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關於打折問題分析題

經濟法關於打折問題分析題

發布時間: 2022-09-17 01:40:26

『壹』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022

消費者有權要求賠償。
商場已告知是處理商品不能成為免責的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十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商場要保證商品符合《質量法》規定,包括處理商品)
第十八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商場應當說明或警示處理商品存在安全隱患)

主要的就這兩條,國家的任何法律並沒有規定處理商品在質量方面可以例外。

『貳』 經濟法分析題 急!某商場新進一種CD機,價格定為2598元。櫃台組長在製作價簽時,誤將2598元

1)商店的訴訟請求有法律依據嗎?為什麼?
答:商店的請求具有法律依據。合同法五十四條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識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本案符合重大誤解的構成條件,所以應認定為屬於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2)應如何處理?
答:商店在本案中雖屬於受損害一方,但是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工作的疏忽。在要求法院幫助自己返還之後,應該給予趙某一定的補助,以表達應工作疏忽給趙某帶去不變的歉意。
2.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秘密從境外買賣免稅香煙並運至國內銷售的合同。甲公司依雙方約定,按期將香煙運至境內,但乙公司提走貨物後,以目前賬上無錢為由,要求暫緩支付貨款,甲公司同意。3個月後,乙公司仍未支付貨款,甲公司多次索要無果,遂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乙公司支付貨款並支付違約金。
請問:
(1)該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為什麼?
答:該合同屬於無效合同。
依據《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①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②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屬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故為無效合同。
(2)應如何處理?
答:由於合同為無效合同,合同自始、絕對、確定、永久沒有法律拘束力,因此法院應駁回甲公司的訴訟請求。同時,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損害了國家利益,法院可以採取民事制裁措施,沒收雙方用於交易的財產。
3.甲企業向乙企業發出傳真訂貨,該傳真列明了貨物的種類、數量、質量、供貨時間、交貨方式等,並要求乙在10日內報價。乙接受甲發出傳真列明的條件並按期報價,亦要求甲在10日內回復;甲按期復電同意其價格,並要求簽訂書面合同。乙在未簽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按甲提出的條件發貨,甲收貨後未提出異議,亦未付貨款。後因市場發生變化,該貨物價格下降。甲遂向乙提出,由於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買賣關系不能成立,故乙應盡快取回貨物。乙不同意甲的意見,要求其償付貨款。隨後,乙發現甲放棄其對關聯企業的到期債權,並向其關聯企業無償轉讓財產,可能使自己的貨款無法得到清償,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請問:
(1)試述甲傳真訂貨、乙報價、甲回復報價行為的法律性質。
答:甲傳真訂貨行為的性質屬於要約邀請。因該傳真欠缺價格條款,邀請乙報價,故不具有要約性質。乙報價行為的性質屬於要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要約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內容具體確定;第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乙的報價因同意甲方傳真中的其他條件,並通過報價使合同條款內容具體確定,約定回復日期則表明其將受報價的約束,已具備要約的全部要件。甲回復報價行為的性質屬於承諾。因其內容與要約一致,且於承諾期限內作出。
(2)買賣合同是否成立?並說明理由。
答:買賣合同成立。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本題中,雖雙方未按約定簽訂書面合同,但乙已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甲亦接受,未及時提出異議,故合同成立。
(3)對甲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何種權利請求,以保護其利益不受侵害?對乙行使該權利的期限,法律有何規定?
答: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行使撤銷權的請求,撤銷甲的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以維護其權益。對撤銷權的時效,《合同法》規定,撤銷權應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該權利消滅。

『叄』 求法律專業高手幫答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題,題目如下。

我不專業~做著玩~跟你探討下~
1,火雞可以解除合同~(根本違約)專
只要在合同構屬成根本違約則可以解除合同,根本違約公約第二十五條:「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致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結果。」
故第二種不是根本違約
2,承運人~原因:清潔提單的簽發責任~
3,b構成反要約~合同未成立

『肆』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飛機票打折

民航機票再降一點兒

長久以來,民航機票打折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的航空公司將1300元的票價降到670元;有的將3000元的往返機票降到2000元,甚至1700元;也有的航空公司採取向顧客贈送精美禮品的辦法招徠客源.....這些直接的或者變相的機票打折,到底是屬於正常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還是低於成本的惡性競爭?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1999年1月25日國家計委、民航總局緊急發出《關於加強民航國內航線票價管理制止低價競銷行為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各航空公司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票價,不得以任何名義或優惠卡等任何形式進行折扣銷售。為了落實這一規定,當年民航在108線上實行了收入聯營。但從執行效果來看卻屢禁不止,仍有部分航空公司在「屢禁屢折」。

市場經濟條件下,最顯著最不可抗拒的經濟規律就是「看不見的手」在隨時隨地調節著資源的配置,以達到資源配置效果的最優化,「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由於這一過程完全是自發的、純客觀的,在資源調配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滯後,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了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競爭的無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求我們用適度的政府調節來彌補這支「看不見的手」。但政府調節的力度究竟應多大,應該在什麼方向;適度到底為多大,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很多問題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機票打折爭論的焦點在於:打折是否是低於成本銷售,是否屬於惡性競爭?打折這種手段從長遠來看是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還是會將全行業引向衰落?從傳統經濟學的角度看是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的定義是「社會平均條件下的社會必要勞動」。在所有行業都日益全球化的浪潮下,評估「社會平均條件」的地域毫無疑問應當置於全球。也就是說,從北京到廈門這條航線,某一種型號的飛機在某一條件下的飛行成本不應當取國內幾家航空公司的平均成本,而應當考慮:該航線由美國的飛機、歐洲的飛機甚至日本的飛機來飛,成本是多少。還有一個問題,我國目前的這一成本是由誰,通過什麼方式來核定的?筆者無從知曉,只談筆者對該問題的一些外圍看法:

《一》從各行業從業者收入來看,民航部門毫無疑問是屬於高薪單位。為什麼整個行業連續幾年虧損,員工卻仍能拿著高薪水?這是否正常?在整個基礎上如果核定成本是否合理?這就造成一種很怪的現象:其他行業虧損,人員外流;可民航虧損,仍有無數人趨之若鶩,都把在民航任職作為一種榮耀。這當中不僅僅是精神激勵的原因,更多人是著眼於經濟利益的優厚。這不僅讓我們想到:當年紡織業全行業虧損時,無數的勞模、老工人下崗,為什麼民航就不一樣?長此以往,整個社會的公平機制將受到挑戰,而一個社會的公平機制無疑是其長久健康穩定的基石。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虧損,從業人員收入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公司倒閉、破產,這雖然殘酷,但客觀上保持了一種競爭壓力,促使其挖掘內部潛力,盡量降低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如果延續目前的保護體制,很難有別的實質性的壓力來促使民航挖掘內部潛力。

《二》與賣茶葉蛋和擺地攤不同,航空公司擁有的是飛機和跑道,資金、人才、管理、服務之間的競爭無疑是巨人之間的比賽,規模效應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你必須有充足的後備飛機、跑道,才能提供准時的航班,才能在出現意外時調劑過來,才能比別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說到底民航的競爭,最根本的就是供給旅客廣義上服務的競爭。我們除了幾大航空公司,還有一些小的航空公司。無論是採用聯合的手段,還是在一些線路上實行互補式的共營,這些小鳥都無法提供這種優質的服務。那麼我們究竟應當如何對待這些小鳥?現有市場規模下,目前蛋糕就這么大,而每隻鳥都要吃飯,這其中既有部門利益,也有地方政府的利益。雖然上級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但小鳥們為了生存,必然採取降價這一最具殺傷力的殺手鐧來競爭客源,並從而引起了管理的混亂。民航主管部門管理起來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處罰了這個,那個又冒出來,最後造成從眾性大面積犯錯,形成管理學上的處罰悖論。對於小鳥來說,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也是數次民航票價打折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整體上我國的民航工業很大,但由於分割成了許多家大小不一的公司,形不成整體的合力和規模效應。在小公司的市場紀錄中,短期行為嚴重,不注重整體利益,客觀上削弱了我國民航整體的競爭力;另外,現有的航空公司都為國家或地方政府所有,在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如何激勵管理者為公司甚至為全行業的利益而放棄短期的行為,值得我們思考。那麼我們是否應當鼓勵其在自然條件下,充分競爭,最後兼並、重組,最終發展壯大呢?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上述想法是可行的,也符合理想主義的色彩。但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也沒有這樣的地點。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任何行業想置身世外是不可能的。全世界配置資源,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是未來的潮流。我國已加入WTO,雖然我國航空市場還沒有全面開放,但留下的緩存時間已不多。我們沒有時機讓小鳥自然長成為老鷹,必須科學地幫助其成長、合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盡可能在狼來的時候,自己長的足夠大;另一方面,加強監管,鼓勵競爭。以此來促進合並,真正體現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不然在目前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任由大家」分著吃」,只會使民航全行業在低層次上徘徊,難有大的發展。實踐證明,光有保護的行業是發展不起來的。

《三》有人認為:我國國情特別。〈1〉整體上航班上座率低。票價低了,不利於盡快收回投資,甚至於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2〉新買的飛機,擴建的機場等,投入的資金遠未收回,和國外幾十年已收回成本的航空公司不是同等條件下的競爭。〈3〉管理制度和模式上的差異。

這些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已經加入WTO,必須按照市場經濟下既有的規則辦事。開放民航市場後,無情的競爭是不會理解你這些理由,這些理由也不能成為我們的保護傘。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應當置於全社會的大環境里考慮,應當與全社會總資產的增長趨向保持一致,不能以一部分消費者的資產來彌補國有資產。

票價高了,乘客減少,這是價格杠桿的自然體現。不能光想到想到我們的飛機價格與國外一致,就要求我們票價也應向國外看齊。中國人口眾多,先富起來的中產階層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理應有比國外高的多的上座率,但目前我們做不到。為什麼?這只能說明我們做得不夠,而不應再怨天尤人。國外航空巨頭都覬覦的市場,虎視眈眈,以求一搏,可我們自己卻為何一味埋怨市場的不如人意?

管理上的原因,需要通過改革,學習人家的管理方法來解決。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這才是強者的思維。競爭本身就促進了這些原因的解決。如果因此而抑制競爭,那就是本末倒置。應當認真坐下來,思考現有的問題和漏洞,想出改進辦法,改革機制;而不是守著現有的機制去要求高價票。有的航線客源不夠,為什麼還要添置飛機,擴建機場?這種決策上的失誤,難道不應該承擔責任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虧損是必然的,是市場的回應,怎麼能由消費者來承擔?改革決策制度,審思決策過程,建立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決策機制是必需的。

鼓勵競爭,短期內可能會使民航虧損加劇,但也會加大內部壓力,惡化局部環境,促使盡快的分化、重組,改革機制。從行業的長遠利益來看,是利大於弊。我們的家電行業已為此做出了榜樣。即使倒閉幾家公司,被別人收購,從整體意義上講也不是什麼壞事。這不是感情問題,而是市場規律。溫室里長不出健壯的花朵。關鍵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個魄力。已經入世,容不得我們太多的時間猶豫。不是我們不應該扶植,而是在現在情況下,繼續鼓勵競爭比一味的保護要好,因為我們的航空市場遠沒有達到過度競爭的階段。

『伍』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打折銷售的原因

銷售商品涉及的打折銷售主要有:

1、商業折扣
商業折扣是指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標價上給與的價格扣除。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做說的打折,為的是薄利多銷。對於批發商而言給予商業折扣,批發商購買量越多、價格越低。同時也是企業最常用的的方式,可以擴大銷售、佔領市場。
2、現金折扣
現金折扣表示方式為: 2/10,1/20,n/30(即10天內付款,貨款折扣2%;20天內付款,貨款折扣1%,30天內全額付款)。通常採用總價法確認收入。為了促進顧客盡早付清貨款而提供的一種價格優惠。可以縮短收款時間,並且減少壞賬損失。

『陸』 經濟法,題目

『柒』 急求。。。經濟法關於商場買鞋的案例分析。。。專業點的回答

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雙方權利義務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適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應當具有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該服務後,只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退換貨條件,或者符合經營者與消費者關於退換貨的約定,均有權向經營者提出退換貨的要求。

『捌』 經濟法學 案例分析題

乙向甲購買彩電的行為屬於因重大誤解而實施的民事行為,屬於可撤銷的行為。
本案中如果乙在合同成立後一年以內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買賣合同,則法院應當判決撤銷合同,乙退還彩電給甲並不負價金。如果乙超過一年才起訴,則雙方的買賣合同生效,乙應當支付約定的價金5000元並承擔違約責任。而且,此一年為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玖』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題,考試要的,急求權威答案

第一題:9月10號的邀約沒有撤銷。A 與B之間的買賣鋼纜合同成立。
第二題:賣方對於所銷售貨物應該承擔知識產權擔保義務,如違反此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

『拾』 中國經濟法全文

第一章.競爭法
競爭法是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三者相比較,《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要一點。(2004年司法考試中後兩者沒有出現考題,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出了一個三分的題)
《反不正當競爭法》
該法可以以「哪一種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主線來具體掌握。
關於競爭法部分,目前我國商務部正在加緊進行反壟斷法的立法,而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密不可分。因為標准意義上的競爭法即是由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兩個部分所組成的,而我國目前並沒有出台反壟斷法,關於反壟斷的法律規定散見於其他法律如《價格法》等,其中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里就存在部分反壟斷的法律規范。這也可以解釋一些通用的競爭法的教材中,把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分為「限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兩個部分。其中的「限制競爭行為」實際上即應是對壟斷行為的調整。
「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本部分的重點,具體如下:
①市場混淆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其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二)項是關於第二種表現形式的描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此種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此處應注意關鍵詞「知名商品」,並應掌握關於「知名商品」的界定的問題。第5條第(三)項規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此處與《公司法》中關於「公司名稱專用權的保護」的問題相呼應。
②商業賄賂行為。第一,回扣、折扣和傭金是不同的。回扣是違法的,而折扣和傭金是法律允許的。第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此處的「其他手段」,不僅僅指提供金錢,還包括提供免費項目等手段。
③虛假宣傳行為。此種行為應注重分析何謂「引人誤解」。另外,注意此處與《廣告法》相結合的知識點,即在何種情況下廣告的經營者和發布者應承擔連帶責任。
④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此種類型的構成條件是:一是要求有商業秘密。二是有不正當的行為,關於不正當行為的具體表現,《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對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三是行為主體可以是經營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四是已經或可能給權利人帶來損害後果。
⑤低價傾銷行為(或稱「低於成本價銷售行為」、「掠奪性低價行為」)。需要考生注意:不是所有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行為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而必須是要「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為前提。關於此種類型的例外情形是很重要的出題點:如銷售鮮活的商品、季節性降價等。
⑥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第一,有獎銷售行為在我國是法律所允許的。第二,我國法律禁止的是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包括「虛假的有獎銷售」和「抽獎式銷售中的巨獎銷售」。另外,需要考生明確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是「經營者」的不正當有獎銷售的行為,而不包括公益性的有獎銷售行為。
⑦詆毀商譽行為。例外情形是新聞單位被利用或被唆使時,僅構成一般的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行為,而不是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因為對於新聞者來講,其與消費者之間不是競爭的關系。
關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責任部分,立法重點並不是在民事責任上,而是在行政責任方面。應注意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三種行為是沒有行政責任條款的,即低價傾銷行為、搭售行為和詆毀商譽行為。
《拍賣法》
本部分在司法考試中最典型的出題方式是「依據拍賣法,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不正確的)?」
重點內容是拍賣規則,尤其是拍賣法的特有規則。
一些細小的知識點:法定公物的拍賣;拍賣企業的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金為100萬元人民幣;在拍賣活動中有三方當事人——拍賣人、委託人和競買人,需要注意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及三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
「瑕疵請求規則」——是拍賣規則中最重要的規則。其強調的是當拍賣物出現瑕疵時,由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委託人和拍賣人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不承擔責任,如經過展示的或拍賣物有明顯瑕疵等情況競買人喪失請求權。
關於拍賣法特有的規則,還需要掌握底價規則、價高者得規則及禁止參與競買規則等。
《招標投標法》
重點掌握:必須招標的范圍。
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性質,其發出即生效。
在招投標的過程中關於分包的情形,及責任承擔的問題。關於本部分法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規則,就分包項目這一部分出現的責任承擔問題,發包人既可以要求分包人,也可以要求中標人承擔責任。
第二章消費者法
本章由兩個部分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關於二者的區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護的對象是確定的,貫徹特殊保護原則,是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於消費者的受損權益如何救濟,而不是具體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因此,只有是消費者的身份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沒有主體上的限制,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均可適用。其立法主旨在於產品責任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以及對受害者的利益的救濟的問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本部分重點在消費爭議的解決的問題。
①消費者的界定。作為自然人,必須是依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形才適用該法。例外是農民在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時,也參照該法來執行。
②由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個特別保護法,因此在法條構成中,消費者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而經營者只有義務沒有權利。這並不是說在消費活動中消費者沒有義務、經營者沒有權利,而是因為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經做了具體的規定。
③在經營者的義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者不得單方作出對消費者不利規定的義務」,若作出了不利規定,則規定也是無效的。
④消費爭議解決的問題。在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存在兩種情形:一種是輕微後果,如商品不符合質量,可以通過退貨等方式解決;另一種是造成嚴重後果,即對其他財產或人身造成了損害。第一種情況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向銷售者要求賠償。而對於第二種情況,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財產損害的,則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
另外,營業執照、展銷會、櫃台出租、虛假廣告等情況下所產生的消費爭議的解決也是司法考試重要的出題點,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⑤關於「三包」的規定。
⑥雙倍返還。此種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承擔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經營者有欺詐,二是提出要求的主體必須為消費者。
《產品質量法》
最重要的是產品責任的承擔的問題。
①產品的涵義。
②生產者和銷售者對於產品質量的具體義務的種類。這些義務包括產品質量的內在要求如安全性、實用性、明示性等。另外還包括包裝標識義務、不作為義務等。
③承擔產品質量責任時,有兩種路線:一條路線是從責任的分擔的角度來看,即當產品責任發生的時候,關於責任的分配遵循「生產者的嚴格責任」和「銷售者的過錯責任」兩個原則。這里需要重點掌握生產者的嚴格責任和除外情形(如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將產品投入流通時所存在的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等)。
另一條路線是從受害者的權益救濟角度來看,存在多重的救濟途徑,既可以找生產者要求其承擔責任,也可以找銷售者。我國的《產品質量法》在修訂的過程中,增加了兩個連帶責任的主體——產品質量責任的認證機構、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如果產品質量的認證機構不履行其法定義務,對因其產品不符合認證標准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其要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對產品質量作出承諾和保證,而產品又不符合其承諾和保證的質量要求,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時,其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章銀行業法
《商業銀行法》
(所謂的商業銀行,是指國家要進行特別監管的特殊的金融企業。)
①商業銀行的設立條件。
②商業銀行與銀行業監管機構的關系。在我國現行體制中,對商業銀行進行管理的機構有兩個,一是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二是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考生應理解二者各自所監管的范圍。
③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是三大業務——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其中中間業務的風險性不是特別大,因此相應的法律規制也少一點。而在資產業務與負債業務中存在一個重要的規則——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主要是為了滿足審慎經營的要求。為了保障商業銀行的審慎經營,因此會對銀行的特定業務有一些要求,目前在《商業銀行法》里強調:商業銀行在我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的不動產,不得向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依行使抵押權、質權而取得的不動產或股票,應當自取得之日起兩年內處分。
④商業銀行的接管。這不是一個破產前的必經程序,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因此接管的條件、目的和法律後果需要重點掌握。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①中央銀行與銀監會的分權。
②監督管理的對象。《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條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③《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2條(「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對下列申請事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決定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非常明確的規定了監管機構的審批時限。此為立法上的一大進步,防止濫用監管權力。
④中央銀行與銀監會的關系。《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6條規定:「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檢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建議,應當自收到建議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回復。」
⑤《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里確立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特別的監督管理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強制整改的措施」——第37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為嚴重危及該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損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區別情形,採取下列措施(一)責令暫停部分業務、停止批准開辦新業務(二)限制分配紅利和其他收入;(三)限制資產轉讓;(四)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或者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五)責令調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六)停止批准增設分支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改後,應當向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提交報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經驗收,符合有關審慎經營規則的,應當自驗收完畢之日起三日內解除對其採取的前款規定的有關措施。」本措施說明我國法律在公權力介入時,不再單單是傳統上的罰款。
本章法律責任的問題需要將《商業銀行法》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聯合起來掌握。
第四章證券法
《證券法》
與《公司法》的結合的問題。關於股票、債券的發行,股票的上市、暫停和終止,在《公司法》均有規定,而沒有關於證券交易的相關規定。因此《證券法》中關於證券交易行為的規范,是需要掌握的內容。
關於《證券法》的修訂。一是第28條(「股票發行採取溢價發行的,其發行價格由發行人與承銷的證券公司協商確定。」)二是第50條(「公司申請其發行的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由證券交易所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核准。」)
重點掌握:①證券機構。一是證券交易所,在我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會員制的事業法人。二是證券公司,注意區分綜合類的證券公司與經紀類的證券公司在設立的條件、業務范圍上是不同的。
②證券的發行的行為。《公司法》上已經有所涉及。在發行過程中,對於律師事務所而言,其相關的證券業務及行為不當法律責任的承擔。另外,我國是不允許發行人自己發行證券的,一定要承銷發行。在承銷的過程中,有一個期限即代銷包銷最長不得超過90天。
③證券的交易行為。首先應明確掌握受到限制和受到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的確定,不同的機構和人員受到的限制和禁止是不同的。比如對於證券交易所的人員,是禁止其進行證券交易的,而對於證券中介機構人員來講,是限制交易時間的交易。另外,大股東的短線交易是很重要的出題點,法律不允許大股東在買入6個月以內再賣出或出賣後6個月以內再買入,否則要承擔一個法律後果——公司的歸入權。其次是證券的上市。重點掌握債券的上市條件。再次,關於上市公司的收購制度。立法實質上是鼓勵上市公司的收購的,但是反對利用上市公司的收購來做不良的行為。因此應掌握收購不同比例時相對應的不同的規則。
第五章財稅法
財稅法由稅法(又分為稅收程序法與稅收實體法)、會計法及審計法組成。
稅法
稅收實體法涉及各種稅種,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重中之重又是個人所得稅,因此,關於個人所得稅里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基、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稅收減免等等應注重掌握。關於稅收程序法里,主要是《稅收徵收管理法》,其重要的知識點為:①在該法修訂以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納稅人繳納的稅雖然是無償的,但是納稅人在整個稅收征納的過程中是有權利的」。②注意掌握稅款徵收中的基本制度,如征納期限制度、應納稅額的確定的制度、稅款徵收的保障制度等。③在該法修訂後,加了一個「稅收優先權制度」,其具體的內容為:稅收優先於普通的債權,在特定的情況下優先於有擔保的債權。優先的程度為: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優先於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來執行。
會計法
重點為會計核算的要求——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的處理問題。
審計法
隨著我國審計風暴的來臨,審計法可能會受到司法考試的關注。
重點掌握審計法的調整范圍、審計機關的職權及在特定情況下的審計程序。
第六章勞動法
重點問題:①勞動法的適用問題。②勞動合同的解除權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合同解除權是不同的。勞動者享有更多的勞動合同解除權,而用人單位的解除權是受到嚴格限制的。③勞動爭議仲裁和仲裁法里的仲裁是不同的。勞動爭議的仲裁主要解決的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糾紛的,因此仲裁法中的一些仲裁規則是不能在勞動爭議仲裁中適用的。
重要的知識點:①勞動法的適用范圍。②勞動能力的問題。凡是年滿16周歲,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均是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人。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效力問題中關於勞動合同無效的情形與合同法所規定的大致相同。注意:在勞動合同中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款是無效的。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要准確記憶具體法條的規定。勞動合同的糾紛處理問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與「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中,勞動者的賠償責任是很重要的考點。④勞動法中的集體合同。集體合同的形式本身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權利。集體合同的效力高於勞動合同的效力。關於集體合同的生效,強調的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⑤勞動基準法。掌握休假的種類、加班加點時工資的支付。在工資的法律制度里,需要掌握工資的支付保障,如必須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代替支付、對待扣工資的嚴格法律限制等。⑥勞動保護法。重點為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⑦勞動爭議。先仲裁後訴訟。需要重點掌握勞動爭議仲裁與仲裁法里的仲裁的具體區別,以及在仲裁時間上的限制,如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等等。
分析2004年司法考試中經濟法部分所涉及的知識點,有兩個部分考查的最多,即銀行業法(其有《商業銀行法》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勞動法。究其原因:第一,銀行業法是新法,且在2004年我國整個銀行業的監管體制進行了一個重大改革,並出現了一個新型的監管的模式。這也提醒考生,出現變化的法律,或者已經出現變化但司法考試沒有考過的法律,均是復習重點。第二,勞動法雖然不是新修改的法律,但是其與2004年整體的社會大環境有很密切的關系,以人為本,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保護的問題,引起了法律界的廣泛關注。而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弱者是勞動者一方,因此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問題,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重要的問題。
第七章土地法和房地產法
本章實質是兩個法律,但是卻密不可分,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房屋的所有權和土地的所有權是分離的。
《土地管理法》
①土地的所有權。我國土地是公有的,一種是國有土地所有權,一種是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對於國有土地,需要掌握哪些土地是屬於國家土地的。對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由三個不同的所有權的代表,即由村、村內的集體經濟組織或鄉鎮來代表。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是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管理的限制,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②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國有土地取得使用權的方法是兩種,一種是出讓,一種是劃撥。出讓的方式、期限,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限制,如何取得劃撥的土地等問題需要掌握。
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取得主要是按用途來確定的,土地的用途不同,取得的方式也不同,(耕地—承包,宅基地—分配)。土地承包經營權也是復習的重點。
③建設用地的管理。所謂的建設用地的管理是指當要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開發,將其變為建設用地時,則會涉及到國家徵用的問題。必須由國家來徵用的,在徵用的過程中,實際上涉及到國家利益和農民利益的保護問題,尤其是農民利益的保護問題。在土地的徵用過程中,怎樣保護農民的權益問題是現在引起各方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焦點,所以此部分一定要了解在征地的過程中,國家建設用地的批准許可權,以及關於征地的嚴格的程序規定,需注意的是:在特定的過程中,由於土地是公有的,所以政府實際上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的權利。
關於土地糾紛的解決,需掌握的是:土地糾紛在確權行政爭議上,主要由行政機關來進行處理;但在土地侵權糾紛上,它實際上是因侵權而引起的一個民事糾紛,這時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只是幫助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則可提起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因為糾紛本身的性質是侵權糾紛。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當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屬問題解決了之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容易掌握了,最重要的知識點是:哪些房地產不得轉讓,尤其是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轉讓,即不符合法定條件時,比如未交出讓金等;此外,不允許炒賣地皮。
在整個的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於未向國家交足出讓金或者未交出讓金,在獲得後若想進行開發經營以盈利,則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土地的收益部分,必須上繳給國家,此處涉及到國有資產或者國家權利的保護問題。此外,在復習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法條時,還應注意的是房和地,雖然它們是一個土地的使用權,但它們是合並在一起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
第八章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環境保護法本身可考的條文不是特別多,因此它的重點內容特別容易勾畫出來,准確來講,本部分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環境特殊侵權責任,此外還應注意環境糾紛的解決問題。
1、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環境保護法確立了非常多的制度,比如環境規劃的制度,清潔生產的制度,對此至少要了解哪些制度屬於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在對這些制度基本了解的情況下,重點掌握: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2、環境法律責任問題。在這里常被考的知識點是環境民事責任。環境民事責任作為一個特殊的侵權,它是一個嚴格責任,這意味著它不問行為人的過錯程度。環境民事責任的要件是:實施了侵害行為,發生了損害後果,行為和後果之間有一個因果關系。至於主觀的過錯狀態在此不考慮,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嚴格責任意味著行為人不能隨便的免責,其主觀有沒有過錯,不會成為免責的條件,必須有法定的免責情形。對於環境民事責任,法定的免責情形主要是:①由於不可抗力造成的,並且行為人及時採取合理措施的。②受害人自我致害的。③第三者過錯的。由此可知行為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免責,在什麼情況下必須要承擔責任,注意掌握上述構成要件和免責事由。
3、由於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本身具有一些特有的專業性、知識性問題,所以在一些環境民事糾紛中,它也會做一些調解,如同土地侵權糾紛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做的調解工作;但是它的調解結論,調解過程不是必經程序,也不是最終程序,其調解結論也沒有法律的強制執行力,如果當事人對其調解不服,則可以提起的是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
另外在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中,環境民事訴訟的時效是3年,且在環境民事訴訟里常會出現責任倒置、因果關系推定等情形,總之我們應注意把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和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結合在一起來掌握、運用。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