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李永軍pdf

合同法李永軍pdf

發布時間: 2022-09-13 06:17:54

① 李永軍的科研成果

(1)《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破產法律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破產重整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民事權利體系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1、《自然之債源流考評》,李永軍,《中國法學》,2011年6月發表
2、《論破產法上債權人委員會的地位》,李大何; 李永軍,《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月發表
3、《論姓名權的性質與法律保護》,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12年1月發表
4、《從權利屬性看人格權的法律保護》,李永軍,《法商研究》,2012年1月發表
5、《我國《企業破產法》上破產程序開始的效力及其反思》,李永軍,《法學雜志》,2011年2月發表
6、《合同法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探索——讀《歐盟合同法一體化研究》有感》,李永軍,《人民司法》,2010/17發表
7、《論連帶責任的性質》,李永軍,《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2月發表
8、《論《侵權責任法》關於多數加害人的責任承擔方式》,李永軍,《法學論壇》,2010年2月發表
9、《對《物權法》第一編的反思》,李永軍,《當代法學》,2010年2月發表
10、《我國《物權法》登記對抗與登記生效模式並存思考》,李永軍; 肖思婷,《北方法學》,2010年3月發表
11、《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李永軍; 王偉偉,《政法論壇》,2009年6月發表
12、《破產法的程序結構與利益平衡機制》,李永軍,《政法論壇》,2007年1月發表
13、《從物權法規范看物權法的立法精神》,李永軍,《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3月發表
14、《新《破產法》焦點問題透視》,李永軍,《財會學習》,2006年10月發表
15、《物權與債權的二元劃分對民法內在與外在體系的影響》,李永軍,《法學研究》,2008年5月發表
16、《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及其正當性——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二元制體系下的邊際案例救濟》,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3年6月發表
17、《論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個被我國立法、學理與司法忽視的決定合同生效的因素》,李永軍,《政法論壇》,2003年5月發表
18、《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礎》,李永軍,《法學研究》,2005年5月發表
19、《論我國人格權的立法模式》,李永軍,《當代法學》,2005年6月發表
20、《合同法上的錯誤及其法律救濟》,李永軍,《山東審判》,2003年3月發表
21、《論合同解釋對當事人自治否定的正當性與矯正性制度安排》,李永軍,《當代法學》,2004年2月發表
22、《論權利能力的本質》,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5年2月發表
23、《重申破產法的私法精神》,李永軍,《政法論壇》,2002年3月發表
24、《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李永軍,《中國法學》,2002年4月發表
25、《誠信面面觀》,李永軍; 姚輝; 葛晨虹; 陳少峰; 鄭也夫,《前線》,2002年7月發表
26、《論商法的傳統與理性基礎——歷史傳統與形式理性對民商分立的影響》,李永軍,《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6月發表
27、《論破產法上的免責制度》,李永軍,《政法論壇》,2000年1月發表
28、《從契約自由原則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2年4月發表
29、《試論破產原因》,李永軍,《政法論壇》,1995年6月發表
30、《破產犯罪的比較研究》,李永軍,《中國法學》,1995年2月發表
31、《論破產程序中的取回權》,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5年2月發表
32、《定式合同問題研究》,李永軍,《中國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10月發表
33、《對我國格式合同的思考》,李永軍,《工商行政管理》,1996/19發表
34、《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8年3月發表
35、《我國合同法是否需要獨立的預期違約制度─—對我國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預期違約制度的質疑》,李永軍,《政法論壇》,1998年6月發表

② 李永軍的科研情況

(1)《商法學》,主編(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民法學》,副主編(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3)《合同法》,獨著(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學術論文類:(1)《我國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權行為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4期。(2)《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載《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3期。(3)《我國合同法是否需要獨立的預期違約制度》,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4) 《格式合同及其規制》,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第10期。(5)《破產、和解與重整制度比較研究》,載《中國博士後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年版。(6)《論破產原因》,載《政法論壇》,1995年第6期。(7)《破產犯罪的比較研究》,載《中國法學》,1995年第2期。(8)《論破產程序中的取回權》,載《比較法研究》,1995年第3期。(9)《論破產法上的免責制度》,載《政法論壇》,2000年第一期。(10)《中國新破產法起草中的主要問題》,載《中國法律》,2000年8月第4期。(11)《重申破產法的私法精神》,載《政法論壇》,2002年6月第3期。(12)《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載《中國法學》2002年8月第4期。(13)《論商法的傳統與理性基礎》,載《法制與社會的發展》2002年12月第6期。(14)《論商事合夥的特質與法律地位》,載《行政與法》2002年2月第1期。(15)《從契約自由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10月第4期。(16)《論和解與重整的差異與價值考量》,載《私法》,2002年第2期。(17)《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4期(18)《論權利能力的本質》,載《比較法研究》,2005年第3期。(19)《論合同解釋對當事人意思自治否定的正當性與矯正性制度安排》,載《當代法學》2004年第2期。(20)《論我國人格權的立法模式》,載《當代法學》2005年第6期。(21)《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及其正當性說明》,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6期。(22)《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礎》,載《法學研究》2005年第5期。(23)《中國破產法的問題與對策》,載《韓國靈山法律論叢》2006年12月第3卷第2號。(24)《新破產法要旨綜述》,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年第27集。(25)《新破產法焦點問題透視》,載《會計學習》,2006年第10期。(26)《破產法的程序結構與利益平衡機制》,載《政法論壇》,2007年第一期。(27)《解讀合同法中的漏洞》,《美中法律評論》2007年第4期。

③ 如何獲取報考院校指定書目

現在已經不再指定參考書目!!!!
以下為歷史上曾經被指定過的參考書目.

僅供參考!!!
法學院碩士生招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錄
專業課考試科目 參 考 書 目 作 者 出 版 社
民法學 民法總論 梁慧星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物權法 梁慧星、陳華彬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債法總論 張廣興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合同法 崔建遠主編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侵權行為法 王利明等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人格權法 王利明等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繼承法 郭明瑞 法律出版社
民法學 知識產權法 鄭成思 法律出版社

商法學 中國商事法 王保樹主編 人民法院出版社
綜合考試(法律) 法理?沈宗靈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綜合考試(法律) 民事訴訟法教程 張衛平主 法律出版社
綜合考試(法律) 經濟法原理 王保樹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綜合考試(法律) 國際私法 韓德培主編 法律出版社(可能有誤,推薦其97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的版本)

版本力求最新,考試時注意老師的觀點哦!

清華看黃皮教材,法律出版社的。

【另一個版本】06年清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民商法學>參考書目[權威]
06年清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民商法學>參考書目[權威]

06年清華大學民商法學應試必備的參考書,推薦給大家參考:

1. 鄭玉波<民法總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2.拉倫茨 <德國民法通論> 謝懷拭等譯 法律出版社 2003版

3.趙旭東 <公司法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版

4.劉春田 <知識產權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版

5.王澤鑒 <民法總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版

6.張俊浩 <民法學原理>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版

7.[德]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 法律出版社 2001版

8.楊與齡 <民法概要>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9.李永軍 <合同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版

10.隋彭生 <合同法要義>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11.梁慧星,陳華彬 <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1997版

12.梁慧星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版

13.梁慧星 <中國物權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版

14.王利明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1版

15.[德] 鮑爾/施蒂爾納 <德國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2003版

16.陳華彬 <外國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2004版

在此向提供資料的清華大學研究生,表示誠摯的感謝!

06年清華大學民商法學應試必備的參考書,推薦給大家參考:

1. 鄭玉波<民法總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2.拉倫茨 <德國民法通論> 謝懷拭等譯 法律出版社 2003版

3.趙旭東 <公司法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版

4.劉春田 <知識產權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版

5.王澤鑒 <民法總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版

6.張俊浩 <民法學原理>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版

7.[德]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 法律出版社 2001版

8.楊與齡 <民法概要>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9.李永軍 <合同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版

10.隋彭生 <合同法要義>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版

11.梁慧星,陳華彬 <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1997版

12.梁慧星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版

13.梁慧星 <中國物權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版

14.王利明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1版

15.[德] 鮑爾/施蒂爾納 <德國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2003版

16.陳華彬 <外國物權法> 法律出版社 2004版

在此向提供資料的清華大學研究生,表示誠摯的感謝!

④ 全中國合同法著作誰寫的最好

! 首先你要分析下目前我們國內的民商優勢學科在哪幾個學校 哪幾個人那裡!!! 這樣你就有目標了 王利明老師雖然備受譴責,但是不可否認 他寫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知識和打基礎的話很是不錯的 代表作:合同法研究一二卷 還有合同法新問題研究 李永軍:這個人在合同法研究方面也還是可以的 他的觀點論證都深含英美功底哈哈 江平老師的 合同法著作肯定是不能少的哪 哈哈 他畢竟是中國民法界的大師啊~代表作:合同法精解 清華大學的:崔健遠的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可以 說 是現在的經典之作,也是權威之作了~~寫這本書的作者裡麵包含了現在合同法方面的 新銳人物 比如王軼!!! 韓世遠 老師的合同法也不錯 也是他研究的重點項目,他的著述有,合同法總論 違約責任研究 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陳小君:她在合同法領域也是研究很深的一個人,她些的著作也是比較不錯的 很值得看的!!! 既然是全中國嘛 我就不得不說下台灣的現狀 哈哈 台灣的民商法研究比大陸不知道要領先多少~~ 值得關注的有王澤鑒、林城二 鄭玉波、丘聰智 史尚寬 黃立等認了 另外推薦一本 英美法裡面 合同名著!!!! [英]阿狄亞:合同法導論@@!!! 科賓論合同也是經典啊!!!

⑤ 求一篇合同法和招投標方面的論文

《合同法》與招投標

問過好多招標代理機構的年輕人,整個招標投標程序操作至全過程結束的目的是什麼?大都一臉的茫然加疑惑,部分人能回答:省錢。這種答案不能不說是行業中的悲哀了,其實答案只有三個字:簽合同。

招標投標的整個過程是一個為簽訂合同做准備直至合同簽訂完成的過程。招標代理則是招標代理機構受招標人委託為招標人尋找一個完成招標項目的合同當事人,即選一個有能力又經濟的合作夥伴。

既然是簽訂合同的過程,就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行事。《合同法》中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要約-承諾」是合同訂立的基本過程,是受法律保護的。一旦要約成立(即到達受約人處),發出的一方即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同樣,承諾成立,發出承諾的一方也應該承擔法律責任。招標投標就是通過招標方式,完成「要約-承諾」的全過程,用於約束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

看似簡單,其實具體落實到招標投標活動中的各個階段,對比起來就比較復雜了。現在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中規定的「招標投標」與《合同法》中規定「要約-承諾」他們之間的關系分析一下。

一、招標公告和投標邀請書

在招標投標活動中「招標公告」和「投標邀請書」是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一種特殊方式。它不是要約的意思表示,只是要約邀請,屬於事實行為,不是法律行為。

在招標投標活動中「要約邀請」引誘的不只是一個要約人,而是不少於三個,所以應當廣而告之。要約邀請不承擔法律責任,如果你不想向我發出要約,可以不參加招標投標活動,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按照我「要約邀請」中的提示,即通過「招標公告」或「投標邀請書」了解項目情況,了解向招標人發出要約的有關事項。

二、編制和發售招標文件

編制、發售招標文件,招標文件中對項目情況進行詳細闡述,並初步規定(這里是規定,不是協商)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使要約人了解更詳細的項目情況。

招標文件算「要約」、 「要約邀請」 還是「承諾」,現在還有些爭議。一般大家習慣把它算做「要約邀請」,即我編制招標文件邀請你來向我發出要約,你要是不想向我發出要約,可以不參加投標,即不遞交投標文件。它符合《合同法》的「要約邀請」條件。可招標文件中又有一些受要約人和要約人雙方應負的法律責任在裡面。例如合同部分,大家都知道,合同是附在招標文件里的,是承諾人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而要約邀請不屬法律行為,招標文件的解釋順序一般又在投標文件前,也就是說此處的本應「承諾」的內容跑到「要約邀請」裡面去了,還有要約的內容也攙雜其中,所以單講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還有些問題。大部分行內人士認為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內容的具體化,是要約邀請的繼續,是要約邀請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個人認為招標文件有別於合同法的「要約邀請」,它包含了部分「承諾」的成分和本應要約人發出的要約信息。它應該屬於合同一方當事人即招標人的提前承諾,雖然不受《合同法》的約束,但在《招標投標法》中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開標前十五天受其約束,不得隨意改動。這是一般法與特殊法的關系問題,有些盤根錯節。

《招標投標法》有其特殊性,依據《招標投標法》的第十三條、第二十八條規定,在招標投標活動中發出要約的要約人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是准備通過競爭來獲取承諾的多個當事人,招標文件是向多個投標人發售的,它不是《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雙方的哪一方,因為合同的另一方還沒有確定,即要約人還沒有確定。

招標文件自發售之日起至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至少十五日至,這一段時間招標文件還可以認定為「要約邀請」,因為還可以做必要的澄清和修改。但開標前十五日後,招標文件對招標人產生了的約束力,此時只認定是事實行為而沒有法律行為,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就有些太隨便了,不能因為招標人發出的招標文件,在法律上認定為「要約邀請」,沒有法律行為,就可以在承諾前迴避或逃避責任,對於做為參加投標的要約人和當事人的投標人來講,就談不上公平了。在實際項目操作中,有很多招標人對這個十五天的規定極端的不重視,經常隨意修改招標文件的內容,其實與只認定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有很大關系關系。

招標文件有好多內容是招標人自己給自己規定的法律責任,所以不能單單將招標文件認定為「要約邀請」或「要約」。它是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即招標人做出的部分「要約邀請」加部分的「提前承諾」揉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是合同的組成部分。

三、遞交投標文件

遞交投標文件截止、開標是要約到達的時間即要約生效時間。其實,對於投標人來講遞交投標文件截止時才是比較重要的時刻,因為要約人的所有法律責任在這一時間成立,遞交投標文件截止時(包括投標文件的修改和撤回均應在這一時刻之前),即要約成立。

《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要約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招標過程中生效時間即為投標截止時間,即開標時。《合同法》規定了撤消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同時,也就是說投標截止後就不可以撤回投標,當然也就不可以補充和修改投標文件,投標截止時(開標時)發出要約的投標人,已經接受了要約邀請,作出了要約的意思表示,法律行為成立。投標人受其約束,不可隨意改變法律條件,在招標投標活動中為投標人實質性響應招標文件要求,並不得隨意改變,如改變將按違約處理,承擔響應責任。

四、評標、推薦和確定中標人

評標、推薦和確定中標人的過程,是從眾多發出要約的人中選出最優秀的法律意思表示人,接受要約的過程。對各要約人的意思表示進行評比直至確定中標人,即要約—承諾。整個過程在《合同法》中沒有時限要求,只在《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了「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這里可理解為雙方的事先約定。《招標投標法》也沒有對其作出明確時間限制,只是規定了發出《中標通知書》後簽訂合同的時間,但《招標投標法》有其特殊性,它使要約人和承諾人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受投標有效期的約束,所以各部委又在各種辦法和規定中相應制定了部分時間的限制,而且各部委之間的規定各有差異,不好掌握,是個有待統一解決的問題。

五、發出《中標通知書》

發出中標通知書,即招標人做出了承諾,它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發出通知後是否可以理解為招標文件中的合同就成立了,其實不然,招標文件中的合同是一個不完善的合同,如果代理機構認真負責些,業主又比較明白,那麼合同會嚴謹和完整些,如果文件編制膚淺粗糙,那麼合同的簽訂便十分麻煩和困難。此時已經承諾確定了中標人,再談合同細節內容,互不相讓,這時候再回頭看招標文件的性質時,還能看做只是「要約邀請」嗎?對雙方來說,它還含有一部分「要約」和「承諾」在裡面。

還有一個經常被業主和代理機構以及監督機構忽視的問題,即《招標投標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由招標人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此處的「招標人」有可能是業主,也有可能是招標代理機構,還有可能是他們雙方,看是如何委託的了。在招標活動實際操作中,招標代理機構往往習慣以自己的名義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此項工作就由代理機構代勞了。那麼,代理機構有權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嗎?我個人認為,如果招標人全權委託代理機構,並對中標結果予以認可,還是可以的,但往往代理合同在雙方權利和義務中並沒有明確規定,我看招標代理機構不去自以為是的代理此事也罷。

誰來做出「承諾」是《合同法》中規定的法律地位主體能否成立的重要條件,所以以招標代理機構名義發出中標通知書,總歸不符合法律規定,有些篡權的味道。中標通知書是承諾人的第一承諾,是確定合同主體的第一個正式文件,可不能兒戲。如果中標人收到的中標通知書是以招標代理機構名義發出的,那麼一旦發生問題,招標人可以否認其合法性,到時約定俗成的東西,就沒有法律依據了,官司難打。雖然此類事情極少發生,但合同主體還是清楚點比較好,這也是招標人的權利。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一個投標人,中標通知書所加蓋的紅章是招標代理機構的,我會放心嗎?我又不是與你們招標代理機構簽訂合同,你哪有權利向我的要約做出承諾,承諾人是項目業主,講的通俗些,是支付給我工錢的人,我哪裡會承認你。

現在是買方市場,投標企業競爭太激烈,大家都不去計較這些,趕快簽了合同,我投標人再也不用與代理機構打交道了。簽訂合同後,承諾的主體確定下來,大家即可按照合同履行責任和義務,下步工作也就按部就班了。

了解了以上內容後發現,以《合同法》解釋招標投標的過程,其中有一個問題不好確定,就是招標文件的定位,是否理解為「要約邀請」,還是「承諾」?我想不好加以定義。那麼如果算做「要約邀請」,只是招標人一方的意願,是否能理解為雙方的前期溝通,那麼是否需雙方協商法律責任?而不是招標人自己說了算。倒是理解為「提前承諾」或含部分「要約」比較合適,招標人已經將自己簽訂合同後的法律責任和部分承諾事先寫在里頭了,例如:工期、付款方式、計價方法等,並且規定了一段時限的法律約定,就不能只認作是「要約邀請」了。看來,兩部法的融會貫通還是個復雜的問題,或許法已經到了該重新修訂的時候了。

二○○六年十月

⑥ 誰能給我《論合同自由與合同正義》全文 作者:於沛 加急!!!!!! 跪求!!!!!

(一)、在合同管理方面,新合同法大大減少了政府對合同的行政干預。
政府對合同的干預主要體現在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是與合同自由相矛盾的。從合同管理制度的產生來看,它反映的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要求和觀念,與市場經濟不相協調。而且,合同管理明顯屬於公法的范疇,新合同法作為私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是不能予以規定的。原經濟合同法設有「經濟合同的管理」一章,而新合同法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取消合同管理一章,只規定第127條列入總則。可見,從立法體例上看,相對於舊法而言,新合同法已大大減少了政府對合同的行政干預。
(二)、在合同的訂立程序方面,新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國合同立法中系統、完整的規定了要約與承諾制度。
要約和承諾是訂立合同的必須程序,一方面,這一締約制度包含了當事人意志自由、雙方的合意本身即可構成合同並產生相當於法律效力的思想,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的充分體現;另一方面,要約與承諾制度所具有的嚴格的程序性,又為合同自由原則在締約階段的實現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三)、對合同形式的規定,新合同法採取了十分寬容的態度。
原經濟合同法規定,除即時清結者外,經濟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第3條)。涉外經濟合同法也規定,涉外經濟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至於口頭合同和其他各種非書面合同是否應被法律允許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新合同法對合同的形式採取非常寬容的態度。該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並且新合同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以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形式訂立的合同也予以認可。應該講,這是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重大突破,這不僅適應了現代商業運作的便捷和經濟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體現了當事人的締約自由。
(四)、在合同內容方面,新合同法對合同主要條款只做一般性規定,使得當事人有充分的自由決定締約內容。
原經濟合同法第12條規定:「經濟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一般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從立法語言上來看,經濟合同法規定較強硬,涉外經濟合同法較之有所松動,但二者均將合同主要條款作為合同成立的前提,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當事人有權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新合同法第12條明確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可見,新合同法充分尊重當事人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
(五)、在合同效力認定方面,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新合同法對可撤消合同范圍的規定。
所謂可撤消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因此經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可撤消該合同,使其發生的法律關系歸於消滅。大陸法國家大多將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歸入可撤消合同的范圍。而我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在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可以經利害關系當事人的請求,撤消該合同,使其發生的法律關系歸於消滅。可見,我國民法並未將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作為可撤消合同來對待,而是作為無效合同來處理的,這一點與國際通行立法是有差距的。而新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使可撤消合同的范圍擴大到了因欺詐、脅迫和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這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意願,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也達到了與國際接軌。
(六)、在違約責任制度方面,新合同法充分體現合同自由。
違約責任,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債務所應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的承擔,主要是通過支付違約金的方式得以實現。合同違約金在原經濟合同法與涉外經濟合同法中有不同的規定。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應起到威懾合同違約的作用,因此違約金的作用應是懲罰性,賠償性僅居第二。(見經濟合同法第31條)涉外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只能用以賠償損失,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均無權對對方進行懲罰。(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9條)新合同法基本上採納了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的觀點,對違約責任的規定表現出很大程度上的任意性(見新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即當事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一方的違約責任可以做出事先安排。具體表現在,當事人可以事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也可以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對於違約責任的事先約定,從根本上說是合同自由原則決定的。而原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具有懲罰性作用的觀點明顯帶有國家意志向合同違約責任制度滲透的傾向。因此說,新合同法在違約責任制度中,充分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
(七)、在平衡當事人意志與國家意志方面,新合同法充分尊重當事人意志,即在不違反法律與社會公德的前提下,當事人意志較國家意志優先適用。
一部詳盡規定的合同法均要求當事人的意志無條件服從國家意志,無異於國家在替當事人訂立合同。新合同法較好的處理了二者的關系,允許當事人的意志在一些條件下不同於國家意志,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規定了大量的「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的條款和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的條款。
2、新合同法的一些規定只適用於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也就是說,只有當事人意志不明時,某些國家意志才得以適用。例如新合同法第306條規定:「托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包裝貨物。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由此可見,合同法的這些規定,不能優先於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只有在當事人約定不明、其意思內容依法不能確定時,才作為當事人意思表示空白的補充來適用。
三、誠實信用—矯正合同自由
資本主義發展到現代,人類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原先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不復存在。隨著壟斷的出現,勞動者與僱主、大企業與消費者、出租者與租借者之間地位的不對等日益明顯,彼此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反映在民法領域,傳統民法所推崇的合同自由原則受到懷疑。對合同正義的追求,成了現代合同法矯正合同自由的一把銳利武器,這種矯正主要體現在誠實信用原則的確立。
合同自由原則以個人為本位,誠實信用原則則以社會為本位。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自覺按照市場制度中對待的互惠性原則辦事。(3)誠實信用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均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4)我國新合同法明確確立了這一原則(第6條),並且,新合同法將這一原則貫徹到整部合同法當中,使之非常豐富,而不是流於一句空洞的口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合同成立前,規定先合同義務。
傳統民法認為,只有合同成立後雙方當事人才互負權利義務。而現代合同法則規定合同成立前,雙方當事人之間已形成「合理信賴利益」由此派生出相應的協作、通知、照顧、保護及保密等附隨義務。這種附隨義務在合同訂立階段稱為先合同義務,違反此義務的當事人應承但締約上過失責任。新合同法第43條對保密義務的規定便是典型的先合同義務,第42條則規定了締約過失責任。
(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規定附隨義務。
新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又規定:「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三)、在合同終止後,規定後合同義務。
傳統民法認為合同終止後,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歸於消滅;而現代民法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為更周到的保護當事人利益,創設出後合同義務。如新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作、保密等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有效彌補了合同自由對合同正義背離的不足,因此,誠實信用原則被奉為「帝王條款」而得到遵守。
四、確立合同自由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人們對合同自由造成了諸多誤解,合同自由做為社會主義計劃原則的對立面受到眾多指責。例如,1981年經濟合同法第4條將遵守國家政策和計劃的要求做為訂立經濟合同的一項基本原則;第7條也確認凡違反國家計劃的合同為無效合同。可見,合同自由在當時並未得到認可,甚至一度被當成資產階級民法理論加以批判。直到民法通則出台以及1993年修改經濟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則才逐漸得到認可。新的統一合同法第三條、第四條可以認為是對合同自由的規定,盡管仍未使用「合同自由」一語,但這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合同自由原則得以確立,在中國有著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確立合同自由原則,是打破計劃經濟體制,鞏固改革成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統一的市場,呼喚統一的法律;競爭的市場,要求自由的原則。統一合同法確立了合同自由原則,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的條塊分割,由統一的法律來規范市場行為;同時,新合同法賦予市場主體充分的自由,最大程度的調動市場主體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這必將使交易更加活躍,社會財富極大增長,市場也必將隨之繁榮。因此說,統一合同法確立合同自由原則,在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確立合同自由原則,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逐步適應經濟全球化挑戰,與國際接軌的必然結果,這對中國加入WTO具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定意義上講,世界貿易組織就是一系列制度和規則的集合。中國要想實現現代化,要想建立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必須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陰影中走出,這必然要求中國的法律與國際接軌。加入WTO,要求中國必須按市場原則辦事,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合同自由原則的確立,與國際通行立法以及WTO規則相符合,因此,合同自由的確立對中國加入WTO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注釋:
(1)曼兮帕蓄(mancipatio):即以買賣的形式完成所有權的轉移,是一種傳來取得的方式,是羅馬法中最古老的轉移所有權方式。 (見《羅馬法基礎》p136 江平 米健 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見李永軍著《合同法原理》p41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見張俊浩《民法學原理》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修訂版p25
(4)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 p79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992年版
主要參考書目:
梁慧星《民法總論》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張俊浩《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李永軍《合同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王利明《合同法新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這是我給你轉的合同自由,合同正義你自己在這新合同法里找吧

⑦ 合同法怎麼樣

記不大清楚,哪裡推薦李永軍的書頗有見第,贊他為青年俊才。 可我這外行,看了幾本李永軍的書,感覺如下: 李老師喜歡亦擅長連篇累牘引用他人觀點,與其說是一本本著作,不如說是一本本書摘。 李老師甚至不屑於稍作整理,只是把摘抄的內容統統扔在紙面上,前後幾無邏輯性可言。 讀者懷疑自己跑到了一家管理不善的圖書館,各色書籍部分學科,滿滿擠在一個狹小的書架上。 李老師自己的闡發極少,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難得的「真知灼見」,也很讓人懷疑是否死譯自國外的法學著作。 「法國學理認為,歷史上法律行為的理論是德國學者在合同理論的基礎上所創立的。對於與德國人具有同樣嚴格的邏輯思維習慣以及崇尚例行的傳統的法國學者來說,法律行為理論對其產生極大的誘惑力,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這么多的「的」,還有「法律行為理論」「產生誘惑力」「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這一概念可以說是在英美法系國際較有權威並被人們所普遍接受。」 「在介紹英美法系國家關於合同的定義時,有必要對即時的現金買賣是否屬於合同問題作一簡單的討論。」 這類句子,書中比比皆是。 或許李老師「崇尚」一切僅在不言中,抑或李老師認為讀者看了他的書摘,一定可以大徹大悟。又或者李老師有深意: 讀者透過他的學術著作,能直接學會外語句式。 豈不美哉! 或未可知。

⑧ 北大民商法復試書目

梁彗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余延滿:《合同法原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崔建遠:《合同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
謝懷軾《合同法原理》
李永軍《合同法》(法律社05年第2版)
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澤鑒:《侵權行為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
王利明:《物權法論》(增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上下冊 梁小民教授翻譯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Economics)高鴻業教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蔣大興的《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
人大法學院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閱讀書目推薦
人大法學院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閱讀書目推薦
來源站: BBS 水木清華站
一,民法總論
1必讀書目
A 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10底出版)
B 董安生:《民事法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C 江平主編:《法人制度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D 梁彗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E 龍衛球:《民法總論》(第2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 參考書目
A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B 卡爾拉侖茲:《德國民法通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C 王澤鑒:《民法總則》(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D 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
E 黃立:《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F 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G 鄭玉波:《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二 民法學方法論和案例研究方法
1 必讀書目
A梁彗星:《民法解釋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
B 卡爾拉侖茲:《法學方法論》,台灣五南出版社
C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D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E 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F 王利明:《民法疑難案例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
2參考書目
A 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B 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四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三 人格權法
1必讀書目
A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修訂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B 王利明主編:《人格權與新聞侵權》,方正出版社,2002年
C 張新寶:《名譽權的法律保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
D 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群眾出版社
2參考書目
A 王利明主編:《人格權法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B 王利明,楊立新,姚輝:《人格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
四 物權法
1必讀書目
A 王利明:《物權法論》(增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B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C 陳華彬:《物權法原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
D 梁彗星:《中國物權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E 楊立新:《共有權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F 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參考書目
A 梁彗星主編:《中國物權法建議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B 王利明主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C 錢明星:《物權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D 高富平:《物權法原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E 尹田:《法國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
F 曹士兵:《中國擔保法諸問題的解決與展望》,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G 程嘯:《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2年
五 債和合同法
1必讀書目
A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1、2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B 王家福:《中國民法學 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2001年
C 崔建遠:《合同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
D 韓世遠:《違約損害賠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
E 郭明瑞,房紹坤:《新合同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2參考書目
A 王利明:《違約責任輪》(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B 尹田:《法國現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C 龍翼飛主編:《新編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D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E 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F 王澤鑒:《債法原理》(1、2),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G 余延滿:《合同法原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H 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
六 侵權行為法
1必讀書目
A 王利明主編:《民法 侵權行為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B 張新寶:《中國侵權行為法》(第2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C 楊立新:《侵權法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D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
E楊立新:《簡明類型侵權發講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參考書目
A 王利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
B王澤鑒:《侵權行為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C 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
D於敏:《日本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
E 徐愛國:《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

⑨ 事實合同

事實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合同當事人之間通過一定的適法的事實行為成立的債權債務關系。與傳統合意合同相比較,事實合同的主要特徵是:一是事實合同因事實行為而成立,沒有經歷「要約─承諾」的過程,因而事實合同的救濟基礎是事實合致,而不是意思合致;二是事實合同的效力適用合意合同之法律規定,並沒有對合同法中關於合同效力的規定作出修改;三是事實合同在客觀上構成一種法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
當然,在大陸不怎麼承認這種觀點,在我國台灣地區比較流行。
可以參閱王澤鑒先生所著的《民法判例與研究》李永軍《合同法》
目前, 事實合同關系在司法實務中已經得到了法院系統的認可。
來自 網路 以上內容由復制而來,

⑩ 有什麼關於合同法的書推薦

我國的:王利明老師:合同法研究一二卷,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他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版知識和打基礎的話權很是不錯的江平老師:合同法精解韓世遠老師:合同法總論,違約責任研究還有陳小君老師,李永軍老師的也不錯國外民法比較全面,可以看一下歐洲合同法,我國法學專家的觀點好多都是借鑒外國的

熱點內容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願 發布:2025-01-19 06:03:46 瀏覽:293
道德經托爾斯泰 發布:2025-01-19 05:39:14 瀏覽: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發布:2025-01-19 05:25:09 瀏覽:950
有關行政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9 05:00:00 瀏覽:309
雲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9 03:52:01 瀏覽:830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