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和諧社會與法為基

和諧社會與法為基

發布時間: 2022-09-13 03:13:50

Ⅰ 法與和諧社會的法治的關系

法律是和諧社會法治的基礎與保障,和諧社會法治是法律的發展。

和諧社會法治的本質是法治,法治的根本在法律。法律為和諧法治提供條文闡釋,制度基礎與執行保障。
法律的理念與原則是和諧社會法治條文訂立的理念與原則。當代法律公平正義的原則,也是和諧社會的法治的原則。更是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目標。和諧社會法律條文的制定離不開現代法律,正因為和諧社會法治的訂立是依據法律所以法律可以對其條文進行闡釋。保證其合法性、正確性、統一性。
法制是制度,法治為理念。法制的實體性是法治理念形成的基礎,正確的法治理念形成,離不開法制的客觀性。沒有法制為制度的法治便是空中樓閣。法治需要法制,法制在該法制基礎上,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原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不懈的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任務。
目的法治。達成和諧社會法治的目標必須要一個成熟的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
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個社會各體系間對立事物的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事物間的協調統一,需要人類道德的自我修正,也需要社會法律的外界調節。因此,法律對調節社會間對立事物的關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諧社會法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手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

和諧社會法治是法律的發展。是法律的升華,是人類歷史上最完善,最適應中國社會的法律。是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基礎發展的。

具體的不寫了,不然以後我寫材料人家還以為我抄襲的。

Ⅱ 堅持依法治國對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積極作用政治題

一、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是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保障
理念是一種觀念,是行動的指導,也是為人民群眾普遍認同的一種價值取向。理念的偏差直接導致行為的偏差。我們要厲行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要有正確的理念作為指導,這就是要堅持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依法治國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尊重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世界潮流,體現人民意願,落實執政為民理念的最佳方略。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體現了一種高層次的政治文明,是已經被人類歷史所證明的一種進步的治國方式,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必須將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納入法治的軌道,用法治的權威來保障國家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安定。
二、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和矛盾創造有利條件
社會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關鍵在於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我國利益主體和利益需求的多樣化,使得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如果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得以調整和解決,就會在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造成對立,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並對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就能維護社會公正,避免社會利益之爭的激化,使各個階層實現共贏共榮,共享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環境。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就沒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會認同,也就沒有社會和諧。和諧社會
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法治社會可以創造誠信友愛所需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和互助友愛地相處。
三、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寬松氛圍
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依法治國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鼓勵人們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平等競爭和共謀發展的社會環境。
四、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製度支持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物質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空前發展,但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以法律的形成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抑制和制裁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構建和諧社會應當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是因為和諧社會同時也是一個法治社會。和諧社會的建立必須以法治為中心,構建一個秩序井然、公平公正、人民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人能夠安居樂業、和睦相處的社會,可以說和諧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只有加強法治,才能保障社會有秩序的運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實安康的生活。所以,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二者都追求在規則和秩序范圍內的社會和諧與進步。

Ⅲ 法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

當代中國法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1、法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2、法通過確認並保障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是確定公平正義的標准,並以有效方式保證公平正義的實現。
3、法可以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生產社會化、人際關系依賴性高的現代社會中,離開誠信友愛,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動,整個社會就無法維系。誠信友愛本身雖然從根本上說是主體的價值觀問題,但法並非對其無能為力。
4、法為激發主體的活力創造制度條件。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於每一個主體的創造力的發揮,而自由是發揮創造力的基本條件。從而有效保障主體自由的實現,如以法律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財產權利、交易自由和其他權利等。此外,法還可以通過制度安排直接鼓勵公民從事有益於社會的創造性勞動。進一步激發主體的創新慾望。
5、法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秩序是社會的基礎價值之一,任何社會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沒有安定和秩序,社會共同體就無法存在,更無法正常運轉。沒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國當前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好局面。法的實施過程可以將法的秩序要求具體化為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和司法活動以實現秩序;法的國家強制力則是抑制違法犯罪行為、實現法律秩序的有效保障。
6、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提供製度支持。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創造財富的潛能,在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構成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威脅。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發展經濟與自然界能夠提供的資源相適應,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國來說,這一任務更為艱巨。以法律形式規范和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確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抑制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壞資源和環境的違法行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
法的上述作用要通過法律調整的機制才能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中國法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又具體地表現在法的制定、實施、遵守和法律監督的過程當中。

Ⅳ 請你製作三條宣傳口號號召人民知法懂法不違法

1、「言」以誠為尺,「行」以法為度。

2、百忙千忙萬忙,學法守法不忘。

3、辦事時你不依法,出事後法不依你。

4、不懂知識可悲,不懂法律可怕。

5、部門分扮黑白臉,教導撫慰傳佳話。

6、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今樣樣不離法。

7、誠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國之本。

8、誠信經營傳美名,守法創業結碩果。

9、觸犯法律,監獄為你開好了房間。

10、聰明人以法護身,愚蠢者以身試法。

11、大家與法為友,幸福天長地久。

12、當法律成為生活,和諧還會遠嗎?

13、道德指導幸福,法律指導規矩。

14、多一點法律知識,少一點人生迷失。

15、法長治,國長安,城長和,民長樂。

16、法大於天,和諧無限,發展無限。

17、法法法,深銘記,罰罰罰,恆遠離。

18、法律不是你的敵人,除非你漠視他。

19、法律和人生相伴,平安與和諧同在。

20、法律是把雙刃劍,懲惡揚善保發展。

21、法律是生產建設的有力保證。

22、法律似劍又像傘,懲治邪惡保平安。

23、法律條文要弄懂,遵紀守法最光榮。

24、法律意識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長久。

25、法律知識進萬家,幸福生活你我他。

26、法明心智,法正言行,法創和諧。

27、法是公民保護神,律是歹徒頭上劍。

28、法是護身法寶,信乃立身根本。

29、法是立國之源,律乃安邦之道。

30、法是人民保護神,法是新城總舵手。

31、法是人生啟航燈,讓你平安到彼岸。

32、法是我的庇護神,我是法的宣傳人。

33、法是一把雙刃劍,守安違傷一瞬間。

34、法似警鍾警雙耳,律如明鏡明眾心。

35、法為寶書用心讀,德作良田盡力耕。

36、法為家書人人讀,和作良田家家耕。

37、法為家書一生讀,和作良田萬代耕。

38、法興國運國興法,和諧世道世諧和。

39、法興國運國興法,廉樹黨風黨樹廉。

40、法在律,情在人,和諧在你我。

41、公民遵紀守法,社會政通人和。

42、關愛我們的親人,從自我守法做起。

43、國是籬笆法是樁,拆了樁子籬散光。

44、和諧社會誠為本,科學發展法當先。

45、和諧社會人為本,依法行政事業興。

46、和諧以人為本,維權以法為繩。

47、家事國事天下事,學法守法成大事。

48、見善必揚,知惡必教,違法心究。

49、接軌國際嚴執法,發展新城利萬家。

50、九州繁榮律為本,四海昌盛法當先。

51、開啟法律明燈,照亮人生前程。

52、科學發展是前提,依法行政是保障。

53、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54、勞動創造生活,法律保護你我。

55、立法修法人為本,學法守法我先行。

56、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

57、立身須以誠為本,治國必以法為基。

58、律己不論事大小,守法不在位高低。

59、毛毛細雨濕衣裳,違法要從小處防。

60、明榮知恥法為先,除惡揚善德為首。

61、莫道普法不關己,時時刻刻總含情。

62、木性根土,人性根祖,國性根法。

63、你的守法,我的安心,大家的幸福。

64、平安和諧最幸福,知法守法最自由。

65、平時不學法,遇事就像盲人騎瞎馬。

66、普法教育進萬家,幸福和諧你我他。

67、普法莫怕巷子深,和諧發展靠人人。

68、普法情系千萬家,平安惠及你我他。

69、普法曲聲聲悅耳,和諧歌悠悠怡心。

70、普法宣傳手牽手,和諧平安心連心。

71、齊心協力普五法,國泰民安諧天下。

72、求學經商法護航,構築和諧新天堂。

73、人人尊法律為本,個個得和諧平安。

74、人生道路千萬條,學法用法第一條。

75、人生規劃千萬條,遵紀守法頭一條。

76、人生許多紅綠燈,遵法守法百事通。

77、人生之路千萬條,學法用法第一條。

78、實踐科學發展觀,普法教育天地寬。

79、守法成就長治世,文明建設小康家。

80、守法法有情有義,違法法無情無義。

81、守法者處處通途,犯法者寸步難行。

82、守護人生綠色燈,不闖法律紅燈。

83、天大地大法最大,金貴銀貴和最貴。

84、違法呈一時之得,守法享一世之裕。

85、違法違規嚴批評,道是無情卻有情。

86、違法之行不可有,守法之心不可無。

87、違法鑄成終身悔,守法伴你一世安。

88、我為法律做宣傳,法律為我保平安。

89、我為普法而光榮,普法因我而精彩。

90、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法紀哪來平安。

91、心底無私天地寬,手中有法歲月安。

92、心中帶桿法紀稱,遇事不妨稱一稱。

93、新城新景新希望,守法用法為大家。

94、行事魯莽需謹慎,法到用時解你憂

95、行無邪惡居常泰,胸存法律品自端。

96、行政依法、管理唯法、辦事循法。

97、幸福人生和為貴,平安社會法為本。

98、學法,知法,守法,法律為你護身。

99、學法和守法並重,平安與幸福同行。

100、學法和守法並重,平安與幸福相依。

101、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

102、學法明是非曲直,守法辨正邪善惡。

103、學法人人有責,守法家家和諧。

104、學法守法運用法,利己利人利大家。

105、學法用法手牽手,知法守法心連心。

106、學好法,辨是非;用好法,處紛爭。

107、學習方知懂法少,維權更覺法是寶。

108、依法生產,守法經營,合法發展。

109、依法生產、規范管理、誠信經營。

110、以法護身萬人贊,以身試法千夫指。

111、以法為尺度人生,以信為本立天下。

112、以法為尺興國家;以信為本行天下。

113、以法為尺興九州;以信為本行四海。

114、以法為基創和諧,以人為本建新城

115、以理服人人人服,依法辦事事事興。

116、以身試法栽跟斗,依法維權有奔頭。

117、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法律保護自己。

118、有法律的約束,方有人生的幸福。

119、有規矩自成方圓,遵法律社會和諧。

120、有品,言行文明;守法,幸福安寧。

121、知法,懂法,守法和諧,和平,和樂。

122、知法懂法不犯法,男人女人文明人。

123、知法懂法不犯法,你好我好社會好。

124、知法護法守法,利國利民利家。

125、知法守法不犯法,愛你愛我愛大家。

126、知法守法法是傘,違法犯法法是劍。

127、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萬家。

128、志不強者智不達,法不知者事不成。

129、製法知法也執法,你好我好他也好。

130、遵紀守法,您永遠的一張「通行證」。

131、遵紀守法,人生永遠的一張「通行證」

132、遵紀守法,是對家人最好的報答。

133、遵紀守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134、遵紀守法心常愜,違法亂紀寢難安。

135、遵章守法事事順,違法犯規時時難。

136、做人道理千萬條,遵紀守法第一條。

Ⅳ 如何理解法治建設與社會和諧的關系

社會和諧離不開法治,和諧社會對法治有一種內在的、本能的、必然的要求,法治專是支撐和諧社會大廈的基本屬支柱,是判斷社會是否公正與和諧的基本標志。如果法治本身不和諧,實體上是惡法而非良法、善法,形式上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那就無法實現法治應有的價值與功能。當然,以促進社會的各方面、各領域的關系和諧來達到和諧社會,以逐步完善的法治來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減慢法治發展速度與進度,我們盡可能地、及時地矯正法治建設進展中的錯、漏、偏、差,彌補不足,以健全和完善法治的和諧。社會和諧需要法治支撐,以法治為基礎、為前提、為標准、為調諧器。同時,社會和諧也要求法治和諧,即法治各領域內部的自我和諧與各領域之間的相互和諧,以和諧的法治去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這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Ⅵ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1、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以人為本貫徹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標准,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必須堅持科學發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兼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6)和諧社會與法為基擴展閱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任務的提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更加清晰。這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又一個新的認識成果。

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思想道德更重要還是法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思想道德更重要還是法律制度更重要?
我方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律制度更重要,思想道德上的進步並不能完全帶動社會主義和諧,而法律制度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和諧社會不可能自發地實現,有關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針和措施來體現,其具體要求也必須通過有效手段來實施和保障。
在我國當代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徵中,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目標,而民主法治除了作為建構和諧社會的內容和價值取向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說社會主義民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和前提,那麼社會主義法治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手段和關鍵因素。
無論從邏輯還是事實上看,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必須藉助於法律制度的推動和保障。
首先,和諧社會的原則精神與基本目標和要求不僅涉及個人與社會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復雜的利益關系,而且還關繫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們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通過法律來體現,以獲得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並因此而取得權威性、確定性、規范性、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包括以法律形式確定不同利益主體的正當權利及其界限,提供權利行使和權利救濟的途徑,保障主體權利的實現,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等等。
其次,由於涉及上述關系,因此,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和要求在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甚至破壞,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鑒於現實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和客觀性,因此必須以法律手段保證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系列方針和措施的實施。只有以法律所具有的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才能有效防止破壞和排除干擾。
總之,和諧社會離不開法。在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前提下,能否制定一個良好而完備的法律制度,能否切實保證這一法律制度的真正實現,將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性制度因素。
二、當代中國法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法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二)法通過確認並保障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是確定公平正義的標准,並以有效方式保證公平正義的實現。
在民主基礎上達成關於公平正義的共識,將其制定為法律,確定利益主體和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當產生利益糾紛時,以法律判明是非;當利益受到侵害時,以法律救濟,才能排除根本上的不公正,將社會矛盾和沖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不同利益主體共存,公平合理地分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在當今中國.通過法律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法可以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生產社會化、人際關系依賴性高的現代社會中,離開誠信友愛,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動,整個社會就無法維系。誠信友愛本身雖然從根本上說是主體的價值觀問題,但法並非對其無能為力。首先,價值觀只有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才能形成現實的合作與互動關系,法在指導和規范主體之間的互動行為關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法通過確立和維護普遍的社會正義標准,抑制和制裁違法行為,可以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為全社會范圍內誠信友愛精神的鞏固和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
(四)法為激發主體的活力創造制度條件
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於每一個主體的創造力的發揮,而自由是發揮創造力的基本條件。與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對主體行為自由的保護。自由是現代法律的基本價值取向,法律將社會公認的主體行為自由確定為法律上的「權利」,排除來自各個方麵包括國家權力對主體自由的非法限制和干預,從而有效保障主體自由的實現,如以法律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財產權利、交易自由和其他權利等。此外,法還可以通過制度安排直接鼓勵公民從事有益於社會的創造性勞動。進一步激發主體的創新慾望。
(五)法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秩序是社會的基礎價值之一.任何社會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沒有安定和秩序,社會共同體就無法存在,更無法正常運轉。沒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國當前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好局面。社會的安定有序需要諸多條件,除主體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這種實質要求以外,還需要有健全的組織結構和良好有效的管理。法可以確認和規范各種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的構成,界定其內部關系和不同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法可以指導社會組織的活動.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法可以大大提高社會管理的水平.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做到有據、有序、有效、有力;法還可以緩和矛盾與沖突,將糾紛的解決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總之,法在緩解矛盾、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方面有突出的優勢。立法可以提供普遍的行為准則以形成統一的秩序.法的實施過程可以將法的秩序要求具體化為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和司法活動以實現秩序;法的國家強制力則是抑制違法犯罪行為、實現法律秩序的有效保障。
(六)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提供製度支持
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創造財富的潛能,在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構成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威脅。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發展經濟與自然界能夠提供的資源相適應,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國來說,這一任務更為艱巨。以法律形式規范和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確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抑制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壞資源和環境的違法行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
法的上述作用要通過法律調整的機制才能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中國法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又具體地表現在法的制定、實施、遵守和法律監督的過程當中。
首先,只有加強立法,以科學、公正、完備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才能為建構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和前提。其次,公正、高效的司法是維護公平和公正的社會環境,建構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再次,廣大社會成員自覺守法,政府嚴格依法辦事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和條件。最後,嚴格的法律監督是保證法的制定、適用和遵守,社會和諧得以真正實現的可靠保障。

Ⅷ 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法治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以人為本嗎

和諧社會建設與法治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建設與法治建設作為內科學容發展觀的一部分,其核心同樣是以人為本。

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8)和諧社會與法為基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含義包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中共十六大報告進一步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如在闡述「三個代表」時提出了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又如,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時,最終明確要求落實到人民、人的身上,即「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安居樂業」、「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直至整個報告的結束語「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Ⅸ 遵紀守法是和諧社會的基礎人人學法是基礎中的基石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法盲無法立足於社會。學法,懂法,並在社會實踐中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同時,也是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否則,作為個體則無法立足於社會,社會環境也不會穩定和諧。

Ⅹ 社會主義法治是如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保障的 問答題

社會主義法治應該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來治國理政,使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處於嚴格依法辦事的狀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個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

一、依法治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調控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依法治國。

(一)、依法治國為維護社會的安定有序提供法律保障。一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有穩定安寧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有條不紊的社會生活秩序。如果社會動盪不定、秩序混亂、矛盾激化,人們就不可能和睦相處、安居樂業。然而,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沖突和分歧、裂痕。法治以法律的規范性、強制性為特點,通過立法和法律實施,調整社會關系、平衡社會利益,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秩序。只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才能以文明、平和的方式消除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真正做到政治安定、社會安定、人心安定。

(二)、依法治國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製度支持。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物質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空前發展,但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以法律的形成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抑制和制裁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的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國為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和矛盾創造有利條件。社會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關鍵在於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我國利益主體和利益需求的多樣化,使得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如果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得以調整和解決,就會在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造成對立,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通過在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法規,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並對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就能維護社會公正,避免社會利益之爭的激化,使各個階層實現共贏共榮,共享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

(四)、依法治國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環境。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就沒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會認同,也就沒有社會和諧。和諧社會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法治社會可以創造誠信友愛所需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和互助友愛地相處。

(五)、依法治國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寬松氛圍。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依法治國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鼓勵人們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平等競爭和共謀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快依法治國進程,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來看,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必須加快依法治國進程,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支持。

(一)、強化法律宣傳,營造法律至上、敬畏法律的社會氛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高揚民主和法治的旗幟,樹立和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把依法執政的過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過程。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拓寬渠道,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法、負責、理性、有序地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要繼續在全體公民中增強法律意識、普及法律知識,特別是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教育,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樹立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觀念,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為維護法律尊嚴、公民權利和社會公正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強化立法工作,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 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但立法的領域、數量、質量等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還有差距,必須下大力氣研究解決。應樹立以人為本和尊重人權的立法理念;對立法重點和利益協調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實現立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應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生態維護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立法,特別是加強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保障農民利益、促進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立法。加強環境保護立法,以法律制度維護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強化機制創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首先要逐步建立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按照司法權的權屬性質,合理劃分和科學配置司法權,形成良性的制約監督關系,最大程度地防止司法領域里各種腐敗現象的滋生。其次,應確立司法公正的價值目標,全力構建維護社會公正的司法體制,使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正的有效平台;充分發揮司法機關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司法功能;實行司法公開特別是審判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司法公正的實現;提高司法效率,把效率和公正有機統一起來,及時化解社會沖突。

(四)、強化打擊力度,確保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和諧社會是一個穩定安寧的社會。政法機關要堅持"嚴打"方針,堅決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等犯罪活動,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嚴厲打擊殺人、搶劫、綁架、傷害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的多發性犯罪,努力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依法懲治各類擾亂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積極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

(五)、強化綜合治理,發揮社會管理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管理是篇大文章,經濟越是發展,越要重視和加強社會管理。一是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要充分尊重流動人口對於人際關系需要,加大對其居住地的安全防範力度,認可他們對於城市建設作出的貢獻,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安全感"。二是要加強對各種社會人的管理。研究加強對社會人進行管理的有效措施,嚴格落實屬地責任、行業責任和單位、社區、企業法人責任,確保無上級主管單位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職工、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員、民營高校學生等不脫管失控。三是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管理。應當建立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資助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活動的管理。

(六)、強化執法監督 ,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加強黨委、人大對司法工作監督。二是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三是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作用。檢察機關通過發檢察建議、出庭支持公訴、抗訴等法定程序,對訴訟活動實行全程監督,還有接受人民群眾的控告申訴。通過這些做法,確保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把立法意義上的公平正義,變成了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心、對法律的尊崇和守法的自覺性。

(七)、強化人權意識,更新司法理念。一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法律創制和實施的先決條件,只有把人民主權、保障權利、制約權力、法制統一、公正司法、依法辦事等社會主義微觀法治理念貫穿到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的全過程,才能保證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和依法執政,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法治現代化進程的牽引動力。只有首先推進法治理念的現代化,培植和構築先進法治的社會根基,才能推動法律制度創新和實踐探索,使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進程。二是樹立平等保護的司法理念。維護公平正義,既要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也要保護公民和個體私營、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尤其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妥善審理涉及進城務工人員、低保失業人員利益及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促進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用法律手段保障中央關於解決分配不公、消除城鄉和地區差距、兼顧各階層利益的措施得到落實。二是樹立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還要逐步擴大不捕、不訴、減刑、假釋、緩刑的范圍,總結推廣"社區矯正"的經驗。要擴大調解的范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糾紛處置機制。要加快研究無罪推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有限再審等訴訟觀念在我國的改造運用問題。要把適用刑罰的過程看作是教育人、挽救人的過程,看作是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的過程,通過採用人性化的執法方式,不斷擴大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礎。

總之,和諧是社會發展的至高境界,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整個社會的和諧,而實現和諧社會的推動力則是依法治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更加迫切的需要依法治國順利進行,也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社會。

熱點內容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願 發布:2025-01-19 06:03:46 瀏覽:293
道德經托爾斯泰 發布:2025-01-19 05:39:14 瀏覽: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發布:2025-01-19 05:25:09 瀏覽:950
有關行政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9 05:00:00 瀏覽:309
雲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9 03:52:01 瀏覽:830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