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解釋一第9條的理解

合同法解釋一第9條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2-10-28 23:51:04

⑴ 房屋買賣的司法解釋

房屋買賣
一、解釋論的探討-以請求權基礎檢索為中心
請求權基礎檢索法,就是指通過尋求請求權的基礎,將小前提歸入大前提,從而確定請求權在法律上能否得到支持的一種案例分析方法。
1、所謂請求權規范基礎(Anspruchsnormengrundlage),簡稱請求權基礎(Anspruchsgrundlage),是指可供支持一方當事人得向他方當事人有所主張的法律規范。
2、請求權基礎檢索方法是德國民法學上一種獨特的方法。這種方法強調,在運用法律分析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當事人的請求所依據的明確的法律規范,而且要求請求權基礎的搜尋和法律規范的解釋結合起來,從而養成嚴謹細密的法律思維方法,並維護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可預見性和安定性。
3、下面我們就運用請求權檢索的方法對本案進行分析。
(一)解除合同的請求能否得到支持
就本案來說,吉春公司「以新莊公司遲延十天支付房款為由」請求解除購房合同。其請求權的基礎只可能是《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定,即「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但是,根據《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定,在遲延履行情況下的法定解除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第二,遲延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在本案中,吉春房地產公司與新莊公司就買賣房屋達成協議後,合同履行期屆至,買方新莊公司於2001年1月10日交付了價款,但比約定的清償期遲延了十天。可見,新莊公司存在遲延履行的行為。但是,新莊公司的遲延履行是否致使對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呢?
由於合同解除構成「合同必須嚴守」規則的例外,因此,各國對合同解除都規定了嚴格的條件。而與合同法第94條第3項規定的法定解除相比,5第94條第4項規定的法定解除不需要催告對方當事人,所以,法律對此種合同解除的限制就更加嚴格,必須即致使對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根據我國權威學者的看法,遲延履約是否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考慮時間對合同的重要性。如果時間因素對當事人的締約目的的實現至關重要,違反了規定的交貨期限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允許非違約方解除合同;如果時間因素對合同並不重要,遲延造成的後果也不嚴重,則在遲延以後,不能認為遲延造成了合同目的落空而解除合同。當然,在確定遲延是否嚴重時,還應考慮到遲延的時間長短以及因遲延給受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等問題。6從本案的案情來看,吉春公司並不能證明時間對合同目的的影響,而且新莊公司也只是遲延了10天,因此,不能認為遲延造成了合同目的落空。另外,吉春公司交付房屋的事實本身也說明了新莊公司的遲延並未導致吉春公司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一結論,即吉春公司不能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定解除合同。
(二)返還房屋的請求能否得到支持
在本案中,吉春公司還請求該房產的佔有人銀建公司返還房屋。基於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認定,吉春公司的並不能基於合同解除以後的原物返還請求權提出請求。所以,吉春公司提出的返還房屋的請求,只能是根據物權請求權中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是,由於我國民事立法中尚未規定物權請求權,所以,吉春公司只能通過擴張解釋《民法通則》第117條第1款的規定(即「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從而獲得請求權規范基礎。7
但是,吉春公司如果要依據物權請求權來請求銀建公司返還房屋,吉春公司必須仍然對房屋享有所有權。無疑在與新莊公司就買賣房屋達成協議前,吉春公司享有房屋所有權。現在的問題就是,房屋所有權是否已經移轉給了他人。
在本案中,新莊公司於2001年1月10日交付了價款,同時,賣方吉春公司也依合同約定完成交付,將該樓盤移轉佔有給新莊公司,並著手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但是,直到訴訟之時,登記手續並沒有辦理完畢。8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此處僅僅指明「應當」登記,而對於未登記的效力如何,卻沒有明文規定。根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9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另外,根據我國權威學者的解釋,我國不動產的物權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模式,所以,登記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不經登記不發生不動產所有權的移轉。9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本案中,雖然吉春公司和新莊公司沒有完成登記手續,但是,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並不因此而無效,只是不發生所有權移轉的法律效果而已。因此,吉春公司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有法律根據的。
但是,雖然房屋所有權尚未移轉給新莊公司,如果銀建公司能夠依據善意取得制度獲得所有權,則吉春公司仍然會喪失所有權,從而也就不能再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我國法律中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善意取得制度,但是《民法通則意見》第89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根據學者的解釋,這一規定體現了善意取得的精神。10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擴張解釋該條規定從而使得善意取得制度在本案中得到適用。
但是,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一個要件就是,第三人(在本案中即銀建公司)必須是善意的。善意是指不知情,即不知道或不應知道讓與人轉讓財產時沒有處分該財產的許可權。11在本案中,銀建公司在購買時到房地產登記部門查閱登記,登記機關告知該房產過戶手續已經領導批准,正在辦理過戶手續。由此可見,銀建公司知道新莊公司在轉讓給房屋時並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權,因此,不能認定銀建公司是善意的。所以,我們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從而使得銀建公司獲得房屋的所有權。
需要指出的是,銀建公司還可能提出的另外一個抗辯就是,其對房屋的佔有是有權佔有或者新莊公司是有權佔有。如果此種抗辯成立,那麼,吉春公司也不能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當然,此種抗辯的法律依據在我國現行法上也難以尋覓。但是,根據各國民事立法的通例12,佔有人或者作為其權利來源的間接佔有人對所有權人對所有權人有權佔有時,佔有人可以拒絕將物返還13.也就是說,如果在本案中如果銀建公司或者新莊公司中的任何一個有權佔有房屋,那麼,銀建公司都可以對吉春公司的主張提出有效的抗辯。
要考察銀建公司是否是有權佔有,我們必須明確,此前新莊公司是否是有權佔有。如果新莊公司是無權佔有,那麼,銀建公司自然不可能是有權佔有。
在本案中,新莊公司是基於合同和吉春公司的意志而佔有房屋,此種佔有是否是有權佔有呢?根據學者的看法,具有法律上之原因之佔有為有權佔有(又稱為有權源佔有、正權源佔有),該法律上之原因或者根據,學說上稱為權源(或本權)。例如所有人、地上權人、典權人、承租人、借用人之佔有標的物,系基於其所有權、典權、租賃權或使用權,具有佔有之權源,故均為有權佔有是。14所謂本權,即「得為佔有之權利」,指基於一定的法律上的原因而享有佔有的權利,主要包括物權與債權。15在本案中,新莊公司是基於合同而吉春公司的意志而佔有房屋,此種佔有是否是「本權」呢?
在不動產已經移轉佔有,而未辦理登記手續的情況下,買賣契約是否足以作為買受人佔有買賣標的物的權源呢?對於此問題,學界向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1)否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佔有之具有排他性,系因佔有人於佔有物上,行使之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倘佔有物已證明系他人所有,則佔有人即無再對物之所有人行使排他權之餘地。16(2)肯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一方面,買受人可依買賣契約而向出賣人請求辦理登記過戶手續,另一方面,買受人佔有標的物,系基於出賣人之交付,自非「侵奪」,亦非「無權」,不符合所有權返還請求權之要件,蓋民法(此處指台灣地區「民法」-筆者注)第七百六十七條前段所稱之「無權」,應含有「不法之評價」,此可從其下之侵奪用語可知。另外,出賣人也不得以物權優於債權之理由,作為買受人無權佔有之主張,蓋物權之優於債權,通常是於有第三人出現之情形。在無第三人之場合,當事人此時只有債之關系,自受其拘束,否則,物權恆無法透過債權而生變動。17
我認為,否定說較為妥當。其理由在於:第一,買受人得依據買賣契約請求出賣人辦理登記手續本身並不足以證明買受人佔有是有權佔有。因為買受人基於買賣合同而對出賣人享有請求其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權利。但是,買受人要佔有該標的物,必須以享有對標的物的所有權為前提。第二,所有權作為一種對世權,應當也必須可以對抗包括買受人(尚未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買受人)在內的任何人。如果標的物的所有人不能請求買受人返還標的物,則所有人的所有權必然虛化。第三,雖然標的物的所有人享有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是,此種權利的享有並非排斥了所有人應當依照買賣契約承擔的違約責任。
總之,我認為,根據買賣合同,新莊公司只是獲得了請求吉春公司移轉房屋所有權的權利,新莊公司只有獲得了所有權,才能構成對房屋的有權佔有。在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的情況下,新莊公司的佔有是缺乏本權的佔有,是無權佔有。
既然新莊公司的佔有是無權佔有,那麼,我們就可以直接認定,銀建公司的佔有也是無權佔有。因此,銀建公司不能以「有權佔有」為由提出抗辯。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吉春公司請求該房產的佔有人銀建公司返還房屋的請求應當得到支持。
二、立法論的探討-以物權變動模式為背景
本案中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在出賣人已經提出了登記申請的情況下,出賣人是否可以隨意撤回其申請?在出賣人隨意撤回申請的情況下,法律對買受人能否提供必要的救濟?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物權變動模式說起。
(一)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根據學者的看法,物權變動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1、意思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之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僅須當事人之意思表示,即足以生效力,而不須以登記或交付為其成立或生效要件。法國民法(參見《法國民法典》711、1138條)和日本民法(參見《日本民法典》176條)都採納此種模式。在此種模式下,公示原則所需之登記或交付等公示方法,系對抗要件而非成立或生效要件。
2、物權形式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須另有物權變動之意思表示,以及履行登記或交付之法定形式,始能成立或生效。德國民法採納此種模式。德國民法認為,債權行為只能產生債的關系,必須另外有物權行為,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後果。此種模式的採納以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為前提。
3、債權形式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除債權之合意外,僅須踐行登記或交付之法定形式,始足生效力。奧地利民法採納此種模式(參見《奧地利民法典》第426、431條)。在此種模式下,一個法律行為不能同時發生債權和物權變動之效果,但物權之變動,僅須在債權意思表示外加上登記或交付(登記或交付為事實行為)即可,不需另有物權變動之合意。18
對於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我國學者幾乎達成了一致意見,即應當採納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19,而且這種意見已經被立法者採納20.
(二)意思主義和物權形式主義對出賣人提出登記申請後的反悔行為的處理方式
在意思主義模式下,僅僅雙方的意思就可以導致物權變動,因此,倘使物權已經發生變動後而為登記,則此項登記請求權屬於物權請求權。21日本學者認為,若登記義務人拒絕協力時,登記權利人則無此項權利,這樣不僅致登記權利人因此而蒙受損失,同時亦使得登記制度失其機能。故而登記請求權乃登記權利人享有的、強使登記義務人為協力的權利。22如果出賣人拒絕履行協助義務,或者出賣人在提供協助以後又反悔,則買受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從而獲得一個基於登記請求權而令被告履行登記手續之給付之確定判決。若已獲得基於登記請求權而令被告履行登記手續之給付之確定判決-依照僅命令物權變動之判決並不可以-時,登記權利人可以依據其判決單獨進行登記(不登27條。大判1940,6,19新聞4597號9頁。)23
在物權形式主義模式下,原則上任何一方都得隨時撤回物權的「合意」。24允許撤回物權的「合意」的理由,因在於避免合意的不明確而起紛爭,及維持法律關系的明了性,所以在締結了合意的事實昭然若揭,即把行為的意思表示於外時,即不能撤回物權合意,主要包括如下情形:第一,已進行了登記(一經登記,即可推定有合意的存在);第二,合意在土地登記所締結;第三,合意依裁判上或公證上的證書作成;第四,向土地登記所提出合意;第五,權利人(受動的當事人)依德國土地登記法第29條的規定,把登記承諾證書交付給對方。25
根據我國《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第9條的規定,買賣城市私有房屋,賣方須持房屋所有權證和身份證明,買方須持購買房屋證明和身份證明,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機關辦理手續。可見,我國系采共同申請原則。26在本案中,吉春公司和新莊公司已經共同向登記機關提出了登記申請,但是,事後吉春公司又要撤回申請。此種情形在德國就屬於前述第四種情形,即向土地登記所提出合意。
德國民法典第873條第2款規定,「登記之前,只有在當事人的合意已經經公證證明、或者已經提交給不動產登記局或者已經到達不動產登記局,或者當權利人將符合土地登記法的規范許可的登記許可並交付給相對人時,合意對當事人有拘束力。」依德國民法學者的一般解釋,該約束力的意義是撤銷權的排除,即在物權合意能夠明確地以其他形式得到確認的情況下,不允許當事人單方面地撤銷該合意。27因為,這種撤銷行為可能「動搖誠實信用原則而且給正常的交易秩序帶來危險。」28
可見,在物權形式主義模式下,通過在特定條件下排除當事人撤銷物權合意的自由,因此,維護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保障了誠實守信的一方當事人的利益。
(三)我國的立法選擇-代結論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國立法和理論界對登記過程中一方當事人的任意撤回申請的行為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但是,實務部門以及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試圖解決這個問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次民事審判工作會議文件明確宣告,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的有效。29
在肯定這一文件精神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指示具有很多缺陷:第一,這一指示和我國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不相契合。已如前述,我國選擇債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而這一指示提出的所謂「物權變動意思」,顯然是以採納物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為前提的。正因如此,有學者認為,這一處理與德國民法典第873條第二款這一典型的物權行為理論應用條款幾乎沒有區別。30第二,該指示認為,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有效。這與物權的公示原則相沖突。因為在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下,不動產物權變動里,登記具有發生物權變動法律效果的效力,這一效力稱為形成力。31將登記與物權變動結合為一體,是為了統一物權變動的對內關系和對外關系,從而維護交易安全。如果承認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有效,這顯然就與公示原則相違背。
那麼,在債權形式主義模式下,如果有效規范登記一方當事人事後任意撤回登記的行為呢?在債權形式主義模式下,顯然不能認為當事人雙方的共同申請行為就是一個「物權合意」,而只能認其為事實行為。我認為,我國法律可以在共同申請原則上設立一個例外-單方申請,即如果在提出申請後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又撤回,那麼,對方當事人可以進行單方申請。但是,為了保證這種單方申請登記的權利的正確行使,有關當事人應當通過法院確認其單方申請的權利,並依據法院的判決進行申請。
注釋:
1、參見王利明:「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討」,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頁以下。
2、參見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頁。
3、參見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頁。
4、我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生效,因此,本案應當適用《合同法》。
5、《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6、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頁。
7、由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在民事立法尚不完備的情況下,請求權規范基礎方法的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8、我國法律中並沒有明確「登記」是否是指「登記完畢」,但應當理解為登記完畢。這種理解可以從《瑞士民法典》的規定中得到佐證。《瑞士民法典》972條第1款規定:「物權在不動產登記簿主簿登記後,始得成立,並依次排列順序及日期。」另外,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學者建議稿第23條也規定:「設定、移轉不動產物權的,受讓人自登記完成時取得該物權。」
9、參見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210頁;梁慧星、陳華彬編著:《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5頁;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4-75頁。反對意見,可參見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13頁。
10、王利明:《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頁。
11、王利明:《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頁;梁慧星、陳華彬編著:《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188頁。
12、德國民法典第985條規定:「所有權人可以要求佔有人返還其物。」986條規定第一款前段規定:「佔有人或者作為其權利來源的間接佔有人對所有權人對所有權人有權佔有時,佔有人可以拒絕將物返還。」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767條規定:「所有人得向無權佔有其物者和侵奪其物者請求返還。」
13、關於所有權人是否可以向有權佔有人主張,學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所有人不能向有權佔有人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另一種觀點認為,所有人可以向有權佔有人提出請求,但是,有權佔有人可以提出抗辯。基於方便所有人行使權利考慮,我們採納後一種觀點。
14、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940-941頁。
15、陳華彬:《物權法原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94頁。
16、參見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頁。
17、參見蘇永欽主編:《民法物權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70-71頁。
18、參見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63-65頁;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一),三民書局1995年版,第83-87頁;陳華彬:《物權法原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145頁。
19、參見王利明:《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頁以下;梁慧星、陳華彬編著:《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頁以下;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頁以下。反對意見參見孫憲忠:《論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頁以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第二編第六條前段規定:「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動產應當登記,動產應當交付。」第九條第二款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國家、集體、私人的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不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第二十五條規定:「動產所有權的轉讓以及動產質權的設立等,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21、參見肖厚國:《物權變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頁。
22、肖厚國:《物權變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頁。
23、(日)我妻榮著,有泉亨修訂:《日本物權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35頁。
24、謝在全等:《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頁。
25、參見(日)山田晟:《德國物權法》,弘文堂1944年版,第192-195頁。轉引自陳華彬:《物權法研究》,金橋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70-271頁。
26、肖厚國:《物權變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頁。
27、Baur/Stürner,Lehrbuch des Sachenrechts,16.Auflage,Verlag C.H. Beck,1992,Seite 41.轉引自孫憲忠:《德國當代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0頁。
28、《聯邦最高法院民事判決匯編》第46卷,第398頁。轉引自孫憲忠:《論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708頁。
29、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0年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頁以下。
30、孫憲忠:「再談物權行為理論」,載《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31、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周友軍

⑵ 合同法解釋一第九條最後一句 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啊

兩層意思:1、合同的效力問題。2、物權變動的效力問題。即使合同發生效力,物權由於沒有辦理交付或登記等公示手續,其原來的權利沒有發生變化,沒有發生轉移。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第九條第五款是什麼意思

第九條是關於生效要件的規定。第五種情形是除了上述四種情形外的內不違法的支付方式,因這容社會在發展誰也無法預測明天會有什麼樣的支付方式出現,就像以支付寶,微信等方式支付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的都符合本條規定《最高院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第九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於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路貸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九條第一款中故意隱瞞如何

2、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42條第2項規定,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該兩類行為均屬於違反情報提供義務的行為。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房地產開發企業負有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及在進行房屋預售時負有將具備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事實告知買受人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情形。故意隱瞞系欺詐行為一種的形態。追問: 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告知買受人沒有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形無外乎以下三種: 一、簽約時買受人未詢問,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未告知; 二、簽約時買受人已詢問,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告知; 三、簽約時房地產開發企業虛構事實、製造假象或提供虛假明(無論買受人是否詢問)以掩蓋未辦理預售許可證的事實。 第二種和第三種情形房地產開發企業已明顯構成了故意隱瞞或故意提供虛假證明的欺詐行為,而第一種情形下,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合理預期內取得了商品房預售許可的,不應當讓該企業承擔簽約時未能合理預見部分的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法律後果。對買受人未詢問,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未告知的第一種情形,一般不宜認定為惡意欺詐。 另外,關於舉證,「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適用的。 一、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虛構事實、製造假象或提供虛假明進行惡意欺詐的行為(即前述第三種情形),由主張該事實的一方即買受方負責舉證。 二、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買受人詢問後,採取沉默方式、拖延方式或顧左右而言他方式拒絕回答的(前述第二種情形),則只能要求由買受人對已進行詢問(包括書面或口頭甚至電子數據交換等方式)、盡到審慎合理審查注意義務方面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該部分舉證責任完成後,即應轉移舉證責任給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已履行告知(包括書面、口頭、電子數據交換等方式)義務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房地產開發企業不能舉證或舉證不完全(即達不到相當的證明程度),再認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行為構成故意隱瞞並由房地產開發企業對買受人承擔惡意欺詐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三、對買受人未詢問,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未告知的第一種情形,一般不宜認定為惡意欺詐。但如買受人有證據證明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簽約時故意隱瞞事實(如買受人舉證證實房地產開發企業根本不具備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條件等事實)的例外情形除外。追問: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房產證的辦理,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開發商辦理初始登記是自己辦理房產證的必要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沒有商品房銷售許可證,開發商事做不了初始登記的,同樣你也就辦理不了房產證。 開發商告訴你可以辦理房產證,已經適合了虛構事實以掩蓋未辦理許可證得事實。可以認定為故意隱瞞。 清茶幽幽的感言:

⑸ 民法典502條解析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502條在我所看到的解讀中,這是一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法條。該條刪去了《合同法》第44條中有關登記的規定,區分批准與登記的效力。《合同法》第44條、《合同法解釋一》第9條中,均將未報批與未登記同時作為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這個觀點已經被《物權法》中的區分原則所替代,即當事人未辦理登記只是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但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即便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也不影響合同的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規定,不然登記就只是物權變動的要件,其對合同的效力不應當產生影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⑹ 訂立工程合同時,受要約人是

訂立工程合同時,受要約人是指承包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 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根據上訴法條可以得知,工程合同的受要約人是指承包人,要約人是指發包人。

(6)合同法解釋一第9條的理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關於建設施工合同中承包人的規定

第二百七十二條 總包與分包

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

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

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法釋〔1999〕19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1999】19號)全文如下:

為了正確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合同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法律適用范圍

第一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合同成立於合同法實施之前,但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實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實施之後,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第四條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二、訴訟時效

第六條技術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實施之日超過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一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兩年。

第七條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過兩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兩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第八條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條和第一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五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三、合同效力

第九條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第八十七條、第九十六條第二款所列合同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十條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四、代位權

第十一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第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第十三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四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中止代位權訴訟。

第十六條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第十七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第十八條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第十九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第二十條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第二十一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超過債權人代位請求數額的債權部分起訴次債務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債務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債務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權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法中止。

五、撤銷權

第二十三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時只以債務人為被告,未將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該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為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依法撤銷的,該行為自始無效。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債務人為被告,就同一標的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第二十六條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等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第三人有過錯的,應當適當分擔。

六、合同轉讓中的第三人

第二十七條債權人轉讓合同權利後,債務人與受讓人之間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權人列為第三人。

第二十八條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轉移合同義務後,受讓人與債權人之間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受讓人就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

第二十九條合同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將其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一並轉讓給受讓人,對方與受讓人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對方就合同權利義務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出讓方列為第三人。

七、請求權競合

第三十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作出選擇後,在一審開庭以前又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對方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

⑻ 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是什麼意思,有何區別呢

合同的成立是指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基於各自的真實意思表示,就各自的合同權利義務形成了一致的意見,雙方在客觀上建立了合同關系。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按照法律規定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

區別如下:

1、內容判斷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屬於事實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與否則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能否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合同生效:確認既要審查當事人的主體合法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又要審查合同內容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合同成立的判斷側重於對合同表面狀態的考察,而合同的生效則側重於對合同實質內容的考察。

2、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

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

3、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要點不同。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

合同的生效:表示一致的結果,意思表示一致本身就表明肯定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因此,再將當事人列入合同之成立要件已無實際必要。

⑼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能幫我解釋下嗎

你說的這個,涉及一個優先權的問題,這個順序,是司法實踐中對出現的問題,經徵求各方意見後,得出的順序。從合同法的規定來看,是這樣的,動產以交付作為產權的轉移,這點與不動產不同,不動產以登記為轉移。動產的交付,除實際交付外,以常規的交付形式履行義務後視為交付。比如交付庫存貨物的提庫單等。
為了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如果全部訴訟,以先交付次支付後合同這個順序確定履行順序,是依照法律規定,對債權人的公平。債務人這時,因為自已以前一物多賣的違法行為,已失去對動產的支配權。
你的總結不全面,這個解釋的意思是這樣的,1、先行領受交付的(不是先訂合同或先付款)要求法院確認產權轉移,法院應予支付;2、未領受交付,但先支付了價款(注意,是先支付價款,不是先簽定合同),請求出賣人履行交付標的物等合同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3、未支付價款,也未領受交付的,才考慮合同成立的先後。
為了防止岐意,我把這個解釋發一下。
第九條 出賣人就同一普通動產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在買賣合同均有效的情況下,買受人均要求實際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先行受領交付的買受人請求確認所有權已經轉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均未受領交付,先行支付價款的買受人請求出賣人履行交付標的物等合同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三)均未受領交付,也未支付價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買受人請求出賣人履行交付標的物等合同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解釋第九條如何理解

為了正確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合同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合同的訂立

第一條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對合同欠缺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內容,當事人達不成協議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等有關規定予以確定。

第二條當事人未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合同,但從雙方從事的民事行為能夠推定雙方有訂立合同意願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訂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第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條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採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所稱「採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已盡合理提示及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第七條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

(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採用並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

(二)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

對於交易習慣,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八條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經批准或者登記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後,有義務辦理申請批准或者申請登記等手續的一方當事人未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辦理申請批准或者未申請登記的,屬於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相對人的請求,判決相對人自己辦理有關手續;對方當事人對由此產生的費用和給相對人造成的實際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合同的效力

第九條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關於提示和說明義務的規定,導致對方沒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對方當事人申請撤銷該格式條款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十條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並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

第十一條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追認的意思表示自到達相對人時生效,合同自訂立時起生效。

第十二條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經開始履行合同義務的,視為對合同的追認。

第十三條被代理人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承擔有效代理行為所產生的責任後,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追償因代理行為而遭受的損失。

第十四條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第十五條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三、合同的履行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情可以將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規定的第三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職權將其列為該合同訴訟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第十七條債權人以境外當事人為被告提起的代位權訴訟,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第十八條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十九條對於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並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

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於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參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予以撤銷。

第二十條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並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

(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

(二)利息;

(三)主債務。

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法第九十二條規定的義務,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對方當事人請求賠償實際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二十三條對於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可以抵銷的到期債權,當事人約定不得抵銷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該約定有效。

第二十四條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五條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債務人將合同標的物或者標的物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時,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范圍內已經履行債務。

第二十六條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五、違約責任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通過反訴或者抗辯的方式,請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調整違約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六、附則

第三十條合同法施行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的案件,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熱點內容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
法律碩士報考時分方向嗎 發布:2024-11-20 16:32:13 瀏覽:586
司法系統平台 發布:2024-11-20 15:52:49 瀏覽:502
在線司法咨詢 發布:2024-11-20 15:47:48 瀏覽:34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