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基督教
❶ 基督教的起源是什麼
關於耶穌創立基督教不過是基督教徒宣揚的傳說。根據近代學者的研究和考證,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叫耶穌的人。基督教的產生和猶太民族有關系。
基督教最早產生於公元1世紀中期散居在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地區的下層猶太居民中。猶太人的歷史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不斷受到鄰近民族的欺凌。後來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長期飽嘗亡國之苦,尤其對羅馬的統治和奴役感受最深。殘酷壓迫下的猶太人仇視羅馬統治者,但他們不能取得勝利也找不到出路,於是便產生了悲觀消極的情緒。他們企圖在宗教里尋求解脫。從幻想中求得安慰。基督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基督教植根於猶太教的思想體系。猶太人原來都信奉猶太教,信奉耶和華為唯一的真神,祈求「救世主」降臨拯救猶太眾生。公元1世紀,在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居住的猶太人中出現一些傳道者,他們依據猶太教的這一教義,宣傳說,「救世主」會來拯救貧苦人民。後來,他們又宣傳說,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和使者,是基督(救世主),他不久就會降臨人間,建立千年太平盛世。只要世人信奉耶穌,就能得救,死後能上天國永遠享福。這樣,基督教便逐漸產生了。除了上面所說的它的最基本教義外,它還宣揚博愛、忍耐、順從等調和階級矛盾的思想。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發《米蘭赦令》,宣布宗教信仰自由,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到公元392年,基督教被羅馬皇帝迪奧西多一世宣布為羅馬國教,基督教終於完成了與帝國政權的結合,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基督教對西方社會有著廣泛且深遠的影響,涉及到文學、藝術、政治、道德法律、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到了近代,伴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基督教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❷ 信基督教違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一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第二十七條 國家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動,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利用宗教名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反對境外勢力干涉境內宗教事務,維護正常宗教活動秩序。國家依法取締邪教組織,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邪教違法犯罪活動。
❸ 基督教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別亂說,不用太復雜。不要說什麼基督教和別的教的區別
耶穌基督與公元1世紀左右降臨在巴勒斯坦,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信仰是猶太教,也是信奉上帝的。猶太人作為上帝最初的選民,受賜十誡,擔負著上帝傳播福音的使命。但是後來因為猶太人貪婪,迂腐的天性辜負了上帝的期望,上帝這才派耶穌季度來到世間撥亂反正。可惜猶太人非但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還密謀將耶穌基督害死了。耶穌基督在世時還沒有基督教會,耶穌基督被猶太人害死後耶穌基督的信徒們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形成了猶太教中一個新派別,他們尊崇耶穌基督為主,他們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已經復活、升天。不久又要再次降臨審判世界,建立千年王國。耶穌門徒宣揚耶穌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基督這一方面來。這一時期在基督教歷史上被稱為「基督教社團」時期。早期基督教社團由耶穌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所鄰導,最初的活動范圍實在耶路撒冷周圍,到後來逐步擴展。他們派使徒向外宣傳福音,尤其是聖保羅(可以說是基督教會的創始人)的傳教活動才使基督徒社團獲得巨大發展,地中海東部沿海各大城市中幾乎都是他們的組織,大批非猶太人也加入了社團,最終使基督徒社團逐步脫離猶太教而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教會組織。
ps:如果樓主還有什麼要問的盡管追問就好了。
❹ 宗教對政治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以基督教為例作一說明:
在人類歷史上,基督教對政治法律的影響是隨著社會的變革和自身的理論完善所產生的一個漸進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羅馬帝國後期政治法律日益腐敗沒落的同時,基督教會以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有機組織出現。「因而,在舊秩序的法律和哲學日益落後於潮流、日益行不通之時,基督教為弱者和地位微賤者提供了順應潮流的東西和希望。」[1]羅馬帝國滅亡後,取而代之的蠻族王國缺乏有效地行政管理體系,整個西歐世界經常陷入一種四分五裂的戰爭混亂狀態。基督教會在此承擔起了許多先前由羅馬帝國履行的政治職責,有效地延續了以前的社會文明,「羅馬帝國政治制度的崩潰留下了一個任何蠻族國王或酋長也不能彌補的巨大空隙,而這個空隙被作為新興民族的導師和法律制定者的教會填補了。」[2]
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教育制度隨著城市文明的衰落而消亡,整個社會的文化知識狀態處於全面的貧困之中,此時基督教成為文明的承載者,教會的修道院成了教育的實際承擔者和主要的文化活動中心,成為思想文化傳播的基地。在蠻族統治的文明真空中,基督教以社會文明代理人的身份取得了世俗社會統治階級的尊重和認可,並樹立起意識形態領域的領袖地位。此時,基督教開始有能力提升自己的社會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也逐漸影響到世俗社會的政治法律領域。
基督教本身是一種神學,研究的是屬靈世界的問題。在自身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隨著各派學者的不斷加入,它大量吸取整合其他人類思想文化精華並豐富充實自己,如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主張人類的精神自由和平等的思想等,都被基督教整合為基督教神學理論並傳遞給中世紀。羅馬法的一些基本觀念,如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也被基督教神法理論吸收,形成了基督教的神法理論並影響後世的法律思想。
基督教對政治法律領域的影響可以分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聖經中耶穌基督的教導為指引,在屬靈世界中追求真理的努力無疑對世俗世界的政治法律產生了積極影響。這種積極影響表現為給追求真理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空間,並形成獨特的政權與教權二元化的權力體系。在整個世界還處在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時,中世紀的基督教會通過限制王權,擴張教權,使中世紀的西歐社會沒有形成君主專制政體,相反兩種權力的爭奪為思想家們提供了一塊生存的空間和自由的領地。在這塊相對自由的領地上,思想家們或憑教權之勢,或藉助王權之力,圍繞著教權和王權的主題,闡發著自己的政治理論。而正是這種自由思考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創造了寶貴的政治法律遺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中世紀的黑暗中卻孕育了近現代文明的主因。中世紀後期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從其根源來講都與基督教在政治法律領域的積極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並對今天世界的政治法律產生了啟蒙作用。正如W•烏爾曼所說:「在中世紀,現代意義上的政治思想已經產生,這是歐洲的學徒期、青春期、少年期」;「因為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政府和政治觀念創造了我們今天的世界。我們現代的概念,我們現代的制度,我們的政治義務和憲政觀念,或是中世紀理念的直接遺產,或是通過反對它而成長起來的。」[3]同時,民眾利用兩種權力的對抗和制衡,可以對社會矛盾進行一些緩沖和改良,使社會朝向有利於人類發展的方向前行。
基督教對政治法律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基督教會的世俗化,摻雜著人類屬世慾望的權力追求和物質享樂使整個基督教陷入一個巨大的誤區,直接造成了中世紀基督教會的黑暗統治,成為基督教會為後世詬病的劣跡。
在政權與教權二元化的權力體系中,掌握意識形態控制權的基督教會利用基督教義對抗屬世政府的君王,將基督教價值取向灌入到屬世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形成一些只有基督教國家獨有的政治法律原則與制度,並形成今日世界政治法律原則與制度的淵源。比如基督教會利用「神權至上」、「神愛世人」等理論限制王權,為後來的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理論基礎;利用「世人皆有罪」使國王也成為一個有罪之人,防止了帝王崇拜和國家至善觀念,並為後來的憲政理念及三權分立說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教會是屬靈世界的領袖,教會的基礎歸根結底依靠民眾的信仰。人類作為神的子民,重視個人無疑是神創造人的初衷,因此教會強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通過民眾的廣泛參與突出其代表性,領導民眾使其具有無可爭辯的領導權,這為後來的社會契約論、代議制預設了理論前提。
[1] 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44頁。
[2] 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頁。
[3] 叢日雲,《在上帝與愷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16、17頁。
❺ 宗教對法律信仰的影響有哪些
宗教與法律是保持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兩種基本手段。宗教的形成和發展對法律有著深刻的影響,並且觸及到法律的制度層面,價值層面。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體系。有人群的地方就須有法律,它使人們生活有序;宗教是人們對現實生活虛幻歪曲的反應。有苦難的地方就需要有宗教,它為人們提供一種心理上的慰藉。人不僅對物質世界有追求,也追求精神的寄託和升華,法律只能調控人們客觀現實的活動,宗教則能為人們提供精神家園。因而法律與宗教是保證人類社會平穩定與發展的兩種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系,互為補充,共同保障人類社會健康穩定協調發展。
一、法律與宗教共同維護人類社會的發展
人類社會具有復雜性,需要法律與宗教從物質發面和精神方面來共同調整,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強化法律作用的同時,必須注意宗教信仰的培養,在培育宗教精神的同時,也要重視法律對生活的調控。然而宗教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規范,在本質目標、調節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保障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以權利與義務為基本內容的,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體系。它的主要特徵是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注重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它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形成法律至上的權威。宗教是人們是對生命意義的個人信仰,宗教的宗旨在於對超自然力的信仰,並由此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它主要解決人們精神領域苦惱與痛苦,它對現實世界的苦起一種緩解作用,使人們對現世的不滿在對未來的嚮往中得以實現。
二、宗教對法律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西方文明是基督教文明,同時西方社會人群的主體目前也是信奉基督教的,與此相關聯西方社會目前也是世界上法治建設做得比較好的國家。
基督教對西方社會影響是全方位的,對法律影響不僅觸及規范層面,制度層面,更滲透到價值層面和精神層面。可以說西方人們法律生活無論是訴訟的具體操作,還是人們對法律的堅定信仰無不打下基督的烙印。
(一)基督教對西方的法律規范的內容產生深刻的影響:
(1)在家庭中給予妻子在法律上更加平等的地位,將配偶雙方的合意作為婚姻有效的前提。廢除父親對子女生殺予奪的權力。強調一夫一妻,保持家庭穩定。家庭穩定,社會就穩定了。因為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
(2)在嚴格法與衡平法之間,強調衡平法的概念,緩和一般法的嚴厲性。西方社會普遍主張並且實行輕型化,改善囚犯的待遇,不少國家已經取消死刑,實行開放性的監獄管理,這與基督教的傳統影響有著重大關系。因為西方社會普遍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剝奪人的生命!
(二)宗教對法律價值層面的影響:
西方社會宗教精神是平等、博愛、自由與秩序。而這些精神無一不滲透到法的價值之中,成為法治追求的目標。這一點從法律的詞淵上可以得到證明:眾所周知,現代西方法根基是羅馬法,在古羅馬那裡,法這個詞就是正義Lustus。為了從內在和目的意義上即從法的宗旨和實質上表述法,羅馬人使用Aequitas,它產生於一個含有平等意思的詞根。它體現了法的宣告性原則為單個人的活動所確定條件和限度,這些條件和限度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法被傑爾書定義為「善良和公正的技藝」,烏爾比安提出法的定義是:「誠實生活,不犯他人,各得其所」。從以上法的定義之中不難看出宗教的平等、正義、自由價值觀已在法律概念中生根。這種平等、正義、自由宗教精神被西方奉為法律的本質精神。如法國憲法序言中庄嚴宣告:自由、平等、博愛是憲法的精神,這種精神已與法律精神融為一體。宗教精神已經得到立法者的認可,民眾的接受。西方的宗教生活已與法律生活或暗或明地結合起來,人們在教堂里接受宗教洗禮的同時,也同時在接受法的陶冶。因為在西方法的精神與宗教信仰已經很難把它們加以區分。
(三)宗教對法律原則和訴訟程序的影響:
基督教中有愛神,愛是宗教中一條神聖的戒律,伯爾曼在研究愛與法律關系時指出:「無論對基督教還是猶太教,愛都是被認為法律本身之所在,而法律既包括其具體行為,也包括其抽象的道德,都要成為愛的體現。」西方社會主張的程序正義,程序先於權利,給相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就是發軔於宗教中的博愛。相同的案件應做出相同的判決。不能因人而異,這並非只是正義原則,同時也是愛的原則,不平等待人就不是愛,法官如果徇私枉法,不僅要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更要受到宗教道德的譴責,在上帝的末日審判時他是難脫其咎的。基督教主張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除上帝之外,大家都是平等,都是上帝的臣民。無論是上至國王,還是下至臣民,都處於主的恩惠之下,他們是平等。上帝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最終演繹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在凌駕於法律之上,它只能在法律之下。
(四)宗教的訴訟技巧和訴訟理念對法律的影響:
四川大學龍宗智教授認為聖經就是一部訴訟法教科書。《聖經》中關於伸張正義的故事比比皆是,而這些例子告訴人們許多關於訴訟技巧的方法,比如這證據學上的矛盾規則、交叉詢問法則,對今天西方的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里上帝的天啟可以看作是人類文明對司法的基本要求。流行於西方國家的各種法律誓詞也深受宗教影響。人們在法庭作證都是要手按《聖經》發誓的,這無非是藉助於宗教的力量,強迫人們講真話。如公元前九世紀英國的英格魯—薩克遜法律中就有如下的規定,索賠被盜財物原告的誓詞:「我在上帝面前宣誓指控他就是盜竊我財物的人。這既不是出於仇恨、妒忌或其他非法目的,也不是基於不實所言或信念。」被告人的誓詞「我在上帝面前宣誓,對於他對我的指控,我在行為和意圖上都是無罪的。」助誓人的誓詞:「我在上帝面前宣誓,他的證詞是清白和真實的。」
三、宗教精神對法治的影響以及對我國法治推進的啟示
我國目前的法治模式是採取政府推進型的,政府重立法,重法制宣傳。但由於我國法律沒有得到人們普遍認同,對法律缺少像對宗教的那樣信仰。因而我國法治推進的步伐是沉重而緩慢的。影響人們對法律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歷史傳統上看,我國始終把法律看成是治民之具,而沒有像西方那樣把法律看成是一種公平、正義的象徵。同時我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正統,而儒學始終強調無訴、息訴。並且統治者常把一個地方訴訟多少看作是評判地方官吏政績的一個重要標准。儒家主張和為貴,人們之間的爭訟大多不是通過訴訟來解決而是通過訴訟外的方法加以調整。可以說法律作為一種定爭止紛的工具從來沒有在民眾心理上引起認同。而西方的民族具有好訟精神,為一、二元錢的瑣事打官司常見諸報紙,這種好訴精神來源於基督教的平等,正義,凡事討個說法,正是這種精神推動了西方法治文明的進程。
由於我國歷史上一直是王權占統治地位。宗教從來沒有占據政治,精神生活的主導地位,並且我國宗教既有本土的,也有外來的,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於全國,被人們廣泛認同的宗教。因而宗教的一些價值觀也沒有被人們的廣泛接受。我國各種宗教沒有形成統一的認知,因而難以對法律產生統一的影響。同時我國傳統儒家文化一直強調德主刑輔,內聖外王。很少對法律的精神、理念進行探索並給予理論上的支撐。目前推進我國法治的關鍵就在於樹立法律權威,使法律宗教化、神聖化。「正義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堂皇儀表和其具一定戲劇性的演示。否則人們就看不見它。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宣示正義准則的角色也會因不同凡俗的儀表,而使自己的精華得到升華」。目前要在我國培養一種統一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也難以得到政府的認可和社會的接受。關鍵是我們必須把法律作為一種宗教來看待,來培養人們對它的信仰,對它的虔誠。法律宗教化並不是要把法律變成宗教的教義,也不是要把宗教中一些不符合人類理性的東西納入法律的價值范疇。因為這樣做並不是社會的文明進步,而恰是歷史的倒退。我們所要做的,僅是把一些被人類普遍認同的宗教精神納入法律的范疇,樹立法律至上的權威,推進我國法治進程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在法律制定過程也就是立法過程中,要體現自然法的理性,符合法的理念,法治社會的法必須是良法。法律成為良法的關鍵是我們在立法時必須把宗教所包含的一些平等、博愛、自由、善良的精神融入立法過程中。
在立法的指導思想上體現宗教的平等精神,博愛精神。不應把法看成是治民之具,而應把法看成是衡量是非正義的尺度。在法律原則和法律制度的設置上,要體現平等的要求,給相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利。因為從宗教的角度看,無論是罪人還是好人,他們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是一律平等的。何況佛教還主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法律的制定應體現宗教精神。其次在法律實施過程中堅持程序正義,貫徹宗教精神,防止執法者成為法律殺手,執法者在執法中要體現法律的仁愛之心,惻隱之心。古羅馬法學界對法最流行的定義是「法律是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在執法中須體現這種正義精神,執法者必須做到公正地處理人際糾紛,要求在一切場事見義勇為,也要求不以自己的法律智慧去規避法律、危害社會。同時,要切實做到司法獨立與司法公正,是宗教精神中的自由公平正義原則真正深入到司法工作中,最終實現守法執法司法的全面公正合理。再次,要進一步深入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成員的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水平,樹立法律的宗教權威,為推進法制建設奠定信仰基礎。
文章來源於網路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❻ 世界三大宗教是什麼簡述三大宗教的起源及發展進程。
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
2.基督教:
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產生時間為:一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形成於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馬龍派等等統稱基督教。
3.伊斯蘭教:
產生時間為6世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等。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❼ 世界三大宗教的信仰各是什麼
1、伊斯蘭教: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
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和平、順從、安寧,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愛護世界上的一切被創造物(生物和礦物,)敬主愛人以求兩世的和平與安寧。
2、基督教: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基督教馬龍派等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
3、佛教: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反對一神教;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7)社會與法基督教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宗教的核心:
1、基督教
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基督徒的核心信念在於:上帝在耶穌之肉身中臨到人類的感性世界,而耶穌關於上帝的本質以及人類存在的可能性之問題的宣告,則使其歷史生命成為人們信奉的圭臬。這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啟示之一。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核心思想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以及穆罕默德是人類最後一位先知,穆罕默德以及所有繼承其衣缽的人所說的話就是真理不能質疑不可更改,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3、佛教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自覺覺人,意思是人應該努力修行達到完全覺悟的境界然後再幫助人到達離苦得樂的境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宗教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三大宗教
❽ 政府為什麼要查基督教
法律分析:查基督教是因為其違反國家規定。在我國遵循的是各宗教一律平等。對於違反國家規定的宗教是會受到相應處罰。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可以選擇信仰宗教也可以選擇不信仰宗教,就是公民有自主的選擇權利。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