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合同的擔保
一。合同法及擔保法部分的案例和答案
1.案例:被告某市五金交電公司於2000年初買進五輛進口日產牌汽車,意欲銷售,但因其經營范圍中無權經營汽車業務,於是被告於2000年3月委託某市汽車貿易公司幫助聯系銷售汽車業務。被告並與該汽車貿易公司訂立了口頭委託協議,主要內容是:因我公司無經營汽車業務權,故委託某市汽車貿易公司為代理人,每售出一輛汽車,代理人某市汽車貿易公司可得手續費2000元人民幣。2000年8月和11月,由某市汽車貿易公司代理,被告賣出麵包車兩輛。2001年1月由某市汽車貿易公司代理,被告與某市出租汽車公司簽訂了購銷三輛日產牌麵包車的買賣合同,每輛價款10萬元人民幣,共計30萬元人民幣。合同規定:合同簽訂後,由出租汽車公司交付定金7萬元人民幣,合同價款待收到汽車後10日內付清。2001年2月6日由賣方送貨,買方於送貨地點驗收。2001年2月6日被告給原告某市出租汽車人送貨時,途中發生翻車事故,使汽車嚴重致損。買方出租汽車公司得知汽車致損後,立即向被告五金交電公司詢問情況。回答說汽車被輕微損傷,正在修理,一星期後就沒事了。一個月以後,原告仍未見送貨,於2001年3月
21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雙倍返還汽車定14萬元人民幣。 原告起訴狀中訴訟理由是:
①被告未按買賣合同規定的期限交付汽車,應承擔違約責任;
②簽訂買賣合同時,被告方代理人未說明被告無權經營汽車業務,被告方自己也未曾說明,只是致損後,經了解才得知被告超出經營范圍經營汽車;
③鑒於目前汽車已被損壞,合同無法履行,要求終止汽車買賣合同,並要求被告方雙倍退還已經給付的14萬元定金及利息。
[問題]
(1) 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買賣汽車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2) 原、被告雙方關於定金的約定是否有效?為什麼?
(3) 汽車貿易公司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
(4) 被告應否雙倍返還定金?返還數額是多少?
(5) 被告應否退還定金利息?
(6) 設原告方主張雙方合同無效,並要求被告雙倍返還定金,應否得到支持?為什麼?
[答案]
(1) 原、被告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有效。雖然原告行為超出了其經營范圍,但並不為法律、行政法所禁止,應為合法有效。
(2) 雙方關於定金的約定,其中6萬元部分是有效的1萬元部分無效。因為定金超出合同總價款的20%的部分無效。
(3) 汽車貿易公司的代理行為有效。
(4) 被告應雙倍返還定金12萬元。
(5) 被告不應退還定金利息。
(6) 不予支持。因為既然原告已經主張合同無效,就不應再主張請求對方承擔定金罰則這違約責任。
[法理詳解]
(1) 《合同法》頒行之前,我國立法及理論界多認為,法人的行為能力即表現為其核準的經營范圍
2.答案:
超出該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即被視為超出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行為,應為無效。但《合同法》所確立的越權行為規則,採取了與此相反的立法精神。
第50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經營范圍的,該代錶行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 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第10條則更明確地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2) 《擔保法》第91條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那麼,如果一個定金超過了主合同標的額的20%,其效力如何呢?是整個定金條款統歸於無效,還是超過20%的部分無效呢?《擔保法解釋》第121條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第121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20%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主合同的標的額是30萬元,20%的限額應為6萬元,故7萬元定金中1萬元不應予以支持。應當注意,這1萬是不能視作預付款的,應作為不當得利返還給交付者。
(3) 前面已經分析到,其實五金交電公司是可以直接訂立汽車買賣合同的,但該公司誤以為自己無經營汽車業務權,故委託汽車貿易公司作為代理人買賣汽車。該委託代理是合法有效的,不能因為被代理人無經營汽車業務權而據此認定代理行為違法。
(4) 本案中原告已經交付了定金,而被告遲延履行違約在先,後又隱瞞真實情況,現在汽車嚴重損壞,不能履行合同,故應承擔雙倍返還定金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雙倍返還數額為12萬元,而非14萬元。
(5) 定金罰則的內容體現在《擔保法》第89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換言之,雙倍返還定金的,是不再返還定金利息的,這也是定金與預付款的一大區別所在。
6) 我國合同法上的定金,只有一定的擔保作用,但其主要是作為一種違約責任形式而存在的,而違約責任的適用是以合同的合法有效存在為前提的。現原告既然已經主張合同無效,再去要求對方承擔定金罰則責任,是自相矛盾的行為,故不予支持,因為定金合同(條款)是作為主合同的從合同而存在的,主合同無效,從合同自然無效。既然定金約定無效,即無所謂定金責任的適用。
『貳』 《經濟法》中的保證是什麼意思
來保證是指第三人為債務人的債務履源行作擔保,由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代為履行非金錢債務的,如果保證人不能實際代為履行,對債權人因此造成的損失,保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叄』 經濟法中的保證合同
當然需要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版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權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肆』 國際經濟法賣方擔保義務負責情節
賣方的義務主要包括:
(1)交付貨物。交付貨物是賣方的主要義務,根據公約的規定賣方應依合同約定的時間、地點及方式完成交貨義務。
(2)品質擔保。賣方必須保證其交付的貨物與合同約定的相符。如果合同沒有約定的,依公約的規定。
(3)權利擔保。權利擔保分為所有權擔保和知識產權擔保。所有權擔保指賣方保證對其出售的貨物享有完全的所有權,必須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權利或要求的貨物。知識產權擔保是指賣方交付貨物,必須是第三方不能依工業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主張任何權利和要求的貨物。
(4)交付單據。單據在象徵性交貨的情況下,對買方非常重要,可能會影響到買方能否及時提取貨物或轉賣貨物。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適用於營業地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
『伍』 關於經濟法問題 別除權和擔保責任
保證責任和別來除權的自主體不同。
同樣一個設立擔保的財產,債務人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債權人就該財產的變賣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企業以自己的設備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抵押擔保,企業破產,仍舊承擔擔保責任,擔保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就構成別除權。別除權針對的是企業破產程序。
『陸』 2022會計中級經濟法合同的擔保刪掉了嗎
經濟法合同的擔保是實際工作中不斷遇到的問題,刪除這部分內容不科學、不客觀。
『柒』 有關國際經濟法中的知識產權擔保問題急求
不用負責。賣方僅對買方國家和訂立合同時知道的轉售國負責。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第四十二條
(1)賣方所交付的貨物,必須是第三方不能根據工業產權或其它知識產權主張
任何權利或要求的貨物,但以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權利或要求
為限,而且這種權利或要求根據以下國家的法律規定是以工業產權或其它知識產權為
基礎的:
(a)如果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期貨物將在某一國境內轉售或做其它使用
,則根據貨物將在其境內轉售或做其它使用的國家的法律;或者
(b)在任何其它情況下,根據買方營業地所在國家的法律。
(2)賣方在上一款中的義務不適用於以下情況:
(a)買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項權利或要求;或者
(b)此項權利或要求的發生,是由於賣方要遵照買方所提供的技術圖樣、圖案、
程式或其它規格。
『捌』 經濟法 合同的擔保方式有什麼異同
根據我國《擔保法》第2條第2款規定,擔保法律形式有保證、抵押、質押、定金、留置。這五種合同擔保方式各有特點:
1、保證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為債務人履行債務而向債權人所作的一種擔保。如甲乙簽訂合同,丙做甲的保證人,在甲違約不履行義務時,丙代甲履行。
2、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不移轉佔有人提供的財產,作為債務履行的擔保行為。如甲向銀行貸款,甲(或第三人)以某座房屋作為抵押物,但不移轉,仍由原所有人佔有。
3、質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動產作為標的設定設定質權的行為。如A向B借款,A將自己的一塊鑽石交給B作質押物
4、定金指合同當事人約定一方在合同訂立時,或在合同履行前預先付給對方一定數量的金鑥,以保證合同債權實現的一種擔保方式。如甲向乙訂購一批貨物,甲先交乙10%貨款作為定金(甲違約不返還定金,乙違約雙倍返還定金)。
5、留置指債權人按照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時,經過一定寬限期債權仍得不到實現。債權人依法從該動產變價中優先受償的債權擔保方式。如上述A違約,B可將鑽石變賣後,將借款留置,餘款返還約
留置是法定擔保方式,即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留置權,無需當事人之間約定。其他4種擔保方式需由當事人之間約定,是協議的擔保方式。
『玖』 經濟法訂立合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項
訂立合同中的注意事項
1、談判結束後,應由己方人員起草合同。合同作為權利義務的載體,放棄起草權就等於放棄主動權,自己的夢要自己圓,不要指望他人能起草一份有利於己方的合同。
2、合同相對方的主體資格不審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合同在履行後期,主體突然消失,或注銷,或下落不明,音信全無,或者沒有履行能力,這些都可以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也有公司在簽訂合同後,發生分立、合並、撤銷、解散、破產等難以預料的情況。
3、談判或簽約意氣用事,非常草率,不看更不審合同;或過於軟弱,不敢向對方提出修改意見;或者牛氣沖天,合同充斥不合理或霸王條款(對此有些人不理解,全部對自己有利有什麼不好?合同的目的是共同完成一項業務,如果權責嚴重不平等,將增加對方違約的風險。)
4、先蓋章,後寫內容合同;或者格式條款中的選擇性條款,沒有選定,這就讓對方有機會單方修改合同;或者不蓋騎縫章,也不簽字,這樣就讓對方有機會偷換頁碼,修改合同條款。
5、以甲方的公司名義簽訂合同,卻蓋名稱上非常類似的乙公司的章;或者以上級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卻蓋下級公司的公章;或者名章不符,合同名稱是個人,卻蓋公司的章;反之也有。這就造成合同的主體的混淆,出現違約後,往往乙方是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6、合同沒有簽訂日期,無法判斷合同的簽定時間。很多案件,合同生效的時間就決定案件的勝敗。
7、合同不校對,缺文少字,表意不清或混亂,甚至矛盾;或者不嚴密、漏洞多。雖然法官是有義務查清案件的,但是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還是存在差異。
8、合同不作審查,急功近利。業務一談好,對方拿出合同,己方就馬上簽字。這種趕時間、搶速度,生怕業務跑掉。有時候,合同中就包含了霸王條款或陷阱,以及合同規定的違約責任不符合法律規定等。甚至,有些業務員為自己能完成業務指標,明知存在缺陷還要去簽,最後由公司擔責。
9、實踐中,有的企業為應付審計、稅務等部門,或為他方幫忙,利用假合同騙取第三方的信任,而簽訂假合同。這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
盡管公司或個人在簽訂合同時會出現各種風險,但是通過合同管理程度是完全可以做到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最後作出風險應對。如果企業沒有合同管理程序,合同管理必然處於無序的狀態,這個地雷在踏在上面後就會粉身碎骨。但如果企業採取適當的方法,合同的風險完全是可以掃雷在前的。
『拾』 經濟法擔保法案例
1.該題涉及抵押權順位問題。李某向潘某的借款屬於民間借款合同,且回沒有設定任何擔保,答屬無擔保債權,無權要求李某以房產變賣清償債務。建設銀行和趙某的債權設定抵押擔保,故按登記先後順序清償。房屋變賣14萬首先清償建設銀行10萬且加計利息和拍賣費用,剩餘不足4萬不足清償趙某。趙某和潘某有權要求李某承擔違約責任。
2.抵押合同有效。李某構成無權處分,銀行設定抵押合同並以登記,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抵押權。但是趙某的抵押合同並未登記,抵押合同有效而抵押權沒有成立。
3.抵押物滅失,抵押權人可以就保險金優先受償。但該債權未到履行期限,抵押權人可要求提存該10萬元保險金以備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