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合同法中關於對價的論文
㈠ 如何深入淺出地解釋合同法中的「對價」呢
對價是源自英國普通法合同法體系的一個獨特概念。它是簡單合同所必需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無對價的合同視為無效合同。對價必須存在且必須充足,但對價可能不充足。同時,在法官的司法過程中,要警惕對價的濫用,注意平衡當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公平原則這兩個價值。有效對價可能包括從一方向一方轉移權利、利益、物質或精神利益,或另一方給予、遭受或承擔的某些耐心、損害、損失或責任。對價是一個必須存在的東西,必須充足但是可以不充分。
㈡ 簡述英美法中的合同對價的有效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對價無效,如雇兇手殺人;
2、過去的對價無效。過去的對價指一方已經履行完畢的對價,對此,該方當事人不得以此作為對方當事人允諾的對價。故原則上,英美法不承認無因管理行為;
3、對價不一定要求在價值上和允諾相當。交易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活動, 只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 且不違背公共利益, 法律無權干涉。英美法中有句法諺:一分錢和一粒胡椒子都能作為對價,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4、當事人的合同義務不能構成新的對價。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 被告系某船船長, 在倫敦雇了幾個海員。在某次航行過程中, 因兩個海員開小差, 被告許諾其他船員如果把船開回目的港, 就將開小差船員的工資分給他們。船到達目的地後, 船長反悔, 辯稱這些船員沒有向他的許諾提供對價。船員遂起訴。法官認為, 兩個海員開小差並沒有給原告增加新的義務,因此, 被告的許諾沒有對價, 而原告本就負有盡力把船安全開回目的港的合同義務, 故駁回原告的訴求。
5、法定義務不能構成對價。如維護治安是警察的法定義務,故警察不能以其保護了當事人的利益而要求當事人給付報酬。
對價制度是英美法合同法的核心,內容很多,你可以找找這本書看看:《英美契約法論》,楊楨,北京大學出版社。
㈢ 英美合同法中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
這個問題很大啊!
說幾點吧,我這里肯定說不全!
首先各國法律都規定了,當事人訂立合同能力的問題,在英美法中都有規定未成年人(Infanta,Minor)、精神病人(Mental patients)、酗酒者(drunkards),都屬於缺乏訂約能力的人,,他們訂立的合同是情況可以產生三種結果:具有拘束力;可以撤銷;無效。如規定未成年人對於必需品(Necessaries)所訂立的合同是具有效力的,對於其他的合同可以在其成年後予以追認或撤銷。
其次,英美法系中對於合同的形式也有特殊要求,對於不同的合同有不同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分為簽字蠟封合同(Contract Under Seal)和簡式合同(Simple Contract)兩類。像英國法規定了三種合同必須使用簽字蠟封形式:1、沒有對價的合同,2、轉讓地產或地產權益的合同,包括租賃土地超過三年的合同;3、轉讓船舶的合同。簡式合同主要可以參看英國1677年的《詐欺法》(Statute of Frauds).
三是,合同一定要合法,這是各國都有規定的。英美法中的非法合同包括:1、違反公共政策的合同;2、不道德合同;3、違法合同;
四是,合同的真實性,這一點中對於錯誤的認定英國法和美國法略有區別。欺詐和脅迫認定交一致。
最後就是在英美法中對於合同的解釋也影響著合同的效力。
我就說這些,肯定還可以補充!
㈣ 什麼是對價
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版承諾的權代價。 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票據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如果一方當事人提供不符合雙方認可的對價,不僅構成民法中的違約責任,在票據法中也被認為是無對價,只有在事後追認同意的,才構成對價。
(4)英美合同法中關於對價的論文擴展閱讀
必要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能構成有效的對價;
3、已經存在的義務和法律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具有真實價值,但毋需完全等價;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包括其代理人;
6、放棄有效的訴權構成對價;
7、部分支付不能作為償還全部債務的有效對價,但這一規則受到禁反言規則的制約。
㈤ 請教"對價"二字的含義
對價(consideration)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承諾的承諾。對價從法律上看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對價就是利益沖突的雙方處於各自利益最優狀況的要約而又互不被對方接受時,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這一沖突。換句話說,在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由於經濟利益調整導致法律關系沖突時,矛盾各方所作出的讓步。這種讓步也可以理解為是由於雙方從強調自身利益出發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一種補償。
把這一概念引入股權分置改革,其基本含義是未來非流通股轉為可流通時,由於會導致流通股股價下跌,因此,流通股股東同意非流通股可流通的同時,非流通股股東也要對這一行為發生時將充分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不受損作出相應承諾。顯然,這實際上是雙向承諾。其目的要是展望中國股市必然並軌的未來,尤其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把對價這一法律概念引入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其特殊內涵如下:
1、對價的雙方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類股東。
2、對價的標的物是非流通股的可流通權。未來非流通股要流通,導致流通股股價下跌,會給股民造成非流通股可流通的風險或損失,非流通股股東可流通權的獲得必須要與股民對價才能實現。
3、對價的前提是:一方為達其經濟利益的最優化對可能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給予一個承諾來進行保護。
在西方規范的股市中上市公司發起人股東持有股份的可流通屬性是與生俱來的,非流通股到時候就流動出來,並不受與中小股東對價的約束。中國特殊的政策原因,導致上市公司發起人大股東在其持有的股份轉入可流通問題上信息披露不充分,對這一給社會公眾股東肯定會造成的風險既沒披露,更無防範措施公示。因此,中國非流通股要獲得流通權就必須要靠和流通股股東對價、通過贖買或者承諾才能實現。
支持股改的核心理論是「對價」論,其基本含義是:對價,是非流通股股東為獲得流通權而支付的代價。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㈥ 什麼叫做對價什麼叫做支付對價
對價是指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為了得到該種承諾而許下的承諾。
支付對價是指在非流通股要進入市場時,為了避免給流通股帶來新的損失而對流通股所作做出的補償。
拓展資料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票據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非流通股股東的股票原來是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買賣交易的,所以股票市場上他的股票股價高低與他沒有關系。股改後,這部分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流通了,享受股票市場帶來的高價,因此,為了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股東必須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
㈦ 為什麼英美法對於合同法有對價呢對價有什麼好處
對價,我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一般稱為約因,是英美法的合同的實質性要素。簡言之,就是一方當事人的允諾、給予或忍耐以交換另一方當事人的允諾、給予或忍耐。討價還價的交換。合同有了對價,才能強制執行。如果沒有對價,合同無法強制執行,那麼經濟活動將無法進行。羅馬法系中,有要約、承諾即成立合同,而英美法的合同必須有對價這一要素。在沒有對價這一要素的合同情境下,如單務合同,則通過禁反言規則來強制執行該合同的。
英美法中合同對價的有效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對價無效,如雇兇手殺人;
2、過去的對價無效。過去的對價指一方已經履行完畢的對價,對此,該方當事人不得以此作為對方當事人允諾的對價。故原則上,英美法不承認無因管理行為;
3、對價不一定要求在價值上和允諾相當。交易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活動, 只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 且不違背公共利益, 法律無權干涉。英美法中有句法諺:一分錢和一粒胡椒子都能作為對價,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4、當事人的合同義務不能構成新的對價。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 被告系某船船長, 在倫敦雇了幾個海員。在某次航行過程中, 因兩個海員開小差, 被告許諾其他船員如果把船開回目的港, 就將開小差船員的工資分給他們。船到達目的地後, 船長反悔, 辯稱這些船員沒有向他的許諾提供對價。船員遂起訴。法官認為, 兩個海員開小差並沒有給原告增加新的義務,因此, 被告的許諾沒有對價, 而原告本就負有盡力把船安全開回目的港的合同義務, 故駁回原告的訴求。
5、法定義務不能構成對價。如維護治安是警察的法定義務,故警察不能以其保護了當事人的利益而要求當事人給付報酬。
㈧ 英美合同法中的「對價」(consideration)的歷史發展過程誰知道啊 請問!急~
對價(Consideration),也稱約因,它是英美法上所獨有的概念。在英美法上,對價最初來源於合同法上的對價原則。按照1875年英國高等法院在Currie V. Misa案的判決中所下的定義,所謂對價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種權利、利息、利潤或其他利益,或是合同另一方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項權利或遭受某項損失,或由此而承擔的某種責任。
約因學說的確切起源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英美法上的約因學說起源於16世紀中葉,經過17-18世紀的發展至19世紀集其大成。關於約因的起源,有人認為,約因產生於債務的補救;也有人從英國合同法的交易性質方面尋找其起源;有人認為,約因是由關於損害賠償訴訟的原始侵權性質決定的。在霍姆斯之前,一般認為約因是由衡平法院從羅馬法中借用、在做了修正後引入了普通法;但是,霍姆斯認為這是有疑問的。他認為,最早是以quid pro quo的形式將約因和公平聯系起來的。科賓也認為,「當今的著述者們都相信,從來沒有人找到過任何具體而明確的『起源』,也沒有一個單獨的定義可以被說成是唯一『正確』的定義,而且,也從未有過一個可用以推論地確定強制執行性的簡單而統一的『學說』。」不管怎樣,基於上述觀點,可以肯定的是,約因學說在某種程度上是衡平法的產物。
自產生以來,約因學說在其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兩種代表性的理論:由19世紀英國法官們提出的「獲益—受損規則」和由霍姆斯提出的互惠交易理論;之後又產生了允諾禁止反言原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約因學說的衰落。
㈨ 什麼叫對價它可以有哪些內容
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具體內容如下: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內涵是一方為換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諾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代價或得到該種承諾的代價。
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對價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
對價從法律上看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對價就是利益沖突的雙方處於各自利益最優狀況的要約而又互不被對方接受時,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這一沖突。
換句話說,在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由於經濟利益調整導致法律關系沖突時,矛盾各方所作出的讓步。這種讓步也可以理解為是由於雙方從強調自身利益出發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一種補償。
對價是指締約者之間因締約行為而使一方得到利益他方遭受損失。對價制度是英國契約法中的特有制度,它是除開蓋章契約之外的一切契約成立的必要前提條件。
所謂對價,就是以自己的諾言去換取對方的諾言,或者說,是為了使對方作出某些有利於自己的行為而以自己對等的行為來作為保證。
㈩ 為什麼英美法對於合同法有對價呢對價有什麼好處
您好,根據知乎用戶的解答:我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一般稱為約因,是英美法內的合同的實質性要素。容簡言之,就是一方當事人的允諾、給予或忍耐以交換另一方當事人的允諾、給予或忍耐。討價還價的交換。合同有了對價,才能強制執行。
如果沒有對價,合同無法強制執行,那麼經濟活動將無法進行。羅馬法系中,有要約、承諾即成立合同,而英美法的合同必須有對價這一要素。在沒有對價這一要素的合同情境下,如單務合同,則通過禁反言規則來強制執行該合同的。
作者: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1943964/answer/19852531
來源:知乎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