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02形考任務0003

國際經濟法02形考任務0003

發布時間: 2022-12-28 06:43:12

A. 國際經濟法學的國際經濟法學

法學中以國際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國際經濟法是關於國際社會中經濟關系和經濟組織的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總稱,亦即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生產、流通、資本移動、信貸、結算、稅收等法律關系及國際經濟組織的法規和法制的總稱。其范圍包括國際貿易法、 國際投資法、 國際貨幣金融法(見國際貨幣法)、國際稅法及國際經濟組織法,等等。國際經濟法學是研究這些方面的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
學說 隨著現代國際經濟交往和合作的發展,及其所引起的國際經濟關系的深刻變化,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貨幣金融體制、國際稅收等方面,也產生了新的復雜的法律問題,在傳統的法學分科體系中,不斷出現了新的突破。國際經濟法學正是反映這一新的突破,而成為現代法學領域中一門新興的學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關於國際經濟法的研究,已引起各國法學界的普遍重視。綜合各家學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派: 這一觀點基於傳統的法學分科論,從純理論及概念出發,嚴守國際法與國內法。「公法」與「私法」的界限,認為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公法(見國際法)的范疇,其中不包括國內法規范。其代表人物如英國的G.施瓦曾伯格,他曾列舉國際公法的特別分支有:國際機構法、國際航空法、國際勞動法及國際經濟法。他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是關於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開發,物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貨幣和財政,與此有關的其他業務,以及從事上述活動的實體的組織及其法律地位」的規范。條約和國際慣例是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他把國際經濟法分為兩類法規:一類是關於國家間經濟活動的規范,如通商條約、易貨貿易協定、政府間貸款協定、支付協定、對國家支付不能、其他公契約履行保證義務的協定等。一類是關於國際經濟制度的法律。國內法應排除在國際經濟法研究領域之外。
日本的金澤良雄認為,國際經濟法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矛盾,從國際經濟整體立場出發所形成的國際法秩序,即對國際社會中的經濟活動,通過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調整,加以一定製約的國際法,即條約的總和。其中既包括國家間的規范,也包括國家與國際組織間、國際組織相互間的規范。它不僅包括國際經濟統製法,如《歐洲煤鋼聯營條約》等,還包括更為廣泛的國際間經濟協調和合作的國際法規范,如《聯合國憲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等。所以國際經濟法應概括地理解為包括規定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國際經濟活動的規范。
日本橫川新也認為國際經濟法是「主要通過條約來規定國際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他說,凡是以國際經濟合作的均衡發展及國際經濟交往的安定為目的所形成的法律體制,就是國際經濟法,它是由國際條約和基於條約的其他制度所構成的。至於國際投資法體系,他認為既屬於資本輸出國和資本輸入國的國內法問題,同時又是跨及兩國間和多國間的國際法問題,具有流動性的特點,應屬於國際經濟法范疇以外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
總之,這一派都把國際經濟法理解為「經濟的國際法」。在中國也有持這種觀點的國際法學家。 美國M.卡茨和K.布魯斯特也提出應克服傳統法學研究的片面性,強調打破國際公法、國際私法、比較法學之間相互隔絕的界限,側重研究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相互滲透的作用,綜合地把個人、法人、國家及國際組織間一切國際交易與關系的法律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他們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交易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含兩類法律規范:一為涉外關系法,如國內法(公法和私法)、國際私法、兩國條約;一為國際行政法,如多國間條約。
其他如美國的W.G.弗里德曼,A.A.法托羅斯,A.F.洛溫菲爾德,奧地利的A.韋德羅斯,德國的G.埃勒,日本的櫻井雅夫等都傾向於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國際經濟法是一支「獨立的法學部門」,或一種「獨特的法律秩序」,不屬於國際公法的范疇,其中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
在中國,也有一些學者持這種觀點,認為國際經濟法,無論從其產生及其發展的必然性,或從其本身的特點來看,都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內容不是國際法所能概括的。
國際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國際經濟法屬經濟法范疇,同國內經濟法一樣,是基於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產生並發展起來的。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隨著資本輸出的增加,各國壟斷資本從控制國內市場,發展到超越國境而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如國際卡特爾、國際托拉斯等),從經濟上瓜分世界、控制世界市場。在競相爭奪原料產地、銷售市場、投資場所等的激烈斗爭中,為達成均勢,共同剝削世界各國人民,這些壟斷同盟之間相互簽訂各種協定,求得暫時妥協,利益均沾。雖然這些只是屬於民間協定的性質,但實質上是國家政權同壟斷資本相結合,開始對國際經濟進行干預和控制。在這里已可看到國際經濟法的萌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方面,資本主義世界面臨戰後種種遺留問題,如資本主義世界物資的極度匱乏,戰後歐洲經濟復興與美援有關的安全保障問題,特別是戰後即將來臨的生產過剩以及防止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蕭條和恐慌等等。作為從國際范圍內解決這種問題的對策,在國際經濟領域內所產生的法規和法制,包括國際的和國內的,更達到驚人的發展,如《聯合國憲章》有關發展國際經濟、確保會員國通商自由及公平待遇等規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布雷頓森林協定(見國際貨幣法)以及各種地區性經濟組織條約和各國涉外經濟關系的立法等。另一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形成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使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開始瓦解,形成兩種經濟體制的對立。與此同時,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殖民主義體制的崩潰,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獨立,成為國際政治上的新生力量,直到發展成為經濟上反殖反霸的集體自力更生的對抗力量。這樣,「南北問題」(發展中國家與工業發達國家之間)、「東西問題」(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南南問題」交織在一起,相互斗爭,而又相互依存,形成了國際經濟關系的復雜結構。這一新的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不僅豐富了國際經濟法的內容,而且使國際經濟法從本質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如廣大發展中國家實行「南南合作」,在爭取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見國際經濟法的斗爭中,逐步獲得勝利,促使聯合國大會制定並通過了一系列宣言、決議及地區性協定等,初步奠定了國際經濟新的法律秩序的基礎。如1962年《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的決議,1974年《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及《行動綱領》、《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1975年、1979年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同歐洲共同體兩次《洛美協定》,石油輸出國組織歷次協定、決議、庄嚴聲明,銅輸出國政府聯合委員會憲章及《安第斯條約》等,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貨幣、信貸等領域對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維護,對跨國公司行動的限制,對舊國際經濟秩序和法律秩序的抗衡和沖擊等,都為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如發展中國家基於發展戰略,在平等互利、自力更生原則的指導下,制定了種種發展對外經濟、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法,如外匯管理法、外貿法、外資法、涉外稅法等,也成為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一環,構成國際經濟法的重要內容,並體現了現代新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原則。
由於國際貿易、投資、信貸等經濟交往不限於國家間、國際組織間的關系,而大量的是各國民間交往、民間同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間的關系。其所帶來的法律問題,已非傳統的國際法或國內法某一單獨分科所能解決,這就使國際法與國內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作用,越來越顯得不可忽視。這樣,一部反映國際經濟新秩序,包括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龐大的、獨立的國際經濟法體系就應運而生,並且不斷發展,反映出國際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國際經濟法學的特點 從國際經濟法本身的內在聯系來看,無論其法律行為的主體,它所調整的法律關系以及它所包含的法律規范,都有著不同於其他法律分科的特點,因而國際經濟法學也具有與法學其他分支學科不同的特點。 包括國際法和國內法,國際經濟活動往往因其主體不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不同,形成種種相互聯系的復雜結構。因此,國際經濟法包括的法律規范,就不僅僅是國際法規范,如條約、協定、國際慣例等,而且包括國內法規范,即涉外經濟法。在處理一項具體國際經濟問題時,有關的國際法規范與國內法規范,往往需要相互補充,才能共同完成其法律效果。例如美國國內法上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適用,以美國同東道國訂有雙邊投資保證協定為其法定前提,即美國企業只有向同美國訂有雙邊投資保證協定的國家投資,才能在國內申請投資保險(見投資保護的國際協定)。因此,對有關國際經濟的國際法規范,如不了解與之有關的國內法規范,就難於確切理解其意義;同樣,對有關國際經濟的國內法規范,如不了解與之有關的國際法規范,也難全面理解其意義;不能片面地孤立地探索國際經濟中的法律問題。
綜合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公法和私法形成統一的法律體系,是跨國經濟活動多樣性、復雜性的客觀反映。這就決定了國際經濟法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特點,並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這種情況也不僅見於國際經濟法,國際海商法也是綜合國際法與對外的國內法兩種規范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正如自然科學領域中的邊緣學科,或稱為交叉學科、綜合學科一樣。
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必須是適應於總的經濟狀況,而且必須是它的反映。國際經濟法之所以必須成為一門獨立的法學部門,也正是國際經濟關系錯綜復雜結構客觀現實的反映,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因此,國際經濟法學的研究也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運用綜合的方法,探索國際經濟中的法律問題,擺脫傳統法學分科論和純概念的羈絆,擴大視野,在廣度和深度上開拓新的法學研究領域和新的研究方法。

B. 國際經濟法

C
合同法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B
第五十二條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
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
格付款。

C. 國際經濟法 處理

1.合同不成立。因為合同得成立需要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而承諾必須符合鏡子原則,即與要約條件完全一致,不能有任何實質性變更或修改。案例中將發貨時間進行了修改,顯然不是合格的承諾,而是構成了反要約,所以合同不成立。
2.(1)構成不可抗力。因為對於發生地震締約方無法控制,在締約合同時顯然無法預知,並且對於這種障礙不能採取任何措施克服或避免後果。
(2)是否能夠直接解除合同要看受理案件的法院是否支持實際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如果支持,就必須實際履行而不得採取其他金錢賠償等其它方式,反之則可以。(這個答案拿不準)
3,(1)可以,因為信用證業務是純正的單據業務,實際中貨物的履行問題不影響信用證貨款的支付,只要符合單證相符原則。
(2)不可以,銀行已經合格的履行了自己的審單義務,無任何過錯,實際履行的准概況不影響信用證的流程。
4.(1)違反了不歧視原則。

(2)為保護本國國民的身體健康可以實施相關的衛生及動植物檢疫措施,但是這些措施的實施必須符合GATT第20條序言的規定,即「不構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視的手段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換言之,GATT第20條並不反對一定程度的歧視的存在,但是這種歧視必須不是「無端的、不正當的或對貿易造成變相限制的」。
5.(1)是賣方,即中國甲公司。
(2)可以,因為信用證支付的基本原則就是單證相符單單相符原則,實際中有任何不相符,都可以拒絕收單付款。
(3)賣方違約,故買方可以選擇要求賣方實際履行、要求賣方損害賠償、要求減價等等。
6.(1)承運人要承擔責任,因為承運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存在巨大的過失,不能免責。
(2)這要看托運時是否存在明顯的過失。就題目中已知信息來看,不存在什麼過失,應該不負責。

你這題目有點多啊,錯的我都想上課了。

D. 經濟法的案例題 大夥幫幫忙。。。(要原理加本案例中。。。具體分析下)

第一題
1、 乙可以向甲要求賠償。一方面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種顯失公平的公告是無效的;其次酒瓶爆炸,對乙造成侵權;因此可以要求甲賠償。
2、 合同效力是可撤銷的。因為甲擅自轉移財產,乙有撤銷權,可以撤銷甲和丙的買賣合同。
3、 因為是附條件的承諾,當條件成就時生效,也就是丁考上大學,承諾即生效。
4、 不能要求賠償損失。

E. 《國際公法》電大形考答案

大象找答案小程序有
1.確定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文件是( )。
A. 《聯合國憲章》B. 萬隆會議最後文件
C. 1970 年《國際法原則宣言》 D. 《給予殖民地人民獨立宣言》
2. 聯合國大會1948年通過的全面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文件是( )。
A.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B. 《世界人權宣言》
C. 《禁止和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D. 《禁止和懲治種族隔離罪公約》
3. 在國際法上,依國際條約規定向所有國家商船開放的河流稱為( )。
A. 國際運河 B. 界河
C. 多國河流 D. 國際河流
4. 各國在其大陸架上有( )
A. 建造人工島嶼的自由
B. 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
C. 開發資源的自由
D. 建立法律的自由
5. 各國軍艦在公海上可命令從事海盜行為的嫌疑船停船而對其實行( )。
A. 登臨檢查
B. 武力攻擊
C.緊追
D. 訴訟
6. 根據《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定》等文件的規定,下列選項中屬於各國所享受的權利的是( )。
A. 將月球據為己有
B. 在月球進行戰爭
C. 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體
D. 先佔天體
7. 重於空氣的飛機載人飛行成功是在( )。
A.1903 年 B.1783 年
C.1918 年 D.1957 年
8. 聯合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首要機關是( )。
A. 聯合國大會 B. 國際法院
C. 託管理事會 D. 安理會
9. 國際上規定廢棄將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個公約是( )。
A.1907 年《海牙和平公約》
B.1928 年《巴黎非戰公約》
C.1971 年《蒙特利爾公約》
D. 1968 年《日內瓦公約》
10. 18 世紀末首次將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稱為國際法的學者是( )。
A. 格老秀斯 B. 邊沁
C.奧本海 D. 盧梭
11. 國家作為國際不當行為的主體,不僅包括國家本身的行為,也包括可歸因於國家的行為。下列行為中,不應視為國家行為的是( )。
A. 國家機關的行為
B.軍隊的行為
C.叛亂運動的機關的行為
D. 成為一國新政府或導致組成一個新國家的叛亂活動的行為
1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對於因為( )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經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批准,准許在中國居留。
A. 經濟 B. 戰爭
C. 政治 D. 宗教

F.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類法律規范之中的主要精神或者指導思想,指的是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理論基礎。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一詞最早出現在有關保護環境的國際文件中。1980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世界保護大綱——為了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資源保護》第一次明確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布倫特倫報告》)正式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掛鉤,並提出「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21世紀議程》,正式否定了西方工業化以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發展模式,全面闡述了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內涵:

        (1)宣言首先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處於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應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

        (2)實現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條件。為了公平地滿足今世後代在發展與環境方面的需要,求取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為了縮短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所有國家和所有人都應在根除貧窮這一基本任務上進行合作,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

         (3)可持續發展是指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各國應該合作促進一個支持性和開放性的國際經濟制度,這個制度將會導致所有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的發展。為環境目的而採取的貿易政策措施不應該成為國際貿易中一種任意或無理歧視的手段或偽裝的限制。

         (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宣言要求各國應本著全球夥伴精神承擔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別的責任。鑒於發達國家給全球環境帶來的壓力,以及它們所掌握的技術和財力資源,它們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努力中負有更多的責任。

        上述宣言所闡述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超出了純粹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范疇,涵蓋了對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在經濟、社會、人口、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總領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也是各國及國際社會制定國際經濟交往法律規范的基本原則。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第三次會議最終在日本達成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正式生效),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減排引進了靈活的市場機制,明確提出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應承擔的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這是因人類的發展觀念發生實質性轉變而採取的一次實際行動,標志著國際社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開始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低碳經濟時代,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是指以新的能源生產技術和能源使用技術為先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潔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傳統能源的綠色革命,是人類在氣候危機和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從傳統的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尋找機遇所作的一次戰略性轉移。參見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100~101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做出了安排,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第二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我國於2016年9月3日加入該協定,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2016年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議程呼籲各國現在就採取行動,為今後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這17項目標是: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2.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8.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9.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12.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16.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17.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系。

(二)國家對天然財富與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

        20世紀6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興起,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獨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國家並成為聯合國成員,大大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新國家認識到只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穩固和真正地實現政治上的獨立。因此,改變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在國家不分大小、貧富,一律平等基礎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1962年12月14日,聯合國最早提出了關於國家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問題。大會通過的《關於國家對天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宣言》,集中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這一要求: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的物質基礎,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是民族自決權的一部分,從而確立了對於各國處置其財富與天然資源之自主權利應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自然資源的勘查、開發、處置應符合各國自行認為在許可、限制或禁止方面應有的規則和條件。

        (2)外國資本的輸入及收益應受現行國內法與國際法管轄並使受助國對天然財富與資源之主權絕對不受損害。

        (3)國有化、徵收或徵用應以公用事業、安全和國家利益為根據,並依照本國現行法及國際法給予適當的補償;在發生爭議時,首先由國內法管轄。

          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不但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擁護,也得到發達國家的贊同,並且在1974年5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行動綱領》中得到進一步體現。

         《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提出了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20項原則,除了強調尊重國家主權平等、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外,還重申每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天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一個國家有權採取適合於本國情況的手段,對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包括實行國有化和把所有權轉讓給本國國民。任何一國不應遭受經濟、政治及其他形式的脅迫,以致不能自由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對於遭受外國佔領、統治或種族隔離的國家,有權對因其自然資源遭受剝削、消耗和損害要求償還和充分補償。國家有權對跨國公司採取有利於本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措施,對它們進行限制和監督,等等。

         1974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作為國家權利和義務的核心內容。

(三)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對比;發展中國家不再是附屬於發達國家並受其支配的被動力量。1974年5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反映了這一力量對比的變化。《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的變化說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實際情況,發達國家的利益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再分開,發達國家的繁榮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和發展緊密關聯的。國際經濟法中確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這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念,按照傳統重商主義的觀點:經濟就是一個零和游戲自己吃虧,對方肯定佔便宜;如果自己佔便宜,對方一定吃虧。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拋棄了這種狹隘的利己主義觀點,提出在發展方面,國際合作是所有國家都應具有的目標和共同責任。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國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在技術、資金、資源、貿易等方面應相互合作、共同繁榮,反對武力和對抗,從而保證人類世代在和平、正義中穩步發展。

        197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其作為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2017年2月,由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之中,更是將各國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

(四)公平互利原則

        公平互利原則也是1974年12月《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中提出的作為處理各國之間經濟關系的指導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在國際經濟合作的各個領域,發達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2)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有損後者主權的條件。

       (3)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施行、改進和擴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視的待遇。

       (4)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取得現代科學技術中,要有利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建立本國技術,並按照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方式進行。

        與平等互利相比,公平意味著把形式上的平等推向實質上的平等。可持續發展原則提出的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概念意味著,沒有以正義為基礎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需要以社會正義為支撐。因此,公平互利原則的含義更為科學、合理。

G. 國際經濟法習題

有正當的理由,因為你在每次發盤時都是在訂立一個新的有效合同,舊的發盤隨即終止,而對方還盤是在你的有效期之內,合同在你收到還盤時成立。

第二題就不知道了!~~

H. 自考經濟法概論歷年試題的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在古代的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與_______之分,二者同時並行,後者即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之間以及非羅馬公民相互之間的貿易和其他關系的法律。
2.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
3.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條的規定,_______在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如果這些國家是締約國,即屬於公約的適用范圍。
4.保密條款只適用於以轉讓_______使用權為內容的國際許可合同。
5.一國的涉外投資法,通常包含兩個基本方面:吸收外國投資的立法和_______.
6.各國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大體上可以分為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和_______制證券交易所。
7.稅收管轄權有兩個類別:一是居民稅收管轄權,二是_______稅收管轄權。
8.共同海損損失可分為兩大類,即共同海損犧牲和_______.
9.國際經濟組織一般都有三級主要機構:權力機構、執行機構和_______.
10.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仲裁的特點之一就是_______掌握著決定獨任仲裁員和仲裁庭庭長人選的權利。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5分,共15分)
1.關於歐洲聯盟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
A.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B.參加歐盟的國家均屬大陸法系
C.歐盟成立的標志是《馬斯特里赫條約》的生效
D.歐元已經於1999年1月1日如期啟動
2.「德拉果主義」認為( )。
A.東道國政府對境內外國投資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
B.東道國政府對境內外資若予徵用或國有化是違法的,有「忍受干涉」的法律義務
C.外國投資者政府為保護在東道國投資的利益可以興兵索債,東道國須無條件配合
D.興兵索債是侵略和干涉他國內政之舉
3.我A公司向巴西B公司發出傳真稿:「急購B公司一級白砂糖200噸,每噸250美元CIF廣州,1994年4月20日至25日裝船。」巴西B公司回電稱:「完全接受你方條件,1994年5月1日裝船。」依照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巴西B公司的回電屬於( )。
A.反要約 B.一項新要約 C.無效承諾 D.有效承諾
4.國際許可合同按照供方授予的使用權的大小以及受方在生產經營范圍和地域上所受到的限制,可以把合同分為( )。
A.獨占合同、排他許可合同、普通許可合同
B.可轉讓許可合同、不可轉讓許可合同
C.交換許可合同、不交換許可合同
D.普通許可合同、可轉讓許可合同
5.典型的融資性租賃通常由( )構成。
A.三方當事人,兩個合同 B.四方當事人,三個合同
C.四方當事人,兩個合同 D.三方當事人,三個合同
6.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建議用以協調法人雙重居民身份的沖突的標準是( )。
A.法人注冊成立地所在國
B.法人國籍所屬國
C.法人總機構所在地國
D.法人實際控制與管理中心所在國
7.船舶優先權,因下列原因之一而消滅( )。
A.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半年不行使
B.船舶已經被出售
C.船舶被轉讓
D.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一年不行使;其一年期限不得中止或者中斷
8.《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適用范圍包括( )。
A.電力的買賣 B.補償貿易合同
C.來料加工 D.玩具的買賣
9.仲裁機構是( ),沒有法定的管轄權,仲裁機構根據雙方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受理有關案件。
A.官方機構 B.半官方機構 C.民間機構 D.半民間機構
10.國際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一定的( ),才能作為國際經濟法的主體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有效地進行國際經濟交往活動。
A.不動產 B.財產 C.住所 D.法律人格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5分,共15分)
1.國際經濟法廣義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傑塞普 B.斯泰納 C.傑克遜
D.洛文費爾德 E.櫻井雅夫
2.許多國際法學者認為國際條約也適用「情勢變遷」原則,即如果由於( )而使國際條約中所規定的某項義務危及締約國一方的生存或重大發展,該締約國一方應當有權要求解除這項義務。
A.不可預見的情勢變遷
B.無法抗拒的誘惑
C.無法抵制的危難
D.不可預見的事態變化
E.另一方長期不履行條約義務
3.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在國際貿易中,信用證的付款銀行一般是( )。
A.議付行 B.開證行 C.開證行指定的另一家銀行
D.通知行 E.開證申請人的開戶行
4.不能認作共同海損的損失項目包括( )。
A.為了船舶和貨物的共同安全而拋棄船上貨物
B.船期損失與市價損失等間接損失
C.被拋棄的貨物在被拋前業已受損無任何經濟價值
D.凡是未按航運習慣而裝載於甲板上的貨物被拋入海
E.貨方謊報貨物或未申報的貨物所遭受的犧牲
5.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主要方式有( )。
A.經濟封鎖 B.報復 C.司法解決
D.調解 E.仲裁
6.國內司法方式解決的國際經濟爭端包括( )。
A.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的經濟爭端
B.國家和他國公司之間的經濟爭端
C.國家之間的經濟爭端
D.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爭端
E.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爭端
7.股息付出國解決國際重疊征稅的措施主要是( )
A.間接抵免制 B.直接抵免制 C.雙稅率制
D.折算制 E.減稅制
8.項目貸款是國際上對( )的貸款方式。
A.人力資源 B.自然資源 C.個人房屋建設
D.大型工程項目建設 E.城鎮建設
9.下列條款屬於禁止在國際技術轉讓合同中規定的限制性商業條款是( )。
A.出口限制、搭賣條款
B.片面的回授條款
C.保密條款
D.對生產數量的限制
E.對使用競爭性技術的限制
10.根據我國有關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國內企業申請進行境外投資,須按其投資總金額的大小,分級報經( )審批。
A.國家計委 B.國務院 C.省政府
D.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部 E.國家外匯管理局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加權表決制
2.稅收管轄權
3.國際證券的公募發行
4.提單
5.根本違反合同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35分)
1.如何理解有約必守原則應受一定限制?
2.股息收入國用來解決國際重疊征稅的方法有哪幾種?
3.試述《關貿總協定締約國關於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決定》(TRIMs)的主要內容。
4.當前,在國際技術轉讓中,解決爭議的辦法通常有哪幾種?
5.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買方宣告合同無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六、論述題(10分)
試述國際稅收協定的主要內容。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際經濟法概論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246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萬民法
2.南北矛盾
3.營業地
4.專有技術
5.向外國投資的立法
6.公司
7.收入來源地
8.共同海損費用
9.行政機構
10.仲裁院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1.B 2.D 3.C 4.A 5.A 6.D 7.D 8.D 9.C 10.D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1.ABCDE 2.AC 3.BC 4.BCDE 5.CDE
6.AB 7.CD 8.BD 9.ABDE 10.ADE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在國際法上,根據特定國際組織成員國的責任、貢獻、利害關系等標准賦予成員國不同表決權的表決制度,稱為加權表決制。
2.稅收管轄權是國家主權或國家管轄權在稅收領域內的表現,是指一國政府決定對哪些人征稅、徵收哪些稅和徵收多少稅的權力。
3.指證券發行人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證券的發行方式。公募發行的證券可以在公開的證券交易所流通。
4.根據我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
5.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5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35分)
1.(1)有約必守原則的具體內容是對條約的信守和合同的信守;當事國一旦參加簽訂雙邊或多邊經濟條約,應根據條約的規定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
(2)條約對當事國的約束力以條約本身合法有效為前提,在國際經濟條約中存在錯誤、詐欺、強迫或違反國際強行法的情況,當事國可以以此為由不遵守條約。
(3)如果由於不可預見的情勢變遷或事態變化而使國際條約中所規定的某項義務危及締約國一方的生存或重大發展,該締約國一方應有權要求解除這項義務,這種情況應排除「有約必守」,或對它進行一種限制。
2.(1)對來自國外的股息減免所得稅。
(2)准許母、子公司合並報稅。
(3)實行間接抵免。
3.(1)TRIMs只適用於貨物貿易,不適用於知識產權和服務貿易。
(2)TRIMs禁止締約國採取與關貿總協定第3條第4款和11條第1款相違背的TRIMs.GATT第3條第4款是有關國民待遇的規定,GATT第11條第1款是有關取消數量限制的規定。
(3)關貿總協定的各項例外規定全部適用於TRIMs.
(4)締約國應加強其投資政策、法規及做法的透明度。
4.(1)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解決。
(2)由雙方指定一名與許可合同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進行調解。
(3)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4)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5.(1)賣方不履行其約定或法定的任何義務,等於根本違反合同;或者在發生不交貨的情況之後,買方曾規定一段合理時期的額外時間讓賣方交貨,而賣方不在該額外時間內交付貨物,或賣方聲明他將不在所規定的時間內交付貨物。
(2)必須賣方未交付貨物;若已交付貨物,買方就喪失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但也有一些例外。
(3)若已交付貨物,買方要能按實際收到貨物的原狀歸還已交貨物,否則,他就喪失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但這也有一些例外。
六、論述題(共10分)
(1)適用范圍。一切國際稅收協定只適用於締約國雙方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稅種的適用范圍方面,國際上遵循的共同原則是只將有可能在締約國間發生重復征稅的稅種列入協定的適用范圍。
(2)征稅權的劃分。征稅權的劃分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所得、勞務所得和財產所得四個方面。
(3)關於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聯合國《範本》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範本》在這方面的規定相同,即採用避稅制與抵免制。
(4)關於無差別待遇。無差別待遇是指對另一國進入本國境內的國民在稅收上給予同本國國民相同的待遇,即反對稅收歧視。
(5)關於防止偷稅、漏稅。

熱點內容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