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實務專家曾躍林

合同法實務專家曾躍林

發布時間: 2022-10-11 14:08:00

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買賣合同的解釋

一、買賣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條 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同,一方以送貨單、收貨單、結算單、發票等主張存在買賣合同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以及其他相關證據,對買賣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認定。

對賬確認函、債權確認書等函件、憑證沒有記載債權人名稱,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以此證明存在買賣合同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條 當事人簽訂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意向書、備忘錄等預約合同,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買賣合同,一方不履行訂立買賣合同的義務,對方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預約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 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時,還應當適用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

㈡ 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和收款人可以不是同一人么

一、可以。
1、借款人和收款人可以不是同一人,但需要在合同上面注釋以下,或者是簽個補充的協議、補充說明,列在借款合同上面。總之自己需要留下憑證。
2、對借款人與收款人是否為同一人,法律是沒有強制性規定的。
3、有必要寫一個借據,借據由借款方簽字。在借據上,列明借款人、收款人、身份證、銀行賬號信息、時間等。

二、借款合同相關內容
1.《借款合同》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來奇。主要介紹了每類合同的基本知識要點、實施中的陷阱與司法解釋及合同範本。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已經頒布實施四年多,這部法律對規范和調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經過四年多的合同實踐,一些重點、熱點和疑點問題充分顯露出來。為了更好地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這部法律,我們組織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國家科技部、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保險公司等部門的專家學者和有豐富經驗的律師編寫了這套《中國合同法實務操作叢書》。
3.本叢書以准確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原理為重點,詳盡介紹了每類合同的基本知識要點、實施中的陷阱與司法解釋及合同範本。本叢書突出了以實用為目的、以最新的資料為基礎的特點,重點解決了合同「是什麼」、「怎麼辦」等公眾關注的問題。本叢書是各類企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士、法律工作者和廣大公民參閱的一套實用性很強的權威用書。
4.實務中,銀行為了確保借款能夠按期收回,督促借款人按期還款,同時也為了防止借款人逾期償還本息給銀行增加損失,一般都會在借款合同中約定對未按期歸還的利息計收復利。

㈢ 實務中的合同審查有什麼技巧

合同審查的著重點主要有合同的效力、合同的中止、終止、解除、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等條款。現分述如下:

一、合同的效力問題

1、《合同法》第52條規定了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即: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

因此,在審查合同時,應認真分析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判斷是否存在導致合同被認定為無效的情形,並認真分析合同無效情況下產生的法律後果。

2、注意審查合同的主體。主體的行為能力可以決定合同的效力。

對於特殊行業的主體,要審查其是否具有從事合同項下行為的資格,如果合同主體不具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格的,可能導致合同無效,因此對主體的審查也是合同審查的重點。

3、對於無權代理、無權處分的主體簽訂的合同,應當在審查意見中明確可能導致合同被變更、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4、注意合同是否附條件或附期限。

5、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無效的條款,包括無效的免責條款和無效的仲裁條款。無效的免責條款即《合同法》第53條的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和因故意和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

二、合同的履行和中止

1、《合同法》第62條明確規定了合同中部分條款約定不明、沒有約定的情形下的履行方法,因此對這部分條款需仔細審查,包括質量標准、價款或報酬、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費用等條款。

2、《合同法》規定了雙務合同中的不安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同時履行抗辯權,因此在審查合同時,應結合違約責任的約定注意審查雙方義務的履行順序問題。

五、幾類常見合同的審查

(一)買賣合同

1、注意審查對合同項下標的的描述,應當有品名、規格、型號、數量、單價(或總價)。

2、交貨條款:交貨時間、地點。

3、付款方式:應注意審查付款條件。

4、驗收:應注意驗收與付款的銜接問題。

5、運輸條款:應注意審查運輸費用的承擔、運輸和交貨條款的銜接。

6、包裝:注意審查是否有特殊的包裝要求。

7、檢驗條款:第4項所列明的驗收條款是基於通信類產品、設備往往需要在安裝、調試後經過試運行方可確定產品或設備的可用性,因此在通信類產品和設備的買賣合同中與付款相掛鉤的往往有初驗、終驗等條款。而此處檢驗條款是指《合同法》第157條、158條規定的情形,往往是到貨時的檢驗,對此應掌握《合同法》第157條、158條的規定。

8、安裝、調試、初驗、試運行和終驗條款

應注意各個環節的銜接幾各環節的處理和對下一環節的影響。

9、培訓條款:注意培訓費用、培訓內容的約定。

10、保修:注意保修期限的起始點和保修期內故障的處理。

11、索賠和違約責任:有關違約責任及賠償並不一定僅出現在索賠和違約責任這一專章條款中,可能散見在各個條款中,因此在審查違約責任時應注意前述各條款的內容中是否存在出現違約的情形,如果在相關各方義務的條款(如保密條款)中沒有約定違約責任,則應在違約責任專章中有所約定。對於違約責任部分,可以列一個帽子條款,將各種違約情形籠統的約定在一個條款中,如:任何乙方違反本合同中的承諾、保證及本合同約定的義務,應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並賠償守約方因此而遭受的損失。

12、爭議解決

注意審查仲裁條款的效力問題。

13、不可抗力條款

應注意對不可抗力的界定是否和法律規定的一致。

對於買賣合同,應當掌握合同法關於分期付款買賣、適用買賣、憑樣品買賣的特殊規定,尤其是對合同解除方面的特殊規定,這與違約責任有密切關系。

(二)建設工程合同(工程類合同)

1、這類合同特別要注意審查合同總額或稱工程總價和款項支付條款之間的聯系,別要注意是否有對工程款的審計的條款。有些合同在工程概況條款中約定了合同總額,該數額是確定的,但在付款條款中又約定了經審計後再付款,顯然,這樣的合同條款是相互矛盾的,因當在合同總額中寫明是暫定數額,具體款項案審計結果確定。

2、工程類合同涉及大量的合同附件,要注意與合同的相關條款的一致性。

3、竣工驗收條款和付款條款是緊密聯系的,因此要注意審查竣工驗收條款。此外,竣工驗收又關繫到交付、保修期等。

4、注意違約責任的約定,特別要注意到工期延誤、因工程質量問題造成無法驗收時的違約責任等。

5、對於經過招投標程序的,還需要審查有關的招投標文件與合同約定是否相符。

(三)租賃合同

1、注意《合同法》對租賃期限的特別規定(《合同法》第214、215條),這是租賃合同審查的重點之一。

2、對於出租方對租賃標的是否享有完整的權利。鑒於審查合同時缺乏相關的權利證明材料,因此可以要求出租方對於其享有對租賃標的的完整權利作出承諾,並在違約責任條款中明確若出租方違反該承諾保證的,視為出租方違約。出租方對租賃標的物是否享有完整的權利,往往影響到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審查時應當特別注意。

3、租賃標的的維護問題,《合同法》第220條規定,原則上是由出租人履行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可以約定,因此在審查合同時應注意是否由關於標的物維修的特別約定,如沒有,在維修義務屬於出租方。

4、租賃合同中如有轉租條款的,應審查是否明確轉租需經出租人同意。此外,應根據情況提示轉租的法律後果,及承租人度於租賃標的的毀損滅失仍應向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

5、一部分合同採用的名稱是《租賃合同》,但通讀合同全部條款後會發現,改合同實質上是一個融資租賃合同,,合同法對融資租賃合同有專門的規定,因此熟悉這些規定才能對融資租賃合同進行全面審查。同時,對融資租賃合同,通常宜採用買賣和租賃兩個合同分別進行約定,因此應注意兩份合同的呼應一致。

6、違約責任方面,應注意出租人遲延交付租賃標的,交付的租賃標的有瑕疵(包括權利瑕疵和質量瑕疵等方面)的違約責任,承租人遲延支付租金、違反合同約定使用租賃標的、擅自轉租、擅自改善租賃標的等方面的違約責任。

(四)業務合作類合同

1、對於業務合作類合同,首先要審查合作各方是否具有合作的主體資格條件,尤其是對特定的行業如通信類行業,必須經過特定的審批,取得從事該行業的資格,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資格,可能導致所簽訂的合作協議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2、需要認真審查合作各方的義務,分析可能出現的違約情形,對各方的責任應界定明確。

3、涉及合作分成的條款應仔細審查。

4、注意違約責任條款。

5、合作類合同中往往有保密條款存在,如沒有的,一般可以建議增加。

6、部分合作類合同為了規避對主體資格的限制,雙方會採用代理方式進行合作,對這種合作模式應注意費用的支付問題,在合同條款中不應出現「業務分成」等概念,有關費用只能以代理費等形式體現。

(五)廣告發布合同

1、發布合同因發布的媒體不同,對於合同條款的約定也有所不同,應當注意的是在電視台、電台發布的廣告,必須有播出證明作為合同的附件,同時該播出證明也是支付價款的依據。

2、對於戶外發布廣告如路牌、電子顯示屏等,則應注意審查保養、維護的約定。

3、部分發布合同往往和製作相聯系,發布方還承擔廣告製作的義務,因此對於合同中涉及的製作條款也應認真審查(具體見廣告製作合同的審查部分)。

4、注意對違約責任條款的審查。

(六)廣告製作承攬合同

1、廣告製作合同也因製作的廣告類型不同而體現出不同的權利義務約定方法。在審查時應當注意定做方獲委託方對製作的要求,一般這種要求應以書面形式提出,並作為合同的附件。

2、該類合同應符合合同法中關於承攬合同的規定,因此審查時應熟悉掌握合同法和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3、需要認真審查的條款是驗收條款,主要涉及驗收的標准和方法。驗收條款與付款、違約責任、製作要求的條款密切相關,因而需要重點審查。

4、付款條款應聯系驗收條款審查。

5、注意對違約責任條款的審查。

(七)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大都是按照勞動法規定的條款,相當部分的條款都可以在勞動法原文中找到,因此審查起來並不算難。但鑒於我國歷史形成的較為復雜的人事制度,使得實踐中遇到的勞動合同即事實形成的勞動關系較為復雜。在審查勞動合同時,必須熟悉勞動法和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

注意審查合同中有關試用期的規定,首先是試用期應當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其次關於試用的期限應當注意,勞動合同期限不滿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日;勞動合同期限在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不滿2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3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的,可以約定超過3個月的試用期,但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此外,應當注意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是否與勞動法的規定相符。

合同審查是一項對審查者的要求較為全面的工作,不但要有扎實的法律基礎,還要熟悉企業管理、經濟運行的相關知識,當然一切的經驗都需要慢慢累積的過程,邊學邊審,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很快就能形成自己審查合同的技巧和方法。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㈣ 推薦關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書籍,適合HR使用的

實用書籍
社會保險法律政策與工具速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1045336
勞動合同法HR全攻略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349071&ref=search-0-mix
法律條文書籍
勞動法及周邊法規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778158&ref=search-1-pub
勞動合同法及周邊法規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778159&ref=search-1-pub
不多說了 別聽別人說什麼書的內容太膚淺,都挺實用的,而且真正深的東西哪本書上都沒有,自己從工作中感受吧

㈤ 國際商事合同規則和中國合同法的比較

合同法與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比較分析與適用

我國最近幾十年在國際貿易和其他商務往來方面日漸活躍。在我國加入WTO以後對國際經濟交往的游戲規則,更是不能置身度外,熟視無睹,國內法與國際公約、慣例、通則等游戲規則的接軌已勢在必行。我國現行的合同法的一些相關規則已經借鑒了一些世界先進的立法理念,因此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國際法學界的贊譽。其實,不獨中國,其他如德國、瑞士、荷蘭、法國等國家都在做與國際接軌的有益探索和嘗試。

一、關於法律適用范圍的比較

1、通則的適用范圍

我國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與國際私法協會公布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以下簡稱通則)[1]有一定關聯性,通則的有些規定,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可以適用的。我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該條規定與通則前言第2款規定一致,即在當事人一致其合同受通則管轄時,適用通則。因此,我國當事人在與涉外當事人簽訂合同時可約定適用通則。該通則比《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適用范圍要更寬泛得多,具有相當的靈活性。除國際商事合同外,該通則也可替代國內法適用。如前言第4條規定,「當無法確定合同的適用法律對某一問題的相關規則的,通則可對該問題提供解決辦法。」 該條規定旨在說明,即使合同是由某一特定國內法管轄,但對案件解決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從通則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往我國的司法實踐在處理案件遇到困難時,一般求助司法解釋、學理解釋,還有專家論證。現在通則關於交易糾紛的一些規定又給我們開辟了解決糾紛的途徑。通則不是國際公約,不具有強制性,適用與否完全可依當事人的意思選擇,但是要明確的是,通則是由近20個國家的法律專家對國際交易的規則進行潛心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它較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適用范圍要寬泛得多。參照通則的有關規定,可為我國《合同法》的立法與適用拾遺補缺。通則的寬容之處在於,任何規定都不得限制根據有關國際法原則而應適用的強制性規則的適用,無論這些理制性規則是國家的、國際的還是超國家的(1.4條);除通則另有規定外,當事人可以排除通則的適用,或者減損或改變通則任何條款的效力。因通則所具有的這種非強制性,當事人根據各自的情況既可以排除或部分排除該原則適用,使之更適合於當事人的特殊交易需要。「凡屬於通則范圍之內但又未被通則明確規定的問題,應盡可能地根據通則確定的基本原則來處理」(1.6),這就給我們在實務中遇到法律障礙的時候提供了有益的鑒鏡。

2、關於格式條款的理解與適用

《合同法》關於格式條款共有三個條款,從表面上看對出具格式合同一方不利,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不少,非但起不到保護非格式合同一方,而且往往成為出具格式合同免責的武器。《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第41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於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格式合同亦稱定式合同或標准合同,對於同一種類、性質並且重復交易的行為,採用標准文本,既節約了交易成本、洽談時間、條款的爭議,也有平等待人的「鏡像」。這是人們通過長年累月的交易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此應予肯定。但是格式合同的弊端也很多,一是不允許當事人協商和修改(如借款合同、租賃合同、保險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等);二是絕大多數條款,特別是免責條款都對出示格式合同一方有利,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強奸民意。而締約的另一方往往是弱勢群體,對某些條款即使不同意,但迫於急需無奈,也只有違心簽字;三是有些專業術語,作為締約的另一方難以理解,糊里糊塗簽了字;四是這類合同都是出具格式合同的一方代理人或中介人代辦,但這些人為了急於收取代理費或中介費的功利目的,常常會對另一方作虛假承諾。對於格式合同最為人們詬病的是保險合同。無論是人壽保險還是財產保險,都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部門立法,其目的並不在於「保險」,而在於「圈錢」。所以保險合同糾紛頻繁出現,投保人屢受拒賠之苦。筆者經常承辦這類案件,對於法律上的障礙困惑費解。

首先,所謂通常理解,可以說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無任何標准,這又給法官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間,誰送禮多,誰就獲勝。投保人是弱勢群體,縱然滿身是嘴,也難抵法官的「通常理解」。比如前例中的重大疾病保險合同的心臟病(心肌梗塞)一條,投保人和保險人完全可以各執一詞。投保人稱心率過速是心臟病的一種,保險人抗辯說,按通常的語法理解,這里的心臟病僅指心肌梗塞。從字面上看,保險人是有道理的,因為按照中國語法習慣的心臟病,只是特指括弧里的「心肌梗塞」,這本身就會使法官處於兩難境地,在實務中肯定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詮釋。

我們認為通則對於確認格式合同條款效力的規定倒是切中時弊:第2.20條(1)如果標准條款中某個條款是對方不能合理預見的, 則該條款無效, 除非對方明確地表示接受;(2)在確定某條款是否屬於這種性質時, 應考慮到該條款的內容、語言和表達方式。第3.10條:(1)如在訂立合同時,合同或其個別條款不合理地對另一方當事人過分有利,則一方當事人可宣告該合同或個別條款無效。除其它因素外,尚應考慮下列情況:(a)該另一方當事人不公平地利用了對方當事人的依賴、經濟困境或迫切需要,或者不公平地利用了對方當事人的缺乏遠見、無知、無經驗或缺乏談判技巧的事實,以及(b)合同的性質和合同的目的。(2)依有權宣告合同無效一方當事人的請求,法院可修改該合同或條款以使其符合公平交易的合理商業標准。(3)依收到宣告合同無效通知的一方當事人的請求,法院也可以如前款所述修改該合同或該個別條款,條件是該方當事人在收到通知後,並在對方當事人依賴該通知行事以前及時告知發送通知一方當事人。本章第13條(2)款的規定相應適用。」 我們認為,《通則》這些條款勝過《合同法》關於格式合同的所有條款,為此,我們建議關於在將來的《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中應將《通則》條款納入國內法,這對於格式合同的糾紛處理將大有裨益。

3、關於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我們認為,對於上述合同規定無效,非但不能保護另一方(守約方)的合法財產利益,恰恰減輕了對不法民事行為人的懲罰力度。對此應借鑒通則第3.3條:(1)合同訂立時不可能履行所承擔義務的事實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2)合同訂立時一方當事人無權處置與合同相關聯之財產的事實本身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通則規定的即使是自始不能履行的合同,如一方當事人已將所有的房屋出賣給另一方並已過戶,在合同已無法履行的情況下,並不影響合同效力,判令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損失。在一方當事人將無權處置他人的財產的情況下,也不影響合同效力。這就是對擅自簽訂合同坑害他人的所謂不道德的人予以懲罰,對於欺詐、脅迫等致合同無效的條款,通則的規定也有利於受害人一方。請看通則第3.11條:(1)如欺詐、脅迫、重大誤解或一方當事人錯誤歸因於第三人,或為第三人知道或理應知道,而第三人的行為由另一方當事人負責,則可宣告合同無效,其條件與由另一方當事人本身簽訂的合同宣告無效的條件相同。(2)如欺詐、脅迫或重大懸殊歸因於第三人,而其行為不由另一方當事人負責,如果另一方當事人知道或理應知道此欺詐、脅迫或重大懸殊,或者在合同宣告無效時還未本著對合同的信賴行事,可以宣告合同無效。這兩條較優於合同法的地方在於:第一,對於合同的有效與否的決定權由守約一方決定。可以承認有效,也可以宣告無效,合同的效力不是由法律規定。第二,守約方宣告無效是對另一方的嚴厲懲罰。因為該條所謂的欺詐,其原因並不在於締約的一方,而在於第三方的原因,這與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大相徑庭。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法律規范也屬法律文化,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應當根據國情合理繼受、過濾和消化對我們有益的立法理念,這應當成為我們的共識。關於格式合同的效力,除《通則》可資借鑒外,其他大陸法系國家的規定也可參考。如德國《民法典》第138條第2款將「程序性的」和「實質性的」公平標准合而為一:(1)合同履行和相對履行之間「明顯地不相稱」,(2) 並且一方當事人「通過利用另一方當事人的困境、缺乏經驗、缺乏判斷力或無重大的決斷力」而達成的合同,則合同無效。 [2]以色列對格式合同(標准合同)的限制更為嚴格,該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就契約文句之全部參酌其他情事檢討後確信限制文句對顧客不利,或給予供給等以有危害顧客之虞之利益等,證明該文句之全部或一部為無效」。[3]世界各國對格式合同的免責條款有的稱為「灰色條款」,有的稱「黑色條款」,對此效力都作了嚴格的限制,這符合20世紀以來的照顧弱者的立法潮流,對合同自由原則進行了修正,為此有學者將當前的時代稱為「從契約到身份的回歸」 的時代,頗有幾分合理之處。 因此,筆者建議在未來修改合同法或作出司法解釋時,將格式合同對另一方當事人不利的免責條款,規定法院可以直接認定無效,這比所謂通常「理解」更為有利於保護弱勢群體。

二、關於要約與承諾的比較

我國《合同法》借鑒通則最多的部分是要約和承諾的方式部分,即第1條—31條、34條,共計20條之多。這部分條款涵蓋要約、要約邀請、要約的撤回、要約的撤銷、承諾及承諾的期限及撤回等。通則關於要約和承諾計有12條,即2.1—2.12。兩者內容大致相仿,但有些差異是值得重視的。《合同法》第13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通則第2.1條規定,合同可通過要約的承諾或通過當事人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為而成立。但《合同法》對合同的訂立方式只採用要約、承諾方式似乎絕對,也不大符合人們的交易習慣,而《通則》在要約和承諾之外加上「可通過當事人的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為而成立」則寬容和豁達,而且囊括其他所有的合意行為。僅此一點,合同法就稍遜一籌。市場交易的實踐表明,所有的合同並不都是要約和承諾達成的。關於通則乃至其他民法典在訂立合同方式局限於要約和承諾的錯誤已被德國法學家海因?克茨所發現。這位德國民法學家尖銳地指出各國立法的偏頗,「近來很多民法典規定,要約和承諾是合同訂約的惟一方式」,這是錯誤的和非理性的。他認為,訂立合同的要約和承諾的規則基本上是從18世紀發展起來的。《葡萄牙民法典》和《奧地利民法典》幾乎沒有涉及這一問題,在《法國民法典》中根本沒有提及。但是,近年許多國家的民法典都規定了要約和承諾是訂立合同的唯一方式。如《德國民法典》第145條「向他人發出訂立合同的要約的人,受要約約束,但要約人已排除要約的約束力的除外」 ;第147條「(1)向在場者發出的要約,只能立即承諾之……(2)向不在場者發出的要約,只能到要約人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收到答復時為止承諾之。」 [4] 《瑞士民法典》第5條,「向不在場當事人發出的,沒有承諾期限的要約,在要約人收到以合理方式在合理的時間內送達的承諾之前,要約有效。要約人可以推定其要約在合理的時間內到達要約人。在合理時間內發出的承諾,但到達要約人時遲到的,要約人應當立即將比情況通知對方。否則承諾產生法律效力。」 [5] 2002年第1版第2頁的《日本民法典》第521條、第522條也有此規定。荷蘭1892年新修改的債法總則第217條,「合同經要約和承諾而成立,」 [6] 也只能通過要約和承諾才能訂立合同。義大利、蒙古等國也都未忽視要約和承諾這個20世紀最新的合同法范疇。除大陸法系國家民法之外,英美國家大都把要約作為合同訂立的一個要素,盡管各國合同法理論或實務中對要約稱謂有所不同,諸如投價、發盤、建議等,對承諾的稱謂在各國貿易實務中稱為「還盤」等。[7] 我國《合同法》借鑒通則最多的也是在關於訂立合同須有要約和承諾的方式方面。筆者上引的德民、瑞債均指要約和承諾是指「不在場」的情景下才適用。我國《合同法》實際上根本沒有必要必須將「同意」寫進要約和承諾中,因為雙方當事人是面對面地訂立合同。這是我國《合同法》食洋不化,照抄照搬,違反人們交易習慣的結果。在羅馬時代,合同義務原本是以訂立契約為目的確立的。訂約時雙方當事人都需要親自到場,即使這種手段被放棄,一般來說合同的訂立仍需要雙方當事人在場。……因此,羅馬法學家從未認為有必要將「同意」用要約和承諾這兩種陳述方式單獨地表示出來。這種需要中介在可信賴的郵政服務出現和遠距離訂閱合同成為可能之後,才成為可能,這就是德民和瑞債指的雙方當事人不是面對面的「不在場」的情況下才適用要約和承諾。如果將所有的交易都定格在要約和承諾的一種方式上,這是錯誤的。毫無疑問,在許多業已訂立的合同案件中,任意將一方當事人的行為視為要約而把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視為承諾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我們以土地買賣為例,其文件已起草並已公證,並由雙方當事人同時簽字,因此,很難說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發出了要約,且另一方當事人表示了他的「承諾」 ;再如,一位消費者用現金買一包香煙時,顯然,雙方當事人是在訂立協議。但是,將整個程序分解為「要約」和「承諾」,並討論賣方交付一包香煙是否就算作出了「要約」和「承諾」 ,賣方交付一包香煙是否就算作出了「要約」,或買方在收款處交付了現款是否就算作出了「承諾」,這幾乎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或許對新任律師有些用處。在強行將合同訂分立為「要約」和「承諾」時,另一難以處理的情形是,相對方向的建議和反建議在進行長時間的協商談判後才達成協議,在合同成立時,很難作出明確決定,但是那種認為合同應通過要約和承諾訂立的思想對於完成任務毫無意義。[8]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訂立合同從理論上講,有要約和承諾是成立的。但對於面對面的交易行為,很難界定哪一方是要約,哪一方是承諾。如律師與當事人談代理費的數額時,通常是在討價還價過程中達成的代理協議。比如就某一收費標准,律師提議按標的額的5%收費,委託人說太高能否按3%,律師說不行,最少也得按4.5%,雙方最後達成按財產比例的3.5%收費。這種討價還價中有要約,有反要約(新的要約);有承諾,有否定承諾,雙方在訂立合同時,互有要約和承諾,兩種方式混合在一起,很難分得清何者為要約,何者為承諾。當然,在人對機器或物發生交易的場合,如自動售貨機、投幣買地鐵票、在賓館使用備用的特殊物品如安全套等,只要開封,就可視為承諾。物品上標明的價款是要約,投幣或開封視為承諾,這是簡易的交易,但是大量的交易遠非如此簡單。再如,建築工程合同的訂立則更為復雜。一般認為,招標公告是要約邀請,建築施工單位前去投標是要約,招標人接受投標是承諾,一旦接受,合同便正式成立。[9] 筆者對這種認識不敢苟同。在司法實踐中,招投標僅是建設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整個建設施工合同中的一個鏈條,就投標人前去投標而言,因投標人數眾多,在未開標之前,尚未涉及建設項目實體內容,即未涉及項目、價款、履行方式等合同主要條款情況下,合同即使是成立了,也是無內容的。按照我國《招投標法》規定,建設工程招投標有如下環節:招標(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發中標通知書→簽訂建設工程合同。建設部標准合同文本第二部分「通用條款」對此有明確的解釋。上述組成部分均為建設施工合同的組成部分。這是一連串的民事行為,最後歸納在一個總的合同之中。若按高爾森教授的觀點,在招投標中,投標人只要前去競標合同就成立了,但一旦未中標,按此邏輯可以告投標人違約了,然而這豈不荒唐?筆者用此案例證明,何為要約、何為承諾並非楚河漢界一目瞭然。至此,我們認為,通則第2.1條的「或通過當事人的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為」合同即成立的規定更加符合交易習慣。德民和瑞民將要約、承諾限縮在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均有理論的、立法的和實踐的意義。因此,我們在代理具體案件的實務操作時不妨借鑒一下通行的相關規定,以解除法律解釋上的困惑和障礙。

三、締約過失:先合同責任、後合同責任、侵權責任?

對於締約過失責任,是合同責任、非合同責任,還是侵權責任,目前在理論界尚存爭議。締約過失責任理論是由德國目的主義法學家耶林於1861年發表的《締約上的過失、契約無效於未臻完全時的損害》這篇著名的論文中創立的,被譽為法學上的重大發現,填補了法學上的盲區,其基本內容是指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信賴利益損失時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個理論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承認。1994年通則第2.15條(惡意談判)規定:(1)當事人可以自由進行談判,並對未達成協議不承擔責任;(2)但是,如果一方當事人以惡意進行談判,或惡意終止談判,則該方當事人應對因此給另一方當事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3)惡意,特別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無意與對方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開始或繼續進行談判。

對於締約過失責任,《歐洲合同法通則》稱之為磋商過程中的責任。該通則與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締約過失關於惡意談判中的第2.301條1——3項,第2.302條關於保密義務的規定幾乎完全一致,這充分說明了國際商事游戲規則的趨同化乃大勢所趨,人類的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吸納互為消長。[11] 誠如德國法學家海因?克茨在《歐洲合同法》德文原著前言中所預言的那樣:如果說歐洲在經濟方面必然要形成統一的單一市場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歐洲的私法起碼在某種程度上勢必要統一起來,那一天終會來臨,鴻溝將會被填平。[12]這是智者之識。筆者認為何止歐洲,在將來的某一天世界會統一於一個游戲規則,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樂觀的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我國《合同法》不僅成功的消化了耶林的締約過失理論,而且在借鑒了通則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發展。

締約過失的前合同義務的體現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磋商;(2)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3)未盡協力義務;(4)未盡先義務,以及未盡保密義務。

締約過失後合同義務體現在第58條,即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梁慧星先生所講的「合同關系雖然消滅了,法律仍要求當事人負某種義務,違反了這種義務就要承擔責任。這個責任不屬於侵權責任,也不屬違約責任,類似合同義務。」 [13]

除此之外,還有後合同義務,即附隨義務。該義務在締約前存在,在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也存在,合同法第92條對此作了明確規定,即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辦、保密義務。我國《合同法》所提出新的規范,並未將締約過失責任局限在締約前的通則之中,而是根據市場交易的復雜性,加大了保護交易安全、懲罰違約的力度。遺憾的是,有的論文在2006年還引用明顯過時的觀點,[14] 仍局限在締約前的過失責任范圍內,這就落後於我國《合同法》何止十萬八千里!所謂締約過失責任,德國法稱為先合同責任,它搖擺於合同法和侵權法之間。在締約過失責任產生之初,關於應當將其置於何種責任之下的爭議便開始了。迄今為止依然爭論未休。據筆者歸納,在大陸法系之間關於締約責任有三種歸屬方式:第一種方式為先合同義務,德國自2002年起將締約過失納入了合同法的框架之內(見《德國民法典》第311條第2款和第3款),其可歸納有如下原則:注意義務、信賴責任、附隨義務、保護義務。如一方違反上述義務,則承擔原合同可得利益。案件類型有締約前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害,受損義務導致合同終止等。 締約過失理論付諸於司法實踐始於德國1911年的一宗「油毯」判例。帝國法院在該案中將適用於合同責任的規則延伸到了與侵權責任更為相關的事實上。一位女士走進一家商店,在購買了許多商品後,向店員說明要買一卷油毯。店員從貨架上抽出她要買的一卷油毯時,不小心讓另外兩卷油毯從貨價上滾落下來,砸傷了這位顧客和她的兒子。帝國法院將合同原則適用於這一案件,並論證說:原告是帶著購買油毯的意願走進這家商店的。因此在雙方之間便產生了導致銷售者應當保護消費者的特定關系。違反此義務,便應當承擔合同損害賠償的責任。由此引發的是,合同責任原則究竟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適用於侵權事實領域?德國法官的論證表明,假如人們走進一家商店在收銀台前等候過程中卻踩在乳酪上而滑倒在地板上,合同責任應當包括這種侵權行為。依據油毯一案,若第三人與意在締結合同之人之間存在某種特定關系,則注意義務則可能延伸到第三人身上。[15]我國近年也多有這種判例,如上海一家書店一學生從電梯掉下摔傷;北京一旅客雨天在飯店門前滑倒摔傷等,都是按締約過失對待的。 梁慧星教授也舉過一個商場因工作人員疏忽未蓋地下室蓋板,將一顧客脊骨損傷的案例,也稱之為締約過失責任。這是將締約過失責任擴大化的傾向,值得商榷(下文將涉及該問題)。第二種方式為侵權行為。如2002年9月17日歐洲法院在判決中認為,根據國際管轄法,惡意終止合同磋商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由《布魯塞爾條約》第5條第3款調整。該款的調整對象是侵權行為或類似行為。將違反誠信原則、惡意終止合同磋商歸屬於侵權法,法國、比利時及盧森堡等多國持此觀點。法國主流觀點認為先合同責任屬於侵權性質。1988年法典對此法律觀點予以確認。比利時法學界的立法觀點同樣傾向於合同責任歸於侵權責任之中,盧森堡法律體系主流觀點也將先合同責任納入侵權責任之中。第三種方式為將締約過失與侵權責任相區別,其代表性的國家是希臘。其民法典採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態度,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將所有先締約出現的損失或侵害都往締約過失籃子里裝。《希臘民法典》第197-198條依據締約的目的來界定何為締約過失、何為侵權行為。該法典首先承認締約過失的賠償責任,對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和先合同的首要地位予以確認,並創造健康的商業交易關系。對此,法學家們舉例說,假使某人走進一家商店打量陳列的商品,或走進一家餐館找位子,並不屬於希臘所理解的締約過失責任范圍,因為他們與合同標的之間沒有任何內在聯系。對學者們經常引述的德國法院判決的締約過失案例,如「亞麻油地氈案」、「顧客香蕉皮滑倒案」、「菜葉案」,[16]希臘法學家認為應當適用侵權法,而不是締約過失責任,所說締約過失應為締約時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惡意磋商或違反保密義務等才符合締約過失構成要素。對此觀點,筆者甚表贊賞。現略陳述淺見如下:

首先,要認定是否屬締約過失責任,應按締約過失理論和通則、合同法的觀點和規范去把握,即本文前面引用的如惡意磋商、隱瞞真相、協力義務、告知義務、附隨義務等。如違反這些原則性規范可以確認締約過失責任。第二,要依照當事人是否有締約之目的認定是否確屬締約過失責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節假日或閑暇時,逛商店習以為常,有購物的,也有以消遣為目的的(不在少數)。第三,要把握締約過失法律概念的含義。締約過失責任概念有三層含義:一是締約是前提,無締約的明確目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能往締約上靠。二是須有過失。過失有兩種含義,一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二是過於自信的過失。這兩種都不含故意之意。三是在具備前兩個要素的情況下才存在責任承擔問題。只有具備這三個要件,才構成民事行為的締約過失責任。

㈥ 專家教你如何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不管是用人單位提出還是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就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在符合法定情形下,也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存在以下三種情形:(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當出現以下三種情形時,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㈦ 請合同法的律師專家們給予解答,關於以融資租賃形式購買挖掘機糾紛的。

1、您簽訂的一系列文件里到底有沒有簽《融資租賃合同》呢?也可能簽訂了,尚未送達到你手裡。一般來說融資租賃公司不會在你沒有簽訂合同的話,就准許代理商發貨,這是風險很大的事情,除非代理商在操作上以及與租賃公司的合作商出現了一些操作問題。
2、如果是格式合同,出租方沒有做合理的說明和解釋,確實有違公平公正之原則。你會受到保護。

㈧ 為什麼《勞動合同法》被稱為是勞動者的保障權益

一、《勞動合同法》修改的意義重大:

《勞動合同法》的修改,聚焦勞務派遣制度的法律規制,是對該法施行後出現的新問題的及時應對。在這次法律修訂過程中,各方面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從「修正案(草案)」的起草、審議,到全民徵求意見,到最後的審定,經過了立法機關與有關機構組織的反復調研和多方協調溝通,可以說,修正案凝聚了廣大立法工作者、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學專家和社會大眾的智慧。本次法律修訂在徵集社會大眾意見的基礎上又有完善,細化了法律標准,增強了可執行性,對於嚴格規范勞務派遣用工、切實維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勞動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內容:

(一)勞務派遣單位的設立資本由原有規定的50萬元(草案建議10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並增加了對單位經營場所和設施的要求,使得從事勞務派遣業的單位資質大為提升,防止皮包公司的出現,為行政監管的強化創造了條件。

(二)《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中對被派遣勞動者的同工同酬進行了原則規定,修訂後的《勞動合同法》則進一步明確了用工單位在履行同工同酬原則上的作為義務,即要求用工單位在勞動報酬分配上履行被派遣勞動者與該單位勞動者的同工同酬原則。用工單位上述義務的確立,為被派遣勞動者維護自身權利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繼而對於違法派遣的追責提供了法律上的根據。

(三)更加明確勞務派遣用工的適用范圍。首先,增加了國家對勞務派遣用工形式的定位,即補充性勞動用工形式。其次,細化了勞務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之「三性」要件,從法律上釐清了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或情形。最後,增加了被派遣勞動者人數的比例上限規定,雖然具體上限規定留待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但是,比例控制這一制度工具的引入,使得宏觀上調控勞務派遣業和微觀上以企業內勞動用工的結構兩方面有了具體化可執行性評價標准。

(四)應對上述(一)的修訂,法律修訂案新設了違法設立或經營勞務派遣業的法律罰則,同時增加了勞動行政處罰的方式和處罰力度,使得責任主體清晰化。

三、《勞動合同法》修改後,工會組織將大有作為: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被派遣單位或用工單位組織或參加工會組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律賦予工會代表相關勞動者群體維權的權利,也是對工會職責的法律要求。

四、《勞動合同法》給勞動者帶來十大權益保障:

1、招工不得收押金扣證件。《勞動合同法》第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新規定告訴人們,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收取財物、扣押檔案或其他物品,不僅要責令限期退還,還要處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害的,還要承擔賠償責任。

2、休息休假是合同必備條款。《勞動合同法》第17條把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的約定納入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之一。但法律只能對勞動合同的條款進行概括,當事人可以根據需要,在法律規定必備條款之外,對有關條款作新補充性約定。

3、試用期最長6個月。《勞動合同法》第19條明確指出:勞動合同期限3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1年以上不滿3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

4、違約金不得超過培訓費。對於用人單位用巨額違約金強留人才問題,《勞動合同法》第22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業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違約規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

5、不訂書面合同付雙薪。針對有些用人單位拒簽書面勞動合同,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時,勞動者無法舉證的情況,《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工資。」

6、不繳保險可解除合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是保障勞動者及其親屬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解除勞動合同。

7、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有特權。《勞動合同法》第14條賦予了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三種特權:(1)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2)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企改革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3)連續訂立2次固定勞動合同,且沒有法律規定不可訂立情形的,勞動者可要求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8、合同無效報酬照付。《勞動合同法》第26條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9、合同被終止有補償。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要求,除用人單位維持或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並對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作出了規定。

10、討薪直接申請支付令。《勞動合同法》第30條為勞動者討薪指明一條捷徑:「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今後,對於單純的拖欠工資訴訟,勞動者既可憑工資欠條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向法院申請支付令。

㈨ 有誰能給我推薦幾本關於合同法、公司法法律操作實務的書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作者:本書編委會 冊數:全三卷 16開精裝 2007年6月 類別:行業圖書-法律 定價:¥6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目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是經多位專家遴選編纂而成,不僅權威,規范,科學,而且全面,系統,簡潔,實用.符合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具有一定前瞻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使廣大企業盡快與國際化企業全面接軌,並迅速提高企業的水平! 第一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解析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二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 1、勞動合同的概念 2、勞動合同法訂立的原則 3、勞動合同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薪酬設計與勞動合同 5、勞動合同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常見風險 6、勞動合同的形式與要件 7、勞動合同的訂立 8、勞動合同的備案 9、錄用條件的法律效力 10、招聘廣告的法律效力 11、錄用通知書的法律效力 12、就業歧視的預防 13、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簽訂勞動合同應履行哪些手續 14、勞動合同文本的制定 15、勞動合同的要件 16、勞動關系的建立與勞動合同的生效 17、電子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18、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19、勞動合同的擔保是否有效 20、未簽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21、勞動合同約定不明情況的處理 22、用人單位的告知義務 23、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 24、分公司也可以成為勞動合同的主體 25、總經理能否簽訂勞動合同 26:企業改制中勞動合同主體的變更 27、離退休人員是否有勞動合同主體資格 28、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 29、勞動法律關系 30、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 第三篇 勞動合同案例分析 1承接項目應簽訂承包合同還是勞動合同 2大學生就業協議:典型的預約合同 3工傷責任焉能「轉包」 4口頭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無效 5退伍軍人勞動關系爭議的法律適用 6企業應承擔違約金嗎 7解除要件未成不能起算仲裁時效 8改制企業工傷責任不能推 9送達不成單位有理變無理 1O成師傅是否應得補償金 11建築工程層層轉包中工傷認定的討論 12醫療期內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13單位為何兩度當被告 14員工無故被辭退應該得到補償 15實行不定時工作制要履行申報手續 16注重調解實現雙贏 17劉某與該廠是事實勞動關系 18事業單位作開除處分要依據人事部有關規定 19職工隱瞞基本情況企業要求賠償無依據 20究競該依據哪個部頒文件判這宗爭議案 21以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解除勞動合同要慎重 22隻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無效 23解除合同起糾紛歷時4年仍未了 24合同到期仍可以單位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25競業禁止與商業秘密保護 26李某應按約承擔責任 27企業不經法定程序降低工資無效 28跨越勞動合同終止日期的醫療期滿後勞動合同不能自動終止 29提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應視合同解除 30本案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主張不能成立 31對勞務關系中加班費的計算應參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32解除勞動關系後被確診為職業病患者其待遇如何解決 33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應如何計發經濟補償金 34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法律責任 35何女士退休當月待遇由誰支付 36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責任探討 37郵政企業委代辦工與郵政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38李某是否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39用人單位未說明理由解除勞動合同無效 40該勞動合同是被解除還是終止? 41解除勞動關系以「辭退決定書」還是以「退工單」為准 42她能要求與企業恢復勞動關系嗎? 43胡某的養老保險費應由誰承擔 44對勞動合同鑒證能否提出行政復議 45女工孕前離崗誰之過 46企業開除職工同時能否進行一次性罰款 47職工享受生育津貼企業無需再支付產假工資 48車間實行承包企業難免工資支付責任 49一起服務期內離職引發的勞動爭議案 50服務期內離職引發的勞動爭議 51是崗位調整還是勞動合同變更 52除名糾紛不屬人事爭議受案范圍 53新聞媒介公告送達除名決定是否有效 54李某與保險公司是勞動關系 55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工傷認定 56她的病假工資如何支付 57勞動者違約解除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 58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應作有利於勞動者的理解 59勞動者檔案轉移糾紛析 60企業收不回貨款勞動者應否擔責 61崗位合同能視為勞動合同嗎 第四篇 勞動合同樣本 01、一般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2、化工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3、建築業勞動合同樣本 04、建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樣本 05、礦山、井下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6、製造業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7、金融、貿易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8、娛樂、酒店、商業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9、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樣本 第五篇 相關勞動法規 第一部分法律、法規及規章 一、法律 二、法規 三、規章 (一)勞動合同、集體合同 (二)勞動爭議 (三)工資 (四)工傷、非因工自傷 (五)其他 第二部分規范性政策 (一)綜合類 (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 (三)下崗職工 (四)破產企業職工安置 (五)企業改制 (六)工資 (七)職工獎懲 (八)工時、休假 (九)社會保障 1、養老保險 !、醫行保險 3、失業保險 4、工傷保險 5、生育保險 6、其他 (十)勞動爭議 (十一)其他 (十二)廢止的文件目錄

熱點內容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