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社會與法間諜罪名的背後
❶ 曾是央視名嘴,涉嫌間諜門身敗名裂,前往台灣後客死他鄉,是誰
曾是央視名嘴,因涉嫌「特務門」名譽掃地,前去台灣後客死異域央視CCTV可謂是無一不知,無人不曉啊,這么多年,它連續都是各個節目標標桿,行業的榜樣,它連續秉著公平公平的立場看待每一次播出,謹嚴當真的立場也收到了恢宏網友的認可,有些人還會密切地喊它「央視爸爸」,因此在恢宏國民的生理、里,從央視內部出來的人必然也是交易才氣極強,辦事謹嚴當真,各方面都欠好挑出來刺的那種。
❷ 央視主持人方靜間諜門是怎麼回事
目前還是「虛假宣傳」,而且阿憶已經道歉,並且方靜保留下一步進行法律方面的權力。
這件事,無非就是:方靜即將付出,希望引起社會關注。央視現在受到地方台競爭壓力,也搞下「湖南娛樂航母」那套。
❸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5篇
《奮斗新征程——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於2022年3月9日20:00 在CCTV-12社會與法頻道首播。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 觀後感 及感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1
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莫迷離,莫彷徨。
——題記
生命,是一個神聖而又充滿活力的名詞。隨著「哇哇」之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有人說,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天使,這些「小天使」在他們呱呱墜地時,就意味著他們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將因他們的存在而變得不同。
每一個人,生存於天地之間,總有他應完成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總會遇到種種挫折與困難,而在這些人當中總有把挫折認為是命中註定,不可逆為的。
或許,世上存在著「命中註定」這樣的事,但我們真的就只能聽信命運嗎?人的生命就該被「命中註定」這幾個字束縛嗎?
當屈原被放逐的時候,當21歲的霍金不幸患上盧伽雷氏症的時候,當海倫陷入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的時候,他們只是為他們的遭遇而感嘆是「命中註定」嗎?
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員,事業非常成功,可正當她准備去參加一個國際比賽的時候,她被確診為骨癌,她面臨兩條路:要麼截肢,要麼死亡。身為一舞蹈演員,失去了雙腿就像失去了生命。最終,她選擇了輝煌,選擇了那一瞬間的展現。當她站在舞台上時,她步伐輕盈,絲毫看不出是個重病在身的人。然而,當她走下舞台後,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這,是一個真實的 故事 。
每個人的生命,因為有了不同的追求,有著不斷的奮斗,才變得愈加精彩,才愈能展示生命的意義。奮斗注入身體,使人的生命不只是一副空虛的軀殼,使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人的一生,不求你活得轟轟烈烈,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但至少,你奮斗過了,於是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不要枉費青春,在人世間如同過客般白走一遭,如能「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麼,此生無憾矣!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2
古往今來,名人輩出。有的為自己的人生奮斗,有的為夢想奮斗,有的為祖國奮斗。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他們都以堅強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正如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困難的,只要你願意攀登。耶!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困難。人們想出了所有的解決方案,人們創造了所有的奇跡。
生活在這里的人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和奮斗。然而,有些人更喜歡選擇他最好的時候短暫的安慰。我浪費了一生。
我從小就聽老師講過這樣的故事:
晉代的車胤從小就勤奮學習,但由於家境貧寒,父親無法給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去買燈油讓他晚上學習。所以他只能白天背詩。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誦一篇 文章 ,突然看到許多螢火蟲在地上飛舞。閃爍的光點使的一些作品在黑暗中刺眼。他想,如果把很多螢火蟲放在一起,豈不成了一盞燈?
於是,他去找了一個白色的絲綢口袋,然後抓起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然後把口袋綁好,掛了起來。雖然不是很亮,但勉強可以用來看書。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抓一隻當燈用。由於他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了一名高級官員。
同一個朝代的孫康也是如此。因為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睡。他覺得這樣浪費時間很可惜。一天晚上,孫康從睡夢中醒來,看見一縷光線從 大雪 中透過窗戶射進來。又累又失落,他不顧寒冷跑到雪地上看書。手腳都凍僵了,我就爬起來跑。在那之後,盡管下雪的晚上很冷,他還是會出去學習。後來,他也成了高官。
這些古人的愛與奮斗精神值得研究。現在條件,科技都在慢慢提高,都比以前好了。與他們相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工作?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3
時光會倒流嗎?太陽會西升東落嗎?我可以糾正昨天的錯誤嗎?我能夠撫平昨日的創傷嗎?一句出口的惡言,一記揮出的拳頭,一切造成的傷痛,能夠收回嗎?
不能!過去的永遠都過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只為它——我的理想,偉大而神聖。我的理想是一名軍醫,盡管我知道這一路會有許多艱難險阻在等待著我,但我並不害怕,因為我會奮斗,奮斗才會有希望。而這也需要機會來鍛煉自己。夏賓說過:「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並抓住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僕。」不要抱怨沒有機會,其實,它存在於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里。我抓住了它,也就等於向理想邁進了一步。
舟有舵,才不至於迷失方向,樹有根,才能長成合抱的大樹。只有自己真正有了理想和目標,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就應該努力奮斗。「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勞動是光榮的,如果你承諾過什麼,就應該用行動來說明你的諾言。
只有奮斗才能把幻想就現實,才能把寶典變為財富。夢想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努力奮斗,就能得到回報,甚至更大的收獲。不要想像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忘記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想著明天的種種,今天的時光也將白白地流逝而去。明天是一個未知數,為什麼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費在未知的事情上呢?為何不去奮斗一下,努力一下,去主宰一下自己的目標呢?
相信自己吧,有過努力,奮斗過後,必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哪怕只是一個短暫的接觸,都是值得的。
奮斗才會有希望,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獲。
這便是我對於奮斗的認識。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4
美好的人生需要去創造,去發現。上帝給予每個人平等的待遇,如果將人生比作星空,那我們的夢想就是掛在星空中那渺小微弱、隨時會失去光芒的星星,可是為什麼有的人會成功,而有的人會失敗呢?
有的人會說:是上帝,是他奪取了我的一切。不!不!你這只是一種為了掩蓋真相的言辭罷了,你永遠無法想像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後,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當你整天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們卻在埋頭苦學,只為能有美好的未來。
大家對馬雲這個人一定非常的熟悉,人人都羨慕馬雲的成功,但是大家要清楚,馬雲能夠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是通過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換取的。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僅考了一分,馬雲感到灰心喪氣,認為自己並不是考大學的那塊料,便開始在外打拚。18歲的馬雲常常望著前方,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心想: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過下去了嗎?馬雲感到不甘。
在19歲時,馬雲又一次進行高考,很不幸的是,數學只考了19分,但馬雲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勤奮努力。20歲時,他再一次進行高考,竟然考了79分,這絕對是馬雲數學史上分數最高的一次,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才鑄造了今天的馬雲。
海倫凱勒因為一場大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在自己老師的幫助下考上了重點大學,最後還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教育 家。
馬雲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人,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傳千古。就連他們都能堅持努力下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奮斗?就算做不到像他們一樣好,但是回頭想想當時的我們也曾努力過,奮斗過。
作為中學生的你還在想什麼?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吧!奮斗吧!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5
記得曾經《景豐苑》上曾經刊導過一篇《尋找真實的我們》的文章,那時的我們整天垂頭喪氣,怨天尤人,失去了青春的活力。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尋找真正屬於青春期的我們。
走過了溫暖的春天,飽受了炎熱的夏天,迎接來了豐收的秋天,我終於找到了我們原來的樣子。
公雞剛打鳴,天空還有幾點閃閃星光。可校園里的黑影正再趕往教室的路上,他們為什麼那麼匆忙,是干什麼呢?哦!我看見了,他們都拿著書本從樓梯上下來,在新鮮的空氣中讀書。
太陽出來了,花兒,鳥兒這時才醒了,當花兒看到這一幕時,他努力的散發著自己的清香,鳥兒不甘示弱,在莘莘學子的身邊歡快的飛來飛去,好象在為這樂章伴舞。頓時,校園里生機勃勃。
中午時,當你走進教室,好像教室沒有人,只聽見一首和諧的歌曲,那時同學們寫作業時鋼筆發出的聲音。如果這時你來到教室,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對於學習得人更是一種享受。
到了群星閃耀的夜晚,那本是我們進入夢鄉與周公聊天的時間。但燈光依然久久不能熄滅,樓道里仍有耳熟的ABC,教室里的音樂仍為停。
秋天,一個豐收的季節,我看到了滿筐的碩果,我找到了真實的我們。你如果要問我:「他們在干什麼,問了什麼這么做。」我會自豪的說:「我和他們一樣有希望,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的人生才會精彩,奮斗的生命最可愛。」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及感悟5篇相關文章:
★ 奮斗新征程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心得10篇
★ 2022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5篇】
★ 觀看《奮斗新征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5篇
★ 2022年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5篇
★ 奮斗新征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優秀觀後感10篇
★ 央視奮斗新征程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5篇
★ 奮斗新征程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心得體會【五篇】
★ 奮斗新征程2022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觀後感(精選十篇)
★ 《奮斗新征程》2022鄉村振興節目觀後感5篇
★ 《奮斗新征程全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2022觀後感10篇
❹ 天網2019最新一期是什麼內容
天網是復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一制檔以過去發生在我國法制建設道路上的大案/要案/名案為主的記錄片欄目.是展播社會法治類紀錄片和系列紀實專題節目的重要平台.節目對大
嫌疑指向一名行蹤詭秘的女子。頻頻失竊,案件偵破難覓玄機;緊密排查,民警揭開搭訕背後的伎倆
❺ 央視一級播音員方靜涉嫌間諜門被抓,如今咋樣了
央視中的主持人都是才華與顏值兼備,有些女主持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顏值,但是偏要憑借自己的才華,他們每天在舞台上光鮮亮麗的主持節目,其實在台下也有很多艱辛的故事。
03
方靜最後一次面向觀眾是在俄羅斯紅場上舉行的大閱兵,從報道中看出方靜面目紅潤,氣色非常的不錯,觀眾都在等候著她出現在央視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44歲的方靜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其實方靜的身體早在很長時間之前就已經受到了傷害,身患癌症的她一直在硬撐著,她無法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舞台,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台灣男友一直守護在她的身邊。讓方靜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在2015年方靜因為癌症在台灣去世,客死他鄉,對於這則消息央視中的同事十分的惋惜,而方靜的父母更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每天都在悲傷中度過。
至今已經離開5年的時間,本身前途一片似錦她卻因為不實的報道付出了代價,如果沒有那個傳聞,方靜將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❻ 孫山、張海、東東、小麗、是哪部電視劇中的人物
《普法欄目劇》。
採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欄目劇形態,運用真實再現、情景劇、系列劇等手法,在和全國普法辦等部門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廣泛搜集素材,進行二度創作,生動普法,弘揚正氣,震懾犯罪。
【主持人】
屠化
2001年,作為央視第一批小主持人,主持《風車工作室》《新聞袋袋褲》。2011年參加第六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獲銅獎。2012年主持《普法欄目劇》。
王筱磊
2000年參加央視榮事達杯主持人大賽,榮獲「優秀獎」和「觀眾最喜愛的主持人」獎,中央電視台 社會與法頻道 《一線》《平安365》《普法欄目劇》擔任主持人。
❼ 《一個人的西部》讀後感
這本《一個人的西部》是雪漠老師眾多書中銷量非常好的一本書,2015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經兩年了。這本書的緣起也很特別,正如在本書的序中所說,「多年前,我就想寫一部書,講一講涼州的人和事,主要是應學生們的要求,記下我生命中的一些痕跡。他們的意思是,我過去的事,是一種消失的歷史,但它不僅僅是我自己的回憶。因為那生活已消失,我的寫,就變成了一種定格;還因為我升華了生命,改造了命運,我的那種定格,也就有了另一種意義和價值。那些回憶,便不僅僅屬於我自己了,它同時也屬於社會。
關於前一點,當然是一個大理由,後一點,是,或不是都不要緊,能留下些或許能對別人有價值,能讓別人也改造命運的東西,我一直是願意的。不過,少了緣起,這書便難以成事。
老祖宗很講究緣起。緣起是一粒種子,沒有緣起,硬是做一些事情,會吃力不討好的。以前的平日里,我總不將那閑事掛在心上,也很少回憶過去,要找回那些過去生活的痕跡,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
碰巧,2012年9月,兒子陳亦新結婚,我負責請東客——東客是涼州婚事上獨有的稱謂,它相對於西客:新郎一方請的客人,叫東客;新娘一方請的客人,叫西客——只好逼著自己追尋逝去的年華。當然,也翻閱了一些日記,看看該請哪些人。沒想到,這一下,竟激活了我的記憶。我才真正明白,為啥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懷念老家,就會回憶小時候的事;為啥人要落葉歸根。那真是一種浸入靈魂深處的懷念,揮之不去的。
在某個傳說中,人死後,靈魂必須撿完前世的腳印,才能實現升華,再次投胎。這一次,我就像那撿拾前世腳印的靈魂,一路搜尋了去,等於將自己的過去半生又走了一遍。其中不乏溫馨和詩意,也有著對人性的洞悉。
真是有趣。
也因為撿拾了過去半生的足跡,寫這部書的諸緣也就俱足了。
因為這緣起的特殊,我在此書中,也記下了東客們三十年前後的變化。從那些變化中,你可以直觀地看到很多條命運的軌跡,從中,你或許就能發現,不同的心和文化,會導致怎樣不同的命運。要知道,我的東客們散布於各個領域,各顯境界,各有洞天,隨意拾得一葉,也十分好看呢。
那麼,就當咱追憶似水年華吧!」
從序中我們知道了這本書的緣起是因為雪漠老師兒子陳亦新結婚,因為要請東客,在請誰上面,激活了雪漠老師過去的很多回憶,這本書的緣起也就具足了。這本書雪漠老師從自己的童年寫起一直到自己明白之前,記錄了自己是如何從改變心入手,進而改變行為,從而重鑄靈魂,完成自己的。也記錄了他的鄉親、同學、朋友、同事等,他們都是從同一個起點開始,走進了不同的世界,走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所以說我們只要隨意拾得一葉,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都能看到一種命運的必然性和選擇與命運之間的故事。
雪漠老師的這本《一個人的西部》一經出版,頓時引起一股熱潮,在一些學校、企業、機構、還有一些人群中爭相傳送,出現了一股西部熱,剛讀後感就不知道寫了多少篇,下至小學生,上至學者都寫讀後感,在雪漠文化網上也掀起了一陣陣浪潮,各地的讀書會也以這本書為主題共讀分享。這本書正如腰封文字所說,這是一個人的戰斗史,而對手,是自己;這是一個人的成長史,而果實,是人格;這是一個人的命運史,而密碼,是心和行為。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正是自己嗎?也正如陳彥瑾老師在編輯封面文案中所說的我們終此一生,不過是要窺破虛幻,在變化的世界裡,成就一個完善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總體的概括和分享。今天我主要分享的是這本書中關於雪漠老師的父母對他的影響的一些內容,因為我們這個是親子閱讀分享,也是我自己非常感興趣的部分,我也想從中吸收和學習一些方法和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去運用和改變自己,那麼就讓我們正式開啟今晚的分享模式吧。
在《一個人的西部》中,一開篇,就有雪漠老師寫的關於父親和母親的文章,母親站在豐收的院落里、忘不了父親憨憨的笑、我眼中的好人,就是爹那樣的人。雪漠老師的母親是一個個性剛強、強悍、不服輸的西部婦女,如果大家看過《大漠祭》,那裡面靈官媽的很多細節,都源於雪漠老師的母親。她經常幫助村裡人,有好吃的,常會讓給別人,也非常勤勞。收割麥子時,她一個人一晝夜能割別人三天的麥子,掙三倍的工分,在雪漠老師的記憶中,母親每天一大早就會下地幹活,從這些細節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強悍勤勞的婦女,一個母親對孩子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她身上這些珍貴的品質了,所以我們也能從雪漠老師身上看到這些品質,他也有狼一樣的強悍,只是他的這些強悍打敗的都是他自己身上的貪嗔痴慢等,他的對手也永遠只是他自己。勤勞就更不用說了,他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沒有人會為了戰勝自己的睡眠,睡前喝大量的水,因為鬧鍾已經無法叫醒極度缺覺的雪漠老師,更不會有人為了戰勝瞌睡,冬天用冷水澆頭,頂著滿頭的冰渣子寫作。他的這些強悍和剛強一部分也來源於母親,因為他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
雪漠老師的母親還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這也源於母親信佛,她自己撫養想被人丟掉的外歲女,雖然很辛苦,但是無怨無悔,因為她覺得本來就該這樣。至今,雪漠老師的母親已經70多歲了,也依舊很勤勞,並將自家院落經營得十分富足,在母親站在豐收的院落里這節大家就可以看到這方面的描寫。
還有一個細節是,雪漠老師的母親看到別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很喜歡,就說以後她也買一輛,就被村裡人嘲笑,說等你買了自行車,我就買飛機了。這件事情一直是母親激勵雪漠老師的一個細節,她告訴雪漠老師,不能讓人望了笑聲,言下之意是讓雪漠老師不要認輸,努力奮斗,不要讓人看不起,這是一種做人的尊嚴和自信。雪漠老師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是她身上的這些閃光的品質卻是對雪漠老師最大的影響,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父母的品質和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
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一個公益廣告吧,韓國的一個母親是個賣水果的,她也沒有什麼可以教孩子的,她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用行為表現一份愛,她在那裡切水果,女兒拿起一個菠蘿,無法下手,她很利索的將菠蘿去皮切開,女兒放學看到同學們都吃冰棒,而自己忍不住舔嘴唇時,回家後吃到母親為她做的菠蘿冰棒,她就想把這么好吃的菠蘿冰棒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吃到,但是因為缺少經驗一個下午一根冰棒也沒人要,母親就教給她,讓她去學習一下別人怎麼賣東西,聰明的女兒一下子就明白了,回家自己做了菠蘿冰棒,在學校門口去賣,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公益廣告,一個偉大的母親莫過於教會孩子如何生活,如何融入社會。所有的一切莫過於言傳身教了。
雪漠老師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老實、憨厚、質朴、正直的人,他的人品,就如他憨憨的笑容一樣。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他們自己家裡都過得非常貧窮,但是雪漠老師的父親還會幫助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他為人非常真誠熱心,村裡有個老人大出血,不能用馬車送,父親等人就用扁擔抬著門板,做成擔架,走了一夜,把老人送到醫院搶救。還有他們家只要來了吃不上飯的古浪人,即使自己家也吃不飽肚子,也會給他們一些面,有時候也會到別人家要些面,拿給他們,還讓他們在自己家裡住上一段時間。他隨時都會盡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每次家裡來了客人,都用殺雞來招待,這是當時最好的東西了。雪漠老師工作後,給家裡買了很多小雞仔,本來想著養大了改善生活,卻被父親全部用來招待客人了。可見父親人的實在和真誠。在當時那個年代,父親敢呵斥前來地主家進行抄家、刨炕、威脅的貧下中農,說大家都是人,你們咋能這樣。在雪師父親的眼裡,是沒有階級區分,他只知道大家都是人,這是一種怎樣的胸懷。
雪師的父親從小給他樹立的都是一個高大的父親形象,就像一座山,不但給了他依靠,也給了他鼓勵,更給了他一個學習的榜樣。他在城裡上學時,父親用肩膀背著一袋面,走在前面,他走在父親大大的腳印上,希望能像父親那樣強大,那個背影給了雪漠老師很大的鼓勵,就是天塌下來,也壓不垮的這個高大的形象。所以當父親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可以是人格,也可以是行為。
在當時那個年代,吃飯都是問題,但是對雪師提出買書的事,父親會無條件的答應,進城時雖然忘記了帶寫在紙上的書名,但是卻買回來了另外兩本書,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更是父親的承諾。他不會隨隨便便糊弄孩子。雪師的父親每次趕車外出見到書時,就會買上,他也會利用一切能借到書的機會給雪師借書,那個破四舊的年代,書也是非常難找,更是少,但是雪師的父親盡自己最大的心力做這些,就是這些書成為了雪師早年的心靈營養。一個並不識字的父親,能為孩子做這些,可見他的智慧,這已經不簡單是一本本書,更是一份愛。雪師說過,書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傳家寶,在《一個人的西部》中,雪師餓肚子也要買書,在城裡上中專的那幾年,他每個周末都會用自行車馱著一大箱子書回家,周日了又馱回來,書已經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後來參加工作了,就是買菜都成問題時,他依舊把所有錢用來買書。雪師也多次建議,要給孩子建立自己的藏書。
雪師的父親一直很樂觀,老是朝他憨憨的笑,從來沒有罵過他,沒有打過他,更沒有否定過他。別人不管誇雪漠老師什麼,就算他聽不懂,也會憨憨地望著雪漠老師笑,不要小看這個笑,他的笑,是雪漠老師小時候最大的鼓勵,所以雪漠老師一直很自信,即使沒有成功,即使受到了挫折,雪漠老師也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就是因為他父親的笑。他永遠都忘不了父親憨憨的、鼓勵的笑。而現在我們的父母會有多少能真誠鼓勵自己的孩子,估計就是一個真誠的笑也很少了,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好,不夠優秀,甚至做些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的事情。愛變成了控制,甚至被物慾化。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播放了一部紀錄片叫《鏡子》,不知道一些家庭有沒有看過,我想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都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從中可以思考和學習一些東西。其實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問題家庭的教育模式,很多時候是家長出問題了。回過頭來,我們看看雪師的父母,雖然他們都不識字,但是他們身上有高貴的品質,雖然他們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但是他們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他們家有個傳統,就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個傳統從雪師的父母傳給了雪師,現在雪師把它傳給了兒子陳亦新,以後這個傳統肯定會傳給雪漠老師的孫女清如,會一代代傳遞下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家寶。
雪師的父母不識字,對他做什麼都不太管,對文藝節目之類的東西也不懂,但是雪師上學時每次上台表演節目,都是父母最高興、最驕傲的時候。他們看到很多人喝彩、鼓掌,就知道自己的孩子演得好。那時,他們就覺得雪師以後肯定有出息,這是對自己孩子極大鼓舞和支持,他們對雪師也很放心,讓他自己隨意安排自己的很多事情,正是這種自由的家庭氛圍,讓他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發展。現在的很多家庭,就是因為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導致很多孩子想離家出走,要麼早戀,要麼沉迷游戲。
到底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出了問題呢?
現在很多家庭出了問題,其實更多的是父母的問題,孩子是父母的復製品,復制著父母的缺點和優點。我們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並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父母只有完善自己的人格,讓自己具有良好的品質,並有夢想有追求,讓孩子也有自己的夢想,並永遠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夢想。還要在家裡營造寬松自由的家庭氛圍。只有從自己改變,才會真正改變一個家庭,改變自己的孩子。
我很幸運能遇到雪漠老師,並看到這本《一個人的西部》,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也一直很頭疼,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延續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明知道有很多不可取的地方,但是還是無法改變這種傳遞鏈,有時候發現自己罵孩子時都用的是父母罵自己的語言和方式,連發脾氣都是一模一樣。記得外國的一個公益廣告就是這樣的,孩子在模仿和復制著父母的行為和情緒。我也非常想掙脫這種傳遞鏈,但是無論看多少育兒方面的書都無法改變,道理上的知道並不代表能在現實中做到,自己該發火時還是會發火,該不明白時還是不明白。直到遇到了雪漠老師的書,參加了雪漠家長班和創意寫作班後,自己才開始慢慢發生改變,我才明白只有把這種傳遞鏈打破,重新裝上新的程序慢慢讓新程序運作起來,自己的生命發生了改變才會去影響和改變孩子。
❽ 關於央視十台播放的間諜佐爾格```
博士間諜——佐爾格 ------------------------------------------------------------
舉止高雅,氣度雍容的理查德·佐爾格是二戰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誰也不會想到,這位畢業干柏林大學和基爾大學的博士,在東京德國使館內有單獨辦公室並與使館官員親密無間的著名記者競是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國要發動對蘇戰爭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會在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作出的准確判斷已作為諜報活動的典範載入史冊。他的膽識和智慧一直為人們所稱頌,被譽為「最有膽識的間諜。」他的信條是:不撬保險櫃,但文件卻主動送上門來;不持槍闖入密室,但門卻自動為他打開。
2.1大使和記者
1941年11月23日,星期四清晨五點鍾,德國駐東京大使尤金·奧特少將向柏林發出絕密電報通知外事局:德國《法蘭克福日報》駐東京特派記者理查德·佐爾格和另一名德國人馬克斯·克勞森被捕。兩人因「叛國通敵」罪被日本警察局拘留已經6天了。
電文說:「經再三追問,日本外務省才答復說,懷疑佐爾格和克勞森通過日本中間人與第三者勾結。我雖已提出要知道目前的審訊結果以便通報德國,但由於調查還在進行中,一時無從了解。
「經查詢,這個消息已由日本外務省證實,他們只說人已被捕,但此事應予保密。」
消息傳到德國大使館,上下嘩然,人心忐忑。
理查德·佐爾格博士是位東京的德國人中有聲望、有影響的人物。他曾在上海為幾家德國報紙工作過,以中國通著名。1933年9月他到達東京,持有德國高級外交官分別寫給東京使館和日本外務省的介紹信。
歐洲人生活在一個亞洲國家,總感到周圍環境閉塞而壓抑,他們對這位新來的人很快便產生了好感。佐爾格熟悉中國事務。
深受使館人員的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某步兵團中服役,榮膺二級鐵十字勛章,因此,大使和武官對他都另眼看待。他是《法蘭克福日報》記者,論資歷、閱歷都當之無愧,再加上他那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深受同行們的尊敬。他因精通日本政治而名噪一時,令人艷羨,凡持有與他來日本時同樣介紹信的德國訪日官員、記者竟相前來登門拜訪。
佐爾格在東京這個世界裡算得上是個人物。盡管他像波希米亞人那樣愛出風頭、自大、偏執,酒後尤為突出,這使一些德國同胞有些反感,但總的說來,人們認為他是個嚴肅而有天才的人,具有一種天生的魅力,令人親睞,特別討女人喜歡。
東京的德國僑民們身居世界的另一端,不受德國發生的事件的干擾,因此德國僑民界仍然是1933年1月希特勒執政前的德國社會的縮影,反納粹的觀點還可以謹慎地流露。在這個社會中不存在咄咄逼人的納粹狂熱氣氛,大使本人也以中庸的態度著名。
佐爾格卻經常擺出一副局外人的極端主義的姿態,人們認為這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標准德國退伍軍人的表現。
1934年,佐爾格到日本後不久便參加了納粹黨海外支部,3年後又成為納粹新聞協會會員。
這樣一位傑出的記者被捕的消息一經傳開,東京的德國各界人士莫不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置信。他的德國記者同行們立即聯名寫信給大使,一致表示支持佐爾格,懷疑對他提出的指控。他們往監獄給他送東西,並要求去探望他。
奧特將軍跟在東京的其他德國人一樣,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日本官方直言不諱的說法,認為佐爾格絕不會有叛國的嫌疑。奧特從1934年擔任駐東京武官時起就與佐爾格認識。佐爾格是大使館的常客,也是奧特的親信之一。他倆經常對奔,在使館院子里共用早點,同去日本鄉村旅行。
佐爾格的見解和情報來源使奧特大使很滿意,並定期與其顧問們進行討論。大使把他看作私人朋友、最可信賴的同胞。
歐戰爆發以來,佐爾格受大使館聘用,負責編新聞簡報。因而他在使館內設有辦公室,在那裡閱讀柏林發來的官方電訊稿。
為這份差使,他在使館里正式領薪俸。身為卓有成就的新聞記者,又是立過汗馬功勞的退伍軍人,佐爾格與陸海軍武官打得火熱、交往很深,他們常在一起交換情報資料,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
像這樣一位有聲望.交遊甚廣的人似乎不可能是當前被指控的主犯。至於那位馬克斯·克勞森,大使倒還聞所未聞。
奧特將軍聽說這兩人被捕,立即認為他們是日本上層人物反德陰謀的犧牲品。奧特在電文中說:「使館人員和當地德國人普遍認為日本警方懷疑錯人了。據我了解,佐爾格與一名接近近衛公爵集團的情報員保持聯系。」當時,近衛集團剛倒閣不久。而1941年10月,正是決定遠東地區是和平還是戰爭的日美談判進入關鍵性階段的時刻。因此奧侍在電文中接著說:「關於談判進展的情況,據說屬於國家機密,已落入佐爾格手中,因而佐爾格可能成為某種政治報復或政治陰謀的犧牲品,我們不能排除控告佐爾格一案背後存在著反德勢力的可能性。當前東條英機兼內相,掌管警察。我已向東條首相提出要求,盡快了結此事。」
德國外事局比較審慎,在收到東京發來的電報後首先去試探日本駐柏林大使小島將軍。他是東條首相的知己,曾代表日方促成德日友好軍事同盟。
「這純粹是司法部門和警察的事,」小島以公事公辦的態度回答說,「根據日本慣例,他們不受任何政治勢力的影響。很自然,從外交政策觀點來看,佐爾格的被捕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相反地,如果沒有確切的理由懷疑他,警察是決不會決定逮捕他的。」
這種回答不能令人滿意,也十分令人不安。經過再三詢問,小島才含糊其詞地透露:很可能佐爾格被控告支持了國際共產主義的運動。
「這根本不可能。奧特大使和使館工作人員一致懷疑對佐爾格的指控,」一位曾在東京任過職,很了解佐爾格的官員說,「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共產主義傾向。」
德國人對此事十分關心,認為在這微妙的時刻,決不能讓這一事件危害德日軍事、政治和經濟全面合作關系。
幾天後,日本檢察署根據對案件的初步調查結果向德國使館提交了一份簡短的照會,其內容由奧特將軍電告柏林。照會說:「經我方調查核實,佐爾格本人已供認,長期以來他一直在為共產國際工作。有關案件的進一步調查正在著手進行。」
聽到這駭人聽聞的消息,德國人愕然,整個德國都感到震驚。
2.2入道之前
1895年10月,理查德·佐爾格出生在高加索地區一個油田附近的小鎮。他父親是位工程師,為一家瑞典諾貝爾利息投資的石油公司工作。他的母親是俄國人,比父親年輕得多。
當理查德3歲時,全家遷往德國,在柏林郊區利奇特費爾德的一個大宅院里定居。在9個孩子當中理查德最小,在男孩子中排行第四。他與母親很親近,而且終生如一,每逢母親生日他都要寄去禮品或拍發電報給予祝賀。
佐爾格小時候是個敏感而膽怯的孩子,他喜歡在卧室里通宵達旦地點著燈。他為人隨和,哥哥姐姐們都喜歡他。他的家裡很和睦,童年幾乎是在一個典型的柏林小康家庭里平靜度過的。他父親後來成了銀行家。在他父親死後,每個孩子都繼承了一筆遺產。
佐爾格的高中時代是在利奇特費爾德度過的。那時他已是個體格健康。身材勻稱的小夥子,常常為自己的體育素質感到自豪。他特別感興趣的課程是歷史和文字。
就在他上高中期間,他自願報名參了軍,被分配到第三野戰炮兵團學生旅,先是在西線同法軍、後是在東線同俄國人作戰。
在一次戰役中他的右腿被彈片擊傷,被送往柏林陸軍醫院。
佐爾格在住院休養期間集中精力學習,回到母校參加了高中畢業考試,結果名列前茅。身體恢復以後他又返回原來的部隊。
3周後又負傷,但這次可重了,兩條腿都被彈片打折,留下終身殘疾。由於他作戰勇敢,被提升為軍士,並被授予二級鐵十字勛章。
佐爾格受傷後被送到哥尼斯堡大學醫院。在那兒,年輕的佐爾格在思想上和性格上經歷了一場革命性的轉變。
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佐爾格接受過戰火的洗禮,曾兩次在戰壕中作戰,但卻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做什麼。佐爾格說:「我們雖然在戰場上拚命,但我和我的士兵朋友們沒有一個了解戰爭的真正目的,更談不上它的深遠意義了。」
他的思想陷入極度的混亂之中。他冥思苦想,不斷地回首往事,追溯自己生活經歷中的每一個細節,茫然地探索著自己的事業,但經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狀況之中。
在茫茫黑夜中,他終於發現了一絲光輝,那就是共產主義。
他開始如飢似渴,但漫無計劃地閱讀德國和俄國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經典著作。「作為攀登馬克思主義的階梯」,他還廣泛涉獵希臘哲學家和黑格爾的作品。他的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他的道路越來越寬廣了。從此以後,他逐漸成為一個自覺的共產主義戰士。
1916年10月,佐爾格就讀於柏林大學經濟系,他的計劃是「除了學習外還要參加有組織的革命運動」。1918年元月,佐爾格正式退伍而就讀於基爾大學,攻讀國家法和社會博士。
他的求知慾在這里受到激發。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在這里結識的科爾特·格拉契教授。格拉契是一位早年留學英國的經濟學博士,對政治懷有滿腔的熱情,他本人則具有強烈的左翼思想,對青年人影響很大,他孜孜不倦、誨人不厭的態度亦令年輕人敬愛。佐爾格所參加的學習小組常在他家中集會。在德意志帝國勢必戰敗的氣氛中,他們熱烈地討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佐爾格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
不久以後,佐爾格便加入了新成立的德國共產黨,在此同時,他從基爾搬到漢堡,繼續完成他的博士論文的最後部份。同時他又積極地參與建立青年人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培訓黨的地方組織幹部。籌建黨的地下支部等工作。他的公開職務則是大學助教、煤礦工人、報紙編輯和記者等。他還作為地區代表出席德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也就在這段時間里,他同克里斯蒂阿尼結了婚,她當時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1923年下半年,莫斯科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來到德國,佐爾格在柏林和法蘭克福兩次與他見面,從此開始接觸蘇聯共產黨。第二年4月,德共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法蘭克福召開,蘇聯派了一個由6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其中有蘇聯軍事情報局即紅軍四局的成員。佐爾格再次與前蘇聯共產黨接觸,這次見面是佐爾格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轉折點。四局的特工人員早已注意到佐爾格的表現和他的經歷了,認為佐爾格是一位理想的特工人眩經過幾次談話之後,四局的人說:「你若有興趣加入四局的話,就到莫斯科來罷。」佐爾格欣然表示同意。
1924年10月,經過德國共產黨的精心安排,佐爾格持合法的德國學生旅行護照,偕妻子途經柏林前往莫斯科。
2.3莫斯科——中國之行
佐爾格一到莫斯科就受到了上等的禮遇。他們被安排在盧克斯飯店住下,四局局長別爾津將軍親自登門造訪。初次見面,別爾津就被這位精明、富有活力的德國人所吸引。他們還一起討論共產國際的情報來源和軍事情報與政治情報的關系等問題。佐爾格敏銳的政治頭腦.淵博的國際知識和對國際事務的精闢見解和分析給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佐爾格看來,蘇聯共產黨富有生氣,是世界各國進步組織的中堅力量,能為這樣一個組織貢獻一份力量,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業。
很快,他便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並被安排在紅軍四局共產國際情報處工作,負責收集有關各國工人運動、政治經濟問題方面的資料,處理和聯系各國共產黨的黨務問題。佐爾格對這份工作頗感興趣,他的經歷、知識和智慧與這種工作亦頗為相稱。
接下來的幾年,佐爾格便頻頻穿梭於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斯堪的納維亞、倫敦和莫斯科之間。他的工作幹得很出色。他與別爾津成了關系要好的朋友。
德國共產黨組織的武裝暴動失敗後,蘇聯領導人開始把注意力從歐洲轉向遠東地區。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還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民族革命斗爭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在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社會主義的希望和改變世界力量的平衡的遠景。莫斯科決定把情報。諜報和宣傳機構的工作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為此,莫斯科曾以共產國際的名義派遣許多間諜小組到中國來。
小組成員有蘇聯人,也有德國人。這些小組除與中國共產黨進行黨務聯系外,主要任務是收集有關中國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情報資料。
但是,1927年中國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遭到血腥的殘殺,國民黨在上海的暴行尤為殘酷,蘇聯遣往中國的間諜小組也遭到破壞。緊接著,日本吞並中國的野心越趨明顯,亞洲籠罩在戰爭即將來臨的恐怖氣氛之中。莫斯科急需有關中國的情報,必須重新建立被破壞的間諜組織。
1929年,佐爾格被召到莫斯科,經過與別爾津的幾次談話之後,別爾津便決定把佐爾格派往中國。別爾津認為,佐爾格不僅有在國外可以作為很好的護身符的記者身份,而且他還是個訓練有素的政治分析家,他那扎實而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經驗或許有朝一日還能派上用常佐爾格幾乎是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去迎接他的中國之行的。
他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敬仰已久。他認為這次中國之行對他個人是極為重要的。況且,他已認識到親自到遠東地區開展工作的重要性,而當時僅有少數「政治觀察員」認識到這一點。
佐爾格接受任務後馬上回到柏林,經過一番喬裝打扮後,就准備起程了。他按計劃去辦德國政府頒發的、填有他真實姓名的合法旅行護照,然後又在柏林簽訂了兩項合同,從而公開確定了他的自由記者身份。這兩個合同,一個是與一家社會學雜志出版社簽訂的;一個是與一家農業報社簽訂的。佐爾格給《農業報》的經理說,他打算研究中國的農業狀況,並為該報投稿,作為他日後著書立說的基本素材。他認為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研究中國農業狀況對了解整個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佐爾格真是慧眼識珠,報社經理對他的見解大加贊賞,並表示積極支持,他還通過一位朋友為佐爾格搞到一張由德國外交部宣傳處寫給上海德國總領事館總領事的介紹信。
1929年11月,佐爾格離開柏林,途經巴黎去馬賽,在那裡登上一艘日本輪船,經由蘇伊士、科倫坡和香港,於1930年元月到達上海。與他一起到達的還有他的一位隨身報務員,稍後不久,四局派來協助工作的無線電技術專家馬克斯·克勞森相繼到達。
30年代的上海分為三個部分:一為上海城區,一為美、英、法、日等國共同管轄的公共租界;一為單獨劃分出來的法租界。
它既是中國工業的中心,長江流域的主要港口,又是各種勢力范圍犬牙交錯、相互重疊之地。
大批洋貨通過這個港口源源而來,中外投資都集中在這里。
作為中國城市革命的中心,中國共產黨地下中央委員會的總部也設在這里。20年代後期,由於西方爆發革命的希望破滅,上海便成為紅極一時的磁場,吸引著無數嚮往亞洲革命勝利的歐美進步人士。因此,新聞記者、自由作家、進出口商、軍火商、冒險家、職業特務、僑民、工人、難民和陰謀家;芸芸眾生、污合之眾一時雲集。
佐爾格沒想到他所嚮往的地方竟是這個樣子,雖出乎意外,但他還是喜歡這塊土地。
佐爾格到達上海的最初幾個月里,雖然表面上顯得不露聲色,但在暗地裡卻立即以上海為基地,著手建立情報組織網。他先持外交部的介紹信拜訪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通過領事館又結識了德國農業報的編輯以及許多上海的德國商人和德國外交官。
佐爾格一面廣交朋友,尋找情報的來源,一面潛心研究中國的事務。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他愛上了這片土地。
佐爾格以采訪、旅行等名目先後到廣州、漢口、南京等地收集中國的情報,了解中國從城市到鄉村,從經濟發達地區到邊遠落後地區的基本情況。
一次偶然的機會,佐爾格結識了《法蘭克福日報》駐遠東記者、著名美國左翼人士艾格妮絲·史沫萊特女士。通過她,佐爾格物色到不少中國「助手」,也正是通過她,佐爾格結識了日本大板《朝日新聞》駐華記者、精通中國事務的日本專家大崎保積。大崎曾是東京帝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的成員,對中國共產黨持同情態度。他與佐爾格對世界大事的看法比較一致,以後,他成為佐爾格的主要搭檔和最合適的合作者。
1932年元月18日,日本海軍與中國十九路軍開火。佐爾格慷慨激昂,帶著幾分武士眷戀戰壕的心情,親自給部隊分發手榴彈,同時他還采訪了上海各戰區的戰斗,親自感受了中國軍隊的力量,並從中國方面的德國教官那裡進一步得到有關中國和日本的戰術情報。
上海事變後,日本奪取滿洲後打算征服中國的意圖暴露無遺,英、美政府對蔣介石政府的態度急劇變化。佐爾格的任務變得更重了。他得設法了解日本的真正意圖,詳細研究日本的作戰方式,了解中國政治、軍事狀況,提供有效的情報以有助於共產國際制定對華政策。
佐爾格除了靠中國和日本的情報員外,還利用歐洲人給他提供情報。這主要是德國商人、領事館官員、南京的軍事顧問小組和歐洲記者。他作為一位記者,常周旋於總領事館的社交圈子和記者聯誼會之中。
他從南京的德國軍事顧問那裡了解到南京部隊的駐地、武器裝備、突擊師的編制、指揮官與蔣介石的關系等。依靠德國教官,加上中國「助手」的一臂之力,他搜集到了有關軍事工業的情報,還得到了南京軍火倉庫的藍圖。
他所收集情報大部分通過哈爾濱取道海參崴,或經廣州取道香港再轉送莫斯科。
1932年下半年,佐爾格被召回莫斯科,提前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別爾津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他去干。按佐爾格的說法:「如果不是為了崇高的事業,我將在中國一直呆下去,我已深深地迷戀上這個國家了。」
不管怎麼說,中國的3年之行對佐爾格本人來說是個經受鍛煉的大好時機。離開上海時,佐爾格已是一位精通中國事務的專家,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了。經歷了公開的以記者身份在上海這樣特殊的環境和中國內地進行諜報活動的風險,佐爾格的諜報經驗更豐富了,他的勇氣經受住考驗。然而最有顯著意義的是他結識了大崎保積和馬克斯·克勞森這兩個搭擋,這倆人成為他日後在日本完成他的諜報佳作的得力助手。
2.4卧底東京
佐爾格一回到莫斯科,便去四局總部拜見別爾津。別爾津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他在中國的工作大加贊揚,認為十分令人滿意,在四局內的影響很大。問他對未來有何設想時,佐爾格倒不急於表態,說等他那本有關中國農業的書寫成後再說。
別爾津邀請佐爾格當晚到家裡做客。在那裡,佐爾格受到了熱情的款待。
第二天,別爾津到他下榻的莫斯科飯店來找他,說他那本書可能寫不完了,總部有重要任務安排給他,要派他出國。別爾津試探性地問他有什麼選擇。佐爾格說他挑選亞洲,特別華北或滿洲。接著他又半開玩笑地說,他在日本也許也能幹點事。
就這樣,經過與別爾律的見面後,他在日本的任務就被明確地確定下來。別爾津告訴他:「日本是蘇聯遠東地區的心腹之患,日本和德國的合作將嚴重威脅蘇聯的安全。必須摸清日本的計劃,日本對德國的政策以及日本是否進攻蘇聯等問題。這一行動必須在日本本土上進行。我們必須在日本建立秘密情報小組,以便直接獲取重要情報。」稍微停頓一下後,別爾津接著說:「日本素以戒備間諜著名,要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條件下建立情報組織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只有具備特殊索質和才能的人才能委以這樣的重任,而你是唯一、當之無愧的人選」別爾津還告訴他、給他指派兩名助手,也就是無線電技術專家克勞森和日本人大崎,在佐爾格到達日本後,倆人將相繼回到日本與他聯系。
佐爾格接受任務以後,像往常一樣需要到柏林找個合適的掩護身份。還是現成的記者身份最合適,他在中國裝扮得滿像回事,而且確實贏得了優秀記者的名聲。不過,由於佐爾格在《社會學雜志》和《農業報》上所發表的文章產生的巨大影響,他這次是以熟悉遠東事務記者的聲譽回到柏林的,好幾家報紙和雜志都竟相前來與佐爾格簽訂合同。佐爾格最後選定偽是影響很大的《柏林交易所報》、《每日展望》、《地理政治》和荷蘭的《商業評論》四家報刊。
為了逃避審查,佐爾格重新申請了一張德國護照,使之從履歷看來,他是從中國,而不是途經莫斯科返回德國的。同時他還准備了一些身份證明,確保不對他過去的歷史追究太多。
1933年7月,一切准備就緒。佐爾格懷里揣著高級介紹信、記者證和嶄新的德國護照登上了旅途,他先到法國港口瑟堡,從那裡乘船經紐約到橫濱,於1933年秋天抵達東京。
當佐爾格到達東京時,那裡的政治氣氛像台風即將來臨的九月天氣一樣沉悶,暴力威脅懾人、人人自危。一年多以前,首相犬養毅在官邸遭一夥年輕軍官的槍擊。就在他到達前兩個月,發生了一起企圖刺殺全體內閣成員的陰謀事件。
在西方人眼裡,日本確實是個荒誕的國家。它在理論上是由一位神化的天皇統治,但天皇並不能直接行使權力。因此,這個國家實際上由一個官僚機構集中掌管著權力,在重大方針政策上遵循某一軍隊所實行的路線。由於日本陸海空三軍之間存在著嫌隙,尤其是陸軍內部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因而它執行的是一條目標飄浮不定的、甚至是輕舉妄動的路線。而這個民族則出名地堅韌、尊孔和勇於自我犧牲。他們規矩禮節往往叫人看不清他們的本來面目,但他們笑容可掬、彬彬有禮也使歐美客人感到安祥自在,有賓至如歸之感。
佐爾格到達東京的第一件事是去訪問德國大使館。新任大使還沒上任,佐爾格受到使館高級人員的熱情接待。幾個月前,希特勒政府開始執政。他剛從德國來,大家立刻圍住他,搶著向他提出種種問題,迫不急特地想了解祖國的情況。佐爾格從容不迫地回答他們的提問。他的話都很有份量,顯示出他是個有地位的消息靈通人士。初次見面就給使館官員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一見如故,談得很投契。
第二天,佐爾格手裡持著日本駐華盛頓使館給外務省情報司司長天羽榮二的介紹信登門拜訪。天羽是外務省數一數二的新聞發言人,紅極一時。他每周主持一次記者招待會,只有各國駐東京的首席記者才有資格被邀請參加。與天羽會面後,佐爾格被介紹給駐東京的許多知名的日本記者和外國記者。
不久之後,東京小組的核心成員克勞森和大崎陸續來到東京。他們不定期地與佐爾格交換和分析情報。大崎當時已是日本的名人了,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位老同學是近衛的私人秘書,而近衛在內閣中是強有力的,他後來出任首相,兩次組閣。
佐爾格還吸收了宮木佑德作為小組的第四名成員,宮木是位善於收集情報的「藝術家」,他總是孜孜不倦地搜集各種情報。
佐爾格認為,「假若我真能在日本開始我的學者生活的話,宮木倒是位理想的助手。」
與此同時,佐爾格開始申請加入納粹黨,一年以後就得到批准。之後,他又提出申請,要求加入德國記者協會。
在佐爾格看來,作為一個外國人,即使像他那樣是個德國人,要想直接打入神聖不可侵犯的日本政界去獲取情報也是不可能的,必須從德國大使館著手。為了獲得藏在大使館保險櫃里的絕密材料,必須博得大使的絕對信任。這就是他的主攻方向。他的信條是:不要把手伸向保險櫃,而要讓保險櫃自動打開,讓機密材料自動來到自己的辦公桌上。
1933年底,新任大使到東京上任。在此之前,佐爾格給《每日展望》撰寫的一篇有關日本的文章在德國頗受重視,大使在柏林曾仔細地閱讀過。這位記者的博學多才,他的文章材料之翔實、見解之深邃、論述之深刻無不給大使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後他又獲悉,德國外交部並非完全根據大使館的例行報告來對日本的政治狀況作出判斷,更多的倒是根據無所不曉,分析透徹精闢的佐爾格所寫的文章。於是大使便決定,在起草致柏林的報告前先同深知日本國情的佐爾格交換資料和意見。佐爾格與使館人員的關系本來就搞得不錯,這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是燦若明星。
佐爾格與使館武官尤金·奧特上校的交情給他幫了大忙。佐爾格到日本後不久,便拿著奧特的一位密友、《每日展望》的一位編輯的介紹信拜訪奧特。信中對佐爾格的能力大加贊賞,認為他在人品上和政治上也完全可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
奧特當時正為沒受到柏林的重視而發愁。他送在柏林的報告由於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根本不受注意,而他本人則一心想著飛黃騰達。
在這種情況下,佐爾格的光臨自然受到歡迎。奧特從心底里感激他的老朋友給他推薦的這位能人。由於佐爾格顯得很有教養、風趣、開朗活躍而大方,又當過兵,跟奧特一樣還上過前線,這使他倆一見如故。正像佐爾格自己說的:「這種友誼可能由於我曾經是一個德國軍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過仗、負過傷。奧特作為一名年輕的軍官也參加過那次戰爭。」另外,奧特和佐爾格都屬於同一代人,那年奧特40歲剛出頭,佐爾格剛滿39歲,這又使他們的交情容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佐爾格總是特別能跟德國軍官搞好關系。他可以憑老經驗,海闊天空地談論戰爭,既不危及他人,又不損害他的秘密使命。在與奧特的交往中,佐爾格的這種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佐爾格經常給奧特提供關於日本軍事方面的有用情報,或者是關於日本形勢的精闢見解,這充實了奧特交給柏林的匯報,增加了他的份量。由於他的幫助,奧特升了官,由助理武官升為武官,並從名古屋調到了東京。
奧侍在東京落戶後,佐爾格便成了他家裡的常客。佐爾格與大使及使館武官的特殊關系,使得他與使館人員的交往和大使館的關系更進一層。
1936年初,佐爾格發現日本的政局正面臨嚴重的危機。日本軍部中的青年軍官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要求有權監督生產,控制財政收支和干預政治事務,並要求把日本的人力和資源用於戰爭。他們提出的口號是「讓那些無能的政客們滾下台去。」
http://www.mov99.com/movie/2001121904592.html
❾ 央視著名主持人方靜是間諜 已於5月被捕,到底是真的假的
方靜間諜門風波:折射互聯網時代口無遮攔
隨著方靜重回熒屏,間諜門風波算是劃上了句號。不過,始於名人博客的這一風波,也不能不引起人們對於博客媒體屬性的一些聯想。
一個名人博客里的幾句話,經過口口相傳被放大,對另一個名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擾,進而演變成以訛傳訛的娛樂事件,這表明了網路時代網路媒體的傳播力,同時也凸顯出博客這樣的新興媒體的殺傷力。
隨著網民數量以爆炸性的速度增加,一個新聞事件從博客「出發」,通過網路傳播,然後傳導至傳統媒體,已經有很多例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正在進入「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尤其在TWITTER、FACEBOOK、博客這樣的新媒體風光無限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毋庸置疑,網路對信息的快速傳播和體現民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對虛假信息的傳播依然缺少懲戒機制。事實上,當博客、BBS、視頻的媒體屬性越來越強,成為公眾信息傳播的來源之一時,博客或是其他的網路信息,就不再是簡單的個體表達,任何人的「口無遮攔」,都可能對他人形成巨大困擾。這方面的例子不在少數,「史上最毒後媽」事件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一個渾身是傷的小女孩的照片,引發了網民對「史上最惡毒後媽」的人肉搜索,然而,最終的真相卻是,這個後媽「比竇娥還冤」。
類似的事之所以會不斷發生,在於網路信息的傳播力無比巨大,但真實性卻無法驗證。來自這些渠道的信息,在未經確定之前,相信或者不相信,全憑網民個人的判斷力。於是,原本很小的一個信息,很可能被無限放大,進而形成公眾事件。
這次的風波來自名人博客,也正是近年來所常見。網路上的博客自由注冊,是否名人自己所寫,難以證實。記得某明星就曾在自己的博客上以粉絲的口吻瘋狂跟帖,對自己表示崇拜。這雖然倒胃口,卻還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怕的是打著名人的幌子,背後卻是冒牌貨,在類似的風波中,網民無從判斷名人博客的真偽,也多少提升了人們以訛傳訛的興趣。
究其前景來說,網路媒體是未來傳播力的重要方向,這一點恐怕很少有人懷疑。但一直以來,互聯網所提供內容的可靠性和權威性不及傳統媒體,仍是較為普遍的看法。這次的風波再次表明,網路媒體要想發揮更大作用,還必須跨越真實、可信這樣的門檻。對有關方面來說,也應該建立虛假信息的懲戒機制,並反思如何加強類似博客這種典型的web2.0的自律和規范。
❿ 央視女主持竟是間諜成蕾潛伏20年身份曝光被捕,方靜也難逃一劫
提起央視的主持人,大家對其的印象都是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言談舉止之間都體現著公眾人物的風范,可接下來要說的這位主持人卻完全顛覆了大眾對央視主持人的認知,她竟然利用職務之便,潛伏央視20年竊取國家機密給澳大利亞,「間諜」身份落地實錘,那成蕾為何要做出這種讓所有國人咬牙切齒的事情呢?這背後又藏有什麼樣的陰謀呢?
1975年出生於湖南嶽陽的成蕾,雖然小時候家境並不是很優越但恰好趕上國內的改革開放,成蕾的父母看中了外國的發展機會,決定去澳大利亞闖一闖,由於成蕾的父母都是農民出生,一開始到澳大利亞只能做一些基礎的苦力活,但是俗話說的好,有志者事竟成,成蕾父母硬是憑借一顆想要改變命運的心,躋身成為有錢人,隨後他們全家便正式加入澳大利亞籍。
而成蕾從小就成績優秀,一直以來都是班裡的尖子生,大學時更是考進了澳大利亞的名校昆士蘭大學成蕾心中一直都有,當一個主持人的理想,但卻遭到父親的諷刺,說澳大利亞是絕不可能,選擇一個中國人當主持人的。還奉勸女兒老老實實做會計,成蕾聽了父親的話,選擇從事了會計。
可不得不說,成蕾在會計方面的確有天賦,還曾在吉百利史威士任職會計,在2000年時,成蕾又跳槽到澳洲的,亞托爾物流公司,這家公司的領導見成蕾是中國人就提議她到一家中澳合資的公司做會計,於是,時隔十五年後,成蕾又再一次回到了中國。
也許是脫離了父母的管教,成蕾心中的主持夢又再一次被點燃,這份會計工作不僅讓成蕾,拓展了業務、積累了人脈,更是幫助成蕾成為主持人的跳板。
恰好這時又碰上央視公開招聘 財經 主持人,由於成蕾優秀的口語以及專業的 財經 知識,她在這場招聘中脫穎而出,而且成蕾澳大利亞籍的身份也為她帶來了不少關注,所以自2002年開始,成蕾就開始擔任起央視 財經 頻道的主持人。
海外留學經歷,流利的英語口語,以及她對 財經 的獨特見解,成蕾在國內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甚至在08年奧運會時,還得到主持相應的專題節目的機會,為此還榮獲紐約電視節的「世界銅獎」。2014年時,成蕾還被澳大利亞評選為全球教育品牌大使,在2017年時,成蕾還主持了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論壇。
這些經歷讓成蕾也受到不少關注,可誰都想不到成蕾非但不想著為國貢獻,反倒幫助澳大利亞竊取中國的機密,而成為成蕾最大的保護傘的,又恰恰是她主持人和記者的身份,她利用職務之便,收集了不少重要情報。這段時間里,成蕾結識了中國不少商業大佬,借采訪之名套取了許多情報,任誰都不會輕易對一個央視主持人起疑心,而成蕾就是利用了這一點為非作歹。
可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成蕾也許是對自己太過自信,在一次采訪中就不小心曝露出,現如今美國和澳大利亞,已經掌握了中國經濟的動向,臉上似乎還帶著得意洋洋的感覺,成蕾此話一出,當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並採取了一定的行動,而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後,成蕾再也藏不住了。
沒想到這樣一位高素質人才竟然在央視潛伏了20年,偷偷對外泄露國家機密,當然,國家自然會嚴懲這些犯罪分子,隨著成蕾的陰謀曝光,她也被逮捕歸案,而作為成蕾背後的靠山,澳大利亞也坐不住了,曾多次以成蕾為澳籍的身份,向中國施加壓力,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成蕾釋放,可這不恰恰做實了成蕾的間諜身份嗎?
眼見這一招無效後,澳方又開始打親情牌,說讓成蕾回澳大利亞看望父母,但是這一招又怎麼能夠欺騙深謀遠慮的中國人民呢?中方隨即表示,父母相見兒女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能允許成蕾的父母到中國監獄,來探望成蕾,讓成蕾到澳大利亞探親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成蕾這位央視女主持被曝出間諜身份後,網友們不由得想起另一名央視女主持也被曝出陷入間諜案中,她就是方靜,方靜當時可謂是主持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曾是央視《焦點訪談》的常駐主持人之一,可惜卻因為「間諜風波」被迫離開央視,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是因為在2009年6月份時,北大副教授阿憶在微博上,公開一篇暗指方靜是「賣國賊」的文章,由於阿憶在央視工作,身上又有北大的頭銜,此話一出就引出不少騷動,方靜就感受到輿論的壓力了,即使最後方靜被逼著站出來澄清自己,並不是間諜,並且表示,造謠是要負責任的。但流言蜚語滿天飛,並不是一個人就能止得住的,方靜的澄清並沒有收到什麼效果,都說流言止於智者,方靜選擇再次站上央視舞台以示清白。
可惜的是,方靜還是受到了不少網友們的抨擊,雖然阿憶後來有公開道歉,但這位優秀的主持人還是抵抗不住輿論的壓力,漸漸淡出熒幕,最後竟落得客死異鄉的結果,但清者自清,希望方靜在天堂能夠活得輕松一些。
對於重新回到中國的同胞,我們熱情歡迎、滿心歡喜,可如果有人利用這一點,做出有損中國利益的事情,那我們絕不姑息,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