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勞動和社會保障法作業
1.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區別:1、調整對象: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2、法律部門:在中央,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級政府都設有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行政機關或具體工作部門。3、關系的主體: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4、立法目的: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5、解決程序:社會保障法引發的勞動爭議,由於具有某些私法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民事程序來解決動法爭議引發的爭議,由於具有較強的公法性,應主要採用行政訴訟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是法學學科重要的部門法。本課程內容分為勞動法和社會保版障法兩大部分權。勞動法部分主要講解勞動法的基本知識和原則,勞動者在就業中、用人單位在招工中應當遵守的法律規定,勞動合同在訂立中應當注意的法律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責任。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工資的內容、工資支付中引發勞動爭議的問題,事故的預防和責任及處理方式。職業病的責任承擔女工的「四期」保護及其相關待遇。勞動爭議處理的一般程序,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爭議處理中應當注意的事項。社會保障法部分主要講解學習社會保障的必要性和意義,了解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的內容,重點講解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法律制度。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全面准確地掌握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律制度,能夠勝任司法實踐和用人單位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事務。
3.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勞動保障是指以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所採取的一切措施和行為的總和。勞動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目的的,這是區別於其他對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制度。勞動保障的內容是主體的獨立人格、法律地位和物質利益。主體的獨立人格是獲得法律地位的前提,而獨立的法律地位又是實現物質利益的前提。勞動保障首先要確立和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獨立人格和法律地位。1、調整對象: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法律部門:在中央,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級政府都設有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行政機關或具體工作部門。關系的主體: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立法目的: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資料: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解決程序:社會保障法引發的勞動爭議,由於具有某些私法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民事程序來解決;勞動法爭議引發的爭議,由於具有較強的公法性,應主要採用行政訴訟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4. 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學習心得
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穩定社會和安邦興國的根本大計,是一件「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雖然人們都認識到了社會保障在社會層面的重要性,而對其法律層面的認識還不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對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與分析。
當前,我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企業的優勝劣汰和職工的下崗、失業已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社會經濟現象,妥善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是推進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一、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簡介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主體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者與資本所以者之間社會關系的法律制度。
1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共性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而且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便是德國俾斯麥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存狀況為基本動因的。
2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3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所涉及的對象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而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二、國家該退位的地方應當退位
在勞動法的調整上,我國長期來存在的問題是行政因素過重,在改革過程中雖有較大的改進,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國家仍需進一步退位。目前,勞動關系中還存有大量的行政審查,例如:在勞動關系建立時一些地方執行強制鑒證,招、退工的行政審查程序;在勞動報酬中實行的工資總額管制;在特殊工時中實行的行政審批等等,使勞動關系建立與運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勞動關系的產生、結束與運行不應當是三方關系,而只應當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雙方關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國家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規定每個勞動者只能建立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
當著現實邏輯與觀念邏輯發生沖突時,需要重新審視的恰恰是觀念的邏輯。「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這種觀點在計劃經濟時代無疑是恰當的。在那時,一個勞動者出現了多重勞動關系,國家將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今天,當著勞動力通過市場來進行配置,為了使人盡其才,一個人存在多重勞動關系恰恰是一種常態。正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進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許一個勞動者同時建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勞動關系,對我國的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會帶來有益的影響。在用工管理方面,應當允許一個勞動者同兩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然兩單位工作時間總和不應超過現行的工時制度;在工資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調整最低工資時,應同時公布月最低工資標准和時最低工資標准,如果一個職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時的話,甲單位或乙單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來執行;在社會保障方面,繳費關系應當與工資關系掛鉤,以養老保險為例,每個勞動者固然只能有一個個人帳戶,但應要求多個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工資的一定比例向這一勞動者的個人帳戶繳納養老保險費,從而保障勞動者的利益。
三、國家該進位的地方應當進位
與勞動法相比,我國社會保障法的突出的問題是國家有一些該到位的領域尚未到位。
首先,立法者沒有設置有效的刑事立法來保障社會保險費的徵收。我國在修改後的刑法中並沒有對嚴重危害社會保險制度的各類違法行為予以明確規定,而只是混同於普通刑事犯罪行為。
其次,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缺乏承擔「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任務的主體資格。事實上,許多地方和主管部門運用社會保險基金搞生產投資,基本建設投資或是財政挪用並逾期不歸已成司空見慣的現象。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本難以有所作為。
再次,長期以來,國家將理應承擔的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成本予以轉嫁。對於穩性養老金債務,各國一般都認為是國家的應承擔的責任。所謂隱性養老金債務,是指一種養老金制度終止實施時應承擔的現時退休者的養老金和根據在職職工過去工作年限所承諾的未來養老金的支付責任。
最後,由於我國將社會保險法作為勞動法的調整對象,社會保險爭議也完全按勞動爭議來處理。事實上,用人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不能僅視為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應當視為侵犯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勞動者雖也可以提起勞動爭議程序,以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但更應通過行政訴訟程序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規定有利於明確國家責任,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力度。國家有關部門在用人單位不依法按時足額征納或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必須承擔有關責任,而並非在社會保障關系中扮演「守夜人」角色。由於勞動者利益受到侵犯時,國家須承擔先行支付的責任,就會促使有關部門提高社會保障的強製程度。
總之,明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相互關系,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也有很強的實際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如何構建與完善?這是每位從事社會保障及相關法律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5.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作業二如何理解充分就業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二者共同促進我們國家的就業勞動法有利於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社會保障法有利於提高失業勞動者的素質,促進再就業。
6. 中央電大行管本科 誰的社會保障學網上作業抽到的題目和我一樣 分享一下答案啊!!
第二次作業:
1、(B)是指同一群體的人能夠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待遇,履行同樣的義務。。
A、縱向公平 B、橫向公平
C、過程公平 D、結果公平
2、(D ) 是指代際之間的公平,以及個人一生中不同階段負擔的公平。
A、結果公平 B、橫向公平
C、過程公平 D、縱向公平
3、(C)提出了「經濟人」 假設和「看不出的手」的概念。
A、帕累托 B、庇古 C、亞當思密 D、卡爾多
4、個人不用交納社會保險費的是( C )。
A、失業保險 B、養老保險
C、工傷保險 D、醫療保險
5、享有西方「福利國家櫥窗」之稱的國家是(D )。
A、法國 B、德國 C、美國 D、瑞典
6、以下不屬於社區服務內容的是(C)。
A、醫院定期為老年人檢查 B、職業介紹
C、學歷教育 D、接送孩子
7、社會保險基金的設立具有明顯的(B)。
A、任意性 B、強制性 C、商業性 D、自願性
8、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標是(B)。
A、確保基金安全 B、基金保值增值
C、基金籌集規模最大化 D、基金收支平衡
9、軍人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 A )。
A、政府財政撥款 B、軍隊繳費 C、軍人個人繳費 D、社會捐助
10、康復服務、養老服務屬於(B )層次的社會保障。
A、經濟保障 B、服務保障
C、精神保障 D、權益保障
1、政府是構建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主要體現在(ABC)。
A、推動相關立法,完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B、通過財政投入等,體現社會保障的社會公平性
C、對社會保障承辦主體和環節進行有力的調控、管理和監督
D、為社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2、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BC)。
A、社會保障的水平和規模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平
B、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社會保障的水平和規模
C、社會保障制度對經濟發展有反作用
D、經濟發展對社會保障制度有反作用
3、社會保障與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關系可以概括為(A B)。
A、社會保障制度本身採納於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社會保障彌補初次分配的不足
C、社會保障影響整個國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比例
D、社會保障決定整個國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方式
4、疾病風險的特點包括(ABCDE)。
A、不可預知性 B、復雜性 C、普遍性 D、偶然性 E、社會性
5、社會保險制度所獨有的特色包括(ABCD)。
A、預防性 B、補償性
C、儲蓄性 D、多源性和互濟性
6、社會保障發展的國際經驗有(ABCDE)。
A、尊重本國的國情 B、追求長期穩定協調發展 C、健全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D、努力追求社會化 E、對市場機制日益重視
7、社會保險基金主要包括(ABCDE)。
A、養老保險基金 B、失業保險基金 C、醫療保險基金
D、工傷保險基金 E、生育保險基金
8、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則包括(ABCD)。
A、依法管理,規范運行 B、專款專用 C、收支分離 D、預算管理
9、按基金運營管理方式分類,可劃分為(ABC)。
A、財政撥款形成的社會保障基金 B、強制性徵繳形成的社會保障基金
C、多元組合形成的社會保障基金 D、自由捐贈形成的社會保障基金
10、社會保障基金的金融投資工具有( ABC )。
A、儲蓄存款 B、債券 C、股票 D、外匯
1、社會保障需要先實現縱向公平,再實現橫向公平。(×)
2、社會保障既有按勞分配的成分,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
3、稅收與財政是政府幹預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財政分配是政府實現收入分配目標的基本途徑。(√)
4、社會保險的舉辦主體是政府,資金來源由國家、社會和個人三方面負擔。(×)
5、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就保障水平來說社會救助處於最低層次,僅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需求。(√ )
6、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最後防線。(×)
7、社會福利的普及化與高水平化,標志著社會保障進入了高級階段。(√ )
8、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為依據,社會保障基金可以劃分為財政性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福利基金。(×)
9、通過征稅方式形成社會保障基金,是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慣常做法。(√ )
難易程度:容易
10、社會保險基金不同於社會救濟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濟貧,而是保障和維持社會成員一定的生活質量,因而是高層次的保障。( × )
1、結合社會救助相關知識談如何看待「孫志剛」事件 p260
轟動一時的「孫志剛事件」,導致中國政府對社會救助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廢止沿用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體現人文關懷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可以結合社會救助的主體、目標、對象、法制化等角度來具體進行分析。
社會救助是一種政府或社會的行為。社會救助的對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會脆弱群體。社會救助的目標是滿足社會成員的最低生活需要。
剛到廣州工作的湖北青年孫志剛因為還沒有辦理暫住證,出門又沒帶身份證。在街頭被帶到派出所,隨後被收容,三天後死在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驗屍結果表明他死前曾遭到毒打。孫志剛為什麼在有工作、有住處的情況下,仍然被當作三無人員收容?這一事件之所以出現,顯示出我國多年來的老《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弊端。因為舊的制度有些違背憲法以及有關的法律,它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遣送顯示了這一辦法的強制性,因為中國有戶籍制度,這些人必須哪裡來回哪裡去。但實際上,中國城市裡的很多流浪和乞討人員並沒有人管,中國警方和收容部門更多的是拿收容制度來對付那些民工和流動人口。因為對這些人可以罰款,可以讓他們掏錢辦理暫住證,一句話,有利可圖。這個辦法是一項行政法規,雖然沒有很高的法律權威,卻事關公民人身自由。 孫志剛就是屬於這一類,他並不屬於社會救助的對象,只是有利可圖,所以才被強制帶到派出所,隨後被收容。現在出台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體現人文關懷的制度。
(1)、孫志剛事件暴露出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存在一些弊端,2003年6月20日國務院頒發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1982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同時廢止。新辦法提出了全新的自願救助的原則,取消了強制手段。強制收容遣送制度轉化成為純粹意義上的民政上的救助制度。這是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一大進步。
(2)、盡管如此,我國社會救濟制度尤其是《流動人員管理制度》仍存在轉移漏洞,主要表現在:公民遭遇行政機關違法收容,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受到限制時,公民對違法行政的抗辯權、聘請律師權,並且流動人員管理工作程序處於高度封閉的執法環境中,由於立法嚴重滯後,全國各地缺乏統一的工作程序,往往呈現出混亂局面。然而行政執法主體的混亂和法律程序的缺席,嚴重加大了被收容遣送人員權益被侵害的風險,不受監督、制約的社會救濟制度必然導致被肆意濫用。
因此,有必要明確規定救助的條件,明確出台相關法律,加大對社會救助的法律監督,才能有效地防止社會救助制度的變異,類似「孫志剛」事件的悲劇發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
7. 電大法學本科都有什麼課程從開始到領取畢業證要多少時間
法學專業
高中起點本科教學計劃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先修課 學分 作業次數 考試時間 應修學分 備注
必 修 課 公共基礎課 政治經濟學 5 2 1、4、7、10 32 1.專業選修課至少修夠 四 門2.先修課指在選本課程之前應學完的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 5 3 1、4、7、10
大學英語(一) 6 3 1、4、7、10
大學英語(二) 6 3 1、4、7、10
大學英語(三) 6 3 1、4、7、10
毛澤東思想概論 4 3 1、4、7、10
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法理學 6 3 1、4、7、10 70
憲法學 5 3 1、4、7、10
民法學 6 3 1、4、7、10
刑法學 5 4 1、4、7、10
中國法制史 4 3 1、4
刑事訴訟法 刑法學 3 3 1、4
民事訴訟法 民法學 3 3 1、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憲法學 4 3 1、4
經濟法 4 3 7、10
合同法 4 3 7、10
企業和公司法 4 3 7、10
國際法 4 3 7、10
國際經濟法 4 3 1、4
國際私法 4 3 1、4
知識產權法 4 3 1、4
畢業論文 6
選 修 課 專 業 選 修 課 婚姻家庭法 民法學 3 3 1、4 48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4 3 1、4
司法制度概論 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4 3 1、4
環境資源法 經濟法 4 3 1、4
稅法 經濟法 4 3 1、4
海商法 民法學 4 3 1、4
保險法 合同法 3 3 7、10
票據法 經濟法 3 3 7、10
破產法 經濟法 3 3 7、10
金融法 經濟法 4 3 7、10
競爭法 經濟法 4 3 7、10
繼承法 民法學 3 3 7、10
法律文書寫作 4 3 7、10
公共選修課 見《學院各專業公共選修課》,其中以上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列表中的課程均不可選。
合 計 150
學制是2.5年,論文答辯合格後,兩個月左右發畢業證!!祝你好運!!!
8.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內容
法律分析: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有關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工會法以及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分為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法律救濟三部分,共三編二十一章,系統地論述了勞動法基礎理論、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勞動法主體、促進就業和職業培訓、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務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職工民主管理、社會保障法基礎理論、社會保障法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保障法主體、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保障監督、勞動保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隨著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和實施,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相繼出台,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立法不斷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力求使學生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問題,全面反映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現狀和最新發展,並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闡述與分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