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之經濟補償讀後感
❶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按照程序可以裁員,是否有經濟補償金
除第四十一條第一款之外,第二、三、四款是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當然因經營發生困難是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
❷ 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金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下列情況下,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且有權取得經濟補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五)因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如果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勞動者能接觸合同嗎?
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綜上問題所述為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的大致情況,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金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下列情況下,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且有權取得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❸ 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的區別
補償金是指合同期限屆滿或者是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賠償回金是在單位單方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此時也還有相應的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是法定的,其構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賠償金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四個:一是當事人違反了勞動法律、法規;二是給對方造成了實際損失;三是責任方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四是這種過失與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❹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全文
辦法全文
(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勞部發〔1994〕481號發布)
第一條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1]。
第四條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1]。
第五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1]。
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1]。
第七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1]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十一條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准支付[1]。
第十二條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佔用企業按規定比例應提取的福利費用。
第十三條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執行。[1]
內容解讀
人社部日前清理部分文件,《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被廢止引人關注
【焦點關注】勞動合同解除後的經濟補償之變
本報記者 楊召奎
近日,人社部對適用期已滿、已有新規定替代、原有依據已廢止等文件進行了清理。其中,《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即勞部發〔1994〕481號文,業內稱之為481號文)被廢止,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481號文被廢止後,會對勞動者和企業產生哪些影響?《工人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勞動法專業人士。
「481號文早就該廢止了」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傑介紹,1994年通過的《勞動法》規定了用人單位應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各種情形,但並未明確規定具體應當如何支付經濟補償,只是「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為使有關經濟補償的規定便於操作,原勞動部於1994年12月發布481號文,1995年1月施行。」崔傑說。
在北京偉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姚均昌看來,481號文距今已達23年之久,其中短短的13條的規定內容,實踐中或被《勞動合同法》相關內容替代,或與目前勞動關系的處理及經濟發展不相吻合,不適用當前法制化進程的節奏,「481號文早就該被廢止了」。
「按理說,481號文從2008年就該停止執行。但由於沒有明文廢止,導致481號文的規定是否可以繼續適用的爭論,在勞動爭議司法實踐中一直沒有停止。」崔傑說。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講師王侃也認為,481號文被廢止是勞動法治發展的必然。在一些規定上,該文與勞動法律存在不一致的問題,影響了勞動爭議裁審銜接。
一些經濟補償金不再支持
根據481號文規定,用人單位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25%的經濟補償金;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須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但《勞動合同法》則規定,用人單位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等情形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北京知名勞動法律律師張志友說:「《勞動合同法》生效後,481號文廢止之前,在用人單位存在上述情形時,關於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25%經濟補償金及50%額外經濟補償金的請求是否應予以支持,各地司法實踐一直存在爭議。481號文廢止後,這個爭論可以停止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拖欠工資得不到懲罰,而是罰得更重了。只是有了處罰前置程序,即勞動者要到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監察部門督促支付後,逾期仍不支付的才有加罰。」張志友說。
經濟補償是否分段計算仍存爭議
關於解除或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和年限,481號文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有所不同。
對於計算基數,481號文並未封頂限制,而《勞動合同法》則進行封頂,即如果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高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支付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對於計算年限,481號文對協商解除合同、不能勝任工作解除合同,均有支付最多不超過12個月的限制,而《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勞動者月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3倍的,按照普通演算法處理,經濟補償不受12個月限制。
而《勞動合同法》規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終止,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❺ 勞動法經濟補償金的概念和作用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1、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在法定情形下用人單位也的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一般是有了更好的打算,其生活不會因勞動合同的解除而陷入困頓,因此《勞動法》並沒有要求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用人單位為逃避因解除勞動合同而應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補償,往往採取一些非法手段或者欺詐手段,迫使勞動者自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既失去工作,又得不到經濟補償,這顯然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鑒於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22日頒布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1)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2)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3)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4)拒不支付勞動者處長工作時間工作報酬的;(5)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結合上述規定,在四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如因下述情形,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1)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2)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3)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4)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5)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6)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2、在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縮小了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范圍。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之規定,勞動合同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的,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在這里即便是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然後經用人單位同意,用人單位也必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這種情況明顯不符合法律確立經濟補償金之目的。因此《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縮小了用人單位在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情況下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范圍,即只有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才有義務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用人單位非因勞動者過錯解除勞動合同,則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這和以前的法律基本保持一致。
4、在勞動合同終止的情況下,用人單位也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將勞動合同的終止也納入了經濟補償金的支付范圍,這種改進更能體現經濟補償金的目的。根據該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第六項之規定,因下述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仍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1)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因期滿而終止,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除非勞動合同期滿後,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要求續簽勞動合同,勞動者仍不同意續簽的,用人單位方可免除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
(2)因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或者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而導致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5、因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歸於無效,用人單位也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
對於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勞動部在1994年12月3日頒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的經濟補償辦法》中作了明確規定:1、違法行為所產生的經濟補償金。即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相關規定,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25%的經濟補償金。或者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25% 的經濟補償金。2、有年限限制的經濟補償金。即對於勞資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3、無年限限制的經濟補償金。即對於因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情勢變更或者經濟性裁員,導致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對於上述之標准,《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作了一些修正:主要有如下方面:
1、細化了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即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的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更改了有年限限制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情形。即只有勞動者月工資高於法定標准,用人單位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才有年限限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對於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上述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❻ 勞動法規定的經濟補償,一年補一個月。有年限規定嗎
1、在《勞動合復同法》中並制沒有對於經濟補償的年限限制,是根據在單位每坐滿一年一個月本人工資計算。如果員工的工資高於統籌地區的300%,那麼最高年限為12年。
2、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❼ 新勞動合同法辭退補償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員工可以要求經濟補償的情形
經濟補償金一般發生在勞資雙方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終止後,勞動者可以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並不是所有解除勞動合同都能要求單位支付。常見的可以獲得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2.用人單位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員工提出離職的;
3、用人單位違反合同約定未提供勞動保護,員工提出離職的;,
4、用人單位違反合同約定未提供勞動條件,員工提出離職的;,
5、.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員工提出離職的;
6、因用人單位原因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員工提出離職的;
7、用人單位規章制度不合法,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員工提出離職的;
8、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
9、勞動合同到期單位決定不續簽合同的;
10、勞動者不勝任工作,解除勞動合同的;
11、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無法從事新安排的工作的,解除勞動合同的;
12、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勞動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
13、勞動合同期滿的。
14、用人單位宣告破產的;
15、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決定提前解散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