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慈善法社會組織

慈善法社會組織

發布時間: 2022-10-10 12:11:54

『壹』 慈善中國的慈善審批是慈善社工管還是社會組織管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社會組織管理。《慈善法》中註明,慈善中國的慈善審批由社會組織進行監督和管理。

『貳』 慈善法解決了社會組織哪些問題

慈善法讓社會組織參與慈善活動有法可依,將社會組織的規范化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 對於社會組織而言,我們過去一直強調社會組織應該加強規范化建設,但這更多的是一種社會期待。慈善法出台以法律的形式使得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納入到有法可依的法治軌道上來。還有,社會組織從事公益活動的價值弘揚有了法律上的支撐。過去,慈善組織在參與公益事業的價值更多是從道德層面來弘揚,慈善法出台後,是一種法律上的肯定,它意味著社會組織在參與慈善公益建設方面,在社會建設和治理中,其主體地位得到了承認。

『叄』 慈善組織認定辦法

慈善法公布前已經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適用本辦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其登記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進行慈善組織認定。?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時具備相應的社會組織法人登記條件;
(二)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業務范圍符合慈善法第三條的規定;申請時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關於慈善組織的規定;
(三)不以營利為目的,收益和營運結余全部用於章程規定的慈善目的;財產及其孳息沒有在發起人、捐贈人或者本組織成員中分配;章程中有關於剩餘財產轉給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組織的規定;
(四)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拓展資料: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社會團體應當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
法律依據:《慈善組織認定辦法》第一條為了規范慈善組織認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肆』 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規范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願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慈善法》規定的慈善活動以及與慈善有關的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慈善事業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立健全慈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引導和扶持慈善事業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慈善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動慈善活動在基層開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慈善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做好慈善相關工作。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慈善活動。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做好相關慈善工作。第六條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應當支持和參與慈善活動,共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第二章慈善組織第七條《慈善法》公布後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需要登記為慈善組織的,應當依照《慈善法》的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辦理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設立登記時,對符合慈善組織登記條件的,應當告知其可以申請登記為慈善組織。

鼓勵和支持《慈善法》公布前已經設立並符合慈善組織登記條件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慈善組織的負責人: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三)在被吊銷登記證書或者被取締的組織擔任負責人,自該組織被吊銷登記證書或者被取締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四)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九條慈善組織應當根據法律法規以及章程的規定開展慈善活動,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等各項管理制度。第十條慈善組織自依法登記或者認定時起,取得出具公益事業捐贈票據資格,可以憑登記證書向登記或者認定的民政部門的同級財政部門申領公益事業捐贈票據。

慈善組織自依法登記或者認定時起,可以向稅務主管部門申請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符合規定條件的,由財政、稅務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聯合確認其免稅資格,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慈善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設立賬戶,專戶管理,獨立核算,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定期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第三章慈善募捐和捐贈第十二條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依法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不得偽造、變造、出租或者出借。

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連續六個月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由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納入活動異常名錄並向社會公告。第十三條慈善組織以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賽、義賣、義展、義拍、慈善晚會等方式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內進行,確有必要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外進行的,應當報其開展募捐活動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

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消防等公共事項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伍』 慈善組織認定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慈善組織認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慈善法》公布前已經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適用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其登記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進行慈善組織認定。第四條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時具備相應的社會組織法人登記條件;

(二)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業務范圍符合《慈善法》第三條的規定;申請時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關於慈善組織的規定;

(三)不以營利為目的,收益和營運結余全部用於章程規定的慈善目的;財產及其孳息沒有在發起人、捐贈人或者本組織成員中分配;章程中有關於剩餘財產轉給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組織的規定;

(四)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認定為慈善組織:

(一)有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的不得擔任慈善組織負責人的情形的;

(二)申請前二年內受過行政處罰的;

(三)申請時被民政部門列入異常名錄的;

(四)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行為的。第六條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社會團體應當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第七條申請認定慈善組織的基金會,應當向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以及不存在第五條所列情形的書面承諾;

(三)按照本辦法第六條規定召開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

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除前款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向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關於申請理由、慈善宗旨、開展慈善活動等情況的說明;

(二)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上一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含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專項審計。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提交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證明材料。第八條民政部門自收到全部有效材料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核。

情況復雜的,民政部門可以徵求有關部門意見或者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也可以根據需要對該組織進行實地考察。第九條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慈善組織條件的,予以認定並向社會公告;不符合慈善組織條件的,不予認定並書面說明理由。第十條認定為慈善組織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由民政部門換發登記證書,標明慈善組織屬性。

慈善組織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依照稅法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第十一條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在申請時弄虛作假的,由民政部門撤銷慈善組織的認定,將該組織及直接責任人納入信用記錄,並向社會公布。

對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屬的會計師事務所,由民政部門通報有關部門。第十二條本辦法由民政部負責解釋。第十三條本辦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陸』 慈善組織認定辦法

慈善法公布前已經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適用本辦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其登記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進行慈善組織認定。 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時具備相應的社會組織法人登記條件;
(二)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業務范圍符合慈善法第三條的規定;申請時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關於慈善組織的規定;
(三)不以營利為目的,收益和營運結余全部用於章程規定的慈善目的;財產及其孳息沒有在發起人、捐贈人或者本組織成員中分配;章程中有關於剩餘財產轉給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組織的規定;
(四)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拓展資料: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社會團體應當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
法律依據:《慈善組織認定辦法》第一條為了規范慈善組織認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柒』 非法社會組織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後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尤其是一些涉及政治及意識形態和宗教的非法社會組織,包括民間甚至有冒充政府部門和知名媒體,通過網路等形式煽動反動,詆毀政府和商界或污衊中傷挑撥離間等情形的非法社會組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第八條 本法所稱慈善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慈善組織可以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

『捌』 慈善組織應當多長時間向社會公開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和公開募捐活動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依法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可以面向公眾開展募捐。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對其登記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和公開募捐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公開募捐的有關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條  依法登記或者認定為慈善組織滿二年的社會組織,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根據法律法規和本組織章程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理事會能夠有效決策,負責人任職符合有關規定,理事會成員和負責人勤勉盡職,誠實守信; 

(二)理事會成員來自同一組織以及相互間存在關聯關系組織的不超過三分之一,相互間具有近親屬關系的沒有同時在理事會任職;

(三)理事會成員中非內地居民不超過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內地居民擔任;

(四)秘書長為專職,理事長(會長)、秘書長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與本慈善組織開展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慈善組織有三名以上監事組成的監事會;

(六)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履行納稅義務;

(七)按照規定參加社會組織評估,評估結果為3A及以上;

(八)申請時未納入異常名錄;

(九)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前二年,未因違反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沒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行為的。

《慈善法》公布前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團體,登記滿二年,經認定為慈善組織的,可以申請公開募捐資格。    

第六條  慈善組織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應當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包括本組織符合第五條各項條件的具體說明和書面承諾;

(二)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申請前二年的財務審計報告,包括年度慈善活動支出和年度管理費用的專項審計;

(三)理事會關於申請公開募捐資格的會議紀要。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提交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證明材料。

評估等級在4A及以上的慈善組織免於提交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材料。

第七條  民政部門收到全部有效材料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核。

情況復雜的,民政部門可以徵求有關部門意見或者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也可以根據需要對該組織進行實地考察。

第八條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不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並書面說明理由。

第九條  《慈善法》公布前登記設立的公募基金會,憑其標明慈善組織屬性的登記證書向登記的民政部門申領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第十條  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和地域、活動負責人姓名和辦公地址、接受捐贈方式、銀行賬戶、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餘財產的處理等。

第十一條  慈善組織應當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十日前將募捐方案報送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材料齊備的,民政部門應當即時受理,對予以備案的向社會公開;對募捐方案內容不齊備的,應當即時告知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應當在十日內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予以補正。

為同一募捐目的開展的公開募捐活動可以合並備案。公開募捐活動進行中,募捐方案的有關事項發生變化的,慈善組織應當在事項發生變化之日起十日內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補正並說明理由。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同時將募捐方案報送業務主管單位。

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消防等事項的,還應當按照其他有關規定履行批准程序。

第十二條  慈善組織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無法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前辦理募捐方案備案的,應當在公開募捐活動開始後十日內補辦備案手續。

第十三條  慈善組織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外,以《慈善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方式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除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外,還應當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十日前,向其開展募捐活動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提交募捐方案、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復印件、確有必要在當地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情況說明。

第十四條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按照本組織章程載明的宗旨和業務范圍,確定明確的募捐目的和捐贈財產使用計劃;應當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應當使用本組織賬戶,不得使用個人和其他組織的賬戶;應當建立公開募捐信息檔案,妥善保管、方便查閱。

第十五條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本組織名稱、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

第十六條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應當在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並可以同時在以本慈善組織名義開通的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

第十七條  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與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合作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依法簽訂書面協議,使用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義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募捐活動的全部收支應當納入該慈善組織的賬戶,由該慈善組織統一進行財務核算和管理,並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八條  慈善組織為急難救助設立慈善項目,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時,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確定救助標准,監督受益人珍惜慈善資助,按照募捐方案的規定合理使用捐贈財產。

第十九條  慈善組織應當加強對募得捐贈財產的管理,依據法律法規、章程規定和募捐方案使用捐贈財產。確需變更募捐方案規定的捐贈財產用途的,應當召開理事會進行審議,報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條  慈善組織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定期將公開募捐情況和慈善項目實施情況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一條  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的民政部門納入活動異常名錄並向社會公告:

(一)不符合本辦法第五條規定條件的;

(二)連續六個月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

第二十二條  慈善組織被依法撤銷公開募捐資格的,應當立即停止公開募捐活動並將相關情況向社會公開。

出現前款規定情形的,民政部門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三條  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門可以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

(一)偽造、變造、出租、出借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

(二)未依照本辦法進行備案的;

(三)未按照募捐方案確定的時間、期限、地域范圍、方式進行募捐的;

(四)開展公開募捐未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募捐活動信息的;

(五)開展公開募捐取得的捐贈財產未納入慈善組織統一核算和賬戶管理的;

(六)其他違反本辦法情形的。

第二十四條  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公開募捐方案範本等格式文本,由民政部統一制定。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玖』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和公開募捐活動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依法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可以面向公眾開展募捐。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對其登記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和公開募捐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公開募捐的有關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第五條依法登記或者認定為慈善組織滿二年的社會組織,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根據法律法規和本組織章程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理事會能夠有效決策,負責人任職符合有關規定,理事會成員和負責人勤勉盡職,誠實守信;

(二)理事會成員來自同一組織以及相互間存在關聯關系組織的不超過三分之一,相互間具有近親屬關系的沒有同時在理事會任職;

(三)理事會成員中非內地居民不超過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內地居民擔任;

(四)秘書長為專職,理事長(會長)、秘書長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與本慈善組織開展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慈善組織有三名以上監事組成的監事會;

(六)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履行納稅義務;

(七)按照規定參加社會組織評估,評估結果為3A及以上;

(八)申請時未納入異常名錄;

(九)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前二年,未因違反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沒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行為的。

《慈善法》公布前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團體,登記滿二年,經認定為慈善組織的,可以申請公開募捐資格。第六條慈善組織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應當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包括本組織符合第五條各項條件的具體說明和書面承諾;

(二)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申請前二年的財務審計報告,包括年度慈善活動支出和年度管理費用的專項審計;

(三)理事會關於申請公開募捐資格的會議紀要。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提交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證明材料。

評估等級在4A及以上的慈善組織免於提交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材料。第七條民政部門收到全部有效材料後,應當依法進行審核。

情況復雜的,民政部門可以徵求有關部門意見或者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也可以根據需要對該組織進行實地考察。第八條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不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並書面說明理由。第九條《慈善法》公布前登記設立的公募基金會,憑其標明慈善組織屬性的登記證書向登記的民政部門申領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第十條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和地域、活動負責人姓名和辦公地址、接受捐贈方式、銀行賬戶、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餘財產的處理等。第十一條慈善組織應當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十日前將募捐方案報送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材料齊備的,民政部門應當即時受理,對予以備案的向社會公開;對募捐方案內容不齊備的,應當即時告知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應當在十日內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予以補正。

為同一募捐目的開展的公開募捐活動可以合並備案。公開募捐活動進行中,募捐方案的有關事項發生變化的,慈善組織應當在事項發生變化之日起十日內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補正並說明理由。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同時將募捐方案報送業務主管單位。

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消防等事項的,還應當按照其他有關規定履行批准程序。第十二條慈善組織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無法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前辦理募捐方案備案的,應當在公開募捐活動開始後十日內補辦備案手續。第十三條慈善組織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外,以《慈善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方式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除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外,還應當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十日前,向其開展募捐活動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提交募捐方案、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復印件、確有必要在當地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情況說明。

『拾』 社會組織如何獲得慈善組織屬性

慈善組織可以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

慈善組織不是與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並列的第四類社會 組織。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是組織形態,而慈善組織是其組 織屬性。換句話說,慈善組織必須依託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 而存在。

基金會是慈善組織的基本形態。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法人。 基金會在本質上是一種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慈善活動的非營利性組織,是 一種基本的慈善組織形態。

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 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依法成立、以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慈善活 動為宗旨的社會團體即慈善組織。我國大量的慈善會在法律地位上屬於 社會團體法人,它們從事慈善活動,屬於慈善組織。

熱點內容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