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三字經

經濟法三字經

發布時間: 2022-08-24 02:38:57

㈠ 三字經全文譯文

三字經全文譯文:

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大家性情都近於善,只是由於後來所受社會的習染不同才有了千差萬別。

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會發生改變。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導孩子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兒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選擇鄰居而搬家。一次,兒子逃學回來,孟母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以此告誡孟子學習不可半途而廢。

竇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名揚四海。生養子女卻不給予良好的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做老師的失職。

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如果少年時不努力讀書學習,長大以後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過的玉石,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為人子弟,在年輕的時候,應當多多親近良師益友,從他們那裡學習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孝乃百善之首。「孝」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東漢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溫暖枕席。孝敬父母,這是每個做兒女的應該做的事。

孔融四歲,就能讓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每個人從小就應該培養這種謙恭禮讓的優良品質,培養自己的愛心,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同樣也會獲得別人友善的回報。

兒童、少年的啟蒙教育,第一是讓他們知道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傳統美德。其次才是要學習看到或聽到的知識。

為孝悌打好基礎,有堅實的品德做後盾,然後學知識,長進才華。並要懂得計算數目,認識文字,學習文理。「知某數」,講的是中國的數字,中國的計數方式採用十進制,一到十看來簡單,但卻有無窮無盡的變化。

數字從一開始,一到十就是基本數字,十個十就是一百,十個一百就是一千,十個一千就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兒童時期,要從知數、識文開始,知數簡單,識文就比較復雜了。

文字包括的內容很多,如文字、文學、歷史等,是難以窮其究竟的。對於兒童要從他們可以接受的東西入手。某數是較簡單的,所以教育孩子先從識數開始。即使今天的教育,孩子在入學的時候,都是從阿拉伯數字開始的。為父母的要先教他「知數」,父母是兒童最早的數學教師。

宇宙有三才,就是天、地、人。天上有三光,就是日、月、星。天地人包含一切,囊括宇宙萬物、芸芸眾生。

天、地、人之所以為三才,因為:天,指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浩渺蒼穹,運轉不息,四季交替,風霜雨雪應時而生;地,是萬物藉以生存的地理條件,人類的一切物質供給都取於「大地」。大地用它的胸懷和滋養孕育著人類和其它生靈;人,有浩大的能力,是萬物之靈。

人憑借卓越的創造力,把大地耕耘得繁榮興盛。三光的日、月、星,是人類最初的光明來源,是宇宙大自然中三個偉大的力量。三者光輝燦爛,給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送來光明與溫暖,促使萬物生息循環,永駐生機。

三綱是指君臣之間有忠愛之義,父子之間要慈孝相親,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古代封建社會有「三綱五常」的社會原則,其「三綱」要求臣服從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子服從父,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妻服從夫,丈夫對妻子擁有支配權。但是,今天的社會,再也不是封建專制社會了,三綱自然就不復存在了。一年之中有四個季節,叫春、夏、秋、冬,這是四時(季)。四時循環交替,運行不止,永無盡頭。

南、北、西、東是四面的方位,這四個方位對應存在,是與中央點相對應而確立的。水火木金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即人們常說的五行。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代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仁愛、公正、禮貌、明智、守信,叫做五常。是做人的准則。這五條准則要努力去實行,不容許出現紊亂。稻子、穀子、豆類、麥子、黃米、高粱叫做六穀。這六種糧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

馬、牛、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叫六畜,是人類所飼養的用來吃肉和供使用的禽獸。高興、生氣、憂傷、害怕、傾慕、憎惡、嗜好,是人生來就具備的七種感情。用匏瓜、陶土、皮革、木材、玉石、金屬、絲弦、竹管等八種材料製成的八種樂器,稱為八音。

九族指的是同一宗族的人,依照輩分排列的長幼順序。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到自己。再由自己到兒子,兒子到孫子,再到曾孫、玄孫。教導剛入學的兒童,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作為一個讀書求學的人,必須有個良好的開端。先把《小學》讀完,再學習《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論語》這部書共分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們的再傳弟子們記錄下來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義的言論。

《孟子》這部書是孟軻寫的,共七篇,內容是有關講述道德、宣傳仁義等優良品行的言論。《中庸》這本書的作者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大學》這本書的作者是曾子。《大學》主要講述從提高自身修養、管理家庭到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再讀熟四書,才可以讀像六經這樣比較深奧的書。《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樂經》號稱六經,其中《樂經》已失傳,其餘的都保存至今。

《連山》、《歸臧》和《周易》,這三部書合稱三易,是一部用「卦」的形式、以陰陽概念來說明宇宙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它包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故後人廣為研究,影響深遠。

《尚書》上所記載的,都是虞、夏、商、周四代的政論。一篇名為典,是帝王立國的原則。一篇名為謨,是大臣治國的策略。一篇名為訓,是大臣對君主的訓誨,如伊訓。一篇名為誥,是國君的通告。一篇名為誓,是出兵的文告。一篇名為命,是國君的命令。

《詩經》分為《國風》、《大雅》、《小雅》、《頌》四個部分,合稱為四詩。(詩經中的詩內容豐富,感情深切)是我們應當誦讀吟詠的。

《周禮》中記載著當時六官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儀禮》中禮儀大綱分為八種,共十七篇。戴德和戴聖都曾匯編《禮記》並作注釋,記述了聖人的言論,完備地記錄下了上古的禮樂制度。

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跟著被冷落。孔子作了《春秋》,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善惡行為的認識辨別。

公羊高著的《公羊傳》,左丘明著的《左傳》和轂梁赤著的《轂梁傳》,合稱為三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經書全部讀熟了,才可以讀諸子百家的書。子書種類篇幅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選取重要的部分來讀,記住其中每件事的前因後果。

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楊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通曉經書和子書後,再讀各種史書。從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統,了解歷史興衰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在讀史中吸取教訓。

從伏羲、神農,到軒轅,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他們是遠古時代的名君。(另一種傳說:軒轅、顓頊[音「專須」、帝嚳[音「酷」、堯、舜為五帝時代,他們在公元前26—前22世紀。)

唐堯、虞舜二帝先後興起,堯把帝位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在兩位君主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夏代(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的開國君主是禹,商代(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約公元前1046—前256年)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有德有才的君主被後世稱為「三王」。

從夏禹王開始,將君位傳給兒子,從此天下被一家統治。夏朝延續了四百多年後被湯滅亡。湯王討伐夏桀,滅亡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經歷了600多年,到商紂王就滅亡了。

周武王起兵公元前1046年滅掉商朝,誅殺紂王,建立周朝。[周朝從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今洛陽西),到公元前被秦所滅,史稱東周。周朝前後延續約800年,統治最長久。

西周晚期公元前841年,都城的人起義,周厲王逃出,即由共伯和執掌王事,達14年,歷史上號稱共和,將這一年稱共和元年,中國古代的歷史紀年也就從這一年開始。

但是,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後,中國的歷史的紀年即從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西周共和以後,經歷了厲王、宣王兩代國王後,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從鎬京向東遷都到洛陽,歷史進入東周。

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後,東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各個諸侯國之間時常相互攻伐,政客們也紛紛向掌權者游說自己的政治主張。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時期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五霸逞強。

戰國時代則有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雄。秦王嬴政吞並六國統一天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秦朝傳到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的時候,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後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局面。

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基業。漢朝的皇位傳延了兩百多年,到了漢平帝時,皇位被王莽篡奪,西漢結束。王莽篡位後,天下又隨之大亂。

漢光武帝消滅王莽,中興漢室,建立東漢。漢朝歷經400餘年,到漢獻帝時滅亡。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漢朝的天下,這個時代稱為三國時代。司馬炎滅三國而建晉朝。

晉朝分為西晉(公元265—317年)和東晉(公元317—420年)兩個時期。晉朝遷往南方不久衰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國都定在金陵。

與南朝同時並存的統治北方的王朝稱北朝。自北魏始,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來,西魏為北周宇文泰所代,東魏被北齊高洋所代。

隋文帝楊堅再次統一天下,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但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隋朝只傳了一代,至公元618年便很快滅亡了。

唐高祖李淵,發起「仁義」之師,清除了各路的反隋大軍,消除了隋末的動亂,開創唐王朝的基業。唐王朝共傳了二十代,歷時近三百年,後被梁所滅,才又改換了朝代。

後梁、後唐、後晉,及後漢、後周五個朝代更替,歷史上稱為五代。這五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然而,五代都是短命王朝,因都是軍閥建立,以武力建國,成的快,敗的也迅,得之容易,失之也易。

宋太祖趙匡胤興起,接受後周皇帝的禪讓而建立宋朝。宋朝傳了十八代,是北宋、南宋合在一起算的。宋朝時期,雖然在宋太祖與宋太宗的努力下,消除了兩百多年的封建割據,但邊境少數民族政權興起,南北混戰,中國依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度。

北方的少數民族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後蒙古人滅亡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新統一了中國。元朝統一了中原,並且兼並了邊疆的少數民族。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統一全國,建立大明王朝。他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太祖,年號洪武,定都南京。明成祖即位後遷都北京。明朝共經歷了十七個皇帝,到崇禎皇帝為止時明朝滅亡。

宦官肆意專權,為所欲為,農民反抗運動,風起雲涌,遍及各地。義軍首領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清太祖努爾哈赤自稱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了各地「流寇」,統一了中國。

二十一史全在這里了,它記載了各朝各代治亂之跡,從中可以了解各代王朝興衰的原因。

讀史書的人,還應查考歷代實錄,通曉古今發生的事件,就好像親眼所見一樣。

讀書的人在讀書時,要作到口裡吟誦,心裡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學習上面,才能真正學好。

從前孔子,以七歲的項橐為老師。古代的聖賢,尚且如此勤學好問,普通人更應發奮努力。

宋朝的趙普,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還天天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做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漢代的路溫舒把書抄在蒲席上學習,公孫弘把書抄在竹簡上學習。他們沒錢買書,但還能如此勤奮努力學習。

漢代孫敬讀書至深夜,為防瞌睡將頭發懸於樑上;戰國蘇秦讀書睏倦時用錐子刺大腿,痛醒時再繼續讀書。這兩人都不用別人督促,自己就能勤奮刻苦學習。

晉代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布袋裡照明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借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家裡雖然貧困,卻能堅持學習,最後成就不凡。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為生,他把書掛在柴擔的一頭,邊走邊看;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讀書。他們在艱苦的環境里仍然堅持讀書,成就不凡。

宋代蘇洵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到了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後來成了大學問家。當他年紀已大時,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像你們小孩子,更應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北宋有個叫梁灝的人,年紀八十二歲,在朝廷對答策問,成為考生中的魁首。他成功以後,大家都驚異。你們後生小子,應當早日立志,努力用功。

北齊人祖瑩八歲時就能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唐朝人李泌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作詩。他們二人聰慧絕頂,在當時很令人們感到驚奇。現在你們正是求學的時候,應該效仿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東漢蔡文姬博學通音律,東晉謝道韞聰慧能詠詩。二人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聰明,你們這些男子,更應當自我警醒,充實自己。

唐朝劉晏,年方七歲,被皇帝舉為神童,作了正字官。他年齡雖小,已經當官。他年少讀書,努力就可做到。你們作為年幼的學生,應當努力勤學達到這樣的目標。

狗知道夜間替人守衛門戶,公雞知道每天早晨鳴叫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還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蠶吐絲可以供人們做衣服,蜜蜂釀蜜可以供人們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能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動物都不如了。

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有所作為後,就能使自己名聲遠揚,顯耀父母,光宗耀祖,使後代富裕。

人們往往留給子孫後代的是滿箱金銀,我教育子孫的,只有一部經書而已。

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想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只顧玩樂,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我們要時刻勉勵提醒自己啊!


(1)經濟法三字經擴展閱讀:

三字經小故事

孟母三遷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里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後,決定換個環境。

這一次,他們搬到鎮上,沒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於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一片織好的布,然後對孟子說: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從此,孟子便發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

孔融讓梨

東漢時,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孩子,你怎麼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爹,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為,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㈡ 《三字經》完整版全文帶拼音

鏈接: https://pan..com/s/1x3WgBHVEpPxdieYU33fKzA

提取碼: jxt6

作品相關簡介:《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㈢ 《三字經》前十六句的意思是什麼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㈣ 誰能幫忙寫一個有關法律的三字經,最好多寫幾篇,謝謝

法律三字經 法之初淵於德。德之源出於道。 人虔德子誠法。法不實德虛空。 德大佛法神明。兩者惠現代人。 我中華難循法。與專制太關聯。 儒教表法家裡. 似慈禮實惡褻。 有宗法無法義。帝王術愚國戕。 無程序何真法。成習統假偽仁。 周樹人哀其痛。怒千年吃人史。 孫中山舉革命。宮廷墜民族升。 西方結人類晶。他山玉可耀身。 憲政建民權生。近多難漸晚成。 前者仆後者繼。為神州壯志凌。 先國民再共和。法難屹衰公民。 患人禍法不立。多草菅法不公。 史為鑒知大難。法遭厄國必殃。 人之權天上賦。自由擇公正清。 正義行平等先。無法在活也沉。 禹治水順自然。取為阻舍為疏。 阻為管疏為理。管是法理是律。 古賢慧知順天。法管理德大成。 放就亂管就死。無法治便兩難。 吵不亂鬧有序。法脈絡納其循。 同不和潛規則。和不同明游戲。 憲法內莫恣狂。權衡制法意揚。 法為綱不紊亂。綱舉公目張群。 亂天憲神人憤。法治堅共和盛。 此大義誓死同

「五五」普法三字經 學憲法 要知道 根本法 最重要 識國體 做主人 法面前 人平等 建文明 好公民 享權利 盡義務 學刑法 常過目 守法條 莫疏忽 不害人 不損公 觸刑律 法不容 遭侵害 要維權 依法律 保平安 治安法 在管理 欲久安 須長治 鄰里間 應友善 遇險難 互幫助 莫斗毆 莫偷竊 黃賭毒 綜合治 保平安 利家園 民事法 連萬家 內容廣 情況雜 人身權 財產權 有糾紛 調解辦 調不成 找法院 勝或敗 聽裁判 顧大局 識大體 利國家 保權益 婚姻事 講自由 夫妻和 到白頭 男廿二 女二十 欲結婚 先登記 夫妻間 要和睦 諸平等 共履行 重道德 法必遵 生育觀 應端正 欲生育 先辦證 倡晚婚 講優生 男女孩 一般同 一個孩 最理想 好培育 好成長 計劃生 素質高 百姓頌 國策好 教育法 國事情 育人才 出精英 校長制 責任重 師生權 必保證 建制度 嚴監督 增投人 事業固 殘疾人 受保護 全社會 多關注 扶貧困 謀出路 重教育 抓康復 殘疾人 應自強 為社會 獻力量 義教法 很明確 六七歲 必上學 早開發 見成果 九年制 應畢業 防流失 不輟學 監護人 負全責 招童工 要處罰 繳執照 令停業 教師法 明原則 尊教師 重教學 為師表 必合格 肯敬業 樹楷模 農業法 要學習 莊稼人 不能離 責任田 包到戶 興科技 增投人 促發展 保基礎 倉粟足 天下固 學水法 要謹記 除水害 興水利 飲用水 要節約 水資源 防污染 抗洪汛 勇向前 森林法 要細讀 各條款 應記住 林與樹 須愛護 濫砍伐 受懲處 森林火 齊防護 山有樹 民才富 土地法 須學細 地為寶 人皆和 惜寸土 合理用 用土地 須審批 礦資源 屬國家 任何人 禁亂挖 按規則 批後采 礦產權 禁買賣 搞設計 辦手續 越界采 不允許 資源稅 補償費 守規定 不違背 環保法 很重要 天地水 民生靠 污染源 必治理 危害大 法必依 交通法 連萬家 人為本 家為根 出行中 保安全 駕駛員 方向盤 你我他 性命連 英雄車 霸王車 賭氣車 莫沾邊 偶肇事 莫逃逸 撥電話 急求援 護現場 安傷員 劃責任 找交警 爭議大 法院判 勞動法 要記住 女職工 有照顧 簽合同 法規定 工時制 要保證 保工資 保安全 有爭議 當仲裁 農民工 有保障 訂合同 寫周密 互平等 共得利 要公證 防違約 有爭議 好裁決 稅徵收 管理嚴 利民族 富家園 征稅人 嚴收稅 不勒索 不受賄 納稅人 如實報 不隱瞞 不偽造 按規定 減免稅 偷抗稅 是犯罪 工商戶 勿小瞧 活經濟 有功勞 經營權 法保護 循規矩 走正路 不欺行 不霸市 不假冒 貨價實 稅費觀 要牢固 為國民 聚財富 建村鎮 守條例 遵規劃 必設計 搞建築 需審批 私自建 不可以 聘任制 需考核 保權利 盡其責 重信訪 化積怨 少牢騷 多微笑 事有因 須辨析 要解鈴 在當地 不越訪 莫進京 大化小 小化了 不出村 鄉最好 實難解 去信訪 說詳細 必滿意 公務員 德在先 情操好 人品端 重修養 提素質 服務型 民喜歡 樹楷模 當公僕 反腐敗 倡政廉 創佳績 惠一方 好乾部 萬民贊 三字經 是個寶 學法律 離不了 強建設 靠法制 望大家 勤學習

㈤ 三字經主要內容講什麼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

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㈥ 三字經的名詞解釋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為方便大家閱讀傳習,第一範文網特製作了本篇三字經全文解釋,每句均包含有啟示與解釋,並以不同顏色區分原文與譯文,歡迎收藏傳閱: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啟示〗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准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啟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啟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這從兩點做起。
【譯文】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啟示〗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譯文】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啟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啟示〗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系,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譯文】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准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啟示〗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樣的四季變化。
【譯文】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啟示〗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譯文】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啟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復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譯文】至於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啟示〗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譯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曰黃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啟示〗地球在不斷自轉運動中,同時繞著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像的。
【譯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溫暖極 我中華 在東北
〖啟示〗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於面積遼闊,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溫帶都有。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㈦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

《一》

rénzhīchūxìngběn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xiāngjìnxíxiāngyuǎn

性相近,習相遠。

gǒubújiàoxìngnǎiqiān

苟不教,性乃遷。

jiàozhīdàoguìyǐzhuān

教之道,貴以專。

xīmèngmǔzélínchǔ

昔孟母,擇鄰處。

zǐbùxuéànjīzhù

子不學,斷機杼。

dòuyānshānyǒuyìfāng

竇燕山,有義方。

jiāowǔzǐmíng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揚。

yǎngbújiàofùzhīguò

養不教,父之過。

jiàobùyánshīzhīò

教不嚴,師之惰。

zǐbùxuéfēisuǒyí

子不學,非所宜。

yòubùxuélǎohéwéi

幼不學,老何為。

yùbùzhuóbùchéng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學,不知義。

《二》

wéirénzǐfāngshàoshí

為人子,方少時。

qīnshīyǒuxílǐyí

親師友,習禮儀。

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

香九齡,能溫席。

xiàoyúqīnsuǒdāngzhí

孝於親,所當執。

róngsìsuìnéngrànglí

融四歲,能讓梨。

dìyúzhǎngyíxiānzhī

弟於長,宜先知。

shǒuxiàotìcìjiànwén

首孝悌,次見聞。

《三》

zhīmǒushùshímǒuwén

知某數,識某文。

yīérshíshíér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érqiānqiānérwàn

百而千,千而萬。

sāncáizhětiān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guāngzhěrìyuè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gāngzhějūnchényì

三綱者,君臣義。

fùzǐqīnfūfùshùn

父子親,夫婦順。

yuēchūnxiàyuēqiū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shíyùnbùqióng

此四時,運不窮。

yuēnánběiyuēxīdōng

曰南北,曰西東。

cǐsìfāngyìnghūzhōng

此四方,應乎中。

yuēshuǐhuǒmùjīn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gběnhūshù

此五行,本乎數。

shígānzhějiǎzhìguǐ

十干者,甲至癸。

shíèrzhīzǐzhìhài

十二支,子至亥。

yuēhuángdàorìsuǒchán

曰黃道,日所躔。

yuēchìdàodāngzhōngquán

曰赤道,當中權。

chìdàoxiàwēnnuǎnjí

赤道下,溫暖極。

wǒzhōnghuázàidōngběi

我中華,在東北。

yuējiānghéyuēhuáijì

曰江河,曰淮濟。

cǐsìdúshuǐzhījì

此四瀆,水之紀。

yuēdàihuásōnghénghéng

曰岱華,嵩恆衡。

cǐwǔyuèshānzhīmíng

此五嶽,山之名。

yuēshìnóngyuēgōngshāng

曰士農,曰工商。

cǐsìmínguózhīliáng

此四民,國之良。

yuērényìlǐzhìxìn

曰仁義,禮智信。

cǐwǔchángbùróng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ìsuǒshēngyǒucǎomù

地所生,有草木。

cǐzhíwùbiànshuǐlù

此植物,遍水陸。

yǒuchóngyúyǒuniǎoshòu

有蟲魚,有鳥獸。

cǐdòngwùnéngfēizǒu

此動物,能飛走。

dàoliángshūmàishǔjì

稻粱菽,麥黍稷。

cǐliùgǔrénsuǒshí

此六穀,人所食。

mǎniúyángjīquǎnshǐ

馬牛羊,雞犬豕。

cǐliùchùrénsuǒsì

此六畜,人所飼。

yuēxǐnùyuēāijù

曰喜怒,曰哀懼。

àiwùyùqīqíngjù

愛惡欲,七情具。

qīngchìhuángjíhēibái

青赤黃,及黑白。

cǐwǔsèmùsuǒshí

此五色,目所識。

suānkǔgānjíxīnxián

酸苦甘,及辛咸。

cǐwǔwèikǒusuǒhán

此五味,口所含。

tánjiāoxiāngjíxīngxiǔ

膻焦香,及腥朽。

cǐwǔchòubísuǒxiù

此五臭,鼻所嗅。

páotǔgémùshíjīn

匏土革,木石金。

sīyǔzhúnǎibāyīn

絲與竹,乃八音。

yuēpíngshàngyuēqùrù

曰平上,曰去入。

cǐsìshēngyítiáoxié

此四聲,宜調協。

gāozēngzǔfùérshēn

高曾祖,父而身。

shēnérzǐzǐérsūn

身而子,子而孫。

zìzǐsūnzhìxuánzēng

自子孫,至玄曾。

nǎijiǔzúrénzhīlún

乃九族,人之倫。

fùzǐēnfūfùcóng

父子恩,夫婦從。

xiōngzéyǒudìzégōng

兄則友,弟則恭。

zhǎngyòuxùyǒuyǔpéng

長幼序,友與朋。

jūnzéjìngchénzézhōng

君則敬,臣則忠。

cǐshíyìrénsuǒtóng

此十義,人所同。

dāngshīxùwùwéibèi

當師敘,勿違背。

zhǎnqíshuāidàxiǎogōng

斬齊衰,大小功。

zhìsīmáwǔfúzhōng

至緦麻,五服終。

lǐyuèshèyùshūshù

禮樂射,御書數。

gǔliùyìjīnbújù

古六藝,今不具。

wéishūxuéréngòngzūn

惟書學,人共遵。

jìshízìjiǎngshuōwén

既識字,講說文。

yǒugǔwéndàxiǎozhuàn

有古文,大小篆。

lìcǎojìbùkěluàn

隸草繼,不可亂。

ruòguǎngxuéjùqífán

若廣學,懼其繁。

dànlüèshuōnéngzhīyuán

但略說,能知原。

《四》

fánxùnméngxūjiǎngjiu

凡訓蒙,須講究。

xiángxùngǔmíngjùdòu

詳訓詁,明句讀。

wéixuézhěbìyǒuchū

為學者,必有初。

xiǎoxuézhōngzhìsìshū

小學終,至四書。

lúnyǔzhěèrshípiān

論語者,二十篇。

qúndìzǐjìshànyán

群弟子,記善言。

mèngzǐzhěqīpiānzhǐ

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dàodéshuōrényì

講道德,說仁義。

zuòzhōngyōngzǐsāibǐ

作中庸,子思筆。

zhōngbùpiānyōngbúyì

中不偏,庸不易。

zuòdàxuénǎizēngzǐ

作大學,乃曾子。

zìxiūqízhìpíngzhì

自修齊,至賓士。

xiàojīngtōngsìshūshú

孝經通,四書熟。

rúliùjīngshǐkědú

如六經,始可讀。

shīshūyìlǐchūnqiū

詩書易,禮春秋。

hàoliùjīngdāngjiǎngqiú

號六經,當講求。

yǒuliánshānyǒuguīcáng

有連山,有歸藏。

yǒuzhōuyìsānyìxiáng

有周易,三易詳。

yǒudiǎnmóyǒuxùngào

有典謨,有訓誥。

yǒushìmìngshūzhīào

有誓命,書之奧。

wǒzhōugōngzuòzhōulǐ

我周公,作周禮。

zhùliùguāncúnzhìtǐ

著六官,存治體。

dàxiǎodàizhùlǐjì

大小戴,注禮記。

shùshèngyánlǐyuèbèi

述聖言,禮樂備。

yuēguófēngyuēyǎsòng

曰國風,曰雅頌。

hàosìshīdāngfěngyǒng

號四詩,當諷詠。

shījìwángchūnqiūzuò

詩既亡,春秋作。

yùbāobiǎnbiéshànè

寓褒貶,別善惡。

sānzhuànzhěyǒugōngyáng

三傳者,有公羊。

yǒuzuǒshìyǒugǔliáng

有左氏,有穀梁。

jīngjìmíngfāngdúzǐ

經既明,方讀子。

cuōqíyàojìqíshì

撮其要,記其事。

wǔzǐzhěyǒuxúnyáng

五子者,有荀揚。

wénzhōngzǐjílǎozhuāng

文中子,及老莊。

《五》

jīngzǐtōngdúzhūshǐ

經子通,讀諸史。

kǎoshìxìzhīshǐzhōng

考世系,知始終。

zìxīnóngzhìhuángdì

自羲農,至黃帝。

hàosānhuángjūshàngshì

號三皇,居上世。

tángyǒuyúhàoèrdì

唐有虞,號二帝。

xiāngyīxùnchēngshèngshì

相揖遜,稱盛世。

xiàyǒuyǔshāngyǒutāng

夏有禹,商有湯。

zhōuwǔwángchēngsānwáng

周武王,稱三王。

xiàchuánzǐjiātiānxià

夏傳子,家天下。

sìbǎizǎiqiānxiàshè

四百載,遷夏社。

tāngfáxiàguóhàoshāng

湯伐夏,國號商。

liùbǎizǎizhìzhòuwáng

六百載,至紂亡。

zhōuwǔwángshǐzhūzhòu

周武王,始誅紂。

bābǎizǎizuìchángjiǔ

八百載,最長久。

zhōuzhédōngwánggāngzhuì

周轍東,王綱墜。

chěnggāngēshàngyóushuì

逞干戈,尚游說。

shǐchūnqiūzhōngzhànguó

始春秋,終戰國。

wǔbàqiángqīxióngchū

五霸強,七雄出。

yíngqínshìshǐjiānbìng

嬴秦氏,始兼並。

chuánèrshìchǔhànzhēng

傳二世,楚漢爭。

gāozǔxīnghànyèjiàn

高祖興,漢業建。

zhìxiàopíngwángmǎngcuàn

至孝平,王莽篡。

guāngwǔxīngwéidōnghàn

光武興,為東漢。

sìbǎiniánzhōngyúxiàn

四百年,終於獻。

wèishǔwúzhēnghàndǐng

魏蜀吳,爭漢鼎。

hàosānguóqìliǎngjìn

號三國,迄兩晉。

sòngqíjìliángchénchéng

宋齊繼,梁陳承。

wéináncháodūjīnlíng

為南朝,都金陵。

běiyuánwèifēndōngxī

北元魏,分東西。

yǔwénzhōuyǔgāoqí

宇文周,與高齊。

dàizhìsuíyìtǔyǔ

迨至隋,一土宇。

bùzàichuánshītǒngxù

不再傳,失統緒。

tánggāozǔqǐyìshī

唐高祖,起義師。

chúsuíluànchuàngguójī

除隋亂,創國基。

èrshíchuánsānbǎizǎi

二十傳,三百載。

liángmièzhīguónǎigǎi

梁滅之,國乃改。

liángtángjìnjíhànzhōu

梁唐晉,及漢周。

chēngwǔdàijiēyǒuyóu

稱五代,皆有由。

yánsòngxīngshòuzhōushàn

炎宋興,受周禪。

shíbāchuánnánběihùn

十八傳,南北混。

liáoyǔjīnjiēchēngdì

遼與金,皆稱帝。

yuánmièjīnjuésòngshì

元滅金,絕宋世。

yútúguǎngchāoqiándài

輿圖廣,超前代。

jiǔshíniánguózuòfèi

九十年,國祚廢。

tàizǔxīngguódàmíng

太祖興,國大明。

hàohóngwǔdūjīnlíng

號洪武,都金陵。

dàichéngzǔqiānyānjīng

迨成祖,遷燕京。

shíliùshìzhìchóngzhēn

十六世,至崇禎。

quányānsìkòurúlín

權閹肆,寇如林。

lǐchuǎngchūshénqìfén

李闖出,神器焚。

qīngshìzǔyīngjǐngmìng

清世祖,膺景命。

jìngsìfāngkèdàdìng

靖四方,克大定。

yóukāngyōnglìqiánjiā

由康雍,歷乾嘉。

mínānfùzhìjìkuā

民安富,治績誇。

dàoxiánjiānbiànluànqǐ

道咸間,變亂起。

shǐyīngfǎrǎodūbǐ

始英法,擾都鄙。

tóngguānghòuxuāntǒngruò

同光後,宣統弱。

chuánjiǔdìmǎnqīngmò

傳九帝,滿清歿。

gémìngxīngfèidìzhì

革命興,廢帝制。

lìxiànfǎjiànmínguó

立憲法,建民國。

gǔjīnshǐquánzàizī

古今史,全在茲。

zǎizhìluànzhīxīngshuāi

載治亂,知興衰。

shǐsuīfándúyǒucì

史雖繁,讀有次。

shǐjìyīhànshūèr

史記一,漢書二。

hòuhànsānguózhìsì

後漢三,國志四。

jiānzhèngjīngcāntōngjiàn

兼證經,參通鑒。

dúshǐzhěkǎoshílù

讀史者,考實錄。

tōnggǔjīnruòqīnmù

通古今,若親目。

《六》

xīzhòngníshīxiàngtuó

昔仲尼,師項橐。

gǔshèngxiánshàngqínxué

古聖賢,尚勤學。

zhàozhōnglìngdúlǔlùn

趙中令,讀魯論。

bǐjìshìxuéqiěqín

彼既仕,學且勤。

pīpúbiānxiāozhújiǎn

披蒲編,削竹簡。

bǐwúshūqiězhīmiǎn

彼無書,且知勉。

tóuxuánliángzhuīcìgǔ

頭懸梁,錐刺股。

bǐbùjiàozìqínkǔ

彼不教,自勤苦。

rúnángyíngrúyìngxuě

如囊螢,如映雪。

jiāsuīpínxuébùchuò

家雖貧,學不輟。

rúfùxīnrúguàjiǎo

如負薪,如掛角。

shēnsuīláoyóukǔzhuó

身雖勞,猶苦卓。

sūlǎoquánèrshíqī

蘇老泉,二十七。

shǐfāfèndúshūjí

始發憤,讀書籍。

bǐjìlǎoyóuhuǐchí

彼既老,猶悔遲。

ěrxiǎoshēngyízǎosī

爾小生,宜早思。

ruòliánghàobāshíèr

若梁灝,八十二。

ìdàtíngkuíōshì

對大廷,魁多士。

bǐjìchéngzhòngchēngyì

彼既成,眾稱異。

ěrxiǎoshēngyílìzhì

爾小生,宜立志。

yíngbāsuìnéngyǒngshī

瑩八歲,能詠詩。

mìqīsuìnéngfùqí

泌七歲,能賦棋。

bǐyǐngwùrénchēngqí

彼穎悟,人稱奇。

ěryòuxuédāngxiàozhī

爾幼學,當效之。

càiwénjīnéngbiànqín

蔡文姬,能辯琴。

xièdàoyùnnéngyǒngyín

謝道韞,能詠吟。

bǐnǚzǐqiěcōngmǐn

彼女子,且聰敏。

ěrnánzǐdāngzìjǐng

爾男子,當自警。

tángliúyànfāngqīsuì

唐劉晏,方七歲。

jǔshéntóngzuòzhèngzì

舉神童,作正字。

kǒuérsòngxīnérwéi

口而誦,心而惟。

zhāoyúsīxīyúsī

朝於斯,夕於斯。

yànsuīyòushēnyǐshì

晏雖幼,身已仕。

yǒuwéizhěyìruòshì

有為者,亦若是。

quǎnshǒuyèjīsīchén

犬守夜,雞司晨。

gǒubùxuéhéwéirén

苟不學,曷為人。

cántǔsīfēngniàngmì

蠶吐絲,蜂釀蜜。

rénbùxuébùrúwù

人不學,不如物。

yòuérxuézhuàngérxíng

幼而學,壯而行。

shàngzhìjūnxiàzémín

上致君,下澤民。

yángmíngshēngxiǎnfùmǔ

揚名聲,顯父母。

guāngyúqiányùyúhòu

光於前,裕於後。

rényízǐjīnmǎnyíng

人遺子,金滿贏。

wǒjiàozǐwéiyījīng

我教子,唯一經。

qínyǒugōngxìwúyì

勤有功,戲無益。

jièzhīzāiyímiǎnlì

戒之哉,宜勉力。

㈧ 三字經的正規全文解釋

三字經的正規全文解釋是如下: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解釋】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㈨ 三字經有分節嗎第一節到哪裡

三字經有分節,第一節從「人之初」到「不知義」。

第一節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第二節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節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第四節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第五節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第六節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9)經濟法三字經擴展閱讀: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

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

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經的演變:

《三字經》的作者,一說是宋末元初的浙東大儒王應麟,另一說是元初的宋遺民區適子。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的《三字經》版本,主要是明朝中後期的刻本。如東林黨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書的趙南星注釋並校刻的《三字經注》,約刻成於萬曆年間。

到了清朝,《三字經》大為盛行,各種版本層出不窮。王相注釋並校刻的《三字經訓詁》,自康熙年間問世以來影響很大,被後世多次翻刻。在該本的序言中,王氏首先提出了《三字經》為王應麟所作的說法。

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刻於蘇州的《三字經》,只刻原文,每半頁五行,每行六字,是註明具體刊刻時間較早的一種版本。此外,刊刻於清朝末年,由賀興思註解、朗軒氏校訂的《三字經註解備要》,在清末民國流傳甚廣,朗軒氏將《三字經》譽為「一部袖裡《通鑒綱目》」的說法,也頗具影響力。

不同版本的《三字經》,其原文存在一定差異。首先,原書簡明扼要地敘述了歷代王朝的更迭,起於「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而以「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作結。

據「五德終始」說,趙宋以火德立國,故稱「炎宋」;至於「南北混」一詞,則委婉地說明了元朝滅宋、南北一統的歷史。《三字經》成書於元初,所述歷史自然以宋為下限;無論其作者為王應麟,還是區適子,都屬宋遺民,故而書中用「炎宋興」「南北混」等詞,表達遺民特有的黍離之思。

隨著《三字經》的流傳,人們出於童蒙教學的實際需要,對這部分內容多有增補。

例如,有些明刻本增入了「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盡中國,為夷狄,明朝興,再開辟」等句;清朝的刻本,有些又增入了「清太祖,應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等句;到了民國時期,一些坊間印本更是增入「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等句。

其次,原文於「南北混」之後,緊接「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四句。所謂「十七史」,是從《史記》到《新五代史》等十七部正史的統稱,是宋元人特有的概念。當年文天祥兵敗被俘,就曾對元丞相孛羅說出「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這句名言。

後世的版本,增入了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內容,「十七史」也改為「廿一史」或「廿四史」。

最後,個別文字也小有異同。比如,有些清朝版本將原文「作《中庸》,乃孔伋」改為「作《中庸》,子思筆」,將「我姬公,作《周禮》」改為「我周公,作《周禮》」,因為子思、周公的稱呼更為一般人所熟知,這是出於普及的考量。此外,將「至玄曾」改為「至元曾」,這是為了避清聖祖玄燁的名諱,屬於古書通例。

我們在誦讀《三字經》時,應該將原本的文字與後人增補或改動的文字區別開來,不可混為一談。

熱點內容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
銀行法治課件 發布:2025-01-20 14:45:44 瀏覽:378
廊坊市法院 發布:2025-01-20 14:30:41 瀏覽:693
書面協議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0 14:10:18 瀏覽:611
勞動合同法關於違紀的條款 發布:2025-01-20 14:04:43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