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收入減免經濟法

收入減免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2-09-15 17:07:53

A. 關於經濟法中個人所得稅稅收策劃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根據《中華來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自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的文件法規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政策主要有: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鄉、鎮以上(含鄉、鎮)人民政府或經縣以上(含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有機構、有章程的見義勇為基金會或類似組織,獎勵見義勇為者的獎金或者獎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免徵個人所得稅。
(3)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4)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進一步規定,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B. 經濟法知識點有哪些

1.企業收入總額,是指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

2.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債務的豁免等。

3.企業取得的非貨幣形式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一般概念

所謂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資本主義概念

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學家關於經濟法的概念,主要見於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術文獻中。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存在我們看來屬於經濟法的法律規范,但它們不注重法律部門的區分,沒有民法的概念,更沒有經濟法這一概念。因此,要說明大陸法系國家,尤其是德日學界對經濟法的解說。

C.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

【導讀】納稅調整是根據國家相關機構制定相關稅法,對於企業所得稅等進行調整,和利潤總額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也是初級會計的重要考點,目前,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進行中,掌握考點也是初級會計考試成功的基石,因為知道和掌握了高頻考點,我們就能更有效備考,也能更節約時間,當然這也和考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努力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放棄了肯定是失敗的,下面就給大家帶來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大家趕緊學起來。

【知識點】納稅調整

提問內容:間接法調增或調減應納稅所得額是什麼目的?

回復:

您理解下為什麼進行納稅調整,納稅調整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會計利潤在計算過程中是不區分是否免稅,是否能稅前扣除這些因素的,就是用所有的收入減去所有的支出,以國債為例,國債利息是免稅的,但是計算會計利潤的時候國債利息的收入也是在其中的,那麼交稅的時候,因為國債利息不需要交稅,但是會計利潤中已經加入了,所以調減,再比如業務招待費,發生了10萬,但是扣除限額是6萬,也就是說,會計利潤中10萬的支出都減去了,但是算稅的時候,稅法規定,業務招待費只能減去6萬,那麼就是減多了4萬,這4萬是需要交稅的,所以需要調增。

【例-單項選擇題】甲公司2017年度實現利潤總額30萬元,直接向受災地區群眾捐款6萬元,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向受災地區捐款4萬元。已知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甲公司在計算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

A.6萬元

B.10萬元

C.3.6萬元

D.4萬元

【答案】C

【解析】(1)直接捐贈的6萬元不得扣除;(2)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的4萬元,限額=30×12%=3.6(萬元),當年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3.6萬元;(3)如果涉及「間接法」,本題納稅調增額=6+4-3.6=6.4(萬元)。

以上就是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也是客觀題的主要考點,當然會計科目也是必考考點,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常見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表等等,希望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也要重點掌握,另外學習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祝大家考試成功!

D. 增值稅免徵增值稅和不徵收增值稅有什麼區別

有以下幾點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指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的項目。

2、免徵增值稅

屬於原本需要征稅的而根據稅法相關規定,給予某些項目取得收入免予繳納增值稅的稅收優惠。

二、適用時間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沒有硬性的適用時間段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2、免徵增值稅

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免稅、減稅規定的,可以放棄免稅、減稅,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免稅、減稅後,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免稅、減稅。

三、開具發票的許可權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不征稅除特殊情形外,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不征增值稅項目本身並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所以納稅人發生不征增值稅項目,取得收入時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

2、免徵增值稅

可以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8號)第二十一條、《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文附件1)第五十三條,增值稅納稅人銷售免稅貨物,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免徵增值稅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特殊情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免稅糧食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政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儲備大豆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38號)。

E. 從個人所得稅法看經濟法的價值

一、我國經濟法原則的基本內容概括

經濟法原則是貫穿在經濟法律、法規之中,用於指導經濟行為的准則。據此,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1)普遍性,即經濟法基本原則必須貫穿於經濟法的全部實踐過程,能夠指導經濟立法,規制經濟執法和司法,並保障和促進經濟守法;(2)法律性,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具有規范性的內容和可以作為執法和適法之依據,即任何違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行為,均會導致一種直接的法律後果,其行為被確認為無效,不會導致上述法律後果的原則,不應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3)經濟法特性,經濟法基本原則應是經濟法所特有的原則,而且能從現有法律規范中抽象和概括出某一類社會經濟關系的共同本質特性;(4)可操作性強,原則雖然抽象,但原則一經確定總是要為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明確的行為導向。

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計稅手段缺乏調節性:在我國諸多稅種中,個人所得稅是唯一直接擔任個人收入調節重任的稅種,對縮小貧富差距、緩解收入的兩級分化意義十分重大,現在一些人的收入不僅包括合法收入,還包括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但是個人所得稅只調節個人合法收入,那些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還得靠公安、司法、紀檢、監督等部門去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增收成本。

2.計稅內容缺乏公平性:2007年1月1日實行的新企業會計准則中明確規定了職工薪酬的內容,不僅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還包括免費用車、免費住房等費用,而稅法中的計稅內容是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並沒有明確指明免費用車、免費住房等費用屬於個人所得,從而沒有納稅,目前來看這對於一般沒有享受此待遇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3.計稅單位缺乏科學性:個人所得稅以個人為計稅單位缺乏科學性,而以家庭為計稅單位的徵收方法更為合理,也更為經濟,因為它不僅充分地照顧到納稅人的納稅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減少納稅人數,提高征管效率。

4.計稅標准缺乏適應性:從今年3月開始,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免徵額)提高到2000元,僅僅幾個月後,建議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呼聲再次響起。原因何在?主要是目前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工資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也參差不齊,「一刀切」的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不能適應各地的具體情況。

三、個人所得稅法如何體現經濟法原則

(一)個人所得稅法應符合經濟法國家干預原則的基本要求

國家干預原則作為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具體要求有二,即正當干預和謹慎干預。

1.正當干預:正當干預是國家干預的最基本要求。必須做到:(1)國家干預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國家只能在經濟法事先確認的市場失靈的范圍內干預經濟,不得隨意擴張。(2)國家干預必須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現代經濟法十分關注程序的法制化建設,強調國家干預之程序化運作。(3)國家干預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國家干預經濟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需要在運用法律、貨幣、財稅、金融等通用手段的同時,兼用經濟計劃、產業外貿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因此,個人所得稅在修訂中就應該充分借鑒外國經驗,實施正當干預,既可以照顧到各地的實際情況,又不會發生地方制定政策影響中央稅收利益的現象。

2.謹慎干預:謹慎干預是對國家干預更高層次的要求。具體講,這主要是指:(1)國家干預不可取代市場的自發調節成為資源配置的主導型力量。(2)國家干預不可成本大於收益。(3)國家干預不可違背經濟法所追求的經濟自由、經濟公平、經濟效率、經濟安全等價值目標。由於我國工薪所得中的高收入者大多是掌握最新科技知識並能帶來大量資金的高層次人才,他們是推動新興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維持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因素,故為提高效率、增強國家競爭力,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應當考慮把有關工薪所得適用的稅率降至與其他國家大體相當的水平,以免由於稅負過重而造成人才和資金的外流,危害我國經濟發展後勁。

(二)個人所得稅法應符合經濟法優化資源配置原則的基本要求

國家征稅有二個目的:一是增加財政收入,二是實行社會宏觀調控。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最主要的任務,而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講求效率。因此,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必須注重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結合,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中,效率是我們關注的主要方面。把效率放在優先地位,就是要求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應當以能夠刺激納稅人對效率的追求為前提,把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放在優先地位考慮,讓勤奮努力者因其工作或經營具有較高的效率而取得較多的收益,這樣就不會出現計稅內容上所謂的不公平了。

(三)個人所得稅法應符合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原則的基本要求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開征並不是要讓富人向窮人看齊,而是首先要允許和鼓勵人們致富,然後讓先富起來的人通過向國家納稅來幫助窮人致富。而伴隨「平均主義」的收入分配機制的打破,收入檔次的拉開,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貧富差距的拉大,特別是憑借勤勞和才智獲得的所得遠遠不及那些非勤勞所得,不僅挫傷了人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還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引起社會不穩定。如果全體社會成員都長期處於貧困狀態,那麼即使收入分配再公平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只有先建立鼓勵人們致富的激勵機制,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此外,針對一些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依靠假合同、假協議,少報經營、資本或勞務報酬等收入,共同實施偷逃個人所得稅的行為,個人所得稅法有必要引入企業所得稅法中的作法,以防止關聯交易損害稅收公平公正,同時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最大限度的減少灰色和黑色收入。

因此,根據我國國情及世界各國個人所得稅法改革的趨勢,現階段我國開征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對納稅人、稅基、稅率、減免等方面的設計直接調節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以此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收入的宏觀調控!

F.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即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人總額,減除不征稅收人、免稅收人、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一)收人總額

企業收入總額是指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人。包括:銷售貨物收人,提供勞務收人,轉讓財產收人,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人,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人,接受捐贈收人以及其他收入。

(二)不征稅收人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人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人。

(三)稅前扣除項目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人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四)扣除標准

1.工資、薪金支出。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按標准扣除。未超過標準的按實際發生數額扣除,超過扣除標準的只能按標准扣除。

3.社會保險費。

4.借款費用。

5.利息費用。

6.匯兌損失。

7.公益性捐贈。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人的的5‰。

9.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10.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11.保險費。

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12.租賃費。

13.勞動保護費。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14.有關資產的費用。

企業轉讓各類固定資產發生的費用,允許扣除。企業按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准予扣除。

15.總機構分攤的費用。

16.資產損失。

17.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稅法規定準予扣除的其他項目。如會員費、合理的會議費、差旅費、違約金、訴訟費用等。

(五)不得扣除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超過規定標準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人無關的其他支出。

(六)虧損彌補

企業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而且,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G.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所得稅法律制度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節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考試內容]
一、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和徵收范圍
一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1、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企業所得稅法》 (2007 年3 月16 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8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包括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2、扣繳義務人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對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務機關可以指定工程價款或者勞務費的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企業所得稅法》,不是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二企業所得稅徵收范圍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立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企業所得稅稅率
企業所得稅稅率採用比例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取得符合稅法規定情形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 0%。

另外,稅法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 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 %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非居民企業取得符合稅法規定情形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⑴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⑵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後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⑶其他所得,參照上述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時,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
一收入總額
收入總額是指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包括:
⑴銷售貨物收入;
⑵提供勞務收入;
⑶轉讓財產收入;
⑷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⑸利息收入;
⑹租金收入;
⑺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⑻接受捐贈收入;
⑼其他收入。

二不征稅收入
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⑴財政撥款;
⑵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⑶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三免稅收入
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⑴國債利息收入;
⑵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⑶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⑷符合規定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四准予扣除項目
1、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⑴成本
⑵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⑶稅金(指銷售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資源稅、城建稅、教育稅附加、土地增值稅、關稅等,不包括增值稅)
⑷損失: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投資損失、其他損失
⑸其他支出

2、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准予扣除。

4、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5、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① 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② 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③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④ 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6、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7、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企業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① 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
② 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9、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10、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11、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

12、企業購置用於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

五不得扣除項目
1、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⑴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⑵企業所得稅稅款;
⑶稅收滯納金;
⑷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⑸企業發生的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扣除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以外的捐贈支出;
⑹贊助支出;
⑺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⑻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2、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⑴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⑵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⑶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⑷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⑸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⑹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⑺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3、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⑴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⑵自創商譽;
⑶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⑷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4、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5、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六特別納稅調整
1、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企業與其關聯方共同開發、受讓無形資產,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勞務發生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按照獨立交易原則進行分攤。

2、企業可以向稅務機關提出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稅務機關與企業協商、確認後,達成預約定價安排。

3、由居民企業,或者由居民企業和中國居民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抵於稅法規定正常稅率(25%)水平的國家(地區)的企業,並非由於合理的經營需要而對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的,上述利潤中應歸屬於該居民企業的部分,應當計入該居民企業的當期收入。

4、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准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5、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七虧損彌補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 年。
注意:一是自虧損年度的下一年度起連續5年不間斷地計算;二是連續發生年度虧損,也必須從第一個虧損年度算起,先虧先補,按順序連續計算虧損彌補期,不得將每個虧損年度的連續彌補期相加,更不得斷開計算。

聯營企業的虧損,由聯營企業就地依法進行彌補。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後利潤,按規定應補繳所得稅的,企業如果投資方企業發生虧損,其分回的利潤可先用於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後仍有餘額的,再按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

企業境外業務之間(同一國家)的盈虧可以互相彌補,但企業境內外之間的盈虧不得相互彌補。

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上述有關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不得扣除項目的具體規定,按照稅收法律制度規定執行。

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是指按照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稅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余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和抵免的稅額
1、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5 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余額進行抵補;
⑴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⑵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2、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稅法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五、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二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
1、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
2、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
3、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
4、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5、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場所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六、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與繳納
一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
1、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為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納稅人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為一個納稅年度。
2、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3、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4、納稅人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以人民幣計算。所得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計算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並繳納稅款。

5、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對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務機關可以指定工程價款或者勞務費的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每次代扣的稅款,應當自代扣之日起7日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報告表。

6、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企業之間不得合並繳納企業所得稅。

7、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就其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附送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企業不提供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資料,或者提供虛假、不完整資料,未能真實反映其關聯業務往來情況的,稅務機關有權依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8、稅務機關依照規定作出稅務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並按規定加收利息。

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企業所得稅以納稅人取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征期終了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當實行分月預交時,每月的最後一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當實行分季預交時,每季最後一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而在進行年度匯算清繳時,納稅年度最後一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三納稅地點
1、除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居民企業以企業登記注冊地為納稅地點;但登記注冊地在境外的,以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的,應當匯總計算並繳納企業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立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以機構、場所所在地為納稅地點。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可以選擇由其主要機構、場所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以扣繳義務人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3、非居民企業應當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的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未依法扣繳或者無法履行扣繳義務的,由納稅人在所得發生地繳納。納稅人未依法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從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其他收入項目的支付人應付的款項中,追繳該納稅人的應納稅款。

H.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誰能講解一下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一)減、免稅所得

1.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

①蔬菜、穀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

②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

③中葯材的種植;

④林木的培育和種植;

⑤牲畜、家禽的飼養;

⑥林產品的採集;

⑦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

⑧遠洋捕撈。

2.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①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

②海水養殖、內陸養殖。

3.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

4.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

5.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6.非居民企業。

7.小型微利企業。

8.高新技術企業。

(二)免稅收入

1.國債利息收入;

2.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4.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取得的特定收入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減免稅

(四)加計扣除

1.研究開發費用。

2.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五)應納稅所得額抵扣

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六)加速折舊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如速折舊的方法。

(七)減計收人

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人。

(八)應納稅額抵免

企業購置用於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I. 有個經濟法的題希望有好心人幫忙解

個人所得稅=30000X20%+(3000-800)X20%X(1-30%)+(3000-800)X20%
正常退休工資免徵個人所得稅(提前退休要收)
彩票單次中獎超過10000元,按20%稅率徵收
稿酬低於4000元,減免800元後按20%稅率徵收,並有30%稅收減免優惠,所以這里是1-30%不是1+30%

勞務報酬低於4000元,減免800元後按20%徵收

熱點內容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