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05形考任務002

國際經濟法05形考任務002

發布時間: 2022-09-05 16:18:07

㈠ 國際經濟法學的國際經濟法學

法學中以國際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國際經濟法是關於國際社會中經濟關系和經濟組織的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總稱,亦即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生產、流通、資本移動、信貸、結算、稅收等法律關系及國際經濟組織的法規和法制的總稱。其范圍包括國際貿易法、 國際投資法、 國際貨幣金融法(見國際貨幣法)、國際稅法及國際經濟組織法,等等。國際經濟法學是研究這些方面的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
學說 隨著現代國際經濟交往和合作的發展,及其所引起的國際經濟關系的深刻變化,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貨幣金融體制、國際稅收等方面,也產生了新的復雜的法律問題,在傳統的法學分科體系中,不斷出現了新的突破。國際經濟法學正是反映這一新的突破,而成為現代法學領域中一門新興的學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關於國際經濟法的研究,已引起各國法學界的普遍重視。綜合各家學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派: 這一觀點基於傳統的法學分科論,從純理論及概念出發,嚴守國際法與國內法。「公法」與「私法」的界限,認為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公法(見國際法)的范疇,其中不包括國內法規范。其代表人物如英國的G.施瓦曾伯格,他曾列舉國際公法的特別分支有:國際機構法、國際航空法、國際勞動法及國際經濟法。他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是關於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開發,物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貨幣和財政,與此有關的其他業務,以及從事上述活動的實體的組織及其法律地位」的規范。條約和國際慣例是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他把國際經濟法分為兩類法規:一類是關於國家間經濟活動的規范,如通商條約、易貨貿易協定、政府間貸款協定、支付協定、對國家支付不能、其他公契約履行保證義務的協定等。一類是關於國際經濟制度的法律。國內法應排除在國際經濟法研究領域之外。
日本的金澤良雄認為,國際經濟法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矛盾,從國際經濟整體立場出發所形成的國際法秩序,即對國際社會中的經濟活動,通過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調整,加以一定製約的國際法,即條約的總和。其中既包括國家間的規范,也包括國家與國際組織間、國際組織相互間的規范。它不僅包括國際經濟統製法,如《歐洲煤鋼聯營條約》等,還包括更為廣泛的國際間經濟協調和合作的國際法規范,如《聯合國憲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等。所以國際經濟法應概括地理解為包括規定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國際經濟活動的規范。
日本橫川新也認為國際經濟法是「主要通過條約來規定國際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他說,凡是以國際經濟合作的均衡發展及國際經濟交往的安定為目的所形成的法律體制,就是國際經濟法,它是由國際條約和基於條約的其他制度所構成的。至於國際投資法體系,他認為既屬於資本輸出國和資本輸入國的國內法問題,同時又是跨及兩國間和多國間的國際法問題,具有流動性的特點,應屬於國際經濟法范疇以外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
總之,這一派都把國際經濟法理解為「經濟的國際法」。在中國也有持這種觀點的國際法學家。 美國M.卡茨和K.布魯斯特也提出應克服傳統法學研究的片面性,強調打破國際公法、國際私法、比較法學之間相互隔絕的界限,側重研究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相互滲透的作用,綜合地把個人、法人、國家及國際組織間一切國際交易與關系的法律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他們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交易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含兩類法律規范:一為涉外關系法,如國內法(公法和私法)、國際私法、兩國條約;一為國際行政法,如多國間條約。
其他如美國的W.G.弗里德曼,A.A.法托羅斯,A.F.洛溫菲爾德,奧地利的A.韋德羅斯,德國的G.埃勒,日本的櫻井雅夫等都傾向於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國際經濟法是一支「獨立的法學部門」,或一種「獨特的法律秩序」,不屬於國際公法的范疇,其中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
在中國,也有一些學者持這種觀點,認為國際經濟法,無論從其產生及其發展的必然性,或從其本身的特點來看,都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內容不是國際法所能概括的。
國際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國際經濟法屬經濟法范疇,同國內經濟法一樣,是基於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產生並發展起來的。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隨著資本輸出的增加,各國壟斷資本從控制國內市場,發展到超越國境而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如國際卡特爾、國際托拉斯等),從經濟上瓜分世界、控制世界市場。在競相爭奪原料產地、銷售市場、投資場所等的激烈斗爭中,為達成均勢,共同剝削世界各國人民,這些壟斷同盟之間相互簽訂各種協定,求得暫時妥協,利益均沾。雖然這些只是屬於民間協定的性質,但實質上是國家政權同壟斷資本相結合,開始對國際經濟進行干預和控制。在這里已可看到國際經濟法的萌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方面,資本主義世界面臨戰後種種遺留問題,如資本主義世界物資的極度匱乏,戰後歐洲經濟復興與美援有關的安全保障問題,特別是戰後即將來臨的生產過剩以及防止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蕭條和恐慌等等。作為從國際范圍內解決這種問題的對策,在國際經濟領域內所產生的法規和法制,包括國際的和國內的,更達到驚人的發展,如《聯合國憲章》有關發展國際經濟、確保會員國通商自由及公平待遇等規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布雷頓森林協定(見國際貨幣法)以及各種地區性經濟組織條約和各國涉外經濟關系的立法等。另一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形成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使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開始瓦解,形成兩種經濟體制的對立。與此同時,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殖民主義體制的崩潰,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獨立,成為國際政治上的新生力量,直到發展成為經濟上反殖反霸的集體自力更生的對抗力量。這樣,「南北問題」(發展中國家與工業發達國家之間)、「東西問題」(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南南問題」交織在一起,相互斗爭,而又相互依存,形成了國際經濟關系的復雜結構。這一新的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不僅豐富了國際經濟法的內容,而且使國際經濟法從本質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如廣大發展中國家實行「南南合作」,在爭取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見國際經濟法的斗爭中,逐步獲得勝利,促使聯合國大會制定並通過了一系列宣言、決議及地區性協定等,初步奠定了國際經濟新的法律秩序的基礎。如1962年《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的決議,1974年《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及《行動綱領》、《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1975年、1979年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同歐洲共同體兩次《洛美協定》,石油輸出國組織歷次協定、決議、庄嚴聲明,銅輸出國政府聯合委員會憲章及《安第斯條約》等,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貨幣、信貸等領域對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維護,對跨國公司行動的限制,對舊國際經濟秩序和法律秩序的抗衡和沖擊等,都為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如發展中國家基於發展戰略,在平等互利、自力更生原則的指導下,制定了種種發展對外經濟、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法,如外匯管理法、外貿法、外資法、涉外稅法等,也成為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一環,構成國際經濟法的重要內容,並體現了現代新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原則。
由於國際貿易、投資、信貸等經濟交往不限於國家間、國際組織間的關系,而大量的是各國民間交往、民間同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間的關系。其所帶來的法律問題,已非傳統的國際法或國內法某一單獨分科所能解決,這就使國際法與國內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作用,越來越顯得不可忽視。這樣,一部反映國際經濟新秩序,包括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龐大的、獨立的國際經濟法體系就應運而生,並且不斷發展,反映出國際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國際經濟法學的特點 從國際經濟法本身的內在聯系來看,無論其法律行為的主體,它所調整的法律關系以及它所包含的法律規范,都有著不同於其他法律分科的特點,因而國際經濟法學也具有與法學其他分支學科不同的特點。 包括國際法和國內法,國際經濟活動往往因其主體不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不同,形成種種相互聯系的復雜結構。因此,國際經濟法包括的法律規范,就不僅僅是國際法規范,如條約、協定、國際慣例等,而且包括國內法規范,即涉外經濟法。在處理一項具體國際經濟問題時,有關的國際法規范與國內法規范,往往需要相互補充,才能共同完成其法律效果。例如美國國內法上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適用,以美國同東道國訂有雙邊投資保證協定為其法定前提,即美國企業只有向同美國訂有雙邊投資保證協定的國家投資,才能在國內申請投資保險(見投資保護的國際協定)。因此,對有關國際經濟的國際法規范,如不了解與之有關的國內法規范,就難於確切理解其意義;同樣,對有關國際經濟的國內法規范,如不了解與之有關的國際法規范,也難全面理解其意義;不能片面地孤立地探索國際經濟中的法律問題。
綜合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公法和私法形成統一的法律體系,是跨國經濟活動多樣性、復雜性的客觀反映。這就決定了國際經濟法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特點,並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這種情況也不僅見於國際經濟法,國際海商法也是綜合國際法與對外的國內法兩種規范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正如自然科學領域中的邊緣學科,或稱為交叉學科、綜合學科一樣。
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必須是適應於總的經濟狀況,而且必須是它的反映。國際經濟法之所以必須成為一門獨立的法學部門,也正是國際經濟關系錯綜復雜結構客觀現實的反映,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因此,國際經濟法學的研究也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運用綜合的方法,探索國際經濟中的法律問題,擺脫傳統法學分科論和純概念的羈絆,擴大視野,在廣度和深度上開拓新的法學研究領域和新的研究方法。

㈡ 自考國際經濟法概論難過嗎

自考含金量高,國家承認學歷,
肯定是有一點難度的,
但是只要踏踏實實的學,多背、多看。
考過都是沒有問題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㈢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類法律規范之中的主要精神或者指導思想,指的是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理論基礎。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一詞最早出現在有關保護環境的國際文件中。1980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世界保護大綱——為了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資源保護》第一次明確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布倫特倫報告》)正式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掛鉤,並提出「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21世紀議程》,正式否定了西方工業化以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發展模式,全面闡述了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內涵:

        (1)宣言首先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處於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應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

        (2)實現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條件。為了公平地滿足今世後代在發展與環境方面的需要,求取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為了縮短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所有國家和所有人都應在根除貧窮這一基本任務上進行合作,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

         (3)可持續發展是指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各國應該合作促進一個支持性和開放性的國際經濟制度,這個制度將會導致所有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的發展。為環境目的而採取的貿易政策措施不應該成為國際貿易中一種任意或無理歧視的手段或偽裝的限制。

         (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宣言要求各國應本著全球夥伴精神承擔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別的責任。鑒於發達國家給全球環境帶來的壓力,以及它們所掌握的技術和財力資源,它們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努力中負有更多的責任。

        上述宣言所闡述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超出了純粹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范疇,涵蓋了對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在經濟、社會、人口、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總領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也是各國及國際社會制定國際經濟交往法律規范的基本原則。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第三次會議最終在日本達成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正式生效),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減排引進了靈活的市場機制,明確提出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應承擔的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這是因人類的發展觀念發生實質性轉變而採取的一次實際行動,標志著國際社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開始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低碳經濟時代,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是指以新的能源生產技術和能源使用技術為先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潔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傳統能源的綠色革命,是人類在氣候危機和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從傳統的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尋找機遇所作的一次戰略性轉移。參見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100~101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做出了安排,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第二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我國於2016年9月3日加入該協定,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2016年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議程呼籲各國現在就採取行動,為今後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這17項目標是: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2.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8.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9.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12.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16.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17.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系。

(二)國家對天然財富與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

        20世紀6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興起,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獨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國家並成為聯合國成員,大大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新國家認識到只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穩固和真正地實現政治上的獨立。因此,改變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在國家不分大小、貧富,一律平等基礎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1962年12月14日,聯合國最早提出了關於國家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問題。大會通過的《關於國家對天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宣言》,集中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這一要求: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的物質基礎,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是民族自決權的一部分,從而確立了對於各國處置其財富與天然資源之自主權利應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自然資源的勘查、開發、處置應符合各國自行認為在許可、限制或禁止方面應有的規則和條件。

        (2)外國資本的輸入及收益應受現行國內法與國際法管轄並使受助國對天然財富與資源之主權絕對不受損害。

        (3)國有化、徵收或徵用應以公用事業、安全和國家利益為根據,並依照本國現行法及國際法給予適當的補償;在發生爭議時,首先由國內法管轄。

          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不但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擁護,也得到發達國家的贊同,並且在1974年5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行動綱領》中得到進一步體現。

         《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提出了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20項原則,除了強調尊重國家主權平等、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外,還重申每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天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一個國家有權採取適合於本國情況的手段,對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包括實行國有化和把所有權轉讓給本國國民。任何一國不應遭受經濟、政治及其他形式的脅迫,以致不能自由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對於遭受外國佔領、統治或種族隔離的國家,有權對因其自然資源遭受剝削、消耗和損害要求償還和充分補償。國家有權對跨國公司採取有利於本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措施,對它們進行限制和監督,等等。

         1974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作為國家權利和義務的核心內容。

(三)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對比;發展中國家不再是附屬於發達國家並受其支配的被動力量。1974年5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反映了這一力量對比的變化。《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的變化說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實際情況,發達國家的利益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再分開,發達國家的繁榮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和發展緊密關聯的。國際經濟法中確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這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念,按照傳統重商主義的觀點:經濟就是一個零和游戲自己吃虧,對方肯定佔便宜;如果自己佔便宜,對方一定吃虧。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拋棄了這種狹隘的利己主義觀點,提出在發展方面,國際合作是所有國家都應具有的目標和共同責任。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國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在技術、資金、資源、貿易等方面應相互合作、共同繁榮,反對武力和對抗,從而保證人類世代在和平、正義中穩步發展。

        197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其作為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2017年2月,由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之中,更是將各國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

(四)公平互利原則

        公平互利原則也是1974年12月《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中提出的作為處理各國之間經濟關系的指導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在國際經濟合作的各個領域,發達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2)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有損後者主權的條件。

       (3)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施行、改進和擴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視的待遇。

       (4)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取得現代科學技術中,要有利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建立本國技術,並按照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方式進行。

        與平等互利相比,公平意味著把形式上的平等推向實質上的平等。可持續發展原則提出的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概念意味著,沒有以正義為基礎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需要以社會正義為支撐。因此,公平互利原則的含義更為科學、合理。

㈣ 經濟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1、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原則

平衡和諧充分體現了經濟法治條件下經濟環境應有的狀態,強調的是不同主體的配合;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是動態的,而是建立在對客觀經濟規律認識基礎上的一種應然的狀態;經濟法律的完善本身並不代表這種良好經濟環境已經大功告成,經濟法治不斷地與時俱進。

2、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

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正常發揮作用完成自下而上的分配,即符合市場經濟自發規律之理。其次是利用國家超越整個社會的優勢地位進行的自上而下的分配,即符合國家社會自覺調整之理。國家根據市場經濟自發分配資源後產生的不公平傾向,立足於社會整體利益進行再次資源分配和調整。

3、保障社會總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

強調的不僅僅是人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更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也唯有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才能實現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也是社會本位理念的進一步深化:不僅僅以人類社會橫向的當代利益和諧為出發點,更以人類社會縱向的代際利益和諧為出發點。

(4)國際經濟法05形考任務002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主要特點

1、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2、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4、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5、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㈤ 我聽說法考特別難,有沒有什麼好的備考方式嗎

法考的難度不在於題目的難度,而在於范圍的廣度。法考每一個科目的題目分開看都不是太難,難度在於一次性掌握大量內容,並且考的很精細。要擺正心態,不要懼怕,認真備考就不擔心能不能通過的問題

個人基本情況:法本在校生,備考時長共8個月,最後成績是客觀題196 主觀題132。

這篇文章談不上什麼經驗,只是把我備考的整個歷程說給大家聽,以幫助大家在面對法考時能有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規劃。

一、備考前的選擇

進入大三後,就開始為法考和考研感到糾結,對於法本生來說,法考和考研都至關重要,哪一個都不願舍棄。一開始我是以考研為主,當時查了很多考研的資料,在了解到專碩與學碩的區別後,結合自身的情況,我選擇了法學專碩,而選專碩的原因是普遍都說專碩比學碩容易好考,可以和法考兼顧,並且含金量不比學碩差,而我本身也更喜歡實踐性較強的專碩。因此最後我決定考研和法考同時准備。
備考初期非常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看到身邊同學很多都已報班開始按部就班的學習,更是感到壓力倍增。考慮到我需要兩個同時准備,時間緊任務重,加之自己也沒什麼經驗,因此在同學和學姐的推薦下我報名了來勝的一貫C班。而我報班的最大的初衷是希望在書本選擇以及搜查資料上節省時間。
但不得不提到的是法考改革後時間上的變化,無疑會給同時備考的學生帶來更大的挑戰,由於我們是第一屆,考研成績尚未公布,同時備考的成功率有多高大家都不得而知。結合我自身的備考情況來看,法考結束後的那兩個月,最大的阻礙是心態上的變化,畢竟這兩個考試都是要打持久戰,經歷法考後,考研的信念很可能會被消磨掉一部分,且對於法學專碩而言,還要面臨大量的背誦和持之以恆的英語學習,因此在這個階段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不放棄,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二、學習歷程

我是在大三寒假時報的班,三月份開學正式跟著來勝的安排去上課。
首先在師資上,來勝請的每一科老師都可謂是業界的大咖,只要你認認真真的跟定每一位老師,他都有足夠的能力幫你順利通過法考。
其次在資料上,除了我單獨買了一本按年編的真題外,其餘資料都是用的來勝的,包括每科老師的講義,《法考一本通》,按章節編的真題,最新的法條以及額外的資料等,這些資料已經足夠幫你通過考試,切忌貪多。
(一)備考客觀題
第一輪:3月-7月上旬(聽課+做少量真題,主要跟循來勝的安排)
3月和4月我主要學民法刑法,通過視頻的方式補來勝年前的民刑課程,同時每周六日去來勝上面授課,面授課也是以民刑為主,聽完一節課我會做一做講義上附帶的法考真題,或查一查老師課上說的法條,把法條標記在講義上(有的同學可能喜歡用本子記筆記,都可以)。一開始做真題會很痛苦,其一因為真題的綜合性很強,四個選項涉及到不同章節的知識,可能你才學了一個知識點,做起題來會比較困難;其二因為剛開始接觸真題還沒有感覺,錯誤率會很高,畢竟法考被稱為天下第一考,真題還是具有難度性的。
民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並且民刑打好基礎也有助於其它部門法的學習。民刑的分值高、難度大,一定要盡早復習,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打好基礎。我記得在3月份剛開課的時候,來勝的民法曹興明老師就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每年總有一些別人看來一定能考過的人,偏偏考不過,也總有一些大家都覺得考不過的人,偏偏考過了。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的法考之路,它讓我認識到法考的不確定性很大,我不敢鬆懈,害怕自己成為「偏偏考不過」的那種人。
5月—7月上旬,這段時間我也是按照來勝的排課順序去學,民訴、刑訴、行政法、理論法學、三國、商經。學習方法與民刑無異,都是先聽面授課,等來勝工作人員把視頻課上傳後還要再聽一遍,把課堂上遺漏的筆記補全,聽課的過程也是在記憶,當有些知識點已經深入人心的時候,它就變成你的常識,後期再記憶更容易一些,所以對我來說聽課這個過程至關重要。聽完課可能還不太理解,這時就需要做法考真題來幫助你理解,這一階段我做的是講義上附帶的真題。
第二輪:7月中旬-8月底(真題為主+背講義)
說實話,從7月中旬雖然是我的二輪復習開始,但其實我的時間非常緊張,由於前面我一直在同時准備法考和考研,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再加上學校本身的課程,我法考就相當於只聽了兩遍課,做了少量真題,遠遠不夠,因此暑假選擇留校復習,每天的作息大概如下:
早上7點或不到7點坐在教室里開始正式的學習,學到上午10點左右,我會准時犯困,然後沖一杯咖啡繼續學習,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左右,12點到1點用來背單詞或聽聽政治課,1點以後繼續學法考的內容,下午5點左右去食堂吃飯,通常20分鍾內解決,吃完飯回來繼續學法考的內容,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半教室關門,其中要抽一個小時的時間做考研英語真題,教室關門後我會去教學樓的一個過道里背法考的內容,一直到12點左右回宿舍洗簌睡覺。
這段時間確實很拼,中午不吃飯不午休,每天平均學習16個小時以上,倒不是我自己有多努力,而是由於前期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我不得不這么拼,不然真的時間不夠。期間來勝也有安排二輪復習,我是以一輪的老師和講義做基礎,二輪的作為一個補充。
第三輪:9月初-9月22號(查缺補漏+持之以恆)
進入9月份壓力驟增,距離考試還有一二十天,這是一個很尷尬的數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也是心態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尤其最後十天,通常上午信心滿滿,下午就垂頭喪氣,怎麼背了那麼多遍還是忘,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所以那幾天我經常上網路搜法考前X天的心理狀態,壓力實在大了就去找同學聊聊,真的很難熬。但學習不能停,無論是做真題還是背書,這個階段不要太在意正確率有多高,只要前面足夠努力,這一二十天只要照常堅持下去就好!貴在堅持!
(二)備考主觀題
客觀題通過之後壓力小了很多,但緊隨而來的是對主觀題的擔憂和迷茫。改革首年,人人都說主觀題難,考試時長延長至4個小時,還是開卷考,是真正「殺人」的環節,既不知道如何准備,也沒經驗可以借鑒,甚至連題目數量都無定論,真的是超級迷茫!
當時我身邊的同學大致有這么幾種復習方式,其一做官方案例,其二跟著機構走,其三買書自己復習,其四做歷年法考真題(每種方式只是說以XX為主,也有可能幾種方式混合)。來勝在主觀題階段提供兩輪的課程,第一輪主要是老師帶著回顧知識點,或者用練習題的方式幫你回顧知識點,第二輪是老師帶著你實戰演練,幫你批改答案。每輪側重點不同,時間安排的也十分合理。
其實選擇哪種方式並不重要,上述4種方式我身邊都有成功的例子。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是選擇了以做官方案例為主,並輔以來勝的課程。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要屬行政法吳鵬老師的話,他是客觀題成績公布後第一天上課,那時候剛得知成績沒多久,心態有點漂浮,他一開始就給我們潑了盆冷水,使我認識到主觀題考試的嚴峻性,端正了心態,他也提到了面對主觀題的策略,就是在接下來的一二十天里不停的寫寫寫,一開始不會寫就抄,但一定要有自己寫的過程,這樣速度才能提上來(這里的速度不僅指手速,更指思維的速度)。
對於這本官方案例,大概四五百頁的樣子,10月1號拿到這本書到10月19號,我把這本書做了3遍,好多案例我都可以背下來,但我絕不是提倡背答案,而是說要達到這個熟悉程度,第一遍不會寫可以抄,第二遍一定要自己寫,再把自己寫的與答案做對比,你要相信即使抄過一遍自己寫也寫不出答案上的話,所以在對比過程中去思考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對比的過程中,首先你需要把大段大段的官方答案分點,在旁邊標上序號,其實這個標序號的過程就是你在思考答案要從哪幾個方面去答,有些答案是從不同角度去答,有些答案是循序漸進的分析,你要記住哪些題型對應哪些答法。其次,在做的過程中要記住重要知識點,畢竟法考是考試,有標准答案,有些題目從其它理論分析也說得通,但可能不被司法部採納,所以一定按照法考要的答案來記。此外,主觀題考的也是知識點,要得分辨出到底考的是哪個知識點,這就需要把答案跟案例相互對照,例如刑法,我當時在案例上勾畫了很多筆記,如在案例中的犯罪行為旁邊標注答案中對應的相應罪名,以後在看到類似的行為我就能立馬想到對應的知識點,提高了速度。
其實這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做的多了自然能領會到答題的規律性,法考就是一場考試,凡考試必有其規律性,就看我們能不能堅持到找到規律性的那一天。wx :laishengsikao2007

三、一些感悟

距離法考結束已經過了一段時日了,最初的欣喜也漸漸歸於平靜,現在回過頭來看,法考給我的收獲不僅是一張證,也磨練了我的意志,更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是法考幫我建立起一個法學框架,讓我對這個學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次法考經歷雖然珍貴,但卻不值得留念,因為對於有志從事法律類工作的人來說,他只是個入門劵而已,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
最後,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這段備考的日子,它很短,沒有想像的那麼長,保持樂觀心態,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定會有一個屬於你的小綠本!加油!

㈥ 國際經濟法之貿易術語

小瀟瀟~~E 啟運合同F 裝運合同 主要運費未付C 裝運合同 主要運費已付D 到貨合同以賣方責任由小到大排列~~

㈦ 經濟法的調整范圍

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專稱。

經濟法屬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7)國際經濟法05形考任務002擴展閱讀

經濟法概念在我國出現得較晚。1979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屆二次會議的官方文件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各種經濟法」。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經濟法確立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法(程序法)並列。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

㈧ 以國際慣例增值稅的納稅人包括

增值稅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負有繳納增值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具體包括以下三類納稅人:
(1)企業。不分其所有制性質或隸屬關系,不分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也不分是國內企業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只要發生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行為,都屬於增值稅的納稅人。具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其他企業。
(2)非企業性單位。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學校、部隊等一切非企業性單位,只要發生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行為,都應當繳納增值稅。
(3)個人。指個體經營者和其他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
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
1、小規模納稅人。即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或除前述以外,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
2、一般納稅人。
國際慣例增值稅概念?
際稅法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分支。因此,國際稅法的基本原則與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存在密切關系。但它們之間又有所不同,其關系是一種一般與個別、普遍與具體的關系。國際稅法的基本原則,於國際經濟法而言是具體原則,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在國際稅法領域里的具體運用。
綜上所述,關於以上問題,建議自己確認好自己屬於那種納稅人,合理納稅,了解國際慣例增值稅到底是什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八條
條例第十一條所稱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為:
(一)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並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含本數,下同)的;
(二)除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
本條第一款所稱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是指納稅人的年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占年應稅銷售額的比重在50%以上。

熱點內容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