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父與子全集
① 《父與子》主要內容是什麼
1859年5月,醫科大學學生巴扎羅夫應同學阿爾卡狄之邀,到他父親的庄園瑪麗伊諾村做客,並受到阿爾卡狄的父親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的熱情款待。
但阿爾卡狄的伯父帕維爾·彼得羅維奇卻對客人很不以為然,認為他是個否定一切的虛無主義者。於是,在善於批判一切的平民知識分子巴扎羅夫和頑固守舊的貴族知識分子帕維爾之間,開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論題涉及俄國人民、社會制度、科學與藝術等問題。
此後,在省城的一次舞會上,巴扎羅夫結識了年輕貌美的女貴族安娜·謝爾蓋耶芙娜·奧金左娃,對其一見鍾情,但他的愛卻遭到拒絕。
一天早上,失戀的巴扎羅夫在灌木叢里偶遇年輕貌美的費尼奇卡(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的情人)——捧著一大把鮮花,便情不自禁地親吻了她,這一切被躲在灌木叢後的帕維爾看在眼裡。
帕維爾自己對費尼奇卡覬覦已久,因為他覺得她長的有些像他青年時代的一個戀人。因此,便提出要和巴扎羅夫決斗。帕維爾在決斗中受了傷。
巴扎羅夫於決斗次日動身回家,回到故鄉幫助父親為鄉親看病。時隔不久,他在一次醫療中不幸感染患者的病毒,危在旦夕。奧金左娃聞訊後前來看他,吻別了行將死去的情人的前額。就這樣,巴扎羅夫在「許多事還沒有來得及做,生命就已經結束了」的嘆息中鬱郁而終。
他死後,他父親向社會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此後,尼古拉和費尼奇卡正式結婚;帕維爾移居國外;阿爾卡狄娶了奧金左娃的妹妹卡捷琳娜;奧金左娃則嫁給了一個法學家;而巴扎羅夫則孤零零地躺在墳墓里,只有他年邁的父親和母親不時前來探望一下。
《父與子》是俄國小說家伊凡·屠格涅夫的小說代表作,發表於1862年。
(1)社會與法父與子全集擴展閱讀:
《父與子》被認為是俄國文學中首部現代小說(尼古萊·果戈理的《死靈魂》,是另一部主要的競爭作品,但一般則被認為它是類似但丁的《神曲》的詩或史詩)。
此外,小說帶出了雙重人物性格的研究,正如看到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的虛無主義對立的逐漸瓦解到他們情感的告白,尤其是當巴扎羅夫愛上了奧金左娃和費尼奇卡。
這突出了人物雙重性的主題和而這深層的心理學洞察力也影響了之後更多俄國偉大小說的完成,最明顯就是反映在列夫·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中。
② 《父與子》簡介、作者是誰
小說描述的主題是父輩與子輩之間的沖突。主人公巴扎羅夫代表的是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兩代人之間就如何對待貴族文化遺產、藝術與科學,人的行為准則、道德標准,社會與教育,個人的社會責任等問題各抒己見,故事也圍繞此主題展開。
大學生巴扎羅夫和同學阿爾卡狄一道去阿爾卡狄家度暑時。卻遇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接待:父親尼克拉熱情款待;伯父巴威爾卻冷臉相對,尤其在知道他是虛無主義者後。
原來尼克拉和巴威爾的父親是一個將軍,兩兄弟繼承了大片庄園和眾多的農奴。他們各有故事:年輕英俊的巴威爾仕途順利,卻閃為迷戀公爵夫人而自毀前程,只得回鄉隱居;做官後攜嬌妻同家享福的尼克拉,因為妻子的重病而萎靡不振,轉而愛上貧民之女費涅奇卡,並生下一女。兩兄弟無所事事,養尊處優。
巴扎羅夫的言論和思想激起這兩個兄弟的強烈反對,從而爆發了第一次論戰。巴扎羅夫歷數巴威爾所說的貴族制度的一無是處,絲毫不讓「父輩」,表現出大無畏精神和堅持到底的革命態度。淪戰升級,使得阿爾卡狄左右為難。
不久,兩同學去省城參加省長家的舞會,認識了漂亮的奧津左娃。阿爾卡狄對她一見鍾情,奧津左娃卻對巴扎羅夫暗暗傾心。後來,他們應奧津左娃之邀,在她的鄉間庄園度過了歡快的兩個星期。當巴扎羅夫日益迷上氣質不凡的奧津左娃,並向她表白愛慕之心時,渴望愛情的奧津左娃卻拒絕了他。
痛苦萬分的巴扎羅夫回到家鄉。當他再次來到阿爾卡狄家時,巴扎羅夫把自己投入到無歇無息的實驗中去以求解脫。而阿爾卡狄則愛上奧津左娃的妹妹。因為工作的原因,和費涅奇卡逐漸熟悉的巴扎羅夫有一次忍不住親她,卻被巴威爾看見,提出要和他決斗。結果巴威爾戰敗而精神瓦解。
巴扎羅夫再次回到家鄉,跟著父親學給人看病,卻因為不小心割破於指感染了傷寒。生命垂危的他,懇請父親叫來奧津左娃,兩個人最後訣別。
幾年後,奧津左娃和一個律師結婚,阿爾卡狄和她的妹妹舉行婿禮。而巴扎羅夫躺在一個孤僻的鄉間公墓,等著年邁雙親一年一度的探望。
作者:俄國作家屠格涅夫
(2)社會與法父與子全集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形象:
1、巴扎羅夫:一個接受新思想、能夠用新的眼光看生活看社會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從思想性格來看,巴扎羅夫桀驁不馴。
2、阿爾卡狄:曾追隨過巴扎羅夫,就年齡來說,他屬於子輩,也曾追隨過巴扎羅夫;但就思想意識來說,他是父輩的子弟,因此巴扎羅夫稱他為「溫柔的自由主義少爺」。
3、巴威爾和尼古拉: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已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於懷。
③ 《父與子》全集的每個故事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父與子全集》
1934年12月,在充滿火葯味的德國,一套取材於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間感情的漫畫作品開始在《柏林畫報》上連載,它的幽默溫情猶如一片人性的綠洲,拂過萬千民眾的心。這便是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父與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純真,以致在問世近70年後,依然不斷征服著世界各地的讀者,散發出不衰的藝術魅力。
卜勞恩原名埃里西·奧塞爾,1903年出生於德國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童年時隨家人遷居當地首府卜勞恩市。卜勞恩的父親是個純朴的公務員,性格溫和沉靜,而母親則開朗活潑,他們兩人對小奧塞爾思想性格的形成都有很深的影響。從14歲起,奧塞爾開始勤工儉學,做了三年鉗工後,他帶著夢想進入萊比錫繪畫學院學習,從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在萊比錫繪畫學院的五年中,卜勞恩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功底,並不斷參加各類繪畫比賽,作品頻頻獲獎,從此,稿費成了他的生活來源之一。從1921年到1933年,卜勞恩度過了生命中最快樂的時期。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世界一流的藝術家、評論家、戲劇家和出版家,發表了大量的幽默畫作,並為他的摯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納的許多作品繪制插圖。1930年10月18日,卜勞恩和他的同學、畫家卜爾·班塞爾的女兒瑪麗加爾德結婚,次年,他們的愛子克里斯蒂安出世。
正值創作高峰之際,1933年1月,卜勞恩因創作諷刺希特勒的漫畫而被納粹政府禁止工作。在好心朋友的幫助下,他逃回了自己的故鄉,以童年時居住的城市卜勞恩為筆名,改畫非政治性漫畫糊口。
1934年,由於柏林烏爾斯泰恩出版社的斡旋,卜勞恩得到納粹當局的允許,得以為《柏林畫報》的長篇漫畫連載欄目供稿,在不得表達政治觀點的要求下,卜勞恩把對獨生子克里斯蒂安和父親保羅·奧塞爾的摯愛融入作品之中,正是這種愛,使他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從1934年12月至1937年12月三年間,卜勞恩共創作了近二百幅作品,成為非常時期人們生活的甜蜜安慰。
1944年,卜勞恩因參與反納粹活動,與好友埃里西·克瑙夫一起被捕入獄,被判處死刑。同年4月6日,在他41歲生日即將來臨之際,為了逃脫納粹的行刑,全他在獄中自殺自亡。
戰後,《父與子》結集出版,很快跨越了國界,贏得了世界范圍內讀者的喜愛和藝術家們的高度評價。在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家喻戶曉,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和舞台劇。它的連環畫形式,成為世界卡通發展史中的重要一環,而卜勞恩自己,則作為世界幽默畫巨匠而留名史冊。
早在1935年,我國著名出版家吳朗西先生便引進了《父與子》50幅發行單行本,並得豐子愷先生欣然做序,出版後深得魯迅先生贊譽。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父與子》一直是中國讀者喜聞樂見的佳作。
④ 父與子這本書的簡介,要求600個字已上
《父與子全集》被譽為德國幽默象徵的《父與子全集》系列漫畫,是德國幽默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作品,創作於1934~1937年之間,最初在《柏林畫報》上連載。當時,德國正處於納粹政府的統治之下,報刊審查極為嚴格,刊登的內容枯燥無味,毫無生氣。《父與子全集》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歡樂與希望,它使人們在納粹恐怖的陰影下看到了一個明朗清澈的世界:沒有政治,也沒有戰爭,只有一對享受美好生活的父子。由於充滿幽默與溫情,《父與子全集》一經問世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父與子全集》的情節非常簡單,在漫畫中,父親和兒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樣,但每一個平凡之處都充滿歡樂,飽含溫情。父子倆熱愛生活,天性樂觀,偶爾會有奇遇,但環境的變化並沒有改變他們善良的本性。《父與子全集》的幽默情節時時讓人忍俊不禁,父子深情常常令人掩卷深思。也許不同的讀者可以在《父與子全集》中感受到不同的內涵,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樂觀與愛。《父與子全集》中的兩位主人公並不完美。肥胖的父親有很多缺點,,偶爾會誤解兒子,有時也會耍耍家長的威風,但他善良感性,樂於助人,充滿正義,尤其是當兒子受委屈時,他會馬上擁有戰勝一切的力量和勇氣;兒子有著所有小孩子共有的天性,聰明、善良,有時會調皮、惡作劇。正是這對不完美的父子,演繹著溫暖人心的平凡故事,構成了完美的《父與子全集》。
如今,人們對父與子的形象已經非常熟悉,漫畫中的一些篇目常常出現在書報雜志中,部分篇目還入選小學語文教材,早已廣為人知。我們現在的時代,並不缺乏笑料,但很多時候,伴隨笑聲而去的是淡忘。而本書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仍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漫畫,更是世界人民的精神和心靈財富。在它簡單畫面的背後,包藏著一顆愛的種子。這顆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在人的心靈中生根、發芽,能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關懷和感動,是值得一生閱讀和珍藏的。就讓我們一同用心來體味、用愛來珍藏這部經典之作吧!
望採納!
⑤ 《父與子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父與子全集》([德] 埃·奧·卜勞恩 繪)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Lp48QRsWocUl7tLDdAOQnw
書名:父與子全集
作者:[德] 埃·奧·卜勞恩 繪
譯者:楊瑩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4
頁數:204
內容簡介:
²內容簡介²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的德國,到處充滿了火葯味,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一套取材於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間感情的漫畫作品開始在《柏林畫報》上連載,它的幽默溫情猶如一片人性的綠洲,拂過萬千民眾的心,這便是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父與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純真,以致在問世近70年後,依然不斷征服著世界各地的讀者,散發出不衰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埃·奧·卜勞恩(e.o.plauen), 原名埃里西·奧賽爾(Erich Ohser),德國著名漫畫家。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的翁特蓋滕格林村,童年時遷居卜勞恩市。少年時代學過鉗工,後來在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學習。
1930年10月18日,卜勞恩和他的同學、畫家卜爾·班塞爾的女兒瑪麗加爾德結婚,1931年,他們的愛子克里斯蒂安出世。《父與子》中父與子的形象,就是取材於畫家本人與其愛子克里斯蒂安的形象。
⑥ 《父與子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父與子全集》([德] 埃·奧·卜勞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75LgL4PFVjwSFr9zbHxYA
書名:父與子全集
豆瓣評分:9.4
作者:[德] 埃·奧·卜勞恩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1-4
頁數:255
內容簡介
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已風靡世界半個多世紀,畫中的「父」與「子」的形象實際上是畫家自己與兒子的真實寫照。1934年12月當《父與子》最初與讀者見面時,畫家天真無邪的兒子才只有3歲。聯邦德國《斯卡拉》雜志曾發表過一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並解釋道:卜勞恩和兒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盡管很短暫,而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於此。」這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的心。
作者簡介
埃·奧·卜勞恩(e.o.plauen), 原名埃里西·奧賽爾(Erich Ohser),德國著名漫畫家。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的翁特蓋滕格林村,童年時遷居卜勞恩市。少年時代學過鉗工,後來在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學習。
1930年10月18日,卜勞恩和他的同學、畫家卜爾·班塞爾的女兒瑪麗加爾德結婚,1931年,他們的愛子克里斯蒂安出世。《父與子》中父與子的形象,就是取材於畫家本人與其愛子克里斯蒂安的形象。
1934年12月,奧塞爾接受《柏林畫報》邀請,以卜勞恩筆名開辟了一個連環漫畫專欄,開始《父與子》等幾個連環漫畫的創作,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卜勞恩也因此一舉成名。
納粹在德國掌權後,卜勞恩的政治漫畫被禁止發表。1944年3月他和摯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鄰居告發,以「反國家言論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納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處...
⑦ 父與子漫畫全集有多少集
《父與子全集》一共200集。
1934年12月13日,《父與子》的第一個連環漫畫故事《糟糕的家庭作業》版,在《柏林畫報》刊權載問世。這本長篇連環漫畫溢滿了卜勞恩對三歲兒子克里斯蒂安的愛子之情,可以說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親情漫畫。
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
2011年11月15日中央電視台《讀書》欄目專門評價過卜勞恩創作的《父與子》連環漫畫。
(7)社會與法父與子全集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父親和兒子的故事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所表現的內容又是人類最無私的親情,所以《父與子》才會歷經七十餘年而不衰,流傳范圍也越來越廣。
戰後《父與子》集出版,在德國家喻戶曉,並且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讀者們的喜愛,被譽為是德國幽默的象徵,享有極高的藝術評價。《父與子》漫畫成為世界漫畫史上重要的一章,這種父子間的溫情與幽默感染著每位讀者,歷久彌新。
幽默漫畫《父與子》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受到了熱烈歡迎,並且在幾十年時間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
⑧ 《父與子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父與子》全集》([德] 埃·奧·卜勞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64vZZ3zUyAfj4oJl30_iNw
書名:《父與子》全集
作者:[德] 埃·奧·卜勞恩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4
頁數:255
內容簡介:
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已風靡世界半個多世紀,畫中的「父」與「子」的形象實際上是畫家自己與兒子的真實寫照。1934年12月當《父與子》最初與讀者見面時,畫家天真無邪的兒子才只有3歲。聯邦德國《斯卡拉》雜志曾發表過一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並解釋道:卜勞恩和兒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盡管很短暫,而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於此。」這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的心。
作者簡介:
埃·奧·卜勞恩(e.o.plauen), 原名埃里西·奧賽爾(Erich Ohser),德國著名漫畫家。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的翁特蓋滕格林村,童年時遷居卜勞恩市。少年時代學過鉗工,後來在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學習。
1930年10月18日,卜勞恩和他的同學、畫家卜爾·班塞爾的女兒瑪麗加爾德結婚,1931年,他們的愛子克里斯蒂安出世。《父與子》中父與子的形象,就是取材於畫家本人與其愛子克里斯蒂安的形象。
1934年12月,奧塞爾接受《柏林畫報》邀請,以卜勞恩筆名開辟了一個連環漫畫專欄,開始《父
與子》等幾個連環漫畫的創作,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卜勞恩也因此一舉成名。
納粹在德國掌權後,卜勞恩的政治漫畫被禁止發表。1944年3月他和摯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鄰居告發,以「反國家言論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納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處...
⑨ 卜勞恩《父與子全集》介紹
《父與子》
連環漫畫《父與子》是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的不朽傑作。
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卡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天倫之樂,永遠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父與子》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與子》完成於1860年8月至1861年8月,經多次修改後,於1862年在《俄羅斯導報》上。
《父與子》描寫的是父輩與子輩沖突的主題。這一沖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已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於懷。父與子的沖突在廣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
巴扎羅夫是精神上的強者。他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僕人們和睦相處,並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後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鋒芒集中表現在他與巴威爾的論戰上。兩人初次相見,就在感覺上互不相容,進而展露出思想觀點上的針鋒相對。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潔、粗魯的話語對巴威爾以強有力的反擊。頗有咄咄逼人之勢。他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准,體現了年青一代獨立思考的處世態度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斗爭精神,當然,也帶有年輕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的可能產生的偏頗和極端。但他還是以毋庸置疑的精神優勢壓倒了對手。巴扎羅夫吻費涅奇卡,在巴威爾看來,是嚴重地侵犯了貴族的權利,也是他們之間對立觀點的繼續發展。決鬥暴露了巴威爾的偏狹、虛弱和做作,顯示了巴扎羅夫的豁達、鎮定和自信,雙方精神力量的強弱在此得到進一步的揭示。
巴扎羅夫是行動的巨人,他抨擊貴族的泛泛空談,自己首先從小事做起。他具有實踐能力,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他的行動有價值取捨標准:「凡是我們認為有用的事情,我們就依據它行動。」他的行動目標很明確——為未來打掃地盤。他敢於行動的勇氣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他曾惱怒自己也產生那樣浪漫的情感,但在愛情之火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卻決不迴避躲閃。
屠格涅夫寫出了在否定愛情的巴扎羅夫內心,愛情是如何萌芽、發展的,寫得真實可信。但是作家讓巴扎羅夫在愛情受挫後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爾在戀愛上的覆轍,那句對巴威爾的尖刻評價「雄性生物」猶如一記耳光反打在巴扎羅夫自己的臉上。這並不是說,不能寫他的失戀痛苦,英雄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卻讓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這不能不是對巴扎羅夫的曲解。那個在貴族庄園所向披靡的勇士竟無力使自己最終擺脫消極悲觀的情緒,人物性格的整體性因此受到損害。作家把巴扎羅夫臨終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這幕寫得極為動人,然而他的銳氣,他的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堅強意志也在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盡。
這種違反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矛盾變化,與作家的思想傾向不無聯系。屠格涅夫對巴扎羅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識分子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嚮往,他欽佩他們的個人品質和犧牲精神,但並不贊成他們的社會政治主張。這位溫和的自由主義貴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他認為他們的觀點必然導致他們成為悲劇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羅夫的失戀、悲觀乃至最後死亡。巴扎羅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正好折射出作家對民主主義者的矛盾態度。
阿爾卡狄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特殊的意義。就年齡來說,他屬於子輩,也曾追隨過巴扎羅夫;但就思想意識來說,他是父輩的子弟,因此巴扎羅夫稱他為「溫柔的自由主義少爺」。在剛剛到來的新觀念和遲遲不肯退去的舊觀念相互爭斗的時候,青年人憑借他們的敏感、勇氣和朝氣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傾心於新觀念,然而子輩並不是先進思想的當然代表者,進化論的觀念在社會思想斗爭中並不具有絕對普遍性,更何況其中也不乏有獵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現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義上兩代人的代溝,更滲透著不同社會陣營之間政治思想的分歧,從而揭示出當時俄國民主主義對貴族自由主義的勝利。
《父與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識分子巴扎洛夫。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這表現在:1、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巴扎洛夫的否定有其歷史的合理性。這里首先是歷史進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認識和過激情緒。作家對巴扎洛夫的這種精神特質雖不欣賞,但卻作了真實的描述。2、蔑視貴族階級。這是平民覺醒的一個重要特徵。巴扎洛夫確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確信自己是時代英雄,有權蔑視貴族階級。他對於巴威爾的憤怒挑戰始終從容對待,而且常常擺出一付不屑一顧的態度。在論辯中,在決斗里,他老師崇高的勝利者。最後巴威爾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光榮已成往事。3、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巴扎洛夫已經不同於巴西斯托夫,他不再是優秀貴族分子的追隨者,他已經意識到,平民優於貴族。這是平民勢力興起的又一個重要標志。同時,屠格涅夫也表現了巴扎洛夫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人民隔膜起來的情形。一個農民評論巴扎洛夫說:「當然啦,他是一位少爺,他能懂得什麼呢?」這樣的描述也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巴扎洛夫高於普通農民和脫離人民的一面,在當時的平民知識分子中,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現象。這正是後來的民粹主義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⑩ 父與子全集是誰寫的
父與子 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