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意思表示真實

合同法關於意思表示真實

發布時間: 2022-09-13 17:25:03

1.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 法規司法解釋,如果簽訂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將導致的結果是

導致該合同是無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1)合同法關於意思表示真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 保險法中禁反言和合同法中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撤銷合同想比較

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於外部的行為。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換言之,表示行為應當與效果意思相互一致。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構成要件。因為合同本質上乃是當事人之間一種合意,此種合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依法律可以產生法律拘束力,則取決於此種意思表示是否同行為人的真實意思相符合,也就是說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表示於外部的意思同其內心真實意思是一致的。但有時行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與其起初意思不相符合,此種情況稱為「非真實的意思表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實」。意思表示是合同能夠生效的重要條件。在實踐中具體確認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是否有效,應依據法律的規定,既要考慮如何保護表意人的正當權益,又要考慮如何維護相對人或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一般來說,如果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違反了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那麼應當確認此種意思表示無效。但如果不真實的意思表示不具有違反現行法律強行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那麼原則上麻將此種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作為可撤銷的合同對待,這樣更有利於保護相對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但無論如何,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都不是確切有效的合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里「意思表示真實」怎樣去理解這一要件

除了行為人要有相應的民事權利這一要件,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必備條件。 民事法律行為是行為人自願實施並且能夠引起其預期的法律後果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所需要意思表示有可能是單方的(如遺囑行為),也可能是雙方或多方的(如合同行為),但只有真正反映行為人內心真實意願的意思表示,才能符合行為人的意志和要求,才能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法律後果。 行為人表現於外部的表示與其內在的真實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兩點:(1)內部意思與外部表示一致;(2)出於行為人的自願。只有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才能保證其所實施的民事行為產生的民事法律後果符合行為人預期的目的,符合其切身利益,有利於建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如果行為人外在的意思表示與其內心真實意思不一致,則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實」。通說認為,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包括兩種情形:(1)意思表示不自由由於受到外在原因導致行為人處於意志不自由的狀態,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這種情形包括了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等,將導致民事行為無效(《繼承法》第22條)或被撤銷(《合同法》第54條)。(2)意思表示不真實即行為人的外部表示意思不符合其內心的意思。大陸法系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有三種情況:①真意保留。又稱單獨虛偽表示,多是一種戲謔行為,是指行為人故意隱瞞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4. 合同法中意思表示一致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浙江孫律師
即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的對象、目的一致,比如:車輛維修時加機油,車主問多少錢(機油+維修費),員工說100元(機油),這樣就是意思表示不一致。

5. 合同有效的條件是什麼

合同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決於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條件。
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合同生效的條件:

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的民事行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的條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條件。

《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附條件合同的條件必須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條件必須是將來發生的事實,也就是說,條件不是現實存在的,而是屬於尚未發生的客觀不確定的事實,可能實現也可能不實現,條件具有不確定性。

第二,條件是由當事人設定而非法定的。作為條件的事實必須是當事人自己選定的,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而不是由法律規定的條件。即它是合同中的任意條款而非法定條款。

第三,條件必須是合法的。當事人不得以有損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事實或有損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作為合同的附條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果所附條件違反法律規定,應當認定民事行為無效。

第四,條件不得與合同的主要內容相矛盾。

6. 請問怎樣能夠認定合同不是某簽訂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呢

只要合同雙方主體合格、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就是有效的,簽訂日期與落款日期不一致,屬於有暇疵,但不影響合同效力。

因為判斷合同的有效性應依合同法及民法通則的規定認定,只要系合同各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就為有效合同。

依據《合同法》: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四條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以上,只要合同不違法法律,合法合規,自訂立時真實有效。


(6)合同法關於意思表示真實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 惡意串通獲取財產的返還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第六十條 嚴格履行與誠實信用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六十一條 合同約定不明的補救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九十五條 解除權消滅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第九十六條 解除權的行使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九十七條 解除的效力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九十八條 結算、清理條款效力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第九十三條 合同約定解除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 合同的法定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7. 各國合同法對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處理方案

我國對意思表示不真的的處理分兩種,第一種,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違反了版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和權社會公共利益,則應當認定此種意思表示無效。第二種,不真實的意思表示不具有違反現行法律強行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如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等,則應當認定此種意思表示為可撤銷的意思表示。

8. 訂立合同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在民法典第幾條

訂立合同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9. 合同的效力形態

《合同法》第三章為「合同的效力」,規定的是合同行為的效力問題。只有依法有效成立的債權合同,才能在當事人間形成合同債的關系,合同之債的效力則主要規定於《合同法》第四章和第七章。)
《合同法》第三章在合同行為效力的規定上,較《民法通則》有所進步。如對附條件、附期限的合同的規定(《合同法》第45、46條),彌補了《民法通則》的不足;將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47條)、無權代理人(48條)以及無權處分合同(51條)都規定為效力未定,進一步完善了法律行為的效力形態;縮小了無效合同的范圍,將受詐欺、脅迫所訂立的合同,其無害於國家利益者,作為可撤銷合同處理(第54條2款),有利於交易安全。
《合同法》第三章也存在一些問題。有應規定而未規定者,如因第三人詐欺、第三人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其效力如何?應否有所差別?有些規定則顯然是有錯誤的,如,合同中關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無效(第53條),那麼許多醫療活動、體育競賽如何能正常進行呢?又如第57條規定:「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更為重要的是,《民法通則》對法律行為效力的規定,與《合同法》對雙方法律行為效力的規定,既相互補充,又不乏重疊的部分。如何分清兩法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適用范圍,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熱點內容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願 發布:2025-01-19 06:03:46 瀏覽:293
道德經托爾斯泰 發布:2025-01-19 05:39:14 瀏覽: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發布:2025-01-19 05:25:09 瀏覽:950
有關行政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9 05:00:00 瀏覽:309
雲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9 03:52:01 瀏覽:830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