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留守婦女婚姻法講座

留守婦女婚姻法講座

發布時間: 2022-12-07 09:53:40

⑴ 什麼是留守婦女

留守婦女,也稱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 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斷提高。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由於外出勞動力的主體是男性,老人、婦女和孩子留在戶籍地,於是農村出現了留守婦女群體。她們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守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她們被稱為「留守婦女」。

中文名
留守婦女

別名
留守妻子

含義
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婦女

現實生活
勞動強度高、精神負擔重等

現實生活

農村留守婦女耕田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農村現實生產生活中,千千萬萬的農村留守婦女承受著難以言盡的困苦和責任,主要表現是:一、勞動強度高。男人外出打工,農村只留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分別由「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和「九九」重陽節引申而來),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閑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二、精神負擔重。丈夫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一整年沒有性生活,過日子像「守活寡」;家裡冷冷清清,嗅不到一絲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獨寂寞和蟲鳴蛙聲相伴;白天不敢和村裡的男人多說話,怕遭人閑言碎語;城裡是個花花世界,老公在外幹活能不能經受誘惑,萬一拋妻棄子,自己什麼都沒有了,提心吊膽也是常態。三、缺乏安全感由於丈夫不在,農村治安狀況又不好,「留守婦女」們普遍沒有安全感。

從女人生理方面來看,正常的、有規律生理需求可以調和女性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促進激素的正常分泌。壓抑則使女性的身體機能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影響生理健康。生理上的不適,還影響了女性的心理健康。長期的壓抑容易使人產生抑鬱、焦慮、恐懼、懷疑等心理病變,使人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事情不負責任,容易沖動。

概念區分
如果該女性家庭中有外出人口,並且有丈夫,但丈夫不在家,我們就將其判定為留守婦女。如果該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但該戶沒有外出人口,說明其和丈夫屬於戶籍不在同一家庭中的情形,不應該視其為留守婦女。如果該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且他的戶口沒有在該戶登記,該戶中其他人口外出時,按我們的方法就會把該婦女鑒別為留守婦女,但出現該情況的可能性很小。與留守婦女對應的是非留守婦女。非留守婦女包括:丈夫在家的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但本戶中沒有外出人口的已婚婦女。後者應該屬於夫妻分居的類型。

⑵ 留守婦女的概念區分

如果該女性家庭中有外出人口,並且有丈夫,但丈夫不在家,我們就將其判定為留守婦女。如果該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但該戶沒有外出人口,說明其和丈夫屬於戶籍不在同一家庭中的情形,不應該視其為留守婦女。如果該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且他的戶口沒有在該戶登記,該戶中其他人口外出時,按我們的方法就會把該婦女鑒別為留守婦女,但出現該情況的可能性很小。與留守婦女對應的是非留守婦女。非留守婦女包括:丈夫在家的已婚婦女;丈夫不在家但本戶中沒有外出人口的已婚婦女。後者應該屬於夫妻分居的類型。

⑶ 留守婦女問題調研報告

留守婦女問題調研報告

2015年**月27日至30日,**市婦聯通過深入到全市20個鄉鎮採取多種形式,對我市農村留守婦女的生產生活現狀進行了調研。

一、我市留守婦女基本情況

**市總人口37萬,女性人口18.42萬,育齡婦女75240人,留守婦女11700人,占已婚婦女數的15.55%。在被調查的留守婦女中,年齡分布為30歲以下的佔15.7%,31—40歲佔34.7%,41—50歲的佔49.6%。留守婦女群體主要以40歲左右的年齡段最為集中,留守婦女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3.6%,初中文化程度的佔55.6%左右,40.8%的留守婦女為小學文化。

二、留守婦女現狀及問題

(一)綜合素質較低、文化生活貧乏。從受教育情況看,初中以下學歷者佔多數,從專業技能看,絕大多數留守婦女缺乏生產發展技能,處於社會的弱勢地位,精神生活比較空虛,文化娛樂活動匱乏,部分留守婦女沉迷於賭博等不良習氣。

(二)勞動強度高,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務,照顧孩子上學,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由於家中缺少勞動力,所有的粗活、重活、忙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

(三)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出現危機。因丈夫長年外出打工,“留守婦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紅燈”。這些遭遇婚姻危機的婦女面臨著相似的狀況:一是夫妻間缺乏聯系和日常的交流;二是“留守婦女”不知丈夫的打工收入;三是“留守婦女”為了讓丈夫外出打工掙錢養家,自己忙於田間勞作、養老、教子,精神空虛;四是丈夫不再承擔“養家”義務;五是丈夫有外遇。

(四)能力精力不及,子女教育出現偏頗。調查顯示,大部分的“留守婦女”由於承受著農業生產、家務勞動雙重負擔,教育子女的時間相對減少;有的婦女文化偏低,對子女教育力不從心,往往是物質上的滿足大於知識的教育,出現了“重養輕教”現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婦女表現出對子女教育的'擔憂:63%的婦女擔心自己精力或文化有限,影響孩子的學習提高;37%的婦女擔心丈夫與子女缺乏交流,致使兒女形成“戀母情結”或“親情飢渴”,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常性格的形成。

三、造成留守人群及存在問題的原因

留守原因: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迴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5-40歲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存在問題的原因:第一,是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農村留守人群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子女、配偶、親人)外出務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城鄉隔離的戶籍等制度給農民工子女、農民工配偶、農民工父母進城就學和生活帶來的高額成本,直接推動了留守人群這一群體的產生。

第二,是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城市在國家的“關愛”下快速發展,使城鄉差別加劇,致使城市繁榮,居民富裕,農村落後,農民貧窮。農民由於人均土地的日益減少,農民僅在自家土地上經營難以致富,加上化肥、農葯等生產資料的價格飛漲造成種地入不敷出,由此出現“農民工現象”和“留守人群”現象。

第三,女性整體素質偏低是內在原因。由於農民工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術缺乏,進城務工只能幹些臟活、累活、工資微薄,甚至不能及時得到工資,使他們即使進城也享受不到城市生活待遇,不可能在城裡購買住房,更不可能把老人、孩子帶進城市,真正實現轉移,只好把老人、孩子、婦女留在農村。

第四,對留守婦女缺乏具體的扶持措施。社會各界對留守群體的關心關愛和扶持力度不夠,致使留守婦女教育缺乏,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一盤散沙。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婦女都想通過自己的辛勞付出獲得與自己的勞動價值相應的勞動報酬,以增加家庭收入,解除因赴外地務工帶來的諸多不便,但苦於一無信心,二無技術,三無資金,四無勞力,使好多發展機會稍縱即逝。

四、建議對策

1、建立“農村留守人群互助組織”。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產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大家在體力上互相幫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關照,緩解留守群體在生產生活中的壓力,增強留守群體的安全感。

2、加快地方經濟發展,使“留守婦女”的丈夫盡量在本地打工,部分解決“留守婦女”面臨的困難。特別是要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這樣既為當地的經濟作出貢獻又有利於“留守婦女”家庭婚姻關系的穩定,還能為扶養贍養盡責、公務勞動分擔起到積極作用。

3、扶助留守婦女創業。充分利用貸免扶補、小額信貸各類扶助資金,按照“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各鎮篩選2-3個示點村,發放貼息小額貸款,扶持婦女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深加工業、民族手工藝製作等致富產業。培養樹立一批留守婦女致富能手和創業帶頭人,創建一批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示範效應強的留守婦女創業示範基地,以創業帶動就業,增強留守婦女自立自強、創業致富的信心。

4、努力提高留守婦女的素質。依託婦女之家、農民學校,在留守婦女中開展扶志、扶業、扶技活動。大力開展“四自”精神、實用技術、市場經濟、創業知識,家庭教育知識等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增強留守婦女的創業意識,提高其創業技能和家庭教育水平。

5、強化社會關愛教育。充分發揮市“關工委”、婦聯、敬老院的作用,構建和諧家庭。此外,要切實落實好國務院關於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有關政策,通過興辦農民工子女學校、降低農民工子女入學“門檻”等有效舉措,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可以跟隨父母在異地享受平等、良好的教育。

6、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擴大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手機電信通話上網覆蓋面,做好送書、電影下鄉工作,努力為農村留守婦女營造一個能夠自由學習活動的良好氛圍;文化體育等部門開展寓教於樂、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舉辦鄉村競技賽、秧歌賽等,並結合各地實際,利用各種節慶、民族傳統節日、農閑時間和農村集市,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農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和活躍農村留守婦女業余文化生活;其次要通過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美德在農家”等創建活動, 引導留守婦女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7、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城市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使流入城市的農民工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要逐步推行進城務工人員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最低工資保障,為工作有困難的務工人員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屬,包括配偶、子女,應與城市失業人員、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權利,享受就業、教育、福利、保障待遇,消除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