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常用的方法歸納法
❶ 社會研究方法的相關內容
第四章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
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的發展,使社會展現為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這一過程的內容、實質和規律,為我們具體研究社會歷史現象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
一、 人類社會是一個過程
(一) 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每一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東西,最終都要在歷史上消亡。一個過程的結束,就是另一個過程的開始。正是這種有限的、無始無終的、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我們周圍的感性世界絕不是開天闢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人類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是歷史的產物。人類社會「永遠不會在人類的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那隻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
人的認識也是一個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那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正如歷史不具有最終的性質一樣,人類的認識也不具有最終的性質。「真理是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向越來越高的階段上升,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一樣,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恩格斯說:「這種辯證哲學推翻了一切關於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的觀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聖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麼都不存在。」這一論述,為正確認識人類社會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二) 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即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社會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在量變階段,社會面貌總的說是穩定的,表現出自身發展的連續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質變、飛躍,新質代替舊質,漸進性過程「中斷」,表現出發展的非連續性。發展史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只有不間斷的量的積累,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
堅持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對於我們正確把握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聯系和區別,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毛澤東說:「我們反對革命隊伍中的頑固派,他們的思想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而前進,在歷史上表現為右傾機會主義。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爭已將客觀過程推向前進了,而他們的認識仍然停止在舊階段。……我們也反對『左』翼空談主義。他們的思想超過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實性,在行動上表現為冒險主義。」
(三) 社會歷史過程的前進行和曲折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新事物否定舊事物,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有所拋棄、有所發揚,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辯證的否定。舊事物中積極的東西作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之後,第三階段的食物擊中了前兩個階段食物各自的積極因素,成為更高級、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然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矛盾雙方斗爭此消彼長或次長比的復雜性,由於人們認識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復性,決定了事物的前進運動並不是直線的,而是曲折的、迂迴的,表現為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列寧說,歷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樣筆直又筆直。毛澤東說:「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動的道路一樣,總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
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歷史觀,既要反對歷史循環論,又要反對歷史直線論。堅持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歷史辯證法,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同時在實踐中自覺走曲折前進的道路。
二、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
(一)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
恩格斯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些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歷史活動是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這是因為:
第一,「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動的產物。人們擁有的生產能力決定與人們所處的條件,決定於先前已經獲得的生產力,決定於在他們以前已經存在、不是由他們創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創立的社會形式。
第二,歷史是一個合力。歷史「最終的結果總是從需索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於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做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二)社會歷史過程的主體選擇性
自然界的發展是自發的、盲目的、無意識的;社會發展則是自覺地、有意識的。二者的區別,集中表現為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具有選擇性。這種選擇性包括選擇「做什麼」和「怎麼做」,即包括選擇實踐目標、實踐手段、實踐方法等。主題選擇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於實踐活動的成敗具有決定性意義。這種選擇並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確選擇或錯誤選擇,還包括最優選擇、次優選擇等。同樣是正確選擇,是最優的還是次優的,對於加速或延緩歷史的發展,也有重大的影響。
(三)社會歷史過程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統一
主體選擇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就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統一。
人們只有把握客觀規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當人們沒有認識必然性的時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於人的;當人們認識並把握了必然性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來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社會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作用,那麼,要使它們越來越服從我們的意志並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完全取決於我們了。」
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統一性,社會歷史過程的主體選擇性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偶然性和多樣性。社會歷史過程作為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統一。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是科學的、辯證的決定論。
三、研究社會歷史過程的若乾重要方法
(一)歷史主義的方法
認識社會歷史,離不開現代人的眼光。但是,後人在認識既往的社會歷史時,必須從特定的歷史時代、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出發,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放到具體的歷史過程中加以認識。列寧說:「在社會科學問題上有一種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系,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歷史上怎樣產生、在發展中經過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離開歷史過程和歷史條件,用個人的好惡、主觀的模式等,去剪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我們要求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
歷史的真實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的真實,二是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的真實。我們要把這兩種真實統一起來,離開了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的真實,無從發現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而僅僅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又遠遠不夠,還必須透過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把握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正如恩格斯所說:「現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
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既要反對否定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又要反對肯定一切的歷史復古主義。對於歷史遺產 要採取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
(二)科學預見的方法
對未來的預測、關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識活動的表現。研究社會過程、認識社會規律的目的在於通過對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來解決當前和今後面臨的歷史課題,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過程和階段,確立和設計未來社會發展的目標,宣召和選擇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和路徑,從而增強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自覺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動型,做到在某一時間和過程發生之間未雨綢繆,掌握主動。
科學預見之所以可能,在於社會歷史過程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必然性總是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現,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著某種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說:「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構成的,而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裡面的形式。」透過偶然認識必然,便可以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前程。
(三)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
馬克思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會歷史過程必須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
歷史是人類社會自身的客觀進程,邏輯則是對這一進程和歷史順序的認識和把握。社會歷史過程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社會歷史進程在人類思維中的再現。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於「歷史常常是跳躍式地和曲折地前進的,如果必須處處跟隨它,那就勢必不僅會注意許多無關緊要的材料,而且也會常常打斷思想進程」。因此,邏輯對歷史的反應不是機械的、照鏡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學抽象基礎上對歷史進程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邏輯反映歷史又高於歷史,只有上升
到邏輯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歷史的本質和規律。因此,以科學抽象和邏輯的方式把我社會歷史進程,就其實質來說,依然是歷史的方式,它「不過擺脫了歷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觀點,既要反對把歷史碎片化、否認歷史發展規律的錯誤傾向,又要反對從邏輯出發剪裁歷史、用邏輯統一歷史的錯誤傾向。
❷ 社會科學方法論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基礎上,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分析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等。
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創造性的開放體系,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馬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補充內容: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馬克思主義-網路
❸ 科學方法分為哪三種
科學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三大類。
1、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並稱「科學三大領域」,它是以定量作為手段,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
2、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它是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
3、思維科學是研究思維活動規律和形式的科學。要研究思維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思維的物質基礎、語言及其對思維的作用、思維的歷史發展及動物「思維」與機器「思維」等,還包括應用方面的研究。
(3)社會科學常用的方法歸納法擴展閱讀科學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按人類對自然規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學可分為自然科學和實驗科學兩類。按是否適合用於人類目標來看,科學又可分為廣義科學、狹義科學兩類。1、歸納法。將特殊陳述上升為一般陳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經驗科學來源於觀察和實驗,把大量的原始記錄歸並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識體系,這就是經驗科學形成的過程。2、演繹法。應用一般陳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導出特殊陳述或從一種陳述導出另一種陳述的方法。3、抽象法。從廣義上講:抽象是將兩個或以上事物中相同的賦予一維性。性質:一維性。目的:描述不同維度的相同部分(相同部分的維度根據研究需要定)。
❹ 人文社會科學主要使用哪些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的辯證統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辯證統一、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的辯證統一等三個方面。
1、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的辯證統一。這個方法,合理體現了認識論的發展成果,不僅在研究行為上反映了人類哲學理論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實現了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的過渡。人要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賴科學認識,發展自己調控自然的現實力量,又要依賴文學藝術等認識形式,調節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的活動,藉助於情感激發使人得到全面發展。
2、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辯證統一。這個方法,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活力所在,使這些學科的工作者比之於他們的前輩,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價值的突破。它們的關系是:對特定對象的認識往往是從初步的定性研究開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定量研究則是對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細化。兩者循環交替,不斷把主體對對象的認識引向深入。
3、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的統一。這個方法,對人類智能的兩極給予了同樣的重視。科學家常常能憑借卓越的直覺能力,在混亂復雜的事實材料面前,敏銳地覺察到某一類現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義,預見到將來在這方面可以產生重大的科學發現或科學成果。這樣由直覺作出的大膽預言,常常決定了某一領域科學研究的發展戰略。同時,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學的分析技術進行預測和研究,該研究領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❺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
1、方法一:實現價值理論的自然科學化
實現價值理論的自然科學化就是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作為假設前提,把人類社會的價值運動辯證地還原為一般的物理化學運動,並採用自然科學方法對各種價值現象進行客觀和精確的分析。具體途徑:從能量角度看價值,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價值,並實現對於價值的統一計算。
2、方法二:建立社會科學與價值理論廣泛而深入的聯系
在價值理論實現了自然科學化以後,就要將價值理論延伸到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所有社會現象都可以找到它的價值動因,所有社會規律都可以採用一定的價值變化規律來描述。
建立社會科學與價值理論廣泛而深入的聯系的具體途徑:從價值角度看世界,由最大有序化法則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並把它推廣應用到其它社會科學領域。
社會科學的性質
1、概念化。將關於事物的樸素印象,上升至對事物必然性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需要藉助概念。概念化即意味著學術化,是跨越日常經驗至學術經驗的必須手段。概念化須符合邏輯推演,符合形式邏輯。
2、理論化。社會科學是對經驗的抽象、概括和簡化。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說,社會科學應當形成對經驗更有概括力的認識,應當使人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社會機制,更加低成本地掌握和運用社會規律。
3、範式。一套具有共識性的概念、理論和方法構成社會科學範式。社會科學範式提供一整套的認識、解釋經驗現象和理論問題的框架和路徑。
4、學科化。科學範式與教育體制、研究制度及其它科學制度結合形成學科。社會科學的學科化,可以使社會科學相對獨立地發展演化,使理論具有相對自主演進的可能,使社會科學研究較低成本地組織起來。理論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對新經驗的回應,而不是理論自我演進的結果。
❻ 什麼是社會科學歸納式理論建構模式試舉出某一個實例說明這種方法的應用。
歸納式理論建構的一般過程分如下步驟:第一步是對經驗現象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採用定量的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然後通過描述統計,概括出樣本的特徵和規律,並以此推斷總體結構和特徵。同樣,研究者也可以採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具體地、深入地進行觀察,並運用分類、綜合等手段,抽取出現象的內涵,形成對各個具體現象的具體描述。無論哪種方式,研究者都要10 完成從具體的觀察結果到對現象的經驗概括這一提升過程。第二步是經驗概括。經驗概括指的是對現象基本規律或特徵的總結,或者是對變數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的說明。經驗概括要藉助於一定的概念或命題完成,這是對事物進行抽象總結分析,尋找一般模式的重要步驟。 第三步是建構理論。當研究者從大量個別具體的現象得出一般性的經驗概括之後,就已舍棄了存在於每個特定現象或事物身上的特殊性,而集中到了所存在的共性特徵。這種共性的特徵所展示的是現象的某種規律性特徵。當我們試圖對所觀察的事物或現象提出某種解釋時,我們就是在發展或建構理論。歸納式理論建構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三、演繹式理論建構 (一)演繹推理的主要特點:與歸納推理的過程相反,演繹推理的過程是從一般到個別,從邏輯或理論 上預期的模式到經驗觀察,最後檢驗原來的理論模式的過程。對於演繹推理來說,其在幫助人們檢驗一種理論、判斷一種理論的正確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經過經驗檢驗的理論解釋常常只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演繹推理方法(2)主要特點是:(1)演繹是按照嚴格的邏輯規律推導結論的思維過程。理是演繹的邏輯出發點。(3)演繹是從一般原理向實踐轉化的重要邏輯形式。演繹是理論建構的步驟 (1)詳細說明待檢驗的理論。例如,「工業化是擴大家庭減少和核心家庭增 加的主要原因。 」 (2)由理論導出(演繹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比如,根據上述理論,可以邏11 輯地導出下列—組命題:第一,一個國家越工業化,其家庭結構就越傾向於核心家庭化;第二,在任何國家中,農村地區擴大式家庭結構的特徵強於工業化的城市地區;第三,因工作而遷移的人,比那些沒有遷移的人,與擴大式家庭的聯系更弱。 (3)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即假設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這一步即是將命題 「操作化」為假設。如前所述,假設是有關變數間關系的嘗試性陳述,這些變 量是經驗可測的。理論檢驗的這一步包括操作化的全部任務,即決定如何把抽 象的概念「翻譯成」具體的、可直接觀察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可檢驗的詞句重述這些命題,我們也才能清楚地知道需要觀察什麼。例如,將「工業化」操作化為「汽車產量」「每百戶電話擁有量」等等。 (4)收集有關的資料。即根據操作化以後的命題,採用調查、實驗、觀察或訪問的方法,收集所需的資料。比如,對於上述假設,我們就可以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即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可檢驗的命題,有多少證據支持概念化的命題,又有多少證據支持原來的理論。 (6)評價理論。研究完全支持原始理論的情況很少,研究結果通常是含糊的 和沖突的。理論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而在另一些方面卻沒有得到。正是這些含糊和沖突促使我們去思考、修正和發展我們原來的理論,從而不斷取得進步。當我們企圖理解這些與原始理論不一致的事物時,我們實際上又一次開始了理 論建構的工作。即我們從已取得的觀察中重新概括出與原始理論不同的新的理 論(即修正的理論)。而要確認這種修正的理論,同樣需要接受嚴格的檢驗。
❼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7)社會科學常用的方法歸納法擴展閱讀: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❽ 急求歸納分析法科學定義
【歸納方法】 又稱歸納法。它有兩種常用的定義。一種定義為從個別前提得出一般結論的方法。依據這個定義它包括簡單枚舉歸納法、完全歸納法、科學歸納法、穆勒五法、賴特的消除歸納法、逆推理方法(參見江天驥著《歸納邏輯導論》)和數學歸納法。第二種定義為從個別前提或然得出結論的方法。依據第二種定義它包括簡單枚舉歸納法、穆勒五法、賴特的消除歸納法、逆推理方法和類比法;而不包括完全歸納法、科學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
歸納方法基本上是總結經驗科學的研究方法而提出來的。在科學和邏輯發展史上,簡單枚舉歸納法和完全歸納法提出的最早。在古代已有對它們的闡述和應用。其他歸納方法是後來陸續提出來的。17世紀培根在總結近代實驗科學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與簡單枚舉歸納法相區別的「三表法」,它屬最初表述的消除歸納法。同世紀的惠更斯進而提出了假說演繹法。並指出用其結論證實假說時。可能達到僅遜於完全確實性的一個概率度。19世紀穆勒繼承培根的傳統,提出了探求因果聯系的五種歸納方法。同期的休厄爾對歸納方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一方面,他提出了「歸納表」。表上列出不同層次的命題。由個別上升到越來越普遍的定律,指出普遍命題是由歸納發現而由演繹證明的;另一方面,他提出了檢驗假說的經驗的和理論的標准,並強調理論標准,即歸納形式的簡單性和歸納系列的協調性.是假說被接受的最重要標准。
介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皮爾士把歸納方法的研究引向了現代歸納邏輯的方向。他把歸納法區分為三種:粗陋歸納、質的歸納和量的歸納。從而指出了歸納的發展方向。他指出粗陋歸納的結論是全稱假說。而非統計假說。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而在科學中不起作用。質的歸納相當於假說演繹法,具有更大的用途。量的歸納是由已c被觀察的某些屬性在一個樣本中的分布,推出關於這些屬性在較大總體中的相對分布的假說.它的結論是關於經驗類的個別分子將有某一屬性的概率的陳述。這是科學中應用的歸納方法。量的歸納真正具有「自我糾正」的功能,從而使我們所假定的估計將越來越接近於真的數值。皮爾士改變了歸納法的研究方向,從已往把歸納法作為「發現和證明概括的操作」引向將歸納法作為「檢驗假說的操作」。即將歸納法的職能確定為通過檢驗去決定一個假說是否可以接受。20世紀以來的現代歸納邏輯沿著這個方向加強了對歸納方法的研究.其特點是將概率和統計方法應用了歸納過程,用以確定被檢驗的假說是否可以接受。此後,數理統計理論中貝葉斯派和非貝葉斯派的爭論不斷推動歸納方法在這個方向上得到進一步發展。貝葉斯主義者把貝葉斯定理看作歸納推理的模式,認為不僅給事件或事件描述測定概率是有意義的,而且給全稱假說或統計假說測定概率也是有意義的。在貝葉斯派的內部由於對概率的不同解釋又導致了邏輯貝葉斯派和主觀貝葉斯派的分歧。以凱恩斯和卡爾納普為代表的邏輯貝葉斯派力圖為先驗概率尋求邏輯的基礎;以古德曼等為代表的主觀貝葉斯派僅把先驗概率看作個人的、主觀的置信度。貝葉斯派要解決的典型認識論問題是如何確定實用決策問題;非貝葉斯派要解決的典型認識論問題卻是如何選擇科學假說尤其是普遍理論問題。非貝葉斯派認為對一個假說進行一次或一系列經驗檢驗的結果並不是給它測定概率。而是把它當作真的或假的世界圖像而嶄時接受或拒斥。他們圍繞著解決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因果假說的檢驗問題發展了歸納方法。他們的工作包括(1)費希爾提出的包括極大似然點估計方法、顯著性測定方法和置信推理方法;(2)內曼和皮爾遜關於假說檢驗和區間估計的理論;(3)哈金和愛德華茲僅迷於似然比上的統計推理方法。以上均屬整體的歸納辯護方法和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歸納的任務是辨認出根據現有證據和背景知識給假說測定概率的方式需受什麼約束,而這些約束是獨立於科學研究的任務具體情境普遍起作用的。但這種理論遇到了很大困難。為克服困難,歸納方法的發展走向了局部歸納辯護的新途徑。其代表人物萊維主張,在作出概率判斷時除了依據歸納邏輯的原則外,還必須用涉及研究具體情況中一切因素的原則。除用概率和統計方法解決歸納辯護問題的研究方向以外,還出現了以路易斯的模態邏輯為歸納辯護的研究方向和以辯證邏輯為歸納辯護的研究方向。
歸納方法在科學研究、技術發展和管理決策過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1)提供假說。簡單枚舉歸納法、類比和消除歸納法在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光的波動說的提出和飛機的發明過程中,類比法都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2)證明假說和理論。完全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在這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證明三段論的規則要用到完全歸納法;證明數學定理離不開數學歸納法。(3)確定假說的支持度。以概率和統計方法為工具的量的歸納法對確定假說的支持度或置信度起著決定的作用。(4)理論擇優。這也要靠量的歸納法。(6)對事件未來情況進行預測。(6)各種管理決策。解決(5)和(6)兩類問題都需要用以概率和統計為工具的歸納方法。
對於完全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的估價分歧不大。但對於其他的歸納方法,特別是對簡單枚舉歸納法和消除歸納法的估價卻有嚴重的分歧。從17世紀的培根到19世紀的穆勒都把消除歸納法看作科學發現和證明定律的工具。20世紀的歸納邏輯學家大都不關心或不承認簡單枚舉歸納法和消除歸納法在科學發現方面的作用。而只把歸納法看作檢驗假說的操作,認為歸納法不能證明假說,只能為假說提供一定程度的證據支持。至於什麼是證據支持又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和測度。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概率測度、認識效用測度和以接受為基礎的相信測度。它們各有其職能和適用的范圍。試圖用其中任何一種去代替其他測度都是錯誤的;相反,應該在它們各自適用的范圍內去發揮其作用。
❾ 社會研究中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式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6.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它們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7.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內容是怎樣的?
答: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准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與總結階段。
准備階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確定課題;設計調查方案;具體准備。
調查階段是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執行階段,主要是按照調查研究方案中所確立的調查計劃、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具體貫徹調查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
分析階段也稱研究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在實地調查完成後,調查者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審核、整理、統計、分析的過程。
總結階段是社會調查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總結調查工作、評估調查結果和撰寫調查報告。
8.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則?
答:社會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社會調查中,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結論的得出都應排除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的干擾。
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
系統性原則,是指把調查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一個整體中去分析了解其內在規律和本質。
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原則,是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實踐的認知,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抽象過程。
倫理道德規則,是指使被調查者的人格尊嚴得到尊重,使調查更加人性化,達到更好的調查效果。
9.社會調查研究分為哪幾類?各有何功能及特點?
答:社會調查研究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研究和解釋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況及事件,即對社會事實的狀況、外部特徵、發展過程進行客觀描述。在這類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沒有或較少議論。解釋型研究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規律為目的,一般是從理論假設出發,對原因與現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做一假設,再通過觀察、調查來檢驗假設;同時努力通過表象發現其本質及規律。
社會調查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兩種類型。橫剖研究也稱橫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時點的有關資料,描述研究對象在這一橫截面上的狀況,或者分析在這一時點上不同變數間的關系的調查研究。橫剖研究方式的優點是調查面廣、數據格式較統一,便於反映在某一橫截面上的總體情況,分析某一社會事實中不同部分的特點。但僅僅基於某個時點的社會調查難以反映深層次問題。縱貫研究也稱縱向研究、歷時研究,是指對不同時點或某一段較長時間內的社會事實歷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現象的變化和前後間的邏輯關系,以期了解其發展變化及規律性。縱貫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趨勢研究,即對某一社會事實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稱為人口特徵組研究,即對某一社會特殊群體在不同時點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揭示其規律的研究;三是追蹤研究,又叫同組研究,即對同一批研究對象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研究。縱貫研究的優點是可以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找出蘊於過程中的因果關系及其規律,研究的內容和結論比較深入。但縱貫研究較橫向研究在時間與物資的花費要多一些,因此調查范圍一般不宜過大。
依據調查的性質,社會調查研究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
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全面調查即普查。非全面調查則分為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兩類。(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