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誠實信用在社會法中的體現

誠實信用在社會法中的體現

發布時間: 2022-10-16 23:22:56

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和履專行民事義務時,應本屬著善意、誠實的態度,即講究信譽、恪守信用、意思表示真實、行為合法、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等。
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古老的道德戒律和法律原則,是大陸法系民法中重要的基本原則,被稱為「帝王規則」。誠信原則起源於古羅馬裁判官採用的一項司法原則,即在審理民事糾紛時考慮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和社會所要求的公平正義。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最初將其作為債務履行的原則,後來逐漸擴展適用於債權行使乃至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和民事義務的履行。
在我國,誠實信用原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從近代學說發展與比較法實踐來看,誠實信用原則也逐漸擴展到私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部門。比如我國《民事訴訟法》也增加了誠實信用原則。

⑵ 我國哪些法律,法規中有誠實守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合同法》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對國家而言,維持公共秩序與公平。以此建立一個誠信 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帶來的收益將是無限的誠信這一范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

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2)誠實信用在社會法中的體現擴展閱讀: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准,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

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

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⑶ 具體體現誠實信用原則的民法制度有

法律分析:誠實信用原則,要求一切市場參加者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的是在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實現平衡,並維持市場道德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十六條 營利法人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守商業道德,維護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⑷ 誠實守信的五方面體現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法系國家民法中普遍的原則,在我國《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和《合同法》中,都直接確立或者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民無信不立,我國傳統中很早就確立了取信於民、仁義禮智信的法律思想,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信用在國家治理活動中的重要性。當代民事活動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平等主體間的關系,民事交易秩序能否體現誠實信用原則也直接影響到國家治理目標能否實現。筆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活動中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現代民事活動是以等價有償為基本原則的,任何人從事合同交易等民事活動,都期望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利益,在自己遵守法律規則的前提下產生可預期的交易後果。而市場經濟的核心之一就是信用制度,只有當民事行為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才能有效激勵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促成交易實現和合同目的的達成。誠實信用原則給當事人提供正確的行為指引。只有當事人認識到,其遵守誠信原則講給自己帶來利益、違反誠信原則講給自己帶來法律上的不利後果、利益上的損失和道義上的譴責,則人們都會按照一定的規則行事,社會市場經濟秩序和民事活動秩序井然有序,社會公序良俗得到維護,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得到發揚。當出現合同糾紛等民事糾紛時,需要對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或者進行民事行為的原意和目的進行解釋,從而判斷雙方各自的法律責任和雙方法律行為的性質,當法律規則無法解決時,就需要從誠實信用這一原則出發,從社會的公序良俗、社會一般公眾的認識、雙方合同的目的等等方面進行考察,維護最基本的交易秩序和社會主體的合理期待。即使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誠實信用原則都能夠發揮威力,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案例,城市居民購買了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但是由於這種買賣違反了相應的規定,無法辦理產權登記,等到農村集體土地面臨拆遷時,出賣人往往會雙方的買賣行為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買賣合同無效,要求收回房屋。由於當事人的行為確實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城市居民不得購買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只能賣給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法院一般會宣判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即使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是並不意味著,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應當得以保護的當事人的合法信賴利益不能得到保護。由於出賣方在交易過程中,應當對合同的合法性盡到更多的注意義務,且買方當時購買房屋之後,對於房屋的升值具有合理預期,現在房屋面臨拆遷,可獲巨額補償,賣方為了獨占補償款,而訴請判決合同無效,如不給予買方合理補償,則相當於所有的過錯責任由買方一方承擔,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因此法院一般會在判決合同無效的同時,酌情將補償款的一部分判決由買方享有,這筆款項遠遠高於當初買方購房價格,這樣的判決兼顧了公平、誠信原則以及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⑸ 論述題:誠信在法律中的作用

以下觀點為本人觀點
法律允許任何不越過法律底線的行為,包括某些不誠信;
誠信意味著只包含誠信,如果不誠信則會受到道德譴責;
說白了,是法律跟道德的交鋒,而道德在法律執行乃至立法中都是毫無意義的。

⑹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基本制度中的體現字數在兩三百字以內。

有很多種角度,我說一種吧

可以從民事行為運行體系來看,具體是三各方面

第一,在設立或者變更時,要誠實,不隱瞞,不做假,提供必要信息

第二,法律關系建立後,要守承諾,履行義務,全面、正當的履行

第三,法律關系終止後,應該維護對方的利益,比如保密,協助進行善後返還等等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涉及一下合同法的知識,主要是從合同法義務體系入手

有先合同義務,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後合同義務;具體的你自己查一下就行了

⑺ 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及其在合同法中的作用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簡稱誠信原則,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是做人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合同法第6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市民社會必然的道德信條,必然關系著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法律系統對人性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度。

它在當代法律中的作用呈不斷加強的趨勢,成為整個民法領域得「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也因此成為當今世界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問題。

一般認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當事人在市場活動中應講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

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種民事立法的價值追求,本身不直接涉及民事主體具體的權利義務,其性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自然也就會產生模糊性。誠信原則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也都不具有確定性。

(7)誠實信用在社會法中的體現擴展閱讀

誠實信用原則的功能

1、指導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功能(即指導當事人正確進行民事活動,相當於行為規范功能)

2、完善立法機制,承認司法活動能動性(即授予自由裁量權功能,「法官造法的空白委任狀」)

3、有助於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即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滯後性)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有助於保障交易安全)

對法官和法院的導向和規制主要體現

(一)、對法官的自由心證進行控制。為了貫徹誠信原則,法律上要求公開心證,即法官在判決書中應當詳細說明判決的理由。

(二)、對法官的自由裁量進行控制。法律不可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從法律的穩定性情況來講,就要法官必須從立法的宗旨出發,以誠實之心和不偏不倚的態度,探求法律的本意,根據具體案情,合理地解決糾紛,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法官不得濫用自由裁量權。

(三)、禁止突襲裁判。要求法官通過訴訟程序與當事人充分交涉,保障當事人的各種訴訟權利。

⑻ 簡述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表現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法理念——實質正義,並力求其發揮至極至,因此,因此,當事人依照其約束自己和他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而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載於《民商法論叢》、地點,1989年第4期,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條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而依據這些價值觀念:20世紀,這種補充地位是相對於其它現行法規定而言的,才會對有關當事人起到實際上的約束作用,並當然地適用作為私權表現形式的誠實信用原則,其他各方當事人並不能直接向對方主張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行為准則,其效力也歸於無效,當其中一方當事違反有關規定時,首先應尊重這種體現為民事權利的私權,適用誠實信用則時,也決定了這些規則只能處於補充性地位。

⑼ 誠實信用在民法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在民法中被譽為「帝王條款」[1]的誠實信用原則,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管法律條文的制定如何完美,如果執法者對其內涵沒有真正了解、對其本質沒有真正把握、在司法活動中沒有對其准確地動用,其價值必然難以實現。誠實信用原則本身所具有的「非規范性、模糊性、衡平性、強行性、強制性補充性」[2]等特點,決定了其在適用上存在相當程度的困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官如何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甚至比作為法律條文的誠實信用原則來的更為重要。本文在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本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條件,同時,對與此相關的其它問題進行了探討。

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行為規則,當事人依照其約束自己和他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二是作為司法規則,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依據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其實質是法官如何依據其進行創造性司法活動。但作為行為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並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因為其功能的實現是以作為司法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功能的實現為保證的。[3]因此,法官如何適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創造性司法活動,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核心。在司法實踐中,由於誠實信用原則是一模糊性原則,彈性較大,法官適用極為便利。[4]這種「彈性」和「便利」可能會造成兩種情況,一是司法機關消極適用,即應當適用時而不予適用;二是司法機關積極適用,即將其作為一隻「口袋」,恣意適用。這兩種情況,無疑都會使案件得不到公正處理,使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尤其是後者,隨著誠實信用原則適用領域的不斷擴大,[5]不利於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等價值目標的實現。因此,有學者將誠實信用原則喻為「雙刃劍」。[6]就目前我國司法機關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情況來看,仍存在把握欠缺的情況,[7]因此,有必要在對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和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適用條件和完善方法等有關問題予以研究。

[關鍵詞] 誠實信用原則 民事行為 行為規則 司法規則 民法價值理念 實質正義 自由裁量
(權)

一、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是,法官通過對誠實信用原則進行擴張性解釋,並依其處理一些特殊的案件,以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公平、正義之目標,從而對法律進行實質性發展的能動性司法活動。本文之所以將其本質作以上定性,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是現代民法價值理念的體現。現代民法的理念價值——實質正義是歷史的產物。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19世紀的近代民法基礎的兩個基本判斷,即所謂的平等性和互換性已經喪失,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對立,[8]造成當事人之間經濟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迫使法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必須面對現實,拋棄近代民法的形式主義。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20世紀之初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所共同面對的難題,誠實信用原則就是在此社會經濟背景下應孕而生的。其經過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的不斷挖掘,被予以重新解釋並賦予其新的內涵,最終從近代民法中的契約原則和上升為民法的基本原則,適應了歷史的需要。可以說,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法理念——實質正義,逐漸取代近代民法理念——形式主義過程中,在民法立法模式上的重要體現之一。現代民法實質正義的理念的形成,促進了誠實信用原則的確立,而誠實信用原則則全面貫穿了實質正義的精神。現代民法理念的形成與相應的立法的出現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互相促進,互為條件。貫徹實質正義精神的誠實信用原則,在客觀上體現為兩種利益關系的平衡,包括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即社會妥當性。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這兩點為價值目標,其本質體現為公平、正義。

第二,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首先是法官對法律進行解釋的過程。社會生活條件在空間上涵蓋范圍的無限性以及其時間范圍內的千變萬化性,與體現了認識水平與認識能力的成文法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法律既不可能對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社會關系都予以明確規定,也不可能在時間上隨時根據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致使成文法存在「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滯後性」等局限性。[9]為彌補成文法的不足,大多數成文法國家除採取及時修改有關法律條文這一措施外,大都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明確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承認法官有造法之功能;二是立法者在法典中建立一些「框架」概念,通過法官對這些「框架」概念的解釋和適用,以處理應對各種難以預料的社會現象。就目前我國的司法制度來看,我國法律並沒有明確賦予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即法官通過司法活動直接造法的行為沒有得到法律的明確授權。我國彌補成文法的不足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官對法律作出相應的解釋,並以之來調整相關的社會關系來實現的。因此,對作為「框架概念」的典型代表之一的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首先是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解釋過程。

第三,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具有能動性。這是由於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彈性規則和強制性、補充性規則[10]的特點所決定的。立法者為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而建立起來的「框架」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十分不明確,有學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乃屬白紙規定」,「無色透明的」。[11]也就是說,誠實信用原則的補充作用無所不在。只要在適用成文法的過程中出現漏洞與不足,誠實信用原則的補充作用就會被運用和體現。這也決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具有適用上的強制性。在民事活動中,其具體體現為:無論當事人是否約定,誠實信用原則都是約束雙方當事權利義務的當然條款,使當事人不僅要承擔約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這種強制的補充性義務。並且當事人也不得約定排除其適用,即使約定排除,其效力也歸於無效。從這個意義上講,誠實信用原則是當事人進行任何民事活動時,所享有的民事權利的當然組成部分。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中,首先應尊重這種體現為民事權利的私權,並當然地適用作為私權表現形式的誠實信用原則,不須以當事人是否明確作出意思表示為標准。因此,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具有能動性。

第四,法官適用誠實任用原則在實質是發展了現行法。成文法的局限性決定了補充性規則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的同時,也決定了這些規則只能處於補充性地位,這種補充地位是相對於其它現行法規定而言的。這就決定了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只有當現行法律規定沒有規定如何處理,或者若依據現行法律規定處理,會造成當事人之間實質上的不公平或使社會利益遭受損害的情況下,法官才可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並依據某種價值觀念、判斷標准對其作出相應解釋後,繼而作出裁判。因此,法官司作出這種判決的實質依據是某種價值觀念、判斷標准,而不是已有的法律條文。而依據這些價值觀念、判斷標准所作出的審理結果,無疑是不可能依據其它已有法律條文所能達到的。總之,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無論是在審理依據上還是在審理結果上都不同於適用其它現有的法律條文,並且在審理結果上應優於現有法,否則有背於誠實信用原則的立法目的。

二、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條件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本質決定了其對於彌補現行法律規定之不足、實現個案審判結果之公正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這不並意味著,誠實信用原則可以代替其它一切法律條文而被任意適用,否則只會導致法律虛無主義的再現,背離法律價值目標的實現,本人認為,從其本質出發,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條件:
1、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案件「隱性違法」為前提。所謂「隱性違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當事人行為的「隱性違法」。指當事人的行為在客觀上符合法律規定或不違反禁止性規范,但其行為在事實上會給他方當事人或社會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二是司法行為的「隱性違法」。指對於一些特殊的民事案件,法官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處理時,會造成案件處理結果實質上的不公平,客觀上表現為,使兩種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當事人和社會之間的得益關系處於失衡狀態。這兩種「隱性違法」行為,無疑都有背於現代民法的價值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這是適用誠實信用原則最根本的任務。如何判斷當事人之間以及當事人和社會之間利益關系是否失衡,筆者認為除考慮民事主體的經濟利益和民事責任的合理分擔外,[12]還應綜合考慮行為的時間、地點、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等因素,並從中立人的心理態度來分析,作出決定。

2、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法無明文規定為客觀標准。只有對現行法律中沒有提供處理依據的案件,才能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對於那些已有法律規定,即使其是錯誤的「惡」法,也不能棄之有用而適用誠實信用原則,這是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補充性規則的具體表體現。有的學者指出,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排除現行法律規定,而直接依據某種價值觀念和判斷標准進行裁判,[13]筆者以為不妥。因為一方面,我國尚未明確允許法官可以通過行使自由裁量權,創制判例法,[14]法官造法仍未被法律所確認。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法官的素質,以及執法情況也不適合法官可以直接排除現行法律規定,而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目前我國法官的素質普遍不高,而且司法腐敗現象的大量存在,這些都極其容易導致誠實信用原則的濫用。可以想像「上至最高法院,下至鄉鎮法庭,數十萬法官都按誠實信用原則自由地解釋法律並據此判案,那將是一片什麼樣的場景」。[15]因此,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法無明文規定為客觀標准,誠實信用原則並不能對抗現行法律規定。

3、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實質上的公正、正義為價值目標,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根本精神。首先,從宏觀上進,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實質上的公平、正義,是由現代民法的理念和價值取向所決定的,這也是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發展現有法的根本原因。此一內容,在前文已有論述。其次,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結果體現為,使有關當事人承擔沒有為以前制定法所規定的或當事人約定的義務,直接涉及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必須遵循誠實信用的根本精神,合理分擔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絕不能濫用。

三、其它的相關問題
1、關於程序。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是以判例法為主,法官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但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並不多見。究其原因,主要是英美法系國家在司法實踐中重視程序對自由裁量權的制約。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們完全相信,只要遵守細致規定的、光明正大的訴訟程序,就幾乎有把握使案件獲得公正解決。高度發達的正當程序規則迫使英美法系的法官收斂濫用自由裁量權之心,不得不做個好人。[16]完善程序,加強程序控制,對於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實現誠實信用原則的公平和衡平價值十分重要。程序不應被理解為法官實施實體法行為,而應當是體現為以中立為核心的當事人之間的對抗機制。在這個機制中,法官應被設計為一個始終不折不扣的中立者,不帶有任何的私慾和恣意。同是,法官應確保為當事人提供平等、全面、徹底對抗的機會,並力求其發揮至極至。最後判決必須明確詳細,包括事實認定明確,適用法律准確,對法律條文和原則內容的解釋與本案事實是相符的。但就目前我國的民事判決的情況來看,往往對所引用之條文不加任何說明,似乎其含意十分明確,有的對法律規定和本案事實沒有對應的分析,讓當事人從判決書中摸不到頭腦,這種判決即是很難被當事人接受。[17]這些顯然是不符合程序的本質意義的。

2、關於判例。盡管目前我國仍沒有判例法,但判例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於這類適用法律彈性較大的判例,對幫助司法人員理解、掌握誠實信用原則實質和精髓以及其適用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理論和實踐意義。但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仍不夠。以合同糾紛的判例為例,截止1999年4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公布的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合同糾紛的判例僅有4起,[18]這對於指導各地司法機關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辦理案件來說是明顯不足的。

在增加判例數量的同時,應加強對判例適用的研究,促進成果向法律規則的轉變化。法律原則或規則的形成是在司法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的,司法機關在適用誠實信用原則,促進制定法解釋適用妥當性的同時,應加強對逐漸增多的判例進行分析總結,抽象總結出其共性,促進個別法原理以及具體規則的形成,進而在這一方面替代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這樣,一方面發展了個別,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相對減少了司法人員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范圍,促進司法公正。

3、關於法官。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司法原則,其在司法過程中的適用是由法官來完成的。法官人格的好壞是決定誠實信用原則是否會被濫用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需要正義的法律,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同時需要正義的法官。再正義的法律如果沒有正義的法官來執行,不僅達到原本的立法效果,甚至還不如沒有法律存在來的更好。這不僅需要司法機關不斷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更需要法官自律、自省和勇於犧牲。同時,還必須加強對法官的監督和制約,因為沒有限制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要建立並嚴格執行一套切實行為可行的內外監督機制同時,尤其是要增強社會透明度和公開度。同時,要保證法律正義、公平目標價值之實現,僅僅寄望於法官的高貴品格是不夠的,法官還必須要有正確實施法律的能力和水平。誠實信用原則從最初的商業道德規范,發展成現代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其深刻地歷史原因,也有與現代民法精神相適應的深刻地歷史內涵,只有結合現有的規定以及道德、習慣等多種因素,才能把握領會其實質和精髓,進而正確適用。這並所有的法官都能勝任的。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梁慧星:《誠實信用與漏洞補充》,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認叢》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36頁。

[3]筆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行為准則,只是要求有關當事人自覺遵守,當其中一方當事違反有關規定時,其他各方當事人並不能直接向對方主張權利,即使主張,也不可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試想,如果一方當事人要求對方承擔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之間沒有約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在正常情況下0是不可能同意的)。只有司法機關依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適用誠實信用則時,才會對有關當事人起到實際上的約束作用,因此,從對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效果上來看,作為行為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並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而是有賴於作為司法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而存在的。

[4]參見:徐國棟:《誠實信用原則的概念和歷史沿革》,載於《法學研究》,1989年第3期。

[5]徐國棟先生認為:20世紀,是誠實信用原則得到充分利用的時代。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頁。

[6]石田穰:《法解釋學的方法》,法律出版社,第112頁。轉引自梁慧星:《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載於:《民法學論叢》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7][11]張式華 謝耿亮:《誠實信用原則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適用的述評》,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4卷,法律出版社。

[8]有關近現代民法理念問題,參見梁慧星:《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9][10]參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181頁。

[12]譚玲:《論公平原則》,載於《現代法學》,1989年第4期。

[13]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綱要》第一章[14]雖然從理論上講,一個國家只要承認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權,就應承認判例法。

[15]孟建國:《質疑帝王條款》,載於《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16][17]陳年冰:《規則、原則、程序》,載於《法學》,1997年第9期。

[18]參見:《最高人法院公報典型案例全集》,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編部編,1985年1月至1999年2月,警官教育出版社。轉引自:張式華謝耿亮:《誠實信用原則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適用的述評》,載於《民商法論叢》,第14卷。

俞鋒

熱點內容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
為什麼要健全有關師德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2:35:40 瀏覽:55
行政法信賴利益案例 發布:2025-01-16 22:30:29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