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說課稿

合同法說課稿

發布時間: 2022-11-15 07:19:18

❶ 簡述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及例外情形的基本法律關系

一、合同的相對性,指合同僅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拘束力,合同的效力僅及於合同當事人。包括主體的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與責任的相對性,內容有:①合同債權人只能請求合同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不能請求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②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無權請求合同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③合同債務人因第三人違約的,仍應對合同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與第三人的關系另行解決。
合同相對性原理的學理基礎:①自我決定,自我拘束。合同債務人僅對自己願意受到拘束的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②維持合同當事人請求權與抗辯權之間的平衡。
二、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
1.合同保全。《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代位權、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合同債權人在法定條件成就時,得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主張權利。
2.買賣不破租賃。根據《合同法》第229條與《城鎮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20條,租賃期間,租賃物的所有權(因買賣、贈與、繼承、企業合並)發生變動的,原租賃合同對新的所有權人繼續有效,即新的所有權人應法定承受原租賃合同。
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分包人的連帶責任。《合同法》第272條第二款規定:「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釋》第25條規定:「因建設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發包人可以以總承包人、分包人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
4.非法轉包、違法分包情形下,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的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釋》第26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5.單式聯運合同。《合同法》第313條規定:「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須注意:多式聯運合同中,實際承運人與多式聯運經營人不承擔連帶責任,沒有突破合同相對性的問題(《合同法》第321條)。

❷ 訂立合同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訂立合同的五大原則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註:合同法已失效,具體應參考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❸ 合同法的概念,特徵

合同法抄的概念和特徵合同依據我國《襲合同法》的規定,應界定為除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協議以外的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主體間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為目的進行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一)合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行為。合同的這一特徵區別於單方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是基於民事主體單方的意思所決定,而合同則是雙方或多方民事主體的合意,且合同是合法行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得到國家法律的承認和保護。

(二)合同是以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主體之間訂立合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的,即訂立合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三)合同是平等主體在平等自願基礎上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構成的基礎。

(四)合同是非身份關系的協議。我國婚姻法中有關結婚、離婚以及《民法通則》中關於監護以及繼承法上關於遺贈扶養協議的合同,是屬於身份上的合同,依照我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之規定,並非合同法上所稱的合同。

❹ 合同基本內容概述

法律分析:我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煙、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規定。」依此說明,我國《民法典》規定的合同是具有財產關系的民事合同,不包括身份關系的合同。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徵: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憑借行政權力、經濟實力等優勢地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合同是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合同的主體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同的成立是各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合同是從法律上明確當事人之間特定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文件。合同在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以實現當事人的特定經濟目的。合同是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協議。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之後,對當事人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拘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❺ 誰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法學方面的說課稿,請發下,不勝感激[email protected]

1,未盡告知義務(前合同義務),指的是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義務的事項.本案中第三人是否產生精神病變,產生精神病變又是否會指向你的合同相對方造成損失,是訂立合同時,無法預知的,如果把合同訂立以前未發生的或很難預知的合同風險由一方承擔,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隨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們沒有盡告知義務為由,要求解除租賃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傷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那麼,造成的損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精神病人實施的危害性行為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你們和承租人簽訂的是普通的轉讓合同,怎麼會存在人身保障義務?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相對方的義務包括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前合同和後合同義務 首先,合同義務指的是合同中簽訂的明示義務,你們不可能簽訂這樣的條款,即人身保障條款...這不符合財產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隨義務(合同履行中的義務)包括 A,及時通知的義務: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時通知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附隨義務,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險的義務... B,協助義務:協助合同相對方履行合同的義務... C,提供必需條件的義務: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條件的義務... D,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在合同相對方未履行主合同義務等情況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應防止對方損失擴大... E,保密義務:在合同履行時獲得對方商業秘密的時候,必須盡保密義務... 由於你們已經履行了合同,已經沒有合同中的附隨義務的問題了... 還有,前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保護等義務,違反它即構成締約過失... 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指前合同義務,我前面回答過了,你們不需要告知無法預知的合同風險,只需要告知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合同風險. 最後,後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後,當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的善後事務.... 租門面的人經常半夜打電話到你母親那裡,請她來勸這個精神病人,你母親去了以後,起初還管用,後來精神病人就連你母親也不認識了,說明你們已經盡到了後合同義務中的作為的行為,盡到了合同義務. 而精神病人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是你們所無法控制和作為的,必須尋求公力救濟.... 綜上所述,由於你們盡到了所以的合同義務,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因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就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法理上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對應關系... 3,這個問題很棘手: 首先,對於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必須盡到監護職責。如果該監護人認為自己沒有監護能力,可以向有關方面提出援助申請,否則精神病人出事,監護人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是從實踐和實際生活來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很難做到這點,首先是因為精神病是一種「高消費」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處於貧困狀態。但是,目前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事實上形成了大多數精神病人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 正在起草階段的精神衛生法,應該有所改善,但是,對於沒有頒布實施的法律,你們不能適用....根據公開的統計資料,全國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其他80%的病人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有資料顯示,僅在廣東省8000萬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22.24萬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統的治療。可以想像,在全國范圍內,「散落民間」的精神病人群體是何等之龐大。這些人散落在社會上,有時就會成為「定時炸彈」,可能給人們帶來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和哈佛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率僅為30%。我國平均1萬多個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專業精神病醫師,軟硬體設施都亟待提高。 從我國的精神衛生立法現狀來看,我國曾於1985年著手起草《精神衛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規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衛生條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級政府應該承擔起精神病人治療和監護的經濟責任,這對於經濟不發達地方的政府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涉及多頭,各方對於權力和義務的劃分還有爭議。在中央一級,除了公安、民政和衛生部門外,還包括財政等14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協調還沒有結果。 其次,實踐中除非精神病人實施了或正在實施具體危害性行為,公安機關才會會同衛生和民政部門對精神病人實施強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於經費的問題,實際上不久又會流入社會... 還有,你們既不是監護人,也不是相關單位(公安/衛生/民政等),你們不是適格的法律主體...居委會或街道也不是適格的主體. 4,唯一可以從法律角度實施的辦法是: 首先,剝奪其父母的監護權:以其父母作為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其所在單位或居委會或街道)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依據法律: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然後,指定監護人,無法指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後,作為監護人的居委會就可以行使監護人的權利..... 5,不過上述問題的解決是非常漫長和痛苦的,如果精神衛生法能夠盡快出台,有關單位就不能互相推諉了....你們也就不會這么痛苦了..... 從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幫到這里了,實踐中的問題經常由於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和推諉而造成社會問題,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未盡告知義務(前合同義務),指的是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義務的事項.本案中第三人是否產生精神病變,產生精神病變又是否會指向你的合同相對方造成損失,是訂立合同時,無法預知的,如果把合同訂立以前未發生的或很難預知的合同風險由一方承擔,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隨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們沒有盡告知義務為由,要求解除租賃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傷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那麼,造成的損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精神病人實施的危害性行為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你們和承租人簽訂的是普通的轉讓合同,怎麼會存在人身保障義務?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相對方的義務包括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前合同和後合同義務 首先,合同義務指的是合同中簽訂的明示義務,你們不可能簽訂這樣的條款,即人身保障條款...這不符合財產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隨義務(合同履行中的義務)包括 A,及時通知的義務: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時通知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附隨義務,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險的義務... B,協助義務:協助合同相對方履行合同的義務... C,提供必需條件的義務: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條件的義務... D,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在合同相對方未履行主合同義務等情況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應防止對方損失擴大... E,保密義務:在合同履行時獲得對方商業秘密的時候,必須盡保密義務... 由於你們已經履行了合同,已經沒有合同中的附隨義務的問題了... 還有,前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保護等義務,違反它即構成締約過失... 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指前合同義務,我前面回答過了,你們不需要告知無法預知的合同風險,只需要告知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合同風險. 最後,後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後,當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的善後事務.... 租門面的人經常半夜打電話到你母親那裡,請她來勸這個精神病人,你母親去了以後,起初還管用,後來精神病人就連你母親也不認識了,說明你們已經盡到了後合同義務中的作為的行為,盡到了合同義務. 而精神病人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是你們所無法控制和作為的,必須尋求公力救濟.... 綜上所述,由於你們盡到了所以的合同義務,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因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就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法理上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對應關系... 3,這個問題很棘手: 首先,對於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必須盡到監護職責。如果該監護人認為自己沒有監護能力,可以向有關方面提出援助申請,否則精神病人出事,監護人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是從實踐和實際生活來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很難做到這點,首先是因為精神病是一種「高消費」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處於貧困狀態。但是,目前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事實上形成了大多數精神病人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 正在起草階段的精神衛生法,應該有所改善,但是,對於沒有頒布實施的法律,你們不能適用....根據公開的統計資料,全國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其他80%的病人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有資料顯示,僅在廣東省8000萬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22.24萬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統的治療。可以想像,在全國范圍內,「散落民間」的精神病人群體是何等之龐大。這些人散落在社會上,有時就會成為「定時炸彈」,可能給人們帶來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和哈佛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率僅為30%。我國平均1萬多個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專業精神病醫師,軟硬體設施都亟待提高。 從我國的精神衛生立法現狀來看,我國曾於1985年著手起草《精神衛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規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衛生條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級政府應該承擔起精神病人治療和監護的經濟責任,這對於經濟不發達地方的政府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涉及多頭,各方對於權力和義務的劃分還有爭議。在中央一級,除了公安、民政和衛生部門外,還包括財政等14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協調還沒有結果。 其次,實踐中除非精神病人實施了或正在實施具體危害性行為,公安機關才會會同衛生和民政部門對精神病人實施強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於經費的問題,實際上不久又會流入社會... 還有,你們既不是監護人,也不是相關單位(公安/衛生/民政等),你們不是適格的法律主體...居委會或街道也不是適格的主體. 4,唯一可以從法律角度實施的辦法是: 首先,剝奪其父母的監護權:以其父母作為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其所在單位或居委會或街道)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依據法律: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然後,指定監護人,無法指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後,作為監護人的居委會就可以行使監護人的權利..... 5,不過上述問題的解決是非常漫長和痛苦的,如果精神衛生法能夠盡快出台,有關單位就不能互相推諉了....你們也就不會這么痛苦了..... 從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幫到這里了,實踐中的問題經常由於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和推諉而造成社會問題,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未盡告知義務(前合同義務),指的是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義務的事項.本案中第三人是否產生精神病變,產生精神病變又是否會指向你的合同相對方造成損失,是訂立合同時,無法預知的,如果把合同訂立以前未發生的或很難預知的合同風險由一方承擔,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隨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們沒有盡告知義務為由,要求解除租賃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傷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那麼,造成的損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精神病人實施的危害性行為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你們和承租人簽訂的是普通的轉讓合同,怎麼會存在人身保障義務?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相對方的義務包括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前合同和後合同義務 首先,合同義務指的是合同中簽訂的明示義務,你們不可能簽訂這樣的條款,即人身保障條款...這不符合財產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隨義務(合同履行中的義務)包括 A,及時通知的義務: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時通知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附隨義務,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險的義務... B,協助義務:協助合同相對方履行合同的義務... C,提供必需條件的義務: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條件的義務... D,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在合同相對方未履行主合同義務等情況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應防止對方損失擴大... E,保密義務:在合同履行時獲得對方商業秘密的時候,必須盡保密義務... 由於你們已經履行了合同,已經沒有合同中的附隨義務的問題了... 還有,前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保護等義務,違反它即構成締約過失... 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指前合同義務,我前面回答過了,你們不需要告知無法預知的合同風險,只需要告知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合同風險. 最後,後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後,當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的善後事務.... 租門面的人經常半夜打電話到你母親那裡,請她來勸這個精神病人,你母親去了以後,起初還管用,後來精神病人就連你母親也不認識了,說明你們已經盡到了後合同義務中的作為的行為,盡到了合同義務. 而精神病人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是你們所無法控制和作為的,必須尋求公力救濟.... 綜上所述,由於你們盡到了所以的合同義務,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因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就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法理上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對應關系... 3,這個問題很棘手: 首先,對於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必須盡到監護職責。如果該監護人認為自己沒有監護能力,可以向有關方面提出援助申請,否則精神病人出事,監護人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是從實踐和實際生活來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很難做到這點,首先是因為精神病是一種「高消費」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處於貧困狀態。但是,目前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事實上形成了大多數精神病人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 正在起草階段的精神衛生法,應該有所改善,但是,對於沒有頒布實施的法律,你們不能適用....根據公開的統計資料,全國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其他80%的病人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有資料顯示,僅在廣東省8000萬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22.24萬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統的治療。可以想像,在全國范圍內,「散落民間」的精神病人群體是何等之龐大。這些人散落在社會上,有時就會成為「定時炸彈」,可能給人們帶來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和哈佛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率僅為30%。我國平均1萬多個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專業精神病醫師,軟硬體設施都亟待提高。 從我國的精神衛生立法現狀來看,我國曾於1985年著手起草《精神衛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規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衛生條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級政府應該承擔起精神病人治療和監護的經濟責任,這對於經濟不發達地方的政府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涉及多頭,各方對於權力和義務的劃分還有爭議。在中央一級,除了公安、民政和衛生部門外,還包括財政等14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協調還沒有結果。 其次,實踐中除非精神病人實施了或正在實施具體危害性行為,公安機關才會會同衛生和民政部門對精神病人實施強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於經費的問題,實際上不久又會流入社會... 還有,你們既不是監護人,也不是相關單位(公安/衛生/民政等),你們不是適格的法律主體...居委會或街道也不是適格的主體. 4,唯一可以從法律角度實施的辦法是: 首先,剝奪其父母的監護權:以其父母作為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其所在單位或居委會或街道)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依據法律: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然後,指定監護人,無法指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後,作為監護人的居委會就可以行使監護人的權利..... 5,不過上述問題的解決是非常漫長和痛苦的,如果精神衛生法能夠盡快出台,有關單位就不能互相推諉了....你們也就不會這么痛苦了..... 從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幫到這里了,實踐中的問題經常由於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和推諉而造成社會問題,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未盡告知義務(前合同義務),指的是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義務的事項.本案中第三人是否產生精神病變,產生精神病變又是否會指向你的合同相對方造成損失,是訂立合同時,無法預知的,如果把合同訂立以前未發生的或很難預知的合同風險由一方承擔,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隨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們沒有盡告知義務為由,要求解除租賃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傷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那麼,造成的損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精神病人實施的危害性行為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你們和承租人簽訂的是普通的轉讓合同,怎麼會存在人身保障義務?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相對方的義務包括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前合同和後合同義務 首先,合同義務指的是合同中簽訂的明示義務,你們不可能簽訂這樣的條款,即人身保障條款...這不符合財產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隨義務(合同履行中的義務)包括 A,及時通知的義務: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時通知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附隨義務,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險的義務... B,協助義務:協助合同相對方履行合同的義務... C,提供必需條件的義務: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條件的義務... D,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在合同相對方未履行主合同義務等情況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應防止對方損失擴大... E,保密義務:在合同履行時獲得對方商業秘密的時候,必須盡保密義務... 由於你們已經履行了合同,已經沒有合同中的附隨義務的問題了... 還有,前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保護等義務,違反它即構成締約過失... 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指前合同義務,我前面回答過了,你們不需要告知無法預知的合同風險,只需要告知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合同風險. 最後,後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後,當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的善後事務.... 租門面的人經常半夜打電話到你母親那裡,請她來勸這個精神病人,你母親去了以後,起初還管用,後來精神病人就連你母親也不認識了,說明你們已經盡到了後合同義務中的作為的行為,盡到了合同義務. 而精神病人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傷到或真的發放那個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給燒了),是你們所無法控制和作為的,必須尋求公力救濟.... 綜上所述,由於你們盡到了所以的合同義務,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們賠償,法律肯定不會支持...因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就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法理上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對應關系... 3,這個問題很棘手: 首先,對於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必須盡到監護職責。如果該監護人認為自己沒有監護能力,可以向有關方面提出援助申請,否則精神病人出事,監護人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是從實踐和實際生活來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很難做到這點,首先是因為精神病是一種「高消費」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處於貧困狀態。但是,目前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事實上形成了大多數精神病人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 正在起草階段的精神衛生法,應該有所改善,但是,對於沒有頒布實施的法律,你們不能適用....根據公開的統計資料,全國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其他80%的病人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有資料顯示,僅在廣東省8000萬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22.24萬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統的治療。可以想像,在全國范圍內,「散落民間」的精神病人群體是何等之龐大。這些人散落在社會上,有時就會成為「定時炸彈」,可能給人們帶來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和哈佛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率僅為30%。我國平均1萬多個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專業精神病醫師,軟硬體設施都亟待提高。 從我國的精神衛生立法現狀來看,我國曾於1985年著手起草《精神衛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規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衛生條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級政府應該承擔起精神病人治療和監護的經濟責任,這對於經濟不發達地方的政府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涉及多頭,各方對於權力和義務的劃分還有爭議。在中央一級,除了公安、民政和衛生部門外,還包括財政等14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協調還沒有結果。 其次,實踐中除非精神病人實施了或正在實施具體危害性行為,公安機關才會會同衛生和民政部門對精神病人實施強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於經費的問題,實際上不久又會流入社會... 還有,你們既不是監護人,也不是相關單位(公安/衛生/民政等),你們不是適格的法律主體...居委會或街道也不是適格的主體. 4,唯一可以從法律角度實施的辦法是: 首先,剝奪其父母的監護權:以其父母作為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其所在單位或居委會或街道)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依據法律: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

❻ 如何理解合同與合同法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法律是關於市場交易規則的法律,不僅與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也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是"適用頻率最高"的法律之一。在法律院校、系的教學計劃中,計劃沒有不設合同法課程的。在非法律院校、系的教學計劃中,也經常設置合同法課程。合同法律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組成部分,將其作為獨立的課程來設置,說明了合同法律的重要性。
《合同法》是高職高專系列教材的一種。本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為依據,系統、全面地介紹、闡釋了合同法基本原理、基本規則。該書的特色是:第一,緊密聯系中國實踐。該書每章都設置了因例,通過因例,使學生產生興趣、進入角色,並在教材中對因例作了簡要說明;每章之後,又以案例的方式提出思考題,使學生能夠對法律現象有直觀的了解、加深對法律規則的理解。第二,針對性強。該書充分考慮到了高職高專的特點和應當具有的知識結構,既闡述了法律的一般規定,也介紹了一般理論,注意了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基本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使讀者對中國合同法能有正確的認識,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文筆簡潔、流暢,篇幅適當。

❼ 合同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法條依據

法律分析: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已經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於對於合同權利義務對等仍有明確規定,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❽ 合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平等原則抄
合同當襲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對等。
合同當事人必須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2)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
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後的全過程中,都要誠實,講信用,相互協作。
(5)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❾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

對合同法的認識: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
(一)平等、自願原則
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合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法律賦予的,同時也受到其他法律規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願」。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實體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某些物品不得買賣,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對此當事人不能「自願」認為有效;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不能「自願」不訂立。這里講的實體法,都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涉及社會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某類合同,需經批准;轉移某類財產,主要是不動產,應當辦理登記手續。那麼,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不能「自願」地不去辦理。
在合同法中,不僅對平等、自願作了原則規定,而且在具體制度、具體規定方面體現平等、自願原則。比較於三部合同法,許多是新規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二,關於合同內容。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並在其他條款中規定,當事人就數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才適用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關於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四,關於格式合同。一是明確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提示義務,《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二是明確規定有些格式條款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三是對格式條款的解釋作出特別規定。《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二)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並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於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於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於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後的特定情況,即後契約階段。《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後契約義務,履行後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三)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一般都納入行政法律關系或者刑事法律關系。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國家通過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那些規定,譬如納稅、工商登記,不得破壞競爭秩序等規定。法律的任意性規定,是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或者排除適用的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或者團體利益。當然,法律的任意性規定,不是永遠不能適用。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對合同的某個問題,當事人有爭議,或者發生合同糾紛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達不成補充協議,又沒有交易習慣等可以解決時,最後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規定。合同法的規定,除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以及《合同法》第38條有關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等規定外,絕大多數都是任意性規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主要適用於合同履行,為什麼要寫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之中,給予高度重視呢?
中國在轉軌時期,由於缺乏搞市場經濟的經驗,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經濟秩序上有些混亂,合同履行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強調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實意義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首先是對當事人說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後,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違反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行政機關說的。行政機關不得干涉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審判機關說的。審判機關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保護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普遍貫徹,那麼,合同這一法律手段,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所以說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綱領,它的作用不僅表現在某一章節、某一制度,而貫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導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指導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訂各項規定,對審判人員如何適用合同法也起著指導作用。基本原則是正確理解具體條文的關鍵。基本原則的第二個作用是補充作用。對合同法的某個問題,法律缺乏具體規定時,當事人可以根據基本原則來確定,審判機關可以根據基本原則解決糾紛。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