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適用合同法125條規定
㈠ 合同解釋遵守哪些原則
合同解釋遵守哪些原則
合同解釋的根本目的在於確定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合同解釋遵守哪些原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合同解釋遵守哪些原則
1.文義解釋原則。合同條款由語言文字所構成。欲確定合同條款的含義,必須先了解其所用的詞句,確定該詞句的含義。因此,解釋合同必須由文義解釋人手,合同法第125條第1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
合同解釋的根本目的在於確定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對此,現代合同法奉行表示主義,即主張按當事人表示出來的意思加以解釋,即依據合同用語解釋合同。但由於主客觀原因,合同用語往往不能准確地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有時甚至相反,這就要求合同解釋不能拘泥於合同文字,而應全面考慮與交易有關的環境因素,探求當事人的真意。
2.體系解釋原則。體系解釋又稱整體解釋,是指把全部合同條款和構成部分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各條款及構成部分的相互關聯、所處的地位和整體聯繫上闡明某一合同用語的`含義。合同法第125條第1款關於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解釋的規定,是對這一原則的確認。
3.目的解釋原則。當事人訂立合同均為達到一定目的,合同的各項條款及其用語均為達到該目的的手段。因此,確定合同用語的含義乃至整個合同的內容自然須適合於合同的目的。合同法第125條第1款也規定了這一原則。
合同目的可分為抽象目的和具體目的。前者是指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有使合同有效的目的。它是合同解釋的總體方向,如果合同條款相互矛盾有使合同有效和無效兩種解釋,應作使合同有效的解釋。具體目的是指合同所欲追求的具體的經濟或社會效果,這是合同目的意思的內容。對此,可分別以下情況加以確定:
(1)合同的目的應是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通過一致的意思表示而確定的目的;
(2)當事人雙方所欲達到的目的不一致時,以雙方均已知或應知的表示於外部的目的為准;
(3)合同的目的不僅指合同整體目的,還可區分為部分合同目的和條款目的,在進行目的解釋時應予以兼顧。
4.參照習慣或慣例原則。是指在合同的文字或條款的含義發生歧義時,應按照習慣或慣例的含義予以明確;在合同存在漏洞,致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明確時,參照習慣或慣例加以補充。
習慣和慣例是人們在長期反復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或某一類交易關系中普遍採用的做法、方法或規則,能夠被廣大的合同當事人所認知、接受和遵從。一些與現行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不相抵觸,經國家認可的習慣,還可成為民法的淵源。因此,在合同解釋中參照習慣或慣例,不僅符合當事人的利益和願望,也符合社會正義和法律的要求。
擴展知識-格式條款的無效情況:
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本條採取列舉的方式,規定了格式條款的無效情形。需要注意的是:
(1)格式條款中的免責條款是否一概無效?應當認為,本條所謂免除責任,是指格式條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條款中已經不合理或不正當地免除其應當承擔的責任,而且所免除的不是未來的責任,而是現在應當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其含義不同於合同法第39條所規定的“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
(2)何謂“對方的主要權利”?一說認為是指法律規定的權利,如消費者的權利;一說認為應由法官自由裁量;一說認為應依合同性質確定。應當認為第三種觀點較為妥當,因為第一種觀點應適用合同法第52條(違反強行法),第二種觀點則無以為據。
;㈡ 合同的補充解釋
關於合同的解釋,我國《合同法》第125條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這一規定實際上同時採用了意思解釋(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以及誠實信用解釋等多種解釋原則。它對於我國司法活動中判斷合同條款所蘊含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由於法律條文將諸種解釋羅列規定,在遇到具體合同條款時,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因此,明確合同各解釋原則之間的關系,對正確適用法律,解決合同中的糾紛具有重大的意義。
合同的解釋原則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文本解釋和意思解釋。所謂文本解釋是按照合同條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合同是由文字或語句表現出來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為。通過對語句或文字進行慣常的邏輯意義分析,解釋合同中的內容。例如,合同中出現「責任」一詞,依照通常的解釋,應為「負責」之意,而在合同中出現,能否解釋為法律上的責任,進而理解為違約責任?從文本解釋的原則上來分析,將合同中的「責任」解釋為違約責任是大有問題的。從合同的語句上來看,「雙方當事人都應當對合同承擔責任」是一個空泛的要求,它不具有任何意義。當事人不可據此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它只是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的一種通常情況下的期待和在此情形下的一種道義上的約束。不應當解釋為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很顯然,如果合同中去掉這一條款,對合同的效力並沒有任何影響。如果沒有法定違約責任的存在,法官據此判決一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在法理上實難說通。文本解釋的意義就在於緊扣文本字面意義,通過對合同文本中各個詞彙的逐字分析,了解合同中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這是一種機械的解釋原則,但它符合「外觀主義」的要求。所謂外觀主義就是在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對合同的內容理解不一致時,以合同的表現形式為准,從而判斷合同的效力。當合同中的詞句出現多種含義時,文本解釋將遭遇重大挫折,因為它拘泥於合同的文本,無法跳出文本本身探究合同條款的真意。但是,這種解釋方法往往體現了形式上的正義,它能夠督促當事人簽訂合同時謹慎地評估關鍵詞句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合同的表達更為嚴謹。如,合同規定,「履行的期限方式為:第一次交付生產定金貨款總額的50%」。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當事人約定的「生產定金」與「貨款總額」為何種關系?從語法結構上來分析,該條款中的生產定金與貨款總額應為同位關系,兩者在內容上並無不同。生產定金即為貨款總額的50%,而貨款總額的50%即為定金,盡管這樣的約定是違法的。
而意思解釋則不同,它以合同當事人的內在意願為解釋的原則,如果說文本解釋是關注合同的「形」,那麼,意思解釋則是關注合同的「意」,它是一種文義解釋。法國民法典第1156條規定,解釋契約時,應當探究締約當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於文字的字面意思。這種解釋方法符合民法上的「意思主義」要求,它關注的是合同條款所表達的當事人的內心想法。當內在意願與外部表示不一致時,以當事人的內在意願為准。但是,如果一項條款可能有兩種以上的意思時,該如何理解合同的條款?法國民法典規定,在此情況下,寧可以該條款可能產生某種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而不以該條款不能產生任何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同樣是「雙方都應對合同的履行承擔責任」,依照意思主義或文義主義的解釋原則,這里應當理解成為法律上的「責任」,但由於它缺乏具體的規范要素,所以還不能被視為違約責任條款。
(二)整體解釋與分別解釋。整體解釋是將合同的各個部分看作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通過對整體中各個部分作用的分析,判斷條款中所包含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分別解釋則是將合同的各個條款分別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各條款所要表達的內在意思。例如,某旅遊景點在售票處貼出告示,規定「第一,小孩1。2米以下免票;第二,1。2米至1。3米半票;第三,成人可免費攜帶一兒童入內。」依分別解釋原則,旅遊風景管理處可以要求1。2米至1。3米的兒童購買門票。但是依照整體解釋的原則,有成人跟隨的1。2米至1。3米的兒童並沒有購買門票的義務。因為風景管理處的格式合同的意思應當為「成人攜帶的兒童」可免費進入,而「沒有成人跟隨的1。2米至1。3米的兒童」則必需購票進入。這樣規定令人費解。但由於它屬於格式合同的范疇,因而應當作出對旅遊者有利的解釋。
(三)目的解釋與情勢解釋。所謂目的解釋是針對當事人簽訂合同的目的對合同進行解釋。法國民法典第1158條規定,文字可能有兩種解釋時,應採取適合於契約目的的解釋。而情勢解釋則是根據合同履行的情勢對合同進行解釋。目的解釋側重於考察合同訂立時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它探究合同簽訂時當事人的目的取向。是一種靜態的思維。而情勢解釋則是根據合同履行中所發生的情勢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它是以果求因,即以合同的履行結果來判斷合同的內容,推斷合同的原意。情勢解釋是一種動態的解釋。它立足於「現在」,對合同的內容進行分析判斷。合同的目的解釋旨在幫助當事人達至合同的目的,實現合同訂立人當初的意願。而情勢解釋則有利於合同的實現,是對合同原意的一種「良好」的推斷。目的解釋是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它更能體現合同的原始意義。
(四)誠實信用的解釋與習慣解釋。習慣解釋是根據交易當事人所採用的通常習慣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它實際上是以普遍接受的客觀標准作為理解合同條款的依據。誠實信用實際上也已成為交易習慣的一部分,誠實信用解釋原則要求依照誠實信用的標准分析合同的條款。但由於「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極為概括抽象,乃屬一白紙規定」[1],所以,誠實信用的解釋實際上淪為了「白紙」解釋。
我國《合同法》將諸多合同的解釋原則融為一個條文,在表述上至為簡潔。同時將合同的解釋規范放在《合同法》的總則部分,也非常合理。但是,由於條文表述過於簡單,以致於各種合同解釋方法的要素缺乏,在何種條件下適用何種解釋方法語焉不詳。這種缺乏具體假定的規范在適用時往往會引起爭議。法國將不同的合同解釋規范通過不同的條文進行表述。各規范的作用表現得十分明顯。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的解釋方法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由於我國《合同法》解釋原則彼此間缺乏層次性,這為採用不同的合同解釋方法可能導致的混亂埋下了伏筆。從司法實踐上來說,這種立法體例也為法官的裁量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對交易當事人來說,則人為地增加了不確定性。
㈢ 合同法125條 體現了合同法 什麼原則
合同法第125條是關於合同解釋的問題,其適用的是法律解釋的一般原理。
㈣ 合同法第40、52、56、61、125條的具體內容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 第五十二條和 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版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權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㈤ 合同法中對合同條款雙方理解不一致時應怎樣解決
1、針對合同條款有爭議,可以依據《合同法》第125條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2、法律依據:《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第一百二十六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㈥ 合同法中對合同條款雙方理解不一致時,應怎樣解決
如果是格式合同的話,應當按照不利於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釋。如果是其他合同,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訴至法院。
㈦ 最終解釋權歸XX的合同有效嗎合法嗎
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格式合同的版解釋規則,屬於無效權條款。
《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上述規定的解釋規則均為強制性法律規范。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了上述法律規定,屬於無效合同條款。
㈧ 合同的解釋及其方法
論合同的解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喬新生
關於合同的解釋,我國《合同法》第125條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這一規定實際上同時採用了意思解釋(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以及誠實信用解釋等多種解釋原則。它對於我國司法活動中判斷合同條款所蘊含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由於法律條文將諸種解釋羅列規定,在遇到具體合同條款時,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因此,明確合同各解釋原則之間的關系,對正確適用法律,解決合同中的糾紛具有重大的意義。
合同的解釋原則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文本解釋和意思解釋。所謂文本解釋是按照合同條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合同是由文字或語句表現出來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為。通過對語句或文字進行慣常的邏輯意義分析,解釋合同中的內容。例如,合同中出現「責任」一詞,依照通常的解釋,應為「負責」之意,而在合同中出現,能否解釋為法律上的責任,進而理解為違約責任?從文本解釋的原則上來分析,將合同中的「責任」解釋為違約責任是大有問題的。從合同的語句上來看,「雙方當事人都應當對合同承擔責任」是一個空泛的要求,它不具有任何意義。當事人不可據此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它只是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的一種通常情況下的期待和在此情形下的一種道義上的約束。不應當解釋為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很顯然,如果合同中去掉這一條款,對合同的效力並沒有任何影響。如果沒有法定違約責任的存在,法官據此判決一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在法理上實難說通。文本解釋的意義就在於緊扣文本字面意義,通過對合同文本中各個詞彙的逐字分析,了解合同中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這是一種機械的解釋原則,但它符合「外觀主義」的要求。所謂外觀主義就是在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對合同的內容理解不一致時,以合同的表現形式為准,從而判斷合同的效力。當合同中的詞句出現多種含義時,文本解釋將遭遇重大挫折,因為它拘泥於合同的文本,無法跳出文本本身探究合同條款的真意。但是,這種解釋方法往往體現了形式上的正義,它能夠督促當事人簽訂合同時謹慎地評估關鍵詞句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合同的表達更為嚴謹。如,合同規定,「履行的期限方式為:第一次交付生產定金貨款總額的50%」。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當事人約定的「生產定金」與「貨款總額」為何種關系?從語法結構上來分析,該條款中的生產定金與貨款總額應為同位關系,兩者在內容上並無不同。生產定金即為貨款總額的50%,而貨款總額的50%即為定金,盡管這樣的約定是違法的。
而意思解釋則不同,它以合同當事人的內在意願為解釋的原則,如果說文本解釋是關注合同的「形」,那麼,意思解釋則是關注合同的「意」,它是一種文義解釋。法國民法典第1156條規定,解釋契約時,應當探究締約當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於文字的字面意思。這種解釋方法符合民法上的「意思主義」要求,它關注的是合同條款所表達的當事人的內心想法。當內在意願與外部表示不一致時,以當事人的內在意願為准。但是,如果一項條款可能有兩種以上的意思時,該如何理解合同的條款?法國民法典規定,在此情況下,寧可以該條款可能產生某種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而不以該條款不能產生任何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同樣是「雙方都應對合同的履行承擔責任」,依照意思主義或文義主義的解釋原則,這里應當理解成為法律上的「責任」,但由於它缺乏具體的規范要素,所以還不能被視為違約責任條款。
(二)整體解釋與分別解釋。整體解釋是將合同的各個部分看作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通過對整體中各個部分作用的分析,判斷條款中所包含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分別解釋則是將合同的各個條款分別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各條款所要表達的內在意思。例如,某旅遊景點在售票處貼出告示,規定「第一,小孩1。2米以下免票;第二,1。2米至1。3米半票;第三,成人可免費攜帶一兒童入內。」依分別解釋原則,旅遊風景管理處可以要求1。2米至1。3米的兒童購買門票。但是依照整體解釋的原則,有成人跟隨的1。2米至1。3米的兒童並沒有購買門票的義務。因為風景管理處的格式合同的意思應當為「成人攜帶的兒童」可免費進入,而「沒有成人跟隨的1。2米至1。3米的兒童」則必需購票進入。這樣規定令人費解。但由於它屬於格式合同的范疇,因而應當作出對旅遊者有利的解釋。
(三)目的解釋與情勢解釋。所謂目的解釋是針對當事人簽訂合同的目的對合同進行解釋。法國民法典第1158條規定,文字可能有兩種解釋時,應採取適合於契約目的的解釋。而情勢解釋則是根據合同履行的情勢對合同進行解釋。目的解釋側重於考察合同訂立時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它探究合同簽訂時當事人的目的取向。是一種靜態的思維。而情勢解釋則是根據合同履行中所發生的情勢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它是以果求因,即以合同的履行結果來判斷合同的內容,推斷合同的原意。情勢解釋是一種動態的解釋。它立足於「現在」,對合同的內容進行分析判斷。合同的目的解釋旨在幫助當事人達至合同的目的,實現合同訂立人當初的意願。而情勢解釋則有利於合同的實現,是對合同原意的一種「良好」的推斷。目的解釋是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它更能體現合同的原始意義。
(四)誠實信用的解釋與習慣解釋。習慣解釋是根據交易當事人所採用的通常習慣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它實際上是以普遍接受的客觀標准作為理解合同條款的依據。誠實信用實際上也已成為交易習慣的一部分,誠實信用解釋原則要求依照誠實信用的標准分析合同的條款。但由於「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極為概括抽象,乃屬一白紙規定」[1],所以,誠實信用的解釋實際上淪為了「白紙」解釋。
我國《合同法》將諸多合同的解釋原則融為一個條文,在表述上至為簡潔。同時將合同的解釋規范放在《合同法》的總則部分,也非常合理。但是,由於條文表述過於簡單,以致於各種合同解釋方法的要素缺乏,在何種條件下適用何種解釋方法語焉不詳。這種缺乏具體假定的規范在適用時往往會引起爭議。法國將不同的合同解釋規范通過不同的條文進行表述。各規范的作用表現得十分明顯。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的解釋方法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由於我國《合同法》解釋原則彼此間缺乏層次性,這為採用不同的合同解釋方法可能導致的混亂埋下了伏筆。從司法實踐上來說,這種立法體例也為法官的裁量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對交易當事人來說,則人為地增加了不確定性。
依筆者看來,合同的各類解釋原則適用的假定是不同的,合同的解釋原則之間也應當有一定的層次。具體地說:第一,整體解釋的原則旨在確定合同的性質,進行法律行為的識別,對個別的合同條款進行整合。第二,意思解釋原則旨在確定個別條款的效力。第三,目的解釋旨在實現合同的目的,通過對合同目的追尋確定合同的本來意義。第四,習慣解釋是藉助外在的標准,理清合同條款的本質。第五,誠實信用的解釋原則則是以合同的基本原則對合同的條款進行解釋。在這些解釋原則中,有主觀原則,如意思解釋原則,目的解釋原則等。大陸法國家在解釋合同時,一般堅持以主觀解釋原則為主。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57條規定,對合同的解釋,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並考慮交易上的習慣。而英美法國家在合同解釋時,主張以客觀主義為基礎,例如《美國合同法重述》第20條的解釋是:法律所要求的不是相互之間的同意,而是這種同意的外部表示。
我國合同法的解釋應當堅持上述假定,便於不同的合同解釋規范准確地適用。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到各種解釋原則之間的層次性。我們認為,誠實信用原則是一個抽象的解釋原則,交易習慣是解釋的主要標准,在合同的內部,應當以整體解釋為基礎,「將合同的全部條款相互解釋,以確定每一條款從整個行為所獲得的意義」[2]。同時兼顧合同的目的與合同簽訂時當事人的內在意願。簡言之,在合同解釋時,堅持客觀標准與主觀標准相結合的辦法,以客觀標准為主,兼顧主觀標准。
注釋:
[1] 梁彗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
[2] 《法國民法典》第1161條
[3]參見崔建遠《合同法》教學參考書,法律出版社,第86頁。該書作者認為大陸法與英美法關於合同解釋的原則均為以客觀標准為主,以主觀標准為輔。
人民網 2001年11月30日
㈨ 最終解釋權歸XX的合同有效嗎合法嗎
摘要 《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㈩ 意見有沖突的時候,應適用哪個法律合同法的
1、針對合同條款有爭議,可以依據《合同法》第125條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2、法律依據:《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第一百二十六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大連律師網頁鏈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