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器官捐贈
A. 器官捐獻有多少補償
一、器官捐獻有多少補償
1、器官捐贈一般是無償的,但實際情況下可能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比如住院醫療費用的減免、捐贈者家庭的醫療保險、困難救助、學費優惠、稅收減免,包括殮葬費用等都可以納入考慮。
2、法律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十一條
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申請辦理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
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相適應的執業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
(二)有滿足人體器官移植所需要的設備、設施;
(三)有由醫學、法學、倫理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中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學專家不超過委員人數的1/4;
(四)有完善的人體器官移植質量監控等管理制度。
二、自願捐獻器官怎麼申請
自願捐獻器官的申請方式如下:
1、由志願者持本人身份證到紅十字會填寫器官捐獻自願書,並指定捐獻執行人;
2、當潛在捐獻狀態出現後,省級體器官捐獻辦公室會派相關人員進行核實評估;
3、當捐獻志願者生命垂危達到待捐狀態後填寫器官捐獻登記表確認捐獻;
4、捐獻者經所在醫院確認死亡後,由器官捐獻辦公室通知器官獲取組織獲取器官。
B. 捐獻器官的意義
這是一項造福社會、蔭及後人的善舉,對倡導無私奉獻、移風易俗、殯葬改革,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本文擬就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特點、性質及其變更加以探究。�� 一、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特點與性質 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即捐獻者簽訂的表示願意將其身體器官或遺體捐獻給有關醫療單位以救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的協議。從性質上來說,捐獻者捐獻自己身體器官或遺體的行為是行使自己身體權、支配自己身體的行為,這是一種顯然的民事行為。因此,捐獻者為捐獻自己的身體器官或遺體而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器官或遺體捐獻協議是一種民事協議。然而,與一般的民事協議相比,這種協議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方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具有很強的倫理性 倫理性是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不同於一般民事協議的一個重要特徵。通常,捐贈協議的客體是捐贈人有權處分的物,而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則不同,它的客體不是物,而是具有人格性的人體器官或遺體。根據傳統的民法理論,人體器官(包括遺體〔2〕)不是法律上的物,因為法律上的物首先具有非人格性,而人格權法中規定,身體器官(包括遺體〔3〕)作為人格利益的體現,是人格權的客體。〔4〕就是說,人的身體器官和遺體是寄寓人格尊嚴的一種實體,人對其器官及遺體的支配是不適用物權法的原則。這樣一來,作為其客體為人體器官這種特殊實體的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勢必就具有很強的倫理性,無論是對於捐贈者來說,還是對於受贈者而言,都更多地受到生命倫理的約束,而不是法律的制約。�
首先,從捐贈人的角度來說,在器官移植不會造成其健康損害而其身體器官或遺體器官又適合移植給器官移植受體的情況下,捐贈者負有捐獻自己身體器官或遺體器官以救助他人的倫理義務,但這種義務僅僅是一種倫理義務,它不具有強制性,不是法律上的義務。即便是在捐贈者簽訂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情況下,他也不負有絕對必須履行這種協議的捐贈義務。� 其次,從受贈人的角度來說,受贈人作為醫療單位,並不是器官捐獻或遺體捐獻的受益人,但由於它是掌握器官移植技術和具備實施器官移植手術的條件並具體接受受贈器官或遺體的單位,因此,它負有接受捐贈者自願捐獻的身體器官或遺體的倫理義務。就是說,對於捐贈者自願捐獻自己身體器官或遺體的行為,除非根據法律規定或醫學標准有不應當接受的情形,否則,受贈人(即有關醫療單位)有義務接受。但這種接受義務並非來自法律的規定,而是來自傳統醫學倫理所強加於醫療單位的救助義務。〔1〕這是因為,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受贈人只具有接受受贈物的權利而不具有接受受贈物的義務。因此,依據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醫療單位並不具有必須接受捐贈器官或遺體的法定義務,其對捐贈器官或遺體的接受並不是來自法律的規定。而另一方面,醫療單位卻負有救死扶傷的醫學倫理義務,在其掌握著器官移植技術並能夠通過這一技術來治病救人的情況下,拒絕器官或遺體捐贈者所捐獻的器官或遺體實際上就意味著對那些身體器官發生功能障礙、衰竭或病變的患者生命的無視,是為其所從事的醫療行業倫理所不容的。因此,從醫學倫理上來說,醫療單位負有接受捐贈者捐贈的器官或遺體的義務。�(二)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具有無償性� 傳統的醫學倫理不僅賦予了器官或遺體捐贈者捐獻其身體器官或遺體的倫理義務,也賦予了這種倫理義務的無償性。根據傳統醫學倫理,捐贈者捐獻器官或遺體的行為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行為,這種行為是以不要求經濟回報或物質補償為特徵的。傳統醫學倫理所要求的這種器官或遺體捐獻的無償性決定了器官(或遺體)捐獻協議必然也具有無償性的特點。通常,捐贈者捐獻自己的身體器官或遺體都是為了救治病人,而不是為了謀取經濟上的收益;而作為受贈人的醫療單位接受器官或遺體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用於器官移植以救助病人,而不是為了用於販賣。傳統的醫學倫理否認人體器官的商業化,反對人體器官買賣。而現代民法理論也認可了傳統醫學倫理的這一做法對人體器官的買賣持否定態度。因此,依據現代民法理論,人體器官買賣作為一種器官或遺體的有償捐獻形式,是依法應當被禁止的。這實際上是從法律上剝奪了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有償性的條件,使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在現代法治社會下只能夠以一種無償的形式出現,成為一種地地道道的無償的民事協議。�(三)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具有可撤銷性 除以上兩點之外,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還具有可撤銷性。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可撤銷性主要是由以下三點決定的:� 首先,捐贈者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權和身體權。為此,他有拒絕從事任何有風險性的活動的權利,因為這些有風險性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其生命死亡或健康狀況受損,抑或使其身體的完整性受到損害。器官移植是一種具有高風險性的醫療行為,醫療風險的不確定性使得醫療單位依據器官捐贈協議從捐贈者身體內摘取所捐贈的器官用於移植的過程中,隨時可能會發生侵害捐贈者生命健康權或身體權的情形。而在醫學倫理不允許器官或遺體捐贈者有償捐獻器官的情況下,作為在器官移植中純粹處於奉獻方的捐贈者,其合法權益理所當然地應當受到特殊的嚴格保護。為此,客觀上需要賦予捐贈者得到隨時撤銷自己簽訂的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權利,這也是維護社會公平的需要。其次,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的可撤銷性也與這種協議的倫理性有著顯然的聯系。如前所述,器官或遺體捐贈者依據捐贈協議並不具有捐獻自己身體器官或遺體的法定義務。因此,從法律上來說,即使在捐贈者簽訂了器官(或遺體)捐獻協議的情況下,他也並不因此就承擔了必須捐獻自己器官或遺體的絕對義務,其捐獻器官或遺體與否取決於其依據醫學倫理所肩負的倫理義務。據此,即便是捐贈者撤銷了自己先前與有關醫療單位所簽訂的器官(或遺體)捐獻協議,也不構成對其法定義務的違反,而只構成對其倫理義務的一種違背。
再次,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並不是一種贈與合同,它僅僅是一種協議書。我們知道,協議書與合同是不同的,「協議書可能只是一種意向書,並不涉及雙方的具體權利與義務。」〔2〕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作為一種協議書,就僅僅具有表明捐贈者要捐獻器官或遺體的作用。它通常也不涉及作為協議雙方的捐贈者與受贈者之間的具體權利與義務。因此,捐贈者依據捐贈協議並不負有絕對應捐獻其器官或遺體的義務,而受贈人依據捐贈協議也不享有要求捐贈者依約履行捐贈協議的權利。既然如此,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顯然可以被捐贈者所撤銷。� 綜上,筆者以為,器官(或遺體)捐贈協議是一種特殊的民事協議。這種協議既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協議,也不同於贈與合同。它具有較強的倫理性、無償性和可撤銷性。對於這種協議,現行的《民法通則》並沒有配設適宜機制來加以規范,而《合同法》上關於贈與合同的規定也對其不完全適用。因此,筆者以為,對該種協議,應由專門的立法來加以規范。這既是這種協議自身性質的內在需要,也是依法治國的一個客觀要求。
C. 器官捐贈滿足哪些條件
1、需到所在地地方紅十字會登記。設區市、縣(市、區)紅十字會應當將登記情況在三日內報送省紅十字會。
2、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3、自然人願意死亡後捐獻器官的,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只有同意捐獻的口頭意思表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有其配偶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
(2)沒有配偶的,有父母或成年子女及二名醫師書面證明;
(3)沒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二名其他近親屬及二名醫師書面證明;
(4)沒有任何近親屬的,有工作單位或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員會、養老機構等組織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
4、捐獻遺體器官是在自願、無償的原則下進行的。
5、志願無償捐獻遺體器官者需填寫申請,後到附近公證處辦理公證。同時,登記接受站要向正式登記者頒發由省紅十字會統一印製的「志願捐獻遺體紀念證」。
6、生前未辦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手續的,但本人臨終前或死後其直系親屬要求志願捐獻遺體,要取得死者工作單位或公證處證明後,才能到登記接受站辦理接受捐獻遺體的手續。
D. 器官捐獻補償金給多少
法律分析:器官捐贈應當是一種自願行為、無償行為。器官捐贈沒有補償金,但是可以免掉一定的喪葬費用以做補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四條捐贈應當是自願和無償的,禁止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得以捐贈為名從事營利活動。
E. 捐獻或者接受器官可以知道對方的身份嗎看電視上都說不能,求答案!最好找具體的條規,不要亂答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在捐獻者和接受者之間採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雙盲原則」。如果捐獻者和接受者雙方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會告知捐獻者家人有關器官接受者移植手術後的情況,並可擔任「捐」與「受」雙方的紐帶,傳遞關懷。
F. 如何簽署無償捐獻器官協議
1、接受來訪或電話咨詢
2、紅十字會提供:
《致遺體捐獻志願者的一封信》
《遺體捐獻登記表》(一式兩份)
《志願者基本情況登記表》
3、受理志願者填寫完畢的登記表格,告知填寫不完整或不恰當的地方
4、為填寫合格的志願者辦理:
《致遺體捐獻者的一封信》《登記復函》
《遺體捐獻登記表》(一份)
《榮譽證書》
《捐獻卡》(隨身攜帶用)
器官捐贈的范圍:器官捐贈的范圍包括細胞捐贈、組織捐贈和器官捐贈。
1、細胞捐贈
是指從一個健康人的體內提取有活力的細胞群,輸入另外一個需要救助的人體內。臨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贈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人。
2、組織捐贈
是指將身體的部分組織捐贈給那些需要救助的人。這些組織包括:皮膚、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經等等。一位捐贈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同時捐贈多種組織給那些等待移植的人。
3、器官捐贈
就是將身體的某個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贈給另外一個需要接受移植治療的人或者醫學院校。這些人的病情通常非常嚴重,而且已經不能用其他治療方法治癒。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已經成功地進行過心臟、腎臟、肝臟、胰、肺、小腸以及腹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等多種移植。
(6)合同法器官捐贈擴展閱讀
原因
1、倫理觀念的影響
傳統中國是個倫理社會,古代社會的一般道德准則是將死者入土為安。到了新世紀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規,固執的遵循著那些舊習俗。很多人對於捐出親屬或自己的遺體,感情上很難接受。
2、利益觀念的影響
器官捐獻作為一種公民自願履行的善行,只許捐贈,不可買賣。完全是無償和公益的,於是一些人就會想「捐獻器官給他自對我有什麼好處和收益呢」 。
3、社會觀念的缺失
中國人重自我,輕社會,私民、小民意識根深蒂固,社會責任感差。在人們心目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陌生他人的漠不關心的觀念根深蒂固。
G. 求助捐獻器官合法嗎
在我國捐獻器官是合法的,但是為了保障捐獻個體器官的個人的生命健康權不受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對捐獻器官規定設有幾方面的限制:
(一)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有書面形式的捐獻意願,對已經表示捐獻其人體器官的意願,有權予以撤銷。
(二)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系的人員。
(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摘取未滿18周歲公民的活體器官用於移植。
(四)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捐獻、摘取該公民的人體器官。
(五)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的,該公民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獻該公民的人體器官的意願。(注意:公民死亡的,應由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都以書面形式表示同意)
H. 器官捐獻死者同意家屬不同意,可以留法律協議強制捐獻嗎
器官捐獻死者同意家屬不同意,不可以留法律協議強制捐獻。
器官捐贈的范圍包括細胞捐贈、組織捐贈和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就是當一個人被診斷腦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葯物維持生命體征時,基於個人生前的意願且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或者捐贈給醫學院校用於醫學教學。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或部分肝臟捐贈給親屬或配偶。
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已超過315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3萬余例,捐獻器官9.9萬余個,成功挽救了近10萬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一千零七條 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違反前款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
第一千零二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
第一千零三條 自然人享有身體權。自然人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體權。
第一千零五條 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I. 捐贈人體器官有補償嗎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的相關的法律規定捐贈者捐獻自己器官的是實行自願和無償原則,所以一般是不會獲得相關組織或者受贈者的補助。但一般來說會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包括住院醫療費用的減免、捐贈者家庭的醫療保險、困難救助、學費優惠、稅收減免,包括殮葬費用等補償。
法律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第七條 人體器官捐獻應當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公民享有捐獻或者不捐獻其人體器官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或者利誘他人捐獻人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