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終止
❶ 合同法單方面終止合同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了單方解除合同的條件,具體如下: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使合同不能實現合同目的;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條第二款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❷ 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
法律分析:合同終止,是指合同當事人雙方在合同關系建立以後,因一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使合同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所謂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後,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自始至終或向將來消滅的一種行為。
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的相同點:
1.表現相同。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都表現為依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消滅。
2、權利性質相同。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權均為形成權
3、權利產生途徑相同。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的產生都可依法定或約定的兩種途徑。
4、方式不同。合同解除是合同終止的方式之一,合同終止的方式更廣泛。
合同終止和合同解除雖然具有相同之處,但二者在理論上仍存在不少區別:
1、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既可溯及地產生合同如自始至終未發生一樣,而合同終止沒有溯及力。
2、二者的適用范圍不同。合同終止適用於履行、對價相抵等合同法確定的情形,合同解除適用范圍法定或者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情形導致合同履行不能等情況。
3、二者產生的法律效力不同。合同關系得以終止,進產生向將來消滅的效力,法律沒有強制要求恢復到合同沒有履行的效果。但合同一旦解除,合同當事人不再負擔合同,並且法律還要求恢復原狀。
4、消滅合同效力的類型不同。合同終止包括任意終止和非任意終止。其中,任意終止是沒有法定或約定條件限制的終止。但合同解除必須基於一定原因和條件的限制。
5、消滅合同效力的權利能否繼承不同。合同終止其合同效力僅面向未來而消滅,因此即使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債的轉移,終止權也隨之轉移。合同解除權並不隨著債的轉移二轉移,即合同解除權不能被新的權利人所繼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❸ 民法典關於合同終止的規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合同終止的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債務相互抵銷(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❹ 合同法關於合同終止的幾種情形
合同終止也就代表著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終止。那麼債務已經履行;債務相互抵銷;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債權人免除債務以及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都是債權債務終止的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❺ 合同法上什麼是合同終止,合同終止需符合哪些條件
合同終止,是指因發生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使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終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1)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2)合同解除;(3)債務相互抵銷;(4)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5)債權人免除債務(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全部債務的,合同部分或全部終止);(6)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7)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一條 有下列青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債務相互抵銷;(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五)債權人免除債務;(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❻ 現在合同法可以在什麼情況下終止
根據最新法律規定,合同法規定的可以終止的情況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債務已經履行;債務相互抵銷;債權人免除債務;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❼ 合同法對合同終止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終止期限的規定:如果合同依法附終止期限,則自期限屆滿時合同失效。如果當事人未附期限,則在債務已經履行、債務相互抵銷、或者具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等情形時,合同終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第五百五十八條
債權債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等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舊物回收等義務。
第五百五十九條
債權債務終止時,債權的從權利同時消滅,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❽ 民法典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債務已經履行;債務相互抵銷;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債權人免除債務;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
【債權債務終止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一)債務已經履行(二)債務相互抵銷(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四)債權人免除債務(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❾ 民法典規定合同終止的條件是什麼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