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仲裁協議概念

國際經濟法仲裁協議概念

發布時間: 2022-11-21 21:05:57

① 國際貿易中仲裁協議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關於仲裁協議的基本內容:

(一)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在爭議發生之前或者在爭議發生之後達成的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仲裁協議和一方當事人的書面申請,受理案件。
(二)仲裁協議系指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明的仲裁條款,或者以其他方式達成的提交仲裁的書面協議。
(三)仲裁協議應當採取書面形式。書面形式包括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在仲裁申請書和仲裁答辯書的交換中一方當事人聲稱有仲裁協議而另一方當事人不做否認表示的,視為存在書面仲裁協議。
(四)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應視為與合同其他條款分離地、獨立地存在的條款,附屬於合同的仲裁協議也應視為與合同其他條款分離地、獨立地存在的一個部分;

以上供參考!

② 仲裁的概念和特徵

1.仲裁的概念和特徵 仲裁作為一種解決民事經濟糾紛的重要形式,在世界各國被廣泛採用。在漢語里,「仲」表示地位居中的意思,「裁」表示審理、決定的意思。作為一個法律術語,仲裁是指糾紛雙方當事木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
2.仲裁規范 仲裁規范,是指以仲裁關系、仲裁協議、仲裁組織、仲裁程序以及仲裁裁決為基本內容的法律、法規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總和。具體...
3.仲裁的基本原則 仲裁基本原則,是指貫穿仲裁機構仲裁民事案件的整個過程,對仲裁各階段起指導...

③ 國際仲裁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國際仲裁,又稱「國際公斷」,簡稱「仲裁」或「公斷」。是指由爭端當事國共同選任的仲裁人審理有關爭端並作出有拘束力的裁決。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之一。某一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可依其事先或事後所自願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爭端交付仲裁。仲裁人由爭端當事國協議選任,可由一人擔任,亦可組成仲裁法庭或仲裁委員會,依仲裁協議規定的程序和規則對仲裁協議規定的爭端事由進行審理,所作裁決對爭端當事國具有拘束力。」

法律依據:《關於執行我國加入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通知》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1986年12月2日決定我國加入1958年在紐約通過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1958年紐約公約》),該公約將於1987年4月22日對我國生效。各高、中級人民法院都應立即組織經濟、民事審判人員、執行人員以及其他有關人員認真學習這一重要的國際公約,並且切實依照執行。現就執行該公約的幾個問題通知如下:

一、根據我國加入該公約時所作的互惠保留聲明,我國對在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適用該公約。該公約與我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有不同規定的,按該公約的規定辦理。

對於在非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需要我國法院承認和執行的,應按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辦理。

二、根據我國加入該公約時所作的商事保留聲明,我國僅對按照我國法律屬於契約性和非契約性商事法律關系所引起的爭議適用該公約。所謂「契約性和非契約性商事法律關系」,具體的是指由於合同、侵權或者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而產生的經濟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例如貨物買賣、財產租賃、工程承包、加工承攬、技術轉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勘探開發自然資源、保險、信貸、勞務、代理、咨詢服務和海上、民用航空、鐵路、公路的客貨運輸以及產品責任、環境污染、海上事故和所有權爭議等,但不包括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政府之間的爭端。

三、根據《1958年紐約公約》第四條的規定,申請我國法院承認和執行在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是由仲裁裁決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對於當事人的申請應由我國下列地點的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1.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為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

2.被執行人為法人的,為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3.被執行人在我國無住所、居所或者主要辦事機構,但有財產在我國境內的,為其財產所在地。

四、我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接到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後,應對申請承認及執行的仲裁裁決進行審查,如果認為不具有《1958年紐約公約》第五條第一、二兩項所列的情形,應當裁定承認其效力,並且依照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程序執行;如果認定具有第五條第二項所列的情形之一的,或者根據被執行人提供的證據證明具有第五條第一項所列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拒絕承認及執行。

五、申請我國法院承認及執行的仲裁裁決,僅限於《1958年紐約公約》對我國生效後在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該項申請應當在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內提出。

④ 國際經濟法中,非內國仲裁的概念是什麼

非內國仲裁又可稱為非內國化仲裁或非地方化仲裁(de- localized arbitration),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從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理論,其代表人物是波爾森(Jan Paulson)。這種理論認為,國際商事仲裁程序可以不受仲裁地國的法律的限制,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也不必由仲裁地國的法律賦予。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在申請強制執行之前,不受任何國家法院的監督。任何國家的法院均不能行使撤銷此項仲裁裁決的權力。對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惟一的補救辦法是:或者承認此項裁決的法律效力並予以強制執行,或者不承認該裁決的法律效力並拒絕執行。這樣的仲裁裁決通常被稱為無國籍裁決(un- national award)或浮動裁決(floating award)。

⑤ 論述國際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及於雙方當事人以及第三人
在仲裁後生效。

⑥ 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的基本內容包括

法律分析: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的內容應包括:

1,仲裁事項,即提請仲裁的爭議范圍。仲裁事項必須訂得概括而且明確,不可遺漏。

2,仲裁地點和仲裁機構。仲裁機構應當唯一而明確。如果約定臨時仲裁庭仲裁,則應訂明組成仲裁庭的人數及如何指定,亦即採用什麼程序審理等;如果約定在常設仲裁機構仲裁,則應寫明仲裁機構的名稱。

3,仲裁程序,規定進行仲裁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如何提出申請、如何指定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如何審理、如何做出裁決,以及如何收取仲裁費用等等。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哪國法律。如果當事人對適用的實體法未作約定,則仲裁庭將根據仲裁所在地國的沖突規則確定應適用的實體法。

4,裁決的效力。仲裁裁決的效力一般應明確是一裁終局,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有些國家規定當事人在仲裁條款中未明確排除法院干預的,經仲裁作出裁決以後,如敗訴方起訴,法院仍可以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項;(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⑦ 簡述仲裁的概念和特徵

什麼是仲裁
仲裁亦稱公斷,是指爭議各方自願將爭議提交無利害關系的第三者作出判斷或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合法經濟權益受到損害時,必定要尋求解決的辦法。仲裁是解決糾紛、保護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仲裁的法律地位,運用仲裁方式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爭端已十分廣泛。我國199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仲裁這一解決國際、國內民事經濟糾紛的法律制度。

仲裁的適用范圍
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合同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履行各類合同而產生的糾紛,包括各類經濟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房地產合同糾紛、期貨和證券交易糾紛、保險合同糾紛、借貸合同糾紛、票據糾紛、抵押合同糾紛、運輸合同糾紛和海商糾紛等,還包括涉外、涉港、澳、台的經濟糾紛,以及涉及國際貿易、國際代理、國際投資、國際技術合作等方面的糾紛。
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主要是指由侵權行為引發的糾紛,例如產品質量責任和知識產權領域的侵權行為。仲裁委員會對下列爭議或糾紛不予受理:1、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2、依法應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3、勞動爭議;4、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

仲裁的特點
l、協議仲裁。提交仲裁以雙方當事人自願為前提。選擇仲裁形式解決爭議,應在訂立合同時寫明仲裁條款或事後達成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條款中要特別寫清楚所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名稱。仲裁條款的規范寫法如下:「凡因履行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爭議,由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交汕頭仲裁委員會仲裁。」沒有仲裁協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同樣,雙方已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又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
2、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仲裁委員會由當事人協議選定,不受涉案標的、地域的限制,仲裁委員會依法獨立辦案,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一裁終局。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為終局裁決,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4、程序有較大的透明度和自主性。如當事人可以依法選定仲裁員和申請仲裁員迴避;可以約定仲裁程序:仲裁中可以和解和自願調解等。
5、仲裁員從各行業中公道正派的專家、學者中聘任。仲裁員是兼職的,仲裁委員會與仲裁員之間沒有固定的人事關系,較好地保證裁決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6、仲裁裁決具有強制性。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裁決,另一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參考資料:http://law.vwvwv.com/vwarticle/zccs/2008/822/08822019484463.asp

⑧ 什麼是仲裁協議、協議仲裁製度

法律分析: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可仲裁事項提交仲裁裁決的書面協議。仲裁協議包括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協議仲裁製度,是指當事人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進行裁決的一種制度。

法律依據:依據《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規定: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在爭議發生之前或者在爭議發生之後達成的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仲裁協議和一方當事人的書面申請,受理案件。

⑨ 仲裁協議的內容

仲裁協議應當是書面的,有兩種形式:

(1)在合同中規定仲裁條款。

(2)用其他形式規定的仲裁協議,例如有關仲裁的特別協議,往來函電,以及其他有關文件內的特別約定等等。仲裁協議的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仲裁地點、仲裁機構、仲裁程序和仲裁裁決的效力等4點。

仲裁協議一經有效成立,即對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有效的仲裁協議將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轄權;仲裁協議是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的基礎,是仲裁庭審理和裁決仲裁案件的依據;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根據《仲裁法》第十六條有關規定,仲裁協議中要包含如下內容:

(一)要有申請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仲裁事項必須與當事人有特定的法律關系,而且只能是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等民事糾紛不能申請仲裁。

(三)選定仲裁委員會

當事人在協議中必須寫明具體的仲裁委員會,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僅有仲裁地點(如北京)而沒有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無效。

例如,以下是貿仲的示範仲裁條款: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均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該會現行有效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

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人民法院受理有關案件、確認仲裁協議無效是有法律依據的。我國仲裁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同法第17條規定了3種無效情形:(一)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三)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的。

仲裁協議無效的五種情形是:

1、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

3、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的。

4、仲裁協議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當事人又達不成補充協議的。

5、鑒定仲裁協議是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雙方當事人口頭訂立仲裁協議。

法律依據:《仲裁法》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熱點內容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