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6c軌跡

國際經濟法6c軌跡

發布時間: 2022-09-17 10:37:15

『壹』 國際信用評級6c法的概念

信用6C分析法是商業銀行傳統的信用風險度量方法。是指由有關專家根據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經營環境(condition)和事業的連續性(continuity)等六個因素評定其信用程度的方法。它涉及6個方面,這些方面的英文詞語第一個字母都是「C」。 謝謝親的採納

『貳』 求國際法全文

當代國際法的基本內容

以主權國家為基礎的當代國際法的基本內容可概括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關於國家、居民、領土的國際法制度;國際人權法;海洋法;航空法和外層空間法;外交關系和領事法;條約法;國際環境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刑法;國際組織法;國際爭端的解決;戰爭與武裝沖突法。
一、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主要包括:主權和各國主權平等原則、國際合作原則、人民自決原則、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不使用武力和威脅原則、不幹涉內政原則,誠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等。中緬、中英共同倡導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概括和反映了上述原則,在許多雙邊的和一般的國際文件中都有規定,因此,也被認為是國際法基本原則。
二、國家、居民和領土的國際法制度
1�國家。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享有充分的主權,法律地位平等,有獨立參加國際關系的能力、直接承受國際權利和義務的能力和獨立進行國際求償的能力。國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構成國際不法行為,應承擔國際責任,其形式主要有道歉、終止不法行為、賠償等。國家行為構成國際犯罪的,國家責任的形式可表現為限制國家主權等。犯有國際罪行的個人,應承擔刑事責任。
2�居民。居民包括本國人和外國人。一個人依國籍而同其國籍國建立法律聯系受該國的法律管轄,享有和承擔該國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外國人同時服從居住國的屬地管轄權和國籍國的屬人管轄權。各國給予外國人的待遇主要有三種: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差別待遇。
3�領土。領土由領陸�包括領水的底土、領水�包括內水和領海和領空組成。領空是指領陸和領水的上空,直至外層空層的下沿。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屬於沿海國的管轄區域,但不是一國的領土。領土處於一國的主權之下,是國家行使最高權力的空間范圍,其他國家不得侵犯一國的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事、物享有屬地管轄權;在行使其屬地管轄權時,應尊重他國的屬人管轄權。
三、國際人權法
國際人權法主要淵源是國際人權條約,主要有《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在國際人權法的形成中起了奠基作用。根據國際人權條約的規定,所有人,不分性別、種族、膚色、宗教、語言、國籍、社會出身,等等,都有權平等地享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權利,締約國有義務採取立法和其他措施,保證其領土范圍內的所有人享有這些權利;在他們的人權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有權得到行政的和司法的救濟。國際人權法禁止種族滅絕、種族隔離、販賣奴隸、施行酷刑等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它們被認為是刑事犯罪,締約國有義務予以懲罰。人權在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是本質上屬於一國的國內管轄事項,其他國家不得加以干預。
四、海洋法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習慣海洋法規則進行了全面編纂,並有很大發展。現行的海域制度主要有:領海,是沿海國主權之下的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出12海里。沿海國對領海內的一切人和事均有管轄權。外國所有船舶享有無害通過權。但我國法律規定,外國軍用船舶通過中國領海,須事先得到批准。專屬經濟區,是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出200海里。是沿海國的管轄海域,沿海國對其中的一切自然資源享有主權權利,對其中的人工島嶼等設施的建造和使用、科學研究和海洋環境保護有管轄權。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大陸架,海洋法上的大陸架是指領海以外,依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寬度自領海基線量起不超出350海里。窄大陸架國家大陸架寬度不到200海里的,擴展到200海里。公海,是國家管轄海域以外的海域。對所有國家開放,實行公海自由原則,所有國家在這里都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建造人工島嶼等設施、捕魚和科學研究的自由,但捕魚自由已受到嚴格限制。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和船上事項受船旗國管轄。國際海底區域,是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由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類進行管理,國家和自然人、法人可通過與管理局簽訂合同的方式參與「區域」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
五、航空法和外層空間法
航空法和外層空間法,是分別調整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之間的界限至今在法律上尚未明確。
空氣空間分為國家領土之上的空氣空間和國家領土以外陸地和水域上的空氣空間。前者稱為領空,屬於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後者稱為公空,不屬任何國家所有和管轄。同劫機行為作斗爭是航空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劫機被認為是犯罪行為,航空器登記國、航空器承租人主營業所所在地國、航空器降落地國、犯罪發生地國、犯罪份子所在地國均有管轄權。對劫機犯罪實行或起訴或引渡原則。外層空間是指領空和公空以外的空間,包括所有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繼承財產,任何國家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應為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而利用。
六、外交和領事關系法
外交和領事關系法,是關於國與國之間外交和領事關系的建立,外交代表和領事及其機構的設立和派遺,外交代表和領事的等級,他們及其機構的特權和豁免,以及對接受國的義務的國際法。
使、領館享有的特權和豁免有:懸掛派遣國的國旗和國徽,館舍和檔案、文件不可侵犯,自由通訊,免納一切捐稅等。外交代表和領事官員享有的特權和豁免有:人身、寓所和文書、信件不可侵犯,管轄豁免,免納捐稅等。使、領館和外交代表,領事官員應尊重接受國的法律和規章,不幹涉接受國的內政。
七、條約法
條約對締約國有拘束力。條約必須遵守。締約國有義務善意履行條約規定。
締結條約,一般要經過談判、簽署、批准和交換�存批准書等程序,才能生效。一國在簽署、批准或加入一條約時,有權在不違背條約的宗旨和原則的條件下,對條約的某一或某些條款提出保留。
八、國際環境法
國際環境法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環境的保護,海洋環境的保護,水環境和水資源的保護,生物資源的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南極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危除廢物污染的防治等。國際環境法的淵源主要是國際條約;但是,聯合國大會以及聯合國主持下的國際會議通過的許多宣言、決議、憲章,如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1992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1982年《世界自然憲章》等,在國際環境法的形成上也起了很大作用。
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1尊重國家主權原則;�2各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3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原則;�4國際合作原則;�5資源共享共管原則;�6兼顧各國利益和優先考慮發展中國家特殊情況和需要原則;�7禁止轉移污染原則等。
九、國際經濟法
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性質和內容,國內學者有兩種大相徑庭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家與國家之間和超越一國范圍的經濟關系的法律;它的主體,與一般所稱的國際法的主體不同,除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以外,還包括個人�自然人和法人。另一種意見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經濟關系的法律,而不調整國家與個人和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其主體是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但一般都認為包括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等方面。
十、國際刑法
國際刑法是關於防止和懲治國際犯罪的法律,作為國際法的一個分支正在形成之中。目前,被國際法認定為國際犯罪,因而應當受到懲罰的罪行有:侵略罪、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種族滅絕罪、販賣人口罪、劫持人質罪、危及海上航行安全罪、危害國際航空安全罪、販賣毒品或精神葯品罪、偽造貨幣罪、盜竊國家珍貴文物罪等。凡犯有這些罪行的個人都應承擔個人責任。即使為侵略罪這樣的國家行為,參與策劃、准備、實行侵略的個人也必須承擔刑事責任。
十一、國際組織法
國際法上的國際組織是指兩個以上國家為了某種目的以一定協議形式創設的各種機構,即政府間組織。國際組織的參與者分完全會員、准會員、部分會員、聯系會員和觀察員,他們各自享有與其資格相應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
十二、國際爭議法
當代國際法禁止使用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要求各個國家使用和平方法解決它們之間的各種爭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當代國際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解決國際爭端的和平方法包括:談判、協商、斡旋、調停、仲裁等。當一國遭到外來武力攻擊時,受到攻擊的國家有單獨的和集體的自衛權。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使用武力時,應立即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報告。
十三、戰爭與武裝沖突法
當代國際法禁止一國對另一國發動戰爭。但是,國際法承認在三種情況下使用武力合法:�1當一國受到武力攻擊時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權;�2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為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而採取行動;�3殖民地人民為反對殖民統治而進行民族解放運動。武裝沖突法主要體現為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體系和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及1977年兩個附加議定書

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一)國家主權平等原則

無論是《聯合國憲章》,還是其他有關國際法原則宣言的文件,都將此原則列為各項原則之首。由此可見,這一原則是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核心。

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屬性,是國在國際法上所固有的獨立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的權力。具體表現為:⑴對內的最高權,即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物以及領土外的本國人享有屬地優越權和屬人優越權。⑵對外的獨立權,即國家在國際關繫上是自主的和平等的,有權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對內對外事務,而不受任何其他國家或國際法主體的侵犯和干涉。

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之所以是一項最重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是由國際社會及國際法的基本特點決定的。國際社會是主權國家林立的社會,在這一社會的法律秩序中,國家既然是彼此獨立的主權者,相互之間就應該是平等者間的關系。因此,在國際法中,每個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和政治經濟制度如何,都應互相尊重主權,平等交往。國際法的其他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都必須以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為出發點。

根據舊金山會議的一個專門委員會起草的報告,主權平等應有四個要素:各國在法律上平等;每一國家享有充分主權所固有的權利;國家的人格、領土完整與政治獨立受到尊重,各國在國際秩序中應善意履行其國際義務與責任。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將主權平等的要素分為六項,其中除了重申上述四個要素外,還特別強調各國均有義務尊重其他國家的人格和均有權利自由選擇並發展其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制度。

(二)禁止使用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

此原則是從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中引申出來的,是在世界人民反對侵略戰爭中 ,特別是在二戰以後發展起來的。

《聯合國憲章》是第一個明文規定不得使用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的國際公約。憲章第2條第4款規定:所有會員國在它們的國際關系中,不得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害任何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亦不得以任何其他同聯合國宗旨不符的方式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從這一規定及其相關史料來看,「禁止武力」已成為一項具有強行法性質的規范,其含義不僅在原則上重申禁止侵略戰爭,而且進一步確認一切武裝干涉、進攻或佔領以及其他以武力相威脅的行為,都是違反國際法的。不過,憲章同時又規定,依憲章有關規定採取的集體強制措施、單獨或集體自衛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不受這一原則的限制。

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在《聯合國憲章》的基礎上鄭重宣布,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是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的國際法原則,並列為七項原則中的首位。宣言明確指出,侵略戰爭構成危害和平之罪行,使用武力威脅或武力構成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的行為,永遠不應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

(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此原則是從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中引申出來的,是二戰後正式確立的一項國際法基本原則。它是指國家之間在發生糾紛或爭端時
,應通過和平方法予以解決,任何使用或企圖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法來解決爭端,都是違反國際法的。

一戰前,傳統國際法承認國家有進行真正的權利。因為當時戰爭還可以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合法方式。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上開始提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1907年《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補充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1919年的《國際聯盟盟約》含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條款,之後1928年的《巴黎非戰公約》和《聯合國憲章》都進一步對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廢除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做了確認,其中《巴黎非戰公約》第一次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規定為一項普遍性國際義務。

國際實踐反復證明:國際爭端,不論是經濟的、政治的,還是法律上的或事實上的,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有可能發展為武裝沖突,甚至引發國際戰爭。歷史表明:國際爭端只有通過和平解決,才能真正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以戰爭、武力或武力威脅的強制方法,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爭端,反而會激化有關國家之間的敵對情緒,而且有可能使爭端擴大和升級,成為沖突和戰爭的導火線。因此,《聯合國憲章》第33條還專門規定了一些和平方法,如談判、調查、調停、和解、斡旋、仲裁、司法解決
、利用區域機關或區域辦法等。

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也強調:「每一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與其他國家之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與正義。」作為爭端當事國,「有義務繼續以其所商定之它種和平方法尋求爭端之解決。」這就意味著,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本身是強制性的,至於具體採用哪種和平方法,有關國家則可以任意選擇,但必須用盡和平方法。

(四)不幹涉內政原則

此原則是從國家主權原則的性質直接引申出來的,是國際法上產生和適用較早的一個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國家或國際組織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干涉他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一切內政與外交事務
,不得以任何手段強迫他國接受別國的意志、社會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所謂「內政」,是一個具有廣泛內容的概念,一般是指國家不受國際法約束而能獨立自主處理的那些事務,它不僅指一國的國內事務,還包括一國與其他國際法主體間的事務,即對外事務。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屬於一國內政的標準是看該行為是否在本質上屬於國內管轄之事件以及該管轄和在管轄中的行為是否符合公認的國際法。一國在本國境內的行為,可能並不違反其國內法,但是只要違背公認的國際法,就不能逃避國際責任和制裁;相反,一國在境外的行為,也可能是一國的內政,純屬於國內管轄事項。

雖然一系列國際文件未能詳盡列舉國家內政的范圍,但是國際社會對不幹涉內政原則都曾多次予以重申。繼《聯合國憲章》之後,196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與主權之保護宣言》1970年的《國際法原則宣言》都重申了不幹涉內政原則,並且將其擴大適用於國家集團。《國際法原則宣言》認為不僅武裝的威脅企圖是一種干涉,而且「干預」也是干涉他國內政的行為,不僅要進行譴責,而且要確認是違反國際法的,應負國際責任,這是對國際法的重要補充和發展。

在國際實踐中,一國干涉他國內政的事件仍是時有發生,特別是某些強國,常常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對他國內政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干涉
。可見如何確保不幹涉內政原則的施行,仍是國際社會必須長期為之努力的一項艱巨任務。

(五)國際合作原則

國家間的合作由來已久,從近代開始,國家間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關系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並且逐步向長期性合作發展。但在20世紀以前,國際合作僅是雙邊或地區性的,不是一般國際義務,更不是一個基本的法律原則。

一戰後,《國際聯盟盟約》曾規定會員國必須「增進國際合作並保證其和平與安全」。但那時的合作主要是大國間為安排彼此間的利益或為應付突發事件而進行的有限的政治合作。

二戰後,國際合作迅速上升為一項具有普遍意義的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國際合作原則是指各國不問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均有義務在國際關繫上各方面彼此合作。《聯合國憲章》明確地將「促成國際合作」列為其宗旨之一。為實現這一宗旨,憲章還作出了一系列的具體規定
。憲章的生效和聯合國的誕生,標志著一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各國平等的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國際合作體制已初步形成。

其他的國際法律文件里也記載有國際合作的精神或條款,其中以《國際法原則宣言》最為重要。該宣言庄嚴宣布:各國依照聯合國憲章彼此合作是一種必須「嚴格遵守」的義務,此等合作構成「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各國應與其他國家合作」,「採取共同及個別行動與聯合國合作」,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進步。

在國際合作原則的指導下,現代國際合作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第一,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外,區域性合作、集團化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平行發展;第二,合作的層次越來越多,除國家間的合作外,國際法還特別強調國家與有關國際組織進行合作的義務;第三,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從過去的政治合作發展到現在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凡是現代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

總之,盡管各國所處的地利位置不同,政治制度各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但都需要依法進行國際合作。只有國際社會成員真誠合作,建立和完善國際合作的法律制度,人類才能在同一個地球上和平相處,共同發展


(六)民族自決原則

此原則是指在外國奴役和殖民統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的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

民族自決最初是作為政治概念出現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中的
,而作為一個法律原則則是由列寧在1916年《論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中正式提出的。一戰和十月革命後,這一原則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傳播並獲得一定的承認。二戰後,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民族自決原則得到了確認。《聯合國憲章》是第一個正式規定民族自決原則的國際條約。

戰後,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宣言和決議,使民族自決原則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有:1952年《關於人民與民族的自決權
》的決議、1960年《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1974年《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等。

二戰後50多年來,非殖民化已取得了偉大勝利,但是只要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新殖民主義仍然存在,民族自決原則作為國際法的一項重要基本原則就仍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民族自決原則又被賦予了新的內容。「自決」不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而更多更重要的體現在經濟上。目前,廣大發展中國家雖然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但是經濟與發展方面的落後尚沒有消除,政治上的真正獨立還有待於經濟上的發展。1974年《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將「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決」作為指導各國間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使該原則又有了新的更加具體的內容。

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將民族自決原則理解為與國家主權原則相沖突。對由多民族自願組成的國家而言,如果它已建立了合法政府並實行有效的統治了,就應當嚴格禁止任何國家假借民族自決名義製造、煽動或支持民族分裂,破壞該國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任何行動。否則,就是對國家主權的踐踏,違反了不幹涉別國內政這一國際法基本原則,從而也從根本上違背了民族自決原則的真實含義。

(七)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

此原則是指一個國家應善意履行《聯合國憲章》提出的各項義務,善意履行由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所產生的各種義務,善意履行其作為締約國參加的有效雙邊或多邊國際條約所承擔的各種義務。而當其參加的國際協議與《聯合國憲章》廣大的會員國義務發生抵觸時,應優先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

善意履行國際義務的原則,是由「條約必守」這一古老的國際習慣演變、發展而來的,現在已被眾多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文件所確認。《聯合國憲章》、1948年《美洲國家組織憲章》、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1982年《海洋法公約》等都強調了這一國際法基本原則。另外,一些國際判例也認可和運用了這一原則。

善意履行國際義務之所以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是由國際法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國際法是通過互相平等的國家間的協議而形成的,國際法所規制的對象主要就是國家,依國際法建立的國際合作制度主要是在國家自願承擔義務的基礎上進行運作的,國際社會缺乏國內社會那樣具有強制管轄的司法機關來保證國際法的遵守與執行。因此,國際法的有效性和國際法律秩序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忠實遵守國際法的規范和善意履行其承擔的國際義務。

但是,善意履行國際義務不應理解為與國家主權原則相沖突。一般情況下,國際義務只有在依國家主權原則自願承擔的情況下才具有國際法上的約束力;違背國家主權原則的一切義務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說
,善意履行國際義務的前提,必須是那些符合公認的國際法的義務,而不是奴役性的、侵略性的、由非法條約產生的義務。事實上,只要各國真誠地履行國際義務,國家主權才能真正得到尊重。

總之,以上七項國際法基本原則是相互聯系的,在解釋和實施上應相互關聯,每一原則都應參酌其他原則解釋,而不能將七項原則完全割裂開來地解釋和運用。

『叄』 2010年4月國際經濟法概論的試題及答案

全國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際經濟法概論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構成南北合作實踐、替代《洛美協定》的協定是( )
A.《服務貿易總協定》 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C.《科托努協定》 D.《七十七國集團協定》
2.有約必守原則不是絕對的,其中一項限制條件是( )
A.意思自治 B.違約賠償
C.誠實信用 D.情勢變遷
3.下列關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發價(要約)和接受(承諾)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緘默構成接受 B.向廣大公眾散發商品目錄構成發價
C.向公眾提出訂立合同建議構成發價 D.根據投郵主義,接受後不可撤回
4.下列關於《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通則》涉及違約的後果
B.《通則》涉及免責事項
C.《通則》適用於無形貨物的買賣
D.《通則》適用於買賣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5.下列有關「CIF上海」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目的港是上海 B.賣方在上海交貨
C.海上運輸途中的風險由賣方承擔 D.買方支付保險費
6.下列有關托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托收是一種銀行信用
B.托收行承擔付款責任
C.托收行與付款人之間是代理關系
D.對付款人來說,承兌交單比付款交單較為有利
7.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多邊貿易談判是( )
A.肯尼迪回合談判 B.多哈回合談判
C.烏拉圭回合談判 D.東京回合談判
8.下列中國對外開放服務貿易的承諾中,屬於水平承諾的是( )
A.商業服務承諾 B.以合資企業的形式提供服務
C.健康與社會服務承諾 D.關稅減讓承諾
9.下列關於國際技術貿易中「技術」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技術是一種抽象的思維 B.技術具有有體性特點
C.技術是系統的知識 D.作為貿易對象的技術通常是公有技術
10.旨在促進國際投資跨國流動的世界性組織是( )
A.IMF B.WIPO
C.NAFTA D.MIGA
11.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在作出每一項承保決定之前,必須對以下哪個國家的投資環境進行審查( )
A.投資者母國 B.東道國
C.承保人本國 D.該機構總裁國籍國
1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建立的國際貨幣法律制度稱為( )
A.牙買加體系 B.巴塞爾體制
C.布雷頓森林體制 D.華沙體系
13.《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8條規定的一般義務是指( )
A.固定匯率 B.取消經常項目的外匯管制
C.取消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 D.使用特別提款權作為儲備資產
14.無追索權項目貸款的還款來源是( )
A.項目主辦者的款項 B.項目本身產生的收益
C.項目主辦者的母公司 D.項目公司的注冊資本
15.下列各項中屬於國際證券發行審核制度的是( )
A.單一制 B.復合制
C.注冊制 D.普惠制
16.下列關於稅收管轄權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在納稅人居民身份認定方面形成了統一的國際標准
B.中國在法人的居民身份認定方面採取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標准
C.中國在自然人的稅收居民身份認定方面只採取住所標准
D.目前大多數國家行使公民稅收管轄權
17.甲國與乙國已經締結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但甲國與丙國尚未締結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丙國一企業為獲得稅收優惠待遇在乙國設立一家子公司,這種做法叫作( )
A.資本弱化 B.套用稅收協定
C.納稅主體的跨國移動 D.納稅對象的跨國移動
18.以下關於歐盟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歐盟是根據1991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成立的
B.歐盟理事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
C.歐洲議會議員目前由各成員國政府選派代表組成
D.歐共體法院的判決對於成員國沒有法律約束力
19.依中國《仲裁法》,下列關於仲裁的表述,正確的是( )
A.仲裁機構不擁有法定管轄權 B.仲裁裁決可以上訴
C.在仲裁程序中不能進行調解 D.為確保公正,仲裁裁決應當公開
20.CIETAC是下列哪個爭端解決機構的英文縮略語( )
A.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B.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C.中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D.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買方違約,賣方可以採取的補救方法是( )
A.減價 B.要求交付替代物
C.要求損害賠償 D.宣告合同無效
E.要求履行義務
22.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列關於風險轉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在貨物特定化之前,風險就可以轉移
B.風險轉移的含義是風險造成損失的承擔的轉移
C.誰承擔風險,誰就承擔風險造成的貨物損失
D.風險轉移到買方承擔後,貨物損壞,買方可以無條件解除付款義務
E.賣方根本違約,但風險已轉移給買方,買方即不能宣告合同無效
23.下列有關信用證開證行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開證行負首要付款責任 B.開證行對受益人有付款義務
C.開證行付款時須獲得開證申請人的同意 D.開證行付款時遵循嚴格相符原則
E.開證行是出具匯票的銀行
24.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承諾表的內容包括( )
A.部門或分部門 B.服務提供方式
C.市場准入 D.國民待遇
E.附加承諾
25.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根據《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承諾開放的部門是( )
A.教育服務 B.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
C.銷售服務 D.健康與社會服務
E.環境服務
26.根據我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國際技術貿易合同可以分為( )
A.技術服務合同 B.專利權轉讓合同
C.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D.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
E.技術秘密轉讓合同
27.國際投資法領域中的「赫爾原則」是指徵收補償應當( )
A.充分 B.適當
C.及時 D.合理
E.有效
28.以下普遍被認為屬於避稅港的是( )
A.瑞士 B.澳門
C.香港 D.巴哈馬
E.哥斯大黎加
29.下列關於中國與GATT/WTO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中國是GATT的創始締約方 B.中國是WTO的創始成員方
C.中國於2001年加入WTO D.中國堅持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
E.中國堅持權利義務平衡原則
30.根據中國《仲裁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仲裁庭可由三名仲裁員或一名仲裁員組成
B.仲裁應開庭進行,但當事人可以協議不開庭
C.仲裁庭可以自行收集證據
D.仲裁庭可以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E.裁決書不附具裁決理由;當事人要求寫明的,應當寫明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1.簡述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及欺詐構成要件。
32.簡述《服務貿易總協定》之《關於金融服務的附件》中有關金融服務的「審慎例外」條款的內容。
33.簡述貸款人為保證所設浮動抵押權的優先地位通常所採取的保障措施。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論國際貨物貿易管制的目的、特徵及主要國內法律措施。
35.論國際稅法中的稅收管轄權。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15分)
36.中益達公司是一家中國外貿公司,美麗美是一家美國外貿公司。兩公司於2008年7月簽訂了傢俱買賣合同,CIF天津,裝貨港為舊金山,2008年10月交貨,8月底前買方經由開證行開出以賣方為受益人的信用證,信用證有效期至2008年11月30日。開證行及時開出了信用證。賣方在交貨日期到來前,聽說買方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出現財務困難,便以預期違約為由拒絕履行合同。買方對賣方提起訴訟。
問題:設該合同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1)賣方在什麼地點將貨物交到哪裡?
(2)本案中,賣方可否以買方預期違約為由拒絕履行合同?為什麼?
(3)開證行向賣方付款的條件是什麼?
參考答案
國際經濟法概論:1C 2D 3D 4D 5A 6C 7C 8B 9C 10D
多選 21CDE 22BC 23CD 24ABCD 25ACE 26ABCD 27ABCD 28ADE 29ABCE 30ACDE
31.所謂「欺詐例外」, 是指在肯定獨立抽象性原則的前提下,允許銀行在存在欺詐的情況下,不予付款或承兌匯票,法院亦可頒發禁止支付令對銀行的付款或承兌予以禁止。
欺詐例外之「欺詐」的構成要件如下:①欺詐一般應是受害人的行為;②欺詐應達到實質性的程度;③欺詐必須是有充分證據證明已實際發生的行為。
32該附件特別指出,一成員基於審慎原因,可為保護投資者、存款者、保單持有人或金融服務提供者對其負有信託責任的人,或為保證金融體系的完整和穩定而採取與GATS條款不符的措施,此即「審慎例外」條款。
國際經濟法概論
33 在國際融資實踐中,為了保證所設浮動抵押權的優先地位,貸款人通常採取的保障措施有二 一是在浮動抵押協議中明確規定,借款人不得再在抵押財產上設定等同於或優先於貸款人浮動抵押權的其他擔保權利,並就該浮動抵押協議辦理登記手續,使得這一限制性條款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二 是先在借款人擔保價值較高的財產上設定一般擔保物權。
34各國對其國際貨物貿易進行管制主要出於以下目的:①保護和促進國內生產,提高就業,調整產業結構;2.穩定匯率,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3.保障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4.為實現某種政治或外交上的目的服務。
特徵:1.它是一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法律化,體現了國家對進出口貿易的干預;2.它主要是通過國家制定和執行國內立法、締結和執行國際條約的形式來進行。3.它在內容上主要體現為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和改善本國的貿易條件。
國內法律措施:主要分為關稅措施和非關稅措施兩大類。(一)關稅措施 關稅是指一國海關根據該國法律規定,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課征的一種稅收。關稅措施是一種古老而當令仍然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種對外貿易管理措施。(二)非關稅措施 非關稅措施是指除關稅措施以外的其他一切直接或間接限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法律上或行政上措施的總稱。
35稅收管轄權指一國政府進行征稅的權力,是國家主權在稅收領域內的體現。 在所得稅和一般財產稅上各國基於主權的屬人效力所主張的稅收管轄權表現為居民稅收管轄權和公民稅收管轄權,而基於主權的屬地效力所主張的稅收管轄權為所得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和財產所在地管轄權。
案列分析
1 賣方在舊金山將貨物越過船舷時即完成交貨
2不能 ,因為 買方開出了以賣方為名義的信用證所以賣方無條件履行合同
3開證行付款的條件是具有以下兩樣 A買方開出的以賣方為受益人的信用證,B 兩公司買賣合同的單據

『肆』 簡述國際法的三個分支

國際法是作為國際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制定和實施的法律。
國際法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別於國際私法或法律沖突,後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差異。國際法也與國內法截然不同,國內法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法律,它調整在其管轄范圍內的個人及其他法律實體的行為。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在世界各國民法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因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1834年美國法學家J.斯托里首創國際私法一詞作為法律抵觸法的同義語。隨後,在德文、法文中創造了相應的詞彙,再後在義大利、西班牙文中也產生了相應的詞彙。在中國和日本則稱為國際私法。因為國際私法是關於各國民法的適用的法律,所以又稱為法律適用法。

國際經濟法
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伍』 國家經濟法 國際私法和國際商法有什麼不同

1.概念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調整對象是國際商事關系,這種關系是各國商事組織在跨國經營中所形成的商事關系。
2.研究的內容不同:
國際商法最要研究國際貿易過則,如wto規則、反傾銷規則、國際稅收制度等。
國際私法涵蓋國際商法內容,但是偏向與民事關系。
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則既包括經濟領域中超越一國國界的「私法」關繫上的主體,也包括經濟領域中國際公法關繫上的主體,即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陸』 國際法 民商法 經濟法

1、你首先要明白國際法與民商法、經濟法各自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國際法作為部門法之一,其分類級別高於民商法、經濟法,因為國際法主要是由國際公法、國際私法,以及國際經濟法這三個下一級的部門法所組成。

2、國際公法主要是調整各國之間,各個國際組織之間政治、外交、政府合作方面關系的法律,如聯合國的運作規范、條約法、外空間探索規范、外交關系規范等等。

3、國際私法主要是調整不同國家公民、組織之間的婚姻、家庭、財產、繼承等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如異國夫妻結婚、離婚應當適用那一個國家的法律,發生糾紛應當在何國法院訴訟、仲裁等等。基於這些特點,國際私法又稱作民商事法律沖突法或私國際法。

4、國際經濟法主要是調整不同國家經濟組織之間的異地經濟交往行為的法律規范,一般由表現為國際慣例、相互承認的國際經濟條約、國內涉外經濟法律規范等。如不動產法律適用及法院管轄方面的國際條約,海運規則、提單、信用證、貨物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國際慣例及公約、條約。

5、在以上介紹中,大致也概括了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及區別。

6、在當前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中,經營業務范圍和領域,基本上都會涉及國內、國際經濟事務;即使是單純的國內事務,許多法律操作規范幾方法,亦是大量借鑒、吸取了英美、大陸法系發達國家的許多先進規范。加上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大量存在的與國外投行、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投資、並購關系,由此,從事資產管理公司的法律工作,對國際經濟法的學習、精通是必不可少的。

7、基於此,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的律師,應當系統學習國際經濟法,也就是說,應當去專修這個專業。同時,對於任何從事民商、經濟法律事務的律師而言,民商法(不要刻意區分國際、國內)是必備基本功。至於國際私法、國際公法,與這個職業沒有太直接關系,一般了解即可。

『柒』 經濟法的調整范圍

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專稱。

經濟法屬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7)國際經濟法6c軌跡擴展閱讀

經濟法概念在我國出現得較晚。1979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屆二次會議的官方文件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各種經濟法」。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經濟法確立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法(程序法)並列。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

『捌』 調整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供參考:
建立和調整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①基本原則:在主權平等、版和平共處權的基礎上,建立互相合作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關系。②主要內容:各國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各國都有權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發達國家應尊重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加強南北對話和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貨幣、金融等重要經濟領域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
(3)南南合作既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內容,也是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力量源泉。①「七十七國集團」作為第三世界最大的經濟組織,主要通過與發達國家在聯合國的談判,來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②為了同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作斗爭,亞非拉一些原料出口國還聯合建立專門的國家經濟組織。南南合作對沖破現存。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系,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具有偉大的戰略意義。

『玖』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法的關系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法既有區分又有聯系。從內容上而言,廣義說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法的分支,認為國際經濟法從屬於國際法;狹義說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個新興的、獨立的、綜合的法律部門。從學科分類而言,國際法屬於二級學科,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法這一二級學科下的一個分科。

『拾』 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形式是什麼你認為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國際經濟法的各項法律規范之中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全部內容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各種准則、是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基礎和核心。這些准則歸納起來主要有非歧視原則、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以謀發展原則、市場准入原則等。

1.非歧視原則,也稱無歧視原則,它是國際經濟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它強調各締約國之間應在無歧視的基礎上進行貿易,要求每個締約方在任何貿易活動中都要給予其他締約方以平等待遇。非歧視原則主要通過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體現出來。

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通過協議給予另一國及其國民的各種待遇,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應低於其他國家及國民的優惠、特權和豁免待遇,它主要有四種形式:(1)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2)相互的最惠國待遇;(3)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4)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自本世紀以來,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是多邊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它適用於「各締約國間對於進出口貨物及其有關的關稅、稅費、徵收方法、規章手續、銷售和運輸,以及與進出口貨物有關的國內稅和國外規章的國民待遇方面」。當然這一原則又有例外,如歷史上的特惠安排、邊境貿易、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臨時協定安排等。
國發待遇原則,即一締約國在其境內對來自其他締約國的產品,應給予與本國生產的同類產品在國內稅收和國內規章方面的同等待遇。國民待遇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的補充,它主要被用以調整進口產品與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關系。如果一個國家要阻止原產於國外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除通過關稅調整外,就是利用國內各種名目的稅收和規章手段,國民待遇原則實際上是消除了最惠國待遇的國內措施法規對進口產品的歧視。從以上可以看出,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原則都是建立在無歧視原則基礎上,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要求在不同出口國之間實施無歧視待遇,後者是要求不在本國產品和進口商品之間實施歧視待遇。

2.經濟主權原則。這是從主權原則中發展而來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第二條規定了經濟主權的內容:每個國家對本國的全部財富,自然資源以及全部經濟活動都享有並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權,其中包括佔有、使用和處置的權利。即每個國家對本國的一切財富,一切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永久主權,故也有人將這一原則確認為「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

經濟主權的具體內容可分為三方面:一是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這一內容在1962年12月在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宣言》中得以正式確定,該宣言強調:「必須承認各國享有根據本國國家利益自由處置本國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並且尊重各國的經濟獨立」,「建立和加強各國對本國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的不可剝奪的主權,能夠增進各國的經濟獨立」。二是對外國投資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利。三是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由國家徵用。
3.公平互利原則,它主要體現在「非互惠的普通優惠待遇」。《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規定:「為了加速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長,消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鴻溝,發達國家應當盡可能在國際經濟合作的領域內給予發展中國家普遍優惠的、不要求互惠的和不加以歧視的待遇」,「發達的締約方對他們在貿易談判中對發展中締約方的貿易所承諾的減少或撤銷關稅和其他壁壘的義務,不能要求得到互惠」。關貿總協定擁有的最惠國,無差別、互惠原則,如果適用於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是平等的,但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而言,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但實質上是不平等的,因為二者之間的經濟實力懸殊極大,如果等地用同一尺度去要求雙方實行無差別的平等交往,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實行公平互利原則並不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恩賜;從長遠和全局來看,並不是非互惠的,因為所有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相互依靠、相互聯系的,發達國家可以從中不斷取得更大的回報和實惠。

4.全球合作以謀發展原則:它包括了合作和發展二個方面的內容。合作與發展是一個辯證的關系,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總目標是聯合國大會在1975年通過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決議提出的「提高發展中國家個別和集體地進行其發展的能力」,《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指出:「發達國家的利益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相互分割開,發達國家的繁榮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和發展是緊密地互相關聯的。整個國際大家庭的繁榮取決於它的組成部分的繁榮。在發展方面的國際合作是所有國家都應具有的目標和共同責任」。只有共謀合作,才能達到共同發展,否則,一損俱損,東南亞金融危機給全球帶來的災難和動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是全球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南北合作是中心環節5.可預見和不斷增長的市場准入原則。它所包括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關稅保護與減讓原則,取消數量限制原則,透明度原則都可以納入市場准入原則中來,因為這些原則盡管表現形式不同,涉及的領域也不一樣,但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使商品和服務享有穩定的、可預見的、不斷改善的市場准入條件。

(1) 關稅保護與減讓原則。這一原則有二層含義,首先,關稅在世貿組織中是合法的,它是各國政府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合法手段,各締約國對其本國工業的保護只能通過關稅實現,而不能採取其他非關稅壁壘措施。其次,在肯定關稅保護作用的前提下,關稅總協定和邊貿組織通過不斷的雙邊、多邊談判,來削減各國的關稅,逐步消除關稅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自關稅總協定建立以來,通過七輪談判,平均關稅水平逐步大幅度下降,通過關稅的減讓使市場准入的條件得到改善。

(2) 取消數量限制原則:進出口數量限制是各國政府普採用的一種非關稅保護措施,它在關貿總協定和邊貿組織中被嚴格限制的,《關貿總協定》第十一條第一款指出:「任何締約方除徵收稅捐或其他費用外,不得設立或維持配額、進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締約方領土和產品的輸入,或向其他締約方領土輸出或銷售出口產品。」由於完全禁止數量限制難以做到,關貿總協定又允許某些情況的例外,如允許農產品進口實施數量限制;一締約國為保障其對外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可以限制商品准許進出口的數量或價值,還有政府援助形式的數量限制等等。
3) 透明度原則:貿易的可預見性關鍵僅僅在於國內法律、規章的措施的透明度,這一原則主要出自總協定第十條,指一國政府實施的影響進出口貿易和貨物過境的法律、規章、政策、裁決、決定等,均應公告於眾,這實際上就是公開貿易政策、措施、使信息差異不再成為妨礙競爭的主要困難。總協定的其他條款也體現了透明度原則的精神。該原則經過烏拉圭回合後,其適用范圍已從貨物貿易本身或與貨物貿易直接相關的法律、規章、政策、裁決、決定擴展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方面的措施以及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規章、政策和其他行政決定或司法措施,貫徹透明度原則是限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

參考資料
http://www.liuzhengxi.com/ns_detail.php?id=2&nowmenuid=49&cpath=&catid=0

在來說說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發端於美國「兩房」的企業危機。是美國的銀行壯著膽子,敞開口子,幾近無門檻的向美國購房者實行按揭貸款。而美國國民偏偏天性就是不愛貨幣儲蓄專好提前消費。

為什麼美國銀行可以這么干,是因為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企業可以全額收購美國銀行的購房按揭貸款的債權。銀行的風險由擔保企業兜著呢。

那麼房利美,房地美憑什麼本事承接美國銀行的購房貸款債權呢?是這兩家公司能夠向全世界發行由美國政府支撐的企業債券。企業按1:25的比例,即在自有資金400美元的情況下放大25倍向外兜售1萬美元面值的企業債券。兩家公司發行的是低經濟本錢、高政府聲譽擔保的企業債券紙張,圈回的是貨真價實的流通美元紙張。

在房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房利美,房地美兩家企業的金融游戲的確玩的很順很轉也很賺。但一旦美國商品房屋價格回落購房人出現斷供,這兩家企業的金融游戲就表現為爆倉、漏光、戳穿、死神光臨,還有就是一大堆購買這兩家企業債券的資產風險高集聚。很不幸我國的主權基金和國有金融企業一共購買了美國這兩家企業的債券高達4000多億美元。幸運的是美國政府接管了這兩家企業使我們暫時躲過了一大劫。

現在我們大致可以進一步的看清,在這一輪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沖擊和影響,是和發源地美國經濟的受沖擊程度完全不一樣的,是兩種類型的不同特徵的經濟風險。美國的經濟風險是金融鏈斷裂、金融企業信用破產、相關企業連鎖倒閉。我們的風險是美國欠我們的錢太多,應收欠款恐怕不能足額及時拿回來,這是一。其二是美國金融危機危及實體經濟,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需求量大減,已出口商品回款受損,導致已出口為導向的中國製造業企業蒙受巨大的災難和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在這場全球危機中,我們還是存在著巨大希望的,是存在著擺脫危機、隔離危機、恢復生機的機遇的。關鍵是我們的經濟政策要對頭,要果斷、要明晰。

熱點內容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