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疑心
❶ 疑心過重怎麼辦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特別重的人。你對他說一句平常話,他再三品味「言下之意」;你面帶笑容地問候他,他認為你不懷好意,笑裡藏刀;同事間開個小玩笑,他懷疑是在影射他;看見別人低聲說話,他猜測 是在議論他;生活中碰到點小麻煩,事業上遇到點小挫折,他歸罪於有人在 整他;甚至你好心好意幫助他,他也猜度你用心不良;對愛人和親友的忠誠,他也無端懷疑,像偵探似的跟蹤調查。那種高度的警覺性和動不動就翻臉的沖動性格,令人難以忍受,只好對他敬而遠之。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疑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偏執型的性格缺陷。患多疑症者,多為膽汁質和性格外向的人,而且男性多於女性。多疑症患者一般是在兒童時代受到嚴厲對待或遭受不幸,與別人在感情上慢慢疏遠,又由於缺乏感情交流,逐漸發展到對一切人都不信任。這類人往往自視甚高,心胸狹窄,神經過敏,懷疑一切,遇事愛往壞處想,總認為人人都在與自己作對,在向自己耍陰謀詭計,甚至捕風捉影,聽風即雨,別人咳嗽一聲,開顏一笑,都認為是沖著自己而來,從而引發怒火,產生出攻擊性的言行,在家不能與親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與同事融洽相處,弄得周圍人際關系緊張。多疑症患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整天處於心理緊張之中,長期為惶惑不安、 孤獨空虛、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所困擾,缺乏真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患多疑症的人自古皆有。在我國,就有許多關於多疑的典故,「有人亡斧者」和「杯弓蛇影」,是其中較有名的典故。前者說的是古代有個砍柴的老頭丟失了斧子,疑心是鄰居的兒子偷了去,看見那孩子一舉一動都非常像偷斧子的人。幾天後,老頭在山裡找到了斧子,原來是自己砍柴時遺忘在那裡的。回到家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後者說的是漢代有一位小官員拜見上司,上司賜酒,他在端起酒杯喝酒時,牆上掛著的 一張弓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很像一條小蛇,他尚未完全看清,酒已下肚,於是他懷疑喝進了小蛇,從此腹痛不止,久治不愈。
在我國的歷史人物中,患多疑症的大人物不在少數,三國時的曹操,是較典型的一位。曹操刺殺董卓未遽,逃回家鄉募兵討伐董卓,途中經過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家中,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曹操。曹操坐在屋內,聽見後院有磨刀聲,又聽見有人說:「綁起來再殺!」懷疑呂伯奢要謀害自己,決定先下手為強,拔劍沖進後院,將呂伯奢家男女老少全部殺死。搜查至廚房,看見一頭豬被綁起來准備宰殺,方知自己疑心過重錯殺了好人。
由此可見,多疑症是大有害處的。中國有句俗話叫「疑心生暗鬼」這「 暗鬼」一害自己,二害別人。若是小人物,患了多疑症還掀不起多大風浪。像曹操一類的大人物患了多疑症,可就了不得,輕則給別人帶來滿門抄斬的惡果,重則給國家民族造成深重災難。
對多疑症患者能避而遠之固然是好,但如果這類人不巧出現在我們的親友和同事中,沒法避開,我們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把他看成是「病人」, 給予盡可能多的寬容和諒解,在他面前說話做事,處處小心在意,盡量避免對他產生不良刺激,萬一發生不愉快,應採取退後一步天地寬的態度化解矛盾,切勿與他對著干,激化矛盾。與他較親近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給予力他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在他較心平氣和,能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時,向他介紹多疑症的特點、表現及危害,讓他明白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障礙,及早採取 糾正和治療措施。多疑症患者本人呢,則應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對自己的「心病」及早認識,盡到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必要時可求助於心理醫生。
❷ 關於佛法的幫助提問,如何改掉疑心病重
疑心就是對自己的見聞知覺都產生懷疑,起源於自我的主觀臆測,也就是因為對「我欲、我見」的執著取捨。根源是由於對「自我」的種種貪愛不舍。或者因為貪愛自我的表現慾望而做出種種不法行為,或者因為痴迷自我的保護而事事逃避畏縮,由愛「我」而自我意識越來越膨脹,只認識自己不相信他人,只生活在自己的思維中,不知道換位從其他角度看問題,由自我的愛得不到滿足而害怕我愛的失去,由此產生對他人更多的懷疑和妄想。
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這個業障,正如 jinze 所說,不完全是外界干擾的這種障,純粹是自身的無明妄想,愚痴和我愛帶來的不能如理作意。思維也是一種業,而且是一切業行的基礎,思維產生誤解,導致其他身體行為和社會行動上的乖張。
消除我愛、我執,認識「我」的色、受、想、行、識種種都是虛假結合,舍棄種種發源於自我、貪愛於自我的認識見解,而後才會逐漸好轉。只要有執著,或者看的過重,或者看的過輕,都會產生心理的苦惱,無明。如果執著於固有的思維模式去看問題,去認識世界和接觸世界,這樣就會產生不利於社會認知社會交往的行為,也就會影響學習和工作的各種態度。只有把習慣改變,才能真正改變行為方式。性格會影響我們的習慣行為,我們知道這一點後經常予以自我控制,就會減少性格和習慣的負面作用。
❸ 培根說疑心的議論方法
一,不要無端猜疑心語星空
無端猜疑,於是無補;疑心太重,害己殃人。
猜疑,就是無中生有地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小心過甚。有了猜疑之心,對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而是憑借一點表面現象,主觀臆斷,隨意誇大,進行扭曲事物,得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結論,或者先入為主,先設框框,然後察言觀色,甚至無中生有,把幻覺當真,把一些毫無關系的現象也當作事實材料,生拉硬拽來當作證據。
猜疑使人際交往中本來小小的疙瘩發展成長期的不和。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猜疑而疏遠了朋友,中斷了友誼,甚至斷送江山。猜疑實在是害人又殃人。
猜疑又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證。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動,飲者以為真把小「蛇」給吞下去了,越想越惡心,結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場。這才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頭來自討苦吃。
對別人無端的猜疑,貌似無端,實在有端,猜疑源於褊狹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總怕別人爭奪自己的所愛、所求、所得,怕別人損害自己的利益,終日疑神疑鬼,顧慮重重,你對別人不放心,別人能對你堅信不疑嗎?雖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時時提防,處處疑心,還會有知心朋友嗎?
每個人都有多疑的時候,疑心是人在社會中保護自己和預防性保護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動,但疑心的程度卻有輕重,過於疑心和過於敏感卻是不正常的現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對外界事物,也包括對自身狀態的猜疑和憂慮。有些人性格內向,生性不開朗、不豁達,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們雖然不能認為這就是精神症狀,但大多數精疾病的發病卻和性格缺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大部分精神疾患者中,疑心過重都是主要的表現。
他們常常把周圍環境中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事物牽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別人吐痰,就認為是瞧不起自己:聽到他人的言談中說到自己的姓,就認定是在談論、甚至譏諷漫罵自己。
雖然疑心過重並等於精神疾病,但卻有引發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見。當然,適度的戒備自然對保護自己有益,但疑心過重,對別人的任何舉措都當作是對自己居心不良,必然是毫無益處。
多疑源於心理不健康。多疑的人心胸狹隘,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與人相處,眼裡壞人總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無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飄忽不定,心無主見,容易受人挑唆,無中生有,懷疑一切。由於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許多事端,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事後又常常後悔不迭。我國古代的名醫華佗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種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隱性殺手」。
摒棄多疑,首先要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心胸開闊。應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別人好處,多些仁愛寬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開,少鑽牛角尖。「胸襟和眼界要特別寬闊。」
摒棄多疑,自己要善於給自己「開天窗」,增加心裡的「透明度」。對自己一時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不管是外邊的,還是家裡的,遇有疑慮別悶在心裡,應及時向家人或有關人敞開心扉,多溝通、多傾訴,將心中的疑慮大膽暴露,及時化解。這樣不僅減輕了自己的心裡負擔,和淋漓家人是關系也會越來越親近,自然就離多疑越來越遠。
多疑的病根在自己,只有不斷的戰勝自我,才能消除心理多疑。戰勝自己的狹隘,就會心懷坦盪開朗:戰勝自己的偏激,就會理智處事:戰勝自己的淺陋,就會多一些寬容:戰勝自己的孤僻,就會多一些友誼。就是對待疾病,也要首先戰勝自己諱疾忌醫的恐懼心理,才能正視疾病,戰勝疾病……這樣不斷戰勝自我,才會迎來美好、和諧、舒暢、順達的人生。
有人說:「假如我們都知道別人在背後怎樣談論我們的話,恐怕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了。」這並不是一句否定人與人之間友情的話,相反的,它正可以告訴我們,不、對背後的閑話盡可不必去認真打聽和計較。
要知道,人們背後一時興之所至,談到你的過錯和缺點,說了對你不利的話,這是人之常情。即使他是你的朋友,偶爾一兩次順口說來的話,也並不證明他不夠朋友。
假如你不知道,這事情就會和你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可是,假如你時常擔心別人背後對你的談論,而要千方百計得去打聽的話,傳話的人可能會把事情誇張些或歪曲些。這樣一來,本是無意之間的閑談,就會成為相當嚴重的有意的中傷,當然就會影響到朋友之間的感情。
我認為在這方面是大可不必過於認真的;假如你喜歡你的朋友,在傳話的人面前,你反而應該替他辯護一下或洗白一下才對。因為這是換得朋友對你的信心及杜絕閑話的最好辦法。朋友之間的感情本不是短時間可以建立得起來的。在彼此交往期間,不計較小的恩怨,適當地消除小的誤會,原諒對方有意或無意的錯誤等等,都是使友誼鞏固和增進的最好方法,許多人一生交不到一個朋友,那就是因為他太斤斤計較了。要知道,世間有幾個人沒有缺點和沒有粗心大意的時候呢?假如別人也同樣的來計較我們的錯失的話, 我們不是也會成為孤立可憐的人了嗎?
對人多一些體諒,欣賞別人的好處,記住別人的好處,忘掉別人的錯處,原諒別人的缺點,不去故意挑剔別人,就可以獲得一種心安理得的快樂。
有一顆體諒他人的心,就彷彿獲得了一把鑰匙,能開啟本來關閉的大門。
多少年以前,有一個名詩人自問:「世界上有哪一個人的作為,能滿足世人所有的需要和慾望?」他想了一整夜,後來他自己回答:「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到。」
盡管是最接近、最親愛的人也不能做得同我們所要求的完全符合。即使是關系最密切、最貼心的人,也不能像我們所想那樣做得十全十美,使我們滿意。如果你能認清這一事實,這便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忽略了這一點,或者是看不清這一點,我們就會不滿足於現狀,因而希望獲得更多,也要求更多了。這樣一來,人生就顯得更無趣了。
人類既機靈又畏羞,如果你抱持一種不怎麼體貼的態度,對方就會覺察出來,馬上像蚌殼一樣,立刻關起門來,躲避我們了。
所以我們時常要求得到更多的光、更多的愛心、更多的體諒。
不能原諒自己,但要原諒別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尤其是更不能有快意恩仇的報復之心。
在生活中我們感到有些人似乎帶有一些陰氣;有些人總令你不寒而粟,總想離他(她)遠一點;有些人你即使想說服自己接受,但感覺始終讓你對他(她)充滿警惕。原因很簡單:正常人無法接受心理扭曲心態失衡的人,他們反感這類人,不屑也根本不願意和他們交往。
其實,報復心重的人有時候也想輕松暢快地與人交流,但其骨子裡時不時漏出的報復濁氣,令人望而生畏。當報復心駕馭了人的靈魂時,人就無法自己。從這一刻起,報復者就自己給自己判了無期徒刑。在這種情勢之下,報復者就只有一種選擇就是選擇孤獨。
翻看任何一個有關報復的案例,我們都會發現,報復是一種可怕的事,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快意恩仇,但是,報復往往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和心理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人也許沒有過激的言行,但是,卻會在內心的深處埋藏著對對方的仇恨,雖然由於自製力強沒有釀成大禍,但那份埋藏的仇恨卻像一匹野獸撕咬著他的心,很苦也很累。仇恨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多一點原諒他人之心,生活也許更美好。
原諒他人並非軟弱,一個懂得原諒二字用處的人,原諒會成為他的無形武器;消極的一面是可以避免因仇恨捲入無益復仇的旋渦,積極的一面是可以克服對他有所不利的敵人,而且可以更進一步把敵人化為朋友。
此文章很真實,反映我們心理的想法和心態的調整。其實,我們生為凡塵人,讓自己快樂,幸福就是我們的目標。多一分理解、包容、體諒和關懷,是我們奔向目標的先決條件。
願你愛的人更愛你,你想人更想你!
二,「疑人偷斧」也是病
疑心症是一種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心理感受過分關注、擔心或深信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出現了嚴重變故,固執地對自身感覺或生活徵象做出與實際不符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身心被由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佔據。這一心理病症的特點是:他人的解釋和客觀現實均不足以消除其懷疑心態。
這類患者一般是在兒童時代受到過嚴厲管教或遭受不幸,與他人感情疏遠,又缺乏感情交流,逐漸發展到對一切人都不信任。這類人往往自視甚高,心胸狹隘,神經過敏,遇事愛往壞處想,總認為別人什麼事都在瞞著自己,甚至捕風捉影,聽風即是雨,缺乏與家人、同事的溝通能力,弄得周圍人際關系緊張。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疑心症屬於偏執型的性格缺陷。疑心症患者多為膽汁質和性格內向的人,以白領人群發病較多。疑心是人的一種性格缺陷,疑心重的人多心胸狹窄,行為偏激,性格乖戾,與人格格不入,有時會把自己引入主觀臆想的死胡同,排斥了別人,也孤立了自己,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加了許多麻煩,有的人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疑心重的人應做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疲勞後獲得輕松感,血液循環加速,有氧代謝增快,有利於患者從疑心狀態中解脫、情緒放鬆。跑步、跳繩、游泳、健身舞等都是理想的選擇,但要結合身體狀況量力而行。
飲食中缺乏B族維生素和某些氨基酸也會誘發或加重疑心症。因此,食物中適當補充粗糧、胡蘿卜、魚、動物肝臟、海產品等,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以增強體質,穩定身體機能,有利於心理健康。
家有疑心病者,親人應幫助他們進行全面、細致、權威的體格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如果因為疑心重而影響生活、工作,應到專業心理治療機構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
❹ 如何去除戀愛中的疑心病
戀愛當中產生疑心病的根源就在於,對另一半不夠信任。其實在當下這個社會,很多人在愛情當中都會有這樣的通病但是如果你總是疑心並且顧慮重重,那麼你們的內心永遠無法達到契合。
所以想要去除戀愛當中的疑心病,方法也很簡單,做到相信對方,也要做到始終支持對方,戀愛需要兩個互相信任的靈魂結合。
❺ 什麼是疑心病 症狀有哪些
像曹操那樣的,多疑,經常是對他人的一舉一動都感到恐慌,並且都會以為是能夠對自己造成威脅,簡單說就是多疑
❻ 怎麼樣克服疑心
所謂「疑心病」就是「無病疑病」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選用心理治療可以治好「疑心病」。
治療「疑心病」從思想方法上講,是要學慣用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觀點看人、看物、看自己,要以客觀事實材料根據,切忌胡思亂想、主觀主義。治療「疑心病」從心理學角度講,是學會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疑心和暗示有關。所謂暗示,就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毫無反抗的情況下,用含蓄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受暗示就是一個人把上述影響作為信念,在心理上盡力趨向於這一方面。暗示可以來自他人,也可以來自自己,來自自己的叫「自我暗示」從暗示的效果好壞,可以將暗示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積極暗示可以使人增添信心,精神振奮。消極的暗示可以使人憂心多慮、疑神疑鬼。「無病疑病」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加強積極的自我暗示,即人們常說的「自我感覺良好」就不會出現「無病疑病」的不正常心理狀態了。
❼ 如何消除疑心、多慮症
疑病症概述
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簡稱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症。這是一種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過分關注、擔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種或多種軀體疾病,經常訴說某些不適,反復就醫,經多種檢查均不能證實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觀念。這是對自身感覺或徵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被由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佔據的一種神經症。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患者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疾病,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據國外報道,本病約占各種疾病的1%。一般都發生在4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我國尚無全國流行學調查資料,天津地區報告其患病率為0.01‰,男多於女。一般認為文化落後的地區較多見,但從Gopla的研究發現,在城市白領也是一個密集人群。這有時需要和亞健康狀態進行區別。
[病因與發病機理]
疑病症是由於親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於曲解了醫生的言語和醫學知識,或由於誤信了不正確的科普宣傳,產生了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度關注和擔心,誤以為自已生了重病,如擔心自已生「癌」、「心臟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輕度的身體不適、正常的血管跳動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檢查資料作為患病證據,雖多次檢查結果正常和醫生的一再解釋都不能使病人解脫。這是一種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過分關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執、吝嗇、謹慎等性格特徵,男患者常有強迫性特點,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較多。約1/3患者是由軀體疾病所誘發,當數患者可能是醫源性。心理社會因素的強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我中心、自憐和孤僻,可因軀體疾病後衰弱狀態而促發,也可由於環境的變遷、個體生理心理條件的改變,如月經初潮、絕經期等的疑慮或由於醫務人員言語不當造成。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如見友人死於心肌梗塞,使患者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注,或婚外性交後染上性病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等。
正常人在某一時期過分重視自己的健康,對不嚴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適感的疑懼,可出現疑病觀念,但經檢查證實無病,給予適當解釋後可放棄疑病觀念。這類表現則不屬於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體的某個部位、某系統、某臟器有某種不適或疼痛證明自己患了某種疾病,並不斷加以強化,企圖用各種辦法以獲得別人的同情。根據其知識水平的不同,分別認為自己受了「風」、「寒」、「病毒」等侵襲,患了「痹證」、「肝炎」、「肺病」、「癌症」、「心臟病」等,主訴喉部有異物阻塞,腸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動,小蟲在體內行走,或為部位不恆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則訴述聞到某種難聞的怪味,自身形態發生了奇異的變化等。病人可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惶惶不安,反復要求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並對檢查結果的細微差異十分重視,認為這種差異「證實」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對於別人的勸說和鼓勵不是從正面理解,常認為是對自己的安慰,更證明自己疾病的嚴重性。患者受疑病觀念的驅使,東奔西走,到處求醫,尋求「最新」診斷。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復的檢查,對反復檢查的陰性結果常感到不滿,而對於偶然出現的「陽性」結果雖認為抓住了「證據」,但也常感到懷疑。
病人除表現有日趨嚴重的疑病症狀外,其他認識良好,主動求醫,無任何精神衰退,體檢或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一般診斷較易明確。
疑病症的治療
以心理治療為主,葯物治療為輔。
病人應攜帶全部病史和檢查資料到醫學心理咨詢門診就醫。採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討論不適症狀的性質和擔心患病的理由,配合醫生弄清問題。
診斷確立後,醫生應將檢查結果告訴患者,並說明不再進行軀體檢查,同時開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目的在於讓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病人關心自身健康這是正當的,但不要反復強求醫生做重復的、不必要的檢查。
首先應盡量避免可能產生的醫源性影響。醫源性影響指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對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響。醫源性影響有以下幾種:(1)錯誤的診斷;(2)反復檢查和長期不能確診;(3)錯誤的治療;(4)其他。因此,在治療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醫患關系,對患者的疾病和症狀不要急於否認,也不要對治療輕易下保證。應告知患者不要對治療抱過高的期望與要求;(2)不要遷就病人作進一步檢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礎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檢查,否則極易引起醫患間對立情緒的出現;(3)治療過程中,當患者出現新的症狀與訴述時,切不要簡單地把他們歸入疑病症狀之中,須認真檢查是否確實伴發了軀體疾病,以免延誤治療。
要全面准確地理解醫學知識和有關信息,注意心理衛生。
總之,疑病症的心理治療要取得滿意的效果,是困難而費時間的。但是,只要病人並非處於精神病狀態和沒有顯著智力缺陷而又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從實踐的角度說,心理治療總是可以有所作為和對病人多少有些好處的。
對疑病症的葯物治療主要在於解除患者伴發的焦慮與抑鬱情緒,可用苯二氮�FDD6�類、三環抗抑鬱劑以及對症處理的鎮痛葯、鎮靜葯等。少數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可獲緩解。根據筆者的用葯經驗,舒必利不但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又有抗抑鬱作用,對疑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劑量可從每次0.1g,每日2次開始,逐漸增至每日0.6~0.8g,同時服用苯海索每次2mg,每日2次,以免發生錐體外系的不良反應。
採用電抽搐治療要慎重,因為電抽搐治療,不僅無利於症狀的緩解,而且使這類治療的病例焦慮、緊張情緒加重,思想負擔沉重,日後再予精神治療往往發生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疑病癖又在醫學上稱之為疑病觀念或疑病症,是指個體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身體的某些功能過份關注,以致懷疑患有某種軀體或精神疾病,而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且醫生的解釋及客觀的醫療檢查的正常結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見。患者往往感覺過敏,除對一般性強度的外來刺激不堪忍受外,對體腔內臟的正常活動,也能「清晰」的感知並過份關注,如感到體內膨脹、跳動、堵塞、牽扯、扭轉、纏繞、流竄、熱氣上沖等。這些內感性不適便成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礎,加上固執多疑和易受暗示等個性特點,即可發展成為疑病症。
導致疑病觀念的原因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醫學科普雜志危言聳聽,其嘩眾取寵之言,或個別醫護人員輕率武斷的議論判斷,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觀念。此外,疑病性神經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觀念。
對這類病人的治療,可從幾個方面同時進行:
1.消除心理壓力,即證明無病。要對心懷疑病觀念的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化驗及儀器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表明他(她)並無軀體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顧慮。
2.完善個性。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執、多疑、敏感、謹慎等性格特點。遇事總是過多地考慮悲觀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這是疑病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疑病症患者要做到心胸寬廣,努力培養樂觀情緒,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如養花、釣魚、下棋、繪畫等。還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務活,每天堅持體育鍛煉,要多與朋友和親人交流,培養幽默感,從而戰勝消極悲觀情緒和不良心理狀態,最終治癒疑病症。
3.心理治療。對疑病症的治療,採用認知領悟療法的療效較好。
[臨床表現]
最初往往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任何輕微變化,作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伴有相應的疑病性不適,逐漸出現日趨系統化的疑病症狀。疑病症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症狀以骨骼肌肉和胃腸系統多見;就部位而言、以頭、頸、腹部居多。常伴有焦慮、憂慮、恐懼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這種疑病性煩惱是指對身體健康或所懷疑疾病本身的糾纏,而不是指對疾病的後果或繼發性社會效應的苦惱。患者也知道煩惱於健康不利,苦於無法解脫、不能自拔。四處求醫、陳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或保證。有的患者僅表現為特殊嗅覺異常或自身形態奇異等單一症狀的疑病症。
[病程與預後]
病程長短不一,長者可遷延數月或數年,預後較差。起病急、有明顯誘因及得到及時治療者,預後較好。
[診斷依據與鑒別診斷]
一、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過分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二、伴有焦慮、抑鬱症狀;
三、工作、學習和家務能力下降;
四、病程在6個月以上;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內源性抑鬱症及所懷疑的軀體疾病。
[治療]
以精神治療為主,輔以葯物治療。
一、精神治療:以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在耐心傾聽患者陳述與仔細檢查之後,以事實說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據,切忌潦草檢查與簡單解釋。如配合其它治療,療效可能更好。對暗示性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催眠暗示可能獲良效。
二、葯物治療:無多大俾益。抗焦慮與抗抑鬱葯可消除患者焦慮、抑鬱情緒。抗精神病僅對少數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對單一症狀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病因和發病機理:
1、遺傳因素 該症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作為一種遺傳特徵的紅細胞(ABO)血型,與強迫症關聯的研究發現,強迫症有較高的A型發生率和較低的O型發生率。
2、心理社會因素 作為一種誘發因素,在正常人偶爾也有強迫觀念,但不持續。只有在心理與社會因素影響下被強化才持續存在,如工作環境的變化、重大責任、過分要求嚴格、處境困難、擔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難、懷孕、分娩造成的緊張,加上患者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遇事猶豫不決、缺乏自信、憂心忡忡,而促法強迫症狀。
3、器質性因素 臨床上昏睡性腦炎、顳葉挫傷、癲癇的病人可見強迫症狀。而外科治療顯示切除尾神經束邊緣腦白質對改善強迫症狀有效,提示與上述部位的功能有關。此外,個性特徵在發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著類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條、過於嚴肅等特點。
臨床表現:
1、強迫觀念
(1)強迫性懷疑 病人對自己行為的正確性產生疑慮。雖然明知這種懷疑沒有必要,但卻無法擺脫。如病人離家後懷疑屋門是否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信已投出,懷疑是否寫錯地址或忘記問候等。在此基礎上,病人出現強迫行為,總是疑慮不安,常驅使自己反復查對才能放心,嚴重時可以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
(2)強迫性回憶 患者對於往事、經歷,反復回憶,雖然明知無任何實際意義,但卻反復出現,無法擺脫。
(3)強迫性窮思竭慮 對於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病人明知毫無必要,但無休止的思索。如病人反復思考\"為什麼人要長兩隻眼睛?\"等。
(4)強迫性對立思維 在某種場合下,病人被一種和自己正常時的認識相反的思維糾纏,明知這種相反的想法不對,卻無法抗拒,內心十分痛苦,如當單刀:歡迎\"\"祝賀\"等場面,病人立即出現\"\"痛斥\"\"批判\"等相反的想法。但卻不會實施相應的行動。
2、強迫意向及動作
(1)強迫意向 在一些場合下,患者出現一種與當時情況相違背的念頭,而且被這種意向糾纏。患者明知這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但卻無法控制其出現。如懷抱嬰兒的母親站在陽台上時,突然產生將嬰兒拋下樓的想法,明知這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但卻無法擺脫,但是決不採取行動。因此有這種想法的患者,不敢帶小孩走近高層建築的欄桿,以免引起恐懼和焦慮不安。如與恐懼內容的強迫思維有聯系,稱為強迫性恐懼。
(2)強迫計數 與強迫聯想有關的不可克制的計數。病人不自主地計數一些事物,甚至計數自己的腳步、路邊樓房的玻璃窗、公路旁邊的標志燈。病人自知無任何意義,而且數後不再記憶,但無法控制。
(3)強迫洗滌 怕不罹患某種傳染病。患者接觸某物,則要反復洗手,明知手已洗干凈,但卻無法控制,否則心境不寧。
(4)強迫性儀式動作 這是一套重復刻板的相互聯系的動作。此種儀式性動作往往對病人有特殊的意義,病人完成這種儀式是為獲得幸運和吉兆,從而使內心感到安慰。如進門時要完成一套動作表示他孩子的病就能逢凶化吉,自己明知毫無意義,但如不做到則焦慮不安。該症大多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如急性起病,誘因明顯,病前無強迫人格者一般預後良好。
治療原則:
1.行為治療為主的心理治療。 2.葯物治療。
專家提示:
強迫症是較為難治之症之一。象氯丙咪秦這樣的葯物治療可以減緩部分症狀,但難於徹底治癒。行為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療效難於鞏固,方法有沖擊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及思維中斷法等。個別適當的病例,可進行心理療法,據報導有較為理想效果,但耗時長,不易實施。嚴格的森田療法對強迫症有較好療效,通常需住院治療。目前,強迫症較多採用的治療方案是葯物治療加認知行為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其他解答
病因和發病機理:
1.心理社會因素:人際交往失敗,婚姻變故,子女離別後感到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等均可作為發病的誘因。有一部分病人是醫源性的,如醫生不恰當的語言、態度或行為引起患者的疑慮。若醫生對病情難以做出確切的診斷,反復給病人作檢查,則造成患者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觀念。也有因軀體得病後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者
2.人格特徵:易感素質是重要的發病基礎,其特徵為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或對軀體過分關注,凡事要求十全十美。部分男性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女性則有癔病性格特徵。
臨床表現:
1.心理障礙它的表現分為兩種形式:一為疑病感覺即表現為對某軀體部位的敏感性增加,進而疑病或者是過分關注,而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卻含糊不清,部位也不恆定;二為疑病觀念即表現為患者認為患有某種疾病描述形象逼真生動具體。但有時自己也確信這些疾病並不存在,但仍要求各種檢查。盡管檢查正常,醫生的詳細解釋也不能消除其疑病的信念,仍認為檢查可能有失誤,由此擔心憂慮、惶惶不安、焦慮苦惱並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2.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約2/3患者有疼痛症狀,常見部位是頭、腰、骼窩。但常描述不清,也查不到陽性體征,伴有失眠、焦慮和抑鬱症狀。患者四處求醫毫無結果,最後才來到精神科診治。
3.軀體病狀表現多樣,多涉及身體許多部位,以腹、胸、頸和頭部為多,病人訴說的軀體症狀有分散而模糊和明確而細致相結合的特徵。如:訴述胃部膨脹隱痛,胃蠕動緩慢,幽門梗阻,食物難以通過,因此病人自己得出結論患了"胃癌"。疑病症病人對一般人所覺察不到的內臟活動,如心跳或軀體微不足道的疼痛、酸脹都很敏感,並對鼻腔分泌物、糞便帶黏、淋巴結腫大都特別關切,認為是病症的來源。
4.病程和預後急性起病者,預後好。如在抑鬱性神經症和焦慮症基礎上伴有疑病症,則預後良好。病程兩年以上者,預後較差。由於患者具有疑病性格,敏感多疑,對軀體過分關注,使疾病呈慢性遷延過程。
專家提示:
疑病症是較為難治疾病之一。通常採用認知療法及暗示性療法,合並應用抗焦慮及抗抑鬱葯物,可減輕部分症狀。
參考資料:飛華健康網
❽ 疑心病怎麼治療
所謂「疑心病」就是「無病疑病」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選用心理治療可以治好「疑心病」。
治療「疑心病」從思想方法上講,是要學慣用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觀點看人、看物、看自己,要以客觀事實材料根據,切忌胡思亂想、主觀主義。治療「疑心病」從心理學角度講,是學會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疑心和暗示有關。所謂暗示,就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毫無反抗的情況下,用含蓄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受暗示就是一個人把上述影響作為信念,在心理上盡力趨向於這一方面。暗示可以來自他人,也可以來自自己,來自自己的叫「自我暗示」從暗示的效果好壞,可以將暗示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積極暗示可以使人增添信心,精神振奮。消極的暗示可以使人憂心多慮、疑神疑鬼。「無病疑病」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加強積極的自我暗示,即人們常說的「自我感覺良好」就不會出現「無病疑病」的不正常心理狀態了。
幾種常見的疑心病:
具有疑心病的人,總是虛構一些因果關系去解釋別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言談。如有位婦女見到別人小聲交談,就認為是在議論她。
爭公平
企求絕對公平的結果,總是抱怨對自己的不公平,嫉恨比自己強的人。
應該論
許多人的情緒被「應該論」所操縱。例如如果我對某人好,他就應該對我表示感謝,否則,就會鬱郁寡歡。
依賴癖
有的人依賴異性,一旦離開,便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情感生活。擺脫這種情感陷阱的最好辦法是要人格獨立。
尋贊許
許多人把獲得他人的贊許作為自己的一種強大的支配力量,其實質是:「不相信自己」。
至善狂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十全十美,到頭來,卻使自己或別人變得無法接受。
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總是借口秉性難易,不願再改變自己,發展自己。其實是害怕約束自己,企求原諒自己。
內疚狂
症狀
整天心煩意亂、無所適從、頭昏眼花、心慌氣短、四肢無力、渾身不適,不是這里痛,就是那裡不舒服,吃飯不香,睡覺不安。有時對醫生的解釋也聽不進去,甚至希望醫生說他有病或責怪醫生對自己不關心,責怪醫療設備落後,沒能查出自己的病等。隨著疑心病症的發展,各種症狀還會加重、增多,甚至懷疑自己患了不洽之症。信任該信任的,警惕該疑心的!你要學會分清,如果是你身邊很可靠的人都要懷疑的話,那就是太過緊張了?是因為受過什麼傷害?其實社會里不只是個種陰謀,同樣也有許多好人,這就要你學會用心去看一個人,看這個人值不值得自己去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學不會對該信任的人放心,那樣活著會很累的!試著改變自己,何苦讓自己活的那麼累呢!
❾ 疑心病是種什麼病。
多疑是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 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中發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製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於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築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 猜疑似一條無形的繩索,會捆綁我們的思路,使我們遠離朋友。如果猜疑心過重的話,那麼就會因一些可能根本沒有或不會發生的事而憂愁煩惱、鬱郁寡歡;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較狹隘,因而不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其結果可能是無法結交到朋友,變得孤獨寂寞,對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變: 1.理性思考,不無端猜疑。當發現自己生疑時,不要朝著有利於猜疑的方向思考,而應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樣想?理由何在?如果懷疑是錯誤的,還有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在做出決定前,多問幾個為什麼是有利於冷靜思索的。 2.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點而灰心喪氣,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優勢,培養自信心和自愛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會給他人一個良好印象的。這樣就會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3.增強對自我的調節能力。一個人在人生旅程中,難免遭到別人的議論和流言。如果猜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議論,該怎樣做還是怎樣做,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產生的懷疑也煙消雲散了。 4.加強交流,解除疑惑。有些猜疑來源於相互的誤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就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兩人坐下來交流。通過談心,不僅可以便各自的想法為對方了解,消除誤會,而且還避免了因誤解而產生的沖突。 5.向心理醫生求助。當經過上述調整,仍無法消除猜疑心時,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堅信自己有猜疑的依據,並給自己與周圍人都帶來較大的困擾。這時候,光靠自己已無能為力了,建議找心理醫生咨詢,共同找到解決的方法。 總之,我們必須做到實事求是,理性思考,才能從猜疑枷鎖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