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國際經濟法熱點
⑴ 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全球合作
全球合作原則
強調全球各類國家開展全面合作。特別是強調南北合作,以共謀發展,這是始終貫串於《宣言》、《綱領》和《憲章》中的一條主線。 :南北合作
當代國際社會各類成員之間,存在著許多對矛盾與合作的關系。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東西關系」、「南北關系」、「南南關系」、「北北關系」。
在這許多對矛盾與合作的關系之中,南北關系是全世界政治經濟關系中的主要矛盾。這是因為:第一,南北之間的矛盾與合作關系是全球性的,牽動和決定著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的全局和全貌。第二,南北矛盾的形成和發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淵源。第三,當代南北雙方在經濟上的利害沖突是極其尖銳的,雙方在經濟上互相依存、互相依賴的關系也是最為密切的。簡言之,南北矛盾已上升為當代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主要矛盾。
南北矛盾的根源在於世界財富的國際分配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其實質是發達國家力圖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發展中國家起而抗爭,力圖變革國際經濟舊秩序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南北合作的根據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極其密切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補益關系雙方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對方,或與對方長期處在嚴重對抗的地位,而又不作任何妥協退讓,勢必造成生產的嚴重萎縮和破壞,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混亂。南北合作問題總是伴隨著南北矛盾問題,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已被國際社會的一切政壇和論壇列為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和談判主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同等重視。
但是,要在公平互利的基礎上推動南北合作,阻力頗大。相對而言,第二世界各國的政、法界人士中,也出現了一些能夠比較冷靜地正視南北互相依存現實的明智人士。他們意識到繼續韁硬地全盤否定第三世界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破舊立新的正當要求,強行維護甚至加劇國際上貧富懸殊的現狀,歸根到底,對所有發達國家都是很不利的。
在第三世界的強烈要求下,在第二世界部分國家領導人和有識之士的現實考慮下,南北兩大類型家的對話和合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較為重要的,首推1975年至1989年先後簽訂的四個《洛美協定》。 :《洛美協定》
《洛美協定》的全稱是《歐洲經濟共同體-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洛美協定》。在當前的南北關系中,是最大的經濟貿易集團,締約成員國已達80個。
1975年2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46個發展中國家,會同屬於第二世界的歐洲共同體9個國家,在西非國家多哥的首都洛美簽訂了貿易和經濟協定,通稱第一個《洛美協定》。1979年簽訂了第二個《洛美協定》;1984年簽訂第三個《洛美協定》;1989年簽訂第四個《洛美協定》。綜觀上述四個《洛美協定》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互利合作關系是有生命力的。它表現在:
第一,實施協定15年來,參加締約的南北兩大類國家總數不斷增加,從55國逐步遞增至80國。
第二,南北合作的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歐洲共同體向非加大地區國家提供的優惠條件,從總體上說,都有所改善。
第三,每次續訂協定的談判,都是歷經艱難,最後總能達成對發展中國家更為有利、使南北合作有所前進的新協議。
第四,每一個新的南北協議,從總體上說,都更有利於雙方在各個領域謀求更全面的全作,建立更穩定、更合理的國際經濟關系。
但是,《洛美協定》式的南北合作,仍然遠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南北雙方之間很不平等、很不公平的經濟關系:
第一,在兩類國家之間的貿易交往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不等價交換;
第二,關稅上普惠待遇往往伴隨著種種非關稅壁壘的重重限制;
第三,用以穩定非加太地區國家出口收入的補貼和給予這些國家的財政援助,相對於這些積貧積弱國家發展經濟的現實需要說來,差距仍然很大;
第四,《洛美協定》在實現南北合作、改變南北不平等關系方面,雖已取得初步的重要成果,但距離建立起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總目標,還有相當漫長、艱辛的路程。
三、全球合作的新興模式和強大趨勢: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開展經濟合作,國際上通稱為「南南合作」。這是一種新型的互濟互助、共同發展的國際經濟關系。
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都是全球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南南合作的政治經濟基礎、內在實質及實踐效應,卻與南北合作有重大的差異。
南北合作,是國際經濟關系中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妥協,南南合作則是國際經濟關系中被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弱者與弱者之間的互濟,也是對弱肉強食規則的聯合反抗。
南南合作的這種實質決定了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實踐效應,具有重大的特色和深遠的影響,有助於沖破現存不平等的國際關系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具有偉大的戰略意義:
第一,現存的國際經濟體制,是在經濟實力基礎上形成的。第三世界國家擁有的經濟實力越大,它們對世界經濟大政的發言權、參與權、決策權就越大,對某些在南北關系問題
上堅持僵硬立場和專橫態度的發達強國,也就能發揮更大的制約作用。因此,發展中國家應當把發展和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擺在首要地位。
第二,經濟上過分領帶發達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民族經濟的發民彩為不利。加強南南合作,走弱者集體自力更生的道路,建立獨立自主的民族經濟,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才是它們爭取經濟繁榮、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可靠途徑。
第三,實行南南合作,把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國際力量,就能夠提高這些國家在南北對話、南北談判中的地位,打破僵局,開辟改革舊國際經濟關系的新局面。
第四,由於長期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問題,某些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和爭端,如果處理不當,勢必成為南南合作發展的障礙。但是,由於第三世界國家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只要有關各方面能夠排除干擾,以大局為重,互諒互讓,耐心協商,就定能化解矛盾和糾紛,消除爭端和分歧。
第五,南南合作,有助於推動南北談判,改善南北關系,在公平互利的基礎上促進南北經濟合作,以實現全世界各類國家普遍的經濟繁榮。
⑵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詳細點哦)
(1)本案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2)合同已經成立。
理由: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6條的規定,在要約已送達被要約人,即要約已經生效,但被要約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這一段時間,只要要約人及時將撤銷通知送達被要約人,仍可將其要約撤銷。如一旦被要約人發出接受通知,則要約人無權撤銷該要約。在這個案例中,甲將撤銷通知送達被要約人乙的時候,被要約人乙已經發出接受通知了,因此合同已經成立。
⑶ 國際經濟法
C
《合同法》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B
第五十二條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
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
格付款。
⑷ 今年有關經濟法的熱點問題都有什麼
新制訂和修改的經濟法是熱點,如反壟斷法,破產法,洗錢法等等。
反壟斷法:中華人民版共和權國反壟斷法 ,是一部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反壟斷法由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共分為8章57條,包括:總則、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對涉嫌壟斷行為的調查、法律責任和附則。
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 0 0 6年8月2 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 0 0 7年6月1日起施行。
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是為了預防洗錢活動,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犯罪及相關犯罪而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06年10月31日通過,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國際經濟法
(1)屬單獨海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損失。途中燒毀的化肥屬於單獨海損,依CFR術語,風險由A公司即買方承擔;而A公司購買了水漬險,賠償范圍包含單獨海損,因此由保險公司承擔。
(2) 屬共同海損,應由A公司與船公司分別承擔。因船舶和貨物遭到了共同危險,船長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化肥的濕毀。
(3) 可以。因為承運人遲延裝船,又倒簽提單,須對遲延交付負責。
(4) 可以。因B公司是最終的責任人。
[考點集成]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當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時,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攤的法律制度。
單獨海損,是指由於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所直接造成的船舶或貨物的損害。
倒簽提單,旨在貨物裝船後簽發的日期早於貨物實際裝船日期為簽發日期的提單。提單簽發日期是貨物裝船日期的證明。簽發此種提單,尤其當倒簽時間過長時,有可能推斷承運人沒有使船舶進快速到,因而承擔貨物運輸延誤的責任。
實際承運人,是指接受承運人委託,從事貨物運輸或者部分運輸的人,包括接受轉委託從事此項運輸的其他人。承運人應對實際承運人,以及在受雇或者受委託范圍內行事的實際承運人的受僱人和代理人的行為負責。
⑹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際經濟法面臨哪些新挑戰
經濟全球化,就是投資、貿易等經濟活動及其各生產經營要素流動的自由化,就是世界市場的統一化,與其說這是一種靜態的結果,還不如說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經濟的全球化,客觀上要求各國市場在拆除貿易壁壘的基礎上實現統一。而市場的統一,要求市場規則的統一,這就涉及到法律層面的全球化問題。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里茨指出:「從根本上來說,經濟全球化是將世界各國和人民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綜合進程。在這一進程中,阻礙各國之間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的人為障礙將被打破,交易成本(包括運輸和通訊成本) 將大大減少。新型的國際機構和國際民間組織將被創造和涌現,跨國公司是這一進程的強有力的推動者」。①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帶來了兩個顯著效果:一是市場的地理范圍及市場的統一化和自由化程度大大擴展;二是為了適應市場的統一化和市場規則統一化的客觀需要,國際經濟法不僅必將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國家的法律體系面臨著如何處理全球化帶來的復雜情況的新挑戰。
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經濟的三大特點
(一) 迅速回升的全球貿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在WTO 正式成立後的十年內,如果按照貨物出口總額進行統計,那麼國際貨物貿易總額從1995 年的51610 億美元增長到了2004 年的91240 億美元,總計增幅近77 % ,年平均增長率達6154 %.其中只有1998 年和2001 年各比上一年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分別只有115 %和319 %.其餘年份均有3 %以上的增長幅度,其中上漲10 %以上的年度有4 個。在原油商品價格持續高漲和電子產品出口復甦的帶動下,2003 年和2004 年的增幅更是創了歷史新高,其中2003 年比2002 年增加了1519 % ,2004 年比2003 年增長21 %.即使扣除了物價和匯率因素,2004 年世界貿易量的增長也達到了9 %.自2000 年至2004 年,世界GDP 從32 萬億美元的水平增長到40 萬億美元的水平,總計增幅為25 %左右,年平均增長率低於國際貨物貿易的年增長率。②
(二) 外國直接投資復甦和持續高漲,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注入了持久活力按照實際吸引外國投資金額來計算,1998 年世界跨國直接投資額為690911 億美元,1999 年猛增到1086715 億美元,比1998 年增長近5713 % ,2000 年在此基礎上又增加2717 % ,達到了1387915 億的規模。由於受「911」事件等影響,2001 年至2003 年世界各國對外投資總額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2004 年開始,世界跨國直接投資又出現恢復性增長,比上一年上升了9 %左右。③不過近年來,跨國直接投資開始呈現出兩大變化,其中第一大變化是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成為資本輸出國;第二大變化則是第三產業成為跨國直接投資新的領域。上述兩大變化業已對傳統的國際經濟法提出新的課題。
⑺ 國際經濟法熱點問題
法律分析: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國際經濟法》系統深入地闡述了國際經濟法的核心問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⑻ 簡述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如下:
(一)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 《永久主權宣言》把尊重東道國對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作為南北之間一切國際經濟交往和經貿活動的前提。
(二)各國對境內的外國投資以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
《宣言》和《憲章》一再強調:東道國對於本國境內的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並且突出地強調對境內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的管理監督權。
(三)各國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徵用
按照西方殖民強國的傳統觀點,落後地區的東道國政府對於境內外國投資家的財產,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一旦予以「侵害」(包括徵用或國有化),就構成所謂「國際不法行為」,本國政府就「有權」追究東道國的「國家責任」,甚至可以以「護僑」為名,大動干戈,興兵索債。
(8)2019年2月國際經濟法熱點擴展閱讀
1986年3月通過的《關於國家和國際組織間或國際組織相互間條約法的維也納公約》也作了類似的規定:
1.發生情勢變遷的時間必須是在締約之後;
2.情勢變遷的程度必須是根本性的;
3.情況必須是當事國所未預見的;
4.結果必須是喪失了當事國當初同意接受該條約拘束的必要基礎或基本前提;
5.影響必須是勢將根本改變依據該條約尚待履行的義務的范圍或程度;
6.原因必須不是出於該當事國本身的違約行為;
7.適用的對象必須不是邊界條約或邊界條款。
但是,在國際實踐中,也必須注意防止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勢力歪曲和濫用《公約》對「情勢變遷」原則的限制性規定,以繼續維持弱肉強食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可見,在國際經濟法中作為「有約必守」原則之例外的「情勢變遷」原則,也不是孤立自在的。只有緊密地結合前述經濟主權原則和公平互利原則,才能對「情勢變遷」原則及其限製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正確的運用。
⑼ 目前經濟法熱點問題有什麼
一、世界經濟將向何處去 目前國際社會的主流看法是,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2010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緩慢復甦勢頭。但許多經濟學家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主要依賴各國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未來世界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復甦,關鍵還在於金融業能否取得根本性好轉以及私人需求能否真正啟動。二、美元何時恢復危機前強勢美元指數在2009年11月12日下探至15個月新低,但隨後因迪拜債危機問題引發風險偏好大降,令美元的單邊貶值暫告一個段落轉而走強,美元以大漲告別2009年,但美元在09年全年走軟的走勢仍未改變。美元貶值,對美國來說,既可以刺激出口,又可以「賴掉」部分債務。但對美國政府來說,由於在今後10年必須大量舉債以彌補財政赤字,因此必須防範美元過度貶值,以免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在2010年,美元走勢如何,全球投資者將拭目以待。三、「退出戰略」如何實施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均採取了一系列緊急貨幣和財政政策,在09年即將結束時,各國關於何時採取「退出戰略」的討論就層出不窮。相信在2010年,有關「退出戰略」的討論會越來越多,因為緊急貨幣和財政政策畢竟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退出戰略」實施過早,會危及經濟復甦,但實施過晚,則會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甚至吹大資產泡沫,因此,實施「退出戰略」的時機相當關鍵,只有在恰當的時機退出才能保證經濟復甦的成果不被破壞。四、全球股市如何超越「虛假繁榮」從2009年3月上旬開始,全球主要股市強勁反彈。這一方面是受世界經濟形勢改善推動,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市場充裕流動性的支撐。而今年只有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復甦,進而帶動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全球股市反彈才可持續。否則,過度依賴流動性支撐的股市繁榮往往會成為一種「虛假繁榮」。五、多哈回合能否「修成正果」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自2001年11月份發起以來,至今已拖延8年多,仍未能達成協議。目前,有關各方正在努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在2010年年底前結束,並取得「有雄心和平衡的」成果。但鑒於類似的最後期限此前曾被一推再推,因此展望2010年,多哈回合能否最終「修成正果」依然是一個未知數。六、貿易保護主義是否依舊高漲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發達國家經濟嚴重下滑,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歐美發達國家雖然口頭上高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實際上卻在國內政治壓力下,不斷採取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在2010年,雖然爆發全球性「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措施仍可能以一種「低烈度、高頻率」的形式出現。七、加強金融監管能否落到實處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國際社會要求加強金融監管的呼聲一度高漲,但目前來看,發達國家加強金融監管的進展十分緩慢。2010年加強金融監管關鍵在於落在實處。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必須在加強自身金融監管的同時,注意防範「熱錢」等非正常跨國資金流動對其宏觀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造成的沖擊。八、世界經濟格局如何變遷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世界經濟格局變遷。其中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由主要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經濟體參與的二十國集團,正逐步取代由主要發達經濟體組成的八國集團,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協調國際經濟事務的最重要平台。在2010年6月和11月,二十國集團還將分別在加拿大和韓國舉行峰會。二十國集團取代八國集團的趨勢將更加明顯。金融危機調整世界經濟格局 中國應有憂患意識九、全球經濟治理能否與時俱進伴隨世界經濟格局變遷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此前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世界經濟治理架構能否與時俱進。目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發達國家仍占據絕對優勢,新興經濟體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但話語權和投票權卻明顯滯後。2010年發展中國家仍需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自身話語權而努力。十、「後危機」時代戰略新興產業何在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逐漸減退,國際社會關於搶占「後危機」時代戰略新興產業制高點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在2010年,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環保技術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將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節能和環保技術將呈現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