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相對性條款
Ⅰ 合同相對性原則的對應法條
法律分析: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法條:根據我國現行《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通用的一條基本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的相對性,即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2、內容的相對性,即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以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更不負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3、責任的相對性,即指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也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將合同權利和義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者的,應當取得另一方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衍生問題:
什麼是合同關系
合同是發生在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法律關系。合同關系和一般民事法律關系一樣,也是由主體、內容、客體三個要素組成。
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的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
Ⅱ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什麼
1、主體相對性主體的相對性,即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2、內容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即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以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更不負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3、責任相對性責任的相對性,即指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也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根據《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Ⅲ 合同相對性與合同法79條的區別是什麼
1,合同相對性,是指合同只能約束簽署合同的雙方和多方的權利和義務版,不能對沒有簽權署的第三方起到約束作用
2,合同法第79條,合同的債權人可以把合同的權利部分和全部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之一的不得轉讓:一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三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
79條還是在合同相對性范圍內的條例,兩者並沒有沖突。
Ⅳ 什麼是合同的相對性中國法典中有相關的條款嗎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約束力,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基於合同向合同對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而不能向與其無合同關系的第三人提出請求,也不能擅自為第三人設定合同上的義務,合同債權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護。
合同相對性在我國合同法中的體現有以下兩點:
(一)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65條,即「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二)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64條,即「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4)合同法合同相對性條款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Ⅳ 現代合同法在哪些方面修正了合同相對性規則
合同相對性原則是兩大法系的合同法中一條共用的重要原則,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合同相對性原則已在許多交易領域變得力不從心,嚴重影響了社會交易的效率和安全。為此,世界許多國家都對該原則做出了很多例外規定。
合同相對性原則包含了非常豐富和復雜的內容,並且廣泛體現於合同中的各項制度之中,法學界一般都將其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主體的相對性,即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2、內容的相對性,即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以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更不負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在雙方合同中,還表現為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權利義務相互對應,互為因果,呈現出「對流狀態」,權利人的權利須依賴於義務人履行義務的行為才能實現。
3、責任的相對性,即指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也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
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經濟形勢的向前發展,在承認合同的相對性的同時,中國也逐漸設立了合同相對性原則的若干例外規則,並在法律條文中予以體現。合同法第六十四條關於第三人受益合同,第六十五條關於第三人義務合同,第七十三條關於代位權的規定,第七十四、七十五條關於撤銷權的規定,第229條關於「買賣不破租賃」規則的規定,都是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性規定。另外,中國合同法也如日本民法,同樣受到來自西方民法理論的沖擊,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規則,在立法上有日趨增多的趨勢。
Ⅵ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哪一條法律
合同相對性是指合同僅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拘束力,合同的效力僅及於合同當事人,包括主體的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與責任的相對性。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按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另行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涉他合同是為他人提供服務的一種合同,同時合同自當事人意見達成合意簽字確認就會生效,合同也有相應的的原則,那麼涉他合同與合同相對性原則是什麼?
涉他合同與合同相對性原則是什麼
傳統合同法理論認為,合同是當事人之間基於信賴而建立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它強調合同主體和效力的相對性,即只在特定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此特定當事人即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任何第三人不產生拘束力。
傳統合同法理論認為,合同是當事人之間基於信賴而建立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它強調合同主體和效力的相對性,即只在特定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此特定當事人即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任何第三人不產生拘束力。
涉他合同滿足了當事人特殊利益需要,有利於交易的便利和快捷,它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其一,便利當事人。涉他合同涉及到三方當事人,若按一般合同訂立,通常至少應簽訂兩份合同。例如,為第三人利益而簽訂合同,一份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合同,另一份是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合同有效成立後也要履行兩次,一次是債務人向債權人給付,另一次是債權人將其所獲的利益向第三人給付。而涉他合同僅需一個合同,即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合同;一次合同履行,即債務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極大地便利了當事人,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二,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如在第三人給付合同中,若第三人願意接受債權人和債務人在涉他合同中設定的義務,其是對自己私權的處分,屬於私人意思自治的范疇。法律不應予以強加干涉。
其三,現代交易強調快捷、便利,涉他合同極大地簡化了交易程序,有利於降低社會成本。
Ⅶ 如何區分合同絕對必要條款與相對必要條款
你說的合同是勞動合同還是合同法上的經濟合同?
合同一般來說不存在絕對必要條款與相對必要條款,合同的內容都是雙方當事人協商的結果,一般來說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名稱、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履行時間地點及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辦法等內容。
合同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所以合同應當將雙方的協商情況全部反映在合同上,而且每個交易的情況不同,合同的必要條款也不一樣,但是基本上應當包括以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