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海商法保險合同法

海商法保險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2-12-08 20:01:21

① 歐洲大陸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法

歐洲大陸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法是1681年路易十四頒布的《海事赦令》。

168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頒布《海事赦令》,其第六章為海上保險的法律,海上保險正式成為《海商法》的一部分。

《海事赦令》是歐洲大陸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法,因此也有人認為法國是現代保險法的發源地。



(1)海商法保險合同法擴展閱讀

保險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1、保險業法:又叫保險業監督法,是調整國家和保險機構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凡規范保險機構設立、經營、管理和解散等的有關法律均屬於保險業法。

2、保險合同法:又叫保險契約法,是調整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的法律規范。保險方積投保方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確定的小凡有關保險合同的簽訂、變更、終止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均屬保險合同法。

3、保險特別法:專門規范特定的保險種類的保險關系的法律規范。對某些有特別要求或對國計民生具有特別意義的保險,國家專門為之制定法律實施。如英國的海上保險法,日本的人身保險法。在這種保險持別法中,往往既調整該險種的保險合同關系,也調整國家對該險種的管理監督關系。

4、社會保險法:國家就社會保障所頒發的法令總稱。

② 我國海商法規定保險合同索賠時效為幾年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為二年,自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③ 保險合同中代位求償權以誰的名義

代位求償權是保險合同賦予保險人所特有的一項權利,但是,海運和陸運的保險代位也有些不同之處。在代位求償行使的依據、代位求償方式、代位求償的請求時效、有無委付、代位求償的范圍、對《權益轉讓書》的要求等方面均有一些差異。
保險代位求償權,又稱「權益轉讓」,它是指由於第三者的過錯致使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給付了保險金後,有權獲得被保險人有關該項損失的一切權利和補償,保險人的這種行為,就稱為代位求償;其所享有的權利,稱為「代位求償權」。代位求償權是保險合同賦予保險人所特有的一項權利,是民法理論中債權人代位權在保險法律關系中的運用。代位求償權是各國保險法律、法規共同承認的債權轉移制度,保險的最終目的是使被保險人受損時能得到足夠的補償。由於補償原則的限制,被保險人所得賠償不得超過其保險利益,不能因保險關系而獲得額外利益。[1]在保險代位求償權行使完畢後,保險人依法只能享有其支付的保險賠償金範圍內的數額,超過的部分不屬於保險人所有。這些都有是保險代位在海運和陸運中的共同點。但是,仔細分析,海運和陸運的保險代位也有些不同之處。
1、代位求償行使的依據不同。《海商法》、《保險法》、《合同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均可調整海上運輸保險中的代位求償關系,而陸運則是依據《保險法》、《合同法》、《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和《機動車輛保險條款》等法律、法規。
2、代位求償方式不同。對於保險人是否必須以自己的的名義行使代位求償權,我國《保險法》和《海商法》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似乎以保險人自己的名義和被保險人的名義均可,但在《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中則規定得非常明確。我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4條和第95條規定:保險人行使代位請求權利時,被保險人未向造成保險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訴訟的,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向該第三人提起訴訟。保險人行使代位請求權利時,被保險人已經向造成保險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訴訟的,保險人可以向受理該案的法院提出變更當事人的請求,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人請求賠償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5條規定:保險人依據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5條規定行使代位請求賠償權利,應當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以他人名義提起訴訟的,海事法院應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從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看出,在海運中,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第三人請求或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代位求償方式,而陸運保險代位的行使則並不是必須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第三人請求或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代位求償方式,也就是說,在陸運中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或被保險人的名義均可行使代位權。
3、代位求償的范圍不同。1993年生效的《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的權利,自保險公司支付賠償之日起,相應轉移給保險公司。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保險公司從第三人取得的賠償,超過其支付的保險賠償的,超過部分應當退還給被保險人。1995年生效的《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公司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從法律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陸運保險代位求償只能依據《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保險人只能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即保險人的保險代位求償權僅限於保險賠償金額范圍;而海運代位求償可以依據《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保險人從第三人取得的賠償超過其支付的保險賠償的,超過部分應當返還給被保險人。」即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的范圍可不受賠償金額限制,只不過當其獲得的賠償數額超過其支付的補償金額時,必須將超過部分返還給被保險人。[2]
4、代位求償的請求時效不同。《保險法》對保險給付請求權的時效作了特別規定,但對保險人行使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時效未作規定。保險代位權為保險人對第三人賠償請求權。第三人造成保險標的發生損害而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被保險人以此對第三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屬於侵權之債的債權請求權的范疇,保險人的代位權雖然源於保險法的直接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但亦屬此列。因此,保險公司行使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時效,應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即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生效期間為二年。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或者應當知道被侵害之日起起算。但是,《海商法》是特別法,海運保險中代位求償的請求時效需要依據《海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海商法》第十三章有11個條款對時效問題做了規定,其中與海上保險代位求償密切相關的三個主要條款存在差異。《海商法》第264條規定:「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請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兩年,自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算。」《海商法》第257條又規定:「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一條又規定:「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碰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追償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連帶支付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可以看出,三個條款對時效的規定不同,一是兩年,二是一年,三是九十天。從法律的規定看,我國海運保險代位求償的訴訟時效比陸運保險代位求償的訴訟時效要復雜。
5、有無委付不同。所謂委付是指保險標的發生推定全損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將保險標的的一切權益轉移給保險人,而請求保險人按保險金額全數賠付的行為。委付是一種放棄物權的法律行為,在海上保險中經常採用。而陸運保險中則沒有委付的情形。
6、對《權益轉讓書》的要求不同。就法律規定來說,《權益轉讓書》在海事訴訟和陸運保險代位訴訟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8條規定,《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6條規定的支付保險賠償的憑證指賠償金收據、銀行支付單據或者其他支付憑證。僅有被保險人出具的權利轉讓書但不能出具實際支付證明的,不能作為保險人取得代位請求賠償權利的事實依據。由此可見,海事訴訟中《權益轉讓書》對保險人取得代位求償權不具有實際意義,也不能對保險金實際支付起到證明的證據作用,其充其量只能作為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的一種輔助證據,可有可無。但是在陸運保險代位求償訴訟中,一般認為,陸運保險代位訴訟中載明已支付保險金額與時間內容的《權益轉讓書》應具有一般的證明力,除非第三人提出異議,權益轉讓書可以具備保險金已支付的輔證作用,第三人不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保險人已支付保險金的陳述,保險人無須另行提供實際支付憑證。
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不知道能否幫助得到您,謝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什麼是海商法

海商法是指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中主要是調整在海上運輸中船舶所有人與其他有關各方當事人所發生的民事、商事法律關系。主要內容有:(1)主要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海上運輸是指海上貨物運輸和海上旅客運輸,包括海江之間、江海之間的直達運輸。需要注意的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包括船舶屬具。(2)對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等作了詳細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條 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

⑤ 保險法第16條規定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並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於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
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於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可以退還保費。保險事故是指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
拓展資料:
保險法有廣狹兩義,廣義保險法:包括專門的保險立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保險的法律規定;
狹義保險法:指保險法典或在民法商法中專門的保險立法,通常包括保險企業法、保險合同法和保險特別法等內容,另外國家將標準保險條款也視為保險法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通常說的保險法指狹義的定義,它一方面通過保險企業法調整政府與保險人、保險中介人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保險合同法調整各保險主體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保險法還有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之分,形式意義:指以保險法命名的法律法規,即專指保險的法律和法規;實質意義:指一切調整保險關系的法律法規。
法律種類
保險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1、保險業法
保險業法又叫保險業監督法,是調整國家和保險機構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凡規范保險機構設立、經營、管理和解散等的有關法律均屬於保險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85年3月3日發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對保險企業的設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做了具體規定,即屬於保險業法性質。
2、保險合同法
保險合同法又叫保險契約法,是調整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的法律規范。
保險方與投保方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確定的,凡有關保險合同的簽訂、變更、終止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均屬保險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關於保險合同的規定,1983 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等。
3、保險特別法
保險特別法,是專門規范特定的保險種類的保險關系的法律規范。對某些有特別要求或對國計民生具有特別意義的保險,國家專門為之制定法律實施。如《海商法》中的海上保險,英國的海上保險法,日本的人身保險法等。在這種保險特別法中,往往既調整該險種的保險合同關系,也調整國家對該險種的管理監督關系。
4、社會保險法
社會保險法是國家就社會保障所頒發的法令總稱。例如2010年10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⑥ 中國保險法哪年頒發的

解放前,中國曾進行過一些保險的立法工作,由於政局不穩,沒有相應的執行措施,所以大部分沒有真正的實施。
新中國成立後,保險立法工作很曲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保險立法工作才有了很大進展,中國先後頒布了一些單項的保險法規。這此法規有些屬於保險合同法的范疇,有些屬於保險為法的范疇,有些屬於保險特別法的范疇。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次法律的形式對海上保險做了明確規定。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保險法》,這是建國來中國的第一次保險基本法。採用了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集保險業法和保險合同法為一體的立法體例,是一部較為完整、系統的保險法律。
2002年,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根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保險法》做了首次修改,並於2003年1月1日起實施。
最新的《保險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2009年2月28日修訂通過的。
保險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1、保險業法
保險業法又叫保險業監督法,是調整國家和保險機構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凡規范保險機構設立、經營、管理和解散等的有關法律均屬於保險業法。
2、保險合同法
保險合同法又叫保險契約法,是調整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的法律規范。保險方與投保方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確定的,凡有關保險合同的簽訂、變更、終止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均屬保險合同法。
3、保險特別法
保險特別法,是專門規范特定的保險種類的保險關系的法律規范。對某些有特別要求或對國計民生具有特別意義的保險,國家專門為之制定法律實施。如英國的海上保險法,日本的人身保險法。在這種保險特別法中,往往既調整該險種的保險合同關系,也調整國家對該險種的管理監督關系。
4、社會保險法
社會保險法是國家就社會保障所頒發的法令總稱。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三條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保險人應當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合同對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未及時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拓展資料:
保險法有廣狹兩義,廣義保險法:包括專門的保險立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保險的法律規定;
狹義保險法:指保險法典或在民法商法中專門的保險立法,通常包括保險企業法、保險合同法和保險特別法等內容,另外國家將標準保險條款也視為保險法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通常說的保險法指狹義的定義,它一方面通過保險企業法調整政府與保險人、保險中介人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保險合同法調整各保險主體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保險法還有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之分,形式意義:指以保險法命名的法律法規,即專指保險的法律和法規;實質意義:指一切調整保險關系的法律法規。
法律種類
保險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1、保險業法
保險業法又叫保險業監督法,是調整國家和保險機構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凡規范保險機構設立、經營、管理和解散等的有關法律均屬於保險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85年3月3日發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對保險企業的設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做了具體規定,即屬於保險業法性質。
2、保險合同法
保險合同法又叫保險契約法,是調整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的法律規范。
保險方與投保方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確定的,凡有關保險合同的簽訂、變更、終止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均屬保險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關於保險合同的規定,1983 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等。
3、保險特別法
保險特別法,是專門規范特定的保險種類的保險關系的法律規范。對某些有特別要求或對國計民生具有特別意義的保險,國家專門為之制定法律實施。
如《海商法》中的海上保險,英國的海上保險法,日本的人身保險法等。在這種保險特別法中,往往既調整該險種的保險合同關系,也調整國家對該險種的管理監督關系。
4、社會保險法
社會保險法是國家就社會保障所頒發的法令總稱。例如2010年10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熱點內容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