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級債與合同法
① 什麼是合同法債務與責任
合同法上的債務是指按照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而應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義務;責任則是指違反合同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賠償損失、賠禮道歉、返還原物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第五百零一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② 《合同法》與《債權法》之間有什麼關系
其實不是來債權法,,是債法。
中國民自法一般學理通說為五分法。即人身法、物法、債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
合同法是屬於債法的一個主要內容,主要規范合同行為及權利義務的。而債的發生除了合同的原因導致外,還包括如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
所以,合同法是債法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部分。
③ 債權債務合同法的規定有什麼
法律分析:債權債務的規定有下列規定: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而產生的;以及權利人可以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而特定義務人需要履行一定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 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第五百三十五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④ 合同法中針對債務轉移條款有何規定
《合同法》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內人的,應當經容債權人同意。所謂合同義務的轉移,指基於當事人協議或法律規定,債務人將債務轉移給第三人,由第三人取代債務人地位成為新債務人而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情形。一、合同義務轉移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徵:(一)債務是可以轉移的,但必須由當事人親自履行的債務不能轉移;(二)約定債務轉移的以債權人同意為必要條件;(三)產生了新的合同關系,債務轉移前之合同關系消滅,債務轉移後的合同關系產生;(四)合同主體已經變更,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二、合同義務轉移包含著兩種形態:(一)將合同義務全部轉讓給第三人,即債權人或者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達成債務轉讓的協議,由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承擔全部債務,原債務人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合同關系。這種通常被稱為「免責的債務承擔」。(二)合同義務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則通常被稱為「並存的債務承擔」,是指原有債務人並沒有脫離原有合同關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合同關系,與原債務人一起共同向同一債權人承擔合同義務。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四條【債權人同意】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⑤ 債權法和合同法的重點是什麼
由於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債權法,雖然合同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正常、典型的商品交換關系,然而實踐中還大量存在一些非正常特殊的交換關系,如因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所產生之債等等,這些都是獨立於合同之債外,所以合同只是債的一種形式,盡管它是債發生的主要形式,但也不能就此認為合同法便是民法中債法的重點,原因很簡單,因為合同法作為規范合同權利義務的主體法,已經具有自身的獨立體系,作為一部獨立的債權法沒有必要太多規范其合同法已規范的內容。當然這也是我國債權法遲遲沒有出台的一個方面。
債權因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而成為不完全債權,這時該債權的效力即變得不完全,其效力缺失的部分不僅包括債權的執行力,而且包括債權的部分對外效力,債權人代位權便在其列。
自然債權又稱不完全債權,是指不具有法律債權的全部權能的債權。自然債權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債權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債權人只享有法律上的受領權和道德上的請求權,如果債務人自願履行給付,則不得援用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從債務人的角度講,又可稱之為「自然債務」。實際上不管將之稱為「自然債權」 還是「自然債務」都是一回事,債權債務關系的客體是同一的,只不過是分別從債權人或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待自然之債的。一般來說,自然之債只是一種道義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不對其進行調整。但是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化解債權債務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大多數國家都通過民事法律對自然債權加以適當保護。探討自然債權的法律保護方法,對於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解決民事糾紛、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將有所裨益。
一、債(合同)的相對性
債只約束債權人與債務人,而與合同之外的其他第三人無涉,其它第三人不會承擔違約責任。債的合同相對性的表現:
1.涉他合同:(合同法第 64、65 條)
(1)第三人的地位——並非債的主體;
(2)違約責任——仍由原來的債務人向原來的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四條【合同債務的代為履行】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五條【合同債務的代為履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第三人原因導致的違約(合同法第 121 條)
第一百二十一條【因第三人原因違約的責任承擔】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3.加害給付中的違約責任(消法第 35 條)
第三十五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4.轉租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224 條)
第二百二十四條【轉租】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5.承攬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253 條第 2 款,合同法第 254 條)
(1)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2)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第二百五十三條【承攬人親自完成主要工作義務】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五十四條【輔助工作的完成】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6.多式聯運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317、318 條)
第三百一十七條【經營人權利義務】多式聯運經營人負責履行或者組織履行多式聯運合同,對全程運輸享有承運人的權利,承擔承運人的義務。
第三百一十八條【經營人權利義務】多式聯運經營人可以與參加多式聯運的各區段承運人就多式聯運合同的各區段運輸約定相互之間的責任,但該約定不影響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承擔的義務。
二、債(合同)的相對性的例外:債的效力及於第三人
1.合同保全(合同法第 73、74 條)
(1)代位權:債權人以自己名義向次債務人起訴,債務人為第三人;
(2)撤銷權:債權人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使債權的效力及於第三人;
第七十三條【代位權】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第七十四條【撤銷權】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2.買賣不破租賃(合同法第 229 條)
第二百二十九條【買賣不破租賃】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3.委託合同中委託人的介入權與第三人的選擇權(合同法第 403 條)
第四百零三條【隱名代理】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4.建設工程合同中的分包人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272 條第 2 款)
第二百七十二條【建設工作的分包】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
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5.單式聯運合同中的區段承運人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第 313 條)
第三百一十三條【聯運人的責任劃分】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
6.不動產債權的預登記(物權法第 20 條)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⑥ 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如何區分
一、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
我國法律對債務與責任的概念作了嚴格的區分。《民法通則》第84條和第106條,債務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而應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義務;而責任則是指違反合同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一種觀點認為:「債務是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當事人當為的行為,而責任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繼續履行或承擔其他負擔的表現。」債務「並不包括任何對債務人的強制,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強制其履行或賠償損害,則屬於民事責任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贊同的,是科學合理的。
責任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 但是,責任本身並不是債務。而是債務人違反債務所應承擔的後果。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具有不同的性質。
二、合同債務與責任如何區分
債務與責任有以下區別:
第一,責任是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置的措施。它是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的,以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並保障債權人的債權為宗旨。
第二,責任是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或承擔法律責任的表現。即一旦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則債務在性質上轉化為一種強制履行的責任。強制履行從表面上看,仍然是繼續履行原債務,但實際上已不同於原債務。因為強制履行已不僅是對債權人的責任,而且是對國家應承擔的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相比較,包含了一種國家的強制性。
第三,責任是與訴權聯系在一起的。民事責任之所以能成為保障民事權利的有效措施,乃是因為民事責任具有訴權,從而使其成為連結民事權利與國家公權力之中介。台灣學者林誠二指出:「各債權人之給付受領權,復受責任關系所保護,但責任關系之具體體現,則在與訴權之行使,因是,責任乃債權與訴權之中間橋梁。」[5]即所謂的:無債務即無責任。自然債務既是其中之一,有人認為:既然對債務人所負債務不能訴請法院予以強制履行,那麼,它就純粹是道德上的義務,而非法律上的義務。
一種觀點認為,違約責任與合同債務是兩各級相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債務是責任發生的前提,責任是債務不履行的結果;無債務不產生責任,但無責任的債務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債務。違約責任正式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結果,他與債務本上在性質上是不同的。正如林誠二所指出的:債務之本質在於責任,以及債務系為責任所包含,債務為肉,責任為皮,去之皮,肉不存,是故在債權法認定下,債務必有責任,責任制債務系一種空洞之概念,其法律上之價值。
來源成都律師:網頁鏈接
合同債務不履行為前提,過錯為核心,合同責任的承擔方式和賠償范圍的確定方式,構成一個豐滿健全的法律制度。違約行為,可歸責事由,責任的承擔方式,償范圍的確定標準是合同責任制度的四大板塊。
⑦ 合同法是債權法嗎
您好。合同法屬於債法,而不是債權法。債,即包含債權,也包含債務。
⑧ 合同和債的關系
合同與債有何關系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其中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債具有以下特徵:
(1)債的主體的特定性。債的主體的特定性是指債的關系僅發生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即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確定的、具體的。如果債權人和債務人一方是特定的,而另一方不特定就不可能構成債的關系。
(2)債的內容為債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即債權和債務。所謂債權,是指一方當事人(債權人)請求另一方當事人(債務人)為特定行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權利。債權為一種典型的請求權,亦即債權人只能依據債的規定,請求債務人為特定行為或不為特定行為,而不能直接支配債務人的財產。換言之,債權人權利的實現,必須藉助債務人的行為。因此與為典型支配權的物權相比,債權不產生優先權、追及權等效力。所謂債務,是指一方當事人(債務人)所負的為特定行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義務。
(3)債權具有期限性。即任何債權都是有一定的存續期限,不可能永恆存在的,期限屆滿,債權歸於消滅。
(4)債權具有平等性。即數個債權人對於同一債務人,先後發生數個債權時,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其成立先後面有優劣之分。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2條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根據《民法通則》第84條的規定,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其中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簡要總結:
合同和債的關系:合同債權是請求權,合同關系是一種特殊的法律關系。在債務人支付之前,債權人不能直接控制該物的支付或者債務人的支付行為。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其中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⑨ 合同法與債權法的關系
其實不是債權法,,是債法。
中國民法一般學理通說為五分法。即人身法專、物法、債法、繼承法和侵屬權責任法。
合同法是屬於債法的一個主要內容,主要規范合同行為及權利義務的。而債的發生除了合同的原因導致外,還包括如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
所以,合同法是債法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