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與現代社會

法與現代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8-31 10:26:10

⑴ 法家思想,到底適不適合現代社會

法家思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諸侯爭霸為了保證自己政權的統一而任用這一思想來治理國家,主張,以法治國的確在亂石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法家思想中的以法為管理制度的核心,積極提倡法治而反對人治的思想放在現代社會顯然是行不通的,法治只會作為輔助人治的手段去促進國家發展,而非成為主導。

當然,法家思想中的管理方法還是有其好的一面,治國的基本是基於法律的,這一點是沒有錯的。不過法家思想中唯法論也並不適合去推廣,故人們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改革,以人為本、以德治國才能使國家更好。

⑵ 法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嗎

法家思想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獨樹一幟,並且成為大秦帝國的治國理念。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韓非子和李斯這一對師兄弟。李斯開始學習儒家思想,但是他發現儒家思想並沒有太多的實用性,完全是在用文字游戲教化民眾,並不能為這個亂世找到前進的方向,李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選擇了法家思想,李斯同樣把法家思想發揚光大,成為秦國的治國理念。

法家認為,法一旦頒布生效每一個人都用遵守法律的責任和義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王有君王的法則,臣子有臣子的本分,社會大眾有社會大眾的義務,每一個人都要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任何超越法律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一定的懲罰。法律作為國家意志要公布於眾,沒用公布的法律民眾沒有遵守的義務,這就是不知者無罪。

⑶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一)法自君出
既皇權至上的封建立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賦予君主「順天行誅」,皇帝一言而天下法,君為「三尺法」的最高主宰。「詔」「令」「敕」「格」「式」「例」皆由「欽定」,君主對法律可更、可補、可締(」罪加一等「「大赦天下」「功過相抵」.....),而法律對於侵犯皇權的任何言行,都被視為是違反「天常」的第一重罪。
這種思想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繼承。
(二)禮律結合
禮治與法治相融合。
「法治」主體是君主專制官僚政體(春秋戰國以來),講究」以力治人「、以」成文法「治人。 禮治則以家族宗法行為規范及倫理觀念為主體,講究」以德服人「,以「判例法」治人。兩者會產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統治方針矛盾與執行策略矛盾,但「禮治」「法治」皆為自然經濟與宗法社會的產物,儒家從維護宗法社會到維護封建自然經濟,法家則從維護封建自然經濟到維護宗法社會,兩者以「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達成分工各異而目的相同的絕妙統一。(例:《唐律》「十惡」:維護宗法家族秩序與維護集權專制政體共占」九惡「,且平均分配,僅」一惡「為民)。這種二元的法律價值觀使人不僅成為人,還須履行家族宗法和國家賦予的雙重義務,而封建法官卻不得不在禮法和國法之間尋求平衡。這種混合法不僅構成了封建法系的重要特徵,還是體現了中華法系的優越性。

行政法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的違法和濫用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⑸ 為什麼法治是中國現代社會的必然選擇

當有人用法治實現了社會公平後,他就會成為一個標桿,成了一個管理水平的衡量點,一直找借口不願實現的人群不得不掂量掂量。

⑹ 關於現代社會理與法的關系

一、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法治盡管自身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依然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現實的制度設計。筆者認為,和諧社會本身至少應包含以下法治內容:
首先,充分保障公民權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它要求必須建立、完善法律制度從而為公民提供充分表達意願的渠道、提供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機制,依法保障公民權利。
2.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保障。實現社會公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根基,社會公正存在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根本上說,最重要的是社會分配的公正和社會矯正的公正即司法公正,前者有利於預防沖突、減少矛盾,而後者則是當矛盾演變為法律沖突時及時化解糾紛、消除矛盾。 三、和諧社會並不等同於法治社會
必須指出,法治並非和諧社會的充分必要條件,法治社會並不等同於和諧社會。
首先,盡管和諧社會與法治社會的目標一致,都旨在追求規則和秩序范圍內的社會和諧與進步,但和諧社會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諧社會要求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協調一致,要求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與文化的繁榮協調一致,要求人際關系與社會秩序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諧、穩定,社會發展是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其次,和諧社會是對法治自身局限性的矯正與調適。同任何事物一樣,法治也有局限性。其一,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國家用以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除了法律外,還有經濟、政治、行政、道德、文化、教育、習慣、傳統、輿論、宗教等手段。法也不是唯一的社會規范,黨規、政紀、道德規范、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的規章、守則、文明公約、鄉規民約、職業公約等皆是社會規范。其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適用,更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法律的實現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等的配合。其三,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法律具有抽象性、穩定性的特徵,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卻是具體的、復雜多變,千態萬狀,制定一個包羅萬象、永久適用的法律只能是一個空想,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漏洞、空隙等情況在所難免。其四,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適用法律的前提是確定事實,但現實中囿於人類現有的認知能力,總有些事實在客觀上是無法確定的,因而也就無從適用法律。
再次,法律作為一種制度化、外化的規范,要求必須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辟道路,由此決定了法律手段有時過於剛性,難以全面地兼顧情理。如果法律不被人們從內心去信仰,就會使法治在實踐中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 3.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層次性和漸進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科學命題的提出,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⑺ 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應如何認識和處理與法律的關系

施雪華說,中國一直以來致力於構建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但一直未實現。
休謨說,現存的東西不一定是合理的。
現代國家的八大特徵。民族國家-以一個民族為主體。西方15世紀開始出現,區別於部落國家而言。主權國家-對內最高,對外獨立。理性國家-公共理性佔主導地位的國家,理性是人的一種邏輯。有限國家-公共權力有邊界和限制。效能國家-現代社會的一個核心價值就是效率。民主國家-公民有權參與政治過程,並實質影響國家政策。三方委員會-政府、公民、獨立學者。四方委員會-政府、資本家、勞動者、獨立學者。法治國家-法治和人治有兩點區別,一是法治是人的意志的事先呈現,二是人的意志的通則性表現。科層國家-相當於官僚制。
現代社會的五大特徵。多元社會-利益多元化,組織多元化,分層。世俗社會-以現代行業和職業為基礎的自由流動社會。自由社會-把自由作為第一價值。在兩種情況下可以對自由作限制,戰爭和緊急狀態,限制也是有兩個條件:最短時間,事後作出國家補償或賠償。契約社會-市民社會,公民社會,經濟社會領域和非政治領域,社會組織體系。社會組織獨立於政黨政府,其內部外部按照自由平等契約關系構建,合法的組織。團體社會。
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的關系:憲政是一種紐帶。構建中國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的途徑:政治合法化,政治世俗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民主化。社會要以組織化和規制化來構建。
房地產已經被政治化和道德化。別人是奶粉里摻三聚氰胺,三鹿是三聚氰胺里摻奶粉。經營理念是企業家才能的核心要素。掙富人的錢容易,因為貨幣邊際效用遞減。富人的錢不叫錢,富人稱錢為王八蛋。在中國,農民是不能致富的,不管Z書記對你說了什麼。農民是很慘的,經濟學講得很清楚,只是十七大沒講清楚。哪裡有富人,就在哪裡做買賣。做企業是「養豬」還是「養孩子」?最大的公平來自效率。次貸危機給我們的最大教訓是:房子不能賣給窮人。

⑻ 法家的法治與當今社會的法治是否相同

1、理論前提不同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是基於他們對人性和歷史演進的看法。法家主張「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現代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統治階級以法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以有效地制約和合理運用公共權力,使已經制定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基本原則是依法治國,有法可依。

2、本質不同

法家的「法治」維護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本質還是為了維護建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法家的「法」實質是維護新興統治集團的法,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成員的利益。

現代的法治要求是人民是「法」的制定主體,法的作用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推行法治的方法不同

法家「法治」的方法概括為以法為本,法令必須成為判斷人們言行和行賞施罰的唯一標准。同時主張嚴刑峻法。在法家看來,重刑是達到法治的一個重要手段。

現在法治的法是懲罰犯罪分子,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動都將受到懲罰。

(8)法與現代社會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現在法治)的必要性: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⑼ 法家思想,對現代社會有著怎樣的借鑒價值呢

對於法家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認為,君主應憑借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的地位。他還主張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的刑罰來鎮壓人們的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

大家都知道法家思想史具有局限性的,第一法律絕對性。什麼事情都用到法律,我們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任何都不是萬能的,該需要用到法律的時候用法律,該需要用道德去解決的時候就需要用道德教化。

第四局限性,法家反對禮治。任何一個學術派都有其局限性,當然也有其優越性,先秦時期的法家是充滿矛盾的,也可以說錯綜復雜,它表現出經濟與政治,專制與法律,社會和人性與我們的傳統文明文化都有沖突,我們今天的法律本來就是該嚴格恪守的制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嚴格恪守制度,雖然讓人覺得死板,但是穩中有序不是更好嗎。和諧的社會就是需要和諧的思想,當然我們提倡以人為本,靈活運用,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現今社會提倡的“依法治國”就符合我們社會需求和規律,難道不應了那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句老話嗎。先秦時期的法家當時也是符合當時的政治社會需求的。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