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大理寺

社會與法大理寺

發布時間: 2022-12-25 05:22:48

㈠ 中國古代的時候大理寺是什麼意思

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一個官署名,專門負責刑獄案件的審理,它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是全國最高的法律機構。秦漢時期,是由廷尉專門負責案件審核,那時候的刑罰主要以商鞅變法時期修訂的法律為主,後隨社會發展,法律也有所改變。

漢朝因為沿襲秦朝的制度,所以法律也沿襲了秦朝。在漢景帝時期,廷尉改名為大理,直到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大理寺,大理寺作為負責刑獄案件審理的官署名一直被沿用。

古人稱:掌刑曰士,又曰理。而大理之意則為天官貴人之牢,所以能夠被大理寺審查並且押入大牢中的人都絕對不是一般的官。不過大理寺要辦理的案件必須要上報到刑部,由刑部審核。

如果遇到重大案件的時候,往往是三司會審,所謂三司指的是大理寺,刑部,御史。雖然最後裁決的權力在刑部手中,但是如果大理寺不同意,那就必須上報皇帝,由皇帝親自決定。

在明清兩代,三法司負責裁決重大案件,所謂三法司指的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在隋朝,大理寺卿由正三品改為從三品,大理寺少卿改為從五品下。

雖然大理寺卿官職並不特別高,但仍可以參政議事。大理寺主要的職責就是負責全國各地案件的審核,每年全國的案件都會定期送往大理寺進行審查,所以在大理寺工作並不輕松。凡是定罪與律法有出入的,大理寺都要依法駁回,有冤情的,必須詳細闡明情況,不得陷害無辜。

當初有些地方官員司法權力過大,手握生殺大權,導致了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使得冤案假案不斷,後來為了牽制那些官員的權力,同時也減少冤假案,成立了大理寺,專門負責審核各種案件,以防止冤假案發生。

㈡ 清朝的大理寺是干什麼的

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清朝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

大理寺的職權是:平反全國刑名案件,與刑部、都察院為「三法司」。凡須三法司會勘的重大案件(斬、絞罪案),先經刑部審明,送都察院參核,再送大理寺平允。

(2)社會與法大理寺擴展閱讀:

大理寺源於秦代的廷尉,到了漢末曾一度改名為大理,漢魏時期的著名書法家鍾繇曾擔任過此職。後來廷尉的權力開始分化,逐漸衍化為刑部和大理寺這兩個機構,而且御使台也部分的司法許可權。

在唐代,凡有重大案件都是由大理寺、刑部與御使中丞進行會審,稱為「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為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同。

清朝大理寺均正三品。可參與朝廷大政會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度並入刑部,旋復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大理院。

㈢ 大理寺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

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大理寺主要的職能是案件復核,確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

大理寺是案件的最後一道關口,大理寺審核通過的案件,刑部、都察院才可以具獄發遣。大理寺如果認為案件有問題,可以抗訴,最終一般會上奏聖裁。都察院主要相當於現在的監察機關,負責糾察百官。

大理寺歷史沿革:

大理寺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那個時候,被稱之為廷尉。審核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舊。

北齊的時候,廷尉正式改名為大理寺。而隋朝唐朝也都沿用這一稱呼,都把廷尉稱之為大理寺。大理寺中上班的人按級別被稱之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侍郎會同御史中丞會審,稱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為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同。

㈣ 大理寺何時、何人所設

秦、漢時以廷尉主刑獄,審核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舊。北齊定製,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侍郎會同御史中丞會審,稱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為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同。

明、清均正三品。可參與朝廷大政會議。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度並入刑部,旋復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大理院。明清時期各中央司法機構的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

(4)社會與法大理寺擴展閱讀

如果遇到重大案件的時候,往往是三司會審,所謂三司指大理寺,刑部,御史。雖然最後裁決的權力在刑部手,但是如果大理寺不同意,那必須上報皇帝,皇帝親自決定。

明清兩代,三法司負責裁決重大案件,三法司指的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在隋朝,大理寺卿由正三品改為從三品,大理寺少卿改為從五品下。

㈤ 古代的司法機關是設置在寺廟里嗎,為什麼要叫做大理寺

說到大理寺這個名,人們感覺好像是個寺廟,和少林寺了,白馬寺有點類似。如果這樣理解,您就大錯特錯了。在中國的古代,大理寺就如今天的國家最高人民法院,負責重大案件的復核和最後裁決。

不過大理寺的管理許可權不斷發生變化。大理寺最開始函蓋公檢法,但是後來,帝王將相感覺權利太大,不能像現在這樣,由公檢法互相制衡,容易出冤假錯案,所以大理寺的職責逐漸被刑部、都察院等分去一部分,三個部門並稱為「三法司」。

刑部,很好理解,中國自歸來就有的,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開皇三年(583)改稱刑部,主官為尚書;次官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惟元代只設刑部,無大理寺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個時期的工作職責有所不同,但是明清就相對固定下來,與現在的公檢法差不多。刑部,如同公安局,負責破案和抓人。都察院就如同檢察院,檢察監督案件的公正。大理寺就如同現在的高級法院,負責案件的審核。但是也有不同,隋朝時候,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明清時期,大理寺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

㈥ 大理寺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

大理寺是我國古代的司法審判機構。
秦代時,掌管獄訟的人稱為廷尉,漢代一度改廷尉為大理,後改回。北齊時,確定以大理寺為官署名,作為中央審判機關,以大理寺卿為長官,正三品(隋之後各代均為從三品),少卿為其副職。後除元代外,歷代因之。

㈦ 清朝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個部門的級別和職責

1、大理寺

級別: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職責:掌刑獄案件審理。

2、刑部

級別:「三省六部」制中的一個司法部門。

職責:刑部受理全國刑事案件,主管刑罰及監獄等政令。但若死刑案件,還須與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審核。

3、都察院

級別:最高監察機關。

職責: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

(7)社會與法大理寺擴展閱讀:

大理寺的歷史沿革:

大理寺,在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那個時候,被稱之為廷尉。審核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舊。

時光荏苒,北齊的時候,廷尉正式改名為大理寺。而隋朝唐朝也都沿用這一稱呼,都把廷尉稱之為大理寺。大理寺中上班的人按級別被稱之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侍郎會同御史中丞會審,稱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為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同。

在唐時有所規定,大理寺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門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復審。每位寺丞復審完畢的案件,要會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畫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見,也要在畫押才具有法律效應。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我國的刑法法律已經很健全了。大理寺已經具備最高人民法院的職能,對案子都可以進行復審合議。已經相當成熟,相當完善了。

明、清均正三品。可參與朝廷大政會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度並入刑部,旋復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大理院。明清時期各中央司法機構的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

明清時期各中央司法機構的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大理寺於清朝改稱為大理院,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民國。

㈧ 大理寺是什麼

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秦、漢時以廷尉主刑獄,審核各地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舊。北齊定製,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隋以後沿用。大理之意:古謂掌刑曰士,又曰理。漢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貴人之牢曰大理之義。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侍郎會同御史中丞會審,稱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稱三法司。決獄之權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時,可上奏聖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為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參與朝廷大政會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度並入刑部,旋復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大理院。明清時期各中央司法機構的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
機構設置

大理寺舊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書竇儀判寺事。凡獄訟之事,隨官司決劾,本寺不復聽訊,但掌斷天下奏獄,送審刑院詳汔,同署以上於朝。詳斷官八人,以京官充, 國初,大理正、丞、評事皆有定員,分掌斷獄。其後,擇他官明法令者,若常參官則兼正,未常參則兼丞,謂之詳斷官。舊六人,後加至十一人,又去兼正、丞之名。咸平二年始定置。
制度改革

法直官二人,以幕府、州縣官充,改京官則為檢法官
元豐官制行,置大理寺卿一人,大理寺少卿二人,大理寺正二人,推丞四人,斷丞六人,司直六人,評事十有二人,主簿二人。卿掌折獄、詳刑、鞫讞之事。同職務分左右:天下奏劾命官、將校及大辟囚以下以疑請讞者,隸左斷刑,則司直、評事詳斷,丞議之,正審之。若在京百司事當推,或特旨委勘及系官之物應追究者,隸右 大理寺少卿治獄,則丞專推鞫。蓋少卿分領其事,而卿總焉。凡刑獄應審議者,上刑部。被旨推鞫及情犯重者,卿同所隸官請封奏裁。若獄空或斷絕,則御史按實以聞。分案十有一,置吏六十有九。
先是舊制,大理寺讞天下奏案而不治獄。熙寧五年,增詳斷官二為十員。七年,置詳斷習學官十四,詳覆習學官六。九年,詔以「京師官寺,凡有獄皆系開封府司錄司及左右軍巡三院,囚逮猥多,難於隔訊,又暑多瘐死,因緣流滯,動涉歲時。稽參故事,宜屬理官,可復置大理獄。」始命崔台符為知卿事,蹇周輔、楊汲為少卿,各舉丞及檢法官。初,神宗謂國初廢大理獄非是,以問孫洙,洙對合旨,至是,命官起寺,十七日而成。元豐二年手詔:「大理寺近舉墜典,俾治獄事,推輪規摹,皆以義起,不少寬假,必懷顧忌,稽留弊害,無異前日。宜依推制院及御史台例,不供報糾察司。」三年,詔依舊供報。 大理寺凡官屬依御史台例,謁有禁。又詔糾察司察訪本寺斷徒以上出入不當者,索案點檢。五年,詔毋以大理寺官為試官。六年,又詔:「凡斷公案,先上正看詳當否,論難改正,簽印注日,然後過議司覆議;如有批難,具記改正,長貳更加審定,然後判成錄奏。」又刑部言:「應吏部補授大理寺左斷刑官,先與刑部、大理寺長貳同議可否,然後注擬。仍取經試得循資以上人充,正闕以丞補,丞闕以評事補。」詔刑部、吏部同著為令。八年,詔大理寺推斷事應奏及上尚書省者,更不先申本曹。
不同年間之發展

元祐元年,以右治獄勘斷公事全少,並左右兩推為一司。三年,三省請罷右治獄,依三司舊例置推勘檢法官於戶部,從之。又詔大理寺並置長貳。四年,從刑部請,改本寺條,任大理官失斷徒已上五人或死罪二人,不在選限。 舊條,失斷徒已上三人或死罪一人。
紹聖元年,詔斷刑獄官依元豐元年選試法。二年,復置右治獄,置官屬如元豐制。左右推事有翻異者互送,再有異者,朝廷委官審問,或送御史台治之。元符元年,應大理寺、開封府承受內降公事,不得奏請移送。又詔應奏斷公事,依開封府專條,不許諸處取索。
崇寧四年,詔大理寺官諸司輒奏辟者,以違制論。政和二年,詔法官任滿,擇職事修舉、人材可錄者奏舉再任,仍許就任關升,理本等資序。五年,依熙、豐故事,復置習學公事四員,長、貳立課程,正、丞同指教。宣和七年,評事以上並差試中刑法人。又詔大理寺、開封府承受公事依法斷遣,不得乞降特旨。中興並省官寺,惟大理寺不並。
紹興初,詔正與丞並堂除。評事闕,則委本寺長、貳選擇應格人赴刑部議定,申朝廷差填。如無應格,即選諳習刑法人權充。又立比較法以懲差失。隆興二年,評事鞏衍言:「評事檢斷,躬自節案。親書斷語,最為勞若。」詔增置,以八員為額。淳熙末,嚴寺官出謁之禁,以防請托、漏泄之弊。紹熙初,除試中刑法評事八員外,司直、主簿選用有出身曾歷任人,各兼評事系銜。將八評事已擬斷文字,分兩廳點檢。或有未安,則述所見與長、貳商量。慶元四年,定逐委仲月定日斷絕之法。嘉定八年,申嚴紹熙指揮,重司直、主簿之選,增選試取人數以勸法科。
左斷刑分案三:曰磨勘,掌批會吏部等處改官事;曰宣黃,掌凡斷訖命官指揮;曰分簿,掌行分探諸案文字。設司有四:曰表奏議,掌拘催詳斷案八房斷議獄案,兼旬申月奏;曰開拆;曰知雜;曰法司。又有詳斷案八房,專定斷諸路申奏獄案等。又有敕庫,掌收管架閣文書。吏額;胥長一人,胥史三人,胥佐三十人,貼書六人,楷書十四人。 隆興共減七人。
右治獄分案有四:曰左右寺案,掌斷訖公事案後收理追贓等;曰驅磨,掌驅磨兩推官錢、官物、文書;曰檢法,掌檢斷左右推獄案並供檢應用條法;曰知雜。又有開拆、表奏二司;有左右推,主鞫勘諸處送下公事及定奪等。吏額;前司胥史一人、胥佐九人,表奏司一人、貼書三人,左右推胥史二人、胥佐八人、般押推司四人、貼書四人。 隆興共減五人。
大理寺一般設有: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五品下。掌折獄、詳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於中書省、門下省。系者五日一慮。
龍朔二年,改曰詳刑寺;武後光宅元年,改曰司刑寺;唐中宗時廢獄丞。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評事史二十四人,獄史六人,亭長四人,掌固十八人,問事百人。
正二人,從五品下。掌議獄,正科條。凡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論者,蒞決。巡幸則留總持寺事。
丞六人,從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輕重。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問其服否。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署鈔目,句檢稽失。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私罪贖銅一斤,公罪二斤,皆為一負;十負為一殿。每歲吏部、兵部牒覆選人殿負,錄報焉。
獄丞二人,從九品下。掌率獄史,知囚徒。貴賤、男女異獄。五品以上月一沐,暑則置漿。禁紙筆、金刃、錢物、杵梃入者。囚病,給醫葯,重者脫械鎖,家人入侍。
司直六人,從六品上;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出使推按。凡承製推訊長史,當停務禁錮者,請魚書以往。錄事二人。

㈨ 大理寺是如何審理案件的

大理寺的主要職掌是專門負責審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駁;事有冤枉者,推情詳明,務必刑歸有罪,不陷無辜。它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

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問獄訟,皆移案牘與囚徒至大理寺復審,按律例復問其款狀,情罪允服後始呈堂准擬具奏,否則駁令改擬,日照駁。三擬不當,則糾問官,日參駁。其與律例嚴重歾牾者,或調他司再訊,或下九卿會訊,如屢駁不合,則請旨發落。

凡未經大理寺評允,諸司均不得具獄發遣,誤則糾之。大理寺審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獄。弘治以後,只閱案卷,囚徒俱不到寺。

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初審以刑部、都察院為主,復審以大理寺為主。

㈩ 古代大理寺具體是干什麼工作的大理寺卿的權利大嗎

大理寺,古代最高司法機構,負責審理監獄案件,其首領名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秦漢時期設廷尉,北齊改為大理寺。清朝末年,新政改革時期改大理寺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延取此名,是當時最高的司法機關。


弘治後,只看案卷,犯人不在寺內。重大案件將由三個司法部門聯合審理,一審由刑事部和帝國偵查院牽頭,復審由大理寺牽頭。明代中期以後,刑名的柄由宦官代用,甚至大昭寺的宦官在大審判時也住在庭上。清代沿明制,大理寺,隨明而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理寺改名為答李淵

在等級上,大理清宮屬於正三品,與正二品尚書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如果你已經成為一個大理寺卿,下一步是晉升到尚書。按照明清時期的規定,大理寺卿很有可能升任刑部或工部。至於能否走得更遠,這要看個人能力了。

熱點內容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