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成立

合同法成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41:55

① 按照合同法規定什麼時候合同成立

所謂合同的成立,是指訂約當事人經由要約、承諾,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即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關系,表明了合同訂立過程的完結。我國《民法通則》第85條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定、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著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同是由雙方或多方之間發生的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不能構成合同。這就意味著,成立一份合同,其主體必須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須一致合意。合同訂立的過程就是當事人雙方使其意思表示趨於一致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合同法》中規定為要約、承諾。
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須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等內容協商一致,即達到合意。

② 合同有效成立的條件是什麼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的成立,是指雙方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條款進行協商並達成一致。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通常合同依法成立之際,就是合同生效之時。兩者在時間上是同步的。

但是,《合同法》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經批准、登記後才生效。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必須經過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否則即使流轉雙方簽訂了轉讓合同,該合同也是無效的。

合同有效成立有5個條件:①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如精神病患者等不具備行為能力的人,訂立合同無效;租地者未經出租人同意也未經合同約定就將其租用的土地再轉租出去的轉租合同無效(因為租賃人沒有權力將所租賃的土地再行出租)。②當事人應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採取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無效。當前許多鄉村出現的強制農民將土地流轉給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工商企業的行為是無效的,在此基礎上簽訂的合同也無效。③合同的標的和內容必須合法。比如集體土地所有權買賣的合同沒有法律效力;將耕地長期出租給工商企業用於非農建設(以租代征)也違反法律,因而簽訂的流轉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④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互為有償,即合同必須具有互為有償性和目的合法性。⑤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③ 合同法中關於合同成立地點

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④ 合同成立在合同法中的意義

二.合同成來立在合同法中的源重要意義
第一,合同成立旨在解決合同是否存在的問題;
第二,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時區分違約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根本標志;
第三,盡管合同的成立於合同的生效時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密切聯系在一起。

⑤ 《合同法》對合同成立的時間有什麼規定

《合同法》對合同成立的時間規定為,當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根據《中華內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容》第二十五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5)合同法成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⑥ 關於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法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成立的條件: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專.
2、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是「依法」進屬行的。
3、當事人必須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
4、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法。
合同的成立要件:
一是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

二是對主要條款達成合意;

三是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
具體的要求和條款詳見合同法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⑦ 合同成立在合同法中的意義

二.合同成立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意義
第一,合同成立旨在解決合同是否存在的問題;
第二,合同的回成立和生效時區分答違約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根本標志;
第三,盡管合同的成立於合同的生效時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密切聯系在一起。

⑧ 關於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法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成立的條件: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
2、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是「依法」版進行權的。
3、當事人必須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
4、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法。

合同的成立要件:
一是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
二是對主要條款達成合意;
三是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

具體的要求和條款詳見合同法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⑨ 合同的成立要件是什麼

一般認為,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是:

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這實質上是法律對合同主體資格作出的一種規定。主體不合格,所訂立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合同主體,無非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兩類。非自然人作為合同主體,主要的行為能力。自然人作為合同主體,其合同行為能力的有無,應根據其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況來確定。

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這是合同有效的另一個要件。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當事人在締約過程所作的要約和承諾都是自己獨立且真實意志的表現。在正常情況下,行為人的意志,就是與其外在的表現相符的。但是,由於某些主觀上或客觀上,也可能發生兩者不相符的情形。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合同生產要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合同欠缺合法性,沒有補救的餘地,只能歸於完全地效。合同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其所指包括合同的目的和內容兩個方面,即合同的目的和內容都不得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這里所說的「法律」,既包括現行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中的強制性也包括國家政策的禁止性規定和命令性規定。

合同成立的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一,存在雙方或多方訂約當事人。所謂訂事人是指實際訂約合同的人,在合同成立以後,這些主體將成為合同的認體。訂約當事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無論訂約當呈人的形態如何,合同必須著兩個利益不同的訂約主體。也就是說,合同必須具有雙方當事人,只有一方當事人則根本不能成立合同。

第二,訂約當事人對主要條款成全中意合同成立的根本標志在於,合同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呈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和住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

因為所謂主要條款是指根據特定合同性質所應具備的條款,如果缺少這些條款合同是不能成立的。為了認業合同的主要條款,需要法院在裎中根據特定合同的性質而具體認定哪些條款屬於合同的主要條款,而不能將《合同法》第11條所泛泛規定的合條款都作為每個合同所必須的主要條款,否則將會導致大量的合同不能成立並生效。

(9)合同法成立擴展閱讀

合同成立合同的當事人就合同的條款協商一致。合同成立以後,便產生一定的法律效力。由於訂立合同的方式不同,法律規定有所不同,合同成立的時間也有區別。

以對話方式(口頭或電話)要約,受約人立即承諾的,合同即為成立。如當事人約定了承諾期限的,受約人在承諾期限內表示承諾的時間即為合同成立的時間。以書信、電報方式訂立的合同的成立時間,以要約人收到承諾的信件或電報時所簽發收據的時間為准。

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合同需要經過鑒證、公證、第三人證明或者有關機關核准登記的,必須在履行上述手續以後,合同才算成立。在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條件下,在有效期間內受約人未拒絕承諾或作為表示同意要約的,如發送貨物、支付價款等,則在規定或約定的期限屆滿後的次日為合同成立的時間。

⑩ 合同法附隨義務成立的條件

合同法附隨義務成立的條件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該條款中所說的通知、協助和保密的義務,就是當事人履行合同時的附隨義務。附隨義務是本世紀合同法發展的一項突破。在附隨義務理論產生之前,當事人只履行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沒約定的就不履行。

而附隨義務擴大了合同當事人的義務,即這些義務即使在合同條款中沒有規定,當事人也必須遵守和履行,否則就違背了民法的基本精神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附隨義務的特徵

1、附隨義務的地位具有「附隨性」。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與合同約定為依據,不但明確且具有法律效力,權威性較高,是合同關系中的主要義務。

然而附隨義務主要存在於判例學說之中,其法律效力較低或者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它衍生和附隨於法定義務、約定義務,容易被輕慢。

2、附隨義務的產生具有「不確定性」。與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約定義務相比,附隨義務並非自始確定,而是隨著合同的運行,根據合同目的和維護合同當事人利益的需要而逐步確定的。

(10)合同法成立擴展閱讀:

合同附隨義務包括的內容:

附隨義務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通知義務、協助義務與保密義務。

1、通知義務。通知義務又稱告知義務,是指債務人負有對有關債權人利益的事項的通告使其知曉的義務。合同的履行及合同目的的實現,需要當事人通力配合,其中需要雙方互通信息的情形,多有所在。

如果依據誠信原則,當事人應當主動地通知對方,此時便可認為有通知義務存在。合同法中關於通知義務有很多明確的規定。

比如《合同法》第230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第256條承攬人對定作人提供的材料,應當及時檢驗,發現不符合約定時,應當及時通知定作人更換、補齊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278條隱蔽工程在隱蔽以前,承包人應當通知發包人檢查,第309條貨物運輸到達後,承運人知道收貨人的,應當及時通知收貨人,第384條保管人應當按照約定對入庫倉儲物進行驗收,保管人驗收時發現入庫倉儲物與約定不符合的,應當及時通知存貨人,等等。

綜合起來說,通知義務包括:說明義務,如出賣人在交付標的物時,應如實向買受人說明有關標的物的使用、維修及保養方法等:忠實報告義務,如代理人應及時向被代理人報告被代理事務的情況;瑕疵告知義務,如贈與有瑕疵物品時,應將標的物的瑕疵如實告知受贈與人;此外還有遲到告知義務、提存地點及其方式的通知等。

2、協助義務。協助義務又稱為協作義務,指合同當事人應互為對方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提供照顧和便利,促使合同目的圓滿實現。

它要求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承擔協力義務;在履約中,當事人應當顧及另一方及其標的物的狀況,最大限度地運用其能力和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實現對方的正當願望,以利於合同的適當履行。合同關系終止後,當事人應當協助對方處理與合同相關的事務。

如《合同法》第240條出租人、出賣人、承租人可以約定,出賣人不履行買賣合同義務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賠的權利。承租人行使索賠權利的,出租人應當協助,第259條承攬工作需要定作人協助的,定作人有協助的義務。

定作人不履行協助義務致使承攬工作不能完成的,承攬人可以催告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內履行義務,並可以順延履行期限;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承攬人可以解除合同。

3、保密義務。保密義務是指當事人一方對於知曉的對方的商業秘密或要求保密的信息、事項不得對第三人泄露。

《合同法》第43條對此作了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保密義務在技術合同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保密義務是一種消極義務,只要義務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要求義務人積極的作為。因此保密義務的履行通常不會給義務人帶來額外的負擔。

熱點內容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
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16:37:57 瀏覽:737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哪裡舉辦 發布:2024-12-22 14:26:48 瀏覽:156
東城法院趙軍 發布:2024-12-22 13:22:14 瀏覽:302
法與社會對法治的認識 發布:2024-12-22 13:20:52 瀏覽:192
法律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學什麼 發布:2024-12-22 12:26:59 瀏覽:863
新刑法出台 發布:2024-12-22 11:30:02 瀏覽:536
道德經體例 發布:2024-12-22 10:38:40 瀏覽:49
仲裁員制度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4-12-22 10:09:57 瀏覽:84
法是社會道德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4-12-22 09:53:11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