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大學生經濟法創業之路作業

大學生經濟法創業之路作業

發布時間: 2022-09-17 22:35:59

⑴ 大學生創業的途徑

途徑一:學習途徑

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大學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大學社團活動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

途徑六:校園代理

大學生由於經驗、能力、資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創業存在很大困難,既不現實成功率也很低,而校園代理對經驗、資金等方面一般沒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代理校園暢銷產品,積累市場經驗、鍛煉創業能力,做校園代理沒有成敗之分,對於大學生來說多多益善,如果做得較好,還可以積累一定的資金,總之,通過校園代理可以為畢業後的創業之路准備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總之,創業知識廣泛存在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視野之中,只要善於學習,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途徑,但在信息泛濫的社會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於學習和總結永遠是贏者的座右銘。

途徑七:個人網店

大學生是最具活力的群體,也是新技術和新潮流的引導者和受益方。隨著網路購物的方便性、直觀性,使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購物。一些人即使不買,也會去網上了解一下自己將要買的商品的市場價。此時,一種點對點、消費者對消費者之間的網路購物模式開始興起,以國外的ebay為開始,國內的淘寶為象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個人在網上開店,在線銷售商品,引發了一股個人開網店的風潮。而大學生正是這一群里的主要力量,不少大學生看到這一潮流紛紛投身個人網店,成功者比比皆是,更有不少大學生選擇輟學而投身網店。

途徑八:城市嘉年華

在中小學生的寒暑假,組織藝術、動漫專業的學生,開展城市cosplay展,可租用或借用學校的操場,藉助人氣招攬學生用品攤位、小吃攤,組織城市游樂嘉年華,考慮風險因素,可以租了可移動的充氣城堡、電動玩具、動漫水世界等城市移動狂歡嘉年華項目。

⑵ 中國的大學生的成功之路怎麼走

一、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二、大學生創業的弊端

1.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准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2.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於大學生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3.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4.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保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三、火焰與海水

火焰象徵著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著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像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里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沖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參考資料:華北商務在線

⑶ 大學生創業指導的內容簡介

《大學生創業指導》主要內容簡介:創業已成為時代鮮明的特徵和大學生們自我實現價值的必由選擇。為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我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法規,使得大學生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涌現了一些少年成名的大學生創業者,並引發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創業之路。然而,市場多變幻,創業需指導。《大學生創業指導》以此為出發點,以給大學生創業者們提供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指導,便於在創業過程中梳理思路,切中肯綮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脫穎而出,順利地取得成功。

⑷ 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什麼條件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條件

當今社會為自主創業者提供了諸多的創業條件和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條件 自主創業,其所創之業很大部分是個體或私營企業,這在改革開放之前是制度禁區,即使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這里仍是「雷區」,我們一直走得很小心,先是保住自留地、自留山,到允許個體經濟作為公有經濟的有益補充,再到允許私有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直到黨的十五大非公有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步都很謹慎,但終於走出了雷區。盡管仍有少數人不理解,但十五大已從根本上為非公有經濟打開綠燈,並在隨後全國人大對憲法的修改中確立了其合法地位。這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一切公民的自主創業提供了制度保證。

(二)政策條件 國家鼓勵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員興辦科技民營企業,並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1999年底教育部出台《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若干意見》,文件規定:大學生、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大學生創業沒有資金,允許以其技術成果和其他智力資本折股參與創業。1999年,北大學生張明、戚文敏發明了一種名為EPOST的新軟體,預計可取代EMAIL。北大校方出資100萬注冊北大天正公司,兩人一分未掏,即擁有20%和10%的股份,成為大學生老闆。此外,清華、北大等學校還建立了幫助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科技人員創業的科技創業園區。2004年上海推出的大學生優惠政策更是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希望。這些政策或措施為大學生等知識型人才自主創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時代條件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生產的資源,知識資本化將成為獨立的更具影響的經濟增長要素,知識擁有者成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潛在力量。大學生是或將是主要的知識資本擁有者,他們投身創業又將成為知識資本的營運者,他們雖然在創業時貨幣資本等有形資本不足。但是他們可以憑借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無形資本——知識資本來實現創業,因為,第一,現有政策允許知識資本摺合成相當比例的有形資本,以股權佔有形式參與投入,創辦實業;第二,還可以通過吸引風險投資等途徑募集創業資金;第三,網路經濟、虛擬經濟等經濟形態的出現,為大學生自主創辦小型知識型企業創造了條件。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問題

應該說大學生自主創業,有一定的優勢,譬如年輕、激情,而且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也為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提供了諸多條件,但也會面臨許多問題,那麼,問題是什麼呢?

(一) 心理准備不足

頑強的意志是創業的脊柱。在創業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矛盾和困難,如果無好的意志品質、不懈追求的精神,就不會取得成功。意志包括:堅韌不拔的毅力、敢冒風險的果斷性和勝不驕敗不餒的自製性。然而從對近幾年曾涉足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的情況分析來看,不少創業者往往缺乏這樣的意志,他們對創業的艱苦性心理准備不足。由於家庭對學生創業的不理解和不寬容,家長供孩子讀書已屬不易,自主創業是筆額外的風險投資,與工薪家庭的投資回報期望相去甚遠,從而導致家庭矛盾,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由於創業之初人手少,無嚴格分工,創業者不得不同時擔任多種角色,既疲勞不堪,又常常不能適應,這容易使人煩惱;由於創業要與社會各方面打交道,這又常常是初涉社會的大學生創業者所不擅長的,遭到碰鼻子辦不成事的情形是常有的,這容易使人灰心;由於缺乏挫折承受准備,稍遇失敗就心灰意冷,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擔風險,這容易使人半途而廢等。這些都要求創業者事前就預見到創業的艱辛、風險和可能的失敗,並做好面對的心理准備,以頑強的意志承受這一切。

(二) 資本籌措困難

資金不足是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研究生創業的首要難題。創業需要資金,對於某些領域的創業甚至需要大量資金。對創業者來說資金有三個渠道,一是自籌,二是借貸,三是風險投資。自籌數量有限;借貸一則資信不足貸款不易,二則有期限要求,不能滿足創業的長期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是最好形式,特別適合大學生創業者。但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市場還很不成熟:一是投資者少,資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規范,投資風險大;三是上市條件高,投資不能及時抽出,繼續其他項目的投資。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投資者很少,數量也有限。為此,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風險投資的發展。另外,在當前風險投資市場很不成熟的情況下,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國家應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但是作為意欲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不能等靠國家的扶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業。

(三)企業管理經驗缺乏

首先,從一份抽象的創業計劃書到成功的市場運作,整個操作過程還需要藉助長時間積累的管理經驗加以磨合,這不是啃一啃綱常條目的書本理論就能達到的。如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的某同學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你本身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僅僅是依靠在校園裡面學到的一點皮毛的東西,一知半解的,就自己去搞創業,既搞技術、又要管理,我覺得不太現實。」其次,在成立了公司之後對於如何建立財務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等等,學生創業者並不很清楚「設想一下,要自主創業辦一家公司,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工商、稅務等等部門都要進行溝通、打交道。這個面特別得廣,對於一位剛剛跨出校門的學生來說很難,即使有這樣的學生,也是極少數的。但是,如果學生本身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資金的話,作為學校來說,應該是支持、扶持這些大學生的。」

三、如何克服自主創業中的問題

(一)有效籌措資金

企業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支付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學生剛剛踏上社會,很少有足夠的資金積累,學生創業者應更多地具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資金來源可以借於親朋好友,也可以借貸於銀行,如果企業擁有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或成果,還可以尋求風險投資商的資金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首期資金,如果沒有企業的信任和投入,一般往往由團隊成員共同出資。

(二)組建優勢互補的團隊

自主創業要處理的事情面廣、量重,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有效地應對各類情況。組建創業團隊則能有效進行創新與經濟管理的互補。如果具有有效的管理,還能保證創業團隊形成最大的合力,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在組建創業團隊時,應注意創業團隊成員的性格搭配、角色分工及對公司遠近期目標、策略制定、股權分配的認同等等,因為這些都是與企業成長相關的創業團隊建設問題。

(三)建立廣泛有效的社會關系

一個初期開辦的公司往往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幫助才能得到發展,創業者需要在社會環境中調動一切有利的因素。對於學生創業者,建立廣泛有效的社會關系,是擺脫在與社會創業者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的重要因素。

(四)要有長期規劃

創業者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紮好根基。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企業尤其注意勿好高勿遠,必須重視經營體制,步步為營以求創造利潤。同時作為創業領頭人要在企業發展中逐步形成好的經營理念、經營方針和經營策略,發揮企業全體成員的力量,求得企業的發展。

在未來社會,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自主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成材的重要模式。在上世紀末,國際教育界曾做過這樣的預測:就世界范圍而言,21世紀有50%的中專生和大學生要走自主創業之路。早在1998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就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要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人們說,沒有學生創業就沒有美國矽谷。高校畢業生創業不僅應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更應當作為一種文化來塑造。

⑸ 自考往年經濟法基礎實踐作業1500字論文

1500好搞的

⑹ 幫忙寫一份經濟法作業!

一 1.公司概況
本公司是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食品、家庭日用品為主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又稱自選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主要商業零售組織形式。
2.產品概況
本公司擁有十二大系列上萬種產品,每一件產品都能讓人感受到愉悅,像藝術品一樣精緻考究,讓擁有者享受每一刻的幸福溫馨。和傳統生活用品相比本公司產品創意十足充滿情趣,無論是飾品、玩具、文具、廚房用品、車飾、燈飾、小家電等等。
十二大系列分別是:
家用必備系列、創意廚房系列、情趣衛浴系列、迷人燈具系列、祈福用品系列、快樂辦公系列、 浪漫布藝系列、瘋狂電子系列、慧聰文具系列、酷樂玩具系列、流行車飾系列、炫酷飾品系列
3.目標市場
按消費者的特徵把整個潛在市場細分成若幹部分,根據產品本身的特性,選定其中的某部分或幾部分的消費者作為綜合運用各種市場策略所追求的銷售目標,此目標即為目標市場。
選擇目標市場,明確企業應為哪一類用戶服務,滿足他們的哪一種需求,是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策略。為什麼要選擇目標市場呢?因為不是所有的子市場對本企業都有吸引力,任何企業都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滿足整個市場或追求過份大的目標,只有揚長避短,找到有利於發揮本企業現有的人、財、物優勢的目標市場,才不至於在龐大的市場上瞎撞亂碰。如太原橡膠廠是一個有1800多名職工、以生產汽車、拖拉機輪胎為主的中型企業。前幾年,因產品難於銷售而處於困境。後來,他們進行市場細分後,根據企業優勢,選擇了省內十大運輸公司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生產適合晉煤外運的高噸位汽車載重輪胎,打開了銷路。隨著企業實力的增強,他們又選擇了耕運兩用拖拉機製造廠為目標市場。1992年與香港中策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成立了「雙喜輪胎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全國輪胎普遍滯銷的情況下,該公司敲開了一汽的大門,為之提供高噸位配套輪胎。正確選擇目標市場是太原橡膠廠跨入全國500家優秀企業的有效策略之一。
選擇目標市場一般運用下列三種策略。
1、無差別性市場策略
無差別市場策略,就是企業把整個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只考慮市場需求的共性,而不考慮其差異,運用一種產品、一種價格、一種推銷方法,吸引可能多的消費者。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從1886年問世以來,一直採用無差別市場策略,生產一種口味、一種配方、一種包裝的產品滿足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的需要,稱作「世界性的清涼飲料」,資產達74億美元。由於百事可樂等飲料的競爭,1985年4月,可口可樂公司宣布要改變配方的決定,不料在美國市場掀起軒然大波,許多電話打到公司,對公司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表示不滿和反對,不得不繼續大批量生產傳統配方的可口可樂。可見,採用無差別市場策略,產品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形體上必須有獨特風格,才能得到多數消費者的認可,從而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產品單一,容易保證質量,能大批量生產,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但如果同類企業也採用這種策略時,必然要形成激烈競爭。聞名世界的肯德基炸雞,在全世界有800多個分公司,都是同樣的烹任方法、同樣的製作程序、同樣的質量指標、同樣的服務水平,採取無差別策略,生產很紅火。1992年,肯德基在上海開業不久,上海榮華雞快餐店開業,且把分店開到肯德基對面,形成「斗雞」場面。因榮華雞快餐把原來洋人用麵包作主食改為蛋炒飯為主食,西式抄拉土豆改成酸辣菜、西葫蘆條,更取悅於中國消費者。所以,面對競爭強手時,無差別策略也有其局限性。
2、差別性市場策略
差別性市場策略就是把整個市場細分為若乾子市場,針對不同的子市場,設計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如美國有的服裝企業,按生活方式把婦女分成三種類型:時髦型、男子氣型、樸素型。時髦型婦女喜歡把自己打扮得華貴艷麗,引人注目;男子氣型婦女喜歡打扮的超凡脫俗,卓爾不群;樸素型婦女購買服裝講求經濟實惠,價格適中。公司根據不同類婦女的不同偏好,有針對性地設計出不同風格的服裝,使產品對各類消費者更具有吸引力。又如某自行車企業,根據地理位置、年齡、性別細分為幾個子市場:農村市場,因常運輸貨物,要求牢固耐用,載重量大;城市男青年,要求快速、樣式好;城市女青年,要求輕便、漂亮、閘靈。針對每個子市場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要求,有利於擴大銷售、佔領市場、提高企業聲譽。其缺點是由於產品差異化、促銷方式差異化,增加了管理難度,提高了生產和銷售費用。目前只有力量雄厚的大公司採用這種策略。如青島雙星集團公司,生產多品種、多款式、多型號的鞋,滿足國內外市場的多種需求。
3、集中性市場策略
集中性市場策略就是在細分後的市場上,選擇二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實行專業化生產和銷售。在個別少數市場上發揮優勢,提高市場佔有率。採用這種策略的企業對目標市場有較深的了解,這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應當採用的策略。日本尼西奇起初是一個生產雨衣、尿布、游泳帽、衛生帶等多種橡膠製品的小廠,由於訂貨不足,面臨破產。總經理多川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份人口普查表中發現,日本每年約出生25O萬個嬰兒,如果每個嬰兒用兩條尿布,一年需要 500萬條。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尿布以外的產品,實行尿布專業化生產。一炮打響後,又不斷研製新材料、開發新品種,不僅壟斷了日本尿布市場,還遠銷世界 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聞名於世的「尿布大王」。 採用集中性市場策略,能集中優勢力量,有利於產品適銷對路,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但有較大的經營風險,因為它的目標市場范圍小,品種單一。如果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愛好發生變化,企業就可能因應變不及時而陷入困境。同時,當強有力的競爭者打入目標市場時,企業就要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許多中小企業為了分散風險,仍應選擇一定數量的細分市場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三種目標市場策略各有利弊。選擇目標市場時,必須考慮企業面臨的各種因素和條件,如企業規模和原料的供應、產品類似性、市場類似性、產品壽命周期、競爭的目標市場等。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目標市場策略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工作。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在不斷發展變化,經營者要不斷通過市場調查和預測,掌握和分析市場變化趨勢與競爭對手的條件,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把握時機,採取靈活的適應市場態勢的策略,去爭取較大的利益。
4.目標消費者
我公司的消費者定位在中檔收入的民眾群體,人數近4億人口,針對中國消費者中低收入者居多的特點,我們的宗旨,用一句話說:「就是便宜」。 我們已經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經營之道———我們追求商品大眾化,確保暢銷品的齊全。便利超市主要面對年輕人和左鄰右舍,年輕人對潮流時尚的商品反應迅疾,消費前衛,而左鄰右舍居家過日子,則雞毛蒜皮事無巨細都希望能買得順手,用得方便。一般認為,如果消費者去一個商場兩次都買不到他們所想要的物品,便有可能會從這家超市流失。為了做到真正的物美價廉,我們以最敏銳的觸角和快捷的手段,為他們組織最齊全的物品。而在管理方面,我們秉承「日式管理、美式福利、中國的情懷」為管理風格,以先進的電腦化管理,創造「三低兩高」的業績,即低成本、低毛利、低管銷費用,創高營業額及高消費群。價格的優惠和服務的到位,體現了我們「回饋社會,奉獻大眾」的宗旨。在我們超市裡,「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服務,使顧客的整個購物過程,始終沐浴在愉快的氛圍中。為此,每月店裡都會有5個品種被淘汰,又有10個新的品牌補充進來,而價格上則始終保持同類超市的領先地位,熟悉我們經營特點的顧客都知道,這里每兩周有一個特價期,趕在這個時候來買東西,最有超值感受
5.我的春節營銷方案
受西方文化影響及中國自身因素的決定,形成了現代一系列的節假日,這些節假日對商場銷售有最直接的刺激作用。對零售行業而言,每一個現代節假日的來臨就意味著每一個商機的到來。因此需抓住時機,做好節假日賣場氣氛布置,有利於吸引顧客來店,引導顧客消費。對提升節假日的銷售額有著重要的作用。
1、 元旦節——1月1日

元旦節有3天公假,又因元旦節處於春節前期,銷售也較平日高出許多。

氣氛促銷時間:12月26日(聖誕節後一天)——1月3日(公假結束)

元旦節可作為春節第一期手招的宣傳主題。商品以賀年禮品為主。

海報廣播重點放在春節促銷和賀年禮品上。

2、 寒假

寒假時間通常為1月份———2月份

因正直新春佳節時期,宣傳主題豐富,寒假則不做專題宣傳。可於寒假期間推出火鍋滋補 系列及火鍋配料,近開學時期做文具促銷等。

手招、海報、廣播等宣傳的重點基本上放在慶祝春節上面。

二 結合日本和德國模式談談發展中國家如何才能實現富強。
一談到西方市場經濟,人們自然首先考慮到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因為他們既重要、發達,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談到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市場經濟,人們又往往比較重視研究它們之間的不同點。誠然,這些特殊性確實是顯著而重要的,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但是,從借鑒的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探討它們的共性。
(一)社會經濟制度方面
在社會經濟制度方面,美國、日本、德國市場的經濟體制都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而在私有制經濟中,都是以私人壟斷企業為主導。
在美國、日本、德國經濟中,國有部分約佔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會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餘80%-90%以上均屬私有制。而在私有制經濟中,中小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上佔80%-90%甚至更多,但它們畢竟是從屬的。例如在日本製造業中的中小企業,60%以上同大企業有承包關系。在美國20萬家工業公司中,最大的50家佔了全部工業資產總額的49%。[1]在日本,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企業(不包括金融、保險業)有175萬家,其中資本額在10億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僅占公司總數的0.13%,但它們佔了全部法人企業資本總額的41.4%。[2]在德國將近4.4萬個工業企業中,千人以上的大企業只有1000個,占企業總數的2%,但它們卻佔了銷售總額的44%。[3]這里我們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影響和作用實在太大,太重要。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概括說,大多數國家都是依靠幾十個工業集中區和幾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產品,提高生產率和國民生活水平的。
(二)社會經濟機制方面
在社會經濟機制方面,都以市場競爭為基本調節手段。在對待競爭的問題上,美國、日本、德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三種體制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下述兩方面:一是都強調競爭的重要性,同時又都看到個人和企業(特別是私人壟斷企業)有一種排斥競爭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於其自發存在的競爭秩序,而是重視建立人為的有序的競爭。二是為了建立這種有序的競爭,不僅要直接制訂若干必要的調整競爭秩序的法規,例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等,而且還要間接地為建立有序競爭創造重要的條件,例如幣值穩定、市場開放、契約自由等。
西方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都特別重視競爭,致力於保護競爭,把它看成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德國的路德希·艾哈德說:「競爭不可分地是市場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它最內在的要素,排斥、損害或阻礙競爭都必然導致根本毀壞這種制度」。在他們看來,競爭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多方面作用。這些作用可以歸結為取得成就、實現民主和達到協調。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有兩大任務,即保證最大成就和分散經濟權力」。[4]「一種競爭的經濟制度是所有經濟制度中最經濟的,同時又是最民主的制度。」[5]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經濟過程是由個人和企業在市場上按供需狀況自由地進行決策。這些分散決策的協調也要通過競爭。這種通過競爭協調經濟發展的思想,出自於斯密的理論。在斯密看來,人的利己主義本身就是一種調節力量,但這種調節力量只有在競爭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有益於公眾的作用。
他們同時也認識到,經濟本身對競爭往往是不感興趣的,而且總是力求通過壟斷和價格與市場的協定等來削弱和排除競爭。經驗表明,國民經濟中的競爭原則不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貫徹,它必須通過一種國家規定的「人為秩序」加以保護。這就是西方一系列反壟斷法和相應的國家機構出現的原因。然而,為了形成有效的競爭秩序,人們還必須作出種種努力間接地為此建立必要的框架條件。例如,正確運用貨幣政策。在競爭秩序里,貨幣政策起著首要作用。如果不能成功地保證一定的幣值穩定,一切實現秩序的努力都將白費,因為,通貨膨脹將會嚴重干擾價格的調控機制和信號功能。又如,必須開放市場。封閉供求意味著企業削弱或者完全取消市場上的競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封閉市場,就是犯法,應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再如,契約自由是開展競爭的重要前提條件。因為,只有當家庭和企業可以自行決定何時何地買賣何物的情況下,競爭才能正常運行起來。
(三)國家的社會經濟職能
國家的社會經濟職能相當接近。資產階級國家同時履行階級職能和社會經濟職能,這是由來已久的事情。二戰後的新現象在於,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社會經濟職能都大大增強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在考慮政府的社會經濟職能時的基本目標,和在制訂社會經濟政策時所提出的目標都大大提高了。
戰後,美國、日本、德國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生活的思路主要是:首先,國家的任務主要是為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創造框架條件,而不是自己直接從事經濟生產活動;其次,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自發的市場競爭所必然帶來的三大弊病(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經濟結構的不協調以及社會的極大不公),以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種種矛盾沖突,力爭加以緩和。據此,它們提出了三個層次的社會經濟政策目標,第一層次是社會政策目標,即所謂個人自由和社會和諧,這一目標可以稱之為最高目標。第二層次是經濟政策的一級目標,包括經濟自由、社會保障和社會公正;第三層次是經濟政策的二級目標,這里指通貨幣值穩定、充分就業、經濟適度增長、國際收支平衡和公平分配等。
為了遵循上述基本思路和達到上述社會經濟政策目標,戰後美國、日本、德國都發展或完善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工具,包括競爭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等。所謂國家的社會經濟職能大大增強,主要就是通過這些具體的政策得到體現的。可以說,它特別集中地反映在一項指標上,即國家財政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戰後比戰前都數倍地提高了。1937年,美國的這一指示為8.5%,日本為11.6%,1952年聯邦德國為15%;1988年,美國上升到36.3%,日本為32.9%,德國則為46.6%。[6]當然,在運用這些政策工具時,各國在「配方」和「劑量」方面還是有不少差別的。
(四)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社會經濟制度的發展趨勢和前途方面,總的說來是在日益相互接近、彼此靠擾。
由於種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各有長處和短處。人們普遍認為,美國、英國更多的強調「自由」,而相對較少社會福利;德國、法國和北歐一些國家比較重視社會福利,但相對缺乏「自由」;日本則兩者都不足。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它們各自都將彌補自己的欠缺,三者的差異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縮小。
我認為,對於美國、日本、德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共同發展前途,可以作另一種描述。是否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已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階段(或者說自由競爭階段);以私有大企業為主的階段(或者說私人壟斷階段);大企業+大政府的階段,即由大企業和大政府一起主導社會經濟生活。這里的「大政府」,不僅是指政府機構和人員的規模數量比過去擴大,更重要的是指政府權力和職能的強化和擴大。然而,在第三個發展階段中的「大政府」,往往是官僚主義的、效率欠缺的;「大企業」則是過分追求利潤,既忽視社會責任感,又缺乏民主精神。現在正在進入第四個發展階段。它將依然是「大企業」+「大政府」,然而這里的「大企業」和「大政府」都將逐步比過去有所改善。西方市場經濟雖然有種種弊病,但從大方向看,它們在繼續進步。
我國是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家,近20年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注入了新的動力,開辟了新的市場。中國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三個方面:

—— 吸引大量外資,為我國工業化進程注入了巨大動力。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在世界范圍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說是最大的商機,20多年來我國不僅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中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國,在全世界也僅次於美國。從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間,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已經達到3076 .31億美元,批准建立的外資達到34萬家,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0%。外資的大量進入彌補了我國現代化建設資金短缺,改善了我國投資結構。在引進外資的同時還引進了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對外開放,擴大了我國的對外貿易。經過近20年的改革實踐,對外經濟貿易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200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4743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45%。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速度大約為7至8%,其中靠對外貿易拉動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百分比大約是兩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國每年1/4左右的經濟增長是靠對外貿易來實現的。

—— 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由於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和發展,加速了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我國是一個經濟落後的人口多國,在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巨大的農村人口和剩餘勞動力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的難題。在改革開放前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在如何克服這一難題上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巨大的非工業與非城市人口是阻礙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絆腳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資本的國際循環,外資、外貿的大發展給我國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歷史契機,使我國在這一領域出現了實質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外資企業直接吸收勞動力近2000萬人,而遍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巨大的對外貿易加工帶,更是吸納了近兩億農村勞動力。這一巨大的變化意味著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事物歷來具有兩面性,在我們看到經濟全球化及我們的對外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全球化具有的負面作用,全球化對我國現代化提出的挑戰。從目前可以觀察到情況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首先,大量的外資進入易於造成國內產業內部的「二元化」結構矛盾。大量外資的進入使我國的輕紡、製鞋等行業獲得迅速發展。但是,由於外資企業大多「兩頭在外」,因此由外資帶動的個別產業的發展,甚至是很大的發展,並不能帶動受資國產業的整體發展,或者說,無助於受資國國內產業鏈的自然延伸。在這方面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如韓國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有若干個大企業進入了「世界五百強」,使韓國的以外向型為主的若干行業實現了「現代化」,甚至躋身於世界前列。但韓國大量的以內需為主的行業和大量企業還是相當落後的所謂「半現代化」的。國民經濟內部的結構失衡,外向型產業或行業過度膨脹,而內需產業或行業發展不足,一旦國際市場有個風吹草動,即會造成結構性的過剩危機。應該說,1997年以來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已經充分證明了,過分依賴和引進外資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產生不良的影響,會導致其結構失衡。

其次,開放經濟易於造成國內區域間的經濟、社會分化。外資進入一般集中於一個國家某些特殊地區,如在我國原來經濟相對發達且進出方便的東南沿海地區,加之我們的特區政策的引導,使改革開放以來進入我國的外資及外資企業大部分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進入90年代以來還有進一步集中於上海的浦東等地的趨勢。應當說,從表面上看我國吸引了大量的外資,而實際上只是我國的少數地區吸引了大量外資。以1996年引進外資的地區分布情況為例,這一年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417.25億美元。但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廣東、福建、江蘇、上海等九省和直轄市引進的外資是其他22個內地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的4.76倍,差距相當之大。而外資進入和外資企業的過分集中則是造成中國地區間經濟差距不斷擴大,原來集中於內地的大批國有經濟衰落,內地鄉鎮企業發展乏力甚至也出現了衰退,大量內地農民湧向沿海大城市造成過度城市化等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的重要原因。

第三,也許是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開放屬於外資主導型的開放經濟,這種開放形式不利於受資國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不利於國家產業的技術升級。與外貿主導型的開放不同,外資主導型的開放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國公司主導的開放經濟。跨國公司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而在投資和建廠時都非常注意對自己技術的保護。這樣在由外資進入引發的國際經濟的交換,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看,只是其勞動力參與了國際資本循環,而沒有或很少有先進技術的沉澱。在技術方面,發展中國家至多搞一些配套與維護,用中國的話說就是:給別人「打工」,而長此以往我國的企業的技術開發,特別是自主開發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

面對經濟全球化,人們最關心的是:全球化對於我們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其實,固定的答案是沒有的。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利弊得失主要取決於我們的應對。應對得當即可化弊為利,而應對不當則會落入陷阱。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不能迴避矛盾,我們要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前提下,趨利避害,探索更好的發展途徑。

⑺ 大學生如何創業

大學生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去找創業項目,找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系的項目、找小而美的項目、找自己擅長的領域的項目、找自身能力匹配的項目。

3、找自己擅長的領域項目:

在校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選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項目,這個是一個比較普遍的事情,氣場十足這個也無可厚非。如果讓我選擇,我也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這樣做起來會很熟悉和熟練,給自己在創業的路上一點信心。

這里指的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與專業無關,你可能是學習醫學的,但是對於音樂你比較擅長的話,你也可以選擇音樂這個領域進行創業。所以創業者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選擇與自己所學相關的,或者是自己擅長的事情。

4、找自身能力匹配的項目:

除非你選擇的創業項目是技術性比較強的,建議學生在創業項目的時候,先選擇小而美的項目。什麼是小而美的項目呢,就是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圍之內的創業項目。

不要妄想著一口吃個大胖子,路要一步步的走,飯要一口口地吃。要綜合的去考量自己目前的狀態,適不適合去創業。除非你擁有了別人無法獲得的優勢和資源,那麼你還是選擇去就業。

注意事項:

1、不可盲目,不可跟風的去選擇創業項目:

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沒有創業經驗,在校創業的情況如何,自己是否真正懂得創業的本質等相關的因素綜合考量。在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最好是和自己所學的專業相關,或者是自己比較擅長的領域進行選擇。

2、要積累創業經驗:

在校有小項目嘗試的經歷的同學,這一點對於一個學生畢業之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校內進行創業嘗試的同學,積累了關於創業的相關經驗,明白創業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叫抓住用戶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識,對於他們的選擇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⑻ 大學生創業優勢和劣勢

大學生創業優勢和劣勢:
大學生創業自身優勢
第一,大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大學生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二,學科專業優勢
大學生在校期間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著較高層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領域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就是用智力換取資本。一些風險投資家通常就是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進行投資的。除此之外,大學期間開設的課程大都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學生從中學到是一種理念和一種思維方法,這對大學生創業會有許多幫助。
第三,大學生有創新精神
大學給大學生提供了許多培養創新能力的平台,如大學生社團,學生在經營過程中能夠鍛煉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事務處理能力等。此外全國各高校還為廣大大學生組織了各種創新比賽,引導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擁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往往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有挑戰的信心和慾望,這是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
第四,大學生概念性技能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規范化,企業關路及決策科學化,創業並不是頭腦一熱毫無准備就能付諸行動的。創業者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對規劃分析,注冊選擇,品牌經營等各流程有了解。大學生在這些概念性很強理論方面較社會上其他創業者如農民來說,有著較強的優勢。
第五,大學生團隊組合優勢
大學生創業團隊多均為年輕人且往往是團隊組織者自己的關系網組建的,成員間彼此熟悉,因此比較容易互相融合信任,較為容易接受共同的意願,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減少了部分風險。每個成員都有自身的優勢,在團隊中擔任不同的角色,資源互補,協同共振,具有良好的團隊互補性。組建高效的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開端。
二、大學生創業的劣勢
大學生自主創業本身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社會經驗不足
大學生由於對創業沒有充足的心理准備,常常盲目樂觀,面對創業過程中的挫折和失敗,會感到痛苦茫然甚至一蹶不振。他們心中的創業更多的是成功的例子,是理想主義的心態。看得到成功也要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這才能使創業者變得而更加理智。
第二,缺乏市場意識和管理經驗
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方面的優勢,但喜歡紙上談兵他們的設想大而無當,市場預測普遍過於樂觀,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看不起蠅頭小利。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他們不知道怎樣制定公司戰略,怎樣管理提高效率,怎樣進行市場推廣一系列問題。
第三,缺乏真正有前景的創業項目
大學生提交的創業計劃書中許多創業點子經不起市場的考驗。,市場預測普遍過於樂觀,許多人試圖用一個自認新奇的創業觀點來吸引投資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創業計劃中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市場盈利有多高。對於這些,大學生必須有一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
第四,市場觀念淡薄
很多大學生創業往往只有一個點子或是幾個人的突發奇想,但如何將這些想法轉化為商業計劃常常被大學生忽略。他們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的市場空間,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市場價值。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