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學習合同法中代位權的收獲

學習合同法中代位權的收獲

發布時間: 2022-12-24 17:02:34

1. 關於」合同法」中的代位權

債權消滅是指10萬元部分消滅,這部分誰也不欠誰的了。乙丙之間償還給甲的回10萬元債權消失答。另外丙欠乙的10萬元還是存在的。
根據《合同法》解釋。「次債務人應該直接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履行完畢後,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消滅,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債務也消滅」.僅指行使代位權的債務部分。

2. 合同代位權是什麼

法律分析:合同代位權是指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權利而害及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為保全自己的債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屬於債務人權利的權利。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相對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3. 代位權的行使是為了什麼

一、代位權的行使是為了什麼? 我國《 合同法 》第73條規定:「因 債務人 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 債權人 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因此,行使代位權主要是為了維護債權人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代位權行使的條件有哪些? 1、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 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是指債務人應當行使、能夠行使但是不行使其權利。所謂應當行使是指債務人對第三人的權利已到期,若不及時行使,則權利可能消滅或喪失;能夠行使是指債務人客觀上有能力行使;不行使是指債務人客觀上消極不作為,而不論其對該不作為是否有過錯。怠於行使必須是債務人到期根本不行使權利,如果債務人行使了,即使其行使的方法不當或結果對債權人不利,債權人也不得主張代位權。否則,就是對債務人的不當干涉。 2、須債務人履行 債務 遲延。 一般來講,對尚未屆至履行期的債權,債權人有無不能實現債權的危險難判定。此時允許債權人行使代位權,難免導致債權人權利濫用,對債務人頗不公平。故債務人的債務履行期未至,不發生 債權人代位權 。但是,即使債務人的履行期限還未到,債權人為保存債務人權利的行為,如申報破產債權,仍然可以代位行使。如果這時候還不允許債權人代為保存權利,則權利就會消滅。 3、須有保全債權的必要。 我國《合同法》中僅以「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視為保全的必要。法律設立代位權制度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保障債權的實現。如債務人現有財產足以清償債務,債務人直接以 強制執行 來實現債權即可,沒有必要行使代位權。 保全債權的必要是指債權人的債權具有不能實現的危險,即以債務人的財產是否不能或不足以清償債務為標准。債務人不行使權利,只有害及債權人債權實現的時候,才符合其行使的要件。所謂「害及債權人債權實現」不一定是指債務人沒有資力,有時即使債務人有資力,但是債權人的債權仍然可能得不到實現。 因此, 代位權的行使是為了 讓債權人能夠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免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到期的債權由此給債權人造成了損害,但是大家也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情況債權人都是可以行為代位權的,如果債務人積極行使自己的債權,但是由於客觀原因無法要回債務時,債權人是不可以行使代位權的。

4. 學習合同法心得3000字論文

合同法是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

「編者按」今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至此,歷經六年修改的統一的《合同法》終於誕生了。《合同法》的頒布,無論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方面,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了更好地學習和貫徹落實《合同法》,本刊邀請了我國著名的法學專家,就《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則、重大突破及得失等問題撰文,以饗讀者。

今年3月15 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是調整市場經濟與人們社會生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國民事立法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合同法》頒布以來,可以看出人們對《合同法》是充分肯定的,對其不足之處的評價則有分歧。正確理解與評價《合同法》,既需要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又需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因為一項立法是否成功,不僅要看其科學性,還要看其可行性。

(一)從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到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

合同本是商品交換的法律形式,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根據國家指令性計劃簽訂合同,合同主要是落實產品供應、工程建設及貨物運送等的時間、地點,標的物與價款的交付方式等具體細節,而標的物的數量、工程項目、價格等主要內容,是計劃或行政法規規定,而不是由當事人協商決定的。合同的變更必須依據計劃的變更。一方不履行合同造成他方損失,由主管機關通過行政手段協調解決,不講違約責任。在舊的經濟體制下,計劃就是法律,合同實際上是貫徹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

1981年12月1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以下簡稱《經濟合同法》),是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實行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政策情況下制定的。當時仍然實行計劃經濟,《經濟合同法》第1 條規定製定本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國家計劃的執行」。該法還專章規定了經濟合同的管理。「經濟合同」這個概念是採用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下特有的概念。該法的規定說明,合同仍被視為執行國家計劃的形式。與過去不同的是由不講違約責任的經濟形式,轉為強調違約責任的法律形式。這是重要的轉變。

1993年9月2日公布的修改後的《經濟合同法》,主要是刪去了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國家計劃的規定,明確了《經濟合同法》屬於民法的范圍。修改是小修,但它反映了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學觀念上的重大變革與進步。

《合同法》在我國立法上的進步,突出體現在立法指導思想上,由將合同視為貫徹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轉變為把合同作為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黨的十四大作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決策以來,市場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主體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在自願的基礎上交易。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用計劃形式相互聯系,相互約束,而是用合同形式相互聯系,相互約束。合同是一種法律形式,而不是經濟形式。正如馬克思所說:「通過交換中才產生的實際關系,而後才獲得了契約這樣的法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22~423頁。)有效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具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權利,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市場交易需要有交易規則,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相互約束的具體規則,合同法則是市場交易的基本規則。新頒布的《合同法》在指導思想上把合同作為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而不再視合同為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主要體現在《合同法》貫徹了自願原則,而不是計劃原則。《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通說為合同自由原則)是合同本質的體現。

合同關系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在自願基礎上發生的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要約,另一方承諾,即雙方達成協議,合同方為成立。無自願則合同不能有效成立,因此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新頒布的《合同法》,對當事人是否訂立合同,與誰訂立合同,合同內容的確定,合同的變更與轉讓,合同方式的選擇,違約責任形式的選擇,都給予充分的自由。《合同法》的許多條款具有任意性,當事人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一種意見主張合同法應當對行政合同和國家訂貨合同作具體的規定,立法機關沒有採納。因為《合同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應貫徹自願原則,不應與行政關系相混淆。

《合同法》對合同自由作了適當的限制。例如:當事人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但應當依法訂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無效(第4條、第52條)。造成對方人身傷害、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其免責條款無效(第53條)等。對合同自由的適當限制,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現代合同關系的共同規則。

(二)從宜粗不宜細到原則與具體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立法指導思想上有一種觀點是:宜粗不宜細。持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是經驗不足,條件不成熟。修改後的《經濟合同法》僅47條,加上《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三個合同法只有145條。為解決實際問題不得不制定了一系列合同條例、 實施細則。新頒布的《合同法》共428條, 是原有三個合同法條文總數的三倍,可操作性強。

《合同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原則與具體相結合。 總則有八章,129條。第一章為一般規定,明確規定了合同關系的基本原則。 分則有15章,298條。分則規定的合同有15種,技術合同包括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實際上有18種有名合同。關系知識產權、保險、保證等方面的合同,有關法律中已有規定,在《合同法》分則中未再作規定;上述有關法律未作規定的,可適用《合同法》的總則的規定。由此可見,《合同法》既是作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的特別法,又是民事合同關系的基本法。《合同法》既有總則與分則之分,又有基本原則與具體規定之別。總則的規定基本涵蓋了傳統民法典債編通則的內容,體系嚴謹,頗有特色。

值得重視的是《合同法》第124 條:「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從學理上看,這是關於無名合同適用法律的規定。合同根據法律上有無明文規定,區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兩類。關於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學者早有論述;但是外國民法典或合同法,對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均無反映。我國《合同法》對此作了明文規定,具有開創性。民事合同關系涉及面廣泛,內容紛繁,隨著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的合同逐漸增多,法律上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合同關系規定無遺,合同分則只能規定典型性的合同的基本法律問題。同時,根據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對合同的名稱及相互的權利義務可以協商決定,即使與法律規定不一致,只要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就應認定有效。當事人訂立的不屬於法律上規定的合同,即無名合同。對於有效的無名合同的糾紛的處理,應當依據合同的規定。合同規定不明確的,則應當類推適用有名合同的規定,即《合同法》第124條所規定的「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無名合同的內容多種多樣,有的與某種有名合同最類似,則應類推適用該合同的規定。有的一部分與某種有名合同最相類似,另一部分與另一種有名合同最相類似,則應分別類推適用相關合同的規定。還有的完全找不到類似規定,則應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或直接適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總則與分則相結合,又有關於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的規定,既克服了原有三個合同法條文過於簡略的缺陷,又沒有把合同種類規定得過多。《合同法》不僅能適應現實需要,而且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能與合同關系的新發展相適應。至於有名合同規定得多一些還是少一些為好,《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種類是否十分恰當,不無商榷餘地,但這是細節問題,可在今後實踐中總結與改進。

(三)從總結自己經驗到與世界接軌

建國之初,我國的立法基本上是借鑒前蘇聯的立法,60年代開始強調總結自己的經驗。任何國家的立法,都應從自己的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同時,借鑒外國的立法也很重要。哪些法律應以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主,哪些法律應以借鑒外國立法為主,應視不同情況而定。民事立法領域里,在婚姻家庭關系與繼承關系方面,由於民族傳統習慣的原因,自應以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主。在合同關系方面,由於我國自古商品經濟不發達,立法滯後,則應借鑒商品經濟發達國家的立法為主,並應注意世界立法的趨勢。在這方面我們走過彎路,例如196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試擬稿)》不用「法人」的概念,而用「單位」;不用「合同」的概念,而用「關系」等等。

《合同法》既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又注重借鑒外國立法,特別是考慮國際上合同法融合統一的趨勢,盡可能與國際法接軌。

1.運用債權的原理豐富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是債的主要發生根據,在我國民法典尚未頒布的情況下,為適應現實需要,《合同法》的總則吸收了傳統民法典債編的很多內容。例如,針對我國企業之間久拖不決的「三角債」問題,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在第四章合同的履行中增設了債權人的代位權(第73第)和撤銷權(第74條)。在第五章合同的變更與轉讓中,對債權轉讓與債務轉移作了明確的規定。在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中,借鑒了債的消滅的規定,較為周全。

2.運用民事法律行為原理,增強了合同效力的規定。在第三章合同的效力一章,對附條件的合同(第45條)、附期限的合同(第46條)、合同效力的補正(第47~48條)、表見代理(第49條)等,都作了規定,比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前進了一步。

3.借鑒國際上的經驗,完善了合同法。《合同法》制定中,除主要借鑒民法法系國家的立法外,注意吸收普通法系的某些規定,重視國際合同法統一化。《合同法》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第42~43條)、附隨義務(第60條第2款)、後合同義務(第92條)、 同時履行抗辯(第66條)、不安抗辯(第 68~69條)、合同的解釋(第125條)以及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後果(第50條)等規定,完善了《合同法》的內容。關於要約與承諾、締約過失、不安抗辯等規定,參考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規定,體現了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合同法的融合。合同的訂立一章關於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和電子郵件)到達期限的規定(第16條、第24條、第26條),關於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權利歸屬的規定(第137條)、技術合同的規定(第18章),頗具時代氣息。

總之,《合同法》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不足之處,有實際工作操作上的原因而存在,也有因學理上的分歧而產生,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總結。

5. 合同法中「代位權」指的是什麼

合同法中的代位權是指什麼

合同法中的代位權是指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版權人因此遭受損害而向人民權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債權的權利。代位權是以傳統的代位權理論為基礎,針對近年來我國嚴重存在的三角債以及債務人逃債廢債現象而確立的新的債的保全制度。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其特點:

代位權不同於撤銷權。代位權和撤銷權同為合同的保全制度,所謂合同的保全,又稱責任財產的保全、債權的保全,是指法律為防止債務人的財產不當減少或者應當增加而未增加,因此給債權人的債權帶來損害時,允許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或撤銷權,以保障其債權的實現。代位權針對的是債務人的作為行為,避免責任財產的不當減少。

(5)學習合同法中代位權的收獲擴展閱讀:

代位權不同於代理權。

一是名義不同,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代位權人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

二是許可權不同,代理人的許可權是委託授權或者指定、法定的范圍以內,代位權人的許可權是債權人的債權范圍以內;三是訴訟資格不同,代理人就其在代理權范圍以內的行為一般不具有原告資格,代位權人一般具有原告資格;四是後果不同,正常代理的法律效果歸於被代理人,代位的法律效果是債權人債權的實現。

6. 【律師手記】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的代位權分析

《民法典》通過第535、536、537三個條文對於代位權制度作出規定。對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亦屬於合同債權之一種,而且《建工司法解釋一》第四十四條即規定了代位權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之中的適用問題。「 實際施工人依據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規定,以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怠於向發包人行使到期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其到期債權實現,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當然,該規定屬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之中適用代位權的特殊情況。

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案件中,工程欠款糾紛案件比例居高不下,對於承包人而言,如何實現工程價款的債權,不僅是最核心的履約風險,也是最令其焦頭爛額的問題。那麼,作為合同保全制度之一的代位權,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債務人消極不行使債權或其從權利的行為,導致債務人的財產不當減少,從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從事的債權效力擴展到債之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對第三人產生法律拘束力,從而使得債權不僅具有請求權的權能,而且具有保全的權能。

在此,筆者藉助於(2020)最高法民再231號民事判決書全面展示代位權制度在司法實踐之中的全面呈現。本案中,陳建光對宋文平的 債權經生效民事調解書確認合法 ,宋文平 未通過訴訟或者仲裁方式 向新建業公司或中嶺公司主張過工程款,各方當事人對此均無異議,故陳建光代位權是否成立尚需解決次債權是否到期及次債權是否專屬於債務人的問題。由於本案次債權是建 設工程價款,次債務人涉及承包人與發包人兩個主體,且債務人宋文平對外還有多筆債務進入執行程序,本案亦須一並解決陳建光代位權的具體責任主體與行使方式、陳建光與宋文平其他債權人之間利益的平衡等問題 。故本案再審爭議的焦點是:一、 應收工程款是否為專屬於宋文平自身的債權 ;二、 宋文平對新建業公司、中嶺公司的債權是否已到期 ;三、 陳建光行使代位權的具體金額與責任主體 ;四、 本案與宋文平作為債務人的其他案件的協調 。

爭議焦點之一, 應收工程款是否為專屬於宋文平自身的債權 。《民法典》535條規定:「 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對此,合同法解釋一第12條規定的 「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具有較強的人身屬性,其中包括的勞動報酬類債權是與「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並列、專屬於被代位主體的勞動所得 。 通常訴訟主張的建設工程價款因可能包含建築工人工資而具有一定勞動報酬色彩,但該勞動報酬系承包人或實際施工人需要支付給建築工人的工資,最終受益主體並非本案被代位的實際施工人 。 故不能因為建設工程價款中可能包含建築工人工資,就得出其屬於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結論 。 即使宋文平所欠債務中包含法定優先保護的工人工資,也可以在執行程序中依法妥善處理 。

爭議焦點之二,宋文平對新建業公司、中嶺公司的債權是否已到期。首先,次債權到期與次債權確定。代位權制度的主要目的, 在於解決債務人怠於行使次債權時如何保護債權人權利的問題。如果行使代位權需要以次債權確定為前提,則在債務人怠於確定次債權的情況下,債權人就無法行使代位權,代位權制度的目的將完全落空 。因此,合同法解釋一第11條第三項規定, 行使代位權要求次債權到期,而未要求次債權確定 。實踐中關於行使代位權是否要求次債權確定,存在一定爭議。主張次債權應當確定的一個原因是, 有的債權人通過代位權訴訟用小額債權試圖撬動大額債權 。比如在建設工程價款到期未結算時,一個小額民間借貸債權人通過代位權訴訟介入到他人合同關系,要求審理一個繁雜的建設工程價款糾紛,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層面都難謂合理。 本院認為,在司法解釋僅要求「次債權到期」的情況下,次債權是否確定原則上不應成為行使代位權的前提條件,而應是在代位權訴訟中予以解決的問題 。

其次,宋文平對中嶺公司的債權是否到期。 根據合同相對性,宋文平原則上只能向具有合同關系的新建業公司主張工程款,但是基於保護處於弱勢地位的建築工人權益的目的,司法解釋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賦予實際施工人直接向發包人追索工程款的權利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 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第三人,在查明發包人欠付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建設工程價款的數額後,判決發包人在欠付建設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 實際施工人可以根據該規定越過承包人直接向發包人主張工程款債權,說明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的責任具有一定獨立性,不以承包人先承擔支付義務為前提 。

最後,宋文平對新建業公司的債權是否到期。新建業公司主張,中嶺公司明知宋文平借用資質承攬案涉工程,應當自行向宋文平承擔付款義務。本院認為, 在實際施工人存在借用資質事實的情況下,區分借用資質與非法轉包,應當結合項目實施全過程,考察實際施工人介入項目的階段及實際施工人在項目實施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有證據證明實際施工人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訂立之前即直接聯系發包人,實際參與了招投標過程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訂立,在合同履行直至結算階段實質性主導了工程項目運作的全過程,則應當認定為實際施工人屬於借用資質 。

期限和條件是法律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兩者的區別在於觀察問題的角度,前者基於時間維度,後者基於邏輯視角;但在外延上,兩者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存在交叉重疊 。 作為代位權行使條件的次債權到期,是指客觀上具備了債務人請求次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條件,在此意義上,次債權到期與次債權符合支付條件效果相同 。本案中,宋文平對新建業公司的債權是否到期,取決於如何看待新建業公司與宋文平在《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中關於付款條件的特別約定,即新建業公司在中嶺公司支付的工程款中,扣除4.5%的管理費,其餘部分及時向宋文平支付。 此類條款的效力實踐中亦有合同自由應予尊重與違反建築市場准入規定應予否定兩種觀點,個案中應結合具體案情予以判斷,不宜一概而論 。

爭議焦點之三, 陳建光行使代位權的具體金額與責任主體 。首先, 陳建光可以對次債務人主張的債權金額 。 金錢債權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可以主張的債權數額,受制於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數額、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數額兩個因素,以兩個債權中較小的數額為准 。本案中,陳建光對宋文平的債權已被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陳建光據此要求代位行使的債權金額是12487420元。中嶺公司再審自認尚欠新建業公司73614624.28元,新建業公司再審自認如中嶺公司實際支付73614624.28元到新建業公司,扣減宋文平欠繳稅款及宋文平佔用新建業公司資金後,新建業公司應付宋文平13597156.27元。新建業公司同時自認,可以在13597156.27元的范圍內由中嶺公司直接支付給宋文平。

其次, 12487420元的支付主體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 實際施工人可以發包人為被告提起訴訟,發包人在欠付建設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就新建業公司而言,如上所述,根據新建業公司與宋文平關於付款條件的約定,以及中嶺公司欠款數額與新建業公司付款數額等全案情況考慮,不能認定新建業公司的債務到期。 故在已經認定中嶺公司負有12487420元支付義務的情況下,不宜認定新建業公司也負有12487420元的支付義務 。同時需要說明, 新建業公司在本案中不承擔支付義務,只是基於合同約定享有的暫時性抗辯權,並非對其付款責任的免除。待案涉工程最終結算,如新建業公司收到中嶺公司支付的案涉工程款,扣除應付稅款、新建業公司代宋文平墊付的款項等之後仍欠付工程款,依然應當按照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

爭議焦點之四, 本案與宋文平作為債務人的其他案件的協調 。除本案外, 還有其他取得生效判決的代位權人申請強制執行新建業公司和中嶺公司,另有宋文平的其他債權人在執行程序中也未獲足額清償 。再審訴訟中,新建業公司與中嶺公司均提出,申請執行人的總債權額大於其欠付宋文平的工程款。本院認為,合同法解釋一第20條規定了 一次清償同時消滅兩個債務關系的一般規則,簡化了程序,有利於糾紛的一次性解決。但是在債務人資不抵債時,如果不管債務人其他債權人的利益,直接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清償,可能破壞債權平等原則,也與無代位權介入時對債務人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破產制度的法律效果迥異。該問題在理論上的反映是代位權訴訟中應否採取「入庫」原則爭論。

《民法典》第537條規定體現出的 兼顧代位權人保護與債權平等的法理,在債務人資不抵債時,應當將代位權的實現與參與分配製度、破產制度予以銜接,以實現代位權人與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的平衡保護 。本 案債權人宋文平為自然人,不具備破產資格,但是當其財產不足以償付全部債權時,有類似於破產程序的參與分配製度來保障債權的公平受償 。因而,對於中嶺公司負有向陳建光支付12487420元的義務,根據現行法律的規定在判決主文中表述為中嶺公司直接向陳建光支付,但在已查明宋文平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況下,執行程序中應當根據《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七條蘊含的法理, 將該款項作為宋文平的責任財產,按照參與分配製度的相關規定處理,以兼顧建築工人工資、代位權人、宋文平的其他債權人等各類權利主體的利益,其中亦需要考慮代位權人通過代位權訴訟實現對債務人債權的保全效果而付出的貢獻 。

我們可以從這一份判決書看得出,代位權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緊密結合的一項法律制度。例如原合同法司法解釋關於代位權的規定就更多地體現了其程序性的一面,這樣也可以使得代位權更具有操作性。當然,在本案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經過筆者梳理與總結,可以形成以下裁判規則:第一, 通常訴訟主張的建設工程價款因可能包含建築工人工資而具有一定勞動報酬色彩,但該勞動報酬系承包人或實際施工人需要支付給建築工人的工資,最終受益主體並非本案被代位的實際施工人。故不能因為建設工程價款中可能包含建築工人工資,就得出其屬於「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結論 。

第二, 債權人在行使代位權時, 次債權是否確定原則上不應成為行使代位權的前提條件,而應是在代位權訴訟中予以解決的問題 。 如果在於解決債務人怠於行使次債權時如何保護債權人權利的問題。如果行使代位權需要以次債權確定為前提,則在債務人怠於確定次債權的情況下,債權人就無法行使代位權,代位權制度的目的將完全落空。

第三, 實際施工人可以根據該規定越過承包人直接向發包人主張工程款債權,說明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的責任具有一定獨立性,不以承包人先承擔支付義務為前提 。

第四, 在實際施工人存在借用資質事實的情況下,區分借用資質與非法轉包,應當結合項目實施全過程,考察實際施工人介入項目的階段及實際施工人在項目實施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有證據證明實際施工人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訂立之前即直接聯系發包人,實際參與了招投標過程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訂立,在合同履行直至結算階段實質性主導了工程項目運作的全過程,則應當認定為實際施工人屬於借用資質 。

第五, 期限和條件是法律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兩者的區別在於觀察問題的角度,前者基於時間維度,後者基於邏輯視角;但在外延上,兩者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存在交叉重疊 。 作為代位權行使條件的次債權到期,是指客觀上具備了債務人請求次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條件,在此意義上,次債權到期與次債權符合支付條件效果相同 。

第六, 金錢債權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可以主張的債權數額,受制於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數額、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數額兩個因素,以兩個債權中較小的數額為准 。

第七, 一次清償同時消滅兩個債務關系的一般規則,簡化了程序,有利於糾紛的一次性解決。但是在債務人資不抵債時,如果不管債務人其他債權人的利益,直接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清償,可能破壞債權平等原則,也與無代位權介入時對債務人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破產制度的法律效果迥異。該問題在理論上的反映是代位權訴訟中應否採取「入庫」原則爭論。

7. 什麼是合同代位權

法律分析:合同法中的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時,債權人為保全自己的債權,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權人對第三人的權利。它是屬於合同保全的一種方法。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第十一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8. 如何理解債權保全中的代位權

位權制度是債權保全的一種方式,現代各國立法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保障社會交易的安全,一般均設立了債權保全制度,我國《合同法》第73條對我國代位權制度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彌補了我國合同立法方面的空白。但在詳細操作層面上,缺乏具體立法依據,使得代位權制度無法發揮應有功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雖然對此作出補充性的規定,但其與其他國家的代位權制度大為不同,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方式過於單一,代位權的適用范圍過於狹窄等問題的出現,也局限了代位權制度功能的發揮。 要害詞:債權人;代位權;債權保全 當事人根據老實信用原則在彼此之間設立債權關系之後,債務人一般是以其全部債權作為債的擔保的,因此債務人的全部財產的增加與減少便與債權人的債權的安全系數有了直接的關系。當債務人放棄自己的債權或者將自己的財產贈與他人,致使債務無法或不足已清償時,勢必對債權人不公。因此,世界各國設立了債權保全制度,用以維護交易安全。 一、代位權概念分析 代位權在民法領域是一個比較廣義的概念,它包括繼續人代位權和求償代位權,而後者又包括債權人代位權和債務人代位權。本文僅對債權人的代位權制度進行探討。所謂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權利而害及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可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第三人之權的權利。該制度正式確立於法國,並對後世各國民事立法產生了重大影響。《法國民法典》第1166條規定:「債權人得行使債務人的一切權利及訴訟,但權利和訴訟權專屬於債務人的,不在此限。」此後,《日本民法典》第423條、《西班牙民法典》第111條、《義大利民法典》第1234條、我國台灣《民法典》第242條亦有類似規定。我國債權人代位權的雛形最先見於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其第300條規定:「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該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該第三人對債務沒有異議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但其僅適用於訴訟終結並已進入強制執行的情形,從而不具備普遍的意義。債權人代位權制度首先明確於我國《合同法》第73條,其中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哀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從而確立了我國民法上的債權人代位權制度。 關於代位權的性質,理論界也頗有爭議,有代理權說、為自己的委託說、治理權說等。對其性質的熟悉應注重以下兩點: 第一,代位權是法定的從屬於債權人債權的從權利。代位權的發生根據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因此代位權的成立需要具備法定要件。代位權的發生基礎是債權人的債權,隨著債權人的債權的移轉而移轉,隨著債權人的債權的消滅而消滅,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代位權是從權利。 第二,債權人代位權是實體權利,而不是訴訟權利。代位權的行使雖然會使訴訟程序開始,但是其效力卻是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發生變化,應當屬於實體權利。在實體法上,代位權既不同於代理權,也不同於代位追償請求權。代理權是基於委託代理而成立,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代理事務,其代理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而代位權是法律直接賦予

9. 關於合同法代位權中的一個學理問題

我記得,我們上課的時候講的是直接直接受償

熱點內容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