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百年賠償

社會與法百年賠償

發布時間: 2022-10-23 01:58:26

Ⅰ 救災致損,如何補償因災致損,有何保障

◆ 徵用物資損毀,會有適當補償和獎勵
◆ 蓄滯洪區居民房屋、作物、生產機械等可獲補償,住房可獲補水毀損失的70%
◆ 遺屬可按相關規定領取撫恤金、享受醫療保障
◆ 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有相關補助,農房統保可保雨災,毀損房屋貸款依然有清償義務
◆ 農險已承保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9%,目前仍以「保本」為主;車輛損失主要靠車險
救災致損,如何補償?
受今年強降雨影響,我國多地遭受洪水襲擊,災區動員一切力量抗洪救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在救災過程中,有不少群眾為響應政府緊急徵用和分洪舉措損失了自家的農田、房屋和機械,這些如何補償?英雄的撫恤工作如何開展?各地災後重建與恢復怎樣了?對於群眾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和政策梳理。
緊急徵用物資,事後如何補償?
徵用物資損毀,會有適當補償和獎勵。湖南華容16名「卡車勇士」共獲補260餘萬元
在湖南華容,16名「卡車勇士」勇堵潰口。在點贊的同時,不少人關心:因救災徵用、調用而給個人造成的財產損失如何補償?
「按我國《物權法》規定,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依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徵用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王雷介紹。
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也規定,在緊急防汛期為了防汛搶險需要,防汛指揮部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事後應及時歸還或者給予適當補償。
湖南華容縣治河渡鎮洪災發生後,華容縣臨時徵用民間卡車幫助潰口順利合龍。7月21日,該縣召開了「卡車勇士」獎勵座談會,16名「卡車勇士」共獲車輛補償、誤工費和獎勵261.77萬元。
據悉,此次補償分三部分,一是堵潰口的卡車補償。車輛補償從1.59萬元到35.75萬元不等,17輛車共補償210.17萬元;二是司機的誤工補貼。按核載噸位給司機每天補助400元至1000元,40個工作日共補貼35.6萬元;三是行為獎金,16位司機每人獲獎1萬元。
分洪致損有何補償政策?
蓄滯洪區居民房屋、作物、生產機械等可獲補償,住房可獲補水毀損失的70%
根據今年抗洪救災需要,局部地區進行了小范圍分洪。對於蓄滯洪區的房屋損毀、農田作物被淹、生產設施遭毀等損失,我國於2000年5月27日發布施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各地一般參照國家辦法制定當地實施細則。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春夏介紹,安徽省參照國家辦法於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根據細則,蓄滯洪區內具有常住戶口的居民,在蓄滯洪區運用後,依照《辦法》和細則的規定獲得補償,並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與其他洪水災區災民同樣的政府救助和社會捐助。」
安徽對區內居民予以補償的損失包括: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水毀損失,分別按照蓄滯洪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70%、50%、50%補償;住房水毀損失按照水毀損失的70%補償;無法轉移的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無法轉移或者因轉移而死亡的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按照水毀損失的50%補償。
記者了解到,湖北武漢市日前已啟動對移民點的規劃和建設。武漢牛山湖破垸分洪後,牛山湖漁場職工將統一搬遷至移民新村。武漢江夏區防指表示,目前正在對移民新村進行選址,新村建設標准將高於一般城區的移民安置區。入住之前,將按規定發放過渡安置費。此外,江夏區將為上岸的職業漁民提供再就業培訓並推薦工作崗位;上崗之前,漁場職工仍按原標准領取工資,工資由區財政兜底支付。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相關人士表示,分洪涉及該區龍泉街、濱湖街移民共1397人,其中一部分人可搬進龍泉還建社區。目前,該還建社區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今年9月可開始安置。
救災犧牲者撫恤怎麼進行?
遺屬可按相關規定領取撫恤金、享受醫療保障
救災中因公犧牲,後續撫恤工作應如何安排?記者查詢,《烈士褒揚條例》規定,公民犧牲符合「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評定為烈士。《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規定,對在執行搶險救災任務中死亡或者致殘的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優待;《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則規定,「現役軍人死亡被批准為烈士、被確認為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其遺屬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撫恤」。
湖北省陽新縣白沙鎮汪武頸村婦女主任李連6月在救災中犧牲,當地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相關規定,為其落實撫恤待遇。
記者了解到,李連遺屬可享受下列撫恤優待:一是一次性撫恤金,該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二是定期撫恤金,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安排。參照並根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規定,李連62歲的生母和4歲的小女兒兩人符合優待條件,每月可領取2308元,其母領取撫恤金直至百年之後,其女領取至18周歲。三是醫療保障,李連生母和小女兒可享受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待遇。民政部門為其購買醫療保險,所需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納入預算安排。
各地災後重建進展如何?
災區普遍開展恢復農業生產、醫療免疫、住房重建維修等工作
日前,記者對多地災區進行調研,為了讓群眾生產、生活盡快回到正軌,各地正努力恢復農業生產、進行醫療免疫救助和住房重建維修等工作。
為盡快恢復農業生產,多地政府免費發放糧食種子、進行集中育秧並給與生產自救獎勵等。湖北省農業廳工作人員介紹,7月中旬,省級已調撥30萬斤儲備種子,分別運到黃石市、黃岡市、武漢市等受災最嚴重地區,同時落實省內可供種源200萬斤、省外種源200萬斤以上。已落實2200萬元漁業救災資金,同時迅速組織農機具投入救災一線。湖北省發改委表示圍繞災後重建、市政設施、農田水利、危房改造等,抓緊策劃一批重大項目。
在醫療防疫方面,大部分地區都免費提供進水房屋消毒和災區衛生防疫檢測,應急期內門診住院費用全免,過渡期對重災區因傷病就醫的群眾提高補償比例。湖南華容縣將在鄉鎮醫院就醫群眾補償提高5%,在縣級及以上醫院就醫群眾補償提高10%。
安徽明確因災救助標准,困難家庭重建房屋補助2萬元。因災倒損房屋逐一核查,確定恢復重建對象,登記造冊。與農村危房改造、農房保險等政策銜接整合,執行危房改造補助標准,五保戶、農村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戶均2萬元,修繕加固戶均0.6萬元。很多災區的因災損毀房屋修繕補助資金已專款下發到縣鄉鎮。
記者/侯琳良 葉琦 付文 張璁
因災致損,有何保障?

洪水過後,受災群眾面臨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哪些可以挽回?可以得到哪些救助?
因災致損,有哪些保障和救助?
目前主要是政府救助、社會捐助和各種政策性及商業保險
居民在遭遇自然災害時出現個人財產損失,主要保障有政府救助、社會捐助和各種政策性及商業保險。
根據《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等規定,政府的自然災害救助主要用於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和遇難人員家屬撫慰等方面。
自6月份以來,財政部、民政部共下撥15.8億元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向湖北、江蘇、河北等重災區緊急調撥3.35萬頂帳篷、13萬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災儲備物資。安徽已撥付救災金額3.08億元、調撥帳篷6010頂、棉被11590床。至7月初,湖北籌集下撥防汛救災資金7.3億元,調撥救災帳篷2450頂、衣被65400件(床)。
社會捐助由政府民政部門或各種慈善團體等社會機構進行,其募資規模和用途都依據慈善法及團體章程展開。截至7月30日,湖北全省累計接收洪澇災害救災捐贈款物32719.29萬元。
各種政策性及商業保險,在災後保障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面對此次洪澇災情,中國保監會要求各保監局、各保險公司完善重大災害理賠工作預案,優先處理災區理賠事項,對於災害理賠中的拖賠、惜賠等行為,將嚴查重處。至7月上旬,湖北安徽已接保險報案5萬多件。
房屋因災損毀怎麼辦?損毀房屋貸款要不要繼續還?
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有相關補助,農房統保可保雨災,毀損房屋貸款依然有清償義務
房屋是家庭財產的「大頭」,政府在防災減災救助上給予重點關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救災資金和救災政策都包含了因災倒損房屋的恢復重建部分。
安徽要求逐一核查因災倒損房屋,確定恢復重建對象,登記造冊。與農村危房改造、農房保險等政策銜接整合,執行危房改造補助標准。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倒損房屋恢復重建相關政策。
保險方面,我國房屋保險體系中承保洪水損失的主要是由地方財政補貼保費的政策性房屋保險。近年來,浙江、貴州、江蘇等地紛紛開展農房統保惠民工程,2015年安徽山區、庫區農房統保金額已升至30萬元,責任范圍包括雨災及風災。
國內房屋保險市場總體看仍不能滿足居民「全險」的房屋保障需求。比如,今年一些被洪水沖垮的農村非鋼結構住宅,商業保險公司不肯承保,地方也沒有開展農房保險試點,災後重建得不到任何保險支持。專家認為,除了天災人禍致損,房屋本身也有「保質期」的問題,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建造的鋼筋混凝土居民住宅,就很有必要投保加一道「安全鎖」。
還有不少人關心,因災損毀、倒塌的房屋要不要還房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王雷介紹,房貸依然要還。
在水災導致按揭房屋毀損、倒塌的情形下,房屋作為抵押物毀損、滅失,但銀行抵押權並未消滅。
如果水災僅導致按揭房屋部分毀損,銀行可以就殘存房屋行使抵押權,債務人對不足以償還的部分仍負擔清償義務。
如果水災導致按揭房屋全部毀損,抵押權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因滅失所得的賠償金,應當作為抵押財產,債務人對不足以償還的部分仍然負擔清償義務。
農作物受災有哪些保障?車輛因災受損怎麼辦?
農險已承保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9%,目前仍以「保本」為主;車輛損失主要靠車險
據農業部統計,6月以來強降雨已造成全國672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這類損失,主要靠各類農業保險和政府災後恢復生產方面的救助政策。
目前各地災區都在努力恢復農業生產,多地出台免費發放種子魚苗、集中育秧、給予生產自救獎勵等。
從2003年開始,我國施行財政補貼保費的農業保險政策,目前農險已承保主要農作物14.5億畝,佔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9%。至2015年底,僅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的險種已涉及15類農作物、6類養殖品種,共計738個農業保險產品。此外,各地還開發地方政策性險種,如草葯種植、村幹部意外險以及覆蓋村民家庭財產的農房、農機具保險等等。數據顯示,各級財政補貼已佔農業保險保費的八成以上。
2015年11月,保監會對738個農險條款進行「升級」,種植業險種在原有水災、風災的基礎上,擴大了責任范圍,還規定所有產品均不得設立免賠額,不得在保額下再設立賠付封頂線,同時提高對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和絕產情形下的賠付標准,這些舉措使部分地區種植業保險「降價」接近50%。
據了解,受制於保險業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目前絕大多數農險產品仍然只能保成本損失。
今年的強降雨導致城鄉不少車輛被淹,挽回損失主要靠車險。2015年保險業啟動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被保險人或司機的家人可以在三責險項下賠付;車輛在未上牌的情況下發生事故可以獲得賠償;冰雹、台風、暴雪等自然災害和所載貨物、車上人員意外撞擊導致的車損可獲得賠償。
有專家指出,天災陡降,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安全壓力很大,還應普及公共責任保險。一些特殊行業的從業者,比如船員、救生員、海上鑽井工、消防員、核電站工作人員、電力工人等,天災來臨時要麼處於危險境地,要麼奔赴抗災救災前線,應要求所屬企業為他們投保團體意外險,或企業自身投保「僱主責任險」,防患未然,為弱者、勇者撐起一把保護傘。此外,針對颶風、海嘯、地震等巨災的「企業經營中斷險」「企業利潤損失險」等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的險種,在我國也還是空白。

Ⅱ 經濟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法與市場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
中國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年代,行政法很不發達,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說,那時實質上沒有行政法。誠然,在計劃經濟時代,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門法也很不發達,很不完善。但不管怎樣,那時的法院還是設置著民事審判庭、刑事審判庭,依據著某些很不完善的法(主要是政策)審理著民、刑事案件;公民違法,要被追究相應的民、刑事責任。而行政法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不僅法院未設置行政審判庭,不受理公民控告政府機關違法、侵權行為的案件,就是在行政系統內部,也沒有專門受理公民不服行政行為的復議機構和制度;政府機關行為違法,沒有正式的法律途徑追究責任。在那時,既沒有法(或幾乎沒有法)規范政府的行為,也沒有追究政府違法責任的機構和制度,因此可以認為在計劃經濟時代不存在行政法。
自八十年代起,中國開始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行政法才真正生長、發展起來。首先,國家開始制定法律、法規規范各行政領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其次,或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始制定法律、法規規范政府機關的行為,包括以行政組織法規規范政府機關的組織、職權;以行政行為法規范政府機關的活動原則和活動程序;以行政監督和責任法規范政府機關違法、侵權行為責任的追究。進入九十年代,中國更是通過人大正式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由國務院發布了《行政復議條例》、《行政監察條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相應地建立起了行政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等行政法制度,特別是「民告官」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中國行政法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走過了外國一些行政法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程。
以上事實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為什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法那樣不發達,甚至不存在,而一旦步入市場經濟,行政法就以如此決的速度生長和發展起來?這說明行政法與市場經濟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行政法就其實質而言,是規范和控制政府權力,調整政府與公民(公民個人與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在封建時代,君權至上,統治者的權力不受控制,從而不可能有行政法。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政府權力有限,其所介入的領域和所干預的事項有限,公民與政府打交道的場合不多,故社會對行政法的需要程度不大,因此,那時雖有行政法,但行政法很不發展。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社會、經濟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進步有了迅猛的發展。科技進步和經濟高速發展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正當競爭與壟斷、通貨膨脹、失業、吸毒等。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提出了加強政府權力的需要。行政權從而開始廣泛介入人們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以至到後來人們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政府,離不開行政權。政府對社會、經濟的管理、監督、指導、協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緩解了社會矛盾,為社會各群體共同相處和經濟活動的進行及發展提供了秩序,但行政權的加強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社會間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權力,貪污****、以權謀私、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人們為解決社會問題、消除社會弊害,保護自己生存、發展而創立起來的控制機制(政府及其行政權)在消除社會弊害的同時卻製造出新的社會弊害,給人們帶來新的災難。為此,人們不得不改造舊的機制,在舊的機制中增加新的控制系統,以使原控制機制既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對社會實施有效的調控,保障社會秩序,又使之不致或盡可能少地產生負作用,給公民個人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這個新的控制系統就是行政法及其制度。
可見,社會經濟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矛盾、問題導致了加強行政權的需要,行政權加強所引發的各種新矛盾、新問題則導致了加強行政法的需要。行政法所確立的一系列原則、制度,保障行政權依授權者的目的、授權者規定的方式、程序行使;使行政權行使者難於濫用權力,一旦濫用即要受到責任追究。
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法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權不可謂不強大,濫用行政權的情況不能說不存在,甚至不能說不嚴重,然而行政法卻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可見行政法的發展還需要其他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行政權的相對一方一一公民和公民組織(包括企業組織、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要在法律一L具有完全獨立的人格,在經濟上有獨立的財產利益,真正在法律權利義務上成為與行政機關相對應的一方主體。法律對於一方依附於另一方的關系是沒有多少用武之地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民個人幾乎均從屬於一定的組織、單位,各組織、單位又均從屬於一定的行政機關。那時不要說國營企、事業單位不具有真正獨立的法人地位,就是當時的集體組織,也不享有完全獨立的經營自主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不是獨立享有法律權利義務的雙方主體,而是一方從屬於或依附於另一方。
對於從屬、依附關系來說,其維系所依靠的是命令、服從,而不是法律。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時作為被管理者的企業和其他組織絕大多數是國營或國有的,它們沒有屬於本身自己所有的財產,至於公民個人,其財產僅限於有限的生活資料和微薄的工資收入,這種經濟狀況自然不可能使行政相對人成為與行政機關平等爭論法律是非(是否違法,是否侵權等)的一方法律主體,從而管理者也就不需要,被管理者也不會要求制定行政法來規范雙方的關系。
市場經濟體制則不同,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獲得了獨立的經營自主權,它們在市場競爭中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它們的生存和發展要求有法律保護它們免受行政權的任意支配和干預,它們不願意聽命於政府機關及其行政長官反復無常不斷變化的命令、指令、指示,然而市場經濟又需要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相對人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以法律規定政府和被管理者各自的權利、義務,以法律規范它們的相互關系。不僅政府可以依法制裁違法的相對人,相對人也可以依法對政府的違法行為提起訴訟,要求政府承擔違法責任。政府和被管理者均成為了獨立的法律關系主體。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和其他組織有了自己的財產,公民個人也不僅擁有生產資料,甚至還舉辦私人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它們有信心作為與政府相對應的法律主體;同時,其所擁有的屬於它們自己的大筆財富也深感到需要法律保護,以避免被政府以各種非法手段(如濫罰款、濫攤派、違法徵收、沒收等)拿走。這樣,行政法就成了全社會的個人、組織,特別是擁有財產權、經營權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迫切需要。中國行政法正是在這種需要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由此可見,社會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矛盾而導致的加強行政監控的需要以及行政權加強,行政權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廣泛干預所引發的新的矛盾(權力濫用和對被管理者權益的侵犯)而導致的對行政權控制的需要是行政法產生的社會基礎。而行使行政權的政府與作為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均成為獨立的法律權利義務主體(這就是首先要求政企分開,政府與其他行政相對人分開,使企業和其他行政相對人脫離與政府的依附關系)是行政法存在和運作的前提條件。此前提條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可能具備而只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才能成就,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市場經濟是行政法生長和發展的土壤,行政法植根於市場經濟體制之中。
行政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如此:行政法離不開市場經濟,沒有市場經濟,行政法就不可能或者難以生長和發展。同樣地,市場經濟也離不開行政法,沒有行政法對行政權的規范和控制,沒有行政法對政府與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關系的適當調整,市場經濟不可能正常運行和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政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賦予政府權力,確定政府權力的界限
市場經濟一方面需要政府權力的一定介入,以保障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排除政府權力的過度干預,以保障市場主體的自由和活力。為此,就必須健全、完善行政組織法,明確規定各行政機關的職權、職責。行政組織法確定行政機關的職權、職責的意義在於:第一,明確各行政機關有權干什麼,它能夠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什麼行為,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哪些行為有服從的義務;第二,明確各行政機關應該干什麼,它應該對社會實施哪些管理行為和為相對人提供哪些管理服務,行政機關不實施相應行為和提供相應服務,行政相對人可以以其「不作為」為由提起申訴、控告或向法院起訴相應行政機關;第三,明確各行政機關只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根據依法行政的原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首先必須有法定職權、職責的依據,行政機關超越職權、職責對相對人實施的行為,相對人沒有服從的義務,行政機關要求相對人服從,相對人可以以其「越權」為由提起申訴、控告或向法院起訴相應行政機關。由此可見,法定職權、職責既是行政機關對社會實施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依據,也是行政相對人防止行政機關行為不確定而任意所為,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行政越權或行政不作為侵犯的武器。
二、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確定政府行為的方式
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政府權力的限制、制約。政府權力過大,什麼都管,什麼都干預,就會使市場失去生機,使經濟失去活力,就可能走計劃經濟的回頭路。但是要保障市場經濟的運行,防止政府對市場主體權益的侵犯,光靠限制政府權力是不夠的,甚至是很不夠的。政府權力即使以法律明確界定了並且界定得較為合理、適當,但是政府如果在行使這些權力時隨心所欲,以權謀私,貪污****,同樣會使市場失去秩序,使市場主體失去對平等競爭的信心,從而把經濟搞亂、搞垮。因此,還必須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法,以法規范政府行為的方式,確定政府行使行政權的基本原則(如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行政程序法的意義在於:第一,保障民主,防止專斷。行政雖然不同於立法司法,實行首長負責制,但現代行政同樣要求一定的民主程序,如制定法規、規章、政策,必須保證行政相對人的一定參與,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益的行為,事前要通知相對人,讓相對人獲得必要的情報,並聽取相對人的意見,等等。第二,保障廉政,防止****。行政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有公開程序、聽證程序、職能分離程序、不單方接觸程序、說明理由程序等。「公開」包括法規、規章、政策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公開,有關涉及相對****益的信息、情報公開,有關影響相對****益的決定、行為公開。凡對於公眾保密,不能讓公眾了解、查閱、復制的文件、信息、材料,應該有法律、法規的根據。「聽證」指行政機關作出與行政相對****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聽取相對人的意見、申述、建議,接受其提供的證據和有關材料,並根據需要組織當事人辯論、質證,行政機關在充分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和權衡各種意見後再作相應決定。「職能分離」是為了加強權力制約,防止某些機構、個人專權,濫用權力而將行政機關內某些相互聯系的職能(如調查職能與裁決職能,執行職能與監督職能等)加以分離使之分屬不同的機構和人員掌管。「不單方接觸」是指行政機關就某一行政事項同時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人作出行政決定或裁決,不能在一方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單獨與另一方當事人接觸(包括接受一方當事人的宴請,在家接待一方當事人求見等)。「說明理由」指行政機關作出涉及相對****益的決定、裁決,特別是作出對相對****益有不利影響的決定、裁決,必須在決定書、裁決書中說明法律、事實根據及相關理由。所有這些程序顯然有利於促進廉政,防止****。三,保障相對****益,防止侵權。行政程序包括事前程序,事中程序,事後程序。

Ⅲ 鴉片戰爭中國實際賠了多少白銀

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規定:中國給英國和法國賠償軍費各白銀200萬兩,賠償英商損失白銀200萬兩。《北京條約》規定: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3)社會與法百年賠償擴展閱讀:

由於中國「閉關鎖國」的思想,當時的滿清正處於世界落後地位,為了打開中國對外的貿易大門,英國開始將大量鴉片輸入中國。

十九世紀初期被輸入中國的鴉片達到4000多箱,由於鴉片不斷的輸入,中國出現了鴉片煙毒泛濫的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吸食鴉片,越來越多的人被鴉片所侵蝕。

這也使得當時中國白銀大量向外流出,也使得吸食者在身體上以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同時也破壞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造成清政府部分地區工商業經濟蕭條。因此清政府不得不採取措施禁止吸食鴉片。

在這場長達 6年的鴉片戰爭中,由於中國處於落後的狀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開始清政府向外割地,賠償,迫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

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沖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Ⅳ 公司沒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購買相應的社保並且拖欠工資,我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的話,可以得到那些補償

辭職後,
屬於你的東西通通可以帶走。
屬於單位東西的通通留下。
拒不交出的反映到勞動局,由勞動局責令交出。
如果你真想走人,實習期提前3天,非實習期提前30天遞交辭職通知書給老闆,到時候老闆批與不批,同意與不同意你都是叫依法走人,由此引起的後果老闆承擔,一切與你無關。
辭職即辭去職務,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系的行為。
辭職一般有三種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對職工有暴力或威脅行為強迫其勞動、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資等,職工可以隨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據職工自己的選擇,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三是向用人單位提出申請,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辭職公司前,員工為公司工作,付出了勞動,公司應該為員工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所欠工資應該補發。如不發放,屬於拖欠工資行為,是違法的行為,你可‍‍‍‍‍‍‍‍‍‍‍‍‍以舉報。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熱線12333。
2、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3、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勞動者離職或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按照《勞動合同法》通常有如下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
相關法律法規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關於單位辭退員工的相關規定
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是違法的,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和雙倍工資的賠償金。協商不成,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維權。
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否則需要支付一個月的代通知金
1,沒簽勞動合同,勞動者有權要求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有權要求單位支付雙倍工資;
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3,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否則需要支付一個月的代通知金;
4,勞動者有權要求單位補繳社會保險;
5,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拖欠的工資以及節假日加班工資;
6,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必要時,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有權要求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有權要求單位支付雙倍工資
附錄:怎樣寫辭職書
辭職申請通常由標題、稱謂、正文、結語、署名與日期五部分構成。
1、標題
在辭職信第一行正中寫上辭職信的名稱。一般辭職信由事由和文種名共同構成,即以「辭職信」為標題。標題要醒目,字體稍大。
2、稱呼
要求在標題下一行頂格處寫出接受辭職信的單位組織或領導人的名稱或姓名稱呼,並在稱呼後加冒號。
3、正文
正文是辭職信的主要部分,正文內容一般包括三部分。
首先要寫出書信辭職的內容,開門見山讓人一看便知。
其次敘述遞交書信辭職的具體理由。該項內容要求將自己有關辭職的詳細情況一一列舉出來,但要注意內容的單一性和完整性,條分縷析使人一看便知。
最後要寫出自己遞交辭職信的決心和個人的具體要求,希望領導解決的問題等。
4、結尾
結尾要求寫上表示敬意的話「此致敬禮」,意思非常明白:在此給您敬禮。
」此致敬禮「的兩種寫法
第一種寫法: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致」,「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要注意的是,「此致」後邊不加任何標點,因為這句話未完。「敬禮」後加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第二種寫法:正文後緊接著寫「此致」(其後不加標點),另起行頂格寫「敬禮!」
此處「敬禮」的頂格,呼應於起首對收信人的稱呼,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收信人姓名或稱呼,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以示尊重。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5、落款
辭職信的落款要求寫上辭職人的姓名及遞交辭職信的具體日期。
注意禁忌
1、不要說上司壞話。如果你認為有必要向管理層反映一下上司的問題,要盡量以委婉的言辭口頭提出。
2、不要滿紙抱怨,抨擊公司制度。
3、不要指責同事,尤其忌諱把同事的「罪行」白紙黑字寫在辭職書上。
寫作要求
1.態度懇切、措辭委婉。
2.不要批評對方。
3.含蓄性。
4.簡潔性。
寫作方法
第一段:寫出辭職的心理(當然不一定是真的,自己可以編造),你可以寫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我打算辭掉所從事的職位……,或者:因家中變故,我打算申請辭去我的工作。因此整個第一段可以這么寫:
尊敬的人力資源經理:
您好!
經過我的深思熟慮,我決定辭去我在公司所擔任的職位,我知道這對於您來說,是非常難以作決定的事情。
第二段:說明您自己考慮的辭職的時間(盡管您提出辭職經公司同意後,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將按照固定的離職日程辦理離職手續,但這樣說並不是畫蛇添足,大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夠爭取到提早離開的時間)。
例如:
我考慮在此辭呈遞交之後的2—4周內離開公司,這樣您將有時間去尋找適合的人選,來填補因我離職而造成的空缺,同時我也能夠協助您對新人進行入職培訓,使他盡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覺得我在某個時間段內離職比較適合,不妨給我個建議或盡早告知我。
第三段:說明您在這個公司里的經驗積累,盡可能地去贊揚公司對您的栽培(不論您有多麼大的委屈和氣憤,都不應該在辭職信里表露)。
例如:我非常重視我在「……公司」內的這段經歷,也很榮幸自己成為過「……公司」的一員,我確信我在「……公司」里的這段經歷和經驗,將為我今後的職業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利益。
最後,請務必使用親筆簽名,而且簽名要盡量剛勁,並寫好日期。
萬人點贊的牛人辭職通知書的美文欣賞
1、尊敬的領導們:
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出自古書三國,吾以為對當今之事亦有裨益。
夫今天下遭遇百年經濟危機,試看全球經濟形勢,可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眾廠商、工人、民工皆叫苦連天,司某人有感於此,不禁聯想自身處境,不勝傷悲呼!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貧寒,躬耕於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於當世,不求聞達於富貴,但求溫飽以殘喘。然現實殘酷之至矣,司自去歲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載有餘,幾度春秋幾度冬夏,時光流逝過三百餘個日日夜夜。想當初,余本一意氣少年,年少輕狂,夢想飛揚,欲於本社大展抱負,一則為集團增光添彩,二則為己身加衣增食,兩全其美之策,豈不爽哉?
惜,一年光陰,吾不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澀,債台高築,節衣縮食,杜絕聚會。眾朋友離去者,有之;鄙視者,有之;唾棄者,有之。皆因司某昔日之優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錢竟是基礎工資、崗位津貼以及誤餐補助相加之結果。
眾友雲:「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為?」余汗顏,余何嘗不想多整幾兩紋銀,上對的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空氣;然而,余出身農家,是苦皆能,是事皆忍,然終究徒勞無功,兢兢業業,溫飽未決,夫今面容竟呈老態龍鍾之相。何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故猶如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然無奈唯有餓死圈中。
司雖不才,不敢以千里馬自居,然自知亦非庸者。
人之立於當世,需一技之長,司某自視甚低,不敢自稱滿腹經綸,然應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話下;然,一載以來,每每捫心自問,無不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幾欲灑淚襟前。何也?漫漫長夜,孤枕難眠,輾轉反側,陋室憶昔,慚對恩師之視如顏淵,愧對同窗之贈冠學霸。
夫今每日之工作唯「清潔」二字……即打掃房屋若干、倒水端茶、擦桌抹椅、迎來送往,虛偽客套,周旋於「領導」之間。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兢兢業業,誠惶誠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嘆,何等悲哉!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年華如水,倏忽間越過春夏秋冬。茫然回首,所得幾何?
所失幾何?今不得不略作盤點:所得——物質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月六百,後九月每月九百,區區數千一年來不夠司某解決溫飽,更何談穿衣遊玩,過品質生活;精神上:備受打擊煎熬,一年來新掌握一技之長,即打掃衛生,司某好歹七尺男子,本科畢業生,其不才之至,亦不應淪為清潔工之列也。
故使其當年年少輕狂之心瞬間蒼老,再無活力;一載以來,司某唯唯諾諾,伺候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其所求,僅每日溫飽問題,然隨物價飛漲,此問題之解決亦不可得。所失——失去了時間、浪費了青春,磨去了稜角,耽誤了大好年華、愧對父母兄姐、做人尊嚴消失殆盡矣。
然,何以堂堂風華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壓抑之至,努力堅持到如今,唯一原因:在等待傳說中眾人期盼的漲工資之事而已,企滿足司某生活所需,實在可憐,怪司某年幼無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終究未果也。
夫數千外債亦無望償還,故司某人頓悟:此處系年輕人之墳墓也,其功能:湮沒夢想、埋沒青春、消磨鬥志、毀壞稜角、耗費光陰,如是而已。故,頓悟之司某,今定不消磨於此,分道揚鑣矣。
言天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處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繼續打擾貴處,既不能兩惜,何不兩離,從此,彼此相忘於江湖!以決絕的姿態!
今懇請開明之領導准許卑微無能之員工司某人辭職,不勝感激!
年*月*日
2、余今請辭,心有戚戚焉。希天山一別,取經東向,去家萬里,游學京師。寒窗十餘載,稷下情正濃。
一朝學成,東北而望,二三之齡,風華正茂,勵心從檢,宵衣旰食。求茫茫之正義,雖碌碌而無悔。不覺春去秋來,寒書暑相易,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十五年時光轉瞬即逝。然書生意氣,求之靡途。
胸中所志,塊壘難消。羈索牽絆,恍然若失。口腹之慾,自役徒然。生生所資,未見其術。仕道官途,皆為浮雲。愷悌君子,神所勞矣。風雨如晦,錦雞獨鳴。歸歟之情,眷然何以自處?
自從檢事,不求顯達於庭閭,但願無愧於寸心。雖心為形役,違以交病,然志不能片刻墮,道不曾須臾離。嘗東皋而望野,徒舒嘯而迷離,嘆何枝可依。時刻自省,經常覺悟,然朝悔其行,夕則復然。長此往復,不勝其煩。觀人情厭惡,世間冷暖,蠅營狗苟,驅去復還。《詩》曰:營營青蠅,止於樊。豈非有所示耶?是因相顧無相識,宜當長歌懷採薇。歲歲黃菊,千載東籬,伴我倦鳥,茸我衡宇。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欲效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歸去來兮!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歸去來兮!人生幾何復幾何?曷不任性任我行?掛靴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啾啾!
丙申甲午***頓首。
3、其他奇葩辭職信:
①、天氣太冷,起不來。
②、外面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
(回答者評語:寫這樣的辭職簡單容易、不需才華。)
辭職注意辦理下列事項:
1、交接事項。
2、還清公司所有的東西(包括領取要歸還的、申領的備用金等)
3、核對好離職當月的考勤以及結清工資。
4、領取人事部門的離職檔案,包括離職證明、社保繳納憑證、公積金金龍卡和就業失業登記證(有就領取,沒有就不領)。
5、找到下家單位後,同地區可以繼續繳納社保,公積金暫時是封存在你上一家(離職的這家單位的),需要開企業公積金接收函給上一家單位辦理公積金轉移。有人事檔案的話,到下一家單位也是要辦理接收的。
6、保存好你的勞動合同,以後辦理退休的時候用得到。
關於自動離職處理文件
根據《關於自動離職與曠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復函》(勞辦發[1994]48號)、《關於企業處理擅自離職職工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3]68號)規定:自動離職指職工終止勞動關系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自動離職的職工須承擔違約責任,並且新錄用自動離職的職工的用人單位,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有關停薪留職的文件規定,如果職工要求停薪留職,但未經企業批准而擅自離職的,或停薪留職期滿1個月內既未要求回原單位工作,又未辦理辭職手續的,企業有權按自動離職處理。按自動離職處理是用人單位的行為。按有關行政復函規定,這里講的按自動離職處理,是指企業應依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有關規定,對其做出除名處理。為此,因按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的爭議,應按除名爭議處理。企業不得因職工擅自離職而對其本單位的家屬採取辭退等懲罰性措施。企業作出株連擅自離職職工家屬的規定是不符合國家勞動管理政策的,因而也不能作為勞動仲裁的依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法律的重要性

國家——法律之立命安身所在 《法律與國家》評論
法律與國家,或許稱為國家與法律更合適一些。因為無論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康德的形而上學的國家觀,還是黑格爾專制主義的國家論,以至於法國、德國形而上學的國家觀,直至於二十世紀初法國、德國現實主義國家觀,無非是闡述國家存在的正當性,掌握權力的人和被統治的人之間的關系;致力於解釋國家至上和個人自治的關系。當然,從文字表述來看,無不承認(除狄驥的社會連帶學說、近代法國現實主義國家觀之外)國家主權的至高性和個人自治之間互相協調,兩者並無矛盾。但揭開詭辯和文字游戲的面紗,我們分明看到盧梭、康德、黑格爾等在強調個人自治、個人自由的背後,鼓吹的卻是國家主權至上、君主享有無限權力的專制主義理論。可以說,德國走上納粹的道路並不是偶然的;學者們的國家學說給給骨子裡有專制、侵略思想的政治野心家提供了很好的啟蒙教育和理論依據。

相比較來說,法國的個人主義學說提倡的理念,如天賦人權,某些自然法則高於國家並限制它的權力,使個人基本人權不受侵犯,這對有限政府的建立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是,萊昂 狄驥論證了以下命題:1、不存在「國家」這種抽象的人格主體和權利主體,也不存在所謂的「國家意志」,任何意志都是且僅是個人的意志;凡意志無等級;2、所謂的「國家主權」是主觀的、虛構的、不存在的;3、因此,國家不能不受法律的限制,沒有高於法律的「主權國家」、「主權機關」、「主權君主」。就以上命題而言,我認為都具有歷史性進步,至少是越來越接近民主。在論證過程中,盧梭、康德、黑格爾、西耶德等都沒有從社會客觀實際出發,沒有揭示歷次變革的經濟、社會原因,而只是抽象的論辯,從一個不現實的前提推論到有意、無意的擁護統治者、神化統治者的結論。

就萊昂 狄驥簡短、概括的社會連帶學說來看,我認為它的理論前提和論證過程都不是如他所言的那般「現實」。就構成社會連帶關系的兩個理論前提來說,需求的相似性和需求與能力的差異導致的社會分工,確實是事實和社會存在,並構成了人類社會共同體成員互相依賴的基礎,但是,這種相互依賴——我認為——並不足以威懾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共同遵守規則。因為,縱觀人類有國家的歷史,無不是各階級斗爭尤其是統治階級殘酷壓迫、掠奪和剝削被統治階級的野蠻史;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似乎並沒有自覺的遵守共同的規則或曰法律,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在近代國家,每一項限制君權、限制政府權力的制度或法律,無不是處在統治階級或既得利益階層對立面的人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奮不顧身爭取的結果。法律限制國家的權力,規制政府的行為,當公民的權益受到國家行為(立法行為、司法行為和行政行為)箝害的時候,保障他有得到賠償的權利——所有的這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觀念到習慣,從電力時代到信息社會,歷經百年的挫折和反復,終於形成了制度和共識;正是這些民主、法治的制度保障現代國家享經濟之繁榮,社會之穩定、有序。而國家和法律的關系,即國家在法律上無論有無獨立的人格,它和任何公民一樣,都受到法律的約束。只是調整它的法律即國內公法,有不同於私法的獨特特徵罷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國家的權力受法律限制這種實然狀況,是人們抗爭、社會進步的結果。
(說句題外話,看《星球大戰前傳》時,電影中黑武士的前身阿納金還是奴隸身,我當時就想奴隸和飛碟、智能機器人等同存於一社會是否可能,即極低的生產關系和極高的生產力是否兼容)至於理論依據,我想,主權理論顯然與之相悖,社會連帶關系說略顯蒼白,公共服務論有些矯情。因為,正如狄驥所言,每個政府都有逃避法律的傾向。沒有一個政府生來就是衷心地為公眾服務的,沒有一個政黨生來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他們執政都有其本身的切身利益在內,他們遵守法律和制度,是在其對立面的監督、在多種政治勢力的制約、多元利益集團的壓力下進行的。

在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我們僅就法律的定義展開法律與國家關系的思考。法被定義為:¨¨¨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統治階級的意志。法既是統治階級的意志,而統治階級又統治國家,所以,這就得出第二個命題——法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這就是大名鼎鼎、一直被奉為法學金科玉律的法律工具論。這一「工具」不要緊,把法律蘊藏的平等、正義和限制掌權者的權力的內涵喪失怠盡。法律既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顯然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那就不存在法律至上,也不可能去限制國家、政府的權力,維護公民的權利。因此,這與「法治」的價值和精神是格格不入的。這和西耶德的「一部法律只有通過統治者才能存在」的論調一樣,是對一切國內公法完全和絕對的否定。此外,法律工具論把法律當作第二位的東西,容易導致法律虛無主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不是很好的例子嗎?!

Ⅵ 與法同行的作文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1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並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由於社會環境復雜,存在著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15歲的始興縣花季少年,學習優異,屢受表揚。家境也不貧寒。但在短短的兩個月里,盜竊摩托車8輛。將所得的賬款全部用於上網,後被民警發現,方知他將賬款全部用於「地下城與勇士」這一個虛幻的網路游戲中。

雖然這個花季少年未滿18周歲,可以減少一些刑期。但是這個孩子已經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給孩子的生活蒙上了很大的陰影。

讀了上面的故事,你是否也受益了呢?遵守法律、做一個合法公民,要用行動去證明:1、嚴格要求自己,在校遵守法律法則,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2、樹立法律意識,學慣用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3、提高識別是非能力,學會拒絕不良誘惑,許多青少年因為法制觀念不強,抵禦誘惑能力差,最終誤入歧途,悔之晚矣。我們要以此為戒,讓那一些些觸目驚心的畫面離我們遠去。

21世紀——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不可忽視法律——因為它的存在,我們的社會秩序才更加井然有序;因為它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更加自由;因為它的存在,我們攀登的腳步才更加堅實。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2

「路在腳下,法在心中。」這句話詮釋了生命的精彩,成長的健康,需要法的伴隨,法的遮蔽,法的管制。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應該思考: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人,法律約束不到我們,只要遵守校紀校規就行。我要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

小山,一個六年級的學生,鐵錘下砸死父親。這一幕天理難容之事如何發生?小山的父親是一個很暴戾的人,經常拿家裡人出氣。出事前,小山為躲避父親的毆打,已6天沒回家,而他的父親就剁碎他的衣服,惡言威脅留宿小山的同學家人。出事當天,小山一進家門,就挨了父親的打。他讓小山跪下,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抄起一根鐵絲,在背上使勁抽。在線母親的求情下,他才停下。過後,喝了酒,又對小山劈頭蓋臉地打下去。母親再勸,反而使他爆發了,用拳頭在妻子頭上猛敲,接著又把她摔到門外,坐在她身上,掐她的脖子使她暈了過去。小山忍無可忍,拿起了鐵錘。慘劇發生了。

同學們哪,那就是辛苦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啊!當沖動襲來,告勸自己:沖動是魔鬼。一個意念可能導致你犯罪,一個想法可能會讓你一生流淚。即使是禽獸不如的人,也應該用法來懲罰他。在這個案中,小山值得同情,但又讓我們為他可悲。他這樣做,觸犯了法律,必定受到法律的懲罰。雖然在後來的審判中,法院充分考慮他其情可原,讓他重返校園。但這件事,已在他的心靈留下了創傷,留下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傷痛。原本,這一切都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早一點拿起法律的武器,一切都會改變。同學們,讓我們心中時刻銘記法,銘記法的威嚴與壯義。只要我們心中有法,你就會明白: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可做,什麼樣的行為是受法律保護的,什麼樣的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

法制的社會是和諧的,法制的藍天是湛藍而深遠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秉持心中的利劍,共同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描繪美好的明天吧!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3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馬克思稱之為法律中的法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座雄偉大廈得以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堅實根基。是我們每個人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最高行為准則。

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們明白: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中就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要想在社會上依照法律法規辦事,就先要做到在學校中遵守校紀校規。

可能有的同學會認為在現在這個張揚個性的年代裡,比的是帥,玩的是酷,沒有誰會在意那些條條框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個人違反了紀律,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如果現在就把違反校規當作家常便飯,以後到了社會上就很可能經常觸犯法律。如果人人都不遵守紀律,不遵守法規,汽車橫沖直撞,那馬路再寬恐怕也比伊拉克的戰場安全不了多少。到那時連人的生命安全都沒有保證,更別說什麼張揚個性了!

從小培養法律意識,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那具體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

第一,要突出學習關於憲法的知識。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權威和法律效力。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講,著重知道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增強憲法意識、公民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

第二,認真學習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基本法律。比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通過學習,懂得認真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懂得為了身心健康成長,必須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爭做遵紀守法的當代小公民。

第三,在學校生活中,守法要從守紀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勿以惡小而為之!

同學們!讓我們燃起普法的熱情,把憲法精神送到每一個班級,送進每一位學生的心裡!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成為社會主義的好公民!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4

俗話說:「化悲痛為法律,讓法律與我同行。」在有些人眼中,法律恐怕只是一種外來的約束,立法似乎與普通百姓沒有什麼聯系。處於不幸之中的人們更難以在經濟賠償與精神撫慰之外,想到法律問題。事實上,法律本身就是個人社會生活的准繩,維系著我們的生命,安全和權利。當每個公民都懷著強烈的信念來鍛鑄法律的時候,法律就不再是一股束溥自己的繩索,而成為我們自己對生命與權利的保障。

身邊的法律真是多得狠,比如,曾經有一位老太太因兒子不養老而將兒子告上法庭,經法院講解後,最終判兒子不養老的罪名,多照顧老人,如違抗法律命令將會遭到法律的制裁。

一個月前,電視里報道了劍橋郡一個農場主呼提高酒後駕車的法律責任的新聞。這個農場主19歲的獨生子參加同學的生日會後,因乘坐同學酒駕的汽車發生事故而不幸身亡。悲痛欲絕的父親在掩埋了兒子的屍體後,因乘坐同學酒後駕駛的汽車發生事故而不幸身亡。踏上了修改法律的漫漫征程。說起「漫漫」,是因為這位父親所主張的不僅是提高酒後駕車事故者的法律責任,更擴展到酒後搭載其他乘客也同時需要承擔嚴格的法律責任。盡管如此,人們依然對這位父親投來敬佩的目光,為他所做的已經超越了個人的哀思,而是追求對他人生命的更大程度的保障。

關於《兒童權力公約》,兒童的通信不受任意和非法干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能讓我們兒童也有美好的社會生活。

通過這些法律問題,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唱的小兒歌,過馬路,也要明,一路縱隊靠右行,想靠近,早避身,舉手行禮表深情。法律有法才有依,共建和諧地球,做好你我他。

還在等什麼?趕會攜起手來,與法同行,共建和諧家園!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5

人們常把我們比喻成幼芽、花朵,這是因為我們充滿活力和希望。但同時我們又是嬌嫩的,經不起風吹雨打烈日暴曬,因此必須要有人呵護、管理、培養,我們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對國家、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知法守法,與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國家的保衛者、建設者,是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後備力量。我們小學生作為國家的小公民、社會的小主人,必須做到學法、懂法、守法,以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只有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後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種犯罪行為中最令人痛心、最值得社會關注的犯罪行為。青少年年少氣盛,正處於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說話做事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不計後果,如果受到不健康社會現象的影響,就可能逐步由違反社會公德、觸犯法律、直至犯下不赦之罪。這難道不是充滿暴力和血腥嗎?難道不令人觸目驚心嗎?難道不發人深思,催人警醒嗎?人首先要知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與法同行,才會幸福安康!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花草樹木的蓬勃生長,不僅需要有陽光雨露的滋潤還需要有人為它們澆水、施肥,更需要有人為它們除草、捉蟲,消除病害。不懂法的孩子是最可悲的孩子,沒有法律保護的孩子是最可憐的孩子。我們需要高山一般的父愛、大海一般的母愛,更需要春天般溫暖的社會之愛。我堅信,有黨的正確領導,有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一定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祖國的花朵一定能夠燦爛地開放!

關於與法同行的作文篇6

古人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今,各種規章制度正在不停的規范人們的行為,約束我們的犯罪心理,但某些人經不起誘惑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語言沒有說服力,只得通過事實來驗證我的話。

那是一個中秋佳節,處處洋溢著快樂的氣氛,殊不知一件偷竊事件正在發生……街上的人好似一道河流,川流不息。我和爸爸、媽媽、奶奶、舅舅、舅媽等親人一起外出遊玩。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徑直向前走去……嘿!那有一個人群,一向愛湊熱鬧的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了過去。人太多我看不見裡面的任何情形,但我隱約聽見一句話:「有三個小孩偷了三部手機耶!好大膽!」我聽完向後打了個趔趄,心想:我的天那!小孩?手機?還偷?我的耳朵是不是有問題?正巧這時我看見表妹利用身體嬌小的條件鑽到人群里看見了那個情景,出來告訴我說:「三個小哥哥他們偷手機勒!你沒聽錯,三個小孩偷三部手機。」我明白了,點了點頭走開人群,然後聽到警察疏散人群的聲音,人們雖然離開了現場,但心仍然在那裡嘴裡還在議論紛紛:「哎,社會不好,小孩也犯罪。」;「這三個小孩肯定很窮,迫不得已才……」說罷,還搖了搖頭。我聽了心裡似有無數種味道在一起攪拌:酸酸的,因為我替那三個人感到惋惜;苦苦的,因為我明白了人最大的致命的弱點是錢!偏偏人就最愛這個弱點;辣辣的,因為我也愛這個弱點,我曾無數次從爸媽的錢包里偷拿過錢,現在想想心裡就很不是滋味;甜甜的,因為我知錯了,下決心一定要改,我知道知錯能改才是好孩子!從這件事中我悟出一個道理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法律意識是要從小就灌輸的,這樣我們才有更好的明天。

Ⅶ 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Ⅷ 普法戰爭的起因和賠款是怎樣的

普法戰爭起因是由於法國的首相俾斯麥的故意挑釁引發的。在1868年的時候,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因為私生活非常的放盪,最終被放逐到了法蘭西,因此西班牙的王位是空懸的狀態。西班牙的政府希望讓普魯士王國的國王威廉一世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前去做西班牙的國王,威廉一世害怕此舉會觸怒法國,因此予以反對,俾斯麥卻表示贊成,後來西班牙報紙披露了這一消息,法國聽說了這一消息非常的憤怒,在當事人利奧波德親王拒絕擔任西班牙國王之後還威脅威廉一世,要求保證永遠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圓滑地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俾斯麥接到了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電報,並且將這封電報修改成為措辭的拒絕法國要求的電文發布在了報紙之上,這封電報發布之後挑起了普法兩國之間的民族矛盾,一直想要出兵征討普魯士的法國因此於1970年7月19日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因此爆發。

普法戰爭對法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普法戰爭中法國的節節敗退,法國的皇帝拿破崙三世的被俘使得法國國內發生了政變,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恢復了共和制,從此之後共和制在法國穩定了下來;普法戰爭戰敗之後普法簽訂了合約,法國割地賠款,屈辱的條約直接促使了法國無產階級建立起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法國的割地賠款使得法國的發展受到了影響,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法國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明顯落後於美、德、英之後,從此之後法國在歐洲的霸權衰落了;普法戰爭之後為了能夠報仇,法國調整了與其他國家的政策。

Ⅸ 保險的產生和發展是為了滿足什麼的需要

一、責任保險簡介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當被保險人在從事各項業務和日常生活時,由於疏忽、過失等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或者雖無過錯但根據法律規定應對受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保險人受賠償請求時,由保險人對此承擔保險責任的一種保險。我國保險法第50條第2款規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責任保險之標的為責任,而要成為責任保險標的之責任須滿足以下要件:其一,須為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所負的賠償責任,此處之第三人為除被保險人以外的任何一人,被保險人若成為受害第三人不可以主張責任保險金的給付;其二,須屬民事責任范疇,若被保險人致人損害而須承擔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不得作為責任保險之標的;其三,須為損害賠償責任,例如,被保險人致人損害而應承擔之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不得作為責任保險的標的,但應注意的是,若責任的履行得以轉化為損害賠償或得以轉化為金錢計算的,也可作為責任保險之標的;其四,此責任是由於疏忽、過失等造成的,或者雖無過錯但根據法律規定應對受害人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現行的責任保險僅對意外或不確定的損害危險有意義,不確定的危險不包括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若被保險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實屬道德風險,不應劃入責任保險的范疇。具體就險種而言,責任保險一般包括公眾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專家責任保險、汽車責任保險和環境責任保險等。二、責任保險的產生和發展(一)責任保險的產生及蓬勃發展依照通說,責任保險創始於法國。在19世紀初期頒布拿破崙法典並規定下賠償責任後,法國率先舉辦了責任保險。責任保險的歷史並不久遠,僅有百年的漸進歷程,但是發展速度卻是相當驚人的,其保險費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全部保險業務的保費增長速度。現今責任保險已經成為一個形成具有相對獨立理論體系和運作系統的保險制度。當今責任保險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不得不歸功於以下兩個因素:其一是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每個人接觸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也隨之提升,使得人們開始用投保責任保險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正如台灣學者吳榮清所言,當今社會,權利義務的觀念,日益徹底而發達;各項活動范圍日益擴大,一個人的行為,在有意或無意中加害他人的可能性隨著增加。責任保險應該隨著發展,以發揮其效能。其二,無過失責任在民事責任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民事責任傳統上採取過錯責任主義,其在19世紀到了鼎盛,但同時也遭受到了壓力,此項壓力主要來自於工業災害和鐵道交通事故。隨著意外事故的急劇增加和損害填補必要的凸現,無過失責任也由原先的特別法領域漸次擴張,迄至今日,已成為與過失責任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損害賠償歸責原則。運用無過失責任雖然能夠顯著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但是也應該看到,其結果勢必加重加害人承擔責任的負擔,不利於個人資源、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於一些對社會有益但風險較大的行業,投資者會裹足不前,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前進。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無過失責任向受害人廣開求償之門,但是對於受害人能否從加害人處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還存有疑慮。通過責任保險,將損失分散於大眾,做到損害賠償社會化,實際上強化了加害人的賠償責任。因此,責任保險的介入,可以提高加害人填補受害人損失的賠償能力,有助於受害人利益的滿足,具有安定社會秩序的功能,符合社會公益。責任保險的蓬勃發展與無過失責任的引入聯系密切,正如所有學者認為的那樣,無過失責任的發展是與責任保險聯系在一起的,責任保險制度成功地減輕並分散了加害人的負擔,為無過失責任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但是責任保險在其創立伊始,也受到輿論的指責。民眾認為開辦責任保險會助長道德淪喪,這與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相左,同時使得人們對注意義務有所懈怠,助長反社會行為,有悖社會公益。雖然有如此眾多的批評,但是並未能阻止責任保險之發達。依照台灣學者王澤鑒的觀點,其原因有三點:1、19世紀以來,意外災害事故頻繁,加害者個人負擔沉重,受害人也難獲賠償,責任保險制度有助於填補受害人之損失,符合社會公益;2、責任保險制度並未助長反社會之行徑,行為人並未因投有責任保險而降低其注意義務,蓋事故一旦發生,加害者自己不但常難逃災禍,而且在刑事上或行政上尚須受到一定之制裁;3、可以避免加害人借責任保險逃避民事責任制承擔,例如對某種范圍之保險人可以提高保險費率,依法規或契約之規定,更可使保險公司對於故意(或重大過失)肇事損失者,有求償權。但王澤鑒先生同時也認為在責任保險制度之下,民事責任僅系煙幕,損害賠償實際由保險公司支付,雖然存在上述情形,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對受害第三人的補償不可能拋棄侵權責任而單獨適用責任保險合同。認定侵權責任之構成、確定實際損害的范圍仍然需要藉助侵權行為法,而保險合同不過在責任的最終分擔(由保險公司)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民事責任對加害人具有道德評價作用,但該作用應當服從於對受害人的賠償的充分、有效的客觀需求;若加害人沒有客觀的手段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民事責任的道德評價也將失去意義。(二)責任保險危機與責任保險的輝煌同時值得一提的就是美國的責任保險危機(一般出現在產品責任領域)。責任保險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得到民事責任制度中無過失責任的扶植而得到繁榮;同樣,在責任保險達到鼎盛時期,又是由於民事責任制度尤其是該制度的認定與責任保險相分離,造成了責任保險的危機。其表現為:責任的巨大膨脹與裁決金額的迅速增長導致保險公司採取極端的措施,或是責任保險費成倍的猛增或是人們得不到保險單。當今社會的產品復雜程度增加,同時人們受到損害的可能性也隨之提升。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產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特別關注受到損害時損害是否能得到足額的賠償。而足額的賠償取決於生產商、銷售商的實力及其是否擁有責任保險單。如果有保單,則意味著一般情況下消費者能夠獲得足額的賠償。同樣,對於企業而言,若沒有保單,消費者就會轉投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基於此種考慮,企業會拚命地購買保險單以吸引消費者。這樣保險費上去了,成本也隨之上揚,此時企業只有希冀通過擴大銷售量來消化掉增加的成本。對於發生責任事故的企業而言,境況就更為復雜了。若消費者因受到損害訴至法院,由於懲罰性損害賠償與無過失責任制度的存在,法院往往會支持受害人高額的賠償要求。在責任認定上,法官認定的是保險而不是責任,裁決被保險人承擔責任實際上就是責成保險人承擔責任。法官成功地玩了一場認定被保險人的游戲,由此假借法官之手把原告的損失分散到社會中去。正如丹寧勛爵在一個判定知識豐富的駕車人作為富有經驗的司機應當保持高水平的駕車技巧時闡述的那樣:我們所涉及的,是一個正在背離『無過失無責任''原則的法律部門。我們正在開始適用這樣一條原則:即確定『誰應當承擔風險''。從道義上講,這位知識豐富的駕車人是沒有過失的;但是從法律上講,他對此負有責任,因為他保了險,危險應當由他承擔。由於法官的不謹慎,在審判中只認定保險單而不認定責任,顛倒了責任與保險的主次關系。責任保險中,責任是基礎,保險金的給付是建立在對責任的認定上。正如英國法學家霍斯頓和錢博斯所倡言:責任保險為投保人所損害的人提供補償是以他能夠證明投保人的責任為條件的。因此,這種保險在本質上是寄生的,在投保人侵權行為法律責任得到證明之前,任何賠償均不得支付。責任與保險的主次關系在法官審判時被顛倒了,這為責任保險危機埋下了導火索。美國採用的懲罰性賠償金和在產品領域內採用的無過失責任點燃了這根導火索。美國在產品責任領域內適用懲罰性賠償金,其數額巨大,動輒數百萬,而且,只要發生了事故,按照無過失責任,一般都要求廠商承擔巨額的賠償。這就使得廠商由於畏懼懲罰性賠償而搶購責任保險單。保險金給付的負擔加重,這又使得保險公司為了盈利的目的決定提高保險費。正是美國所存在的上述法官認定保險而不認定責任的特殊情形,以及其他幾種因素的混合,從而導致在其他國家如法國均沒有出現過的責任保險危機在美國引爆了。法國的作法很值得別國借鑒。在法國,責任保險的認定是牢牢地和責任認定結合在一起。這種做法避免了責任保險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使得責任保險的發展很平穩,沒有出現責任保險危機。所以,美國的責任保險危機並不代表了責任保險的必然發展趨勢,只是責任保險在發展中所走過的一段歧途。三、中國責任保險制度的完善展望責任保險的發展歷程,看美國流弊,吸收法國特色,都是為完善我國的責任保險制度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和警示。(一)將責任的認定與責任保險緊密結合起來法官在裁量時一定要將責任的認定與責任保險聯系起來,明確在責任與保險的關系中責任是基礎而保險是附屬,把握好保險的寄生性。責任保險關系包括三個方面:被保險人與保險人的合同關系,被保險人與第三人民事責任關系,第三人與保險人的直接請求關系。現今強調責任保險的公益性,法律賦予第三人直接請求權,強調對第三人的保護,較多考慮第三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和被保險人與保險人的保險關系,並且在思考這種關系時脫離了基礎關系--被保險人與受害第三人之間的損害賠償關系,這就造成美國的責任保險危機。美國法官的這種做法是想用責任保險來取代民事責任,這是根本不可行的,最終反而導致了責任保險危機。責任保險雖然能向受害人提供及時充分的救濟,但是並不能完全取代民事責任制度。首先,民事責任制度所具有的道德評價與對不法行為的懲戒作用是責任保險所欠缺的;其次,責任保險只承保被保險人過失所造成的損失和無過失責任下所造成的損失,對於被保險人故意造成的損失沒有分擔的義務,對於這部分損失要由加害人給付給受害人,不能依賴於責任保險;最後,責任保險是商業保險的一種,以盈利為目的,保險公司不可能承擔起填補加害人致人損害的全部賠償責任,僅以保險單約定的金額或賠償限額為限。所以責任保險目前是不可能取代民事責任制度的。(二)把握好無過失責任和懲罰性損害賠償金的適用很多人在美國出現責任保險危機時,都紛紛指責無過失責任是罪魁禍首,認為正是由於確立了無過失責任導致了責任保險危機。其實不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樣,真正的根源在於責任的認定與責任保險相脫節。無過失責任只是簡單的誘因。但是如何將這一誘因隔絕於危險之外呢?應該明確無過失責任的適用范圍,認真判定哪些應採用過失原則,哪些應採用無過失原則。在法律上,無過失責任將對受害人的保護推向極致,幾乎是毫無限制地要求加害人(被保險人)承擔責任,從未考慮過這對於加害人而言是否公平,這是無過失責任的固有缺陷。但是因禍得福,這個缺陷推進了責任保險,但同時也為責任保險危機埋下了隱患。若是任意地擴大無過失責任范圍,它固有的缺陷將隨之擴大化,使得被保險人所承受的風險增加,這將導致保險人的賠付責任加重,最終引發責任保險危機。要嚴格劃清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之間的分水嶺。無過失原則雖然能很好地保護受害第三人的利益,但是不能否認過失原則存在的意義,大部分民事責任制度領域都應採用過失原則,畢竟在社會生活中人的道德是不可或缺的。無過失責任的興起只是為了保護特殊群體,所以也只應針對特殊的領域來適用。美國出現責任保險危機的另一誘因就是賠償金過於龐大(其中主要部分是懲罰性賠償金),這使得廠商只有通過購買保險才能轉移自己的損失,這樣加重了保險人的給付負擔,提高了保險費。但是我國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按照我國保險法第50條的規定,保險人只支付保險金(即被保險人的賠償費)、施救費、訴訟費等必要費用。產品責任法里也沒有引入懲罰性損害賠償。保險人的賠付負擔輕,保險費也不是太高,所以不可能出現危機。我國即使在將來的立法中規定懲罰性賠償金,也要遵循威懾適度理論。懲罰性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威懾,並不是要徹底摧毀加害人的經濟地位,從公平正義的角度講,應與加害人的承受能力相一致。法院的一般觀點是,如果就被告的財富而言,他可以對判處的罰金毫不在乎,那麼威懾作用就盪然無存了。所以,懲罰性損害賠償金應與加害人的財產狀況相一致,即所謂威懾適度理論。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熱點內容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