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社會安全保障法
A. 美國的《社會保障法》在哪一年施行
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
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B. 美國人的養老保險是怎樣的
1、美國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美國於1942年開始支付退休金。1965年增加了老人醫療保險,1972年又增加了殘廢者醫療保險。經過50多年的逐步發展與健全,形成了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2、美國老年法定退休保險具有強制性、貢獻性和福利性,退休和醫療保險基金有正常來源渠道,能自我調整和自我調整。其退休金的收與支是按照現收現付、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的,根據人口老齡化的預測、退休費支出的需要,不斷調整保險稅稅率,達到自我循環正常運轉的目的。
3、發展保險公司經營的自願投保退休金保險,吸收閑散資金增強經濟實力,為人口老齡化做准備。美國的一些人壽保險公司除經營人壽保險、財產保險、死亡保險外、還大力經營集體和個人自願投保性質的私人退休金保險,作為法定退休保險的補充。
4、在美國,還是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餘都是家庭養老。很多美國老人都有拿著退休金到風景優美、適宜養老的國度、地區養老的人群,如美國的退休老人到佛羅里達、夏威夷、墨西哥海濱購房長住,安度晚年。
5、在美國一些地方,「以房養老」已被許多美國人認為是一種最有效的養老方式,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後把富餘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後生活。
(2)美國的社會安全保障法擴展閱讀: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從公共社會保障、企業社會保障、商業社會保險和慈善四個層面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各項基本保障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和研究,首次為中國讀者勾勒出了當代美國社會保障體制的全貌。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點:
一、是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客觀而全面的介紹。
二、是資料權威、新穎,各項政策與數據均來自美國政府和立法機關等。
三、是學術性和實踐性結合,在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策實踐進行總結的同時,通過附錄、術語表和參考文獻等手段,為讀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對照和便利。
C.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建立的。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叫什麼方式?
立法建立的呀,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專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屬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我不喜歡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私有化,並沒有真正取到保障人民的成效。
有一部電影叫《迫在眉睫》,講得就是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失范所導致的悲劇。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D. 二戰時美國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面臨哪些新狀況
羅斯福新政
在二戰爆發前10年也就是1929年,很多資本國家爆發了經濟危機,同時就有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而同時期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利堅政府卻拒絕走社會主義道路和法西斯道路。
1929年—1933年美國的股價暴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採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而這個新政正是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分為5個法案
1、《緊急銀行法案》:通過該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河新用。
2、《全國工業復興法》:通過該法案指定公平競爭法規,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准,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利益。
3、《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
4、推行「以工代桭」: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5、《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議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
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換沒復甦,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但羅斯福新政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根本矛盾。
E. 美國養老保險制度計劃
美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即聯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
(一)聯邦退休金制度
聯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國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始建於1935年,以當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社會保障法》為起點,以後經過不斷補充、修訂,基本條款沿用至今。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律規定,職工退休年齡不分男、女都是65歲,同時必須納稅40個季度(具有10年繳費年限),才能享受待遇。養老保險費完全由僱主和雇員繳納,政府不予負擔。養老保險的費用,國家以徵收社會保障稅的方式籌集,由僱主和雇員按同一稅率繳納。雇員應繳納的數額,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採取分段辦法計算。年薪在5。5萬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納稅,其中6。2%用於養老、遺屬和傷殘保險,1。45%用於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年薪在5。5~13萬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於醫療保險)納稅;年薪在13萬美元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納稅。僱主按其雇員應繳納稅率納稅。所得每一美元稅金,其中73美人用於養老,19美人用於醫療,8美分用於傷殘。
聯邦退休制度通過法規規定65歲可能享受全額養老金,同時,允許提前退休,但養老金減額發給,雇員最多可以提前到62歲退休,但每提前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減發0。56%;如62歲退休只能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80%;63歲退休能拿到86%;64歲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滿65歲後最多可再推遲5年退休,養老金增發0。25%。如66歲退休,可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103%;67歲退休可享到106%……70歲退休可拿到130%,年滿70歲以後退休者,養老金不再增加。聯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約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各企業自願建立。美國政府向僱主提供稅收優惠措施以鼓勵僱主為雇員建立「私人年金計劃」。如企業從年營業額100萬美元中提取10萬美元作為雇員的「私人年金計劃」,這10萬美元可以免稅。在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計劃」是美國聯邦退休制度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員參加了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確定待遇方式,即僱主對雇員允諾雇員退休後給予多少退休金,並根據允諾由精算家計算確定每年儲存金額。大分數企業採取這種辦法。
第二是交費方式,即先確定交費多少,退休時按照累積金額(包括本金、利息、投資利潤等)確定退休金額數,這類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擔保公司擔保。
(三)個人退休金計劃即個人儲蓄保險
個人退休金計劃,自願參加,儲金一般個人出3/4,企業出1/4;聯邦政府通過免徵所得稅予以扶持和鼓勵。在儲存時不納稅,在支取時再納稅,也是一種延期納稅辦法。此項計劃的最高存款額為每年2000美元,並且必須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項,連同利息在退休後即可領取,也可繼續存入銀行,但到達70歲時必須起用。對於年薪超過一定數額的,不能參加這項計劃。具體標準是:未婚者年薪超過3。5萬美元,已婚者年薪超過5萬美元。
二、美國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
美國的社會保險由聯邦政府的社會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辦法統一,機構垂直領導。全國共有社會安全(保障)工作人員65000餘名,分10個大地區設立社會安全(保障)局,下屬13000個辦公室,負責辦理社會安全(保障)業務。各縣、州(市)地方政府只負責附加保障計劃。
全國設立了40個電話咨詢中心,負責接受公民的查詢、咨詢電話。在網際網路上使用11種文字、開發10000餘頁資料供居住在國內外公民查詢。
全國每年徵收社會保障稅5684億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費用38億美元,提取比例約為7%。按全國6。5萬名工作人員計算,每人每年管理費用近6萬美元,為開展社會安全(保障)業務提供了保證。
三、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
(一)社會保障機制比較完善,管理高度統一,約束力強。
美國的基本養老保障由聯邦政府集中統一管理。聯邦政府設立社會安全(保障)總署,負責全國社會養老保險有關法律的制訂和對全國政策業務的指導。全國劃分為10個大地區,分設社會安全(保障)局,並在各縣、州(市)分設辦公室,具體承辦社會養老保險事務。形成了一個社會保障網路,上下職責分明。各縣、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擔國家養老保險,只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補充養老計劃。美國所有公民都有一個相互不重復的社會保障號,對從業人員和退休者實施社會保障關系的管理。社會安全(保障)機構的日常管理費用,從社會保障稅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確保到位,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的開展。
(二)使用法律和經濟雙重手段調控退休年齡,力度大,效果好
美國的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時,才能享受100%養老金;同樣,如果年滿65歲仍不領取養老金者,每延遲領取養老金一年,增加全額養老金的5%,直至年滿70歲,開始領養老金時,每周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130%;對於有的企業為雇員在55歲62歲之間辦理提前退休的,其養老金由企業全額交付。這一政策,既引導從業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護了希望晚退休、推遲領取養老金者的利益。這對於減輕基金支付壓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養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有利於多層次保障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養老金替代率為:總替代率為51%,凈替代率為65%,分別低於法國(62%、77%)、德國(52%、72%)、義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國,略高於日本(49%、59%)和英國(47%、61%)。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調低,可能發揮第二支柱(企業補充保險)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的作用。美國的商業人壽保險十分活躍。企業老闆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留住人才,推出企業年金計劃等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使國家組織的養老保險在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體現了由國家、僱主和個人三個層面共同承擔的完整的養老保險體系。
(四)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社會化程度高
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是舉世公認的。將其運用在社會保障系統的運作和管理上,大大提高了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的社會化程度。凡是持有社會保障號的美國公悄行之有效美國內的哪一地區流動就業,只要按規定在當地繳納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障稅,就能自動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同樣,退休者在國內任何一地方死亡,醫院將其死亡信息輸入電腦,即可確保及時將其銷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有哪些特色
在美國,僱主被要求扣繳聯邦所得稅及一半的社會保障稅和醫療保險稅。僱主與雇員所共同繳納的社會保障稅與醫療保險稅構成了聯邦社會保險稅。在某些地區,僱主還被要求扣繳州所得稅甚至是市所得稅。此外僱主還被要求繳納州、聯邦失業稅。
社會保障稅與醫療保險稅又被稱為聯邦社會保險稅,從雇員的工資中直接扣除,僱主同樣須為雇員繳納相同比例的聯邦社會保險稅。
對於社會保障稅,2007年度,僱主須從雇員工資(不超過本年度的工資限額)中扣除6.2%並自身負擔相同比例,僱主與雇員繳納的總額占雇員總工資收入的12.4%。2007年社會保障稅的工資限額是97,500美元。一旦工資收入超過此限額,雇員或僱主當年都不需就超過部分再繳納任何社會保障稅。
對於醫療保險稅,2007年度,僱主須從雇員工資中扣除1.45%並自身負擔相同比例,僱主與雇員繳納的總額占雇員總工資收入的2.9%。與社會保障稅不同的是,僱主與雇員就實際工資所得繳稅,作為繳稅基數的工資收入沒有任何上限。
此外,每個僱主都須繳納州、聯邦失業保險稅,聯邦失業保險稅的繳稅標準是雇員工資收入的6.2%,但通常只徵收0.8%,這是因為聯邦政府允許已繳納州失業保險稅的僱主享有5.4% 的稅率抵扣。失業保險稅的稅基至少包括雇員年收入的前7000美元。關於稅率每個州有不同規定,所以僱主需參考其所在州的州政府關於稅率及最大工資限額的規定。美國許多州要求新參保企業最初按平均稅率繳稅直到其僱傭歷史形成。比如,印第安納州要求新參保的企業僱主最初3年按2.7%繳稅。總體來說稅率水平依據各種因素調整,如前雇員是否提出失業津貼的要求等。
G. 指出1935年美國制定社會保險法的目的是什麼具有怎樣的特點
一、《社會保險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1935年美國制定出台《社會保險法》有其內外背景:
從外部背景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美國成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經濟呈現出跳躍式發展,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為英國的2倍,法國的3倍多,佔世界第一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3年,美國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比英法德日四國總和還多,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工業產值已經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總值的48.5%。黃金儲備佔世界的89%。盡管美國在經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社會福利立法方面卻明顯落後。早在19世紀末,為緩解勞資矛盾,西歐一些國家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案。進入20世紀,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制定保險法案,相比之下,美國在社會保險立法方面進展甚微,甚至趕不上美洲烏拉圭和智利,這種保險立法落後狀況促使美國政府考慮進行社會保險立法工作。
從內部背景看,有三個因素促使美國加快社會保險立法進程。一是工業管理革命和技術革命是美國出現經濟繁榮,受惠的主要是大資產者,但卻給老年工人極大沖擊,由於長期應用的技術遭到淘汰,老年工人面臨失業和重新尋找工作的局面,而且找工作也很難。,促使美國考慮社會保險問題。二是美國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1900年老年人比例是4%,1932年增加到6%,他們在選民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政府為了緩解勞資矛盾,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選民,千方百計爭取他們以保證共和黨的統治地位。三是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加速了美國社會保險法案立法進程。大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創傷主要落在美國無產者身上。他們大量被逐出工廠和農場。經濟危機使農產品和工業品價格繼續大跌,人民排隊擠兌,銀行紛紛倒閉。失業大軍生活貧困,老年人處境更為悲慘,他們沒有養老金,少部分人靠過去的積蓄或投奔親友,多數靠乞討、撿垃圾為生,有些人甚至從事偷盜活動,從而使美國的階級矛盾急劇尖銳化。為了減少社會貧困化的程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便提上了美國統治階級的議事日程。
在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下,美國社會保障的立法工作逐漸開展起來。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後大力推行「新政」,首次系統地提出福利保障社會化主張。1934年6月29日,羅斯福任命一個經濟保障協調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研究經濟和社會保障的全部問題,和為此制定一個立法的綱領」,經過一番緊張工作之後,1935年1月15日,經濟保障委員會向羅斯福報告建議:第一,對受保人及其家屬提供適當的保健和醫療服務;第二,發展一項制度,使人們可以把工作損失和醫療費用編入預算;第三,保證給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機構以合理適當的報酬;第四,在專家主持下給予新的獎勵來提高醫療質量。眾議院在討論社會保障立法時,爭辯異常激烈,雖然困難重重,眾議院7260好社會保障議案仍在4月19日以372票對33票獲得通過。5月20日,眾議院財政委員會提出報告,眾議院隨後審議了社會保障議案並通過。8月8日和9日,眾、參兩院分別通過了HR7260號《社會保險法》,8月14日,羅斯福簽署生效。
二、《社會保險法》的特點
美國社會保險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立法者在制定該法時試圖避免同歐洲相似的保障范圍與水平。他們認為自力更生是美國人的美德,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應充分體現美國人的價值觀和美國具體情況,盡可能不破壞市場力量的自發作用。為了不違背社會保障自我維持和發展的原則,立法者表達了一種強烈願望,那就是限制人民對財富再分配的渴求,反對每月支付給老年人固定給付金,力求被保險人的權利與義務基本對等、給付金總額與籌集的保險金相等。
二是建立由聯邦政府主辦的老年保險,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合辦的失業保險。
三是為了安撫對社會保障措施持批評態度的人們,聯邦政府強調他們的立法是有節制的,政府從來沒有保證為百分之百的人們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政府的基本原則是不能給將來文明社會造成浪費和奢侈,以至於損害文明社會。事實上,社會保險法不是一個致富的計劃,不會為人們提供最充分的保障,只能對美國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條件,或者說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已經達到一般生活標準的人們是不能享受社會保障的待遇的。
三、《社會保險法》的成就和不足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奠定了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格局,在美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是它使美國開始走上了福利國家道路。1935年以前美國的社會保險是自助和個人負責,1935年《社會保障法》頒布以後使得國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對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具有重要作用,成為社會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二是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為美國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戰後美國歷屆政府都是在此法基礎上修訂補充,形成了一整套社會保障制度。
三是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部分地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緩和了階級矛盾,美國開創福利國家的辦法也為其他國家效法。
但以此同時,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也同樣存在一些不足:
該項法律的主要缺點是社會保障照顧面不廣,既沒有把農場工人、家庭僕人、商船海員以及教育、宗教與慈善機關雇員包括在內,也沒有解少數民族和因長期失業而急需救助的貧民問題。即使是退休金制度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一是約有25%的勞動力享受不到這種福利,包括農場工人、家庭僕役和醫院、餐廳工人。婦女和有色人種也被排除在外。
二是養老金來源是對雇員和僱主的工資征稅,實際上是一種強迫性保險計劃,而非由政府保證公民在進入老年時享有一定的生活標准。三是要到940年才能支付第一次養老金。在此之前雇員和僱主的工資存放在華盛頓,人為地造成在急需擴大消費之時卻減少了購買力的局面。
綜上所述,作為現代第一部保障法律,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雖然不盡完美,但它終究奠定了美國現代保險制度的基石,是美國當代完善的保障系統的源頭。
H. 美國的社會保險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1934年,羅斯福成立了經濟保險委員會,1935年公布了社會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傷殘保險和老年配偶養老保險。
I. 羅斯福執政時期對民眾實行的保障措施與之前有何不同
羅斯福新政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時亦稱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
新政以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方式大大緩解了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節法》、《國家產業復興法》、《社會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新政基本結束,但羅斯福新政時期產生的一些制度或機構如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住宅局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產生著影響。
(9)美國的社會安全保障法擴展閱讀:
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多數措施是針對美國擺脫危機,最大限度減輕危機後果的具體考慮,還有一些則是從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目標出發的遠景規劃。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有助於美國走出危機。
從1935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年的742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00萬下降至800萬,恢復了國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盪。
為後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後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干預經濟,以克服經濟危機。「新政」是他醫治經濟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
事實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也每每成為他的政敵發難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
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的態度審視「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號准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
羅斯福把保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以工代賑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項目,如田納西河流域工程,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甦,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使美國經濟受益無窮。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戰及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J. 美國的社會保障法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有什麼影響
當時由於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美國受到嚴重沖擊,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動盪內,羅斯福事實新政,力圖拯容救美國經濟,社會保險法的頒布,規定了政府實施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對弱勢群體提供救濟,緩和社會矛盾,實際上當時美國的主義制度受到嚴重威脅,社會保障法的頒布實際上是一種妥協,從此產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