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如何理解合同法7475條

如何理解合同法7475條

發布時間: 2022-09-11 13:02:10

❶ 《合同法》知道,是這樣理解嗎

知道----是指實際、的確真的知道了;
應該知道----是指即使當事人聲稱不知道,但是考慮社會上一般人處於此情此景應該如何了解、反映的情形,法官根據生活經驗推斷為理應知道、沒有合理理由不知道。

合同法 第五十五條 【撤銷權的消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七十五條 【撤銷權的消滅】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知道是指實際知道,應當知道是從社會常情常理、人生經驗推斷理應知道、沒有理由不知道。法官有自由裁量權進行推斷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九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六十四條 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但是,你說的審理期限和推斷應當知道沒有必然聯系呢!

❷ 如何理解合同法中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司法解釋,對明顯不合理低價的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有明確的解釋。

第十九條 對於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並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

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於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參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予以撤銷。

(2)如何理解合同法7475條擴展閱讀:

「明顯不合理的低價」的判斷:

時間基準為「交易當時」,即實施交易行為時;

空間基準為「交易當地」,即實施交易的行為地;

主體基準為「一般經營者」,至於何為「一般經營者」仍存有不少爭議,但首先應排除非經營者,如在二手車交易市場轉讓自有機動車的車主個人,其次,應排除個別性、偶然性的個別判斷。

參考標准: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

該參考標准並非絕對標准,對於季節性產品和易腐爛變質的時令果蔬在臨近換季或者保質期將屆滿時,商家採取的大幅甩賣等手段,並不適用前述參考標准。

參考資料: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

❸ 怎樣理解合同法總則中的第四十五條

您好,例如復雙方簽訂買制賣合同,雙方可以約定當滿足何種條件的時候,合同生效,比如:其中一方支付對價,到達出賣方銀行賬戶時,合同生效。一般情況下,如無特別約定,買賣合同自訂立時成立且當即生效。由於附條件的合同的生效或者終止的效力取決於所附條件的出現或不出現,並且所附條件事先是不確定的,因此,任何一方均不得以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方法惡意地促成條件的成就或者阻止條件的出現。因此,《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法律依據:
《合同法》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❹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力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理解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務人實施損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指債務人以贈與、免除等無償行為處分債權。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債務人、第三人若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則以債務人實施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和第三人受益時明知其情形為限。

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

受益的第三人包括直接受益人和間接受益人,直接受益的第三人稱為第一取得人,第一取得人又將該物轉給他人受益,受益的他人為間接受益的第三人,間接受益人又稱轉得人,轉得人可以是第二取得人、第三取得人以至更後的取得人。

目前一些企業借分立為轉移財產,留個「空殼子」對付債權人,亦是一種損害債權行為。損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於擔保行為之中。

例如,責任財產僅能或者已不夠清償現有債權,但債務人卻又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給新的債權人,害及原有債權人;或者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於債權中的一人,害及其他債權人。

損害債權的行為應是法律行為,倘若是事實行為,如債務人毀損責任財產,則無從撤銷。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

債務人、第三人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可以向債務人、第三人提出,也可以訴請法院撤銷。債務人、第三人的行為被撤銷的,其行為自始無效。

債務人若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三人無論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無論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原狀,保護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債務人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直接受益的第三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價格售給他人時,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第一取得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有償取得人,第一取得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的,無論第三人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之原狀,保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倘若債務人與直接受益的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一取得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的價格轉售他人,或者第一取得人雖又以廉價轉售,但他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直接受益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善意取得人,直接受益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以維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企業分立應當債權債務一並分立。債務人借企業分立轉移責任財產,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分立行為。

債務人通過擔保方式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抵押、出質行為。物的擔保被撤銷後,擔保合同不影響主合同的存在,主合同依然有效。

例如,甲向乙借款,將責任財產抵押於乙,害及原有債權,原有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抵押行為,然借款合同不因抵押合同被撤銷而失效,出借人和其他債權人一樣,都是無特別擔保的債權人。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恢復責任財產,是保全全體債權人的利益,故行使撤銷權的范圍,應以保全全體一般債權人的總債權額為限度。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對保全的責任財產無優先受償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費用,應由債務人和有過錯的第三人償付。

撤銷之訴的既判力,應當及於未行使撤銷權的其他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敗訴的,其他債權人不得就同一行為再行訴訟,否則造成一事二理。

(4)如何理解合同法7475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❺ 該怎麼理解合同法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附條件的合同中,所附條件的出現對該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決定性作用,根據本條的規定,附條件合同在所附條件出現時分為兩種情況:生效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產生法律效力;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解除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失去效力。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附條件的合同雖然要在所附條件出現時生效或者失效,但是對於當事人仍然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不能隨意變更或者解除。一旦符合所附條件時,一方如果不履行,就要賠償因此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所以,附條件的合同效力可分為條件成就前的效力和條件成就後的效力。條件未出現前的效力對於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表現為當事人不得自行撤銷、變更合同的拘束力和可基於條件出現時對該合同生效的期待權;在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則表現為當事人可期待條件出現時合同效力歸於消滅的期待權。條件出現後效力在附生效條件的合同中表現為該合同生效,在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則表現為條件出現後合同的效力歸於消滅。
由於附條件的合同的生效或者終止的效力取決於所附條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即出現或不出現),並且所附條件事先是不確定的,因此,任何一方均不得以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方法惡意地促成條件的成就或者阻止條件的成就(出現)。因此,本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己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❻ 合同法第55條怎樣理解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法條文義解釋
合同撤銷權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遭受損失或者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享有,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稱為撤銷權人。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可撤銷的合同往往只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此種合同的後果,則法律就會讓此種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銷權人長期不行使其權利,不主張撤銷合同,就會讓合同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即不利於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也不利於加快交易的發展;同時還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判斷是否准予撤銷時,由於時間太長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正是基於此種考慮,各國的立法往往都明確規定撤銷權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超過了此期限還不行使,撤銷權人就會失去撤銷合同的權利,該合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條規定了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如果撤銷權人在此期間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則導致其撤銷權消滅。該合同當事人應當接受合同的對其的效力,承擔合同義務。「撤銷事由」是指本法第5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知道」是指撤銷權人確已知曉撤銷事由。「應當知道」,是指法律上推斷其在通常的情況下應當知道。「行使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撤銷合同或者部分撤銷合同。另外,這里的「1年」是除斥期間,不能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拋棄。撤銷權的拋棄是當事人以明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行為。可撤銷的合同,一般存在著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而當這一方當事人知道了撤銷事由以後,法律應當允許當事人自己選擇合同的效力,既可以撤銷合同,也可以對可撤銷的合同的效力予以承認。撤銷權的放棄即是這種方式。承認以後的可撤銷合同就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了。因此,合同撤銷權消滅後,當事人不得在以存在撤銷的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撤銷合同。
「明確表示」是指撤銷權人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回合同不予以變更或者不予以撤銷。這種表示,可以使書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頭的形式。
「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在知道撤銷事由以後,明知合同可以撤銷,但是沒有行使撤銷權,而以自己的作為或者不作為表明放棄了撤銷權的。

❼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

第五十五條是對撤銷權消滅的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撤銷權是一種權利,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既可以行使撤銷權,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請求撤銷或者變更該合同,也可以放棄撤銷權,不行使該權利。本條規定在以下兩種情形下,當事人的撤銷權消滅:
1.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權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有權撤銷合同,但是當事人的這種撤銷權並非是沒有任何限制的,也就是說,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因為,可撤銷的合同往往只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此種合同的後果,則法律就會讓此種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銷權人長期不行使其權利,不主張撤銷合同,就會讓合同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即不利於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也不利於加快交易的發展;同時還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判斷是否准予撤銷時,由於時間太長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正是基於此種考慮,各國的立法往往都明確規定撤銷權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超過了此期限還不行使,撤銷權人就會失去撤銷合同的權利,該合同有效。民法通則雖然對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作出了規定,但是對撤銷的期限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條在借鑒國外的規定和總結我國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的可撤銷合同的行使期限作了規定。
本條規定的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限為1年,也就是說在這1年期限內,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必須行使其撤銷權,否則,該當事人就失去了撤銷合同的權利,那麼當事人就必須接受合同的約束,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對於何時起算該期限,本條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為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期限,也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開始計算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本規定中的「1年」是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也就是說,在此期間內,不存在期間的中斷或者中止的問題,這「1年」是一個不變的期間,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不能要求延長該期間。
2.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撤銷權是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的一種權利,因此當事人可以行使撤銷權,也可以放棄撤銷權。本條第二項對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放棄撤銷權的方式作出了規定,當事人可以以兩種方式放棄撤銷權:第一種是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放棄撤銷權。以明示的方式放棄撤銷權的行為是很典型的對權利的處分的方式。放棄撤銷權的明確表示可以是用口頭的方法明確表示,也可以是用書面的方法明確表示。任何默示的方式都不構成對撤銷權的放棄。第二種是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放棄了撤銷權。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在放棄其具有的撤銷權時,並不一定要向當事人明確表示,他也可以以自己的行為來放棄該撤銷權,如該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時,自動履行了合同中規定的義務或者向對方要求合同中規定的債權。還比如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對方當事人違約而不是申請撤銷合同等都是對撤銷權放棄的行為。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了其願意接受合同的約束,放棄了按法律應當享有的撤銷權。
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放棄撤銷權後,造成的法律效果就是,該撤銷權消滅,合同產生絕對的效力,該當事人不得再以相同的理由要求撤銷該合同,而應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就構成違約。

❽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中的「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可以認為是惡意串通嗎

可以認為是惡意串通

❾ 如何理解合同法

合同法》總則第1章對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了明確的規定。1.平等、自願原則《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買方在簽訂和履行買賣合同時應注意的問題:1、確定賣方提供的標的物有無權利瑕疵買賣合同標的物的權利瑕疵,是指第三人得對標的物主張權利,買方不能取得所有權或不能取得完全的所有權。為保證買方能夠取得不受爭議的財產,買方必須要求賣方在訂立合同時提前說明,該出賣物是其擁有所有權和合法處分權的財產,如果賣方未將標的物上存有第三人的權利的情形預先告知買方,則買方有權請求降低價格、或解除合同和要求賠償損失。2、確定標的物有無質量缺陷賣方出賣的標的物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當事人的約不定期,如果標的物有表面缺陷(以通常方法檢查即可發現的缺陷),買方應於接受標的物的當時提出;如果標的物有隱蔽缺陷(即需要經過技術鑒定或在物的使用過程中才能發現的缺陷),買方應於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賣方交付的標的物有缺陷,買方有權拒收。買方已接受的,賣方應根據情況承擔降價、修理、更換、退貨、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責任。但是,如果賣方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已對標的物的缺陷作了聲明,或買方知道標的物的缺陷而願意購買,則賣方對標的物的缺陷不負責任。 3、敦促賣方按約定和法律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完整地交付標的物和辦理有關手續。例如對於房產、機動車輛、船舶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賣方在簽訂和履行買賣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主動明確價格條款。價格是買賣合同的一項重要條款。如果價格條款沒有或不明確,買方付款就沒有標准,沒有依據,很容易發生糾紛。2、敦促買方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和方式支付價款。在即時清結的買賣合同中,買方應按規定支付價款,否則,可要求買方承擔違約責任。3、敦促買方接受標的物。一般來說,買方訂立合同的目的就是取得標的物,買方會按約定接合同的約定及時接受標的物這會給賣方造成不利。賣方若遇買方無故拒不接受標的物或由於買方的原因無法交付的情況,為終結買賣關系也可將標的物交公證機關或有關單位提存。

❿ 合同法 75條

撤銷權的行使
1,撤銷權行使的主體
是指因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版產而使債權權受到損害的債權人.
2,撤銷權行使的方式
須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不當處分行為.
3,撤銷權行使的范圍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4,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一年內沒行使,撤銷權消滅.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所以,撤銷權的期間為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

熱點內容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