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父權

婚姻法父權

發布時間: 2022-10-15 18:31:22

『壹』 關於中國婚姻家庭及其繼承的這樣一個制度在中國古典時期有著哪些原則

婚姻的意志
摘要:婚姻關系是人類社會文明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存在婚姻關系,而且任何一種法律都必然要對其進行調整。馬克思的《論離婚法草案》正是揭示了婚姻的本質不是夫妻的任性,而是一種社會倫理關系。
關鍵詞:婚姻關系 法定婚齡 婚姻解除
一、婚姻的本質
(一)婚姻的目的和基礎
人們由戀愛到結婚是一個質變的過程。人們戀愛大多都是以結婚為目標前進的,但每個人結婚的目的又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出於相互依靠、相互依賴的心理需求;有的是出於經濟原因,希望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或經濟幫助;有的是出於對對方的責任等。結婚目的的不同,就是對婚姻基礎的認識不同。
婚姻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婚姻的基礎也包括自然基礎和社會基礎。婚姻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婚姻關系是以兩性結合為自然基礎的,進而繁衍後代,這也是婚姻關系特殊的特徵。由此才能產生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庭關系。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中,就要遵循婚姻的自然屬性。比如,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同性戀結婚就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不符合婚姻的自然基礎,在法律上是不能予以承認的。所以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仍未承認同性婚姻的地位。再有,大多數國家都規定了法定婚齡,這也是尊重自然基礎的表現。人類的成長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一個過程,在立法中都應該考慮到。結婚年齡不宜過小,這樣雙方都還沒有發育成熟,一方面身體稚嫩不利於下一代的繁育,另一方面心智不成熟,夫妻雙方不能和睦相處,也不能夠很好的照顧、教育子女,這些都會產生社會問題,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年齡太大又不利於兩代人互相交流和照顧。立法規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各個國家的根據國情的不同,在結婚年齡的規定上有著不同立法。
婚姻立法要尊重自然規律,但是婚姻的社會基礎更具重要性,因為婚姻的社會基礎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差別,所以更應該在婚姻家庭的立法中得到重視。婚姻的社會基礎首先包括感情因素。感情因素是婚姻成立的基礎,也是婚姻解除的理由之一。我國《婚姻法》就規定了:「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其次,社會基礎還包括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互敬互愛,互相照顧,互相忠實,照顧家庭成員,這是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一旦結婚組成家庭,就要與家庭成員一起生活,就不能任由自己的任性,要對家庭成員盡到照顧撫養的義務和責任。
但事實上,婚姻不是建立在單一的基礎之上的,而是多種基礎的綜合作用。婚姻的目的是相互依靠,相互依賴,永遠共同生活。在婚姻這種關系當中,夫妻雙方都在互相奉獻和犧牲,這樣才能維護婚姻的穩定,婚姻才能長久。這是婚姻的目的和核心。如果不是以此為目的,那麼當人們希望通過婚姻取得的其他東西比如金錢、名利等一旦得到,那這個婚姻實質上也就不存在了。正如馬克思所說,婚姻按其實質來說是已經離異了。
從另一個方面說,筆者認為,婚姻目的的不同也決定了婚姻制度的不同。在原始社會,人類生產能力低下,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為了生存人們群居在一起,為了解決生理需求人們之間沒有固定的配偶。這一時期根本談不上婚姻和家庭。之後,有了群婚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了勞動分工,這樣人們也分開了,通婚只存在於一定的年齡階段中,但也沒有固定的配偶,由於人類的壽命很短,孩子的成活率也不高,所以為了種族的延續就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形成了群婚制。但仍是沒有婚姻基礎的。再之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由母系氏族過渡到更高級的父系氏族,這個時候女性的地位低下附屬於男性。這一時期形成了對偶婚,即一男一女形成不穩定的關系。後來,發展到封建社會,形成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此時的一夫一妻制與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是允許多妾的。正妻只能有一個,但是妾可以有很多。這個時候,婚姻的主意目的在於生育後代和繼承家庭財產或者顯示社會地位。所以一個男人可以有很多妻子,尤其是有錢有地位的人,更多的妻妾也是顯示其社會地位的象徵。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一夫一妻製得到了空前的進步,婚姻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生理需求或者簡單的繁衍後代更不是為了社會地位,此時的婚姻是以人們永久的共同生活、相伴終生為目的的。所以人們就要求了一人一個固定配偶,並且,人們也認識到近親繁衍不利於優化後代,對人類種族的繁衍不利,只有具有固定的配偶才能固定親屬關系,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這樣就形成了現代的一夫一妻制。
(二)婚姻的特徵
婚姻不但是人類自然屬性的需要也是社會屬性的需要,在各種社會形態中都是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婚姻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具有它特有的特徵。
首先,婚姻的特徵表現在婚姻主體的身份性上。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在婚姻關系中包涵了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兩個個體,這是其他社會關系所不具有的特點。民事關系、刑事關系的雙方或多方都不是有且只有兩個人,而且不具有這樣固定的性別搭配。婚姻的主體的身份特徵具有自然性,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是不可改變的社會發展規律。現在有的國家出現了同性戀結婚的現象,但是同性戀結婚即便作為婚姻,也不具有婚姻的本質,婚姻的自然屬性已經被打破,顛覆了倫理,不能作為真正的婚姻。
其次,婚姻具有穩定性。這既是婚姻的目的,也是婚姻的重要特徵。正如馬克思所說,婚姻是家庭的基礎。一個婚姻不僅會產生一個新的家庭還會將幾個原本沒有聯系的家庭連接起來。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每一個細胞的穩定都關繫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婚姻的穩定與和諧是家庭、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
再次,婚姻充滿了犧牲與奉獻。組成婚姻的男女無論基於什麼目的結婚,他們都要共同生活。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在婚姻的共同生活中是要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彼此關愛,這就要互相奉獻與犧牲。這樣婚姻家庭才能穩定和諧。
最後,婚姻包涵了共同生活的實質。在婚姻中,夫妻雙方有著共同的生活內容,還要共同面對困難,共同承擔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這也是婚姻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這共同生活的內容這個婚姻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說是不具有婚姻實質的。
(三)婚姻的本質
上述討論了婚姻的這么多特徵,那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呢?從馬克思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婚姻的本質在於它的倫理性。馬克思說:「立法不是把婚姻看作是一種合乎倫理的制度,因此,婚姻的世俗本質被忽略了。」婚姻不是夫妻個人的意志,是一種倫理關系,兩個人結婚、離婚看似是兩個人的私人意志,但婚姻不能任由已婚者的任性,一旦結婚,就要受到婚姻法的規制。婚姻的本質是倫理性,倫理是人類在演進過程中發展而來的。婚姻的意志不是指婚姻關系雙方的意志,而是指婚姻的本質即婚姻的倫理實質。婚姻不僅包括兩個人的感情,還有子女撫養、夫妻共有財產這樣的關系,所以一個婚姻的成立也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組建。馬克思說:「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礎,那麼它就會像友誼一樣,也不是立法的對象了。」男女之間的愛情與友情一樣都是意志關系,不是法律調整的范圍,但是伴隨著婚姻關系的形成也會相應的形成一個家庭關系,這就邁進了法律調整的范圍。馬克思認為婚姻法立法時要遵循這種倫理性,反映這種倫理關系。法律是對現存社會規律的反映,它不能創造規律,而是表述社會規律。立法者不是在製造法律,發明法律,而是把婚姻法的內在規律表現出來,即把倫理關系表現出來。馬克思認為,倫理價值是婚姻的本質而倫理價值的基本內容是來自於現實的世俗社會的。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該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一條就體現了我國婚姻法的倫理基礎,是我國婚姻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婚姻法中增加的夫妻彼此忠實等各項義務,將婚姻中的愛情固定了下來,有利於家庭的穩固,社會的和諧。
二、婚姻法
婚姻法是國家對婚姻關系倫理實體的固定,是國家維護保護婚姻關系和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離婚這個問題上,馬克思是贊成實施嚴格離婚法的。馬克思說:「婚姻不能任由已婚者的任性,相反地,已婚者的任性應該服從婚姻的本質。」但是他也不否認離婚的自由。那麼離婚的標準是什麼呢?既不能縱容草率的離婚,也不能剝奪離婚的自由。對於離婚的條件,馬克思認為是婚姻已經死亡。婚姻的本質已經死亡也就意味著婚姻不再成為婚姻,也就是婚姻的倫理不復存在,此時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外表和騙局。在婚姻法的立法中,對離婚條件的規定應當以婚姻關系中是否存在倫理價值為依據,婚姻死亡的標志是倫理價值的消滅,倫理價值又取決於現實的社會生活。所以離婚成立的條件不是由立法者的任性決定的,也不是由當事人的意志決定的,即使夫妻雙方的自由意志判斷婚姻已經死亡也不能代表他們的婚姻就沒有了倫理價值。婚姻的死亡的判斷應該根據客觀事實,這個客觀事實就是最無可懷疑的「徵象」,這樣才能確定倫理的死亡。立法者要根據這些徵象來確定離婚的條件和原則。
我國1980年《婚姻法》對離婚判決的法定條件採取的事概括性的規定,就是法律不具體列舉離婚的理由,製作抽象地概括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發生主觀臆斷、執法不統一的問題。現行2001年新《婚姻法》增加了示例性立法,法律先具體列舉一定的法定離婚理由,最後以一個抽象的、概括性的兜底條款加以規定,以彌補列舉理由之不足。我國《婚姻法》規定了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的五項法定情形: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又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這些客觀條件的列舉可以看作是婚姻消亡的表徵,是在社會生活和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使得法官判案的時候減少了主觀因素,可以從客觀上判斷婚姻是否已經死亡,喪失了倫理的本質。
婚姻的死亡不是私人的任性,也不是立法者的任性,是取決於婚姻的倫理本質,而不是取決於當事人的願望。立法者只能規定婚姻在什麼條件下按其實質來說已經離異了,「法院判決的離婚只能是婚姻內部崩潰的記錄」。
馬克思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揭示了婚姻的倫理本質,並且指出婚姻的意志不是當事人的任性,婚姻應該以其本質的消亡為死亡,立法更應反映這一事實。這篇文章給我們婚姻法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思想指導,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

注釋: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2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頁.

參考文獻:
[1]夏吟蘭.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楊大文.親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利明.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親屬繼承篇.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楊晉玲.夫妻財產制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一、血緣家庭的紐帶
19世紀70年代,美國民族學家路·亨·摩爾根為了進一步研究人類史前史的可能,發表了《古代社會,或人類從蒙昧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的研究》一書,該書指出一個部落分為若干母系血緣集團即母權制氏族,而這正是後來的父權制氏族的基礎。他找到了全部原始歷史的新基礎,並據此描繪出家庭式的略圖,從而揭示了原始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 現代社會,以血緣關系捆綁起來的家庭觀念也早已不像過去那麼濃烈,情感與道德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增大,社會關系越來越不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家庭的作用看似減小,但是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本單元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家庭的建設,特別是家庭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道德家庭與婚姻的支撐點
家庭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原則與規范。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會形態里有著不同的內容:夫妻相愛,志同道合,尊敬和贍養老人,撫養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長,愛護弟妹等等。而家庭關系中的核心是夫妻關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規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愛幼,那麼,整個社會就可免除後顧之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堅實的基礎。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家庭道德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內涵也不同。在封建社會中,男性家長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是通行的戒律。男子有休妻的自由,女子卻沒有離夫的權利。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卻不可以再嫁。《大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這七去在元明清三代的法典里都有明文規定,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封建道德要求女子絕對忠誠於男子,妻子對丈夫從一而終,夫死之後要守節。夫婦的倫理規范比較集中地體現在禮制中,《禮記·婚義》中規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侍宗廟,下以繼後世。」婚姻的目的只是為了連接兩個家庭的利益,是為了傳宗接代和祭祀祖先,在這里夫婦雙方的感情和幸福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的自由發展的空間不斷擴大,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個性獲得了充分的解放,原有的封閉觀念被打破,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進入家庭,帶動了家庭倫理道德文化向文明的方向發展。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自由戀愛,自主婚嫁;男女平等,長幼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員一律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注重婚姻質量,追求高水準的愛情生活,被視為成就、維系婚姻的價值趨向。但同時,在文明的家庭主流中也攙雜著大量的腐朽的家庭倫理生活的暗流,造成家庭倫理道德的模糊性和倫理行為的矛盾性。因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是一個婚姻與家庭幸福和穩固的保證。人的性愛需要早已從動物的自然本能發展成為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兩性的關系也早已從單純的為物種的延續而結合的自然關系,發展成為在性愛基礎上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思想感情結合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成為人性和人的社會本質的特殊實現方式。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揭示了愛情的本質,認為愛情是只有從動物演變出來的人才有的,它已是人的社會需要,是人的行為,是人的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的表現。婚姻與家庭的組建「是不是由於愛和對應的愛而發生的任何貪圖享受,破壞他人家庭,置道德於不顧的行為都是應當收到人們譴責的。愛情不是一閃即逝的,一旦雙方確立了愛情便以彼此結合為幸福,以分離為最大的不幸。但愛情偉大,婚姻繁瑣,要想經營好一個家庭不是唱唱高調就能經營好的,它需要夫妻雙方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和理解。這里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當熱戀甚至結合的雙方一旦面對愛情的潮起潮落時,不得不考慮分離。因為愛情的雙方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隨著生活的變遷、歲月的流逝,人的感情也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一方或雙方不愛了,或一方產生了新的愛情,離異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合乎愛情本質的、合乎道德的、合乎人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如果感情確實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斥,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於雙方或者對於社會都成為幸事。」 三、法律家庭與婚姻的守護者
婚姻家庭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國家的產生,原始社會中長期形成的有關婚姻、親屬的習慣和禁例等,就被注入了新的、階級的內容,開始轉化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從世界歷史的范圍看,婚姻家庭法大致經歷了古代婚姻家庭法、近現代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婚姻家庭法、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家庭法。中國古代的婚姻家庭法詳於禮而略於法,在奴隸社會,有關婚姻家庭的禮起著法的作用,而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律並用的。
新中國的婚姻家庭法則經歷了根本的制度變革。男尊女卑的夫權統治、漠視子女利益的家長專制式封建包辦婚姻、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和以「休妻」為主要方式的男子專權離婚等一系列有違女性尊嚴的不平等條令都被廢除,確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也分別從結婚、家庭關系、離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每個公民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認真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實現制度法律化和倫理道德化,使夫妻雙方從情感和諧做起,促進家庭和諧,進而保障社會主義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血緣家庭的紐帶
19世紀70年代,美國民族學家路·亨·摩爾根為了進一步研究人類史前史的可能,發表了《古代社會,或人類從蒙昧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的研究》一書,該書指出一個部落分為若干母系血緣集團即母權制氏族,而這正是後來的父權制氏族的基礎。他找到了全部原始歷史的新基礎,並據此描繪出家庭式的略圖,從而揭示了原始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 現代社會,以血緣關系捆綁起來的家庭觀念也早已不像過去那麼濃烈,情感與道德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增大,社會關系越來越不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家庭的作用看似減小,但是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本單元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家庭的建設,特別是家庭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道德家庭與婚姻的支撐點
家庭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原則與規范。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會形態里有著不同的內容:夫妻相愛,志同道合,尊敬和贍養老人,撫養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長,愛護弟妹等等。而家庭關系中的核心是夫妻關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規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愛幼,那麼,整個社會就可免除後顧之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堅實的基礎。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家庭道德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內涵也不同。在封建社會中,男性家長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是通行的戒律。男子有休妻的自由,女子卻沒有離夫的權利。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卻不可以再嫁。《大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這七去在元明清三代的法典里都有明文規定,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封建道德要求女子絕對忠誠於男子,妻子對丈夫從一而終,夫死之後要守節。夫婦的倫理規范比較集中地體現在禮制中,《禮記·婚義》中規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侍宗廟,下以繼後世。」婚姻的目的只是為了連接兩個家庭的利益,是為了傳宗接代和祭祀祖先,在這里夫婦雙方的感情和幸福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的自由發展的空間不斷擴大,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個性獲得了充分的解放,原有的封閉觀念被打破,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進入家庭,帶動了家庭倫理道德文化向文明的方向發展。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自由戀愛,自主婚嫁;男女平等,長幼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員一律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注重婚姻質量,追求高水準的愛情生活,被視為成就、維系婚姻的價值趨向。但同時,在文明的家庭主流中也攙雜著大量的腐朽的家庭倫理生活的暗流,造成家庭倫理道德的模糊性和倫理行為的矛盾性。因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是一個婚姻與家庭幸福和穩固的保證。人的性愛需要早已從動物的自然本能發展成為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兩性的關系也早已從單純的為物種的延續而結合的自然關系,發展成為在性愛基礎上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思想感情結合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成為人性和人的社會本質的特殊實現方式。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揭示了愛情的本質,認為愛情是只有從動物演變出來的人才有的,它已是人的社會需要,是人的行為,是人的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的表現。婚姻與家庭的組建「是不是由於愛和對應的愛而發生的任何貪圖享受,破壞他人家庭,置道德於不顧的行為都是應當收到人們譴責的。愛情不是一閃即逝的,一旦雙方確立了愛情便以彼此結合為幸福,以分離為最大的不幸。但愛情偉大,婚姻繁瑣,要想經營好一個家庭不是唱唱高調就能經營好的,它需要夫妻雙方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和理解。這里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當熱戀甚至結合的雙方一旦面對愛情的潮起潮落時,不得不考慮分離。因為愛情的雙方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隨著生活的變遷、歲月的流逝,人的感情也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一方或雙方不愛了,或一方產生了新的愛情,離異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合乎愛情本質的、合乎道德的、合乎人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如果感情確實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斥,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於雙方或者對於社會都成為幸事。」 三、法律家庭與婚姻的守護者
婚姻家庭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國家的產生,原始社會中長期形成的有關婚姻、親屬的習慣和禁例等,就被注入了新的、階級的內容,開始轉化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從世界歷史的范圍看,婚姻家庭法大致經歷了古代婚姻家庭法、近現代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婚姻家庭法、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家庭法。中國古代的婚姻家庭法詳於禮而略於法,在奴隸社會,有關婚姻家庭的禮起著法的作用,而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律並用的。
新中國的婚姻家庭法則經歷了根本的制度變革。男尊女卑的夫權統治、漠視子女利益的家長專制式封建包辦婚姻、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和以「休妻」為主要方式的男子專權離婚等一系列有違女性尊嚴的不平等條令都被廢除,確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也分別從結婚、家庭關系、離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每個公民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認真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實現制度法律化和倫理道德化,使夫妻雙方從情感和諧做起,促進家庭和諧,進而保障社會主義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貳』 反對家庭暴力有哪些法律規定

家庭暴來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源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叄』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特點。

第一,中國古代婚姻法的特點是封建的包辦強迫婚姻。這是私有制經濟基礎下人身依附關系在婚姻問題上的必然反映。"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
第二,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從幾千年的歷史上來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上,私有制社會不可能實行當今的一夫一妻制,這是與剝削階級的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相適應的。古代也講一夫一妻制,但這僅僅是為了禁止妻妾不分,並非禁止納妾。對男子來說,具有妻子身份的配偶僅為一人,這也是為了維護宗法制度。
第三,男尊女卑和夫權統治。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長期實行夫權統治。"男主外,女主內".已婚婦女被禁錮在家庭里,相夫教子,成了變相的家庭奴僕。這不僅摧殘了婦女的身心,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第四,家長專制,漠視子女利益。封建家庭是家長制度的家庭、一家之內,子必從父,弟必從兄,妻必從夫,全家都必須服從家長,即所謂"家事統於一尊",封建孝道是親子關系的最高准則。"父為子綱"是"三綱"之一,父權和家長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子女不僅要服從父母而且還要受到其他尊長的支配。父母對子女的權力由父親集中行使,母則是:"親而不尊",這些權力包括主婚權、懲戒權等。子女的人身和財產權益,都得不到來自法律的保障。宗法家族制度還十分強調男女、嫡庶之別,子和女的家族地位很不平等。庶子、庶母的地位遠較嫡子、嫡母低下。父權很大,處在保護權下的子女,對父母有強烈的人身依附關系。這樣,子女的權益普遍的被漠視。
第五,以"出妻"為主要方式的男子專權離婚。在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下,對離婚的限制是很嚴格的,離婚權主要屬於男子和男家。婦女則處於無權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夫一妻制家庭和對偶婚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婚姻關系要堅固得多。這種關系現在已不能由雙方任意解除了。
以上中國古代的婚姻法的特點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必然產物,它的經濟根源是地主階級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小生產經濟;它的政治根源是封建國家所實行的宗法統治;它的思想根源是反映封建經濟、封建政治要求的封建倫理觀。男女、夫婦、親子、尊卑、長幼、家長和親屬間的種種不平等的關系,無非是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和階級、等級關系在婚姻家庭領域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女子完全的受這四種權力的支配。而婚姻法是以封建的生產關系為經濟基礎的,又受著封建四權的聯合支配。
第六,中國古代的婚姻法在表現形式上的特點是詳於禮而略於法,在奴隸社會中,婚姻關系主要是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禮,以及為統治階級所認可的習慣來調整的。

『肆』 我想知道婚姻法

婚姻法
目錄·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1. law of marriage
指「婚姻之法」/「婚姻法律」/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
〖參見 婚姻家庭法、民法典、民法〗

2. marriage law
特指單行的「婚姻法」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婚姻法在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其編制方法也不盡相同。古代法律多採取諸法合體的形式,不論中國、外國,都沒有獨立的婚姻法。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一般都包括在內容龐雜的統一法典內。長時期中,婚姻立法不夠完備,因此,倫理規范和宗教教義在調整婚姻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在資本主義各國法律體系中,婚姻法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是作為親屬法的組成部分,附屬於民法的。在立法形式上,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把親屬法編入民法典。英美法系各國的親屬法,一般是由多數的單行法規構成的,如婚姻法、家庭法、已婚婦女財產法、離婚法等,名稱不一,但它們都是各該國家民法的組成部分。因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婚姻家庭關系實際上是從屬於財產關系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婚姻家庭關系擺脫了私有財產的支配,它主要是一種存在於特定成員間的人身關系,其中的財產關系只不過是上述人身關系引起的法律後果。因而婚姻法不再附屬於民法,而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雖然條文不多,內容也較簡要,但都是全面規定婚姻家庭制度的獨立法律。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古巴比倫和古羅馬的婚姻法】

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婚姻立法,可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法典》中的有關制度為代表。這個法典公開肯定買賣婚姻,在夫妻關系中,丈夫享有種種特權,甚至得將其妻交與債權人充當債奴;在親子關系中,家長的權力極大,有權決定子女的婚事,甚至有權將子女出賣為奴;在婚姻終止的問題上,男女雙方也很不平等,自由民可以遺棄未生子之妻,只須付與女方相當於聘金的費用並返還其嫁妝。

古羅馬是高度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其婚姻立法遠較同時代的許多國家完備。早在《十二銅表法》(見羅馬法)中,就有關於家長權等規定。從共和國時期(公元前6世紀末~前1世紀後半期)到帝國時期(公元前30~公元476),民眾大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等,是婚姻家庭法的重要淵源。羅馬法規定實行婚約制度。結婚問題在市民法和萬民法中有不同的規定。市民法上的婚姻方式盛行於羅馬前期(公元前30~公元284),後期(284~476)逐漸為萬民法的合意婚所取代。在家庭關系方面,家父權和夫權在羅馬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婚姻終止的原因有三:配偶死亡、自由或市民身份的喪失和離婚。羅馬自《十二銅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1000餘年中,婚姻立法的變化很大。前期的法律十分嚴峻,夫妻、父母子女、家長和家屬間的人身依附關系十分突出。後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法律也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進步。其中很多規定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少內容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親屬法所繼承。

【歐洲中世紀的婚姻法】

在整個中世紀,歐洲各國婚姻立法的發展比較緩慢,其淵源主要來自習慣法、寺院法(見教會法)和羅馬法三個方面。早期封建制國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如法蘭克的《薩利克法典》和《里普利安法典》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主要是習慣法的匯集。它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紀元後的數百年內,基督教在歐洲許多地區廣泛傳播。隨著教權的伸張和教令的統一,寺院法從11、12世紀進入全盛時期。在有關婚姻、家庭、監護、繼承、收養等問題上,寺院法的權威凌駕於世俗立法之上。1234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命佩尼亞福特的雷蒙德編撰的教令匯編第4編即為婚姻法。到宗教改革以後,婚姻家庭問題上的立法權才逐漸由教會轉入國家手中,這一過程被稱為「婚姻還俗運動」。

歐洲中世紀(公元12~15世紀)末期還發生了羅馬法復興運動(見注釋法學派),使羅馬親屬法的原理和規則對各國婚姻家庭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宗教改革(16世紀)和羅馬法的復興,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到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轉變。

【資本主義國家的婚姻立法】

① 近代法國、德國民法典中的親屬法

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親屬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在形式上已被奉為神聖的法律原則。而實質上,資產階級婚姻家庭在更大的程度上受著商品貨幣關系的支配。《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單純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4頁)。

1804年《法國民法典》中有關親屬制度的規定,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這些規定包括結婚、離婚、父母子女、收養與非正式監護、親權、未成年、監護及親權解除、夫妻財產契約及夫妻間相互權利以及繼承等內容,全面表達了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在歐洲親屬立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在貫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則時,它在親屬法方面的規定遠不如財產法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的痕跡。

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是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它在親屬部分中吸取了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成果,同時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在內容上比《法國民法典》中的規定更加完善,形式和立法技巧也更加周密、成熟,至今仍為聯邦德國所沿用。民主德國則於1965年12月20日頒布了新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親屬法典》。

② 英美法中的親屬法

和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中的親屬法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形式。兩者在原則上和具體規定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英國法受羅馬法的影響較少。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普通法和衡平法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向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轉變的過程中,英國親屬法的改革是以保守著稱的。

美國各州的婚姻立法主要以英國法為其淵源。由於兩國的條件不同,英國法中某些明顯的封建殘余,沒有為美國法所承襲。在美國,依各州制定法而成立的法律婚和依普通法而成立的習慣婚同時並存。關於結婚的條件、離婚的理由等問題,各州法律的規定不盡相同。1970年美國的州法律全國統一委員會通過的《統一結婚離婚法》只有極少數州採用。

③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婚姻立法的趨勢

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斷修改婚姻立法,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如親屬制度中的封建殘余進一步被破除;男女兩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趨於平等;在婚姻解除問題上也有從限制離婚主義向自由離婚主義發展的趨勢。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在婚姻立法方面所作的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改革,只有聯系各國的實際狀況才能作出恰當的評價。因為這些國家還存在許多給婚姻家庭關系帶來重大消極影響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僅憑婚姻立法上的措施是無法解決的。

〖蘇聯的婚姻法〗 帝俄時代的親屬法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和宗教傳統。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蘇聯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採取了許多重大的立法措施。1917年12月18日,革命政權頒發了《關於民事婚姻、子女及實施戶籍登記簿的法令》;不久又頒發了《關於離婚的法令》。這些法令對廢除反動法律,排除宗教勢力對婚姻家庭的干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1918年9月1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俄羅斯聯邦戶籍登記、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於同年10月22日起施行。1926年11月19日又通過了《俄羅斯聯邦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192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婚姻家庭立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典。1968年6月2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婚姻和家庭立法綱要》,並在決議中要求各加盟共和國的立法必須符合該綱要的精神。此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頒布了婚姻家庭法典。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伍』 如何解讀高院對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中第二十三條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關於父母保護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這一規定基本上沿用了1980年婚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當時這條規定是對1950年的婚姻法作了重要補充,實際上是有關親權和監護權的規定。後來,我國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進一步完善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規定。理解本條,應當了解以下幾層含義:

一、未成年子女

在1980年制訂婚姻法時,法律對「未成年子女」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在這之後,1986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根據該規定,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就是未成年人。199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未成年人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根據這些法律規定,本條所稱的未成年子女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子女。

二、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有保護和教育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和教育是父母作為監護人的重要職責。

所謂的保護,是指父母應當保護其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預防和排除來自外界的危害,使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處於安全狀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了監護人的基本職責是:「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根據該規定,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的保護主要包括人身保護和財產保護。對未成年子女的人身保護主要包括:照顧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保護其身體健康;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不受侵害;為未成年子女提供住所等。對未成年子女的財產保護主要指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管理和保護其財產權益,除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外,不得處理屬於該未成年子女的財產。如果父母未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權益,造成未成年子女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還體現在,父母代理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民事活動。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是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未成年子女只可以獨立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或者健康狀況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活動應當由其父母進行代理,或者經父母同意後進行。當未成年子女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其父母有權以法定代理人身份提起訴訟,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

本條的「教育」側重於管教的意思,是指父母要按照法律和道德要求,採取正確的方法,對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教導,並對其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其目的是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未成年子女是未滿18周歲的人,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處在未完全成熟時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尚未完全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都很弱。在這個時期,他們極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響,養成不良習慣,實施不良行為。因此父母應當加強對其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行,增強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對未成年子女的管教,應當從小抓起。兒童時期正是開始學知識、長見識的時期,也正是思想活躍,但是非觀念模糊的時期,容易接受好的東西,也容易接受壞的東西。從這個時期開始對未成年子女進行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這樣就可以用好的、美的、正確的東西,去佔領他們的內心世界,保障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當前,在社會上仍然存在不少妨害未成年人勤學向上、健康成長的消極因素。如一些企業和場所違法經營,渲染暴力、淫穢、色情內容的非法出版物屢禁不止,吸毒、賣淫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等。這些丑惡社會現象,不僅嚴重地污染了社會風氣,危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為未成年人誤入歧途,走上犯罪,提供了不良土壤。父母應當就不良行為的性質、范圍、危害等對未成年子女進行專門教育,使其樹立防範意識;對於已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子女,則應當加強教育約束,制止和糾正其不良行為。對未成年子女的管教應當尊重其人格尊嚴,根據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和管束。雖然在管教過程中,父母可以對未成年子女使用適當的懲戒手段,但不得對其使用暴力或以其他形式進行虐待。

三、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和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父母對其子女的保護和教育是基於親權和監護權上的權利。如對未成年子女生活進行照顧的權利,在管教子女過程中的懲戒權,當未成年子女被綁架時有要求交還的請求權,還有在未成年子女進行民事活動中的法定代理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父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教育也是法律規定的家庭義務。因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發展社會主義法制,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保證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的需要。同時考慮到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品行,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窗口,是未成年人出生後的第一所啟蒙學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未成年子女生活的主要環境就是家庭,所受到的最初教育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個性、道德品質、理想、情操的形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父母一般是和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照料他們的衣食住行,而未成年子女對其父母有著很大的依賴性,使父母便於了解他們的行為情況,便於掌握他們的心理和要求,有利於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基於上述原因,有些法律明確規定了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管教和保護的職責。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的規定,父母應當根據其能力,同國家、社會、學校一道對其未成年子女進行理想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和其他腐朽的思想侵蝕。該法第十條又規定,父母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其未成年子女,引導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子女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等不良行為。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該法第十四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一)曠課、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該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該法第十九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該法第二十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

這些法律也對父母未能履行監護職責的責任作了相應規定。如民法通則第十八條中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和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二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和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並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父母未能履行監護職責,放任其未成年子女的違法犯罪的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父母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該法第五十條規定,父母讓其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子女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父母予以訓誡,責令其立即改正。

四、父和母都有權利和義務保護和教育其未成年子女

根據本條的規定,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由父母雙方行使,這也是男女平等和夫妻家庭法律地位平等的體現。在我國奴隸和封建社會,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強調父權和父治,要求子女服從父親的管治,奉行「父為子綱」、「子不教,父之過」,子女一般也沒有獨立的財產,家中的財產一般由父親全權支配。母親在家庭中一般沒有什麼權利,親權集中由父親行使。在國外,早期的資本主義立法也把親權單方面授予父親,如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第33條就規定,父母婚姻存續期間,親權由父親單方行使。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親權逐漸擺脫了家族主義和父權的束縛,許多國家在立法上規定了共同親權原則,如法國民法典第371條規定,父母有權保護子女的安全、健康及道德品行。父母對子女負有照管、監督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在解放後,實現了男女平等,在家庭關繫上,實行夫妻地位平等。在1980年制訂婚姻法時,就明確規定了父母都有管教和保護其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199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也明確規定,父母雙方對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監護權。這次修改的婚姻法,同樣肯定了上述的規定。

五、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父母承擔民事責任。1980年婚姻法只規定了父母承擔經濟賠償的責任,這次修改婚姻法時,考慮經濟賠償責任有些窄,於是修改為「承擔民事責任」。這樣規定,不僅充分保護受害一方的合法權益,而且可以增強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管教的責任感。至於承擔責任的條件、方法等,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父母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子女有自己的財產,造成他人損害時,從其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其父母賠償。

『陸』 婚姻法真的改了嗎要准確的答案

沒改

1980年修訂後的《婚姻法》實施20年來,總有人「包二奶」、養情人,破壞一夫一妻回制;有的人夫答權、父權思想嚴重,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了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婚姻法》的修改,背後有諸多代表議案的支撐。作為眾多關於修改婚姻法議案中的一位牽頭人,山西呂梁人大工委主任段麗卿代表說:「當有些婦女找我哭訴丈夫包二奶時,我卻愛莫能助。因為婚姻法里沒有這方面規定,顯然已不適應新形勢需要,必需修改。」段麗卿被邀請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時,曾三次接過話筒,發表自己的建議。

基層人大代表的建議,得到了肯定。婚姻法的修改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這部法律,徵求群眾意見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於2001年4月28日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原婚姻法37條,修改後增加到51條,共修改了33處。修改後的婚姻法,針對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確立無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制度的規定。這些規定,為有效地遏制嚴重危害婚姻家庭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受害婦女的合法權益。

『柒』 現代的婚姻有什麼變化

因此可以看出來,現代婚姻制度是一種歷史潮流的選擇,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一種文明的表現,其目的就是維護一個國家的統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通過建立一個一個的小家庭將社會分塊切條,每一個家庭只需要維護一家人的和諧就是對這個整個社會的大和諧做了一份應有的貢獻。

反過來,通過這種小家庭的相互扶持的關系,也更加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統治和安定。

『捌』 關於新婚姻法的第幾條你們覺得那條不合理

1.明確規定親子關系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拒絕鑒定將導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張成立的法律後果。

意思:如果男方懷疑孩子不是自己的,找女方一起鑒定,如果女方不願意配合,法院將認定孩子不是男方的。如果女方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男方的,找男方一起鑒定,男方不願意配合的,法院將認定孩子是男方的。

2.明確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意思:對方父母給買卻沒有寫上你名字的,永遠屬於對方個人財產。(此外還要提醒各位,婚後八年財產共有的制度早已廢止。結婚二十年後,你照樣可能一無所有。)

3.首次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意思:婚前對方首付買的房子,哪怕你實際參與還貸,但始終屬於對方個人財產。離婚的話,有良心的會給你補償,沒良心的話就和你沒關系了。此外,如果對方房子賣了,和你也基本沒關系。

4.首次明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婚後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財產。

意思:對方的房子租金,銀行利息,房子增值,都和你永遠沒關系(除非對方願意)。除非你們一起經營公司,收入才是你們倆人的。

5.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意思:女人不想生,男人管不著。

6.明確與有配偶者同居者,無權要求支付補償。倘支付方支付後也不能反悔主張返還,但如果支付方的配偶出面追討錢款,法院將會支持。

意思:當二奶有風險,因為原配出面追討的話,男人給你的都會被拿回去。

說到婚姻,我在這里想追溯一下婚姻的本質。婚姻並不是男女生來就有的,它是雙方為了更好地撫養後代而達成的契約;但從動物性來講,人類男性本來就是傾向於輕微多偶的,而女性在擁有家庭的情況下獵取其他更好的基因供也占非常高的比例。換句話說,人類的單配製婚姻並不符合人類的本能。就好像說,素食大多數時候並不合人們的口味,人類只是為了健康才吃它們。而想要健康,想要加固一個家庭,需要雙方加大投入,同時增加撤銷婚姻的成本。

長期和高院接觸的一位叫王芳的律師就總結過:「離婚率增長主要原因之一是離婚成本降低,包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社會輿論成本、個人名譽成本等,也包括程序過於簡化。」

相對來說,無論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中國都更為容易簡單。比如,在愛情浪漫的法國,如果夫妻一方要求離婚,必須分居三年以上,除非對方有嚴重過錯。一般婚後六個月內不得離婚,如果六個月後共同申請離婚,還要3個月的考慮期。

在德國,根本不承認協議離婚,即使雙方都願意離婚也要經過法院審查同意,且要求雙方分居一年以上才可能申請無爭議離婚。如果是一方申請訴訟離婚,則要求分居三年以上。瑞士也與德國一樣。

在英國要求雙方若協議離婚,則從第一次聲明之日起要經過九個月的反省考慮期,才能再次申請離婚,而對於訴訟離婚,則要求先分居兩年,若被告同意離婚才同意判決離婚,若被告不同意離婚,則要求起訴前連續分居五年。

而中國申請協議離婚是「立等可取」,結婚後當日離婚也無限制,閃婚短婚很常見。另外,即使是訴訟離婚也只需當事人分居兩年。

此外,在很多國家,離婚之後的女性可以獲得贍養費直至再婚,由於國外信用制度的完善,女方索要孩子的撫養費也是非常容易的。

拿我們的鄰國舉例吧:在日本購房,房貸幾乎伴隨購房者一生,如果離婚,女方甚至可以獲得70%的房產,這樣「顯失公平」的法律,卻能有效約束日本社會家庭穩定。而根據近年新修改的日本婚姻法,提起離婚訴訟的妻子可獲得丈夫退休金的一半。

相比之下,中國可能是世界上離婚異常自由,異常低成本的國家了。當離婚的成本降低,離婚率當然會更高。離婚成本降低,意味著男性只需要付出更小的義務就可以離婚,女性得到的權益也就相應地減少了。

千古以來,維護和保證女性的權益,意味著家庭的穩定和和諧。試想,由於兩性繁殖方式的不同,一夜風流意味著女人可以擁有一個孩子,而男人卻未必能因此擁有一個孩子。但由於人類幼兒是很難撫養成人的(在我們的大多數演化期內),因此,女人很難獨立撫養一個孩子,需要男人和她一起協作;而不參與親職投資的男人,往往也很難擁有自己的健康的不會夭折的後代。所以對於男性而言,他們也需要婚姻來獲得確定的後代,但同時他們對非婚的性更急切,因為性意味著彩票,如果他中了彩票,那就是天大的好運氣。而女人更渴望婚姻,婚姻意味著有男人願意承擔她和她的後代。

因此,性是女人給男人的禮物,而婚姻則是男人給女人的禮物;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那些父權家庭們便是如此,父親將女兒和她的貞潔送到新郎手上,以此換取新郎的聘禮和對他女兒的承諾。放到動物世界,山雀求偶之前要銜來嫩枝,企鵝求偶之前要運來石頭,都是在當前情況下最為稀缺和罕有的事物。

但《新解釋》實際上是掏空了男人給女人的這件「禮物」的內核,讓婚姻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缺乏保障,沒有安全感也不意味著必然承諾的物事。換句話說,男人送出的禮物實際上只是一個盒子,裡面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打個比方說,你一直以為自己是50%股權的合夥人,現在《新解釋》突然告訴你,其實你只是有50%期權的打工仔,而且隨時可能下崗。可想而知,男人會更願意結婚,因為結婚/離婚對他而言並無損失;而對於原本處於弱勢的女性而言,她們對婚姻會更加保持觀望態度,會更願意不婚和不生育,因為婚姻並不意味著任何保障。

而且這是在打著男女平等的旗號下進行的。男女生理特徵和擇偶策略有著根本區別,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字面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其實意味著更大的不公平。有個根本的問題是:人類社會到底應該是男女平等,還是應該男強女弱各自做好各自的角色?我是傾向於後者的。女性生殖價值隨生育、年齡增長、婚史而下降,而男人卻基本不受影響,這意味著在婚姻中,婚姻法應該向女方傾斜。現在貌似男女平等的司法解釋,實際對女方不利。有個老比方,一起釀酒,男的出水,女的出米;釀好了,酒應該一人分一半吧?現在《新解釋》告訴女人:男人應該拿回自己的水,女人應該拿回自己的米,這樣才是平等和公平的。這不是瞎扯嗎?

少數人會硬拗說:那女人你也可以出水,讓男人出米啊?不是男女平等嗎?女人也可以去工作啊?也可以自己賺錢買房子啊!但我想請這類人想一想:女人還得生孩子奶孩子對不對?生的孩子也有男人的一半對不對?懷孕生育和哺乳期不能乾重活累活不能出差對不對?你要是老闆,你願意雇個隨叫隨到的男人還是隨時可能懷孕歇菜的女人?你願意給誰開更高的工資?在男女生理所限無法實現權利平等的基礎上,強求男女義務平等,其實就是徹底不平等。所以我要引用一句弗洛姆的話:男女平等的歷程上取得的一些正面性成果,不應該成為我們認識事物本質的迷障。

但反過來說,世事有所損益,男女之間的博弈需要動態平衡,男人看似得到的,必然將在其他地方失去。部分男人得到的,必然有另一部分男人失去,就好比說,企業開工資少福利少活路重,大家自然不會想好好乾,光想著挖公司牆角。而那種積極為弱勢群體考慮,充分保障對方的企業,才能贏得最大的尊重和利益。婚姻也一樣。一部婚姻法,影響深遠,但卻一改再改。失范性增大,必然導致社會的相對不穩定。把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嫁到小家庭身上,必然導致婚姻的不穩定。

我能夠理解,年長的父母為兒子買了婚房,卻被兒媳閃婚奪走那種苦楚。但是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針,勢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對於女孩而言,同樣是和有房男人結婚,原本的所有權變成居住權,必然導致女孩們更願意和買不起房的男人白手打天下或者索性傍大款。這好比說二線品牌在質量不變的前提下突然提價,用不起的自然就用三線品牌去了,用得起的索性用一線品牌去了。中間的男人的老婆跑了,他們怎麼辦?要麼靠雙方約定承諾(增加公證工作量),要麼只能找更差的女人。從長遠來看,根本問題是房價問題,房價不解決,改婚姻法有弊無利。

總而言之,我不看好這次的婚姻法司法解釋,真的,很遺憾。這次的新解釋抽空了婚姻的內容物,減低了離婚的成本,使得兩性地位發生了馬太效應,強的更強,弱的愈弱。同時也使得同性競爭發生了馬太效應,強的更強,弱的愈弱。對大多數女性權益的維護力度降低,因此女性會更傾向於尋找新的保障,這不利於婚姻穩定。同時,這是相當於鼓勵雌性參與雄性競爭,最後導致男性化的女人充斥整個社會,人口素質下降,人口減少(計生委該偷笑了)。從社會角度來說,這會導致整個社會向連續性一夫多妻制傾斜,變相刺激女性抓現錢。使得兩性始終處於競爭和相互提防的對立面,不利於家庭和諧。

『玖』 親生父親一直沒有盡到父親責任,沒有給付贍養費用,沒有探視小孩,是否可以此理由向法院上訴剝奪父權呢

我國婚姻法規定: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從法律角度上說,你與你父親的關系是無法斷絕的,不管他是否曾經...做出過任何讓你無法諒解他的事情,你都必須依法承擔對他的贍養義務。除非你沒有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 因此,你不能以你父親當年沒有盡到父親責任,沒有給付贍養費用,沒有探視小孩行為,向法院起訴剝奪父權或者斷絕父子(女)關系。

『拾』 宋婚姻立法基本原則中「律出乎禮,禮律結合」是什麼意思,急急急!!!

這是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宋代婚姻法規研究》,作者:黃晉君
論文摘要指出:
在婚姻發展版史權上,宋代處於一個重要歷史轉折時期。本文主要研究宋代的婚姻政策,在分析宋代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則和婚姻禁忌的基礎上,探討了婚姻程序中的法律問題和執法情況,以期為當今婚姻法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啟示。緒言部分從婚姻重才、婚姻論財、對婦女的貞節要求逐漸強化三個角度分析了宋代婚姻觀念的轉變。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宋代的婚姻政策》在分析宋代的婚姻法規《宋刑統·戶婚律》以及令、格、式、敕等婚姻法條的基礎上,推論出宋代婚姻立法的三個基本原則:律出乎禮,禮律結合;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強化父權、夫權控制。還把宋代婚姻法規中的禁忌分為兩大類討論:違律為婚和嫁娶違律。第二章《宋代婚姻程序中的法律問題》是從法律的角度,按定婚、結婚、離婚、復婚的順序分別對其中涉及的一些法律問題進行分析。第三章《結語》分析了宋代婚姻法規的特徵,並從宋代婚姻法的兩面性和婚姻法執法角度分析宋代婚姻法對後人的啟示。以上供參考。

熱點內容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