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在線作業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在線作業

發布時間: 2023-01-02 04:05:25

A. 15勞動保障知識競賽試題及參考答案

1.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勞動法規是1802年( )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

》。
a. 英國
b. 美國
c. 德國
d. 法國

2. 19世紀初期頒布的勞動法規是以( )的形式出現的。
a. 工會立法
b. 政府立法
c. 工廠立法
d. 議會立法

3. 國際勞動立法思想開始於( )。
a. 18世紀晚期
b. 19世紀初
c. 19世紀上半葉
d. 19世紀下半葉

4. 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合稱為( )。
a. 《國際勞工憲章》
b. 《國際勞工標准》
c. 《國際勞工條約》
d. 《國際勞工章程》

5. 下列表述中,不屬於勞動法中所指勞動的特徵的是( )。
a. 勞動法上的勞動,一般是人們在爭取與實現勞動全過程中的勞動
b.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有償性勞動
c.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勞雇關系的勞動
d.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所有有意識、有目的的

活動

6. 從( )角度分類,可以將勞動關系分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

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a. 工人運動
b. 職業
c. 資本的組織形式
d. 集體談判

7.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 )。
a. 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
b. 我國公民在境外設立的獨資企業
c. 我國境內設立企業派駐境外的勞動者
d. 我國境內的個體經濟組織

8.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自19世紀初大工業生產後,由於國家對

僱傭關系的干預而從傳統( )中獨立出來的。
a. 民法
b. 經濟法
c. 行政法
d. 社會保障法

9. 與勞動法相鄰近的法律部門最密切的是( )。
a. 民法
b. 經濟法
c. 行政法
d. 社會保障法

10. ( )在各項勞動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權利。
a. 職業安全權
b. 休息權
c. 勞動就業權
d. 報酬權
(提問者:應屆畢業生網友,提問時間:2009年05月13日)

--------------------------------------------------------------------------------
答:
1.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勞動法規是1802年(a. 英國 )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 》。 2. 19世紀初期頒布的勞動法規是以(c. 工廠立法 )的形式出現的。 3. 國際勞動立法思想開始於( d. 19世紀下半葉 )。 4. 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合稱為(b. 《國際勞工標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屬於勞動法中所指勞動的特徵的是( d.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所有有意識、有目的的 )。 6. 從( a. 工人運動 )角度分類,可以將勞動關系分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 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7.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b. 我國公民在境外設立的獨資企業 )。 8.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自19世紀初大工業生產後,由於國家對 僱傭關系的干預而從傳統( a. 民法 )中獨立出來的。 9. 與勞動法相鄰近的法律部門最密切的是(d. 社會保障法 )。 10. ( c. 勞動就業權)在各項勞動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權利。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勞動力的轉移方向為( )
A、一產→二產→三產
B、二產→三產→一產
C、三產→一產→二產
D、三產→二產→一產

B.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有什麼區別

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的關系: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C.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講的是什麼

勞動法是調整有關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緊密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社會保障法是調整有關社會保障和福利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和運用范圍①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特定的勞動關系及與特定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特定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關系的特定部分。這種特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限於雇員與僱主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二是這種勞動只限於基於勞動合同義務所為的職業性的有償勞動。

.與特定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

勞動行政管理關系。如國家有關機關與雇員和僱主之間因安置就業、組織培訓、招收、調配等問題而發生的關系。

執行勞動保險方面的關系。國家勞動保障管理機構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執行勞動保險法規而發生的關系。

處理勞動爭議方面的關系。有關的國家機關和機構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調解、仲裁和審理勞動爭議而發生的關系。

監督勞動法律執行方面的關系。國家有關機關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監督、檢查勞動法律的貫徹執行而發生的關系。

工會組織、工會會員與國家機關或與僱主之間由於開展工會活動以及代表會員為維護會員利益開展斗爭而發生的關系。

綜上所述,勞動法是調整特定勞動關系以及與特定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②勞動法的運用范圍。

勞動法運用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本法執行。

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和主要內容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為:以國家保險為主體的公共保險領域中的社會關系,即公共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僱主補充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和個人儲蓄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

社會保障法包括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和社會福利法三部分。社會救助法是調整社會救助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救助關系是在國家、社會團體和受益人之間,因社會救助費用、義務和服務項目的實施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福利法是調整社會福利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福利關系是在國家、社會團體和受益人之間,因社會福利費用的提供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立及管理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社會保險法是調整以國家公共保險為主體的多支柱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法律關系主體涉及不同類型的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受益人。

D.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作業

1d,2b,3c,4a,5d,6b,7a,8b,9d,10a,11c,12b,13c,14d,15c

E.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聯系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聯系:

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

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首先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會保障法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2、法律部門:在中央,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級政府都設有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行政機關或具體工作部門。

3、關系的主體: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4、立法目的: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

5、解決程序:社會保障法引發的勞動爭議,由於具有某些私法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民事程序來解決;勞動法爭議引發的爭議,由於具有較強的公法性,應主要採用行政訴訟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F. 勞動保障法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發〔1997〕26號1997年7月16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GB/T16180-2006)

G. 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聯系非常密切的兩個法律部門,他們都與保護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安定有關。但作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不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H. 關於勞動和社會保障自考試題

全國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試題
自考考試網 更新:2011-8-27 編輯:靜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中,規定具體行為規則的部分,被稱為( )

A.假定 B.處理

C.制裁 D.適用

2.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被稱為( )

A.法律沖突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為 D.法律事實

3.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勞動保障部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認為需要制定勞動保障部部門規章的,應( )

A.向勞動保障部報請立項 B.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C.向國家司法機關報請立項 D.向國家權力機關報請立項

4.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的,( )

A.應當自公布之日起20日後施行 B.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

C.可以自公布之日起即時施行 D.必須自公布之日起即時施行

5.根據勞動關系所具有的隸屬性和人身性的特徵,由國家制定勞動標准,明確勞動的基本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說明的是勞動法基本原則中的( )

A.勞動關系協調的合同化 B.勞動條件的基準化

C.勞動者保障的社會化 D.勞動執法的規范化

6.依法徵收社會保險費,並按照規定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的主體,被稱為( )

A.管理人 B.監督人

C.投保人 D.保險人

7.按照行政檢查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將勞動保障行政檢查分為( )

A.主動檢查和被動檢查 B.一般檢查和特定檢查

C.聯合檢查和單項檢查 D.全面檢查和專門檢查

8.在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中,遲延繳納罰款屬於( )

A.代執行 B.代履行

C.執行罰 D.直接強制

9.勞動保障監察是由法定的專門機關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這體現了勞動保障監察的( )

A.強制性 B.專門性

C.行政性 D.法定性

10.為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公示義務,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及其監察員應當依法遵守( )

A.罰繳分離制度 B.迴避制度

C.聽證制度 D.告知制度

11.我國勞動保障監察查處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程序的第三步是( )

A.案件處理 B.立案

C.案件移送 D.調查取證

12.其作用主要是維護勞動保障法制和政令的統一,解決勞動保障規范性文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的勞動保障行政執法監督制度是( )

A.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實施情況的報告制度

B.重大具體勞動保障行政行為的審核制度

C.勞動保障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制度

D.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情況的檢查制度

13.就某一方面的內容,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專門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獨立實施監督檢查的一種方式,稱為( )

A.自查 B.獨立檢查

C.抽查 D.聯合檢查

14.法律責任構成的核心要素是( )

A.因果關系 B.責任主體

C.違法行為 D.損害後果

15.最嚴厲的一種法律責任是( )

A.民事責任 B.行政責任

C.刑事責任 D.管理責任

16.行政復議的受理、審查和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時限,按期執行有關的程序,並作出裁決,這體現了行政復議的( )

A.便民原則 B.合法原則

C.及時原則 D.公正原則

17.行政復議程序的第四個步驟是( )

A.行政復議的受理 B.行政復議的申請

C.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D.行政復議的決定

18.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宣告授予發明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授予發明專利權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屬於( )

A.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B.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C.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D.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19.我國的《勞動法》頒布於( )

A.1991年 B.1994年

C.1998年 D.2003年

20.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 )

A.兩年 B.一年

C.六個月 D.三個月

21.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金以後,依法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受委託的組織或個人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是( )

A.行政賠償 B.行政追償

C.行政追懲 D.國家賠償

22.在勞動保障部門使用的行政文書中,適用獎懲有關人員的是( )

A.部令 B.決定

C.公告 D.通報

23.勞動保障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文書中,適用於勞動保障行政機關接到舉報或者發現行政管理相對人有輕微違法行為,暫不作出行政處罰,以書面形式令其在一定期限內自行改正的是( )

A.《勞動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

B.《關於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規行為的行政處理決定書》

C.《關於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D.《行政復議受理通知書》

24.國際勞工組織1936年的第52號《帶薪休假公約》規定,凡適用本公約人員連續服務滿一年後,有享受工資照付年假的權利,假期應有至少( )

A.6個工作日 B.7個工作日

C.10個工作日 D.15個工作日

25.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章程,國際勞工組織最正式的監督程序是( )

A.定期監督 B.申訴

C.控訴 D.直接接觸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按照法律規范的強製程度,可以把法律規范分為( )

A.義務性規范 B.禁止性規范

C.強制性規范 D.任意性規范

E.確定性規范

27.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包括(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民事基本制度

C.犯罪和刑罰 D.基本經濟制度

E.地方性事務

28.下列屬於勞動保障行政許可事項的有( )

A.從事補充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資格認定

B.勞動仲裁員資格的考核認定

C.技工學校設立審批

D.企業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審批

E.外國人入境就業審批

29.我國勞動保障監察的內容涉及勞動保障工作的各個方面,有( )

A.就業管理 B.職業介紹管理

C.社會保險管理 D.工資管理

E.勞動合同管理

30.從監督的內容來看,對行政主體的監督主要是( )

A.對法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規的監督 B.對行政主體行為合法性的監督

C.對公民個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規的監督 D.對其他組織遵守行政法律法規的監督

E.對公務人員遵紀守法行為的監督

31.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繁多,在行為責任方面,主要有( )

A.責令改正 B.通報批評

C.停止違法行為 D.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E.履行職務或法定義務

32.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 )

A.申請人 B.鑒定人

C.被申請人 D.證人

E.第三人

33.下列關於「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正確的提法有(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B.由行政機關口頭委託的組織所做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C.非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共同作出行政決定的,共同構成被告

D.對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該派出機構作為被告

E.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34.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侵犯公民人身權的行政賠償范圍包括( )

A.對不符合拘留條件的人實施了拘留

B.拘留超過了法定的期限

C.行政機關實施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

D.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

E.使用槍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35.在關於社會保障的國際勞工公約中,正確的提法有( )

A.在農業中規定實行強制疾病保險制度,其津貼待遇包括免費治療和提供葯品及器械

B.對殘廢者提供康復服務的義務

C.強調給達到規定年齡(不小於60歲)受保人支付老年年金

D.對失業者支付津貼

E.本國人和非本國人在社會保障的9個部分享有平等待遇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社會保險法

37.行政行為

38.勞動保障行政處理

39.勞動保障行政爭議

40.行政賠償制度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法的作用。

42.簡述我國勞動保障監察的職責。

43.簡述勞動保障法律責任的特徵。

44.簡述行政訴訟的特徵。

45.簡述國際勞工組織的宗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勞動保障行政執法監督的特徵。

47.試述社會保險行政爭議的主要特點。

I.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如下: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J.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案例題,求答案,回答的好可以追加分

第一、1)不能。因為謝某和皮革廠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對於勞動爭議來說,勞動爭議仲裁是必經程序,所以,謝某必須先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後,才能起訴。
(2)該條款無效,勞動合同有效。根據工傷保險法的規定,對於已經發生的職業傷害事實,即使僱主沒有任何過失和直接責任,也應當承擔善後處理和經濟賠償責任。而且,僱主承擔的是無條件賠償責任,即無論職工個人有無違反操作規程的因素,僱主均應依法賠償經濟損失和得到必要的醫療服務待遇。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的內容必須合法,要符合工作地安全和衛生等方面的法律規定。部分內容違法的合同僅該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內容的合法性。
(3)不能,因為根據《勞動法》第29條的規定,勞動者在患職業病或因公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部分上市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1)試用期為1年違反勞動法規定。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期限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而不是1年。
(2)合同中規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需提前60天通知用人單位,這一約定違法。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需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而不是60天。
(3)試用期內不得單方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這一規定違法。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4)勞動者要求解除勞動合同須徵得廠方同意,這一約定違法。勞動法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並沒有規定必須徵得用人單位同意,因此廣方不負責轉移檔案關系的約定也是違法的。

第三、1)屬於工傷,符合《工傷保險條理》規定條件
2)不可以

3)

我盡力了 就找到這么多答案 想自己答 但是勞動法 才剛開始學 怕誤導你

熱點內容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
合同法違反合同 發布:2025-01-15 14:48:08 瀏覽:825
北京資深拆遷律師 發布:2025-01-15 14:26:40 瀏覽:975