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之漩渦下
Ⅰ 伶俐,岑濤是什麼電視劇里的
《普法欄目劇》「漩渦」。
該期節目於2017年09月22日播出。
岑濤和伶俐是情侶,在許伶俐看來,岑濤和蘇黎離婚後和自己在一起了,但是這還沒有達到她渴望的那個結果。岑濤還不想和許伶俐結婚,這讓許伶俐還是放不下心來。
蘇黎最終決定要做一個單身母親,獨自把苗苗撫養長大,蘇黎沒有接受周達,她知道周達以為孩子是他的,她也沒有選擇岑家,即便岑家再怎樣去道歉去挽回,但是那些造成的傷害是已經無法癒合了,於是蘇黎選擇了更加獨立,並且保持了善良。
欄目介紹:
《普法欄目劇》採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欄目劇形態,運用真實再現、情景劇、系列劇等手法,在和全國普法辦等部門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廣泛搜集素材,進行二度創作,生動普法,弘揚正氣,震懾犯罪。
周一至周六每晚20:49 (周六兩集連播)於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播出。
Ⅱ 關於「法律不能人人平等 但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的資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的是法的普遍性。近代以來,法的普遍性表現為普遍平等對待性,即要求平等地對待一切人。法的平等是一種規范上的平等,不是事實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別對待,而不是禁止任何差別對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從司法方面的法律適用角度來講的。
法律適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這種意義上的法律適用一般被稱為法的實施。狹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其職權范圍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事項的活動,特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及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案件的活動。
法律適用的原則
(1)法治原則。法律適用活動要嚴格依法進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實體方面;既包括對事實的認定也包括對法律的適用,即通常所說的「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2)平等原則。它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適用法律處理案件時,對任何公民,不論其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別,不論其政治、社會地位有何不同,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獨立原則。即國家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其它任何機關、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干預。
(4)責任原則。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承擔責任。
Ⅲ 在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境或阻礙
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
江必新
▶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
▶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還要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中國。現實表明,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建設法治社會是全面深化法治的固本之舉,是法治一體建設的重中之重。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首先必須清醒認識當前法治社會建設中的諸多矛盾,並從對矛盾的分析入手,釐清法治社會建設的進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七。
一是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之間的矛盾。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二是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之間的矛盾。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三是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之間的矛盾。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四是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五是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六是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七是中國當下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和獨特性與應對方式的簡單化、低效化之間的矛盾。社會事務日新月異,紛繁復雜,情況和形勢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社會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發展進入黃金期,社會矛盾進入漩渦期,治理難度在加大,復雜性在加深,利益沖突在加劇;然而社會管理模式仍然滯後,不少應對方式過於簡單、低效,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
要應對和破解上述矛盾,需要系統治理。
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第三、制度改進,使規范體系管用。高度重視法律規范質量的提高,尤其是要重視法律規范的針對性、系統性以及可實施性的問題。積極完善社會領域的法律體系,推動構建和完善社會自治規則,合理配置實施資源,努力創造實施條件,保證國家法律和社會規則相互配合協調發揮作用。
第四、秩序建構,有效控制不當社會行為。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強化對市場活動的監管和市場秩序的維護。在培育社會組織的同時加強對社會組織外部行為的規范和內部治理的引導。要切實解決專業中介組織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扭曲市場規則的問題,要全面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誠信和公信,透過秩序的建設和維護持續規范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
(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負面清單:一種新的治國理政模式
王利明
▶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也非常有效率
所謂的負面清單,也稱為「否定清單」、「負面列表」等。最初它主要出現在有關國際貿易投資法的領域,後來作為一種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模式確定下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它是指由法律法規列舉一些禁止或者是限制市場主體進入的事項,對於法律法規沒有做出禁止和限制列舉事項之外的領域,可以由市場主體自由地進入,法律不作干預。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指出,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實際上就是在這個決議里,已經把負面清單管理,作為一項國家治理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方法確立下來了。從管理模式上來說,為什麼說它是我們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
首先,負面清單管理給予市場主體廣泛的行為自由,可以有效激活市場主體的潛在活力。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立法者,能力都是有限的,很多的事情是立法者在立法時所無法預見的,立法者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從而無法相應的強制性要求別人去做。市場主體能否進入這些領域,必然成為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大量的是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法律的沉默空間」。
在這樣的一個空白地帶,正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全採取了不同的看法。正面清單管理這樣的模式下,它實際上受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對這樣一個法律沉默的空間,並不允許市場主體就可以直接地進入,能否進入,很大的程度上,實際上還是要由政府來決定,這樣市場主體的行為的空間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壓抑和限制。但是負面清單管理認為,只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市場主體才無法進入,凡是清單沒有列明的領域,市場主體均可以進入。因此,與正面清單相比,負面清單模式賦予了市場主體更充分的行為自由。凡是法無禁止的,即推定市場主體有行為的自由,在「法律的沉默空間」,政府機關也不得設置額外的審批程序,實際上就給了市場主體非常大的行為自由,這種自由其實就是經濟活力的保證。
第二,為什麼說它是一種新的治國理政的模式?就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限制和規范公權,尤其是規范審批權。審批實際上是政府部門權力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它直接決定了針對誰,能夠干什麼,其實也是對資源的一種分配。在正面清單管理模式下,法律雖然沒有規定,但是政府依然還是在管理,政府實際上通過規章等各種規范性文件,仍然在限制著領域的進入,我們的許多規章其實都有幾個特點,首先就是宣布這個事歸我管,二是要求大家都要報批,三是不報批我就要處罰。
那麼一旦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以後,凡是負面清單之外的,凡是法律沒有限制,沒有禁止的,所有這些部門領域,不得再進行審批。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所以它體現了法制的一個基本的精髓,這就是規范公權。
第三,這種模式使政府的行政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法治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公開的、透明的、可預期的效果。負面清單管理可以說在很大的層面上實現了這樣的效果。
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之下,負面清單的內容本身是公開的,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也是公開的,除負面清單明確列舉的事項之外,市場主體原則上都可以自由進入,例如,在負面清單管理的模式下,一個企業要進行投資,應當首先去找一名律師咨詢,看看現在要進入的投資領域,是不是國家法律法規所限制禁止的領域,只要不在法律法規禁止限制之列,那麼其就可以放心地進入。這樣對於行為的結果,企業也能夠產生一種合理的預期,所以它能夠達到這樣的一種公開預期的效果。
第四,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能夠真正使經濟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到機場去坐飛機都要經過安檢,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大家每次進入安檢的時候,屏幕上顯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等等物品」,把這些東西列舉出來,其實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明確列舉法律法規要禁止攜帶的物品,如果我們不採用這種方法,而是採用正面清單管理方法,即明確列舉哪些物品是可以攜帶的,則機場可能需要將所有可以攜帶的物品列出來,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我相信可能一個安檢人員每天要檢一個人,都要檢幾個小時。這必將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他會給安檢人員極大的自由裁量的權利。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其也更有效率。規則和空白地帶,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這就會非常有效率。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方面看,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就是我們所要強調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職權法定原則相結合,這兩項原則正是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的內容。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院長)
下一階段法治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吳志攀
▶改革進入深水區,就必須開大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
▶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
▶依法治國,首先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同步的。離開了法治,市場就會混亂,經濟就不可能起飛,更不可能平穩、高速地發展。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一條最基本、最核心的經驗。今天,當改革開放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當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一個新的時期,就不得不更加強調法治。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治,已經有一代人的實踐(中國的傳統,三十年為一代),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而在下一個階段,我認為要通過加強法治來解決三個問題。
其一,就是要用法律的方法劃分好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中國是一個大國,即使今天有了最好的噴氣式飛機,從海南島坐飛機到烏魯木齊,也要好幾個小時,這么大一個國家,維護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同時照顧好各個地方的不同特點,調動各地的積極性,這是執政興國的一個基礎。分稅制改革之前,我們的中央財政略顯單薄,而一些地方財大氣粗。那時的地方政府,還沒有在「土地財政」和「地方融資平台」方面「打主意」。在推行分稅制改革之後,中央和地方實際上重新劃分了財權,中央財政大大充實了,同時,城鎮的房屋市場化改革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這些改革,影響深遠。但任何一項改革,不可能只有好處,不可能沒有一點消極面。我們現在都看到了,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一些地方的收入主要靠賣地,房地產成為主要支柱產業,但泡沫大了,有問題,老百姓也受不了,國務院三令五申平抑房價,先後出台《國十條》和《國五條》,但收效都不明顯。還有地方債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復雜。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首先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裡面要算經濟賬,還要有法治。我們現在比過去更加強調依法治國,治國首先就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個大的框架當然是憲法,是我們的根本政治體制所確定下來了的,但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在各個部門法中都有反映。新一輪的法治建設與改革,要在這方面下力氣。
其二,就是要用法律劃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是市場行為的「裁判員」,企業是市場的「運動員」,兩者的角色分工不同,因此兩者不能混同。還有,運動員也應該分分類,有的是跑長跑的,有的是短跑,不能哪裡有便宜可占就到哪裡去比賽。例如,很多央企進入房地產市場,央企掌握國計民生的命脈,實力雄厚,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經濟基礎。但是,很多央企放下自己的主業,拚命往房地產市場里鑽,到處拿地,而且把地價抬得很高。政府辦企業,當然要實現保值增值,但辦企業的目的不止是為盈利,還有承擔很多社會責任,特別是央企,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去發展那些中長期的、戰略性的、風險大一些、利潤可能不那麼高的大項目,只要有利於國計民生長遠發展。而不是房地產這樣的,利潤高,見效快的競爭性項目。地方政府當然特別歡迎央企去拿地,怎麼拿他們都高興,一切可以開綠燈,但這樣一來,市場就可能有點亂了,很多事情就不公平,這樣演算法治嗎?不好說了。未來著力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領域,加強法治建設。
其三,要更加強調,把促進公平正義作為政府的基本價值追求。我個人有一個看法,中國社會對公平的敏感,超過了西方。對不公平的事情,老百姓反應很激烈。所以政府要在這么復雜的一個社會,維護公平不容易。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政府要盡量多考慮弱勢群體,不能被利益集團綁架了。現在對城鎮低收入群體提供的經濟適用房的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全民覆蓋的醫保和社保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等,都是體現社會公平的政策。這些方面還要加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市場經濟條件下,摸著石頭過河是成功的,但進入了深水區,有可能摸不到石頭了,這個時候就必須開大船,要開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這樣船才穩當,才能乘風破浪。
(作者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不斷完善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
李 林
▶要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
▶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頂層設計的立法模式轉變
當前,我國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形成,但立法不當問題的存在,致使部分法律制定後不能用、不管用、難執行、難適用、難遵守,某些法律甚至形同虛設。為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形勢下,應進一步推進民主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我國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立法觀念和立法模式。立法應當充分代表民意、體現民利、反映民情,公平公正地解決社會問題、分配社會利益,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警惕立法權力滋生的腐敗,從制度和規范的源頭上維護人民利益。一是應當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立法觀,轉變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立法觀;從片面追求立法數量而忽視立法質量和實效的立法觀,轉變為立法質量和實效第一的立法觀;從重立法效率、輕立法民主的立法觀,轉變為民主優先兼顧效率的立法觀;從只管法律制定不顧法律實施的立法觀,轉變為兼顧立法與法律實施並以法律實施為導向的立法觀。二是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加強領導、科學規劃、頂層設計、協調發展的立法模式轉變。從立法項目選擇的避重就輕、拈易怕難向立法就是要啃硬骨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轉變,使立法真正成為分配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系和處理社會矛盾的藝術。
第二,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職能。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轉變被動立法局面,使立法與全面深化改革協調推進,積極主動地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一是推進人大常委會常委的年輕化、專職化、專業化,讓人大常委會委員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履行職能。二是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會期制度,適當延長每年的會期,為民主立法提供充分時間保障。三是推行立法旁聽制度,讓公民、媒體和社會組織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參與和監督立法過程。四是推行立法助理制度,以彌補人大常委人數少、時間少、專業知識不足等欠缺。五是進一步擴大人大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立法工作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委託專家學者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的比重,增強立法的全局性,從源頭上預防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
第三,推進民主立法。擴大不同利益群體公開主張、表達利益的渠道,使人民充分表達自己的立法意志和利益訴求,通過立法博弈實現公正立法。建立和完善更加廣泛的立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制度,對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立法事項,原則上都應當向全社會公布,並建立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和反饋制度。完善立法聽證制度,對影響重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立法事項,要通過舉行聽證會的方式充分聽取意見,確保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全面參與立法、有效開展立法博弈,保證人民群眾立法訴求的充分表達和宣洩。推行律師和法學專家為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提供專業立法咨詢、參與立法聽證等立法援助的制度。推進立法公開,建立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法旁聽制度,旁聽代表有權發言,保證人民群眾對立法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Ⅳ 學習法律知識對大學生順利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其目的不僅僅在於使之了解一些法律知識,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而弘揚法治精神。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明確權利義務關系,樹立社會責任感;有助於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大量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公民,有助於大學生減少其犯罪的機率,有助於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助於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從而使大學生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可以說,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是培養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在踐行依法治國方略、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球化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現代化進程加速前進,信息產業的日新月異,社會各行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正逐步向國際化的軌道上發展,知識技術是國際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高校大學生則是推動這一發展進程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於對法律的淡漠,導致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容易觸犯法律。這些因法制觀念淡薄而產生的問題,正有形無形的沖擊著我國大學生的順利健康成長成才,因此,探討適應歷史發展進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有出色的專業才能,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當代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機體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和直面各種社會問題的漩渦之中,在面對許多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時,不得不開始進行艱苦、獨立的思考,十分需要有豐富而深厚的法學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其中包括正義與公平、自由與法律,道德與法律,守法與違法,權利與義務,法律責任等。因此,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不僅是個人健康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
一、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有助於實現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當今社會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國已經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實現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法制觀念、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這就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深入、持久法制教育。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法律意識、明確自身的權利與義務,還使他們養成守法、護法、用法的良好習慣,用自身良好的法律行為影響周圍群眾,有助於帶動全民法律素質的提高。這不僅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也是降低大學生違法犯罪率,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礎。
大學生是未來希望,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主體,一個具備法治思維的大學生必將是國家棟梁之才,因此,大學生必須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
二、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有助於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指大學生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趨勢,尤其是當前人類即將邁入知識經濟社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為迫切。但是,我國大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是參差不齊的,表現為有的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較差、遇事不冷靜、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淡薄等。這與時代的發展是極不相稱的,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可以了解和掌握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大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從而不僅可以做到自覺守法,提高他們判斷問題的准確性和處理問題的全面性,也使他們擁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發展綜合型人才做鋪墊。同時,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從而使大學生從憲法和法律的高度認同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的方略,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法治社會不僅意味著法律向社會結構的各個方面和層次的擴張和滲透,而且意味著法律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是人們用於創造新型社會的重要手段。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全面落實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因此,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是培養大學生具備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
三、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有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大學時期,是一個人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階段,我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使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實現思想、道德、法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西方腐朽、墮落的思想充斥著當代大學生,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例如: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甚至一些大學生不惜鋌而走險觸犯了法律底線。目前大學生違法事件發生的數量日益增多,就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嚴重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加強大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需要,有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其目的不僅僅在於使學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識,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而弘揚法治精神,使法律服務於我們的生活。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明確權利義務關系,樹立社會責任感;有助於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大量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公民,有助於大學生減少其犯罪的機率,有助於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助於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從而使大學生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Ⅳ 法眼花季花季怎麼寫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期名叫《花季·花祭》的法眼節目。節目講述了五個內容,分別是《青春防火牆》、《虛幻競技場》、《血色軌跡》、《友情現行記》、《溝通方程式》。
在《青春防火牆》中講述了兩個女孩,輕易相信陌生人而被陌生人傷害的事情。告訴了我們四個道理:1不能和陌生人獨處,2青少年要有抵制誘惑的能力,3要能夠分別是非,4不能相信陌生人的承諾和話。我覺得陌生人雖然可怕,但是我們青少年自身也要有防範意識,要學會自我保護,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冷靜思考,不要以激烈的手段來對待事情,這樣受到的傷害才會是最小的。希望在教育過程中能夠讓我們模擬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在《虛幻競技場》中的兩個小故事都是講述因為網路游戲而使青少年犯罪的事情。我們的身邊就有一些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活生生的例子。幾個初中生沉迷於網路游戲中,整天泡在網吧里。身上的錢花光了,就將罪惡的雙手伸向身邊的人,向未成年人勒索錢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這些不良少年逃不過法律的制裁,被送去少管所進行勞教。在現今這個每天都有幾支游戲出廠的社會,孩子的價值觀都被扭曲,網路強化了他們的暴力傾向,讓平常的壓力在游戲中得到解放,卻讓感情失控。我希望我們能夠克服網路的誘惑,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余活動,不讓網路成為我們唯一的溝通和發泄方式。我也要從現在開始把網路運用在學習方面,讓網路成為一個對我有幫助的良師。
在《血色軌跡》和《友情現行記》中講述的是校園暴力和朋友之間友誼的問題。常說知己難求,真正的友誼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幫助,當然也需要義氣,但是這種義氣是要講原則的,是建立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基礎上的。如果不辨是非地「為朋友兩肋插刀」,甚至不顧後果,不負責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當需要,這不是真正有友誼,也夠不上真正的義氣。那隻能是害人害己。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暴力!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同樣作為學生,不應該有不健康的思想,因此我們現在如果多學一些法律知識,懂得什麼是違法的,什麼是合法的,要做到對於違法的事應該及時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只有做到這些自我保護措施,從生活的經驗教訓中悟出實實在在的道理和人生價值,遵守法律,讓法律與我同行,讓法律伴我成長。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絕不能像故事中的少年那樣以身試法,觸犯了法規,到時候後悔莫及。
十五六歲的美好時光,常被稱作『花季』,但如今,面對無數少年輕生的事實,我們不得不質問:是花季,還是花祭?
近來常常看到青少年輕生,跳樓、跳河、服毒……生命的誕生方法只有一種,而毀滅生命的方法卻多得數不清。有人會說「既然生命屬於我,那麼我怎麼支配都可以。」正因為生命屬於你,你才更要好好珍惜。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惟獨生命不可能。如果有人送給你一樣價值連城的珠寶,你會忍心把它碾得粉碎?生命就是一塊寶石。難道你情願墜入那無邊無際的黑暗——死亡中嗎?
一個同學五年級時查出得了一種腎病,據說全國只有幾例,活下來的機率很少。但她堅持下來了,盡管化療很讓人難受,盡管不得不打許多有副作用的針劑,弄得自己很胖。她媽媽多次陪她赴杭州、上海求醫,一住幾個星期。前些天,經歷了三年艱難治療的她已經出院了,希望今年能重讀六年級,把丟下的課程補上去。她很開心,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她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她已經無法不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生活雖然有許多的不如意,但畢竟還是美好的,對於她來說,生活充滿了意義。
其實生活是美好的,宛如春天風中飛揚的柳絮,雖然不算絕對純潔,但也分外美麗。任何事物都不能達到完美,何須苛求一切?生活是一粒藍寶石,何必專門記掛著上面一點污跡,卻不去欣賞它耀眼的光華呢?古人雲:螻蟻尚且貪生。為何要為你的貧窮和小挫折而喪失活下去的信心呢?
生活,只要你願意,可以和那些富有或者幸運的人一樣美妙。
Ⅵ 2022年。3月中旬。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漩渦之下》。
《漩渦之下》是社會與法制頻道「方圓劇陣」欄目推出的普法欄目劇。每晚20:57播放,1:09重播。
普法欄目劇採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欄目劇形態,運用真實再現、情景劇、系列劇等手法,在和全國普法辦等部門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廣泛搜集素材,進行二次創作,對觀眾起到普法的作用。
Ⅶ 求視頻:cctv_12社會與法之素衣新娘《下》英子想和喜貴私奔,結果
英子等爸爸回房後,溜了出來,和喜貴到城裡去找媽媽的親人了。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專英子和屬喜貴一直在媽媽的媽媽家,照顧外婆,還沒告訴她真向。英子想家了,偷偷回家時,卻看見爸爸房間里媽媽的遺照,英子失聲痛哭。從此以後,英子每天都穿孝服,甚至結婚是都穿著,這讓二寶媽很生氣,在打英子的同時,不小心把牛家祖傳手鐲摔碎了,二寶媽很生氣,和英子打了起來,英子一氣之下,拿起廚房的硫酸朝二寶媽潑去,二寶媽的眼睛就瞎了。法院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判處英子有期徒刑3年。善良的喜貴卻等了英子三年,最後,他們還是在一起了!
Ⅷ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和誇張吧。
Ⅸ 如果身處在網路暴力的漩渦當中,我們應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現在我國是一個網路比較發達的時代,所以就出現了一個詞語叫做網路暴力。或許我們沒有經歷過網路暴力,我們不知道網路暴力的危害。但事實是,網路暴力真的能危害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能讓一個正常的人走向抑鬱,最後走向死亡。我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很多人因為網路暴力而抑鬱的案例吧,網路暴力真的是一種間接的暴力形式,對於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那麼,如果身處在網路暴力的漩渦當中,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我們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就要通過語言攻擊,侵犯了當事人權益,而且直接侵擾了當事人的現實生活,對當事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網路暴力輕則抑鬱悲傷,重則輕生。我們要反對網路暴力,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網路暴力真的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