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受合同法的調整嗎
A. 勞務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從法律適用看,勞務合同受法律保護,適用於民法典合同編調整。但勞務合同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只有勞動合同才適用於勞動法以及相關行政法規所調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B. 勞務合同是否受勞動合同法保護
勞務合同是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的。《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一、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C. 勞動合同為什麼不受合同法的調整
合同法可以調整一些勞動中存在的民事問題,合同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二個法律版關系,一個是經濟法、一個是社會權法。勞動法主要調整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在勞動合同中有屬於合同法調整的民事內容合同法同樣也適用。
D. 勞務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從法律適用看,勞務合同受法律保護,適用於民法典合同編調整。但勞務合同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只有勞動合同才適用於勞動法以及相關行政法規所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E. 「勞動合同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這句話中「調整」是什麼意思
「調整「在法律上的含義是」法律適用」。
勞動合同調整的是用人單位(回用工主體)答與勞動者之間的薪酬、待遇、規章制度等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是不對等的隸屬關系。因為它還包含了人身安全等等。在經濟角度看,可以說勞動者是商品,用人單位他買的是勞動力;但是從道德、人倫關系來看,兩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感情。
《合同法》調整的是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F. 勞動法為什麼不受合同法調整加急件啊,謝謝幫助。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合同法是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合同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其主體地位平等。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兩者各有獨特的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為平等、公平、自願、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為原則。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勞動法中的民事責任要求採用某些特殊的責任形式,而合同法中的無此要求。
G. 勞動合同適用民法典嗎民法典侵權編里關於勞動侵權的規定是怎麼回事
勞動合同不適用《民法典》,調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屬於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1.通說認為,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是不同於民法的一個法律部門,兩個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
勞動法是主要調整關於勞動關系及由勞動關系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是調整關於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合同雖然簽約主體在簽約時地位平等,但形成勞動關系後,雙方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民法典中的各個合同,合同主體地位是平等的。
《民法典》中列舉了那麼多有名合同,比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社會生活中非常常用的合同,但沒有列舉社會生活中常用的勞動合同,可見立法者並未將勞動合同納入民法調整范疇。
H. 勞動法是否在《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內為什麼
勞動法和合同法是兩部區別很大的法律,位階相同,不存在互相調整的關系,您想問的是不是勞動合同法是否在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內?勞動合同是一種很特殊的合同,雖然勞動合同也適用普通民事合同的誠信、公平等原則,但他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1、法律屬性不同。前者為社會法,更多體現出國家對勞動關系的公權力干預,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後者為市民法(私法),以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為原則,國家一般不進行干預。 2、合同條款與法律規定的關系不同。前者的適用原則是法定優先——有法律規定的適用法律規定,無法律規定的適用勞動合同約定;後者是約定優先——合同有約定的適用合同約定,無約定的才適用法律規定。 3、解除權的種類不同。前者的解除只有法定解除沒有約定解除;後者二者兼備。 4、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的標准不同。前者的范圍大,後者的范圍小。前者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外,將欺詐,脅迫,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情形都規定為合同無效;後者「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情形」是條款無效而不是合同本身無效;其他情形是可撤銷合同。 5、違約金的約定不同。前者是法定違約金,違約金的類型和金額都由法律明確規定;後者是約定,法律一般不作規定。後者可以自由約定,在違約金過高或者過低並顯示公平的情況下才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予以適當調整;前者不能自由約定,是法定違約金。 6、簽訂和解除、終止的程序性要求不同。前者有法定的程序,後者除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有程序性要求外,一般沒有規定。 7、糾紛的處理程序不同。前者有審判前置程序: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後者沒有該程序。 8、糾紛的適用法律不同。前者只要是立法機關、被授權對法律作出解釋的勞動部門,地方政府等制定的涉及勞動法律關系的文件,都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而後者只能依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為依據,地方性立法和部門規章參照適用。 9、合同能否作為糾紛的依據不同。勞動合同只要有效才可以作為處理糾紛的依據;而民事合同無效,也可以作為認定雙方過錯和處理糾紛的依據。其中的處理糾紛條款效力是獨立的。 10、舉證責任不同。勞動合同是否成立?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勞動合同的約定是否合乎法律規定等等都有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而勞動的成立由主張合同成立的一方舉證,遵循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I. 勞務關系受勞動法調整嗎
法律分析:個人之間的勞務關系不受勞動合同法及勞動法的約束,只能是僱傭關系,應該有協議才能充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