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272

合同法272

發布時間: 2022-11-26 16:52:45

⑴ 發包人指定分包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如何處理

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分包工程出現質量問題,那麼總承包人和分包人對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具體的情況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⑵ 肢解發包的後果

《建築法》第24條,《合同法》第272條,《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7條都明確規定禁止肢解發包。
其中《條例》第55條規定,建設單位將建設工程肢解發包的,責令改正,處工程合同價款0.5%—1%的罰款;對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的項目,並可以暫停項目執行或者暫停資金撥付。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建築市場管理條例》第53條第(三)項規定,違反總包規定發包建設工程的處罰是責令停止建築活動、予以警告或者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以承發包合同價1%—3%的罰款,但最低不低於五千元,最高不超過二十萬元。《上海市建設工程承發包管理辦法》(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7號令)第31條第(一)項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三)項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以2000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款。上述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與《條例》不一致的,實踐中應以效力等級較高的《條例》為准。
肢解發包除可能導致業主受到行政處罰的不利後果外,所造成的質量及工期延誤等損失應由業主和承擔被肢解工程的承包商承擔相應責任,總承包商一般不再承擔責任。

⑶ 建築工程能否肢解發包

建築工程不能肢解發包。
《建築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提倡對建築工程實行總承包,禁止將建築工程肢解發包。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七十八條對肢解發包界定為,「是指建設單位將應當由一個承包單位完成的建設工程分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不同的承包單位的行為」。

⑷ 簡述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及例外情形的基本法律關系

一、合同的相對性,指合同僅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拘束力,合同的效力僅及於合同當事人。包括主體的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與責任的相對性,內容有:①合同債權人只能請求合同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不能請求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②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無權請求合同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承擔違約責任);③合同債務人因第三人違約的,仍應對合同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與第三人的關系另行解決。
合同相對性原理的學理基礎:①自我決定,自我拘束。合同債務人僅對自己願意受到拘束的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②維持合同當事人請求權與抗辯權之間的平衡。
二、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
1.合同保全。《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代位權、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合同債權人在法定條件成就時,得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主張權利。
2.買賣不破租賃。根據《合同法》第229條與《城鎮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20條,租賃期間,租賃物的所有權(因買賣、贈與、繼承、企業合並)發生變動的,原租賃合同對新的所有權人繼續有效,即新的所有權人應法定承受原租賃合同。
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分包人的連帶責任。《合同法》第272條第二款規定:「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釋》第25條規定:「因建設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發包人可以以總承包人、分包人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
4.非法轉包、違法分包情形下,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的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釋》第26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5.單式聯運合同。《合同法》第313條規定:「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須注意:多式聯運合同中,實際承運人與多式聯運經營人不承擔連帶責任,沒有突破合同相對性的問題(《合同法》第321條)。

⑸ 公司中標的是運輸汽車配件然後又承包給個人合法嗎

違法,轉包屬於違法行為
《合同法》第272條: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建築法》第二十八條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轉包給他人,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他人。第二十九條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

⑹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運用到合同的場合不斷增多,合同是企業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麼一般合同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房屋買賣現象已相當普遍,且愈演愈烈。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房屋買賣都已大量存在,特別是城鄉結合部是農村房屋買賣的主要區域。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從審判實踐來看,主要涉及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和所有權的認定兩個問題。

一、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

目前我國法律未明確規定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但是,農村房屋的買賣必然導致宅基地使用權的轉移。宅基地是農民的重要財產權利,我國法律、法規嚴禁宅基地進入市場進行交易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國務院辦公廳早在1999年就在《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通知》作出了「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的規定。由於宅基地關繫到農民的基本居住條件,所以上述法律明確規定獲得農村宅基地要受農業人口身份上的限制,只有具有農村戶口的人才能在本集體所有土地范圍內申請宅基地。

因此,對於城市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和具有農民身份但雙方非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情形,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應以認定無效為原則。對於雙方均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情形,因這類購房者具有在該地申請宅基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這便排除了宅基地不能進行流轉的障礙,只要買賣雙方所訂立的買賣合同符合《合同法》關於合同效力的要件,原則上應認定為有效合同。

二、農村房屋所有權的認定問題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房屋固然屬於不動產,依照物權法的物權公示原則及相關規定,不動產是需要初始登記的,轉讓時則需過戶登記。但對於農村房屋,其不屬於商品房,自身具有特殊性。針對當前農村房屋的所有權大部分沒有登記的現狀,我國亦沒有強制性的規定要求農村房屋所有權的認定必須辦理初始和變更登記。

因此,當前農村房屋所有權的取得如果以登記為生效要件,未免脫離實際。登記的首要意義在於物權變動的公示與公信。在農村,由於國家對農村宅基地的申請人有著嚴格的規定,這樣在客觀上就限制了擁有農村房屋的人群大都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可以說人人都處在一個「熟人社會」,並且村民之間大多都參與彼此的房屋建設,相互之間僅通過佔有行為就已經能起到客觀公示作用。村民委員會的見證和記錄即完成了公示的作用,並不需要更大范圍的公示,即使登記其效果也不一定比村民之間的監督更有利。

對於當前農村房屋買賣的現狀,一方面對於合法有效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所有權即使沒有進行變更登記,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應確認買受人取得了房屋所有權。如:房屋買賣行為經過了村民委員會同意,買受人支付了房款並實際佔有。

另一方面,有條件的地區應開展集體土地房屋普查登記,建立較為詳細的產權產籍資料。房屋登記機構要積極開展工作,可以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依靠鄉鎮及農村基層組織對城鎮規劃區內的集體土地房屋進行普查。通過普查登記,建立起較為詳盡完整的產權產籍資料,為推進農房登記打好基礎。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 篇2

近年,農村的房地產市場逐漸活躍,農民往往將其在宅基地上所建房屋或者出租、或者售與他人。購買者中有的是本村或外村村民,有的是外來打工者,還有的則是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在類似的房屋買賣中產生的糾紛也較多。該類案件訴至法院後,涉及的首要問題即是:合同是否有效。

一種意見認為,如果購房者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權,買賣合同不存在其他違法行為,則應認定合同有效。另一種意見認為,村民對宅基地只享有使用權,而無處分的權利,而出售住房的行為,實際上已處分了宅基地使用權,故合同應認定無效。

爭議產生的原因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下稱《土地法》)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盡管該條是針對宅基地申請而規定的,但從該法及該條的規定來看,農村村民出租、出售宅基地上所建住宅,法律並未予禁止,也未對該出售行為設置任何限制。

但農村宅基地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只有集體組織的成員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而通過房屋的轉讓,也將與房屋不可分割的宅基地使用權一並轉讓,將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擴大到非集體組織成員、甚至是城鎮戶口的居民。同樣,根據《土地法》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如果房屋轉讓只在集體組織內部成員之間進行,也有可能使購房者通過房屋的受讓而使自己擁有的.宅基地面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那麼,農村的房屋到底能否轉讓,這類合同的效力應如何認定就非常值得關注和思考。

對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持審慎的態度,緣於國家對農村土地的一貫政策規定。《土地法》明確: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從八十年代以來,x多次行文,強調對耕地的保護。有關行政規章、文件對農村建房、宅基地的申請也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

xx年11月1日實施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規定:農村村民建房的,應先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後,如果是需要使用耕地的,經鄉級xx審核、縣級xx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再向縣級xx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經縣級xx批准後,由縣級xx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如果是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也應由鄉級xx根據村莊、集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批准。城鎮居民如需使用集體土地建房,還應經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同意,再按上述兩種情況辦理審批手續。因此,有人認為,既然宅基地申請有嚴格的規定,村民轉讓房屋也涉及到宅基地使用問題,應從嚴掌握。只有在買受人按有關規定申請到所售房屋宅基地使用權後,才能認定購房合同有效。如果這種觀點成立,村民售房的權利將無從行使。

農村房屋買賣的出售方一般為農村集體組織的村民,而購買方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集體組織內部成員,

二是集體組織以外的成員。

集體組織內部成員又有三種具體情況:

一是本身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的宅基地標准。

二是已有宅基地,但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

三是已在集體組織落戶,但尚沒有被分到宅基地。

根據一戶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對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標準的村民,再申請宅基地是不可能得到批準的。對第二種情況的村民,盡管其已有一處宅基地,但如無法定理由,也很難再申請到第二處宅基地。對第三種情況,申請宅基地必須經過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因此,即使是售房行為發生在村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之間,也將難以進行。售房者首先要審查購房者的具體情況,這無疑是不現實的。如果是村民集體組織外部成員申請宅基地建房,條件將更為嚴格。如果將這些規定適用於售房行為,購房者的資格待定,村民出售房屋將難上加難。

通過前述提到的法律、法規規定,不難看出,國家對宅基地申請是嚴格控制的,而上述規定並不涉及村民已按規定申請到宅基地並按審批手續建造房屋,但關繫到在出售房屋問題上發生爭議如何認定。看待這一問題,究其實質是如何認定宅基地的權利x質,以及宅基地上的權利與地上建築物的權利關系。

我國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分為國家和集體兩種。宅基地所有權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其使用權由集體組織按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劃撥給村民使用。作為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權在取得的土地上享有佔有、使用的權利,可以在該土地上建造住房以及其他附著物。

作為使用權人無權單獨轉讓宅基地,但如果使用權人在宅基地上已建造了房屋,房屋的所有權的完整權能屬於宅基地使用權人。此時,房屋的所有權與土地的所有權分屬不同的權利主體,雙方在權利行使方面必然相互牽制。而房屋與土地緊密結合的特點決定了二者必有一方要妥協,或者房隨地走或者地隨房走。

如果只能允許房隨地走,那麼村民因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權將影響其房屋的所有權的行使。他只能對其建築物或其他附著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而無從行使最重要的處分的權能。如果宅基地使用權人慾走出農村、到處面的世界開創一番事業,其宅基地上的合法建築只能通過出租來發揮物的效用。

無疑,這使其權利的行使很不充分。如果允許地隨房走,即村民有權出售住房,村民對房屋所有權的行使將不存在任何障礙,那麼此舉是否有礙集體經濟組織對土地享有的所有權呢?筆者認為,並不影響。宅基地一旦劃撥給村民使用,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的土地實際上並不能行使更多的權利。

當村民出售房屋時,僅僅是宅基地的使用權人換了另外的主體,村民並不能通過出售房屋而從中獲得宅基地的收益,他只能獲得出售建築物的利益。因此,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利益並不存在侵犯的問題。且允許農村房屋自由轉讓,將使農村的房屋發揮最大的效用。

物權法草案第十五章規定了宅基地使用權,從草案規定可看出,草案允許農村房屋出售。該草案第272條: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權轉讓的,宅基地使用權同時轉讓。第273條: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權抵押的,在實現該抵押權時,宅基地使用權同時轉讓。由此可見,草案對房屋所有權與宅基地使用權的關系采地隨房走。

應該說草案的規定是積極、合理並可行的。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城市居民的房屋所有權與農村村民的房屋所有權。城市居民出售擁有所有權的住房,法律並未設置特別的規定。城市的房改房與農村的房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房改房的售價中不含土地收益,因此建設部規定已售公房上市應當向國家或產權單位補交一部分土地收益。

國家對城市房地產二級市場持積極的開放政策。農村村民享有的住房所有權與城市居民的住房在所有權的權屬方面並無二致,如果對村民售房采限制x政策,對村民來說是不公平的。為此,筆者建議,國家對村民售房也可考慮參照城市房改房上市的有關做法,由集體土地所有權人收取一定的土地收益。

作為村民,其無償使用宅基地是基於其特定的社員身份,通過購房取得他人宅基地使用權的人如果不具有社員身份,完全可以通過向土地的所有權人交納一定的費用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如果是具有社員身份的人,可分為兩種情況:其已有宅基地且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可以購買他人的住房,但必須繳納一定的土地費用。如果是沒有宅基地或達不到規定的標准,可以經過報批後,無須繳納一定的土地費用。如此考慮與國家的土地政策並不矛盾,國家對耕地的保護是採取嚴格的政策,而宅基地與耕地x質不同,經過合法報批,宅基地上已建造了建築物或附著物,一般不會再恢復到耕地x質,允許農村村民出售房屋與國家對耕地的保護政策並無抵觸。

因此,對宅基地上住房的出售應當採用放開的政策。關於宅基地的控制應當在宅基地的申請上從嚴把關。「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建議改為「一戶只能申請一處宅基地」。總之,筆者認為,村民出售住房的合同,如果沒有其他違法行為,以認定有效為宜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權屬認定 篇3

一、房屋買賣合同效力認定的法律根據

房屋買賣合同屬民事買賣合同的范疇,其x質為民事法律行為,認定效力的目的在於解決是否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其社會效益是維護交易的安全和信譽。目前,房屋買賣合同效力認定的根據主要是x發布的《城市私房管理條例》和我國立法機關頒布的《民法通則》。

其一、房屋買賣合同的形式要件問題,亦即買賣房屋協議是口頭或書面均可,還是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根據《條例》第6條第(二)項規定,購買房屋辦理過戶登記時,「須提交房屋所有權x、買賣合同和契x」。顯然,買賣房屋協議是以書面合同為其成立的要件。要求書面形式的要件關鍵是要認定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x合同,而非實踐x合同。只要買賣房屋合同當事人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即為合同成立並是有效的條件之一,不允許當事人一方隨意翻悔。這一規定為當事人因房價過高或過低等不合理、不合法原因毀約起到了有效的防範作用。

其二、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成立的實質法律依據問題,亦即一項合法、有效房屋買賣民事法律行為成立須同時具備的條件。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之規定為:

第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真實;

第三、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由此可見,一項具體的房屋買賣合同只要符合上述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就在特定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不可撤銷的特定權利和義務關系,任何一方不得隨意翻悔,若不履行便會產生法律的後果(或按違約制裁或按繼續強制履行處理)。

二、房屋買賣的實際履行問題

房屋買賣合同依法成立並有效並非就等於房屋買賣合同履行完畢。所以,合同的有效成立只是當事人履行的前提條件,只有認真全面履行了合同,當事人的權利才能實現。作為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房屋),其履行的標志目前是以x1988年發布的《城市私房管理條例》和1950年政務院發布的《契稅暫行條例》為准。也就是說房屋所有權的轉移應以是否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和繳納契稅為必要條件。

其一、關於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問題。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實際上是行政管理行為而非民事行為。房屋買賣過戶登記對國家來講體現著國家對房產這一既是重要生活資料又是重要生產資料不動產的管理,對當事人來講則又是擁有房屋所有權的唯一合法根據。一般來說,既然有房屋買賣書面協議,就必然辦理房屋過戶手續。但實踐表明,由於種種原因當事人雖達成了房屋買賣書面協議卻並未辦理過戶登記。為此最高x法院曾頒布過至少三個司法解釋,以處理由此而產生的糾紛。

第一、1984年8月30日《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6條)。

第二、1988年4月2日最高x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x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5條)。

第三、1990年2月17日《關於公產房屋的買賣及買賣協議簽訂後一方可否翻悔問題的復函》。筆者認為,前兩個規定對當事人之間依法成立的房屋買賣協議是採取有條件承認其效力的辦法,對買賣房屋能否成立的限制x條件過多。

第三個規定卻又完全否認在當事人之間雖達成房屋買賣協議,但只要在未辦理產權轉移登記手續之前均可翻悔。這些規定不僅實踐中不易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民法理論,違背了民事交易中的誠信和自願原則,為當事人翻悔提供了合法根據。所以,問題的實質是房屋買賣協議的有效成立與實際履行是兩個階段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履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按履行法則處理,而不能以此否認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

其二,關於契稅問題,根據《城市私房管理條例》和《契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不僅辦理房產過戶手續須提交契x,而且房屋買賣、完納契稅,應於契約成立之後三個月內辦理完畢。逾期交納者,除照額補稅外,每月加收稅額的20%,不足一月者以一月計,但加收稅額不得超過房價。這些規定也只能說明房屋買賣的實際履行問題,與合同成立與否。

;

⑺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

所謂合同相對性是指合同只對締約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不產生法律約束力。

合同相對性原則主要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除合同當事人外,任何其他人不得請求享有合同權利;二是除合同當事人外,任何人不必承擔合同責任。具體的說,由於合同關系是僅在特定人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因此只有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才能相互提出請求,非合同關系當事人,沒有發生合同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向合同當事人提出請求或提出訴訟。另外,合同一方當事人只能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和提起訴訟,而不能向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及訴訟。在雙方合同中,還表現為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權利義務相互對應,互為因果,呈現出「對流狀態」,權利人的權利須依賴於義務人履行義務的行為才能實現。

從合同內容的相對性可以引申出幾個具體規則。一是合同賦予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原則上並不及於第三人,合同規定由當事人承擔的義務,一般也不能對第三人產生拘束力。二是合同當事人無權為他人設定合同上的義務。三是合同權利與義務主要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約束力,法律的特殊規定即為合同的相對性原則的例外。

合同相對性屬於合同法基本原則之一,是合同法相關規則、制度的基礎,也是合同法領域乃至私法理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

.

合同相對性的主要表現:

涉他合同 。涉他意思是涉及了第三人,包括兩種: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也叫第三人代為受領的合同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也叫第三人代為清償的合同。涉他合同從第三人的地位上看,第三人並非合同的當事人,並非債的主體,而僅僅是合同的履行輔助人。從違約責任上看,仍由原來的債務人向原來的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債權轉讓與債務承擔 。 從第三人的地位上看,第三人是債的主體,一旦發生債權轉讓或債務承擔,第三人就介入合同,成為合同的當事人。從違約責任上看,在新加入的債權人、債務人與原來的主體之間產生違約責任,因為這時第三人成為合同新的當事人他就有資格接受違約責任或者承擔違約責任了。

承攬合同中的違約責任 。承攬合同也是一個典型的有人身信任關系的合同,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承攬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由第三人完成的,不需要經過定作人同意,但是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多式聯運合同中的違約責任 ,規定在合同法第317、318條,多式是指採用多種運輸方式,多式聯運的經營人可以與各區段的承運人約定相互之間的責任,但該約定不影響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承擔的義務。

市場條件下,由於交易關系的復雜化以及持久合作關系的普及,減少了合同當事人的確定性。為了實現一項合同,常常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建立新的關系並接受新的依賴關系或利益關系,真正履行合同的參加人可以包括協議之初的締約人以外的當事人,如轉包商、債權人等等。這樣,第三人介入了原來的合同關系,法律無法忽視他的存在。這就需要創設種種例外規則,以實現真正的公平和正義。這種例外被成為「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債的保全。 《合同法》第73條規定了債權人代位權,「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該法第74條規定了債權人撤銷權,「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二者均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債權人在法定條件成就時,得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主張權利。

買賣不破租賃。 租賃合同的承租人可以對抗房屋受讓人。根據債的相對性,租賃合同應只對出租人和承租人有效,當第三人買受租賃標的成為不動產所有人時,買受人非租賃合同的締約人,故不應受合同約束,得隨時取回租賃標的物。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城市擴張、房荒問題的出現,各國為解決社會矛盾,多設定「買賣不破租賃」的例外規定,即出租人將租賃標的物讓於第三人時,原租賃合同對受讓人繼續有效。最初《德國民法典》第571條規定「買賣不破租賃」規則適用於土地租賃,後擴及一切不動產。各國民法也多有類似規定。《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也即租賃合同的法律效力及於租賃物的受讓人,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20條規定,「租賃房屋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承租人請求房屋受讓人繼續履行原租賃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租賃房屋具有下列情形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一)房屋在出租前已設立抵押權,因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二)房屋在出租前已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的」。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 。 即「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為德國判例學說所獨創,強調合同一經成立,不但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權益關系,同時債務人對於與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負有注意、保護的附隨義務,債務人違反此項義務,就該特定范圍內的人所受的損害,亦應適用合同相對性原則,負賠償責任。特定契約關系兼具保護第三人的作用,是對合同相對性和合同責任的新發展。在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盡管第三人不是合同一方當事人,但義務方對第三人的義務是以對於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給付為內容,對第三人也不成立無因管理。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主要體現在人身保險合同、運輸合同中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條款、信託合同等。我國《保險法》第12條規定.「.....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該法第18條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我國《信託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該法第43條規定,「受益人是在信託中享有信託受益權的人」。

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與第三人代替履行具有區別,第三人代替履行因為債權人不能向第三人主張權利,第三人不向債權人承擔責任,遵循的仍然是合同相對性規則。《合同法》雖然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和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義務。但是,如果債務人不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第三人沒有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請求權,如果第三人不向債權人履行義務,也不承擔違約責任。因此,合同責任的效力並不涉及到第三人。

債權不可侵性 。 依傳統理論,物權是可對標的物直接支配的絕對權,可以對任何第三人主張權利,並得排除任何第三人對物權的妨害;債權是僅得向特定當事人請求給付的相對權,不能向第三人主張權利,也就沒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英國1853年判決Lumley V Gye案,創立了第三人侵害債權的先河。該案原告Lumley與某演員訂有在原告劇院演出數月的合同,並規定該演員不得去其他劇院演出。被告Gye明知此合同存在,仍誘使該演員違反合同。法院判決認為被告Gye侵害合同關系乃不法行為,應向原告Lumley承擔責任。此後,該判例所創立的第三人不法侵害債權理論為多國接受。不法侵害債權,指第三人故意損害他人債權為目的,妨害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行為。根據債權不可侵理論,不法侵害債權的行為發生後,債權人得以債權為由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追究第三人的責任,這使債的效力得到擴張,及於一切侵害債權的第三人。是對合同相對性的重大突破。

其他散見於特殊合同領域的情形。 (1)建設工程合同分包人的連帶責任。《合同法》第272條第2款規定,「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 ,這里的「第三人」事實上是分包人,分包人與承包人之間具有合同關系,但與發包人之間並無合同關系,為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法律特別規定,在建設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由分包人與承包人對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從而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2)非法轉包違法分包情形下,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承擔法定責任。《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釋》第26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 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即實際施 工人可突破合同相對性,在沒有直接合同關系的情況下直接起訴發包人。(3) 單式聯運合同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責任。《合同法》第313條規定,「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損失發生區段的實際承運人與托運人並無合同關系,但是需對托運人承擔連帶責任,這就也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

.

近年來,隨著房屋租賃市場的快速發展,租賃房屋之後再行轉租也成為實踐當中的普遍現象。本題情形與實務聯系密切,涉及合同相對性在轉租合同中的適用,以及次承租人的代為清償請求權。承租人將其所租賃的房屋進行轉租時,就出現了兩個租賃合同:一是出租人與承租人的租賃合同,二是承租人與次承租人的租賃合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兩個合同是獨立存在的。也即,依據合同的相對性,出租人和次承租人不能直接向對方主張權利。同時,房屋轉租合同以原房屋租賃合同的合法有效存在及出租人同意轉租為前提條件,二者缺一不可。但處理涉及轉租的案件時,尤其是經過出租人同意的轉租案件,應當特別注意最高人民法院《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7條的規定,轉租合同有效的情況下,「因承租人拖欠租金,出租人請求解除合同時,次承租人請求代承租人支付欠付的租金和違約金以抗辯出租人合同解除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即租賃合同在滿足法定條件下能夠突破合同相對性,以此維護合同交易穩定。

另外,依照《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6條規定,「因租賃合同產生的糾紛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次承租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實踐中可能出現的情形是當承租人違約或租賃期滿,出租人要求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的約定騰退房屋,此時法院一般會將次承租人列為案件第三人一並處理,判令承租人騰退房屋,一並判令第三人騰退房屋。但這並非是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而主要是為節約司法資源、降低社會成本,便利訴訟。

⑻ 責任承擔問題

你好,通常這樣的情況是要首先解決時僱傭關系還是承攬關系,如果是僱傭,那應當由僱主賠償,如果是承攬,那一般是由司機本人(前提是司機是承攬合同一方當事人,如果司機本身被車主僱傭,而運竹子是車主與對方簽訂的合同,那司機應當區找車主)自己承擔,但在承攬關系中,定作人對承攬人的工作或者承攬人員的選擇發出過指示的,應當由定作人承擔賠償責任。換言之,如果司機即為合同方,但約定只是運送不包括「捆綁」等工作,或者是定作人要求司機去按他說的方法去捆綁,那這個責任應該是要由定作人承擔,具體賠償多少應該先鑒定,才好計算。
因你所述情況非常簡單,所以不太好具體確定相應的法律關系,如你還有疑問可以QQ咨詢,或者帶齊相關材料直接到龍岩金磊律師事務所直接找我咨詢。最後希望你維權成功。業責任與分支機構責任的承擔問題
最高法院在《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稱最高法院《執行規定》)第78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最高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2條規定:「其他組織在執行中不能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對該其他組織依法承擔義務的法人或者公民個人的財產。」 這是否說明,企業法人合法成立的其他組織或分支機構,同樣應當對企業注冊資金不實的行為承擔責任?
企業法人成立的其他組織,有具備法人資格的子公司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兩類,無論何種情況,都不應該對企業(即母公司)的行為承擔責任。因為在市場中承擔責任的條件,一是必須具備責任主體的資格。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如果不具備責任主體資格,又如何承擔責任?由於分支機構的財產屬於企業法人的,當企業法人承擔責任時,可以執行分支機構的財產,這與承擔責任是兩回事。「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二是必須與權利人存在法律關系,即存在權利義務關系。例如,法人的子公司也是獨立法人,法人需要對某債權人承擔責任時,如果其子公司對該債權人沒有法律關系,便不需要承擔責任。但是如果法人直接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可能執行法人在子公司的分紅利潤或者股本。這是財產執行時涉及到子公司,責任人仍然是上級法人,子公司仍然不承擔責任。可見,企業用其在分支機構的財產或者用在子公司的利潤、股本承擔責任,與分支機構、子公司成為責任人,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概念。
另提出:最高法院《執行規定》第80規定:「被執行人無財產清償債務,如果其開辦單位對其開辦時投入的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可以裁定變更或追加其開辦單位為被執行人,在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的范圍內,對申請執行人承擔責任。」第82條規定:「被執行人的開辦單位已經在注冊資金範圍內或接受財產的范圍內向其他債權人承擔了全部責任的,人民法院不得裁定開辦單位重復承擔責任。」這兩條規定又該做如何解釋?
這兩條解釋立足的條件,一是被執行人開辦單位投入的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二是被執行人具備法人資格。在這種條件下,其開辦單位承擔的是補足投資的責任。這就是第80條規定的道理。一旦開辦單位的投資補足了,居於股東只以出資額對被投資單位承擔責任、被執行單位作為法人應該獨立承擔責任的原則,人民法院不得裁定開辦單位重復承擔責任。這就是第82條規定的道理。還提出:最高法院《執行規定》第90規定:「被執行人為公民或其他組織,其全部或主要財產已被一個人民法院因執行確定金錢給付的生效法律文書而查封、扣押或凍結,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或其他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在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執行完畢前,對該被執行人已經取得金錢債權執行依據的其他債權人可以申請對該被執行人的財產參與分配。」這條規定如何解釋?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自然人對債務應當承擔無限責任。至於「其他組織」,最高法院在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對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規定了9種情況,其中有的是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包括金融、保險等部門都是如此,

⑼ 建築工程分包有什麼法律規定么

一、在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工程分包的法律規定如下:

我們根據《建築法》的有關規定內容如下:

1、根據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法》的第二十八條,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轉包給他人,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他人。

2、根據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法》的第二十九條,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

3、根據工程分包常識,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對建設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4、根據工程分包常識,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5、根據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法》的第四十五條,施工現場安全由建築施工企業負責。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負責。分包單位向總承包單位負責,服從總承包單位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

6、根據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法》的第五十五條,建築工程實行總承包的,工程質量由工程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應當對分包工程的質量與分包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分包單位應當接受總承包單位的質量管理。

7、根據工程分包常識中《建築法》的第六十七條,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的,或者違反本法規定進行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8、根據工程分包常識,承包單位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對因轉包工程或者違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與接受轉包或者分包的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在工程分包常識中,進行建築工程分包的要求如下:

我們按照工程分包常識中的《建築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合法分包應符合四個條件:

1、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進行分包,但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

2、分包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條件;

3、除總承包合同約定的分包外,其他分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

4杜娜紅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凡違反上述條件之一的,應定為違法分包。也就是說,一般建築工程如果不符合上列要求的話,就是違法分包。

拓展資料

在工程分包常識中,工程分包和轉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在工程分包常識的分包中,承包人與分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在轉包中,轉包人與轉承包人不承擔連帶責任;

2、在工程分包常識中的分包行為,只要不是分包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內容或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等違法分包行為,則在發包人同意的情況下是為法律所允許的,而轉包行為則被法律所禁止

(法律依據見《合同法》第272條、《招標投標法》第48條、《建築法》第24條的規定)。

也就是說,工程轉包和分包的區別在於轉包是違法的,在一定條件下分包是合法的,兩者的定義也不同。

以上就是關於建築工程分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在工程建設中進行工程分包需要了解一定的工程分包常識,遵守法律法規進行合法分包,避免被認為違法分包;同時工程轉包和工程分包是有區別的,轉包是違法的,分包符合一定條件是合法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