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簡答題經濟壟斷
㈠ 經濟法概論(法律類)自考00244後面的簡答題論述題怎麼復習怎麼找重點急!好多啊感覺背不過來。
理清思路,記住大概意思,考場上再發揮
㈡ 經濟法基礎重點有什麼
經濟法基礎重點在於:
1、經濟法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3)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2)經濟法概論簡答題經濟壟斷擴展閱讀:
經濟法特點: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㈢ 論述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經濟法存在嗎?它能與民法、行政法相區分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嗎?要回答這些問題無疑要先對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界定。因為通常人們判斷一個法域是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關鍵是看它有沒有自己獨特的調整對象。事實上,我國許多經濟法學者也都將此作為整個經濟法理論的邏輯起點和認知入口,可見對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認識確實非常重要。本文從分析國外兩大法系中所存在的經濟法現象的經濟社會根源和目前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經濟法所擔負的特殊的歷史使命入手,試圖逐步揭示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找到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從各國經濟法學流派的主要觀點中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 簡述各國經濟法學界的主要觀點
通常我們都認為現代經濟法產生於德國。在經濟法學創立之初,德國的經濟法學家就對經濟法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認為,經濟法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不過是企圖指出當時各種經濟關系有趨向於法制化的觀點而已;另一派則認為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其中「企業法」說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企業管理或完成經濟企業者的事業而產生的關系:「社會法」說認為經濟法是把「社會」作為調整對象的法,介於公私法之間:「組織經濟法」說則認為經濟法是同經濟政策相適應的一個獨特的法律部門。「統制經濟法」說則認為經濟法是統制經濟固有之法。
日本也是一個經濟法學較為繁榮的國家。其中較為著名的學者金澤良雄認為經濟法是「為了彌補民法調整所不及的法律空白狀況,即其中包含的與市民社會私人方面相對的公共社會方面」的內容而形成的法。 丹宗昭信則認為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是國家為了維持競爭秩序而介入市場的一系列法規。
英美法系的國家因其傳統不強調公私法的劃分,所以也不關注與此劃分密切相關的經濟法。雖然在英美法學界絕大多數人迄今為止不主張使用「經濟法」這一獨立的概念,但並不代表這些國家就沒有經濟法現象,如今被稱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就首先誕生於美國。
(二) 分析各國經濟法現象和經濟法產生的社會背景
不管各國對經濟法承認與否或所持的觀點有多大差異,事實上在生產高度社會化,壟斷出現以後,以上各國都存在需要由公權力介入自由市場進行調整的特殊的經濟關系,這種實際上的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
既然客觀上有了調整的對象,那麼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就要從法律部門形成的條件上看,我們知道,任何法律部門的形成,都需要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在客觀方面,需要由社會環境造就出具有某種特殊性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領域,而當時的德國,由於一戰的戰時經濟政策,經濟領域出現了新的立法活動和法律現象。在戰後,又開始出現有關戰後經濟復興的法令,有了刺激新的法律部門產生的法律現象。在主觀方面,學者們對一系列的經濟法規進行匯總分類,使經濟法有了學術的土壤。所以,在筆者看來,經濟法在德國產生,並形成一個法律部門決非偶然,而有著其深刻的社會背景。而從其產生的背景中我們又不難看出,經濟法源於特別時期政府對於經濟的無奈的干涉,其調整對象最初就是在非常時期需要國家介入干預調整的一種經濟關系。
二、從經濟法的經濟根源中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凱恩斯主義的法律體現
在筆者看來,法律作為一個社會制度的上層建築,都有其相應的經濟制度為基礎。如果說民法的繁榮是基於經濟自由主義,那麼經濟法所體現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無疑來自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的凱恩斯的經濟理論。
古典經濟學代表亞當。斯密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但「在這樣做時,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於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的效果大。」這就是著名的「看不見的手」原理。他主張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應是「無為」,崇尚經濟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幹預。但在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沖擊後,凱恩斯行動主義逐漸興起,凱恩斯認為,亞當。斯密的理論是建立在完全市場機制的前提下的,但這在實踐中並不存在,並非所有的經濟當事人都有對稱的市場信息和完全的理性且生產社會化和壟斷的出現會使價值規律和市場調節機制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按照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是指由於許多因素使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呈現出低效率運行的一種非理想狀態,用博弈論的觀點解釋市場失靈的原因就是「個人理性與團體理性」的沖突。 而凡是市場可能失靈的地方,都是政府監管幹預的地方,都可以攬入經濟法管轄的范圍內。
(二) 對市場經濟在不同狀況下的調整-分析經濟法與民法異同
筆者認為,民商法與經濟法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在市場運作良好時以個體為本位的私法,而後者則是市場失靈時以社會為本位進行補救的公法。但最終殊途同歸,兩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共同維護市場的穩定,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民商法的性質和特點適合當時社會經濟自由競爭和市場調節機制的需要,它通過個體自由和權益的維護,不僅促進微觀領域的公平和效率,而且由於它維持了市場的公平自由的競爭秩序,使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能充分發揮作用因而使社會經濟在宏觀和總體上得到調節。所以有人說,民商法是市場調節的法律保障。
但19世紀末以後,生產社會化和壟斷的出現使價值規律和市場調節機制失靈,其所引發的生產過剩、社會投資結構失調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民商法所無能為力的。 此時,經濟法作為市場失靈時的一種救濟措施和國家的調節機制就應運而生了。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只能是在市場失靈時需要靠國家公權力介入干預才能恢復正常自由市場秩序的經濟關系。如果說民商法是保障市場自由、公平競爭的第一道防線,那麼經濟法就是進一步在需要的時候對市場秩序進行保護的第二道防線。
三、 從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現狀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 從我國行政法的現狀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目前,我國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僅指公共行政或國家管理,並沒有表示私營管理的意思,是相對於立法、司法的一個概念。行政法所調整的也主要是國家與公民之間的行政關系。 應該說,行政法對我國這樣一個有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國家來說,其產生和發展都是十分艱難的,所以其當務之急也是限制行政權的濫用,規范行政行為。在今後很長的日子裡,恐怕還無暇顧及研究行政法在經濟領域的適用問題。畢竟,目前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依然是發揮其政治職能而非經濟干預職能。所以雖然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需要國家干預的特殊的經濟關系,但它與目前我國的剛剛起步的行政法依然是涇渭分明,各有一片天地的。
當然,隨著國家職能的演進即經濟調節職能的逐漸發達,國家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筆者相信,總有一天,政府職能的重心將從政治職能逐步轉移到經濟調節和社會福利保障等更趨社會化的職能上來。但目前來看,還過於理想化。
(二) 從我國目前社會的焦點問題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改革開放碩果累累,但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以及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其所隱藏的社會問題卻嚴重困擾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企業轉制過程中大量的下崗工人如何安置;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惡化的矛盾;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這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的解決,靠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自由競爭是不行的,還要靠經濟法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政府直接干預社會分配,發展「預算、稅收、社會保障」。 保護市場自由競爭中淘汰下來的弱者的利益,使經濟法和民商法成為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衡平點。從這一點看來,經濟法還是大有作為的。
四、結語
行文至此,應該可以下個結論,說經濟法的確存在,其調整對象就是一切需要由國家介入干預的特殊的經濟關系,且在我國目前的社會條件下經濟法存在的意義重大。為了明天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為了更為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了人們在經濟上的公共利益,我們還是要好好發揮今天經濟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心明主編《當代經濟法學》(第二版)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10頁。
[2] [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24-29頁。
[3] 楊心明主編《當代經濟法學》(第二版)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12-13頁。
[4] 周林彬《經濟法的經濟根源》 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5] 漆多俊《論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根源》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65頁。
[6] 楊解君、肖澤晟《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2頁。
[7] 李昌麒《論市場經濟、政府幹預和經濟法之間的內在聯系》,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66-69頁。
㈣ 自考本科經濟法概論考點!
報考時,一般來講,不要先報考公共課。因為公共課一年考兩次,即在四月份考,十月份也考。故您應把機會留給那些專業課(即非公共課),這樣一旦當您本次專業課不及格時,而下次考試該課程又沒有,這樣,您就可以報考公共課來補上,而不會出現什麼課程也不能報的尷尬局面。又同時加快了課程的學習及畢業進程 . 答案補充 自考無入學考試,有自學和助學兩種學習方式,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課程結業考試(約16門左右).畢業發國家承認的自學考試大學畢業證書(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辦蓋章).教學一般與主考院校關系不大.自考助學單位一般都是私立的助學機構.自考不是全日制,最多全天上助學班的課.一般自己學直接到當地主管部門(自考辦)報名即可.若你想學習省心,且能過得輕松點(有人幫你報名,有人輔導,有人給你復習資料等),參加當地助學班即可.當然要交不少學費.學習方式可選擇全天上課,晚課等方式.自考學習需要時間和毅力.最短時間為二年以上. 自考難,成考容易多了. 一般選高校各系部主辦或長期主辦自考助學的單位的質量能有所保證. 答案補充 自考是有一定的難度但不是特別的難自考的考試內容很廣,但並不深所以只要你把書上的內容看透了,過關不問題的我就是自考畢業的如果感覺自已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差,可以看看你們那裡有沒有自考的輔導班,有的話,可以參加學習下作用嘛不是太大,想過關主要是靠自己,輔導班只起輔助作用,不要抱太大希望在上面加油. 答案補充 以前修過的課程不需要修.... 答案補充 都一樣,找工作無非集中方式:1,通過學校找,畢業證影響就不是很大。2,通過招聘大會,人才市場找:就是純粹個人能力了。3自己出去找,看你運氣了,國企對統招待遇好。民企對自考待遇高。 答案補充 說來說去,都是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只能認命了... 答案補充 應該是要的,不過你也可以去問問自考主辦方....
㈤ 自考經濟法概論歷年試題的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在古代的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與_______之分,二者同時並行,後者即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之間以及非羅馬公民相互之間的貿易和其他關系的法律。
2.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
3.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條的規定,_______在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如果這些國家是締約國,即屬於公約的適用范圍。
4.保密條款只適用於以轉讓_______使用權為內容的國際許可合同。
5.一國的涉外投資法,通常包含兩個基本方面:吸收外國投資的立法和_______.
6.各國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大體上可以分為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和_______制證券交易所。
7.稅收管轄權有兩個類別:一是居民稅收管轄權,二是_______稅收管轄權。
8.共同海損損失可分為兩大類,即共同海損犧牲和_______.
9.國際經濟組織一般都有三級主要機構:權力機構、執行機構和_______.
10.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仲裁的特點之一就是_______掌握著決定獨任仲裁員和仲裁庭庭長人選的權利。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5分,共15分)
1.關於歐洲聯盟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
A.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B.參加歐盟的國家均屬大陸法系
C.歐盟成立的標志是《馬斯特里赫條約》的生效
D.歐元已經於1999年1月1日如期啟動
2.「德拉果主義」認為( )。
A.東道國政府對境內外國投資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
B.東道國政府對境內外資若予徵用或國有化是違法的,有「忍受干涉」的法律義務
C.外國投資者政府為保護在東道國投資的利益可以興兵索債,東道國須無條件配合
D.興兵索債是侵略和干涉他國內政之舉
3.我A公司向巴西B公司發出傳真稿:「急購B公司一級白砂糖200噸,每噸250美元CIF廣州,1994年4月20日至25日裝船。」巴西B公司回電稱:「完全接受你方條件,1994年5月1日裝船。」依照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巴西B公司的回電屬於( )。
A.反要約 B.一項新要約 C.無效承諾 D.有效承諾
4.國際許可合同按照供方授予的使用權的大小以及受方在生產經營范圍和地域上所受到的限制,可以把合同分為( )。
A.獨占合同、排他許可合同、普通許可合同
B.可轉讓許可合同、不可轉讓許可合同
C.交換許可合同、不交換許可合同
D.普通許可合同、可轉讓許可合同
5.典型的融資性租賃通常由( )構成。
A.三方當事人,兩個合同 B.四方當事人,三個合同
C.四方當事人,兩個合同 D.三方當事人,三個合同
6.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建議用以協調法人雙重居民身份的沖突的標準是( )。
A.法人注冊成立地所在國
B.法人國籍所屬國
C.法人總機構所在地國
D.法人實際控制與管理中心所在國
7.船舶優先權,因下列原因之一而消滅( )。
A.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半年不行使
B.船舶已經被出售
C.船舶被轉讓
D.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一年不行使;其一年期限不得中止或者中斷
8.《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適用范圍包括( )。
A.電力的買賣 B.補償貿易合同
C.來料加工 D.玩具的買賣
9.仲裁機構是( ),沒有法定的管轄權,仲裁機構根據雙方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受理有關案件。
A.官方機構 B.半官方機構 C.民間機構 D.半民間機構
10.國際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一定的( ),才能作為國際經濟法的主體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有效地進行國際經濟交往活動。
A.不動產 B.財產 C.住所 D.法律人格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5分,共15分)
1.國際經濟法廣義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傑塞普 B.斯泰納 C.傑克遜
D.洛文費爾德 E.櫻井雅夫
2.許多國際法學者認為國際條約也適用「情勢變遷」原則,即如果由於( )而使國際條約中所規定的某項義務危及締約國一方的生存或重大發展,該締約國一方應當有權要求解除這項義務。
A.不可預見的情勢變遷
B.無法抗拒的誘惑
C.無法抵制的危難
D.不可預見的事態變化
E.另一方長期不履行條約義務
3.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在國際貿易中,信用證的付款銀行一般是( )。
A.議付行 B.開證行 C.開證行指定的另一家銀行
D.通知行 E.開證申請人的開戶行
4.不能認作共同海損的損失項目包括( )。
A.為了船舶和貨物的共同安全而拋棄船上貨物
B.船期損失與市價損失等間接損失
C.被拋棄的貨物在被拋前業已受損無任何經濟價值
D.凡是未按航運習慣而裝載於甲板上的貨物被拋入海
E.貨方謊報貨物或未申報的貨物所遭受的犧牲
5.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主要方式有( )。
A.經濟封鎖 B.報復 C.司法解決
D.調解 E.仲裁
6.國內司法方式解決的國際經濟爭端包括( )。
A.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的經濟爭端
B.國家和他國公司之間的經濟爭端
C.國家之間的經濟爭端
D.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爭端
E.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爭端
7.股息付出國解決國際重疊征稅的措施主要是( )
A.間接抵免制 B.直接抵免制 C.雙稅率制
D.折算制 E.減稅制
8.項目貸款是國際上對( )的貸款方式。
A.人力資源 B.自然資源 C.個人房屋建設
D.大型工程項目建設 E.城鎮建設
9.下列條款屬於禁止在國際技術轉讓合同中規定的限制性商業條款是( )。
A.出口限制、搭賣條款
B.片面的回授條款
C.保密條款
D.對生產數量的限制
E.對使用競爭性技術的限制
10.根據我國有關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國內企業申請進行境外投資,須按其投資總金額的大小,分級報經( )審批。
A.國家計委 B.國務院 C.省政府
D.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部 E.國家外匯管理局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加權表決制
2.稅收管轄權
3.國際證券的公募發行
4.提單
5.根本違反合同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35分)
1.如何理解有約必守原則應受一定限制?
2.股息收入國用來解決國際重疊征稅的方法有哪幾種?
3.試述《關貿總協定締約國關於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決定》(TRIMs)的主要內容。
4.當前,在國際技術轉讓中,解決爭議的辦法通常有哪幾種?
5.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買方宣告合同無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六、論述題(10分)
試述國際稅收協定的主要內容。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際經濟法概論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246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萬民法
2.南北矛盾
3.營業地
4.專有技術
5.向外國投資的立法
6.公司
7.收入來源地
8.共同海損費用
9.行政機構
10.仲裁院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1.B 2.D 3.C 4.A 5.A 6.D 7.D 8.D 9.C 10.D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1.ABCDE 2.AC 3.BC 4.BCDE 5.CDE
6.AB 7.CD 8.BD 9.ABDE 10.ADE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在國際法上,根據特定國際組織成員國的責任、貢獻、利害關系等標准賦予成員國不同表決權的表決制度,稱為加權表決制。
2.稅收管轄權是國家主權或國家管轄權在稅收領域內的表現,是指一國政府決定對哪些人征稅、徵收哪些稅和徵收多少稅的權力。
3.指證券發行人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證券的發行方式。公募發行的證券可以在公開的證券交易所流通。
4.根據我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
5.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5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35分)
1.(1)有約必守原則的具體內容是對條約的信守和合同的信守;當事國一旦參加簽訂雙邊或多邊經濟條約,應根據條約的規定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
(2)條約對當事國的約束力以條約本身合法有效為前提,在國際經濟條約中存在錯誤、詐欺、強迫或違反國際強行法的情況,當事國可以以此為由不遵守條約。
(3)如果由於不可預見的情勢變遷或事態變化而使國際條約中所規定的某項義務危及締約國一方的生存或重大發展,該締約國一方應有權要求解除這項義務,這種情況應排除「有約必守」,或對它進行一種限制。
2.(1)對來自國外的股息減免所得稅。
(2)准許母、子公司合並報稅。
(3)實行間接抵免。
3.(1)TRIMs只適用於貨物貿易,不適用於知識產權和服務貿易。
(2)TRIMs禁止締約國採取與關貿總協定第3條第4款和11條第1款相違背的TRIMs.GATT第3條第4款是有關國民待遇的規定,GATT第11條第1款是有關取消數量限制的規定。
(3)關貿總協定的各項例外規定全部適用於TRIMs.
(4)締約國應加強其投資政策、法規及做法的透明度。
4.(1)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解決。
(2)由雙方指定一名與許可合同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進行調解。
(3)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4)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5.(1)賣方不履行其約定或法定的任何義務,等於根本違反合同;或者在發生不交貨的情況之後,買方曾規定一段合理時期的額外時間讓賣方交貨,而賣方不在該額外時間內交付貨物,或賣方聲明他將不在所規定的時間內交付貨物。
(2)必須賣方未交付貨物;若已交付貨物,買方就喪失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但也有一些例外。
(3)若已交付貨物,買方要能按實際收到貨物的原狀歸還已交貨物,否則,他就喪失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但這也有一些例外。
六、論述題(共10分)
(1)適用范圍。一切國際稅收協定只適用於締約國雙方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稅種的適用范圍方面,國際上遵循的共同原則是只將有可能在締約國間發生重復征稅的稅種列入協定的適用范圍。
(2)征稅權的劃分。征稅權的劃分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所得、勞務所得和財產所得四個方面。
(3)關於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聯合國《範本》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範本》在這方面的規定相同,即採用避稅制與抵免制。
(4)關於無差別待遇。無差別待遇是指對另一國進入本國境內的國民在稅收上給予同本國國民相同的待遇,即反對稅收歧視。
(5)關於防止偷稅、漏稅。
㈥ 09年10月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試題我有,我想要答案 全國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經濟法概論(財)試題 課程代碼:0004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的期限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 ) A.10日內 B.15日內 C.20日內 D.30日內 2.我國增值稅稅率包括基本稅率、優惠稅率和零稅率三檔,其中基本稅率一般為( ) A.13% B.15% C.17% D.20% 3.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但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 ) A.信息資料 B.經濟資料 C.技術資料 D.商業秘密 4.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最長不得超過( ) A.1個月 B.3個月 C.6個月 D.12個月 5.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不得( ) A.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 B.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C.查封、凍結被審計單位的賬戶 D.向有關個人調查取證 6.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農村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 ) A.0.5億元 B.3億元 C.5億元 D.10億元 7.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 A.約定貨幣 B.指定貨幣 C.法定貨幣 D.特種貨幣 8.企業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其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申請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或產品質量認證所遵循的原則是( ) A.自願原則 B.法定原則 C.協議原則 D.強制原則 9.《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說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 ) A.採用的生產技術 B.採用的科學成果 C.採用的經營方法 D.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10.代位權是指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 ) A.代替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B.幫助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C.協助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D.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1 1.有權決定國有獨資公司合並分立的是( ) A.股東會 B.董事會 C.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 D.監事會 1 2.發起人應在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後的法定期限內召開創立大會,該期限為( )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1 3.某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後發現,其股東甲的非貨幣出資的實際價額明顯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對此出資差額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甲股東應補繳出資 B.公司其他股東應承擔連帶責任 C.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應承擔連帶責任 D.非公司設立時的股東不承擔任何責任 1 4.國務院制定並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屬於( ) A.法律 B.行政法規 C.行政規章 D.政策文件 1 5.收益權是指權利人依法獲得( ) A.直接使用的權利 B.經濟利益的權利 C.實際控制的權利 D.依法處置的權利 1 6.可以依法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是其( ) A.行政主管機關 B.法定代表人 C.行業主管部門 D.職工代表大會 1 7.第三人明知行為人無權代理,但仍與之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承擔法律責任的應當是( ) A.當事人 B.第三人 C.第三人和行為人 D.行為人 1 8.下列屬於勞動合同非必備條款的是( ) A.勞動報酬 B.勞動紀律 C.勞動保護 D.試用期 1 9.《證券法》規定的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的欺詐行為不包括( ) A.違背客戶的委託為其買賣證券 B.挪用客戶所委託買賣的證券或者客戶賬戶上的資金 C.為牟取傭金收入,誘使客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買賣 D.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 20.人壽保險中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未在法定期限內行使便歸於消滅,該法定期限為自其知道保險事故之日起( )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2 1.趙某未經錢某同意將借用錢某的筆記本電腦賣給了孫某。該買賣合同是( ) A.無效的 B.可撤銷的 C.效力未定的 D.有效的 2 2.下列有關承諾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承諾應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作出 B.承諾應向要約人作出 C.承諾應對要約的內容表示同意 D.承諾可以撤回也可撤銷 2 3.下列不屬於資本三原則的是( ) A.資本多數決原則 B.資本確定原則 C.資本維持原則 D.資本不變原則 2 4.某旅館在住宿登記處以醒目的文字告示告知住宿客人:「住店期間安全自負,本店概不負責。」趙某在該旅館住宿期間,因電線老化發生火災,燒成輕傷。趙某身體受到的傷害,應由( ) A.趙某自己承擔責任 B.該旅館承擔責任 C.趙某和旅館共同承擔責任 D.趙某和旅館分別承擔責任 2 5.關於股份有限公司組織機構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股東大會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 B.解散公司的決議須公司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C.董事會由5-19名董事組成 D.公司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 6.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 ) A.最高權力機關 B.常設機關 C.經營決策機關 D.民主管理機關 E.監督機關 2 7.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生產者在產品生產中不得實施的行為包括( ) A.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 B.在產品上偽造產地 C.在產品上偽造或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D.在產品上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 E.在生產中摻假、摻雜,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2 8.我國現行的進口管理制度由三部分構成,它們為( ) A.配額制度 B.質量抽查制度 C.登記及招標制度 D.進口許可證制度 E.外貿代理制度 2 9.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所得中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有 ( ) A.殘疾人員所得 B.孤老人員所得 C.重病人員所得 D.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者的所得 E.烈屬的所得 30.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授予專利的積極條件是( ) A.新穎性 B.創造性 C.實用性 D.合法性 E.技術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 1.自然資源法 3 2.破產 3 3.商業誹謗行為 3 4.內幕交易 3 5.債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 6.簡述稅率的概念及我國現行稅率的種類。 3 7.簡述《公司法》關於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的資格限制規定。 3 8.請說明《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3 9.簡述合同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情形。 40.WTO的主要競爭規則有哪些? 五、論述題(本題10分) 4 1.試述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關系。 六、案例題(本題10分) 4 2.案情:A市甲公司和B市乙公司經協商簽訂了某生產設備的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總金額10%的定金20萬元人民幣,貨物交付後一
㈦ 全國近幾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試題和答案
全國2006年4月國際經濟法概論試題
課程代碼:00246
一、中國律法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各項中,屬於公平互利原則初步實踐的是( D )
A.互惠待遇 B.最惠國待遇 C.對等待遇 D.非互惠的普遍優惠待遇
2.下列選項中,屬於南北合作原則實踐的是( B )
A.七十七國集團 B.科托努協定 C.東盟 D.南方共同市場
3.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賣方交付貨物必須( A )
A.與合同約定相符 B.同時轉移所有權 C.同時轉移風險 D.同時得到買方的貨款
4.關於信用證支付方式的基本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開證銀行負次要付款責任,買方負首要付款責任
B.銀行必須合理審慎地審核單證是否實質相符
C.信用證受買賣合同制約
D.信用證業務是一種純單據業務
5.屬於GATS的「一般義務和紀律」的選項是( A )
A.最惠國待遇 B.國民待遇 C.市場准入 D.附加承諾
6.我國對於制定、調整和公布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准入目錄進行規定的法律是( D )
A.《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B.《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C.《外資企業法》 D.《對外貿易法》
7.在一定的期限和地域內,除技術的受方外,技術的供方及第三方不可以使用該技術的國際技術許可合同是( A )
A.獨占性許可合同 B.普通性許可合同 C.排他性許可合同 D.交叉性許可合同
8.《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確立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是( B )
A.最高標准 B.最低標准 C.最惠國待遇標准 D.國民待遇標准
9.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不得少於20年。該期限( B )
A.從授予日起算 B.從申請日起算 C.從審查日起算 D.從發明日起算
10.根據我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判斷技術進出口的標準是( C )
A.當事人的國籍 B.合同的約定
C.技術進出中國國境 D.技術進出口合同的審批機構
11.根據《華盛頓公約》,下述關於「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管轄權的論述,正確的
選項是( C )
A.中心受理資本輸出國與其國民間因投資引起的法律爭端
B.中心受理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公司之間因投資引起的法律爭端
C.中心受理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政府間因投資引起的法律爭端
D.中心受理東道國政府與其國民間因投資引起的法律爭端
12.直接參與型國際銀團貸款與間接參與型國際銀團貸款的重要區別在於( D )
A.間接參與型由代理行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
B.直接參與型各銀行承擔連帶責任
C.直接參與型各銀行必須分別與借款人進行談判
D.間接參與型牽頭行與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後,將部分貸款轉讓給其他參與行
13.下列有關歐洲貨幣貸款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歐元區的銀行發放的歐元貸款 B.貸款銀行以其非所在地國貨幣貸款
C.中國銀行發放的人民幣貸款 D.貸款銀行受到貸款貨幣發行國的法律管制
14.國際貨幣牙買加體系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重大區別在於( D )
A.採取黃金-美元本位制 B.採取固定匯率制
C.廢除特別提款權制度 D.黃金與貨幣脫鉤
15.浮動抵押與一般物權擔保的區別在於( B )
A.浮動抵押的債權是不確定的 B.違約行為發生前,浮動抵押的資產是不確定的
C.一般物權擔保的債務人是不確定的 D.浮動抵押的效力是不確定的
16.下列有關無追索權項目貸款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貸款人向舉辦項目的主辦人貸款
B.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作為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
C.貸款人對除項目主辦人之外的任何第三人無追索權
D.風險低,貸款人比較願意接受無追索權項目貸款方式
17.對跨國獨立勞務所得的征稅,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是( C )
A.國籍原則 B. 居住地原則 C.固定基地原則 D.密切聯系原則
18.居住國對其居民因來源地國實行減免稅優惠而未實際繳納的稅額視為已經繳納,從而給予抵免的方法稱為( D )
A.免稅法 B.限額抵免法 C.間接抵免法 D.稅收饒讓抵免
19.法律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與經濟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的區別在於( B )
A.課稅對象不同 B.納稅主體的非同一性
C.征稅期間不同 D.稅收性質不同
20.歐盟的宗旨是( D )
A.建立關稅聯盟 B.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
C.建立政治聯盟,並制定歐盟憲法 D.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和政治聯盟
二、中國律法網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有關國際經濟法的各種說法,正確的有( ABE )
A.國際經濟法泛指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
B.國際經濟法是各國統治階級在國際經濟交往方面協調意志或個別意志的表現
C.國際經濟法是國際私法的一個分支
D.國際經濟法是內國經濟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E.國際經濟法是調整跨國經濟關系的跨門類、跨學科的邊緣性綜合體
22.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BCDE )
A.和平共處原則 B.公平互利原則 C.經濟主權原則
D.全球合作原則 E.有約必守原則
23.關於《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E )
A.適用於營業地在不同締約國家的當事人間訂立的貨物買賣合同
B.不涉及合同的效力、合同條款的效力、慣例的效力
C.當事人可以約定不適用《公約》
D.適用於國際電力、船舶買賣合同
E.不適用於補償貿易合同、來料加工合同、來件裝配合同
24.關於《國際商事合同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DE )
A.《通則》是國際公約,但不具有強制性
B.因其制定者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是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故《通則》是國際公約
C.《通則》適用於包括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在內的各類國際商事合同
D.《通則》以示範法的形式供當事人選擇適用
E.《通則》以示範法的形式影響各國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
25.關稅的徵收方法包括( ABCD )
A.從量征稅 B.從價征稅 C.混合征稅
D.選擇征稅 E.附加征稅
26.關於國際服務貿易的類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BC )
A.中國境內某律師事務所為美國境內某公司在中國投資提供法律意見書屬於跨境交付
B.一日本公民到中國某中醫院就醫屬於境外消費
C.中國銀行到新加坡設立分行屬於商業存在
D.中國一武術運動員到瑞士利用業余時間傳授中國武術屬於商業存在
E.中國公民到歐洲留學屬於自然人流動
27.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實施保障措施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ABE )
A.產品的進口數量激增
B.進口數量激增是由於未曾預見的發展和成員履行世貿組織義務的結果
C.進口激增是出口方傾銷的結果
D.進口激增是出口方補貼的結果
E.進口激增對國內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
28.特別提款權採用「一籃子」貨幣定值。目前據以定值的貨幣包括( BCDE )
A.法郎 B.美元 C.日元
D.歐元 E.英鎊
29.在國際稅法中,關於經合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正確的表述是( ABDE )
A.經合組織範本強調居住國課稅原則
B.聯合國範本強調來源國稅收管轄權原則
C.經合組織範本與聯合國範本均為國際多邊條約
D.經合組織範本與聯合國範本均規范雙重征稅問題
E.經合組織範本與聯合國範本均為示範法
30.稅收管轄權是一國政府進行征稅的權力,表現為( ACD )
A.公民稅收管轄權 B.法人稅收管轄權 C.居民稅收管轄權
D.所得來源地稅收管轄權 E.營業活動所在地稅收管轄權
三、中國律法網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1.簡述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主要內容。
32.簡述GATS法律體系的構成。
33.簡述東道國對跨國銀行准入的法律管制。
四、中國律法網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如何理解國際技術許可合同中的限制性條款?
35.試述協調跨國營業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常設機構原則」。
五、中國律法網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5分)
36.2004年5月8日,一中國公司與一韓國公司簽訂合同訂購電子部件5萬套,FCA(韓國某港口)價格條件,2004年11月7日~9日交貨,合同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若發生合同爭議,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解決。後由於此類電子產品價格下跌,同年6月20日,中國公司與韓國公司將訂貨變更為4萬套,產品價格不變。2004年11月8日,韓國公司將貨物交給中國公司指定的承運人。11月25日,中國公司收到貨物,發現韓國公司所交貨物仍然是5萬套。
問:
(1)FCA的中文名稱是什麼?本案中,貨物風險何時由韓國公司轉移給中國公司?為什麼?
(2)中國公司11月25日才收到貨物,能否以韓國公司未按期交貨為由追究其違約責任?為什麼?
(3)中國公司能否按市場價收取多交的1萬套電子部件?為什麼?
(4)若其中有1.5萬套產品不合格,中國公司想向韓國公司退換不合格產品,則在實際退回韓國公司前,中國公司應該對該部分產品採取何種措施?有關費用應由誰承擔?為什麼?
(5)若雙方糾紛經仲裁後,韓國公司拒不執行已生效的仲裁裁決,中國公司如何使裁決在韓國得到執行?法律依據是什麼?
㈧ 從管理的角度看經濟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3、 調整關系之差異:
凡是參加市場競爭的經營者,無論經濟實力強弱,市場份額多少都可能成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它們之間形成的競爭關系都是不正當競爭法調整的關系。而反壟斷、限制競爭行為法所調整的則往往是經濟實力強、市場份額大的經營者以它們為中心,憑借其占據市場支配地位或交易優勢地位與弱小經營者之間形成的不平等主體間的競爭關系。從某種程度當說,反不正當競爭法案更多地替名牌企業、大企業著想,而反壟斷法則體現著對中小企業的保護。
三
對於那些是不正當競爭行為,那些是壟斷行為,各國法律均給予了明確的界定,狹義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採用欺騙的手段進行交易的行為,如經營者通過假冒、仿造等方式銷售產品;詆毀競爭對手的行為,如詆毀、貶低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妨害其正常的經營活動,而為自己謀取非法的利益;商業賄賂行為,如通過不正當手段收買客戶的雇員或代理人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為自己獲得交易機會;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如不正當地獲取、泄露或使用他人的商業秘密;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廣告的行為;巨獎銷售行為;製造困難,妨害競爭對手正常經營的行為,等等。這些都屬傳統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定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包括的內容。而反壟斷法中則包括了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兩項內容。其中典型的壟斷行為有:獨占企業濫用經濟優勢的行為;以壟斷為目的的兼並行為;股份保有,即一個企業不正當地佔有另一個企業的股票或資本份額,也包括兩個企業彼此佔有對方的股票或資本份額;獨家交易,即生產某種特定產品或系列產品的廠商,只允許它的銷售商經銷其一家的產品,而不允許經銷其它同類競爭者的產品;不同企業董事的交叉兼任。典型的限制競爭行為有:限制轉售價格的行為,即生產企業在向批發商或零售商提供產品時,要求他們必須按其限定的價格銷售產品;差別待遇,即企業沒有正當理由,同條件相同的交易對象,就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或其他交易條件,給予明顯的有利或不利的區別待遇,最常見的差別待遇是價格歧視;掠奪式定價,即經營者為了擠垮競爭對手,而在一定的市場或一定的空間內,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的行為;搭售或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即經營者利用其經濟優勢,違背交易相對人的意願,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搭配出售其它商品或服務,或就商品的銷售地區或銷售對象進行不合理的限制的行為;強制交易,即經營者利用利誘、脅迫或其它不正當交易手段,促使其它交易者從事損害競爭的交易行為,主要包括使他人與自己進行交易,使他人不與自己的競爭對手進行交易;安排他人之間的交易。阻礙他人之間的交易;聯合行為,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者,以合同、協議等方式,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或就商品的產銷量、生產技術標准、銷售地區或銷售對象等進行限制,以損害競爭對手的行為。
四
早在1987年我國就以開始准備將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一部法律來頒布,但是1993年只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當時主要考慮到兩個基本點因素:一是當時雖已有不正當競爭行為及限制競爭行為不斷出現,但是那些典型的被各國競爭立法所規范的壟斷行為在我國表現的尚不夠充分,沒有反壟斷的急切性;二是中國普遍存在的是行政性壟斷行為,其突出表現為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保護主義,行政特權成為反壟斷法出台的羈絆。
但自確定建立市場經濟體制起,我國就把反壟斷問題提上日程,開始採取一系列政策,培育市場環境,鼓勵公平競爭。特別是近一兩年來,過去一向被稱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電訊、郵政、金融、電力、鐵路運輸和出口等六大國有企業和行業,紛紛分拆改組,引入競爭機制,國有企業壟斷的「冰山」正在悄悄融化。
而近年來國內外的一系列事件則加速了有關部門反壟斷法案的起草工作。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壟斷市場案給國內巨大沖擊,而國內九家家電生產企業涉嫌實行變相壟斷的「價格聯盟」亦受到輿論的非議。在面臨加入WTO的背景下,為防止外國資本借技術經濟優勢壟斷本國市場,保護國內市場的有效競爭,也急需一部反壟斷法。
但客觀地說,壟斷有其弊也有其利。作為一種市場機制,壟斷的積極作用是能夠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首先,它通過多角化經營能夠節省市場交易成本;其次,它為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物質基礎;再次,它具有規模效應。尤其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一定程度的集中經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因此,專家們建議,我國的反壟斷法應介於嚴厲和溫和之間。既可避免因嚴厲而傷及高效率的企業與造成市場上的過度競爭,又可避免因溫和而放縱對一些限制競爭行為的禁止與造成市場上的競爭減少。我們的反壟斷法將只禁止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而不禁止壟斷狀態本身。壟斷企業本身的增長過程若是合法的,企業獲得市場支配力便不受譴責,若壟斷企業實施了違法行為,限制了市場競爭,反壟斷法案才起而攻之。
參考資料:
《競爭法研究》,戴奎生、邵建東、陳立虎著,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反不正當競爭法講座》,黃勤南主編,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現代競爭法的理論與實踐》,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條法司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反壟斷法研究》,曹士兵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反不正當競爭法概論》,王明湖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4年版。
文章摘要: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均屬調整市場競爭關系的法律,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在立法思想、調整角度及調整關系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我國的《反壟斷法》應該採取介於嚴厲和溫和之間的行為主義標准,不反對壟斷本身,只反對濫用壟斷特權的行為。
關鍵詞:競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壟斷,限制競爭行為,競爭機制
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企業僅是執行指令性計劃的工具,企業的行為均由國家計劃決定,企業之間也就不存在競爭。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以來,隨著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經濟利益的獨立化,市場主體為追求自身利益而相互展開激烈的競爭也就不可避免。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運行機制,它普遍作用於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和環節。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者為了使自己能夠在市場中生存、發展,就會利用各種手段來參與市場競爭。競爭機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市場競爭給經營者以壓力和動力,促進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經營者的不當壟斷、限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不僅僅損害其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正當利益,而且會導致整個市場秩序的紊亂,妨害經濟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以法律的形式,藉助國家強制力來規范、引導競爭機制來發揮其積極作用。
一
國家用以調整競爭關系的法律規范稱作競爭法。競爭法包括兩大部分,一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一為反壟斷法。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各國的競爭立法模式已基本定型。由於各國不同的社會制度、立法傳統,競爭法在立法模式上可分為三種,即:分立式、統一式和混合式。
1、分立式:即將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分別立法。這種立法模式比較典型的國家是德國和日本。其中又以德國的競爭立法最具典型意義,日本、韓國等國的競爭立法都仿照德國的立法體例。德國現行的競爭立法制度,主要規定在1909年制定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1957年的《反限制競爭法》中,而日本則分別規定在1934年制定的《不正當競爭防止法》和1947年的《關於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平交易的法律》。
2、統一式:即將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兩部法律規范所調整的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合並在一起,制定一部市場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不正當壟斷和限制競爭進行統一的調整。即凡有關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方面的社會關系均由這個統一的法律加以調整。如匈牙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我國台灣省的《公平交易法》就是採用這種方式。統一式的競爭立法模式的優點是法律規范集中,對執法和司法工作較為有利。
3、混合式:這種立法模式沒有確定那些行為屬不正當競爭,那些行為屬限制競爭行為,那些行為屬壟斷行為。對於違反公平交易的行為,既沒有分別專門立法規范,也沒有集中統一立法加以規范,而是分別針對各種妨害市場秩序的行為,制定若干法律加以規范,這種立法模式的代表是美國。美國最早頒布的有關公平競爭的法規《謝爾曼法》,主要是針對當時托拉斯這種壟斷組織對市場競爭秩序的破壞制定的。在1914年美國又制定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構成了美國競爭法的基礎。後來鑒於市場競爭形式的多樣化,美國又隨後對上述法律進行了相關的補充修訂及相關立法,如《魯賓遜-帕特曼法》、《惠勒-李法》以及《威爾遜關稅法》等。此外,法院關於各類反限制競爭案的大量判例也是美國競爭法的表現形式。在歐洲也有些國家採取混合立法的形式,但不同與美國。這些國家一般將妨害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分門別類,由專門的法律調整特定的違反競爭秩序的行為。如以民法來調整有關部門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由商標法來調整有關部門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由專利法來調整侵犯專利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二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均屬競爭法之列,調整的都是競爭關系,其主體和客體也是相同的,規范的都是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關系,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都是競爭機制的兩種消極後果,競爭過濫引發不正當競爭,限制競爭則引發壟斷,壟斷在限制競爭的同時,加劇了不正當競爭手段的運用。這樣一來,有時候,經營者的某些行為既含有壟斷的性質,又有不正當競爭行為,兩者很難截然分開。而且,兩者都強調市場競爭應遵循的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原則,兩者都禁止損害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保護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立法思想之區別: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對立法目的作了明確說明:「為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其著重點在於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
目前,在我國經濟領域里,不正當競爭行為已具有相當普遍性,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消極後果。這些消極後果是競爭機制本身所無法克服的,這就要求國家以強制力對競爭秩序進行必要的干預,以排除妨害競爭的不正當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正是在促進和保障競爭的同時,起到了抑制競爭中產生的消極影響的作用。
而反壟斷法則基於經濟自由主義和經濟民主主義的理論出發,其目的在於保障企業自由,打擊壟斷,消除企業間的差別待遇。
競爭的過程也是自然壟斷形成的過程。反壟斷法的精神在於它保障企業獲得公正的競爭能力和競爭機會,保障企業平等地進入市場,打擊和控制自然壟斷及政府支持的行政壟斷,消除企業間的差別待遇,實現企業間的公正、自由、平等基礎上的競爭。
2、 調整角度之比較: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都是保護公平競爭的重要法律,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保障和促進公平。反競爭法是從規范形形色色的不正當競爭入手,通過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避免有失誠信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危害,並締造自由、公正的競爭秩序,體現的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對市場進行微觀調控。而反壟斷法則是從規范限制競爭的狀態和行為出發,通過對壟斷和限制競爭的行為和狀態進行規制,防止出現少數經營者控制和操縱市場,限制競爭,從而維護經濟的自由、民主和公正的競爭秩序,體現的是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著眼於對競爭秩序的保護,而反壟斷法則體現著對企業自由和市場競爭的雙重保護。
㈨ 經濟法概論
1、C
3、A
4、B
5、C
6、D
7、C
8、C
9、C
10、A
個人意見,不是100%准確,僅供參考
㈩ 經濟法概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中的拒絕交易行為,會造成其他經營者進入該市場的障礙,怎麼理解
1. 拒絕交易,是指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的行為。根據傳統民法意思自治的理念,經營者有是否交易以及和誰交易的權利。但是, 當拒絕交易的權利是由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來行使,且意在排除或限制競爭或者牟取超額利益的時候,其目的、效果就走向了市民社會自由競爭的反面,因此應予規制。
2. 拒絕交易的行為方式主要有:削減與交易相對人的現有交易數量;拖延、中斷現有交易;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新的交易;設置限制性條件,使交易相對人難以繼續與其進行交易;拒絕交易相對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合理條件使用其必需設施;通過設定過高的銷售價格或者過低的購買價格,變相拒絕交易相對人的交易。在認定拒絕進行新的交易時,應當綜合考慮另行投資建設和開發建造該設施的可行性、交易相對人有效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對該設施的依賴程度、該經營者提供該設施的可能性以及對自身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影響等因素。
3. 實踐中,認定拒絕交易,還要考察:主體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目的或後果;沒有正當理由。當交易相對人有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者出現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等情況,可能會給交易安全造成較大風險,或者交易相對人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向其他經營者購買同種商品、替代商品,或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向其他經營者出售商品,或者有能夠證明行為具有正當性的其他理由,該行為就不能被認定為拒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