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100條
A. 《合同法》第
《合同法》第73條【1】
第七十三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釋義】本條規定了代位權。
代位權和撤銷權共為合同的保全。
保全,又稱責任財產的保全,指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和撤銷權,防止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不當減少,以確保無特別擔保的一般債權得以清償。
從保全責任財產的角度,保全屬於一般擔保的手段。
保全責任財產,最終使債權得以保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全又為債權的保全。
擔保分為一般擔保和特別擔保,債務人以其財產承擔債務責任為一般擔保,作為一般擔保的債務人的財產亦稱為責任財產,責任財產的增減與一般債權能否實現攸關。
雖然債權人不能支配債務人的財產,倘若債務人任意處分財產,自由地減少責任財產,就會害及一般債權,故法律賦予債權人干預債務人責任財產的權利。
當債務人消極地怠於行使權利聽任責任財產減少害及債權時,債權人可以行使代位權,維持責任財產。
當債務人積極地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時,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恢復責任財產。
債權人通過行使代位權和撤銷權,可以有效防止責任財產的不當減少,使債權得以保全。
代位權指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債權人為保全債權,以自己的名義向第三人行使債務人現有債權的權利。
代位權雖有代位訴權、間接訴權之稱,然其仍屬債權人的實體權利。
因代位權是債權人的權利,故代位權與代理權全然不同。
代位權發生的條件有四個:一是需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債權,倘若債務人沒有對外的債權,就無所謂代位權。
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尚需是非專屬於債務人本身的權利。
二是需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債務人應當收取債務,且能夠收取,而不收取。
債務人已經行使了權利,即使不盡如意,債權人也不能行使代位權。
三是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債權,已害及債權人的債權。
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若不害及債權人的債權,則不發生代位權。
四是需債務人已陷於遲延履行。
債務人的債務未到履行期和履行期間未屆滿的,債權人不能行使代位權。
債務履行期間已屆滿,債務人陷於遲延履行,債權人方可行使代位權。
但債權人專為保存債務人權利的行為,如中斷時效,可以不受債務人遲延的限制。
具備上述條件,債權人即可行使債務人的權利,以自己的名義請求第三人向債務人清償債務。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請求清償的財產額,應以債務人的債權額和債權人所保全的債權為限,超越此范圍,債權人不能行使。
例如,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為100萬元,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為200萬元,債權人只能請求第三人向債務人清償100萬元,而不能請求償還200萬元。
又如,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為100萬元,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為60萬元,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額只能是60萬元,而不能再請求償還其餘的40萬元。
債權人有數人,一人行使代位權能夠保全其他債權人的債權的,其他債權人不能再就同一債權重復行使代位權。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對第三人、債務人和債權人本人都會產生法律效力。
1.對第三人的效力。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是代債務人的地位向第三人行使權利,因此第三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如不安抗辯、同時履行抗辯、後履行抗辯、時效屆滿的抗辯、虛假表示可撤銷的抗辯等,同樣可以對抗債權人。
2.對債務人的效力。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且通知債務人後,債務人的權利並未喪失,其仍可行使自己的權利,惟債務人處分權的行使應受限制,即在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行使其權利。
倘若妨害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如免除第三人的債務,債務人則不得行使,否則代位制度形同虛設。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提起代位訴訟,法院的判決對債務人及其他債權人是否發生效力?如果債務人作為具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法院的判決自然對其發生效力。
如果債務人未參加訴訟,法院判決的效力亦及於債務人。
例如,甲法院審理代位訴訟案,判決債權人敗訴,債務人又向乙法院提起訴訟,乙法院如判決債務人敗訴,則是一事二理,勞民傷財;若判決債務人勝訴,則造成兩個法院的判決不一致,既影響法院的威嚴,又使得第三人無所適從。
3.對債權人的效力。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為的是增加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充實債務人一般擔保的實力,第三人償還的財產為全體債權人的共同擔保物,故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不能因此獲得優先受償債權,而與其他債權人處於同等地位受償。
債權人行使債務人的債權,基於法定的代位關系,故行使代位權的費用,債權人可請求債務人償還。
拓展閱讀:
如何行使《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代位權【2】
《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實踐中債權人行使該條規定的代位權要遵守下列規定:
1、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2、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3、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4、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5、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中止代位權訴訟。
6、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7、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8、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9、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10、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11、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2、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超過債權人代位請求數額的債權部分起訴次債務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債務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債務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權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法中止。
B. 論述法律意義上的債的消滅的形式 至少要三種
債的消滅形式有清償、抵消、提存、免除、混同。
一、債的消滅的概念
債的消滅,是指債的關系在客觀上不復存在。
債的消滅原因大致有四類:(1)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消滅,如免除、解除;(2)基於債的目的達到而消滅,如清償、混同;(3)基於債的目的不能達到而消滅,如給付不能;(4)基於法律規定。
二、清償
(一)清償的概念
清償。是指當事人(債務人)實現債權目的的行為。
清償為發生私法上效果的合法行為,並非必為民事法律行為,因而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不當然地適用於清償,只是在其性質所允許的范圍內准用關於法律行為的規定。例如,關於行為能力的規定,不當然適用於清償,只有在必須以法律行為實行給付時,才適用行為能力規則。
(二)代為清償
代為清償,即第三人基於為債務人清償的意思而向債權人為清償的行為。代為清償的適用條件為:
(1)依債的性質,可以由第三人代為清償。如作為債的關系內容的債務具有專屬性,則性質上不許代為清償。一般認為,基於債務性質不得代為清償的情況有:不作為債務;以債務人自身的特別技能、技術為內容的債務;因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特別信任關系所生的債務等。
(2)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無不得由第三人代為清償的約定。但該約定必須在代為清償前為之,否則無效。
(3)債權人沒有拒絕代為清償的正當理由,債務人也無提出異議的正當理由。如果代為清償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德或誠實信用原則,對債權人、債務人或社會有不利的影響;或代為清償違背其他強行性規范時,債權人就有權拒絕受領代為清償,債務人也有權提出異議,使其不發生清償的效力。
(4)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必須有為債務人清償的意思。在這點上,代為清償與債務承擔不同:第一,若為清償人之錯誤,誤信為自己債務而為清償時,不成立代為清償;第二,連帶債務人、不可分債務人之清償,不構成代為清償。
代為清償的效力表現在:
(1)對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由於代為清償是因第三人以為債務人清償的意思而為清償,所以,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的關系歸於消滅,債務人免除義務。但在雙務合同中,須雙方的債務均獲清償,合同關系才消滅。如果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代為清償,應負受領遲延責任。
(2)對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如系就債務履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則依代位清償制度,在其可得求償的范圍內,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當然移轉於第三人;如果為其他第三人,也可依約定而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代位債權人。
(3)對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委託合同,則適用委託合同的規范,第三人有求償權。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既無委託合同又無其他履行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的規定求償。於此場合,第三人負有將其清償事實及時通知債務人的義務。若怠於通知,導致債務人為二重清償時,第三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過,該賠償債務不妨與第三人(清償人)的求償權相抵銷。但第三人以贈與的意思為清償的,不發生求償權。
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有代位權。第三人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得對債務人行使債權人的一切權利。債務人對於債權人有可得抗辯的事由,有可供抵銷的債權的,對於代位後的第三人也可主張。
(三)清償費用
清償費用,是指債的清償所必需的費用。例如物品交付的費用、運送物品的費用、金錢郵匯的費用,但不包括合同標的物本身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清償費用有運送費、包裝費、匯兌費、登記費、通知費等。
對於清償費用,法律無明文規定、當事人又無約定時,由債務人負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而致清償費用增加時,增加的費用也由債權人負擔。例如,債權人受領遲延而致清償費用增加,債權人請求對物品特別包裝而增加費用,債權人請求將物品送往清償地以外的地點而增加費用,因債權移轉增加費用的,均由債權人負擔。
三、抵銷
(一)抵銷的概念
抵銷,是指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的制度。為抵銷的債權,即債務人的債權,稱為自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即債權人的債權,叫做受動債權。
抵銷依其產生的根據不同,可分為法定抵銷與合意抵銷兩種。法定抵銷由法律規定其構成要件,當要件具備時,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抵銷的效力。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抵銷效力的權利,稱為抵銷權,屬於形成權。合意抵銷是指按照當事人雙方的合意所為的抵銷。它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可不受法律規定的抵銷構成要件的限制。當事人為抵銷而訂立的合同叫做抵銷合同,其成立應適用合同法關於合同訂立的規定。合同法第100條規定了合意抵銷。
(二)法定抵銷的要件
根據合同法第99條的規定,法定抵銷必須具備以下成立要件:
1.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互享債權。抵銷以在對等額內使雙方債權消滅為目的,故以雙方債權的存在為必要前提。抵銷權的產生,在於當事人對對方既負有債務,同時又享有債權。只有債務而無債權或者只有債權而無債務,均不發生抵銷的問題。但合同法第83條規定,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當事人雙方存在的兩個債權債務。必須合法有效。任何一個債權債務的原因行為(合同)不成立或無效時,其債權不能有效存在,故不能發生抵銷。
在附條件的債權中,如所附條件為停止條件,在條件成就前,債權尚不發生效力,不得為抵銷。如其為解除條件,則條件成就前債權為有效存在,故得為抵銷;且條件成就並無溯及力,因而行使抵銷權後條件成就時,抵銷仍為有效。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權,不得作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無異於強迫對方履行自然債務。如果被動債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則可用於抵銷。對此,可認為債務人拋棄了時效利益。
附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債權,不得以之為自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即為剝奪對方的抗辯權。但如其作為被動債權,則可認為抵銷權人已拋棄同時履行抗辯權,此時以之為抵銷,當無不可。
第三人的債權,即使取得該第三人的同意,也不能以之為抵銷。因為一方面,此時僅一方當事人能夠主張抵銷,而對方則無此權利,有失公平;另一方面,第三人的債權對其債權人關系甚大,如允許用作抵銷,則可能害及第三人的債權人的利益。可作為例外的是,連帶債務人以其他連帶債務人對於債權人的債權,就其應分擔部分為限,得主張抵銷。債權讓與時,債務人對原債權人享有債權的,得向債權受讓人主張抵銷。主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債權的保證人得主張抵銷。
2.雙方互負的債務標的物的種類、品質相同。正因為要求標的物的種類、品質相同,故抵銷通常在金錢債務以及其他種類物債務適用較多。雙方當事人的給付物的種類雖然相同,但品質不同時,原則上不允許抵銷。以特定物為給付物時,即使雙方的給付物屬於同一種類,也不允許抵銷。但是,在雙方當事人均以同一物為給付物時,仍屬同一種類的給付,可以抵銷,例如,甲有向乙請求交付某特定物的債權,同時對於丙負有交付該物的債務,嗣後在乙繼承丙的遺產場合,就可發生這種抵銷。
3.自動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人通常僅在清償期屆至時,才可以現實地請求清償。若債權未屆清償期也允許抵銷,就等於在清償期前強制債務人清償,犧牲其期限利益,顯屬不合理。所以,自動債權已屆清償期才允許抵銷。自動債權未定清償期的,只要債權人給債務人以寬限期,寬限期滿即可抵銷。雖然合同法規定雙方債權均應屆履行期,但因債務人有權拋棄期限利益,在無相反的規定或約定時,債務人可以在清償期前清償。所以,受動債權即使未屆清償期,也應允許抵銷。
在破產程序中,破產債權人對其享有的債權,無論是否已屆清償期,無論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條件,均可抵銷。
4.非依債的性質不能抵銷。所謂依債的性質不能抵銷,是指依給付的性質,如果允許抵銷,將不能達到合同目的。例如,以不作為債務抵銷不作為債務,就達不到合同目的,故不允許抵銷。
法律規定不可抵銷的債務不得抵銷。例如,法院決定扣留、提取勞動收入時,應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供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應當保留被執行人本人及其所供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再如,故意實施侵權行為的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侵權損害賠償之債。違約金債務不得自行以扣款等方式沖抵。
(三)抵銷的方法
抵銷為單獨行為,應適用法律關於民事法律行為及意思表示的規定。抵銷為處分債權的行為,故抵銷人應有行為能力,並且對債權有處分權。抵銷應由抵銷權人以意思表示向受動債權人為之,自受動債權人了解或通知到達受動債權人時發生效力。受動債權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時,自通知到達其法定代理人時發生效力。
抵銷的意思表示,不得附有條件或期限,因為若附有條件或期限,即使其效力不確定,這與抵銷的本旨相悖。
(四)抵銷的效力
抵銷使雙方債權按照抵銷數額消滅。抵銷使雙方債權溯及於得為抵銷時消滅。所謂得為抵銷時,是指抵銷權發生之時。如果雙方債權的抵銷權發生時間不同,則應以為抵銷人的抵銷權發生時間為標准。被抵銷人嗣後即使作出不抵銷的意思表示,也不得溯及其抵銷權發生時產生抵銷效力。因為其抵銷權已依對方的抵銷意思表示歸於消滅。抵銷發生後,雙方債權的擔保及其他權利,均從得為抵銷時消滅;雙方債權的利息債權,也從得為抵銷時消滅。
四、提存
(一)提存的概念
在我國現行法上,提存制度有一般的提存制度和特殊的提存制度之分。前者由合同法第101—104條加以規定。後者則規定在我國擔保法等法律中,如擔保法第49條第3款規定,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這種提存制度不要求具備債務人因債權人的原因而難以履行債務這一原因。而一般的提存則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債的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部門而消滅債務的制度。
(二)提存的事由
1.債權人遲延受領。合同法第101條第1款第(1)項規定,債權人元正當理由拒絕受領的,債務人可以提存。構成該提存原因,必須是債務人現實地提出了給付。
2.債權人下落不明。債權人下落不明包括債權人不清、地址不詳、債權人失蹤又無代管人等情況。
3.債權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又未確定繼承人或者監護人。
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擔保法第49條第3款規定,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三)提存的標的
提存的標的,為債務人依約定應當交付的標的物。提存公證規則規定,提存標的物與合同標的物不符或者在提存時難以判明兩者是否相符的,提存部門應告知提存人,如提存受領人因此拒絕受領提存標的物,則不能產生提存的效力。
提存的標的物,以適於提存者為限。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適於提存的標的物包括:貨幣;有價證券、票據、提單、權利證書;貴重物品;擔保物(金)或其替代物;其他適於提存的標的物。不適於提存的標的物包括:低值、易損、易耗物品;鮮活、易腐物品;需要專門技術養護物品;超大型機械設備、建設設施等。不適於提存的標的物,債務人可以委託中介機構拍賣或變賣,將所得價款提存。
(四)提存的方法
提存人應在交付提存標的物的同時,提交提存書。提存書上應載明提存人姓名(名稱)、提存物的名稱、種類、數量以及債權人的姓名、住址等基本內容。此外,提存人應提交債務證據,以證明其所提存之物確系所負債務的標的物;提存人還應提交債權叭受領遲延或不能確定以致自己無法向債權人清償的證據。如有法院或仲裁機關的裁決書,也應一並提出。其目的在於證明其債務已符合提存要件,以便提存機關確定是否應予提存。
如果提存人的提存系對於債權人的對待給付而為,提存人應當在提存書中特別註明。
對提存人的提存請求經審查符合提存條件的,提存機關應接受提存標的物並妥善保管。因提存並非向債權人清償,因此,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以外,債務人應及時通知債權人或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債權人下落不明的,債務人不負通知義務,提存人可申請法院依有關規定公告送達。
(五)提存的效力
提存的效力,包括提存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提存人與提存部門之間以及債權人與提存部門之間發生的效力三個方面:
1.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效力。自提存之日起,債務人的債務歸於消滅。提存公證規則規定,提存之債從提存之日即告清償。
提存物在提存期間所產生的孳息歸提存受領人所有。提存的不動產或其他物品的嗽益,除用於維護費用外,剩餘部分應當存入提存賬戶。標的物提存使債權得到清償,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歸於債權人,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也轉移歸於債權人負擔。但因提存部門過錯造成毀損、滅失的,提存部門負有賠償責任。
2.提存人與提存部門之間的效力。提存部門有保管提存標的物的權利和義務。提存部門應當採取適當的方法妥善保管提存標的物,以防毀損、變質或滅失。對不宜保存的,提存受領人到期不領取或超過保管期限的提存物品,提存部門可以拍賣,保存其價款。
提存的存款單、有價證券、獎券需要領息、承兌、領獎的,提存部門應當代為承兌或領取,所獲得的本金和孳息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按不損害提存受領人利益的原則處理。無法按原用途使用的,應以貨幣形式存人提存賬戶。定期存款到期的,原則上按原來期限將本金和利息一並轉存。股息紅利除用於支付有關的費用外,和剩餘部分應當存入提存專用賬戶。
提存人可以憑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提存之債已經清償的公證證明取回提存物。提存受領人以書面形式向公證處表示拋棄提存受領權的,提存人得取回提存物。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視為未提存,因此產生的費用由提存人承擔。提存人未支付提存費用前,提存部門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標的物。
3.債權人與提存部門之間的效力。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
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提存費用由提存受領人承擔。提存費用包括:提存公證費、公告費、郵電費、保管費、評估鑒定費、代管費、拍賣變賣費、保險費以及為保管、處理、運輸提存標的物所支出的其他費用。提存受領人未支付提存費用前,提存部門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標的物。
提存部門未按法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條件給付提存標的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提存部門負有連帶賠償責任。
符合法定或當事人約定的給付條件,提存部門拒絕給付的,由其主管機關責令限期給付,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提存部門負有賠償責任。
五、免除
(一)免除的概念
免除,是指債權人拋棄債權,從而全部或部分消滅債的關系的單方行為。
免除僅依債權人表示免除債務的意思而發生效力,其原因如何,在所不問。所以,免除為無因行為。免除為債權人處分債權的行為,因而需要債權人對該債權有處分權。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得為免除行為。
(二)免除的方法
免除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向第三人為免除的意思表示的,不發生免除的法律效力。
免除的意思表示構成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法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適用於免除。免除可以由債權人的代理人為之,也可以附條件或期限。
免除為單獨行為,自向債務人或其代理人表示後,即產生債務消滅的效果。因而,一旦債權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即不得撤回。
(三)免除的效力
免除發生債務絕對消滅的效力。因免除使債權悄滅,故債權的從權利,如利息債權、擔保權等,也同時歸於消滅。僅免除部分債務的,債的關系僅部分終止。
免除為處分行為,僅就各個債務成立免除。因合同所生的全部債務,如兩個對立的債務,只有一一將它們免除時,才發生全部免除的效力,即合同關系消滅的結果。
免除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例如,已就債權設定質權的債權人不得免除債務人的債務,而以之對抗質權人。
保證債務的免除不影響被擔保債務的存在,被擔保債務的免除則使保證債務消滅。
六、混同
(一)混同的概念
混同,是指債權和債務同歸一人,致使債的關系消滅的事實。
(二)混同的成立
債權債務的混同,由債權或債務的承受而產生,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是發生混同的主要原因。例如企業合並,合並前的兩個企業之間有債權債務時,企業合並後,債權債務因同歸一個企業而消滅。
(三)混同的效力
合同關系及其他債之關系,因混同而絕對地消滅。債權的消滅,也使從權利如利息債權、違約金債權、擔保權等歸於消滅。
債權系他人權利的標的時,從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出發,債權不消滅。例如債權為他人質權的標的,為了保護質權人的利益,不使債權因混同而消滅。
C. 何為合同法中債務相互抵銷,債務相互抵銷的要
您好,
一、何為合同法中債務相互抵銷
抵銷,是指雙方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以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為抵銷的債權,即債務人的債權,稱為自動債權、抵銷債權或反對債權。被抵銷的債權,即債權人的債權,叫做受動債權或主債權。
抵銷依其產生的根據不同,可分為法定抵銷與合意抵銷兩種。法定抵銷由法律規定其構成要件,當要件具備時,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抵銷的效力。
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抵銷效力的權利,稱為抵銷權,屬於形成權。
合意抵銷是指按照當事人雙方的合意所為的抵消。它重視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可不受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的限制。當事人訂立的這種合同叫做抵銷合同,其成立應依民法關於意思表示的一般規定。抵消合同的效力是消滅當事人之間同等數額之內的合同關系。
法定抵銷的功能,一是節省給付的交換,降低交易成本;二是確保債權的效力,即在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時,如當事人一方只行使自己的債權而不履行自己的債務,那麼對方當事人就會受損害,抵銷則能克服這一弊端。
二、債務相互抵銷的要件有哪些
按照《合同法》第99條的規定,抵銷必須具備一定的要件才能生效:
(一)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互享債權
抵銷系以在對等額內使雙方債權消滅為目的,故以雙方債權的存在為必要前提。抵銷權的產生,在於當事人對於對方既負有債務,同時又享有債權。只有債務而無債權或者只有債權而無債務,均不發生抵銷問題。
當事人雙方存在的兩個債權債務,必須合法有效。任何一個債權債務的原因行為(合同)不成立或無效時,其債權不能有效存在,故當然不能抵銷。合同得撤銷時債權是否可抵消應區分不同的情況:引起主動債權的合同得撤銷時,在撤銷前,其債權為有效,因而仍得抵銷;嗣後如被撤銷,則與自始無效同,其抵銷也成為無效,從而被抵銷之債權仍舊存在,並不消滅。被動債權據以產生的合同得撤銷時,如抵銷權人(撤銷權人)知其得為撤銷並仍為抵銷,則可以認為他已拋棄撤銷權,其抵銷應為有效;如其不知得為撤銷,則仍可行使撤銷權,一經撤銷,與自始無效同,其抵銷即為無效。
在附條件的債權中,如所附條件為停止條件,在條件成就前,債權尚不發生效力,自不得為抵銷。如其為解除條件,則條件成就前債權為有效存在,故得為抵銷;且條件成就並無溯及力,因而行使抵銷權後條件成就時,抵銷仍為有效。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權,不得作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無異於強迫對方履行自然債務。如果被動債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就可用作抵銷。在此場合,可認為債務人拋棄了時效利益。
附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債權,不得以之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即為剝奪對方的抗辯權。但如其作為被動債權,則可認為抵銷權人已拋棄同時履行抗辯權,此時以之為抵銷,當無不可。
第三人的債權,即使取得該第三人的同意,也不能以之為抵銷。因為一方面,此時僅一方當事人能夠主張抵銷,而對方則無此權利,有失公平;另一方面,第三人的債權對其債權人關系甚大,如允許用作抵銷,則可能損及第三人的債權人的利益。
可作為例外的是,連帶債務人以其他連帶債務人對於債權人的債權,就其應分擔部分為限,得主張抵銷。債權讓與時,債務人對原債權人享有債權的,得向債權受讓人主張抵銷。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債權的保證人得主張抵銷。
(二)雙方互負債務,必須其給付種類相同
所謂給付種類相同,合同法稱為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合同法》第99條第1款),是指可以一方的給付清償對方的債權。正因為如此,抵銷通常在金錢債務或代替物債務以及其他種類物的債務中適用較多。
雙方當事人的給付物的種類雖然相同,但品質不同時,以特定物為給付物時,即使雙方的給付物屬於同一種類,也不允許抵銷。但是,在雙方當事人均以同一物為給付物時,仍屬同一種類的給付,可以抵銷。
當事人一方的給付物為特定物,對方的給付物為同種類的不特定物,因二者不是同種類的給付,不允許以種類債權對特定債權抵銷,但允許以特定債權抵銷種類債權。
在雙方當事人的債權皆為種類債權,但種類的范圍有廣有狹時,范圍狹的種類債權對於范圍廣的種類債權,可以抵銷;范圍廣的種類債權對於范圍狹的種類債權,則不允許抵銷。因為在後者,其給付的種類不同一。
在雙方的債權或者一方的債權為選擇債權場合,如果依選擇權行使的結果是給付種類相同,就允許抵銷。應指出,合同法規定,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合同法》第100條)。
(三)必須是自動債權已屆清償期
因債權人通常僅在清償期屆至時,才可以現實地請求清償。若未屆清償期也允許抵銷的話,就等於在清償期前強制債務人清償,犧牲其期限利益,顯屬不合理。所以,自動債權已屆清償期才允許抵銷(《合同法》第99條第1款)。不過,自動債權未定清償期的,只要債權人給債務人以寬限期,寬限期滿即可抵銷。
因債務人有權拋棄期限利益,在無相反的規定或約定時,債務人可以在清償期前清償。所以,受動債權即使未屆清償期,也應允許抵銷。
應該指出,在破產程序中,破產債權人對其享有的債權,無論是否已屆清償期,也無論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條件,均可抵消(我國《破產法(試行)》第31條)。
(四)必須是非依債的性質不能抵銷
所謂非依債的性質不能抵銷,是指依給付的性質,如果允許抵銷,就不能達到合同目的(《合同法》第99條第1款但書)。例如,法院決定扣留、提取勞動收入時,應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供養的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應當保留被執行人本人及其所供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再如,故意實施侵權行為的債務人,不得主張抵消侵權賠償損失;違約金債務不得自行以扣發款等方式作為充抵等。
D. 合同法第100條理解適用范圍
《合同法》第一百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專方協商一致,也可以屬抵銷。
解析;
1,「互負債務」,是指雙方通過合同關系,已經轉化為債務關系(就是一方當事人,給另一方當事人出了欠條,不是合同關系);
2,「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是指一方當事例欠是「輪胎款」,另一方欠的是「設備款」
3,「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是通過協商一致,達成的,也就是不可強迫。
綜上所述,立法本意,是為了減少當事人的訴訟程序,因為,一個法律關系,是一個案件,如達不到協商一致,要經過反訴或另行起訴的程序。希望你是明白地。
E. 政府補貼給個人的錢被公司收走了怎麼辦
如果是政府補貼的錢被公司收走 ,你可以向政府發放補貼的部門兒應映情況。相信他們一定會維護你的合法權益的 。
F. 債的加入 法條
我國法律條文沒有對債務加入下一明確定義,因此,債務加入只是學說上提出的概念。盡管如此,結合司法實踐,債務加入的理論體系其實已較為完整。
債務加入與債務轉移、第三人代為履行相比,三者有不少相同點: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合同是有效、合法存在的,且合同義務能夠進行轉讓;都有債權人、債務人、第三方的存在,履行合同義務時會涉及到這三方,而在一般債務履行中僅僅涉及債權、債務人兩方;在表面形式上,都是由第三方向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這是在對案件定性時最易引起爭論和混淆的原因所在。
但債務加入與這兩者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構成要件不同。債務轉移是債務人將合同義務轉移給第三方,在被轉移義務范圍內,債務人脫離原有的債權債務關系,由於原有合同主體被取代,合同變更,必須得到債權人的同意。第三人代為履行是由債務人和債權人達成協議由第三人承擔還款義務,原有合同關系仍保持原樣,只是履行義務的主體變為第三方。而債務加入是第三方加入到原有的債權債務關系中來,與債務人共同承擔對債權人的債務,同時債務人並不脫離原債務關系,第三方與債務人承擔的合同義務系同一內容,債權人接受即可。
二是債的承擔主體不同。債務轉移中,債務人的地位被第三人取代。第三人代為履行中,債務人不變。債務加入中,債務人地位不變,依然須承擔債務,但合同的義務主體中加入了第三方,與債務人連帶的承擔責任。
三是法律後果不同。債務轉移中,債權人與第三方形成了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原有債務關系不再存在,債權人可要求作為新債務人的第三方承擔合同義務,而不再享有要求原債務人承擔合同義務的權利。第三人代為履行中,仍是原有的債權債務關系在起作用,債權人不能對第三人提出履約要求,原債務人對第三人的行為負責。債務加入中,在原債務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第三人加入到原債務關系中與債務人就同一債務形成連帶責任,如果第三人不履行債務,則和債務人共同承擔法律後果。在民間借貸中,雙方簽署了借貸合同,就標志著債權債務關系的建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民事法律關系,債既可以產生,也可以消滅,一般來說,當債務人將債務清償完畢後,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就消失,那麼債權債務消滅的法條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的給出的這篇文章。
一、債權債務消滅的法條有哪些?
1、債的履行。清償,亦即履行,是指債務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務人向債權人為特定行為,從債務人方面說,為給付;從債權人方面說,為履行;從債的消滅上說,為清償。債務人清償了債務,債權人的權利實現,債的目的達到,債當然也就消滅。 因此,清償為債的消滅的最正常的最常見的原因。
2、債的解除。即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或雙方的協議而導致債的消滅。雙方協議終止債的,債即因雙方的協議而消滅。但當事人終止債的協議,不得違反法律 的強行規定或禁止性規定。
3、抵銷。抵銷是指當事人雙方相互負有相同種類的給付,將兩項債務相互沖抵,使其相互在對等額內消滅。抵銷債務,也就是抵銷債權。
《合同法》第100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這里規定的就是合意抵銷。
4、提存。這是指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將無法給付的標的物交提存機關,以消滅債務的行為。債務人履行債務需要債權人協助,如債權人不協助債務人的履行,對債務人的履行拒不接受,或者債務人無法向債權人履行,債務人就不能清償債務。
《合同法》第10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2)債權人下落不明;
(3)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5、債務免除。這是指債權人拋棄債權,而使債務人的債務消滅的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因免除成立後,債務人自不再負擔被免除的債務,債權人的債權也就不再存在,債即消滅,因此免除債務也為債的消滅原因。免除債務實質上是對債權的拋棄,所以就法律禁止拋棄的債權而免除債務的,其免除為無效,不發生債消滅的效果
二、債權債務抵消的要件是什麼?
1、抵消人與被抵消人之間互負債務、互相債權。 雙方互享債權、互負債務為雙方行使抵消的前提條件。另外,當事人雙方存在的兩個債權債務關系,須均為合法存在。其中任何一個債為不法,均不得主張抵消。
2、抵消的債務必須是同種類的給付。
如果雙方互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不同,如允許抵消,則不免使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目的難以實現。用以抵銷的通常是同種類的貨幣或者實物。
綜上所述,關於債權債務消滅的法條,合同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債權債務關系消滅的方式有幾種,包括履行、債務免除、抵消和提存等。其中履行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債務抵消通常是存在於雙務合同中,雙方互相負有債務,這樣的話,經過雙方協商,就可以將部分或者全部債務抵消,從而使債權債務消滅。
G. 合同法關於抵銷的規定
抵銷有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之分,對於法定抵銷,《合同法》第99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對於約定抵銷,《合同法》第100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H. 公民死亡或法人終止是債終止的原因或方式之一
債的終止,即債的消滅,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債權債務關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實而不再存在的情況。債的終止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債的履行。清償,亦即履行,是指債務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務人向債權人為特定行為,從債務人方面說,為給付;從債權人方面說,為履行;從債的消滅上說,為清償。債務人清償了債務,債權人的權利實現,債的目的達到,債當然也就消滅。 因此,清償為債的消滅的最正常的最常見的原因。�
第二、債的解除。即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或雙方的協議而導致債的消滅。雙方協議終止債的,債即因雙方的協議而消滅。但當事人終止債的協議,不得違反法律 的強行規定或禁止性規定。
第三、抵消。抵消是指當事人雙方相互負有同種類的給付,將兩項債務相互沖抵,使其相互在對等額內消滅。抵銷債務,也就是抵銷債權。為抵銷的債權即主張抵銷的債務人的債權,稱為動方債權或主動債權、能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即債權人的債權,稱為受方債權或被動債權、反對債權。抵銷可分為法定抵銷與合意抵銷。法定抵銷,是指具備法律所規定的條件時,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所為的抵銷。其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使雙方的債權按同等數額消滅的權利,稱為抵銷權。通常所說的抵銷即是指法定抵銷。合意抵銷又稱為契約上抵銷,是指依當事人雙方的合意所為的抵銷。合意抵銷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的,其效力也決定於當事人的約定。《合同法》第100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這里規定的就是合意抵銷。
第四、提存。這是指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將無法給付的標的物交提存機關,以消滅債務的行為。債務人履行債務需要債權人協助,如債權人不協助債務人的履行,對債務人的履行拒不接受,或者債務人無法向債權人履行,債務人就不能清償債務。於此情形下,債務人將因債權人不受領而繼續承擔著清償責任,這對於債務人是不公平的。因此,為使債務人不因債權人的原因而受遲延履行之累,法律設提存制度。通過提存,債務人得將其無法給付給債權人的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保存,以代替向債權人的給付,從而免除自己的清償責任。債務人提存後,債務人的債務即消滅,因而提存亦為債的消滅原因。�
第五、債務免除。這是指債權人拋棄債權,而使債務人的債務消滅的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因免除成立後,債務人自不再負擔被免除的債務,債權人的債權也就不再存在,債即消滅,因此免除債務也為債的消滅原因。免除債務實質上是對債權的拋棄,所以就法律禁止拋棄的債權而免除債務的,其免除為無效,不發生債消滅的效果。
第六、混同。即債權與債務同歸於一個民事主體,而使債的關系消滅的法律事實。法律上的混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混同,包括權利與權利的混同;義務與義務的混同;權利與義務的混同。這里所說的混同僅為狹義上的混同,即權利與義務的混同。混同以債權與債務歸於一人而成立,與人的意志無關,因而屬於事件。發生混同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是概括承受,即債的關系的一方當事人概括承受他人權利與義務。例如,因債務人繼承被繼承人對其享有的債權或者債權人繼承被繼承人對其負擔的債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合為一人。概括承受是發生混同的最主要原因。二是特定承受,指因債權讓與或債務承 擔而承受權利義務。例如,債務人自債權人受讓債權,債權人承擔債務人的債務,此時也發生混同。�
《合同法》第106條規定,「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因此,混同的效力是導致債的關系絕對消滅,並且主債消滅,從債也隨之消滅。但在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情形下,雖發生混同,債也不消滅。例如,在債權出質時,債權不因混同而消滅;票據的債權人與債務人混同時,債也不當然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