足物質、文化需要。當單位處於第二種情況時,就是當單位為本單位成員滿足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也應同樣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而與此種觀點相對的觀點則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在市場交易中處於弱者地位的個體社會成員,而單位是有組織的群體,並不像個人那樣處於弱者地位。單位在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時,可以依照有關《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尋求保護。單位本身是不能直接進行生活消費的,最終仍表現為個人消費,承擔消費者權益的主體仍然是個人,並且單位本身也承擔著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義務。故消費者僅指個人消費者。其實消費者之所以受到保護是因為其在社會中的弱者地位,這也是消費者保護思想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許多人認為消費者不限於自然人,單位或法人也可以成為消費者,其實這種觀點並未完全把握消費者保護法的實質。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自然人的集合體,即使其購買的商品最終由自然人使用,但這種使用通常不以生活消費為目的。某些特殊情況下,法人或其他組織所購買的商品即使最終由自然人用於生活消費,如公司購買日用品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但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從事交易活動時不具有弱者地位,在其與經營者有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之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或團體力量與之抗衡,由此,法律上無給予特殊保護的必要。所以應將消費者知情權的主體限定於個體社會成員。國際標准化組織消費者委員會在 1978 年 5 月的首屆年會上便將消費者定義為「以個人消費為目的而購買或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個體社會成員」。英國 1974 年頒布的《消費者信用法》中的消費者,也以個人為限。所以說,消費者知情權的主體應是為生活消費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自然人,這即是消費者知情權主體上的特徵。
1.3.2消費者知情權的客體具有抽象性和相對可確定性
消費者知情權的客體是消費信息,它和其他類別的信息一樣,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對於信息的定義,各個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多種說法。例如:資訊理論中的信息是指「用符號傳送的報道,報道的內容是接受符號者預先不知道的」;傳播學當中認為「信息是物質和能量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象集合或符號系列」;經濟學當中普遍將信息視為是一種資源,它具有稀缺性也具備有用性,通過對人們決策的影響而體現自身價值。作為消費者知情權客體的消費信息,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它屬於「無體物」。相對於信息的抽象性,信息的載體則多具有實在的物質屬性(如說明書、產品合格證等),這就保證了消費信息能夠以各種方式被確定下來,更方便地為消費者所用。
作為消費者知情權客體的消費信息,除了其自然屬性之外,還應當具有符合法律及消費現實需要的某些特性,主要是真實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這些特性要求能讓高度抽象的消費信息具備相對可確定性。
第一,真實性。這是消費信息必須具備的首要性質。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一款就強調了消費者有權知悉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該法第四十九條對欺詐行為加倍賠償的規定,更說明對消費信息的真實性不可忽視。真實性實際包括不虛假和不誤導兩方面的要求,但我國法律只注重對虛假(欺詐)行為的打擊,對誤導行為的規制基本空缺。虛假是指信息與真實情況完全相違背;而誤導則指信息的表述真假混淆、語意模糊,結果導致消費者產生了與事實不同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因信息誤導給消費者造成的危害已經顯而易見,今後立法中應當增加對該類行為的規制。
第二,充分性。充分性主要是指消費信息應當完整並足以包含重要的實質性內容。對經營者來說,信息充分性要求他們在履行法定的披露義務時不得有所隱瞞,也不得避重就輕。對信息是否包含「重要的實質性內容」的判斷標准,應該是看該信息是否會對消費者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是否會阻礙消費者正當行使權利或正常使用商品、接受服務。例如,某房地產商出售一棟別墅,但他並沒有告知購買該房的消費者曾經有人在該房裡自殺,雖然不說明此信息並不會阻礙消費者正常使用該房屋,但購房者若得知該信息就不會購買此房。那麼,這項信息就具有實質性內容,而售房者就因為隱瞞該信息而違反了對信息充分性的要求,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第三,有效性。有效性包括明白易懂和及時傳遞兩個層次的要求。消費者並非鑒別產品質量的專家,他們對於商品信息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經營者相比要低得多。因此,在提供消費信息時,經營者應該盡量使用淺顯易懂、清晰直白的語言,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和抽象晦澀的技術名詞,這樣才能幫助消費者有效地接受相關信息。另外,消費信息要具有及時性,不能在消費行為終結之後才傳遞,也不能傳遞已經失效的信息。
1.3.3消費者知情權利的行使的特殊性
消費者只對自己准備購買或已購買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享有了解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的過程正是消費者消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如今社會分工更加多樣化、更加精細,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實現自給自足,都要通過交換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通過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等手段來實現。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每個人生活需要的實現都要藉助他人的商品或服務。消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只有通過消費這一手段消費者才能實現其預期目的。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行為屬於消費活動,將其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們都表現為消費者以支付貨幣為條件而直接從對方獲得商品或服務。但對於使用商品這一消費形式,是否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在世界上也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當然,提出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商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並不是同一個人,如將購買的生活消費品贈與他人使用、在別人家裡看電視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的使用者在使用商品的過程中,服務的接受者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因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問題而受到損害。 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宗旨在於對社會弱者權利的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對象以消費者為核心,所以也應將商品的使用者、服務接受者納入其調整范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形,有些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往往並非供自己使用,如建築商將蓋好的新房屋賣給消費者,而購買房屋的消費者又將房屋轉讓他人。此時附著於房屋的設備若有瑕疵致人身財產受損害時,與原買主不同,房屋的買受人與零售商或開發商之間不存在任何契約上的關系,依照美國《統一商法典》第 2-318 條修正款的規定:「出賣人對於合理情形下被認為使用消費品或受產品影響的人,因產品的瑕疵導致個人生命傷害時,均應該承擔明示或默示的保證責任,而不是任意排除此適用」。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將這種情形納入調整范圍,這種對消費者的保護是全方位的、充分的。同樣在接受服務的時候,也存在支付費用者與實際接受服務者不一致的問題。這種情況同樣可看作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之中,這就是消費者知情權客體和實現手段上的特殊性。
1.3.4消費者知情權實現時間上的特殊性
消費者只有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才享有知情權,其他時間段不具備知情權行使的條件。固然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消費者,每個人都離不開消費,然而同時消費並不是人生活的全部。人們在生活中除了扮演消費者這一角色外,還會以其他面目出現,如學習、生活、工作、交往、休息等。在這些場合下,人們不再是消費者,盡管具有成為消費者的可能性,但並未實然地享有消費者知情權。只有當人們以消費者身份出現,現實地進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才實然地享有、實現消費者知情權。所以,不能因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了消費者知情權,人們就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強調自己的知情權,否則就會導致權利的濫用,而這樣最終結果也不能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實現。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權利行使的起始時間應該是消費者開始以作為方式實踐其消費意圖或者經營者主動發出要約誘使消費者與之進行交易的時刻,如消費者為了購買商品在特定交易場所向經營者咨詢有關情況就可以視為是消費行為開始;
第二,交易完結不等於消費已經完成,如消費者在使用商品過程中發現經營者曾侵害了其知情權,只要不超過法定的時效期間仍可行使權利。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

㈥ 2021 年主要城市人均綜合月收入排行是什麼

如圖。2021年城鎮家庭平均綜合月收入排行TOP30出爐,嘉興又上榜了。杭州排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之後。

這次統計的口徑是家庭綜合薪資、理財收入、租金收入、兼職收入等。上海和北京城鎮家庭平均綜合月收入超過6萬,照這么算,家庭年收入將超過70萬。嘉興排在第19位(浙江第3),家庭平均綜合月收入達到了31848元。

當然這樣的統計水分太大,樣本找的肯定都是中產家庭居多。不過在浙江,以一個三口之家來說,父母和子女都有工作,月收入超過15000還是很普遍的。加上房租、理財以及兼職這些收入,綜合月收入在18000-25000之間的家庭應該是最多的,廣東和江蘇有五個城市上榜,浙江有四個城市上榜,東三省大連和沈陽入圍。



月平均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員工月平均工資按照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應得工資計算平均值,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除此之外,並無其他法條直接關聯到月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其實,從法律規定來看,月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個月應得工資的平均數。

㈦ 分析山東和江蘇的各自優勢

山東發展的優勢資源

第一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東的自然資源又可劃分為人文自然資源和礦產自然資源。山東的人文自然資源的確豐富多姿,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載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厚厚的積淀,黃河、泰山、孔廟、泉城、太白樓、蓬萊海市蜃樓等自然景觀,加上歷史上孔子、孟子、墨子、管子、甘德、汜勝之、孫武、孫臏、諸葛亮、辛棄疾、李清照、蒲松齡、王羲之、顏真卿、張擇端等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和書法家的歷史遺跡,使得齊魯大地的文化味道相當濃厚。而山東的礦產自然資源儲量總體上也居於全國前列。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28種,佔全國己發現礦產種類的78%。在已探明儲量的74種礦產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黃金(岩金)、自然硫(佔全國儲量90%以上)、石膏(佔全國儲量70%);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儲量佔全國40%,產量佔80%)、菱鎂礦、鈷、鉿、花崗石;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全省原油產量佔全國1/3。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滕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另外,由於山東的自然地理位置,山東因瀕臨海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平原為主的地形使得山東又具備了便於耕種收獲的豐饒土壤。

第二是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山東半島與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隔海相望,眾多優良的海港為山東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平台。山東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並且山東沿海港口城市的密度據全國之首。山東沿海現有港口26處,港口密度居全國之首。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60多個,年吞吐能力過億噸。青島、煙台、威海、日照、龍口、石島、嵐山、東營等8個港口被國家批准為對外開放一類港口。正在施工中的青島前灣港,建成後將成為年吞吐能力1億噸的我國東部大港。在改革開放政策框架中快速成長的膠東沿海經濟帶,使得山東的對外經濟聯系變得方便而快捷。

第三是相當規模的基礎設施。山東在努力發展經濟,加快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相當規模。

無論從天上去山東,還是從地上去山東,到過山東的都說山東的路好。山東也的確以通車里程多、路面等級高而聞名全國。到1995年,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42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3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8公里,一級公路1600多公里,二級公路11700多公里。山東的鐵路網路比較完備,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膠濟鐵路橫跨東西,8條支線與之相連,全省鐵路通車里程已達2400多公里。山東已建機場9個,其中濟南、青島機場被辟為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國內航線90多條。

山東的郵電、通訊基本實現了現代化,光纜通訊,數字傳輸和程式控制電話廣泛應用,已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國際直撥電話。山東17個市地和大多數縣開辦了國際郵政特快專遞業務。山東電網是中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一省獨立電網。到1995年底,裝機總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年底電量730億千瓦小時。

目前,山東又開始了大規模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山東將影響經濟快速發展的路、海、空、信息幾大通路同時建設,的確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

但是,據山東大學21世紀山東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山東省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報告》指出,山東的經濟競爭力在與發達省份和地區相比不佔優勢。報告從經濟實力、國際化水平基礎設施、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科技、國民素質等各個方面與全國11個省市(京、津、遼、滬、蘇、浙、閩、豫、冀、鄂等)進行了比較。從反映生產與收入總量及發展水平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全社會投資總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人均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人均私人消費支出、政府最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8個指標最終評價結果表明山東省經濟實力競爭力在12省市中排名第6。另外,山東國際化水平競爭力綜合排名在12省市中排名第9,基礎設施競爭力排名第10,企業管理競爭力排名第4,政府管理競爭力排名第10,科技排名第8,國民素質山東排名第11位。綜合比較,山東的經濟競爭力排在第9位,12個省市排名次序依次是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河北、湖北。

另據統計,廣東出口佔GDP的比重列第一,是山東省的5.9倍;北京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名列第一,是山東的35倍。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在12省市中排名第12,表明環保投資較少。另外每十萬居民擁有專利數和研究開發支出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第9和10,說明要加強科技投入;另外,大專以上人口比例和每十萬居民擁有醫療機構數等排名12和11,說明增加教育投資十分必要。

正如山東省制定的「十五」規劃所指出,與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發達地區相比,山東傳統的優勢正在弱化,新優勢相對匱乏,亟需塑造面向21世紀經濟發展的新優勢。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主體產業為市場飽和的傳統產業,經濟競爭力在沿海省份中明顯不佔優勢,在全國專業分工格局中處於中等檔次。同時,科技教育、市場化程度、政府效率、法治環境、社會信用、城鄉建設、生態建設以及人們的觀念素質等軟硬環境亦不適應提高競爭力的要求。

可以看出,山東的競爭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許除了上面所提的幾個方面,過於厚重的傳統文化也影響了山東人的闖勁和進取意識。

戰略取向與組合——陸上山東,空中山東,海上山東,網上山東

一個大省的發展在於其戰略的選擇是否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選擇。就山東來說,根據環境、人力資源現狀,或許選擇「陸上山東」、「空中山東」、「海上山東」和「網上山東」四大戰略並舉的模式更能適應新世紀的挑戰。

陸上山東——基於發達的公路、鐵路設施,加大與兄弟省份成分的經濟合作,並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步伐,充分發揮山東老工業基地的潛力和新興工業城市的帶動作用,釋放電子工業、機電、煤炭等工業和山東現代農業的能量。

空中山東——有選擇地優先發展膠東地區幾個新興城市,將其目標定位為類似上海的國際化大都市。目前,青島、煙台、威海等城市已有很好的基礎,進一步朝國際化城市發展,隨著中國北方環渤海灣經濟發展的需要,將會在華北成為又一個東亞明珠。

海上山東——立足青島等優良港口城市, 發展海洋和生物產業。21世紀是海洋世紀。山東應抓住機遇發展東部城市的海洋產業和生物產業,力爭發展成為中國耕海牧洋的首選基地帶。

網上山東——信息產業是當今最具經濟活力的產業,也是一個省份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立足山東先進的通信基礎設施,打造適應經濟時代發展的金橋網路,應是增強山東整個經濟競爭力的重拳。而目前山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首次成為山東第一大產業。

四大戰略的實施,根本的在人才。而目前山東還沒有一所在國內類似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可以培養高水平理工技術人才的名牌大學。沒有一所名牌大學做智力支撐,應是實施四大戰略的根本制約。

中國地圖上,山東地圖的形狀就象一隻振翅出海的雄鷹。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山東,在未來的10年裡,蓬勃發展,揚帆出海。

勤勞的山東人, 你們准備好了嗎

江蘇的優勢

五年前,對大多數人來說,「現代服務業」還是一個陌生詞彙。去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工作會議」的召開,使得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增創江蘇發展新優勢的鴻篇巨制全面破題。

如今,一手抓先進製造業,一手抓現代服務業,以製造業帶動服務業,以服務業促進製造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

「雙輪效應」初展魅力

【鏡頭實錄】如今,在蘇州與上海接壤處,崑山花橋國際商務中心初見雛形。按照規劃,這個面積50平方公里的商務城被分為4個功能區:啟動區,是商務城的金融、辦公、綜合服務、企業總部等的聚集區;配套區,重點發展商注酒店、休閑、娛樂等配套服務業;物流區,規劃面積4300畝;控制區,規劃面積2.3萬畝,作為今後5—10年商貿發展的預留區域。目前,國際商務中心已吸引20多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業項目進駐,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初步形成了現代服務業的綜合功能。

崑山花橋只是我省重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南京河西CBD、連雲港等另外兩個國際商務中心也已初具規模。連雲港商務中心的會展、港口服務等功能在逐步發揮。蘇州電子信息產品交易中心、南京龍潭物流基地、無錫東方國際輕紡城等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無錫工業設計園、蘇州科技園、南京軟體園等服務業集聚區運作良好。這一切,都成為我拾雙輪驅動」效應的生動註解。

一手抓先進製造業,一手抓現代服務業,新戰略帶來了新變化。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完成增加值3536.23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創12年來的新高,服務業佔GDP比重3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一個以工業化提供增長動力,以城市化拓展就業空間,以市場化注入發展活力,以國際化提升服務水平,以信息化增強技術支撐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正在構建。

「加減乘除」的呼喚

【鏡頭實錄】這是發生在無錫工業設計園里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家企業要為英國客戶開發一種新型電動車踏腳,經過一個多月加班加點打樣生產,花了3萬多元,結果卻被對方判為「不合格」。而當他們將任務委託給一家設計公司後,只用三天時間、花了4000元就完成設計,而且樣品寄往英國不到一個星期,就接到了上億元訂單。在這里,100多家設計及自主研發類企業不斷製造「靈感反應堆」,將一個個實用創意奉獻給社會:「簡易停車裝置」使汽車可以緊密停放、取車又很方便,解決了停車難問題;「高速公路防霧裝置」,讓大霧天籠罩下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國際資本快速流動,產業格局急劇變化,世界製造業重心不斷東移,中國積極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世界加工廠」,到2010年,江蘇省全球製造業比重預計將達到2%左右。但值得關注的是,21世紀以來,全球製造業出現零增長,市場需求有所下降,製造業發展必須取得新突破。

抓研發,重設計,爭取生產銷售更多話語權,是我省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少生產企業主動將服務業和生產製造剝離,走專業化道路,加大研發投入。全省單是外資研發機構就超過了80家。

通過「加減乘除」,調整工業結構,是我省加快產業升級的現實路徑。「加法」,就是加快改造提升江蘇的傳統優勢支柱產業,發揮近期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減法」,就是嚴格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高危產業。「乘法」,就是加快實施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技術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雙倍增」計劃,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除法」,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

推進江蘇主導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新型工業化呼喚現代服務業的匹配。積極倡導自主研發、大力發展包括工業設計、物流、營銷服務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服務業,是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到201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將在2004年基礎上實現倍增,服務業在促進發展、吸納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顯。

服務業「反作用」製造業

【鏡頭實錄】由張家港保稅區孵化而出的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每天現貨價格已成為左右全國化工市場的價格「晴雨表」。作為應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生的一種現代服務業形態,這個化工市場隨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化工產業鏈集聚效應的放大而迅速成長,目前,市場辦公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入駐的中外企業538家,通過和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等相關網站聯網,建立化工品口岸信息平台,每天發布紐約、倫敦交易所石化產品成交價和華東、華南、華北地區的產品價格走勢。商品包括原油、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二醇等幾十個品種,成為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交易市常今年這個市場的成交額將達250億元,工商稅收超過1億元。2005年,交易市場被中國化工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化工交易市潮第一名。

服務業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從全球經濟發展看,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正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1980—2000年,世界服務貿易額增長了近400%;2003年,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超過20%,而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行業。

我省已進入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加速期、經濟國際化提升期,先進製造業基地的打造,離不開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優勢產業的支撐,現代服務業的匹配。反過來,現代服務業給製造業的發展又拓展了空間。測算表明,只要把現有工業生產物流成本降低10%,全省工業企業就可以新增利潤300億元。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各類產品交易市場,從絲綢服裝到紡織面料,從五金建材到居家用品,從玩具到眼鏡……已在更大范圍內聚集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僅促進了商品流通,還帶動了製造業發展,很多已成長為地方特色產業的龍頭。部分大型批發交易市場,開始探索全國生產、全球采購、江蘇集散的路子,有效放大了江蘇的產業優勢。

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我省現代服務業對製造業的反作用力必將更加顯著。我們期待一個以發展和引進現代物流企業、建設和培育產品交易市嘗做大做優軟體產業集聚區、發展和應用工商設計平台、發展科技創新投資服務體系、發展全面小康性消費服務為核心內容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全面形成。

㈧ 債權法的法條

一、債(合同)的相對性
債只約束債權人與債務人,而與合同之外的其他第三人無涉,其它第三人不會承擔違約責任。債的合同相對性的表現:
1.涉他合同:(合同法第 64、65 條)
(1)第三人的地位——並非債的主體;
違約責任——仍由原來的債務人向原來的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四條 【合同債務的代為履行】當事人約 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五條 【合同債務的代為履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第三人原因導致的違約(合同法第 121 條)
第一百二十一條 【因第三人原因違約的責任承擔】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3.加害給付中的違約責任(消法第 35 條)
第三十五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4.轉租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224 條)
第二百二十四條 【轉租】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5.承攬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253 條第 2 款,合同法第 254 條)
(1)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2)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第二百五十三條 【承攬人親自完成主要工作義務】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五十四條 【輔助工作的完成】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6.多式聯運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317、318 條)
第三百一十七條 【經營人權利義務】多式聯運經營人負責履行或者組織履行多式聯運合同,對全程運輸享有承運人的權利,承擔承運人的義務。
第三百一十八條 【經營人權利義務】多式聯運經營人可以與參加多式聯運的各區段承運人就多式聯運合同的各區段運輸約定相互之間的責任,但該約定不影響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承擔的義務。

㈨ 組織戶外單車騎行活動,如果參與的人員發生意外事故,組織者是否要承擔責任

有些免責合同法院不一定支持的,比如你是某車店組織的戶外活動,雖然沒有收版取費用,權但是在知名度方面獲取了相當大的利益,這樣的情況出現問題,法院仍會認為是獲取收益的組織。但是假如你的組織沒有掛任何經營 娛樂或者企業的名號,包括領隊在任何場所都不會提到或讓群眾獲知最所經營的是什麼或者品牌,沒有給品牌帶來任何方面上的利益,這自然不會帶來賠償責任,不用合同也沒問題

㈩ 方法 反對反對的

聖誕節和新年兩大全球節日將至,珠三角會否遭遇用工荒?南都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調查中心聯手開展2010年度珠三角農民工深度調查

自金融危機以來,珠三角用工荒及勞資關系多次成為政界及學界的關注焦點。今年年初蔓延在以東莞、中山等新興城市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民工荒再次掀起了對珠三角民工生存狀況、城市產業轉型等問題的討論。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靠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已是公認的趨勢。如今金融危機的影響已日漸消退,加上年末聖誕節和新年兩大全球節日將至,身為「世界加工廠」的廣東能否再次迎來一年一度的出口高峰?今年春節期間頻繁發生的因缺工放棄訂單的無奈會否重演?用工荒問題是否已通過良好渠道得以解決?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又是否真的到了拐點?為深入解讀這些珠三角的經濟及民生問題,南方都市報自今日起推出珠三角地區經濟問題系列調研報道,深入探討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和民生的種種現狀以及成因。

用工荒仍未有效解決

本期系列報道參考了南方都市報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調查中心攜手展開的「2010年度珠三角農民工收支結構調查報告」。這項調查深入探究了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生存現狀和他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幫助我們清晰直觀地了解了這個游離在城市群邊緣的龐大群體的生存狀況。

年初節後去過東莞、中山等地的朋友可能還記得許多街道上企業招工牌、廠房招租廣告這一獨特景象。記者通過對東莞地區各中小型企業的隨機采訪及親身感觸發現,今時今日雖然招工廣告不再隨處可見,但東莞相當一部分製造型企業仍然面臨招工難或員工難留的情況。

為獲取珠三角地區企業用工情況的第一手資料,記者撥通了多家東莞地區企業負責人的電話,對方的回答出人意料地一致:「還是缺!」問及原因,東莞市虎門冠皇鞋業加工廠廠長朗興智認為,同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太嚴重,加上員工往往心態浮躁,造成了目前製造業不甚樂觀的局面。另外全國其他各地勞動環境也有改善,珠三角地區的吸引力已相對減弱。至於產業轉型,他表示目前自己持觀望態度。

如果缺人情況嚴重,企業打算採取何種措施應對?東莞市科冠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鄧啟泉表示,企業有心做大,但招工難的問題一直沒能有效解決,為了工廠的運轉,公司只能努力控製成本。一方面也不放棄繼續招工。不過問及是否願意通過加薪招徠人才,該負責人意見有所保留。東莞市虎門傑龍服飾廠老闆金華傑則表示,不僅招工難,服飾行業的利潤經過重重壓縮也所剩無幾。自己打算找機會看其他行業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事實上除了外部環境,不少農民工認為企業本身提供的薪酬對員工的吸引力至關重要。由於國家西部開發、中部崛起等區域戰略規劃,很多農民工選擇在離家更近的地方企業打工,而且很多人表示「收入也差不到哪裡去,而且更方便與家人團聚。」可見長期偏低的工資水平,加上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都是珠三角用工荒的「禍首」。企業則認為自己亦有難處。記者采訪一家服飾廠總經理鄧某時他無奈地表示:「不是我們不願意為員工加薪,目前經濟形勢仍不明朗。我們拿到的訂單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單,企業利潤十分有限,甚至有的還要虧本,因此不敢大幅調高員工工資。」

民工荒事出有因

綜合來說,社會、企業和民工三方面都存在導致民工荒出現的誘因。從社會角度來看,金融風暴影響消退的大背景造成了一定的市場趨勢,因此作為派生性需求的用工需求隨之上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也搶佔了一部分勞動力資源;長期差強人意的工資水平和社會保障,欠人情味的戶籍、教育政策等無法滿足農民工的經濟需求和精神慰藉;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考慮用機器代替工人以應對民工荒;在經濟不甚明朗的背景下推出新的勞動合同法也被認為為時過早。

從企業角度來說,很多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意識不到位,也促成了勞動力的流失。在經濟發展面臨轉型之際,很多企業未能提前就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採取預見性行動,雇員僱主各自的需求無法調和。

農民工方面,群體結構也在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如今農民工的主力軍大旗已經由80、90後新生代接手,他們的教育背景、精神追求都已經與第一代農民工有所偏離。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有著中專或高中文化,除工資薪酬,他們同樣重視職業前景。因此在就業問題上難免有時「眼高手低」。人力資源市場的很多招聘負責人對此大有感慨。東莞一位電腦配件工廠的招聘代表向記者表示:「我們打算招200名生產工人。但很多前來求職的年輕人一聽說是去車間掉頭就走。」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新生代求職群體的訴求是對上一代農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糾正,對推進社會公眾和平等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應該引起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重視。

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也曾就持續已久的民工荒問題指出,目前這種勞動力的短缺相對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只是暫時的,相對的。他總結認為,勞動力技能培訓的不足、企業工資待遇和福利水平偏低以及勞資雙方溝通渠道有限等原因是造成珠三角地區勞工不足的重要原因。

農民工生活質量有否提高?

從「2010年度珠三角農民工收支結構調查」來看,農民工從經濟、教育和法制的不斷發展完善中有所受益。農民工的收入在逐步增長,生存環境在逐步改善。

調查顯示,自2009年7月以來,農民工的收入有所上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工的支出水平同樣在增長,其中食品和住房的開支顯著高於文化教育支出。這也意味著農民工的生活質量有否提高仍待商榷。

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對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相當無視。2010年8月前的統計數據表明,36.3%的農民工未與所在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建築工更是有高達 72.5%的比例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大部分受訪民工所在單位只為他們購買一種社會保險。為民工買全五種社保的單位屈指可數,僅佔9.2%。農民工小楊的話或許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也不是太懂,廠里說簽什麼就是什麼,只要給工資。」

從2009及2010年的調查組得到的信息來看,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於農民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不僅收費偏低,教學條件也相對較差。在順德打工的農民工小吳告訴記者:「我們家小孩三歲半了,想送他去幼兒園,在這邊哪裡讀得起啊!」

地理縱深

五城市1588份問卷調查:

我們試圖回答的三個問題

珠三角外來工收支調查首期於2009年7月啟動,詳細考察記錄了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收支狀況。今年8月中山大學公共事務調查中心與南方都市報再次攜手開展了 「2010年度珠三角農民工收支結構調查」,結合今年農民工勞資領域的熱點議題,更新了珠三角地區農民工收支數據,並就農民工生存狀況的各個方面做出了與時俱進的全面分析。

最新一期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588份,回收問卷1494份,有效回收率94.1%。調查以珠三角地區五個主要城市為抽樣點,發放比例分別是:廣州297份(19.9%),東莞292份(19.5%),深圳289份(19 .3%),佛山份318(21.3%),珠海300份(20.1%)。調研圍繞以下問題展開:1、2009年7月以來,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對比先前的年份是否有提高?如果有,提高幅度如何,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2、對比先前幾年,農民工的支出水平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如何理解這種變化?3、農民工的收支結構在代際層面是否具有差異性?新舊兩代農民工並存對於農民工的收支結構是否有所影響?調查小組成員主要是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的學生,他們每人負責分發30份問卷,並負責做一個民工個案采訪,南通剪板機,記錄下群體中個別受訪者自己的故事。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農民工形象。有些人滿懷抱負,有些人失落彷徨;有些故事讓人欣慰,有些故事讓人心酸;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掙扎,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希望。

敬請垂注本報下期報道。

本版資料來源:《南方都市報》區域經濟研究院、中山大學公共事務調查中心

南都記者 陳琳琳
> 相關報道: 國字型大小創投密集亮相上海 管理團隊鬧用工荒用工荒背後的拐點用工荒成常態 告別廉價中國
相關的主題文章:

怎麼回事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珠三角用工荒調查:他們為什麼來為什麼走

營銷暴力引發家電業焦慮

營銷暴力引發家電業焦慮

熱點內容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2025-01-20 23:01:07 瀏覽:470
綿陽法官通姦的女的叫什麼 發布:2025-01-20 22:24:17 瀏覽:846
隱名代理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0 22:14:41 瀏覽:884
浙江導司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0 21:35:58 瀏覽:697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 發布:2025-01-20 21:13:14 瀏覽:172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