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406釋義

合同法406釋義

發布時間: 2022-12-20 18:56:18

1. 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 應承擔賠償損失嗎

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其造成的損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1)合同法406釋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第四百一十二條因委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致使委託合同終止將損害委託人利益的,在委託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承受委託事務之前,受託人應當繼續處理委託事務。

2. 代駕撞車了車主不拿行駛證怎麼辦

需要是可通過交警大隊來獲取,代駕公司為車主提供代駕服務,雙方系委託合同關系,代駕公司應保證車主在行車途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合同法》第406條規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要求賠償損失。另外,代駕公司司機的職務代駕行為,應由代駕公司承擔責任。代駕公司和車主之間的約定不能對抗事故中受害的第三人,如事故致第三人受傷,那麼車主仍負有賠償責任,但可以按照約定向代駕公司追償。

3. 請問民法學中的「非難」、「過錯」是什麼意思啊盡量詳細些

主觀歸責原則,又稱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只有在基於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的權利和利益,並且造成了損害的情況下,行為人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其實質在於以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作為確定責任歸屬的根據。具體而言,就是有過錯才有責任,無過錯即無責任。

過錯責任原則在我國民事責任歸責體系中地位

過錯責任原則橫跨民事責任的兩大領域,既適用於侵權責任,也適用於合同責任。
(一)過錯責任原則是侵權責任的一般原則
我國現行的民法體系中,有四種責任形式,分別是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公平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相對其他三種,過錯責任原則有其特殊性:
第一、過錯責任原則居於主導地位。《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提交人大討論的民法典草案也規定「由於過錯侵害他人人身、財產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充分表明了過錯責任原則的統帥地位。一般認為,公平責任原則及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法律為保護受害者的利益而對過錯責任所作之強制性補充。所謂公平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對造成後果均無過錯的情況下,根據公平觀念,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補償。無過錯責任原則雖然表面上是一種結果責任,但其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失之間則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嚴格地說是一種證明責任的轉移,其歸責本質當然還是過錯。
第二,適用范圍更廣泛。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一般侵權行為。過錯推定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只適用於特殊侵權行為,公平責任原則是在行為人與受害人都無過錯的場合,為維護社會的衡平,由行為人與受害人對損害後果分擔責任。
第三,適用的目的不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旨在使行為人對自身的過錯承擔責任,帶有懲罰性和填補受害人損失的功能。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帶有補償性,而一般不帶有懲罰性。作為法律上的懲罰來說,有一個原則,即「為自己行為的責任」,無過錯則不予處罰。
第四,舉證責任不同。過錯責任原則對「過錯」的舉證責任在受害人一方,過錯推定原則的受害人一方只須證明損害結果的存在以及其與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即可,而行為人則需舉證證明自身的行為不存在過錯才能構成抗辯的理由,否則仍需承擔責任。公平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中,受害人一方與行為人一方都不對「過錯」進行舉證,只有舉證證明損害結果存在以及發生事由存在因果關系即可。
第五,適用的方式不同。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是法官依職權適用,且在特殊情況下才能適用,法官自由裁量權很大。過錯責任原則是只要存在過錯即可進行歸責,法官依職權無法進行歸責。
(二)過錯責任原則是合同責任的特殊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不僅在侵權行為法中適用,在合同法中也居於比較重要的地位。一般認為,合同法上的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嚴格責任原則。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並沒有完全否認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這在《合同法》總則和分則中都有體現。
從分則看,適用過錯原則的情形主要有:1、無償合同。由於在無償合同中不發生對待給付的問題,因而對無利益一方的要求應該低一些,合同法對此類合同均採用了過錯責任原則以平衡二者利益。如第189條,第374條、第406條。2、有償的委託合同。如《合同法》第406條。3、承攬合同。如第265條。4、租賃合同。如第222條等。
總則也明確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情形。如第120條、第113條、第119條等,都表明了合同法對過錯程度的重視。

弗蘭克反對僅把犯罪心理要素作為責任內容的心理責任論,提出「非難性」和「非難可能性」的概念,認為責任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責任能力;(2)故意或過失;(3)正常的附隨性狀,即行為時四周之狀況處於正常狀態之下。也就是說,可以期待行為者為合法行為。在弗蘭克之後,休米德基本上完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論。

4. 如何簽訂民事合同簽訂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口頭訂立的合同能不能作數?
能。但要注意保留證據,避免糾紛時無法證明口頭合同的存在。《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2、通過電子郵件商量好的內容能否算做合同的一部分?

能。《合同法》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3、合同沒有約定的事項怎麼處理?
《合同法》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1)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3)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4)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5)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4、未在書面合同上簽字合同就一定不成立嗎?
不一定。《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5、一方提供的格式條款在什麼情況下無效?
《合同法》第39條第1款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因為格式條款發生爭議如何解釋格式合同?
《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6、第三人是合同的履約方,如果第三人不履約怎麼辦?
由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根據《合同法》第65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7、合同約定先履行債務的一方不先履行一定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不一定。《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8、因為債權人的原因沒法履行債務,債務人應該怎麼辦?
《合同法》第70條規定,債權人分立、合並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第103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9、債務人要求提前交貨,債權人一定要同意嗎?
不一定。《合同法》第71條規定,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但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10、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11、合同解除後的影響是什麼?
《合同法》第97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第98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12、什麼情況下可以變更或撤銷合同?
《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13、可以撤銷的合同的撤銷權有時間限制嗎?
是的。為了懲罰那些「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法律對某些權利設定了有效期。可以撤銷的合同的撤銷權有效期為1年。《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1)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2)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14、合同沒有訂立,但一方因此遭受損失能不能要求對方賠償?
一定條件下可以。《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15、不履行合同義務需要承擔什麼違約責任?
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110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2)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16、約定的違約金和造成的損失不一致時,怎麼計算賠償額?
《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17、雙方既約定了違約金又約定了定金,違約時怎麼適用?
《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第116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8條規定,買賣合同約定的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對方請求賠償超過定金部分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並處,但定金和損失賠償的數額總和不應高於因違約造成的損失。
18、買賣合同貨物交付之前損壞風險由誰承擔?
一般情況下是由出賣人承擔的,但是法律規定了幾種標的物交付之前買受人承擔風險的情形。《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買受人沒有收到貨物卻需承擔風險的幾種情況如下:
(1)第143條規定,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2)第144條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3)第145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141條第2款第1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4)第146條規定,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本法第141條第2款第2項的規定將標的物置於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第148條規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19、第三人對買到的貨物主張權利時怎麼辦?
《合同法》第150條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151條規定,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三人對買賣的標的物享有權利的,出賣人不承擔本法第150條規定的義務。第152條規定,買受人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如果提供適當擔保,買受人不能中止支付價款。
20、買到貨物沒有檢驗,一年後才發現質量問題的怎麼辦?
《合同法》第157條規定,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時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第158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收到標的物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21、出賣方交貨時多交的部分怎麼處理?
《合同法》第162條規定,出賣人多交標的物的,買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絕接收多交的部分。買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合同的價格支付價款;買受人拒絕接收多交部分的,應當及時通知出賣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根據《合同法》第162條的規定,買受人拒絕接收多交部分標的物的,可以代為保管多交部分標的物。買受人主張出賣人負擔代為保管期間的合理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買受人主張出賣人承擔代為保管期間非因買受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2、通過一個合同購買幾件物品,其中一件有問題時能否解除整個合同?
不一定。《合同法》第165條規定,標的物為數物,其中一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可以就該物解除合同;但如果該物與他物分離使標的物的價值明顯受損害的,當事人可以就數物解除合同。也就是說,如果質量不合格的物品影響到其他物品的價值的,可以解除整個合同。
23、什麼是承攬合同?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24、承攬人能不能把工作交給第三人完成?
輔助工作可以,主要工作必須要經定作人同意。《合同法》第253條規定,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第254條規定,承攬人可以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攬人將其承攬的輔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25、承攬合同中的材料應該由誰提供?
承攬人和定作人雙方都可以。《合同法》第255條規定,承攬人提供材料的,承攬人應當按照約定選用材料,並接受定作人檢驗。第256條規定,定作人提供材料的,定作人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材料。承攬人對定作人提供的材料,應當及時檢驗,發現不符合約定時,應當及時通知定作人更換、補齊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承攬人不得擅自更換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不得更換不需要修理的零部件。
26、受託人能不能不經過委託人同意處理事務?
一般不能。《合同法》第399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
27、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時能不能轉委託給他人?
經委託人同意的話可以轉委託。《合同法》第400條規定,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轉委託經同意的,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的除外。
28、受託人造成委託人的損失,委託人能否要求賠償?
有償委託和無償委託的情況不同。《合同法》第406條規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29、在倉庫儲存危險物品時是否需要告訴保管人?
必須告訴。《合同法》第383條第1款和第2款規定,儲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或者易變質物品,存貨人應當說明該物品的性質,提供有關資料。存貨人違反前款規定的,保管人可以拒收倉儲物,也可以採取相應措施以避免損失的發生,因此產生的費用由存貨人承擔。
30、倉庫存貨變質時保管人應該怎麼處理?
《合同法》第389條規定,保管人對入庫倉儲物發現有變質或者其他損壞的,應當及時通知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第390條規定,保管人對入庫倉儲物發現有變質或者其他損壞,危及其他倉儲物的安全和正常保管的,應當催告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作出必要的處置。因情況緊急,保管人可以作出必要的處置,但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通知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
31、保管物受損,保管人都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不是的。《合同法》第370條規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2、保管人能不能把保管物交給別人保管?
一般不能。《合同法》第371條規定,保管人不得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保管人違反前款規定,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對保管物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3、保管人能不能自己使用保管物?
不能。《合同法》第372條規定,保管人不得使用或者許可第三人使用保管物,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5. 委託合同的任意解除權詳細解析

委託合同的任意解除權詳細解析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96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託人和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之所以這樣規定,原因在於委託合同具有特別的性質,它的成立大多建立在對當事人特殊信賴的基礎上,而信任關系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在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的信任有所動搖時,就應不問有無確鑿的理由,都可以允許委託人或者受託人隨時解除合同。否則,即便勉強維持雙方的關系,也可能招致不良後果,影響委託合同訂立目的的實現。[ 崔建遠主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63頁。]因此對於委託合同的解除,除了遵循一般的合同解除規定之外,還賦予了它不同於其他合同解除的特別規定,即委託合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還可以隨時或任意解除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這里的“隨時”有些國家或地區用的是“任意”“,解除”有的國家或地區用“終止”;本質上說,它們大同小異。]且《合同法》410條的規定原則上適用於任何種類的委託合同,而在法條規定上對行使該項解除權未作任何限制,這便承認了當事人可以雙方信任基礎不存在為由解除合同的任意解除權。因此,盡管《合同法》有一般的合同解除規定,委託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按照一般規定約定、處理彼此間的權利義務,但《合同法》授予當事人的隨時任意解除權,使其他法定或約定的內容都失去了意義。由此帶來的現實後果是:委託合同當事人可以“失去對對方當事人的信任”為由,隨意地解除合同,由此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司法實踐也證明,行使這一任意解除權,有時會出現不適當的結果,進而使委託合同的違約責任特別是損害賠償糾紛的解決成為法院面對的一個嚴峻挑戰,加之《合同法》對任意解除權的行使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范圍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對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我國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存在的幾個問題

我國《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法律往往允許任何一方當事人可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即不管相對人是否同意,委託合同有無期限,委託事務的處理是否告一段落,委託合同是有償還是無償,也不管是否具有一定的理由,雙方均得以隨時解除合同,這也是委託合同在解除權的行使方面與其它合同相比所獨有的特徵。盡管在實踐中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往往要提出一定的理由,但其理由如何以及是否成立,只是對解除合同後的責任承擔有影響,並不因此而影響合同解除的效力。法律這種不詳實的規定導致了在實踐中運用該規定出現了一些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方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預先約定的拋棄任意解除權條款的效力問題。 我國法院在處理委託合同的任意解除時,經常對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諸如“非有重大理由不得終止或者解除”等條款的效力存有爭議,即對該約定是否能排除法定的隨時解除權意見不一。有的法院認為,從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出發,可以認為當事人的約定是排除了隨時解除權的適用。[參見(2004)佛中法民二終字第373號判決書。廣東怡法律師事務所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案。]有的法院認為當事人限制解除的約定是無效的,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而,即便是約定了無重大理由不得解除,當事人也應享有法定解除權,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參見重慶中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重慶瑞馳地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地產委託銷售合同糾紛案,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4)渝一中民終字第366號民事判決書。雙方當事人的委託銷售合同中約定了無重大理由不得終止委託合同,一審法院認定該約定有效,否定委託人的隨時解除權。二審法院認為委託人享有法定解除權,可隨時解除合同。後判決委託人應賠償受託人的損失(不過受託人沒有證據證明而法院未予支持),並支付已銷售部分房屋的傭金,而不應支付未履行完合同部分的報酬。]。可見,我國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第二:委託合同是否應區分有償還是無償。 我國《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是以有償委託為原則,還是以無償委託為原則、有償委託為例外,學者之間觀點不同。[韓世遠教授認為,我國採取了與德國、法國、瑞士等國家同樣的做法,即委託合同以無償為原則,有償為例外。高富平等學者認為,我國合同法中委託合同的規定是以有償為原則,無償為例外。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98頁;高富平、王連國:《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中國法制出版社參見崔建遠:《合同解除的疑問與釋答》,《法學》2005年第9期。]可以肯定的是,根據我國《合同法》第406條的規定,委託合同可以是有償,也可以是無償。依據形式概念的思考方式,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一旦成立生效,原則上二者可以等量齊觀,適用相同的法律規定。但是,這種不區分導致實踐中一刀切現象頻繁發生,尤其是商事委託合同中任意解除權的行使更是對當事人造成了重大損失,違背了民法公平的基本原則。

第三:行使任意解除權的賠償范圍不明確。 《合同法》對合同解除沒有區分基於不同的理由解除而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所以在相關法規中涉及損害賠償時,都只是提到“損失”,而並沒明確為“實際損失”,這實際上是要求法官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裁決,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有人認為,故意違約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破壞了交易秩序,故要承擔違約責任;而行使法定解除權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在性質、程度和後果方面不能等同於違約責任。[徐瑞柏:《行使法定解除權的民事賠償責任》,《民商事審判指導》2005年第2期。]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且不說由於一方故意違約地行使法定解除權或因違約而導致對方行使法定解除權要不要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單說一方不違約地任意解除合同,根據現有法律,也找不出明確說明違約責任和法定解除引起的法律責任之不同的任何規定,更無充分的證據證明兩者在性質、程度和後果方面有何根本不同。”[ 馬忠法、馮凱:《委託合同任意解除的賠償責任》,《東方法學》2009年第3期,106頁。]可見,對於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因存在著不同理解。另外,對賠償損失是否包括可得利益,學界也存在不同的意見。目前不少學者認為,法律對委託合同解除後的損害賠償僅指實際損失,不含可得利益,因為《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委託合同的可得利益往往是雙方就合同收入或報酬的約定,是該合同正常履行後的結果,既然合同已被解除,就不能根據合同約定要求報酬或利益。也有學者認為從《合同法》第97條上下文中看出其“損失”僅指實際損失不成立。實際上,合同在形式上是雙方合意的結果,而在本質上無非就是雙方利益的交換,委託合同也不例外。當事人雙方之所以接受合同並都期望對方如約履行(至少在締結合同時是這樣考慮的),其內因在於對未來合同利益的期待,外因則在於法律制度上對於合同當事人基於合同約定之合理利益的保護———違反合同約定是要承擔責任賠償損失的.。綜上,《合同法》對於其賠償范圍沒有明確的規定。

6. 對於行紀合同第四百二十一條的釋義有什麼

《合同法》已經失效,《合同法》中第四百二十一條關於行紀合同的釋義可根據《民法典》第九百五十八條來解釋,即行紀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行紀人是該合同的當事人,依法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但是第三人違約致使委託人受到損害的,行紀人要承擔賠償責任,行紀人與委託人另有約定的則除外。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五十八條
行紀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行紀人對該合同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第三人不履行義務致使委託人受到損害的,行紀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行紀人與委託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九百五十九條
行紀人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委託事務的,委託人應當向其支付相應的報酬。委託人逾期不支付報酬的,行紀人對委託物享有留置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7. 既可是有償合同也可是無償合同的有那些

1、保管合同:《合同法》第366條規定:「(第1款)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專保管人支付保管費。(第屬2款)當事人對保管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是無償的。」
2、委託合同:第405、406條規定:「受託人完成委託事務的,委託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事由,委託合同解除或者委託事務不能完成的,委託人應當向受託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借款合同:第196條、211條第1款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8. 旅遊合同類型介紹

一、相關案例介紹

胡先生和李先生分別外出旅遊,且通過同一家旅行社提供服務,過程中遇到煩心事,向旅行社索賠時,結果卻是不同。胡先生參加團隊旅遊,地接社安排的飯店降低標准,組團社向胡先生做出了賠償;而李先生比較有經驗,不願參團,僅請旅行社代訂了機票,並指定飯店請旅行社預訂,飯店服務差,交涉未果,李先生要求旅行社就飯店服務予以賠償被拒絕,向主管部門投訴也未獲支持,為什麼同一家旅行社,胡先生可以得到賠償,李先生卻不行呢?

二、相關法律規定

1、《旅遊法》第111條規定:包價旅遊合同,是指旅行社預先安排行程,提供或者通過履行輔助人提供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導游或者領隊等兩項以上旅遊服務,旅遊者以總價支付旅遊費用的合同。

2、《合同法》第406條規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3、《高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規定:旅遊經營者事先設計,並以確定的總價提供交通、住宿、游覽等一項或者多項服務,不提供導游和領隊服務,由旅遊者自行安排游覽行程的旅遊過程中,旅遊經營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合同約定,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旅遊者請求旅遊經營者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旅遊法》第74條規定: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委託,為其代訂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等旅遊服務,收取代辦費用的,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因旅行社的過錯給旅遊者造成損失的,旅行社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案例分析

1、旅遊合同的類型

從形式上分,可分為書面和口頭旅遊合同形式;

從地點上分,可分為國內與境外旅遊合同形式;

最重要的是從內容上分,在《旅遊法》頒布前,可分為包價、自由行和代辦旅遊合同。有關自由行旅遊合同的規定可以參照《高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的規定。《旅遊法》頒布後,自由行已經歸入包價旅遊合同中,不再成為一種獨立的旅遊合同類型,旅遊合同分為包價旅遊合同和代辦旅遊合同。

2、傳統的自由行旅遊合同已經消失

對照《旅遊法》第111條規定,所謂的包價旅遊合同,必須滿足三個因素,第一,旅遊產品由旅行社事先設計,沒有旅遊者的參與,旅遊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旅遊產品。第二,旅行社提供兩項以上服務,不論該服務是旅行社直接提供,還是由履行輔助人提供。第三,旅遊者以總價支付給旅行社。只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該旅遊合同就是包價旅遊合同。目前所謂的.自由行,實質上是小包價旅遊合同,是瘦身版的包價旅遊合同,旅行社事先設計產品,為旅遊者提供了兩項服務,旅遊者以總價形式支付給旅行社。

3、不同旅遊合同,責任不同

就包價旅遊合同而言,只要旅行社及其履行輔助人服務有過錯,不論該過錯是違約還是侵權,組團社就是服務過錯的最終承擔者,當然,旅遊者也可以直接向責任人主張權利,可以說,包價旅遊合同就是組團社承擔合同范圍內的全部責任。

在代辦旅遊合同責任中,旅行社承擔的責任較輕,旅行社只要為代辦服務的過錯承擔責任,比如旅遊者要求預訂四星級客房,旅行社卻為旅遊者預定了三星級客房,旅行社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又如旅行社按照旅遊者的要求預訂了機票,但航班臨時取消,旅行社就不承擔責任。

所以,上述案例中兩位旅遊者都是客房服務權益受損,旅行社承擔的責任不同,原因就是旅行社和旅遊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合同關系。

9. 法律咨詢

根據《合同法》第399條之規定,您作為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也就是說,您既然已經答應了對方、答應代其墊付話費,就應按照承諾履行。
根據《合同法》第406條之規定,如果您系出於故意抑或是重大過失,而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向您主張賠償。
根據《民法通則》第111條及《合同法》第107條,您應該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12條之規定,您應承擔的違約責任,應當相當於委託方因您未履行墊付話費義務而使其遭受的損失。
但是,根據《合同法》第113條之規定,上述損失賠償額,不得超過您當初答應他時,您所預見到的或應當預見到的,您不給其墊付話費之舉所可能給其造成的損失額度。
通俗地說,或者換句話說,就算是您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對方也不應該「獅子大張口」、也不應該漫天要價。
此外,由於委託人,當初在電話里,也承諾「一會兒就把錢給您送過來」,但實際上,他也違約了,根據《民法通則》第113條、《合同法》第120條之規定,其也應對自己的失約行為承擔責任。
故,如果訴到法院的話,法官會責令其提供證據,證明因您的未墊付話費之舉給其造成的損失,並且,法官也會判令其自行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
綜上,建議您:
首先,很誠懇地向其賠禮道歉;
其次,要向其言明,其也屬於違反承諾,因為他遲遲沒有送來現款,如果他能按約送來現款的話,您也就不至於不給他墊付話費了。
第三,您要向他反復強調一點,即:您作為營業廳的工作人員,經常接到類似的「請求墊付話費」的要求,並說明您已深受其害,已經墊付過不少的「冤枉錢」。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他仍不依不饒,那就由他去吧,放心,他不會起訴的。
僅供參考。

10. 既是有償合同,又是無償合同的有哪些

保管、委託、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合同法》第366條規定了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當事人對保管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是無償的。

《合同法》第406條規定了有償委託合同與無償委託合同賠償損失的歸責原則。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了自然人的借款可似是無償的,而銀行貸款是有償的。

綜上所述,保管、委託、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10)合同法406釋義擴展閱讀:

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區別:

(一)當事人應盡的注意義務與責任不同。有償合同的債務人應盡較高的注意義務,其責任較重,應對故意和一切過失負責;而無償合同的債務人則負較輕的注意義務,僅對故意或重大過失負責。

(二)對締約人的要求不同。有償合同的當事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要經其代理人的同意;而對純獲利益的無償合同,限制民事行為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訂立合同。

(三)可否行使撤銷權不同。如債務人將其財產無償轉讓給第三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請求撤銷該無償行為。如債務人將其財產有償轉讓給第三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只有在其轉讓價值明顯不合理且受讓人故意時,債權人方可請求撤銷該行為。

(四)有無返還義務不同。如果無處分權人通過有償合同將財物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取得該財產的,原則上對於原物所有人不負返還義務;若通過無償合同將財物轉讓給第三人,原物存在時,第三人負有返還原物的義務。

義務內容不同:在無償合同中,利益的出讓人原則上只需承擔較低的注意義務;而在有償合同,當事人所承擔的注意義務顯然大於無償合同。

主體要求不同:在有償合同,當事人雙方均必須是完全行為能力人;而在無償合同,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成為純受利益的一方當事人。

對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來講,如果債務人將其財產無償轉讓給第三人,嚴重減少債務人的財產,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可以請求撤銷該轉讓行為。

但對於有償合同而且不是明顯的低價處分合同,債權人的撤銷權只有在第三人有惡意時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過有償合同取得該動產,否則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熱點內容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
法律碩士專業考試211 發布:2025-01-15 21:06:21 瀏覽:229
解除司法拘留 發布:2025-01-15 20:57:30 瀏覽:383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